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最新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最新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最新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常见题型,掌握应对方法。

2、转换复习角度,学会归纳整理,以此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名句,掌握答题技巧,朗诵、解析,学会欣赏诗词的内容、特色,识记名句,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7-9年级要背诵读古诗80首,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在近年的中考语文中占有一定的比分,因其内容多、范围广、故而失分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就设计了这堂课。

教具安排

小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背过默过很多古诗文,你能为这些画面配上一句古诗文吗?

(每组配一幅)

(多媒体出示春夏秋冬4幅画面)

⊙描写春天的诗:

诗名是《钱塘湖春行》,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忆江南》,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望》,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游园不值》,诗句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咏柳》,诗句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夏天的诗:

诗名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江月》,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描写秋天的诗:

诗名是《江南逢李龟年》,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九月九日忆……》,诗句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过故人庄》,诗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秋词》,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描写冬天的诗:

诗名是《左迁至蓝关……》,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白雪歌送武……》,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师讲述:这几年,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和运用成为中学语文必考内容。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古诗文的学习要做到:能诵读古代诗文,准确背诵,默写一定数量的名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试题主要以默写题的形式出现。

一、根据题型,把握考点:了解中考古诗文默写的常见题型及示例。

1对接型默写:要求直接按课文原句填写上句或下句。

示例:默写: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理解型默写:采用提示篇名、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要求选填出合适的句子。

示例:古诗文默写:

<桃花源记》中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运用型默写:设计某种情景,根据情景内容选填恰当的古诗文句子。

示例:古诗文默写:

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之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

4开放型默写: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默写,答案多样化。

示例:

《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诗人文天祥(写出诗人的名字)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感召后代许多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背诵诗词,巧做练习。

1、单纯识记性积累。(续写型,要求根据上句写下句或根据下句写上句)

(1)意蕴丰富的,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情深意长的,如“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激励志气的,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哲理深刻的,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景色怡人的,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抒怀言志的,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还有一些具有生命力的句子,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

2、理解性积累。(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让考生根据提示进行默写)

(1)《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季和夏季景色的语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亲贤人,远小人。诸葛亮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游子吟》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的诗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崔颢在《黄鹤楼》中描写汉水平原风景秀美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我们曾学过北朝民歌《敕勒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景优美、视野辽阔的草原图画。

(7)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表达诗人爱国热情的绝笔是《示儿》。

(8)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

3、运用性积累。(给考生设置一定情境,要求根据这一情境填写相应的名句)

(1)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填写)

(3)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有人借用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__中间小谢又清发_。

(4)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同学们,不要徘徊,不要惆怅,迎着困难,勇敢向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们眼前将一片灿烂辉煌;大家时刻关注着你们,援助的手一直伸向你们,“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心将永远连在一起。(从陆游的《游山西村》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写。)

4、扩展性性积累。(题干设置一定情境,要求考生调动课内外古诗词的储备来应答,答案是开放的。)

(1)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或“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含有深刻的哲理,请你写出一个含有哲理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下作为参考: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与“鸟”有关的完整语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空悠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山下兰芽短浸……潇潇暮雨子规啼。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作品,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渡荆门送别》,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刘禹锡的《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李商隐的《无题》,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5)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请任意写出两句能体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6)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绿树红花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清幽___的特点。

(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 欢快和空灵_ 的心境。

(3)“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 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

三、课堂小结。

对于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的复习应该做到:

全面复习,了解题型,掌握方法,巩固练习。

结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同学们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中考,迎接人生的挑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

2、参考老师的分类整理,自己对古诗文名句进行归纳整理。

3、诵读课外名句,扩大积累量

《有理数》拓展提优试卷

【单元综合】

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②无限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③一个整数不是正的,就是负的;

④一个分数不是正的,就是负的.

A.1

B.2

C. 3

D. 4

2. 已知n 为正整数,则221(1)(1)n n +-+-=( )

A.2-

B.1-

C.0

D.2

3. 16

--的相反数是( ) A.16 B.16

- C.6 D.6- 4.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88-= B.(1)1--=- C.11(3)3

÷-= D.236-?= 5. 某市为了响应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走进低碳生活”的号召,到目前为止共有60 000户家庭建立了“低

碳节能减排家庭档案”,则60 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46010?

B. 5610?

C. 4610?

D. 60.610?

6. 数学家发明了一个魔术盒,当任意有理数对(,)a b 进入其中时,会得到一个新的有理数:2

1a b +-+ b -.

例如,把(3,2)-放入其中,就会得到23(2)16+--=.现将有理数对(1,3)-放入其中,得到有理数m ,再将有理数对(,1)m 放入其中后,得到的有理数是( )

A.3

B.6

C.9

D.12

7.观察图中正方形四个顶点所标的数字规律,可知数2 017应标在( )

A.第504个正方形的左下角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 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则》) (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 (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 (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根据句意断句为: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乃,于是;以,拿;奉,通“俸”,俸禄;资,资助;使,让;句子翻译为: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②顾,难道;不如,比不上;鄙,边境;句子翻译为: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界的那个和尚吗?③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50篇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50 篇 1、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

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生制定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标。“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的内容,这样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对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无裨益。 那么,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地复习,有哪些对应的复习策略?<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这一要求的具体内涵:“初步”意味着难度不会太大;“鉴赏”意味着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即:要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能从诗词鉴赏的角度,对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进行赏析;“浅易的”意味着所选篇目会比较短小、易懂,如五绝、七绝等。基于这样理解,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阶段可重点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掌握课本内容,打实基础 要培养起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首先必须学好课内的古诗词。与过去的古诗词学习相比,我们不仅要能多读成诵,准确无误地理解作品内容,还要能有意识的用鉴赏的眼光去品赏作品,并把有关鉴赏的知识在课本中点划圈钩,以便日后复习。 学好课内的古诗词,绝对是形成鉴赏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定要做到重点把握。比方类似下面的这些古诗词,就很值得我们在学习时细细地品读,并认真记录、积累相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文化。 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古诗、楚辞体、乐府诗、歌行体。《长歌行》诗绝句《江南春》《泊秦淮》 近体诗(格律诗)起承转合 (五言、七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黄鹤楼》1、按音律形式分婉约派:代表李清照《醉花阴》 词:有单双调之分,都有词牌。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论语】(春秋鲁国·孔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观沧海】(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②微斯人________ ③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______ ④有粮者亦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答案】(1)探求;如果没有;派,让;吃,给……吃 (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3)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解析】【分析】⑴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① 求:动词,探求;② 微:表假设,如果没有;③ 使:动词,派,让;④ 食:动词,吃,给……吃。 ⑵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② 斯:这。不业:不是他做官以成就功业。句意是: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苏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集锦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5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3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4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5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6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7竹里馆王维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生制定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鉴赏浅 易的古代诗词”的内容,的要求,有助于初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对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无裨益。 那么,的考点,应该怎样地复习,有哪些对应的复习策略? <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作品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应该弄清楚“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要求的内涵:“”意味着难度不会太大;“鉴赏”意味着不同于的阅读,即:要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能从诗词鉴赏的角度,对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赏析;“浅易的”意味着所选篇目会短小、易懂,如五绝、七绝等。基于理解,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阶段可注意三。 一、课本内容,打实基础 要培养起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学好课内的古诗词。与的古诗词学习相比,要能多读成诵,无误地理解作品内容,还要能有意 识的用鉴赏的眼光去品赏作品,并把鉴赏的知识在课本中点划圈钩,以便日后复习。 学好课内的古诗词,是鉴赏能力的基础,是对有代表性的作品要把握。比方类似下面的古诗词,就很值得在学习时细细地品读,并记录、积累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文化。 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古诗、楚辞体、乐府诗、歌行体。《长歌行》 诗绝句《江南春》《泊秦淮》 近体诗(格律诗)起承转合

(五言、七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黄鹤楼》 1、按音律分婉约派:代表李清照《醉花阴》 词:有单双调之分,都有词牌。 豪放派:代表苏轼《江城子》“苏辛” 曲:《天净沙秋思》(小令) 叙事诗《石壕吏》 2、按表达分抒情诗《春望》《月夜》《泊秦淮》《江城子》 哲理诗《长歌行》《论诗》 山水田园诗《过故人庄》《滁洲西涧》 战争边塞诗《使至塞上》《凉州词》 怀古咏史诗《赤壁》 3、按题材内容分写景抒情诗《浣溪沙山下兰牙短浸溪》 咏物言志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即事感怀诗《泊秦淮》 赠友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①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 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②战争边塞诗: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③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往往以历史典故为题材,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的感慨。 ④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⑤咏物言志诗:以某一物为描写,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手法。 ⑥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⑦赠友送别诗: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重在写离愁别恨,重在劝勉、鼓励、安慰,兼而有之。 例如: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全集

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全集 七年级上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 辛弃疾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 晏殊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 何郁(北京朝阳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一、对中考试卷中古诗文考查的基本认识 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必须要关注中考语文对古诗文的考查。中考的导向很重要,中考考什么,怎样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古诗文教学怎么教,教什么。不要责怪我们的老师太现实,太功利,他们首先是要对孩子的分数负责,对家长的期望负责。离开这个前提,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那么,中考古诗文是怎样考的呢?这里以2011年中考试卷为例,作一点说明,也算是一个抽样调查。我们一共选了40套试题,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河北、河南、安徽、江西、陕西、山西、广东七个省,南京、武汉、杭州、沈阳、哈尔滨、成都、贵阳、兰州、乌鲁木齐等十三个省会城市,以及深圳、黄冈、荆州、金华等十六个教育较发达的中等城市,涉及范围较广,涵盖区域较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有说服力。 这四十套试题对古诗文的考查主要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都有名篇名句的考查。分数不等,最少的也有5分,如北京卷,最多的有10分,如重庆卷、安徽卷等。这方面主要是考查学生课内的积累。 第二,都有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分数也不等,最少的也有7、8分,如北京卷、上海卷,最多的达到16分,如天津卷、陕西卷。文言文考查又分课内、课外、课内外结合三种,也就是说有的省市区只考课内的,有的只考课外的,有的课内外相结合。试题类型有基础题,如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等,也有文意理解题,如人物品质的概括、思想感情的把握等。 第三,一部分省市区没有诗词赏析的考查。共19家,其中包括北京、天津、重庆、安徽、陕西、哈尔滨、福州、武汉、广东、沈阳、贵阳、南宁、呼和浩特、包头、深圳、苏州、青岛、烟台和安徽芜湖。既有教育发达地区,也有教育欠发达地区。没有设置古诗词阅读考查的省市区占抽样调查的将近一半,比例很大的。 这三个特点至少可以说明三个问题: 第一,都重视古诗文的积累考查。说明大家对古诗文阅读的积累有一致的理解。这种思想是符合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的,也是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的。 第二,文言文考查较全面。既重视对基础的考查,也重视对感悟、理解的考查。这样的考查导向,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告诉学生读文言文,既要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是重点词句,又要做到有理解,有感悟。这一点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新课标强调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对此,老师们深有体会。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50篇知识分享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50篇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50篇 1、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完整版)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大全(最新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部古诗词汇总 七年级上学期: 课内: 《观沧海》曹操《次北固ft下》王湾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客路青ft外,行舟绿水前。水何澹澹,ft岛竦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天净沙.秋思》 孤ft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马致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枯藤老树昏鸦,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小桥流水人家,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 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 《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绿树村边合,青ft郭外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题破ft寺后禅院》常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杨花落尽子规啼,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闻道龙标过五溪。 ft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我寄愁心与明月,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 君问归期未有期,烟笼寒水月笼沙, 巴ft夜雨涨秋池。夜泊秦淮近酒家。 何当共剪西窗烛,商女不知亡国恨,

却话巴ft夜雨时。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一曲新词酒一杯,莫言下岭便无难, 去年天气旧亭台。赚得行人空喜欢; 夕阳西下几时回?正入万ft圈子里, 无可奈何花落去,一ft放过一ft拦。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 常记溪亭日暮,半亩方塘一鉴开, 沉醉不知归路。天光云影共徘徊。 兴尽晚回舟,问渠哪得清如许? 误入藕花深处。为有源头活水来。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七年级下册(课外) 《ft中杂诗》吴均《竹里馆》王维 ft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

初中语文1—6册课内古诗词名句积累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6、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7、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9、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 1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 1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2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2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分类汇总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分类汇总

————————————————————————————————作者: ————————————————————————————————日期: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分类汇总(一) 一、思想情感归纳 思想内容示例 忧国伤时(忧国诗)1.反映社会的黑暗、离乱的痛苦杜甫《石壕吏》、白居易《望月有感》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泊秦淮》、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3.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观刈麦》 4.山河沦丧的痛苦,对国家前途和命运 的担忧 文天祥《过零丁洋》、杜甫《登楼》《春望》、夏 完淳《别云间》、李煜《相见欢》、陈与义《登岳 阳楼》 建功报国(边塞诗)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曹操《龟虽寿》《观沧海》、苏轼《江城子·密州 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李贺《雁门太守行》、王昌龄《从军行》、陆游《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龚自珍《己亥杂诗》 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 苦心情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陆游《卜算子·咏 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登楼》 3.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 叹及被贬的愤懑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辛弃疾《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 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牧《赤壁》、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思乡怀人(思乡诗)1.羁旅愁思,边关思乡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温庭筠《商山早行》、李白《峨眉山月歌》《春夜 洛城闻笛》《送友人》、崔颢《黄鹤楼》、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王维《使至塞上》 2.思亲念友苏轼《水调歌头》、李商隐《夜雨寄北》 3.闺中怀人李清照《武陵春》 生活杂感(田园诗、怀古诗、咏怀 诗)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对春色的赞美 陆游《游山西村》、陶渊明《饮酒(其五)》、王维 《竹里馆》《终南别业》、孟浩然《过故人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韦应物《滁州西涧》、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 员外(其一)》 2.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 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杜牧《泊 秦淮》 3.青春易逝的伤感,思念的惆怅与悲伤晏殊《浣溪沙》、李清照《醉花阴》《武陵春》 4.表达作者高尚的情操或蕴含哲理 杜甫《望岳》、王安石《登飞来峰》、杨万里《过 松源晨炊漆公店》、朱熹《观书有感》、赵翼《论 诗》 送别不舍 1.深情厚谊,依依不舍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渡荆门送别》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朗读展开想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3.在初步分析欣赏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四首唐诗都是绝句。这四首诗像四幅画卷,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诗歌,透过文字,欣赏诗人描述的画面,领略诗人的情怀,感受诗歌的魅力。 (板书:课外古诗词诵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简短直白的语言导入,让学生快速明确学习这四首诗歌的切入点和需要达成的目标。 二、诵读诗歌品韵味 1.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这四首诗歌,结合注释及资料,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诗后交流生字) 课件出示: 平羌.(qiānɡ)渝.州(yú)岐.王(qí)岑参 ..(cén shēn)芦.管(lú) 2.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体会节奏。 (2)根据指导,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 五言诗节奏:五言诗按“二三”格式或者“二二一”格式朗诵,如“举头/望明月”“离离/原上/草”。 七言诗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格式,如“两岸猿声/啼不住”。按节奏也可

划分为“二二三”格式,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格式,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听读,明确节奏。 (听名家朗读录音,学生标注出朗读节奏,并尝试朗读) 课件出示: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齐读,体会节奏。 3.读出韵味 古诗的音韵美体现在节奏上,体现在音韵和谐中,也体现在韵脚上。根据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我们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1)标注、认识韵脚。 课件出示: A.用“○”标示出这四首诗的韵脚。 B.写出每首诗所押的韵。 C.韵脚在朗读的时候,是有拖音的。试读出每首诗的韵脚的韵味来。 (2)教师范读,体会韵味。 (3)学生赛读,读出韵味。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诵读,读准了字音,读出了韵味。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汇总

人教版初中语文 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15 课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 ③鲁公治国________ 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 汝心之固公善之 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 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5)【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 (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筑径通之 / 设栏护之 / 又何忧焉? (2)改变;穷尽;修建;决断或决定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汇总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9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0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2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3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4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5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6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7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8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9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仗无时夜扣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