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0: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0: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0: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0: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基础过关]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呼吸道内的气体

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

C.毛细血管内的血浆

D.膀胱内的尿液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葡萄糖

B.性激素

C.氨基酸

D.血红蛋白

3.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4.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5.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B.血浆中Cl-的含量

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D.血浆中Na+的含量

6.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组织液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越多则渗透压越大

7.当我们的皮肤受到轻微创伤时,受伤部位会出现青紫且局部水肿,如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①破裂,C液外流,B液渗透压升高

B.①破裂,A液外流,C液渗透压升高

C.②破裂,B液外流,C液渗透压升高

D.②破裂,B液外流,A液渗透压升高

8.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B.代谢废物完全由③过程排出

C.内环境是由人体内的液体组成的

D.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

9.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①中渗透压过低时,会导致组织水肿

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的渗透压会上升

[能力提升]

10.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11.如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用字母与箭头表示)。

(2)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

(3)A液与B液相比,A液中不含。

(4)由A、B、C液组成的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

12.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B、C、D各代表哪一类体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方式是。最后经过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

(4)正常人体内的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含有等离子有关。13.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参与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具体内环境是。

(2)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和。

(3)尝试构建人体某组织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的内液之间O2、CO2扩散的模型(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走进高考]

14.判断正误

(1)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2015·全国Ⅰ,3B)()

(2)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渗透压。(2015·江苏,5B)()

(3)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2010·安徽,5C)()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2010·海南,10B)()

(5)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2014·新课标Ⅰ,3D)()

(6)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2012·江苏,3A和2013·海南,20CD)()

15.(2014·新课标Ⅱ,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16.(2013·海南,17)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17.(2014·新课标Ⅰ,31)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尿量,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精析

1.C[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与外界相连,其内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呼吸道内的气体以及消化道内的消化液、尿液等液体都不属于内环境。]

2.D[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含有大量的水、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激素等,但是血红蛋白却是只能存在于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A[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蛋白酶在细胞内或消化道内,呼吸酶在细胞内,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上述物质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选A项。]

4.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以排出多余的水分,不能引起组织水肿,所以[答案]选C。]

5.C[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离子、蛋白质等的含量,而与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关。]

6.D[渗透压是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多少。组织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溶质微粒的多少,而与水分的多少成负相关,水分越多,渗透压越小。]

7.B[在我们的皮肤受到轻微创伤后,受伤部位皮下青紫是因为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含红细胞)外流到组织液,造成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导致局部组织水肿。]

8.A9.B10.D

11.(1)(2)组织液(A液)(3)大分子蛋白质(4)内环境海洋

12.(1)B D C(2)A(3)主动运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质基质、线粒体(4)HCO-3、HPO2-4

[解析]图中A为肠腔,相当于外界环境,B为血浆,C为细胞内液,D为组织液;如果①为淀粉,则②为葡萄糖,在小肠中经主动运输进入血液。

13.(1)血浆和组织液(2)细胞的代谢活动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

(3)如图所示

14.(1)×(2)√(3)×(4)√(5)×(6)×

15.A[A项,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经呼吸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B项,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到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C 项,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D项,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浆。]

16.B

17.(1)呼吸下降(2)降低增加(3)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