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汽车钣金件常见缺陷探究

关于汽车钣金件常见缺陷探究

关于汽车钣金件常见缺陷探究
关于汽车钣金件常见缺陷探究

关于汽车钣金件常见缺陷探究

李冲王传勇

一拖(洛阳)福莱格车身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一拖(洛阳)福莱格车身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河南郑州

【摘要】汽车产品对车身钣金件的要求随着人们对人身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也越来越高,同时企业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也在追求低成本,摸索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因此就需要对冲压件成型过程进行分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对策将问题避免,为企业减少损失。【关键词】钣金件成型过程对策减少损失

1、钣金件缺陷分析的必要性

汽车车身钣金件对于汽车整体来说可以说是汽车的衣服,除了让整车更加靓丽外,同时也起着保护乘员的作用,内部的钣金件更是具有支撑的作用,因此这件“衣服”的质量如何就要靠在加工过程中来保证,如果加工过程中有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或发现时产品已生产,那么即使得到了维修依然会影响产品本身的性能,有些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整车使用异常影响到人身安全。

在近些年的汽车设计中提倡车体轻量化的应用,那么也就随之带来了新材料的研制、应用,但是目前钢材仍然是汽车制造的主要材料,尤其是一些支撑件及大部分外覆盖件依然是用钢板制成,因此除了材料厚度进行优化外,再有就是采用等级较低的钢板,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生产中会导致问题频出,因此对钣金件缺陷的分析

很有必要。

2、钣金件缺陷分析及预防措施

影响质量问题的制造和检测条件有6个因素,也叫“5M1E”,即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试、环境,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冲压行业经验总结,这六个因素中人员、机器、材料对一般钣金件的产品质量影响较为严重,因此一般出现的钣金缺陷分析时都会在这几个方面优先考虑,当这个方面的因素全部排出或较容易排出时再考虑其它几个方面产生的影响。当然对于精密冲压或汽车外板件喷涂工序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较为苛刻,因为当空气存在较大颗粒或漂浮物时会影响到制件的外观质量。

汽车钣金件在冲压成型过程中的常见缺陷有如下几种:

拉裂、暗伤、毛刺、皱、变形(孔、边)、拉毛、拉痕、孔未冲透(或漏冲孔)、垫废料、磕碰(凸凹点)、划伤等常见缺陷,下面对各种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及预防性措施的制定进行说明。

①拉裂(如下图所示)

拉裂原因:

1、模具原因:凸凹模间隙太小;拉延筋布置不均匀;凹模口或拉延筋槽圆角太小;压边面不光洁

2、设备原因:压边力量不好;毛坯尺寸太大或不准确

4、操作:润滑不足或不当

预防措施:

1、调节压边力

2、调整模具间隙,使之变大且要均匀

3、改变拉延筋的数量及位置

4、加大凹模及拉延筋圆角半径

5、提高压边面的表面质量

6、改善润滑条件

7、调整材料及毛坯形状及大小

②暗伤

暗伤原因:

1、模具原因:凸凹模间隙太小;拉延筋布置不均匀;凹模口或拉延筋槽圆角太小;压边面不光洁

2、设备原因:压边力过大或不均匀

3、材料原因:材料质量不好;毛坯尺寸太大或不准确

4、操作:润滑不足或不当

预防措施:

1、调节压边力

2、调整模具间隙,使之变大且要均匀

3、改变拉延筋的数量及位置

4、加大凹模及拉延筋圆角半径

5、提高压边面的表面质量

6、改善润滑条件

7、调整材料及毛坯形状及大小

③毛刺

毛刺产生原因:

1、凸凹模间隙过大、过小或不均匀

2、冲模工作部分刃口变钝

3、凸模与凹模由于长期受振动冲击,中心线发生变化,轴线不重合,则易产生单边毛刺

预防措施:

1、采用合理的凸凹模间隙

2、修磨凸凹模刃口

④变形

变形原因: 1、凸凹模间隙大。 2、凸凹模间隙偏。 预防措施: 1、调整凸凹模间隙 2、勤刷油 ⑤拉痕

孔变形

正常孔

拉痕原因:

1、凸凹模表面有尖利的压伤

2、凸凹模之间的间隙过小或间隙不均匀

3、凹模圆角表面粗糙

4、冲压时由于冲模工作表面或材料表面不清洁而进入杂物,从而压伤了工作表面

5、当凸凹模硬度低时,其表面附有金属废屑后,也会使拉深后的工作表面产生拉痕

预防措施:

1、将压伤表面进行修磨或抛光

2、将凸凹模间隙修整加大

3、将凹模圆角半径进行修磨和打光

4、保持凸凹模表面清洁

5、增加凸凹模表面硬度

⑥孔未冲透/漏冲孔

孔未冲透原因:

1、模具行程不够

2、定位不当

预防措施:

1、调试时将滑块调到合适高度

2、生产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⑦垫废料

产生原因:

由于生产过程中,未及时清理废料,导致将冲孔废料带到工作区所致。

在冲孔序出现垫废料几率最高。

预防措施:

及时清理废料

⑧起皱

起皱原因:

主要原因是凸缘部分压边力太小,无法抵制过大的切向压应力而引起的切向变形,因而失去稳定后,形成皱纹

预防措施:

主要方法是加大压边圈的压边力和适当加大材料的厚度,使其拉深时,坯料在模具中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变形,即可减少皱纹发生。

⑨磕碰(凸凹点)

产生原因;

1、模具上下模掉入异物,灰尘产生凹、凸;

2、操作人员操作不当,零件在模具上轻微磕碰;

预防措施:

1、及时清理模具凸凹模工作部分;

2、注意零件上或者手套上是否有异物或是线头,手套破损或油污必须要及时更换;

3、在上下料时注意操作动作要规范;

4、对模具容易磕碰部位进行处理,或增加上下料架。

⑩划伤

产生原因:零件表面异物划伤.

预防措施:

1、上下料时操作时动作规范,不能与模具及其它坚硬物刮蹭;

2、对新员工进行培训,规范操作动作。

钣金件在成型过程中主要是由设备及材料进行品质保证,那么在

出现异常时必须要及时发现,不然在大批量生产的冲压线上很容易就会出现大批的不合格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将会巨大,冲压行业一般可接受的废品率在0.3%以内,因此就要考虑如何避免出现不良品,以上内容可供在生产中参考。

喷涂工艺常见缺陷的分析和对策

常见漆膜弊病、缺陷●流挂 ●发花 ●漆薄/漆厚 ●溶剂泡 ●针孔 ●干喷 ●失光、鲜映性差 ●砂痕 ●色差 ●缩孔 ●灰粒 ●漆软

流挂 描述: 涂料在垂直面或折边区域出现的眼泪状或帘状下淌。 原因: 1.施工粘度太低. 2.一次喷涂涂膜太厚 3.涂料流量过快 4.雾化压力小 5.喷距太近 6.慢干溶剂用量太多 7.涂层间闪干时间太短 8.车身或涂料温度太低 发花 描述: 金属漆表面出现斑点,或大面积颜色不均匀。 原因: 1.漆膜膜厚不均匀且太湿。使铝粉珠光粉分布和定向排列不匀而发花。 2.喷涂粘度太高,漆膜太湿 3.雾化压力太低,漆膜较厚太湿 4.扇面太窄喷涂叠盖不均。 5.流量太大,膜厚厚且湿。 6.枪距太近,膜厚厚且湿。 7.慢干剂太多,漆膜太湿。 8.底色漆至清漆的闪干时间过短。 9.喷房或车身温度低。 10.边缘或局部流挂

失光、鲜映性差光泽低,鲜映性不佳 原因: 1.漆膜太薄导致金属颗粒突出 2.空气压力太大,漆膜干燥太快 3.流量太低。漆膜簿且干燥快 4.干喷或溶剂挥发太快 5.慢干溶剂太多,底色漆太湿 6.底色漆膜厚厚或闪干时间短 7.底材或底涂层粗糙 8.油漆过烘烤

溶剂泡、针孔 描述: 溶剂气泡:漆膜表面的小突起,仔细观察是表层的小泡且细小而密。通常在漆膜较厚的边缘或区域产生这样的情况较多。 针孔: 在漆膜上产生针状小孔或像皮革毛孔那样孔的现象,孔的直径0.1mm左右 原因: 1.施工粘度过高, 2.漆膜太厚, 3.闪干时间太短流量太大 4.空气压力太低 5.底色漆慢干溶剂加多 6.进入烘干区前的闪干时间太短 7.烘干区的第一阶段温度太高 8.喷涂工艺覆盖区域太多 层间附着力 描述: 涂层中的某一层剥落,或其容易与相邻层或基材剥离 原因:

油漆常见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油漆常见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针孔 1.问题现象:在漆膜表面出现的一种凹陷透底的针尖细孔现象。这种针尖状小孔就 像针刺小孔,孔径在100微米左右。 2.问题原因: (1)板材表面处理不好,多木毛、木刺,填充困难; (2)底层未完全干透,就施工第二遍。 (3)配好的油漆没有净置一段时间,油漆黏度高,气泡没有消除。 (4)一次性施工过厚。 (5)固化剂、稀释剂配套错误。 (6)固化剂加入量过多。 (7)环境温度湿度高; (8)木材含水率高。 3.解决对策 (1)板材白坯要打磨平整然后用底得宝封闭; (2)多次施工时,重涂时间要间隔充分,待下层充分干燥后再施工第二遍; (3)配好的油漆要静置一段时间,让气泡完全消除后再施工; (4)油漆的粘度要适合,不要太稠; (5)一次性施工不要太厚,做到“薄刷多遍”一般单层厚度不要超过20μm。 (6)使用指定的固化剂和稀释剂,按指定的配比施工。 (7)不要在温度和湿度高的时候施工。 (8)施工前木材要干燥至一定含水率一般为10-12%。 二、起泡 1.问题现象:漆膜干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起泡产生于被涂表 面与漆膜之间,或两层漆膜之间。 2.问题原因 (1)基材处理不合要求,如木材含水率较高,或未将松脂、木材本身含有的芳香

油清除掉,当其自然挥发时导致起泡。 (2)油性或水性腻子未完全干燥或底层涂料未干时就涂饰面层涂料。 (3)木材的接合处及孔眼没有填实,有空隙口孔眼等。 (4)油漆粘度过高。 (5)油漆配比不恰当。 (6)刷涂时来回拖动刷子产生的气泡没有消除。 (7)底材表面富有油污、灰尘、水泡等,这些不洁物周围沾有水份。 (8)压缩机、空气管中有水份,或者有水份溅到施工表面上。 (9)大部分与针孔原因一样。 3.对策 (1)木材应干燥至合适的含水率,除去木材中芳香油或松脂。 (2)应在腻子底层涂料充分干燥后,再刷面层涂料。 (3)应将木材接合处的空隙和木材孔眼用腻子填实,并打磨平整后再刷涂油漆。(4)最好用干净的碎布清理基材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后的被涂表面,即可上涂料。 (5)油漆的施工粘度要合适。 (6)刷涂时不要来回拖动,先横理,后竖理,最后顺木纹方向理直。 (7)定期排出压缩机中水份,加装油水分离器。 (8)参考真空的对策。 (9)对气泡轻微的,可待漆膜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平整,再补面漆。对气泡严重的,先挑破气泡,用砂纸仔细打磨平整并清理干净,然后再一层一层地按涂装工艺修补。 三、发白 1.现象:涂膜含有水份或其他液体,涂膜颜色比原来较淡白,涂膜呈现白雾状。 2.原因 (1)板材含水率过高,日久水份挥发积留于漆膜中导致发白; (2)环境湿度过高;

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一、注塑件常见品质问题 塑胶件成型后,与预定的质量标准(检验标准)有一定的差异,而不能满足下工序要求,这就是塑胶件缺陷,即常说的品质问题,要研究这些缺陷产生原因,并将其降至最低程度,总体来说,这些缺陷不外乎是由如下几方面造成:模具、原材料、工艺参数、设备、环境、人员。现将缺陷问题总结如下: 1、色差:注塑件颜色与该单标准色样用肉眼观看有差异,判为色差,在标准的光源下(D65)。 2、填充不足(缺胶):注塑件不饱满,出现气泡、空隙、缩孔等,与标准样板不符称为缺胶。 3、翘曲变形:塑胶件形状在塑件脱模后或稍后一段时间内产生旋转和扭曲现象,如有直边朝里,或朝外变曲或平坦部分有起伏,如产品脚不平等与原模具设计有差异称为变形,有局部和整体变形之分。 4、熔接痕(纹):在塑胶件表面的线状痕迹,由塑胶在模具内汇合在一起所形成,而熔体在其交汇处未完全熔合在一起,彼此不能熔为一体即产生熔接纹,多表现为一直线,由深向浅发展,此现象对外观和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 5、波纹:注塑件表面有螺旋状或云雾状的波形凹凸不平的表征现象,或透明产品的里面有波状纹,称为波纹。 6、溢边(飞边、披锋):在注塑件四周沿分型线的地方或模具密封面出现薄薄的(飞边)胶料,称为溢边。 7、银丝纹:注塑件表面的很长的、针状银白色如霜一般的细纹,开口方向沿着料流方向,在塑件未完全充满的地方,流体前端较粗糙,称为银丝纹(银纹)。 8、色泽不均(混色):注塑件表面的色泽不是均一的,有深浅和不同色相,称为混色。

9、光泽不良(暗色):注塑件表面为灰暗无光或光泽不均匀称为暗色或光泽不良。 10、脱模不良(脱模变形):与翘曲变形相似,注塑件成型后不能顺利的从模具中脱出,有变形、拉裂、拉伤等、称为脱模不良。 11、裂纹及破裂:塑胶件表面出现空隙的裂纹和由此形成的破损现象。 12、糊斑(烧焦):在塑件的表面或内部出现许多暗黑色的条纹或黑点,称为糊斑或烧焦。 13、尺寸不符:注塑件在成型过程中,不能保持原来预定的尺寸精度称为尺寸不符。 14、气泡及暗泡:注塑件内部有孔隙,气泡是制品成型后内部形成体积较小或成串孔隙的缺陷,暗泡是塑胶内部产生的真空孔洞。 15、表面混蚀:注塑件表面呈现无光、泛白、浊雾状外观称为混蚀。 16、凹陷:注塑件表面不平整、光滑、向内产生浅坑或陷窝。 17、冷料(冷胶):注塑件表面由冷胶形成的色泽、性能与本体均不同的塑料。 18、顶白/顶高:注塑件表面有明显发白或高出原平面。 19、白点:注塑件内有白色的粒点,粒点又叫“鱼眼”,多反映在透明制品上。 20、强度不够(脆裂):注塑件的强度比预期强度低,使塑胶件不能承受预定的负裁 二、常见品质(缺陷)问题产生原因 1、色差: ①原材料方面因素:包括色粉更换、塑胶材料牌号更改,定型剂更换。 ②原材料品种不同:如PP料与ABS料或PC料要求同一种色,但因材料品种不同而有轻微色差,但允许有一限度范围。 ③设备工艺原因:A、温度;B、压力;C熔胶时间等工艺因素影响。 ④环境因素:料筒未清干净,烘料斗有灰尘,模具有油污等。

铝合金粉末喷涂常见缺陷原因及改善措施初稿

目录 前言错误!未指定书签。 1.铝型材表面处理粉末喷涂的表面缺陷...............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 缩孔.........................................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2 针孔.........................................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3 桔皮.........................................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4 杂色.........................................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5 吐粉.........................................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6 露底.........................................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7 渣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8 气泡.........................................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9 砂粗.........................................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0 流挂........................................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1 色差........................................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2 欠膜........................................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3 擦花伤...................................... 错误!未指定书签。2.粉末喷涂涂层性能检测缺陷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 冲击.........................................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2 弯曲.........................................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3 耐磨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 1.在铝型材表面处理粉末喷涂生产过程中,粉末喷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种缺

uv涂料的常见问题

uv涂料的常见问题 流挂:流挂现象是在喷涂后烘烤均化阶段最容易出现的一类弊病,在垂直涂装中最易流挂,它的形状像小水珠一样沿着边角垂直流淌,形成的表面缺陷。 @原因分析:原漆的粘度太低、工件离喷枪距离太近涂膜过厚,线速度太慢是造成流挂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提高涂装粘度、增加固含量,提高溶剂挥发速度:调整喷枪距离和出油量、调整线速度、降低涂装膜厚和烘烤温度. 针孔:面漆上的气泡形如麻点、中间有小孔、象针扎一样密密麻麻的凹于涂层表面。 @原因分析:面漆喷得太厚(特别是施工粘度偏高,更易造成面漆喷得太厚),气温急剧下降 ,助剂、或溶剂配比不合理是造成针孔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增加开油比例以降低粘度,降低涂装膜厚、调整溶剂挥发速率,提高红外流平温度或者给UV漆加热,放慢UV流水线速度都可以解决针孔问题. 雾光:高光UV面漆固化后有一层像雾一样的表面缺陷,这种问题在单液黑底上最容易出现。 @原因分析:A、溶剂挥发太快、温度和湿度偏高是造成雾光的主要原因,溶剂挥发太快使UV表面吸水、油水不混容 B、如果UV漆溶解力太强或底漆耐溶剂性偏差,底漆未干透,也易使UV漆咬底漆,也容易造成失光( @ 解决方法: A、调整溶剂挥发速率。 B、调整UV漆和底漆配方,将底漆烘干且适当降低涂膜厚度,使底漆在短时间烘烤时相对会干得透一点~ 鱼眼:鱼眼又称凹陷,它一般呈现出圆形凹痕、边缘凸起、看上去就像鱼的眼睛。 @原因分析:工件表面和环境不干净,压缩空气不干净所造成。

@解决方法:重新清洁待涂装的工件和环境、检查压缩空气过滤系统是否正常。 塑胶UV涂料常见问题 1.附着力不佳 机理:单液型底漆与UV面漆之间不存在化学交联,基本上底漆、面漆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分子间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以及底漆和面漆之间的相互溶解,渗透所带来的物理锚合作用,因此要求底漆和面漆之间的配套。底漆太硬面漆难以咬入,UV面漆溶解力太弱,不能形成良好的层间结合,底漆太软容易咬底、发花、发雾,同样面漆太厚,自由基聚合时体积收缩太大对附着力也有影响。 @影响附着力的可能原因 : 1、底漆硬度高;涂装后放置时间太长,干得太透;铝粉漆的铝粉含量偏高都是影响层间附着力的重要因素。 2、UV面漆原因: 树脂和单体自身的粘附性不高;或配方设计时官能度偏高造成自由基聚合反应时体积收缩太大(特别是涂膜太厚时体积收缩影响附着力的现象更明显);或UV固化不彻底,没有形成足够长的分子链。溶剂偏弱或挥发太快、导致对底漆及塑料底材的二次溶解力不够。表面张力太高,不能对底漆充分润湿和流平,配方设计不合理。 @解决方案. 1、调整底漆的硬度,提高底漆烘烤温度延长烘烤时间。铝粉含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使 用和UV配套的底漆系统。 2、控制好UV涂膜的体积收缩,调整溶剂的溶解力和挥发速率,调整膜厚、引发剂用量和灯功率,重新选择原材料和调整配方。 2.硬度 硬度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方案

塑件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案

注塑件常见成型缺陷及解决方案 在注塑成型加式过程中,可能由于原材料处理不好、塑件或模具设计不合理、操作工没有掌握合适的工艺操作条件,或者因机械方面的原因,常常使塑件产品短射、凹痕、飞边、困气、开裂、翘曲变形等成型缺陷。 塑件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注塑缺陷,主要有:短射,困气,发脆,烧焦,飞边,分层起皮,喷流痕,流痕,雾斑(浇口晕),银纹(水花纹),凹痕,熔接痕,成型周期过长,翘曲变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从原材料、塑件或模具设计、成型工艺等各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一.短射 短射是指模具型腔不能被完全充满的一种现象。 短射形成原因: 1、模温、料温或注塑压力和速度过低 2、原料塑化不均 3、排气不良 4、原料流动性不足 5、制件太薄或浇口尺寸太小 6、聚合物熔体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过早固化 短射解决方案: 材料:选用流动性更好的材料 模具设计: 1、填充薄壁之前先填充厚壁,避免出现滞留现象 2、增加浇口数量和流道尺寸,减少流程比及流动阻力 3、排气口的位置和尺寸设置适当,避免出现排气不良的现象 注塑机: 1、检查止逆阀和料筒内壁是否磨损严重 2、检查加料口是否有料或是否架桥 工艺条件: 1、增大注塑压力和注塑速度,增强剪切热 2、增大注塑量 3、增大料筒温度和模具温度 二.困气 困气是指空气被困在型腔内而使制件产生气泡。 困气形成原因: 它是由于两股熔体前锋交汇时气体无法从分型面、顶杆或排气孔中排出造成的。困在型腔内气体不能被及时排出,易导致出现表面起泡,制件内部夹气,注塑不满等现象。 困气解决方案: 结构设计:减少厚度的不一致,尽量保证壁厚均匀 模具设计: 1、在最后填充的地方增设排气口 2、重新设计浇口和流道系统 工艺条件: 1、降低最后一级注塑速度. 2、增加模温

彩涂板常见质量问题及分析

彩涂板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1.弯曲性不良 特点:钢材弯曲180度试验时,加工部位的涂层发生龟裂及涂层剥离 发生原因: 1)、前处理的掌握量过多。 2)、涂层厚度过厚。 3)、过度烘烤。 4)、下涂涂料同上涂涂料的制造厂家不同,或稀料的使用不当。 ¥ 2.硬度不良 特点:用制图铅笔用力在涂层表面划一道,擦去后表面留下一道划痕 发生原因: 1)炉温低,涂层固化不充分。 2)加热条件不适当 3)涂层厚度比规定的厚 3. 凸点 特点:由于钢带受到外部的冲击,板表面出现突出或凹陷,有的有一定的间距,有的没有 发生原因: 1)涂装时辊上有异物混入。 . 2)薄板产品在捆扎时的扎痕。 3)倒卷时受到外部冲击。 4. 边部气泡 特点:两侧沾有涂料,经烘干,出现气泡 发生原因:原材有毛刺沾有涂料多,两边出现缝隙 5. 麻点 特点:从外部混入的异物或灰尘在涂装后部分或全部表面有米粒样的突出发生原因: 1)涂料中混入其它种类或其它公司的涂料。 2)" 3)涂料中有异物混入引起。 3)前处理过程中水洗不良。 6.橘皮 特点:已干燥的表面涂层象橘子皮一样粗糙,不均匀 发生原因: 1)湿膜过厚。 2)涂料的黏度较高时。 7.耐溶剂性能差 特点:丁酮擦拭有点状掉漆 发生原因: 1)& 2)烘烤温度没有达到要求

3)涂料的固化有问题 4)前处理清洗不干净 8.冲击不合格 特点:漆膜冲击后,经胶带粘后部分或全部掉漆 发生原因: 1)前处理不佳 2)检查面漆固化温度是否合理 ; 9.缩孔 特点:漆膜不平整,局部露底 发生原因: 1)钢带表面不洁净 2)底漆冷却水不洁净 3)涂料粘度没达到上机要求 10.漏涂 特点:面漆未涂上 发生原因: 1)边部面漆未涂上,基板板型不好或涂辊与大背辊间压力不足。2)¥ 3)板面中间面漆未涂上,底漆冷却后板面有水或其它异物。 11.色差 特点:同标准板的颜色出现差异 发生原因: 1)涂装厚度过厚或过薄. 2)不是一批涂料 3)黏度稀释时搅拌不均。 12.光泽不良 | 特点:光泽的范围出现异常 发生原因: 1)涂层厚度不适当。 2)固化条件不适当。 3)搅拌不充分。 13. 塌卷 特点:钢卷卷取后在仓库存储时内径变形 发生原因: 1)钢卷卷取后受外力的影响 2)。 3)收卷张力不正确 4)荷重不均

家具漆最全油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家具漆最全油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潮湿起泡 均匀分布麻点状的小泡,大小各异,在非常湿热的条件下容易出现。这些气泡在空气湿度降低后会消失,漆膜变得平整。 (1)成因 ①面漆、中涂、底漆以及底材之间相互的附着力不够,可能导致起泡。 ②油漆都会相对地透水。在非常湿热的条件下,水会以液态形式渗入漆膜,然后又以蒸气的形式穿出漆膜,从而形成潮湿气泡。 (2)修正方法 ①在潮湿天气只能使用干磨,保持压缩空气干燥,确保喷涂表面在喷涂前完全干燥。 ②喷漆件在完全干燥前不要放置于湿热的环境中。 ③当气泡未破裂时可以静置等待水分挥发使漆膜恢复原状,情况严重时必须彻底打磨后重喷,脱漆至裸露金属重喷是最佳选择。 2,污染起泡 也称为气泡或“痱子” ,即漆层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起泡情况。 (1)成因 ①主要原因是底材污染,喷漆前没有进行恰当的清洁和准备工作。 ②来自供气管道或喷涂工具的污染。 (2)修正方法 ①清洁喷涂表面,彻底清除蜡、油脂以及抛光剂等物质。 ②确保压缩空气、供气管道以及喷枪等工具的清洁。 ③如果痱子已经产生,轻轻打磨表面,注意不要磨穿漆膜,重新喷涂。如果情况严重,应打磨至裸金属后重新喷涂。 3,灰尘

面漆喷涂后,漆面有异物或脏点,有灰尘或脏东西被包裹在漆膜中。 (1)成因 ①喷涂车间不清洁,例如烤漆房内地面上没有铺设过滤棉,顶棚上的过滤棉长时间没有更换。 ②压缩空气不清洁,喷漆操作人员没有穿专用工作服,喷涂表面不清洁。 ③油漆在喷涂前未经有效过滤。 (2)修正方法 ①保持喷漆车间内的清洁,定期更换烤漆房内过滤棉,严禁在烤漆房内打磨原子灰。 ②确保压缩空气的清洁,定期更换过滤器。在喷涂前应使用压缩空气或抹尘布清洁喷涂表面。 ③正确密封保管油漆,喷涂前应将油漆充分搅拌,并过滤后使用。 ④如果已经有灰尘点,应打磨至光滑表面再重涂。对于较轻微的灰尘点,应使用细砂纸打磨,并做抛光处理。 4,羽状边开裂 漆膜在羽状边周围开裂,在喷涂面漆后的很短时间内就会显现出来。 (1)成因 ①过量稀释或使用了劣质稀释剂。 ②在打磨斜边时使用了过粗的砂纸,且喷漆前没有适当的处理,油漆中的溶剂进入了砂纸痕迹侵蚀漆膜。 ③在内涂层上喷涂的面漆太厚或太湿,油漆中的溶剂没有足够的时间向外挥发。 ④旧漆膜或以前修补的缺陷显现出来,或使用了过多的原子灰。 (2)修正方法 ①正确打磨羽状边,光滑平稳地过渡,避免任何尖锐的边角和层次。 ②根据车间的具体情况,按照要求使用稀释剂并采用正确的稀释比例。 ③不要用风吹干喷涂后的漆膜,因为这样只能达到表面干燥。

油漆喷涂常见缺陷及原因

油漆喷涂常见缺陷及原因 ⑴流挂: 指涂料施于垂直面时,由于其抗流挂性差或施涂不当,漆膜过厚 等原因而使湿漆膜向下移动,形成各种形状下边缘厚而不均匀涂层。导致原因:①操作不好,喷枪口枪太大;②涂料太稀;③涂装物表面太平整;④涂层太厚,薄刷多遍。 ⑵发白: 指有光涂料干燥过程中,漆膜上有时呈现乳白色现象。导致原因: ①水分浓度过高;②溶剂解析力不够;③基材本身水分含量过高。 ⑶起皱: 指漆膜呈现多少有规律的小波幅波纹式的皱纹,它可深及部分或 全部膜厚。导致原因:①底漆、面漆干燥速度不一致;②涂层太厚,黏度过高; ③喷嘴未调节好;④PU类的涂料固化剂加太多,干燥速度太快。 ⑷桔皮: 指漆膜呈现桔皮状外观的表面病态。导致原因:①流平性不好; ②温度低;③NC类稀释剂过多或不配套;④基材不平或处理不好。 ⑸咬底: 指在干漆膜上施涂其同种或不同种涂料时,在涂层施涂或干燥期 间使其下的干燥膜发生软化,隆起或从底材上脱离的现象。导致原因:①两种不配套的底漆和面漆(通常含量高的做底漆);②底未完全干燥就上面漆;③底漆的涂层太厚。 ⑹针孔: 指在漆膜中存在着类似于针刺的细孔。导致原因:①搅拌均匀, 涂料内部有空气;②油污水分污染;③被涂物表面不平整;④喷太厚,溶剂不好

挥发。 ⑺起泡: 指涂料在施涂过程中形成的空气或溶剂蒸气等气体或者兼有的 泡。导致原因:①被涂物有水分;②涂料有水分;③空气湿度大;④油污;⑤稀释剂、固化剂不配套;⑥搅拌不均匀,表面不平。 ⑻表面粗糙: 导致原因:①施工环境太脏,不够清洁;②涂物中本身细度不够,被涂物表面有赃物;③涂层不够。 ⑼开裂: 指漆膜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变化。导致原因:①涂层太厚,涂料过 期;②涂料太厚,涂料本身硬度高,较脆;③促进剂含量过高;④面漆固含量低,树脂本身有问题以及外部环境。 ⑽起皮: 导致原因:①被涂物面层水分太高;②未经过封油处理;③底漆未干涂面漆;④两种不配套的底漆和面漆。 ⑾跑油: 导致原因:①涂料中有水或油渣;②被涂物有油渣,蜡质;③涂料黏度过高或过低。 ⑿露底: 导致原因:①遮盖低,砂磨过度;②涂层过薄,喷涂不均匀,底深面浅。 ⒀砂纸纹: 导致原因:①砂纸号太大,未干就打磨;②没有顺着木纹方向 打磨。 ⒁涂层粘砂纸: 导致原因:①涂层未干,涂层太厚,促进剂少;②溶剂本 身溶解力差,空气湿度大。 ⒂起粒:

注塑成型常见缺陷分析

注塑成型常见缺陷分析

注塑成型常见缺陷分析 打不满工艺问题:塑化温度太低、喷嘴温度太低、注塑时间太短、注塑速度太慢、模温太低。模具问题:流道太小、浇口太小、浇口位置不合理、排气不良、型腔内有杂物 原材料问题:流动性太差、混有杂物。 飞边工艺问题:塑化温度过高、注塑时间过长、加料量太多、注塑压力过高、模温太高、模板间有杂物。模具问题:模具变形、型芯与型腔配合尺寸有误差、模板组合不平行、排气槽过深。 设备问题:模板不平行、模板闭合不紧。 原材料问题:流动性过高。 变形工艺条件方面:料温过高,模温过高,保压时间太短,冷却时间太短强行脱模。模具方面:浇口位置不当,浇口数量不够,顶出位置不当使受力不均 流痕工艺条件方面:料温太低未完全塑化、注塑速度太低、注塑压力太小、保压压力不够、模温太低、注塑量不足。 模具方面:浇口太小、浇口数量太少、流道浇口粗糙、型面光洁度差。 设备方面:温控后系统失灵、油泵压力下降。 原材料方面:含挥发物太多,流动性太差,混入杂料 气泡工艺条件方面:注塑压力低、保压压力不够、保压时间不够、料温过高。模具方面:排气不良、浇口位置不合理、浇口尺寸太小。 原材料方面:含水分未干燥或干燥时间不够、收缩率过大。 缩坑工艺条件方面:加料量不足、注塑时间过短保压时间过短、料温过高、模温过高、冷却时间太短。模具方面:流道太细小、浇口太小、排气不良。 设备方面:注塑压力不够、喷嘴堵有异物。 原材料方面:收缩率过大 尺寸不稳定工艺条件方面:注塑压力过低、料筒温度过高、保压时间变动、注塑周期不稳模温太高。模具方面:浇口尺寸不均、型腔尺寸不准、型芯松动、模温太高或未设水道。 原材料方面:牌号品种有变动、颗粒大小不均、含有挥发性物质。

塑胶注塑产品常见缺陷有哪些

塑胶注塑产品常见缺陷有哪些 塑胶注塑产品常见缺陷有哪些, 制品质量包括内部质量和表观质量,内部质量包括内应力,冲击强度,制品收缩,熔合强度等,我们下面讲述的是制品常见的各种表观缺陷: 一.凹陷,缩孔,气孔 1.产生原因:原料吸湿性太大,干燥不好,制品壁厚不均,模腔压力不足或没有把存于腔内的空气排除而形成阻隔使熔体不能与模具表面全部按触,或因物料冷却速率降低其使制品表面出现严重凹陷,而缩孔位置多发生 在筋表面和远离浇口位置. 2.防止办法:在制品设计方面要防止由于筋造成壁厚不均,在选择材料方面选取收缩率小的材料,模具方面在壁厚地方开设支流道,工艺方面要降低模温,熔体温度.增加注射压力、保压时间和注射量,对容易发生缩孔的地方加强冷却,增加浇口截面尺寸. 二.无光泽,冷白,搓伤及皱纹 1.产生原因:这类缺陷的产生大都是因为模具温度过低,聚合物熔体温度过高, 冷却过快所致.当熔体还在充模时,在型腔壁上就形成了很硬的壳.壳层受到各种力的作用使之泛白变浑,严重者壳层可能被撕破和皱纹.产生此类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熔体在模内发生了不规则的脉动流动,如在浇口尺寸很小,注射速度又很大时,聚合物熔体细流射入模腔,细射流经过一段时间表面己冷却再与后续熔体熔合时,就会出现此类缺陷. 2.防止办法:提高模具温度,加大流道,浇口. 三.银丝与剥层 1.产生原因:在充满时,波前峰析出挥发性气体,这些气体往往是物料受热分解 出来的,气体分布在制品表面,就留下银纹,当物料含湿量过大时,加热会产生水蒸气,

塑化时由于螺杆工作不利,物料所挟带的空气不能排出也会产生银纹,在某些情况下,大气泡被拉长成扁气泡覆盖在制品表面上,使制品表面剥层.有时从料筒至喷嘴的温度梯度太大使剪切过大也会产生银丝. 2.防止办法:选择好干燥设备和干燥工艺,将含湿量降到最低值.工艺方面降低 熔体温度,提高模温,稳定喷嘴温度,加大背压,模具方面加开排气槽. 四.烧焦,暗纹及暗斑 1.产生原因:暗纹或暗斑出现多是因物料过热分解而引起,有的是因为塑化不均匀,从外观上看呈暗斑痕,有的是因为异物所致,冲模时模内空气压缩,温度升高产生烧焦,多发生在熔合缝处. 2.防止办法:物料干燥充分,降低熔体温度,提高背压,模具方面改善排气. 五.翘曲,变形 1.产生原因:聚合物的组织相应力,机械应力,热胀冷缩应力(温度应力)残余在 制品内部所致,一般结晶型比非结晶型大. 2.防止办法:减小取向,增大浇口尺寸,适当降低熔体和模具温度,加大注射速率,适当延长注射保压时间,减小浇口处压力,制品方面结构合理,改善脱模斜度表面粗糙度.顶出位置,面积等. 六.龟裂 1.产生原因:分子链在应力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排列的裂纹,当脱模顶出力不平衡时,脱模造成真空吸力引起龟裂 2.防止办法:采用消除内应力的工艺办法,如提高熔体温度和模具温度,降低注 射力,采用退火处理等七.熔合缝 1.产生原因:两股以上的熔体合拢时,波前锋受到异物阻隔气体杂质所形成. 2.防止办法:适当提高模具温度和熔体温度,提高注射力和注射速度,模具上加 开排气,增设冷料井,调整片等. 八.溢边

油漆常见缺陷

油漆喷涂常见缺陷及原因 默认分类2010-08-11 09:25:38 阅读13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⑴流挂:指涂料施于垂直面时,由于其抗流挂性差或施涂不当,漆膜过厚等原因而使湿漆膜向下移动,形成各种形状下边缘厚而不均匀涂层。导致原因:①操作不好,喷枪口枪太大;②涂料太稀;③涂装物表面太平整;④涂层太厚, 薄刷多遍。 ⑵发白:指有光涂料干燥过程中,漆膜上有时呈现乳白色现象。导致原因: ①水分浓度过高;②溶剂解析力不够;③基材本身水分含量过高。 ⑶起皱:指漆膜呈现多少有规律的小波幅波纹式的皱纹,它可深及部分或全部膜厚。导致原因:①底漆、面漆干燥速度不一致;②涂层太厚,黏度过高; ③喷嘴未调节好;④PU类的涂料固化剂加太多,干燥速度太快。 ⑷桔皮:指漆膜呈现桔皮状外观的表面病态。导致原因:①流平性不好; ②温度低;③NC类稀释剂过多或不配套;④基材不平或处理不好。 ⑸咬底:指在干漆膜上施涂其同种或不同种涂料时,在涂层施涂或干燥期间使其下的干燥膜发生软化,隆起或从底材上脱离的现象。导致原因:①两种不配套的底漆和面漆(通常含量高的做底漆);②底未完全干燥就上面漆;③底漆 的涂层太厚。 ⑹针孔:指在漆膜中存在着类似于针刺的细孔。导致原因:①搅拌均匀,涂料内部有空气;②油污水分污染;③被涂物表面不平整;④喷太厚,溶剂不好 挥发。 ⑺起泡:指涂料在施涂过程中形成的空气或溶剂蒸气等气体或者兼有的泡。导致原因:①被涂物有水分;②涂料有水分;③空气湿度大;④油污;⑤稀释剂、固化剂不配套;⑥搅拌不均匀,表面不平。 ⑻表面粗糙:导致原因:①施工环境太脏,不够清洁;②涂物中本身细度 不够,被涂物表面有赃物;③涂层不够。 ⑼开裂:指漆膜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变化。导致原因:①涂层太厚,涂料过期;②涂料太厚,涂料本身硬度高,较脆;③促进剂含量过高;④面漆固含量低, 树脂本身有问题以及外部环境。 ⑽起皮:导致原因:①被涂物面层水分太高;②未经过封油处理;③底漆未干涂面漆;④两种不配套的底漆和面漆。 ⑾跑油:导致原因:①涂料中有水或油渣;②被涂物有油渣,蜡质;③涂 料黏度过高或过低。 ⑿露底:导致原因:①遮盖低,砂磨过度;②涂层过薄,喷涂不均匀,底 深面浅。 ⒀砂纸纹:导致原因:①砂纸号太大,未干就打磨;②没有顺着木纹方向 打磨。 ⒁涂层粘砂纸:导致原因:①涂层未干,涂层太厚,促进剂少;②溶剂本 身溶解力差,空气湿度大。 ⒂起粒:导致原因:①灰尘太多,或有杂质异物;②涂料有杂质成分,未经过滤;③搅拌不均匀,未充分混合;④喷涂不规范;⑤稀释剂不配套,未使元 剂溶解。 ⒃黄变:导致原因:①紫外线直射;②环境因素空气湿度大;③温度过高, 反应过度;④涂料本身耐黄变率低。

塑胶产品涂装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前述; 本人通过多年从事涂装行业工作及在通顺公司对汽车内外饰件塑料涂装产品的了解,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技术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所喷涂塑料产品的原料材质以及其性能;再合理的使用涂料,安排生产喷涂工艺,现以书面形式整理成文,欢迎涂装行业同仁看过后多提宝贵意见,(本人邮箱:chiwenhoo0909@https://www.doczj.com/doc/428732081.html,)常见的塑料类型有:ABS(丙烯氰、丁二烯、苯乙烯)PVC(聚氰乙烯)PE(聚乙烯)PP(聚丙烯)PS(聚苯乙烯)PMMA(聚甲甲基丙烯酸甲酯)PC(聚碳酸酯)POM(聚甲醛)PA(尼龙)等塑胶原材料 在塑料涂料施工过程中或施工成膜后会因各方面原因产生多种缺陷,本文涉及最主要的几种缺陷,并尽可能地讨论其产生原因及消除或尽量减少其发生的对策。塑料涂料的许多缺陷是与表面张力现象相关的,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分子上力分布不对称,界面上液体的力与液体内的力不同,表面的分子具有很高的自由能,相当于每单位面积上移去表面层分子所需的能量。在固体也存在相似表面取向效应,它有表面自由能,表面力作用来减少液体和固体的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作用使液体缩成球,因为球的表面积/ 体积比率是最小的。如果两个不同表面张力液体相互接触,低表面张力的流去覆盖住较高表面张力的液体,因为这样总表面自由能更低。这种流动是表面张力差推动的,有些人称为表面张力梯度推动的流动。涂料能均匀稳定地涂覆于塑胶件表面的最主要条件,为涂料的表面张力必须小于被涂覆物的表面张力。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二、涂装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1缩孔现象 当表面张力较高的涂料涂覆于表面自由能较低的底材上,也就是涂料表面张力与底材表面张力相差太大时,容易造成涂料对底材的润湿性不良,接触角变大,使涂料有保持滴状倾向而裸露出被涂面,特别是罩光清漆和颜料份较少的色漆,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缺陷,而且不容易修补。 缩孔是由低表面张力的小颗粒或小液滴杂物产生的,它们可能存在于塑胶底材上、涂料中或飞落在刚刚涂覆好的湿膜上。某些低表面张力物质溶解在湿膜中产生一个局部的表面张力差,Marangoni 效应将这低表面张力部分的湿膜从颗粒流开,试图覆盖周围高表面张力的湿膜。随着流动的发生,溶剂的挥发,表面张力差增大,流动 继续,溶剂的挥发增大了黏度,阻碍了流动而最终形成凹下的缩孔。 常见解决方法使用助剂降低涂料表面张力以减少缩孔增加流平。它可将表面张力降低到大多数会引起缩孔杂物的表面张力以下。 2.2 橘纹现象 橘皮现象是涂漆过程中常见又较难克服的流平性问题,影响因素众多,大大地影响到涂膜的平整性。原因及 对策如下: (1) 在喷涂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太快,湿膜黏度急剧增加,使流平变得困难而产生橘皮。措施是根据环境季节温度变化来选择合适的稀释剂,例如聚氨酯涂料的稀释剂有冬用和夏用之分。 (2) 塑料工件温度太高,使溶剂瞬间挥发,湿膜来不及流平。 (3) 喷涂时出漆量太小或喷涂距离太远,表面沉积涂膜太薄,流平变得困难。 (4) 喷枪雾化不良,漆雾颗粒过大也产生橘纹。降低出漆量并提高压缩空气输出量,改善雾化性能。 (5) 喷涂距离太近。喷距太近虽然涂膜厚有利于流平,但压缩空气的冲击力使厚涂膜产生更大的橘纹,反而使

喷漆作业中常见的漆面缺陷及处理

喷漆作业中常见的漆面缺陷及处理 编辑: admin 发布日期: 2013-01-23 在漆面修补作业中,如果采用了正确的操作方法,橘皮和气泡等常见的漆面问题大多数都可以避免。但是由于修补漆作业的工序较多,漆面出现问题的几率还是很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腻子层或底漆层处理不当,喷漆过程缺乏控制,工作环境差,以及油漆成分偏差等。如果在喷漆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停止作业并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根据出现的问题不同,也可以等喷漆过程结束后再进行处理。 下面来分析喷漆作业中常见的漆面缺陷及处理方法。 一、皱缩 在喷漆过程中或漆膜干燥的过程中,面漆表面出现皱纹或收缩变形,这种缺陷在醇酸漆修补作业中最为常见。 (1)成因 ①不适当的干燥方法导致漆面干燥不均匀。如果对刚喷涂的漆层进行烘干或过快地强制干燥,或喷漆车间温度过高,表面的油漆干燥较快并收缩,这会延缓内层油漆的干燥速度。当内层油漆干燥时,将会使表面油漆出现收缩现象。应避免在温度不合适的车间或温度变化较大的车间喷漆。 ②漆层太厚或太湿,将使内层的油漆不能和外层的油漆以相同的速度释放溶剂并干燥,漆面就会出现变形和皱纹。应采用多次喷涂的方法,以降低一次性喷涂面漆层的厚度。 ③使用了错误的稀释剂或互不相容的材料。使用快速干燥稀释剂或在瓷

漆中使用挥发性油漆稀释剂都会造成皱缩。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快速干燥稀释剂,在高温季节应减少快速干燥稀释剂的用量。 (2)修正方法:在油漆充分干燥后,清除皱缩漆面,重新进行喷漆。 二、隆起 也称为浮皱。在喷漆过程中或漆膜干燥的过程中,由于漆面膨胀而在部分区域形成的隆起,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1)成因 ①使用了错误的稀释剂。在74F7漆中使用挥发性油漆稀释剂会促进内部油漆层的隆起,最终导致面漆层的隆起。 ②使用了互不相容的原料。新喷涂的漆层与原有漆层发生了化学反应,或原有漆层的缺陷没有被妥善处理,漆层之间脱离从而造成面漆层的隆起。 ③底层没有进行彻底地清洁,例如底层表面的油脂或蜡质物没有彻底清除,由于夹层效应的影响,导致再喷涂的油漆无法附着。 ④二次喷涂的间隔时间太短,没有给予底层油漆充分的干燥时间,导致湿漆面中的溶剂侵蚀中涂底漆或面漆使之变软。 (2)修正方法:打磨有缺陷的区域至平滑但不能磨穿,重新进行喷漆。 三、流挂 也称为流泪或垂流。涂层局部变厚,因重力原因出现垂流状态,只出现在将喷涂过的表面垂直放置时或垂直喷涂的表面。 (1)成因 ①不正确地使用了稀释剂。一般是使用了干燥速度慢的稀释剂或使用了过量的稀释剂。

喷漆常见缺陷及处理

喷漆常见缺陷及处理 1流挂、垂流与流痕 (1) 原因 」溶剂挥发缓慢。 _ 涂的过厚,如重枪处。 」 喷涂距离过近,喷涂角度不当 」涂料粘度过低。 - 几乎不换气,周围空气中溶剂蒸气含量高。 - 气温过低 」 涂料中含有比重大的颜料,在涂基中分散不良的色漆。 - 在旧漆膜上(特别是在有光的漆膜上)涂布新漆时也易产生流痕。 (2) 预防措施 - 溶剂选配适当。 _ 对常规涂料一次涂布的厚度控制在 20-25微米为宜。为了要获得较厚的涂层, 热固性涂料可采用“湿碰湿”工艺,或选用高固体分涂料。 _ 提高喷涂操作的熟练程度,控制喷涂距离为喷涂大工件 25-30厘米,喷小件 厘米,并与物面平行移动。 - 严格控制涂料的施工粘度,如硝基漆的喷涂粘度为 18-26秒,烤漆20-30秒。 _ 适当换气,气温保持在 10C 以上。 _ 添加阻垂剂来防止流痕缺陷,有较好的效果。 」 在旧涂层上涂新漆前先打磨一下。 2粗粒、疙瘩 (1) 在干漆膜上产生突起物,呈颗粒状分布在整个或局部表面上,通常大的称为疙瘩,小 的称为痱子,有的呈极微细的(针尖状的)颗粒分布,且影响光泽。 (2) 原因 - 周围空气不清洁,涂装室内有灰尘。 」涂料未很好过滤。 - 易沉淀的涂料未很好搅拌。 」涂料变质 」 漆皮被搅碎,混杂在漆中。 - 闪光金属色面漆的漆基对铝粉粒子分散不良。 (3) 防止措施 - 涂装室的除尘要充分,确保周围空气和环境整洁。 _ 被涂面应充分吹净和用粘灰抹布擦净。 - 涂料应仔细过滤,充分搅匀。 3、露底、遮盖不良 (1 )、原因 - 涂料的遮盖力不足,含颜料少,使用了透明性的颜料。 - 涂料搅拌混合不充分,沉淀未搅起。 - 涂布不仔细。 - 涂料粘度稀,涂得过薄。 - 底漆和面漆的颜色相差过大。 (2)、预防措施 对于 15-20

注塑件常见问题名称解释及解决方法

注塑件常见问题名称解释及解决方法缩影--------塑件因壁厚影响产生收缩而造成局部表面下陷的现象,可通过增加压力、降低速度及延长冷却时间改善。波纹--------出现在塑件表面呈水纹状的外观缺陷,特别是透明塑件,如仪尺、便条盒。可通过提升模温和料筒温度并 加快速度来改善。 废边--------在注塑过程中溢入模具合磨面缝隙间并留在产品上的剩余料,修模或用修边刀去除。 缺料--------指模腔因塑料不能充分填塞引起的外观缺陷,增加压力是最直接的方法。 变形--------塑件在出模后冷却收缩引起的歪曲现象,主要是冷却时间不够引起。 开裂--------制品受内应力、外部冲击(顶处)或环境条件(温度)影响而在其表面或外部所产生的裂纹,由其是透明产 品,可提高模温减小压力改善。 银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料花,指原料在受潮或未烘干的情况下注塑导致塑件表面产生银白色丝状的缺陷。 色差---------一批塑料零件颜色与正常的标准色泽(色板)有差异。熔接痕--------模塑时产生的一种线状痕迹,是由注射时两股料流相遇时在其结合处未完全熔化而造成,有时会产生明 显的色痕,特别是碎纸机箱门和上盖。

一.成型四大要素 温度: 1.原料加温预热. 2.原料熔融温度. 3.模具温度 压力: 1.关模压力. 2.开模压力. 3.射出压力. 4.顶出压力. 时间: 1.射出时间. 2.成型时间. 3.冷却时间. 速度: 1.射出速度. 2.开模速度. 3.顶出速度. 4.关模速度. 5.螺杆速度. 二.常用塑料之特性 什么是热固性塑料 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加热,加压或加入硬化济后,发生化学反应而硬化的塑料,如: 酚醛聚脂,不饱和聚脂等. 什么是热塑性塑料? 在受热后发生物态变化,由固体软化或熔化成粘流体状态,冷却后又可硬化的塑料. 如:ABS,PS,PC,POM等 三.热固性塑料与热塑性塑料之异同

胶件常见缺陷描述

胶件常见缺陷描述 1.披峰:合模界面挤出树脂。常常是由料温过高,射出压力太高或模具不良所造成的。 2.走胶不齐(不够胶):模糟射料不中致使射出不良,塑胶件成形不全,压力低,射胶 不足所致。 3.缩水:表面凹痕,常见于胶位厚的地方。是由于射出压力胶量不足,射胶时间不够, 模温过高所致。 4.夹水纹:两股以上分流汇合点上生成的发状细线。常由料温低、困气或有碰穿位所造 成。 5.混色:色粉混合或熔融不均所致,使局部颜色与周围颜色不一致。 6.料花:物料流向之银条。由射速太快、排气不良、料内水份或混料不一所造成。 7.模花:塑胶件表面(常见于光面)有花痕(每啤货都有)。常常是模表面被轻微划伤。 需将模具交给模房省模刨光。 8.气泡:制成品内中空有空气。夹气、排气不良所造成的。 9.0黑点:塑胶件胶体中出现黑色斑点。是原料,色粉中有杂质或料筒未清洗干净所致。 10.划花(擦花):表面伤痕。是由于货物在拿送或搬运过程中被硬件损伤。 11.胶屎:塑胶件表面局部无光泽,与周围不一致。是由于模上有冷胶,需省模。 12.拖胶:胶被拖起,是由于模上有擦花、拖模不顺或调机各级压力不协调所致。 13.气影:塑胶件表面有雾状痕迹。常出现在水口附近。是由于压力小或速度快所造成。 14.多胶:塑胶件局部多一些胶,凸起。是由于模具某处少一点、有凹陷或断针、爆裂所致。 15.反光:整个表面或局部发亮。与混料、熔胶、走胶路线有关。 16.焦纹:塑胶件表面(常见于光面)出现象指纹一样细纹。常由于模上有纹,或各级压力不协调所致。 17.波浪纹:塑胶的边缘产生象波浪一样的波纹。常于模具表面有轻微损伤。 18.拉白、顶白:由于机械外力作用使胶体发白。常由于压力过大所造成的。 19.沙孔:塑胶件表面粗糙不平。常由于模具表面不平,不够光滑,或料的质量较差。 20.油迹:塑胶件表面有油污。影响外观及丝印。常由打油而形成的,需擦净。 21.色偏白:所啤货色比样办浅。即比标准色浅。常由于色粉量偏少或温度太低所致。 22.色偏黄:所啤货色比样办深。即比标准色深。常由于色粉量偏多或温度太高所致。 23.变形:所啤的塑胶件平面不平或与所配的部件相装配不合适,常常是由于啤得太快,注塑速度太快、冷却时间太短所造成,或是啤工取下啤件时用力方向不当所致,或模具故障。

塑胶件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塑胶行业-塑胶件常见缺陷 塑胶件常见缺陷;1.塑胶成品缺陷;粘模(扯模):制品的柱筋及细少多型腔件,在脱模后;力偏大,或模具局部粗糙等因素导致;缺料(填充不足):制品结构与所设计的形状结构不符;充满,常产生于制品的柱,孔或薄胶位以及离入水口较;力不够,模温不足,骨位过薄,局部有油或排气不够(;充满;多胶:制品结构与所设计的形状结构不符,局部多出胶;间凸起,指甲可感觉到;缩水:制品表面 塑胶件常见缺陷 1.塑胶成品缺陷 粘模(扯模):制品的柱筋及细少多型腔件,在脱模后未能脱模而粘附在模具相应位置因成型压力偏大,或模具局部粗糙等因素导致。 缺料(填充不足):制品结构与所设计的形状结构不符,局部胶位不满足,短少,塑件未能完全充满,常产生于制品的柱,孔或薄胶位以及离入水口较远的部位,因成型压力不够,模温不足,骨位过薄,局部有油或排气不够(困气)导致胶位不能填充满。 多胶:制品结构与所设计的形状结构不符,局部多出胶位,或塑件表面有点状物,四周凹陷中间凸起,指甲可感觉到。通常由模具成型面碰,崩缺,损伤及细小型芯顶针移位或断掉导致。 缩水:制品表面因成型时,冷却硬化收缩,产生的肉眼可见凹坑或窝状现象称为“缩水”。制品结构的较厚胶位如骨位,柱位等对应表面,因成型压力不足,保压及射胶时间偏短,或模温偏高,而导致因局部收缩偏大而造成。 夹水纹(熔接痕):熔胶在模腔内流动中分流后再汇合时不充分,不能完全熔合,冷却后在塑件表面形成的线状痕迹和线状熔接缝,模温偏低,料温偏低,制品局部偏薄或模具有粗大型芯及材料流动性不好等都会导致夹水纹的产生,温度及困气也对其有最大影响。 烘印(光影):制品结构的厚薄胶位在熔胶流动时受阻改变方向而形成的光泽不一致的现象,通常在水口周围,塑件表面呈光泽度不够,颜色灰蒙。制品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