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避难硐室管理制度汇编

避难硐室管理制度汇编

避难硐室管理制度汇编
避难硐室管理制度汇编

紧急避险系统

各单位避难硐室管理责任制

一、生产技术部责任制

1、负责在编制矿井及采区设计中,明确避难硐室的位置和规格,并及时安排硐室的施工计划,保证实现“三同时”。

2、负责审查避难硐室施工规程,确保规程内容符合各项规定和设计要求。

3、监督避难硐室的施工,确保硐室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4、加强避难硐室的检查,负责对失修硐室及相关巷道安排维护,确保完好。

二、机电运输部责任制

1、负责避难硐室内机电设备的检查管理。

2、杜绝避难硐室电器设备失爆。对因电器失爆和电器设备管理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落实处理。

3、负责避难硐室的供电设计,为永久避难硐室提供双电源。

三、通防科责任制

1、在矿井延深、采区设计中,提出避难硐室的建设要求,并督促设计单位完成设计。

2、负责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完成避难硐室的设计,并指导有关单位完成避难硐室的安装施工。对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完成。

3、负责监督通防工区对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管理。

4、组织各有关单位完成避难硐室的验收交接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完成竣工资料。

5、负责编制避难硐室救灾演练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地测科责任制

1、负责提供避难硐室设计地点的地质资料,严禁将避难硐室建设在地质构造地点。

五、生产调度室责任制

1、负责调度避难硐室工程进展情况,并根据会议纪要内容,对相关单位进行考核通报。

2、负责协调避难硐室的施工工作,保证避难硐室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优先运输。为避难硐室的施工提供便利条件。

3、负责避难硐室救灾演练的指挥调度。

4、对避难硐室存在问题处理情况进行调度考核。

5、负责硐室内通讯、监控、视频等管理维护。

6、负责硐室内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维护。

7、负责硐室内安全监测系统的管理维护,并对气体传感器按规定定期标校,保证可靠,并建立标校记录。

六、安全监察处责任制

1、负责检查落实避难硐室的施工安全措施,保证措施落实到位,措施不到位的执行有关处罚规定。

2、负责参加避难硐室的施工质量验收,并进行考核。同时参加避难硐室的竣工验收,提出验收意见。

3、负责全矿下井人员的培训,保证下井人员熟悉避难硐室的使用条件和硐室内设备的使用方法。

七、通防工区责任制

1、负责避难硐室设备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发生问题及时汇报调度室安排相关单位处理,建立避难硐室设备设施检查维护记录。

2、负责硐室内外(至主管路)风水管路的维护,确保无漏风漏水现象。

3、负责硐室内压水自救设施及供水施救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正常。

4、负责硐室内隔离式自救器的检查及送检。

5、负责硐室内饮用水的准备,保证水量满足设计要求。

6、负责硐室内食品的准备和检查更换,保证食品不超期变质,数量满足设计要求。

7、负责硐室内消防器材的管理,保证灭火器完好、数量满足设计要求。

8、负责避难硐室的卫生管理,确保地面无脏杂物和积水淤泥,卫生合格。

9、负责空气净化箱内药品的更换工作。

10、按照设计要求,负责指导新建避难硐室管线埋设和设备安装工作。

八、机电工区责任制

1、保证硐室供电可靠正常,负责硐室内开关设备的检查维护。

2、杜绝电器设备失爆。

九、掘进工区责任制

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新建避难硐室的矿建施工任务。

十、物业部责任制

当永久避难硐室制冷设备发生故障后,要及时安排维修。

十一、供应分部责任制

根据各维护单位提供的避难硐室材料计划,及时按照要求组织供货。

管理人员及各工种避难硐室责任制

一、经理责任制

1、负责解决避难硐室建设所需的资金和维护资金,负责解决避难硐室日常管理和维护人员,并对避难硐室建设提出要求,确保避难硐室建设和维护正常进行。

2、监督检查和落实上级下发有关避难硐室的规定和标准,并督促有关部门落实。

二、生产副经理责任制

1、负责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避难硐室的建设与安装,并提出建设要求,确保按期完成。

2、解决建设和安装避难硐室所需的人员、材料和设备。

3、检查避难硐室的维护管理情况,并提出奖罚意见。

三、总工程师责任制

1、把好避难硐室的设计关。在采区设计、水平延深及采掘工程设计中,明确避难硐室的建设位置和规格,确保硐室设计和布局符合要求。

2、审签避难硐室设计和施工规程,并监督设计和措施的落实情况。

3、负责检查避难硐室的日常管理维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四、机电副经理、机电副总责任制

1、负责避难硐室内机电设备的检查。

2、杜绝避难硐室电器设备失爆。对出现的机电问题负责组织处理。

3、负责避难硐室的供电,确保供电可靠。

五、安监处长、安监处主任工程师责任制

1、负责检查避难硐室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情况。

2、参加避难硐室的竣工验收,并提出验收意见。

3、负责检查下井人员的避难知识培训,保证下井人员熟悉避难硐室的使用条件和硐室内设备的使用方法。

六、掘进副总责任制

按照设计要求和规划,组织人员完成新建避难硐室的矿建施工任务。

七、机运部主任责任制

1、负责避难硐室内机电设备的检查管理。

2、杜绝避难硐室电器设备失爆。对因电器失爆和电器设备管理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落实处理。

3、负责避难硐室的供电设计,为永久避难硐室提供双电源。

八、通防副总、通防科长责任制

1、在矿井延深、采区设计中,提出避难硐室的建设要求,并督促设计单位完成设计。

2、负责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完成避难硐室的设计,并指导有关单位完成避难硐室的安装施工。对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完成。

3、负责监督通防工区对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管理。

4、组织各有关单位完成避难硐室的验收交接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完成竣工资料。

5、负责编制避难硐室救灾演练方案,并组织实施。

九、地测副总、地测科长责任制

负责提供避难硐室设计地点的地质资料,严禁将避难硐室建设在地质构造地点。

十、生产技术部主任、副主任责任制

1、负责在编制矿井及采区设计中,明确避难硐室的位置和规格,并及时安排硐室的施工计划,保证实现“三同时”。

2、负责审查避难硐室施工规程,确保规程内容符合各项规定和设计要求。

3、监督避难硐室的施工,确保硐室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4、加强避难硐室的检查,负责对失修硐室及相关巷道安排维护,确保完好。

十一、调度室主任、副主任责任制

1、负责协调避难硐室的施工工作,保证避难硐室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优先运输。

2、负责避难硐室救灾演练的指挥调度。

3、负责硐室内通讯、监控、视频等的管理维护。

4、负责硐室内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维护。

5、负责硐室内安全监测系统的管理维护,并对气体传感器按规定定期标校,保证可靠,并建立标校记录。

十二、掘进区长、技术员责任制

按照设计要求和规划,组织人员完成新建避难硐室的矿建施工任务。

十三、机电工区区长、技术员责任制

1、保证硐室供电可靠正常,负责硐室内开关设备的检查维护。

2、杜绝电器设备失爆。

十四、通防工区区长、技术员责任制

1、负责避难硐室设备设施的检查,发生问题及时组织处理。

2、负责检查和考核避难硐室维护工的工作,并提出奖惩意见。

3、负责检查避难硐室的卫生情况,确保地面无脏杂物和积水淤泥。

4、负责按照避难硐室设计要求,组织人员按期完成新建避难硐室的管线埋设和设备安装工作。

十五、供销分部主任责任制

根据各维护单位提供的避难硐室材料计划,及时按照要求组织供货。

十六、避难硐室维护工责任制

1、负责避难硐室设备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发生问题及时汇报调度室安排相关单位处理,建立避难硐室设备设施检查维护记录。

2、负责硐室内外(至主管路)风水管路的维护,确保无漏风漏水现象。

3、负责硐室内压水自救设施及供水施救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正常。

4、负责硐室内隔离式自救器的检查及送检。

5、负责硐室内饮用水的准备,保证水量满足设计要求。

6、负责硐室内食品的准备和检查更换,保证食品不超期变质,数量满足设计要求。

7、负责硐室内消防器材的管理,保证灭火器足够合格。

8、负责空气净化箱内药品的更换工作。

9、负责避难硐室的卫生管理,确保地面无脏杂物和积水淤泥,卫生合格。

十七、其余各工种责任制

1、参加矿组织的避难硐室知识培训,熟知避难硐室的使用条件和硐室内设施的使用方法。

2、参加矿组织的避难硐室演练,并按组织要求操作。

避难硐室日常维护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切实做好硐室内部各种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急救物资的更新补充,确保避难硐室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特做如

下规定:

一、明确避难硐室维护管理人员配备及责任

矿通防科是避险设施日常维护管理的牵头部门,对避难硐室各项工作全面负责,安设专人对避难硐室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协调相应部门进行处理并对避难硐室的日常管理维护进行监督;通防工区负责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安设专职维护人员对避难硐室进行值班,对避难硐室全面负责。

二、定期进行避难硐室相关知识培训

由通防科组织专业大课,全体员工分期参加培训,对避难硐室内各类物资器材、设备设施的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方面进行专项培训。加强对避难硐室专职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避难硐室各系统、结构、操作规程等,熟悉避难硐室内各设备的日常维护,掌握简易维修方法。联系厂家对专职维护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培训内容为避难硐室内各设备性能、原理与简易维修方法。

三、避难硐室的系统功能测试

硐室内的氧气供给、监测监控、通讯、人员定位及其它系统必须始终保持完备状态,每日由避难硐室专职维护人员进行逐项测试,填写测试记录并签字备查。

(l)压风、供水、供氧、供电、通讯、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制冷除湿、等系统,由通防科进行监管,通防工区设置专职维护人员对各系统进行测试,做到专业化维护管理。

(2)通防工区专职维护人员每天应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l次巡检,设置巡检牌板,做好巡检记录。煤矿负责人应对紧急避险设施的日常巡检情况进行检查。

(3)必须按规定及时校检、更换硐室内各种仪器、仪表,确保其正常运行。

(4)应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应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时间。

四、避难硐室日常维护巡检制度

通防工区区长必须设专人对避难硐室进行巡检,每日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并负责检查各系统是否正常,填写检查记录,确保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硐室内必须保持卫生、整洁,仪器装备放置合理、整齐,不得堆放杂物和出现淤泥、积水。禁止硐室内存放油脂类物品和兼做材料工具库。

五、过期食品和药物更换制度

硐室内急救药品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发现药品失效、短缺,立即更换、补充。对硐室内的食品, 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保证质量,严禁存放过期

食品。通防科负责进行监督,发现过期食品及失效药品追究维护人员相关责任。对过期食品和药物更换后必须详细记录更换食品和药物的时间及数量。

六、除专业维护、专项检查(参观)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避难硐室。硐室防护门平常应处于半关闭状态,至少每两天打开四道门,开启压风系统15分钟。

七、企管、财务等各部门要明确硐室内各种材料、设备、物质的供应程序,确保避难硐室日常管理的物质维修保障。

八、避难硐室纳入应急救援系统

(一)作为应急救援体系要进行专业管理,每年应定期组织对固定避难硐室内各类物资器材、设备设施的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方面的培训,让每位井下作业人员均会利用固定避难硐室进行安全避险。

(二)每年应针对相关片区人员进行一次进入避难硐室演练,并制定演练方案。演习期间,人员进入硐室后,严格执行《避难硐室应急响应组织流程》、《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设备定期检查和校准制度

1、压风(供氧)、供电、通讯、监测监控等系统,由避难硐室专职维护人员每日进行测试。对相关仪表、传感器、冰箱、空气压缩机等设备逐项检查。

2、硐室内各种仪器、仪表每周至少校验一次,确保其正常运行。

3、发现氧气瓶(空气瓶)压力小于11Mpa时,应及时升井充气。充气完毕后,要对氧气瓶(空气瓶)供氧、供气系统进行全面调试,保证完好可靠。

4、相关部门对避难硐室供电所使用的电缆、开关及变压器每月进行一次防爆完好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每月对配备的高压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时,应及时更换。每3年对高压气瓶进行l次强制性检测,每年对压力表进行l次强制性检验。

6、每10天应对设备电源进行l次检查和测试。

7、每年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

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一、为了正确使用硐室,确保硐室内部各种系统、各种设备的安全、可靠,保证避难人员的安全,依据硐室内部各种系统、设备的操作说明,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二、本操作规程结合《避难硐室应急响应组织流程》配套操作使用。

三、凡下井作业的相关工作人员,事先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考试合格,并能够独立、正确使用避难硐室各种设备、系统,确保实现安全避险的条件下,方能够入井上岗作业。

四、进入避难硐室:

(一)紧急状态下,员工接到灾害信息,必须根据所在地点,按照相应的避灾路线和声光指示,有序、快速撤离。在无法安全升井的条件下,可以选择进入避难硐室进行避险。

(二)打开一道防爆密闭门,进入避难硐室。防护门两侧的空气幕将自动打开,阻隔有毒有害气体的进入。

(三)进入避难硐室以后,关闭一道防爆密闭门,同时空气幕关闭。

(四)打开二道密闭门,进入硐室内部。

(五)进入硐室生存区后,关闭二道密闭门。

完成以上所有工作,方可摘下自救器。

五、安全进入硐室生存区以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利用硐室内部的各种通信联络、监测监控设备,及时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并随时保持联系;必须听从矿、科、队组值班、带班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必须保持镇定、有序,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六、按照本操作规程及避难硐室设备操作说明正确操作、使用各系统、设备,确保各种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七、正确使用、操作硐室内部各种系统、设备:

(一)压风、供氧系统:

1、进入避难硐室后,观察巷道内压风管路上的压力表读数,当读数大于、等于0.5MPa时,打开压风管路阀门,向硐室供风、供氧;当压力表读数低于0.5MPa 时,找到并打开氧气汇流架上的阀门,利用氧气瓶向硐室供氧。

2、在矿井压风系统被破坏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开启压缩氧气钢瓶,为避难硐室提供所需氧气。

(二)监测监控系统:

按下七合一传感器左侧按钮,观察传感器,显示读数即为打开。

(三)空气温度控制系统:

1、当硐室内部温度超过30℃时,开启空调风机,调节硐室内部温度。

2、当七合一传感器发出报警“避难区二氧化碳浓度超限”时,开启空气净化器,启动风机进行空气净化。

(四)通讯系统:

该硐室内部安装有矿用防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电话,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按照避难硐室设备操作说明进行操作,确保硐室能够实现与地面急救指挥中心的联络。

(五)食品、饮水供应系统:

硐室内储存的食物和纯净水,严格按照《避难硐室应急响应组织流程》规定,进行分配使用。

(六)应急系统:

硐室内部配备有隔绝式自救器,在有毒、有害气体侵入或者缺氧的情况下,打开、携带自救器,有序撤离避难硐室。

八、避难人员接到地面指挥中心撤离命令后,必须佩带好自救器,实现有组织的有序撤离。

避难硐室培训与应急演练制度

一、煤矿必须按照《安全规程》在矿井井下设置临时或永久避难硐室,并按照要求配套齐全。

二、固定避难硐室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物资器材等均能满足相应设计人数的安全避险和停留时限。

三、每年应定期组织对固定避难硐室内各类物资器材、设备设施的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方面的培训,让每位井下作业人员均会利用固定避难硐室进行安全避险。

四、培训内容主要以固定避难硐室内的各类设备的操作、求救信息的发出、自身个体保护、安全注意事项、危险源观测等方面详细进行。

五、每年应针对相关片区人员进行一次进入避难硐室演练,并制定方案,详细记录演练过程和进行演练总结。

六、演练内容根据井下灾害性质分类进行,针对不同的灾害进行分别操作,尽量做到模拟真实,效果突出。

七、对演练过程中发现和存在的各类问题应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并积极改进。

八、通过培训和演练,使井下作业人员增强危险判定和自救互救意识,减少矿井灾害对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威胁,真正发挥井下避难硐室的避险作用。

避难硐室应急响应组织流程

一、快速、有序进入避难硐室。

(一)当发生各种灾害时,在无法安全升井的条件下,相关地点的作业人员,按照应急预案以及所在地点的避灾路线,进入避难硐室。

(二)当人数较多时,各队组跟班队干、班组长要加强组织协调,进入避难硐室必须有序,以防止拥挤事件,提高进入效率。

(三)进入避难硐室后,各队组跟班队干、班组长必须及时清点人数;同时认真检查、及时掌握本队组人员的健康情况。

(四)各队组跟班队干、班组长要利用一切通信手段,尽快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准确汇报事故及人员情况。

(五)必须严格按照《避难硐室操作规程》操作各种系统、设备。

二、有序、高效组织施救。

(一)由矿当班带班矿领导、业务科室科长担任硐室现场的第一负责人;如果上述人员不在现场,由安全经验丰富、熟练掌握煤矿各种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对周边巷道环境熟悉的跟班队长、班组长或者安全生产骨干担任硐室现场的第一负责人。

(二)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在最短时间掌握整个硐室的人员健康情况,尽快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准确汇报事故及人员情况,并接受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挥。

(三)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进一步明确责任、分解工作,成立临时救援指挥体系,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要安排专人具体负责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保持联系,对硐室内部各种系统、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控制,对硐室空气环境进行检测等。

(四)进入避难硐室的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必须保持冷静、有序,尽量减

少体力消耗。

(五)现场第一负责人要组织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及时的急救。

(六)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加强硐室内各种资源的管理,做到统一管理、伤员优先、合理使用。

(七)指挥人员要贯彻执行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令,认真组织好现场施救工作。

三、迅速、有序组织撤离。

(一)在接到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令或者硐室无法保证人员安全生存的特殊情况下,现场指挥人员必须按照指令、结合现场情况,认真组织,确保有序、快速撤离。

(二)撤离前现场指挥人员必须规定联系方式,确保撤离过程始终保持联系。

(三)撤离前现场指挥人员必须提前安排好伤员救治转移。

(四)撤离前现场指挥人员必须认真清点人数。

四、紧急情况处置。

遇到各种紧急、特殊情况,必须由现场指挥人员统一指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置。

避难硐室安全仪器仪表计量检验管理制度为了加强避难硐室内安全仪器、仪表、器材管理,确保仪器、仪表、器材安全稳定可靠、正常运行,时刻处于准确待用状态,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1、对避难硐室内所有安全仪器、仪表、器材按其型号,出厂日期进行系统普查,登记入账,做到帐、物一致。

2、每周检验一次过渡区内氧气瓶、空气瓶压力,氧气瓶减压阀压力表是否能正常使用。每日观察过渡区内甲烷传感器、CO传感器是否准确,若精度、性能、参数与正常不符,立即进行处理。

3、每日检查生存区内压风自救装置压力表、流量计是否正常可用,观察三个环境监测传感器是否准确,若精度、性能、参数与正常不符,立即进行处理。

4、自救器应集中存放在座椅箱内,箱内要保持清洁干燥,温度在5—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每月检查自救器外壳气密一次,若受剧烈撞击,怀疑漏气时,应随时进行气密检查。并观察自救器压力表,对含氧量低于合格范围的进行充氧。

5、对存放的矿灯定期充电,确保矿灯满电。

6、避难硐室内存在问题的仪器仪表必须当天处理完毕,对当天不能处理完毕的必须汇报上级领导,采取措施。维护人员发现问题拒不处理或隐瞒不报追究相关责任。

7、对各种仪器、仪表、器材必须建立检查维修管理制度,记录在册。

避难硐室设备、设施故障处理制度

硐室维护人员必须对硐室内仪器装备的检查、维护、使用等情况做详细的记录,发现故障应及时处理或汇报上级主管部门,保证所有仪器装备100%合格。各部门接汇报后,必须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校准、维修。日常系统功能测试过程中,发现设备、设施故障无法排除时,应及时与厂家联系进行维修。设备发生故障,必须由通防科组织分析,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不断为避难硐室的管理维护提供经验。在设备、设施故障处理期间,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以下制度执行:

一、压缩氧气供氧装置故障处理

压缩氧气供氧装置是利用储存在钢瓶中的医用压缩氧气,通过供氧控制装置为避险人员输出规定数值的氧气。在钢瓶硐室内放置的O2钢瓶出口经高压管路并联后集中至减压器,减压器将来自于氧气瓶中的医用压缩氧气压力进行减压并输出稳定的压力至可调节浮子流量计。浮子流量计的氧气输出量根据避险人员数量进行手动调节,在静坐状态下每人的氧气消耗量大约为0.5L/min。由于减压器输出稳定的压力,因此在浮子流量计调节值一定时,通过浮子流量计的氧气输出量不会随着氧气瓶中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压缩氧气供氧装置出现的故障可分为可缩短时间继续使用和不可使用两种情况。

如果该装置发生的故障为高压管路连接漏气、高压表故障、低压表故障等可以正常使用或者可以缩短时间继续使用的故障,检查压风系统供氧装置,确保其可正常运行使用。如果在压缩氧气供氧系统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应当首先选择使用压风系统供氧装置供氧;如果压风系统供氧装置由于外部管路断开不可使用,可以按照操作说明继续使用压缩氧气供氧装置。

如果该装置发生的故障为减压器、浮子流量计等故障时,该装置无法正常使用,此时应当检查压风系统供氧装置,确保其可正常运行使用并且出现故障的装置应当有明确的标识标明该装置有故障。在压缩氧气供氧系统故障处理期间发生

事故时,应当首先选择使用压风系统供氧装置供氧。如果压风系统供氧装置由于外部管路断开不可使用,避难人员又无法迅速离开避难硐室逃生,此时应当利用氧气瓶内储存的氧气最大限度的寻求最大避难时间:1、在一套压缩氧气供氧装置故障另一套完好的情况下,根据避难人数使用完好的一套进行供氧;如果人数过多采用第2条的方法进行补充调节生存硐室内的氧气浓度;如果完好设备钢瓶内氧气使用完毕仍然未等到救援或者两套装置都发生故障不能使用,则继续执行第2条。2、利用硐室内配备的工具箱内的工具截断高压管路,手动调节氧气钢瓶的阀门的开关大小,不经过减压阀直接释放氧气,利用生存硐室内悬挂的氧气传感器,控制生存硐室内的氧气浓度在18.5%—23%之间,以寻求最大避难时间,为外部的营救争取时间。使用第2条手动调节氧气瓶的方法会产生较大噪音并且无法精确控制氧气释放速度,会减少避难硐室的额定防护时间,在氧气瓶无法继续供氧时避难人员应当立即撤出避难硐室寻求其它方式避难。

二、压风系统供氧装置故障处理

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利用井下压缩空气,通过Φ108管路接入矿井压风系统作为气源,经过阀门后进入生存室内设置的水、灰尘、油的三级过滤,经过预先设置的减压器、流量计、管路进入气体输出端,为硐室内避险人员提供符合正常生存环境要求的空气质量。

永久避难硐室内配备了2套压风系统供氧装置,每套装置的供风量已经预设好,使用时只需要打开供风阀门既可。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发生故障并在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应当根据避难人数开启相对应的压风装置。

压风系统供氧装置故障主要包括矿井压风系统管路断开、三级过滤失效、压力表故障、减压器故障、浮子流量计故障、消音器故障等。出现故障的装置应当有明确的标识标明。

如果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发生的故障为压力表故障、流量计故障等对供风影响不大的故障,在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应当将阀门打开到最大继续使用。

在压风系统供氧装置部分发生故障,而避难人员又非常多,不能提够充足空气时,可以适当开启压缩氧气供氧系统,利用硐室内的氧气传感器判断控制压缩氧气供氧系统的供氧量。

如果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发生的故障为压风系统管路断开、减压器故障等故障时,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应当选择使用压缩氧气供氧。压缩氧气使用完毕后避难人员应当立即撤出避难硐室寻求其它方式避难。

如果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发生的故障为三级过滤失效、消音器故障等故障时,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应当首先选择压缩氧气供氧。压缩氧气使用完毕后如果仍然需要继续避难,可以选择按照操作提示打开压风系统供氧装置供氧以延长避难人员的生存时间,但此时空气质量较差、会产生大的噪音,对避难人员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三、过滤降温除湿系统故障处理

过滤降温除湿系统是对由于避险人员在密闭的硐室中长时间进行呼吸所产生的CO2及避险人员由硐室外带入的CO气体通过CO2和CO吸收剂进行过滤,对由于人体温度通过皮肤进行散热及来自于外部空间的热源传入而形成的温升及对由于人体自身呼出饱和湿度的气体及人体自身汗液蒸发的湿度进行控制和调节。

避难硐室内配备了2套过滤降温除湿装置,在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避难人员避难时随着过滤降温除湿装置故障的数量增多,避难时间相对降低,当该装置不能继续过滤降温除湿时(通过硐室内监测传感器判断),避难人员应当撤出避难硐室寻求其它方式避难。

四、气幕洗气系统故障处理

由于避险人员在开启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过程中会带入CO等有毒有害气体及烟尘,极易造成对避险人员的二次伤害。

气幕洗气系统主要功能是将压风管路(压缩空气钢瓶中)的压缩空气通过喷气气幕释放大量的气流将有毒有害气体驱之门外,尽量避免有毒有害气体随着避险人员的进入而带入避难硐室内。

正常情况下,气幕洗气系统由压风系统供风;若压风系统遭到破坏,则打开压缩空气钢瓶阀门,由储存在硐室中的压缩空气钢瓶供风。

压风系统中的压缩空气经过渡舱开关至喷气气幕,若压风系统遭到破坏,则打开压缩空气钢瓶,压缩空气钢瓶中的压缩空气通过减压器,空气经过渡舱开关至喷气气幕,空气由气幕向外喷出。

除压风系统遭破坏外,可能发生的减压器、单向阀、压力表等故障,打开开关后故障不影响正常供风洗气,在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可以按照说明正常使用;故障导致空气钢瓶不能正常供风,则气幕洗气系统不能使用。气幕洗气装置在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避难人员可强行进入避难硐室,并将过滤降温除湿装置打开至最大,利用其过滤随着避难人员进入避难硐室的有毒有害气体。此时人

员进入的时间间隔应当适当增大为20分钟。

五、环境监测装置设备及附属设备故障处理

紧急避险设施环境监测装置可用于采集和显示硐室内、外灾害气体浓度,如CO、CO2、CH4、O2、温度以及硐室内部压力等,供硐室内避难人员掌握和判别灾害环境,并根据硐室内配套救生设备及时采取自救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逃生人员的安全。

环境监测装置由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多路电源箱、通信电缆及永久避难硐室内外的CH4传感器、CO传感器、CO2传感器、O2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计等组成。

目前矿井正在使用KJ76N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避难硐室内外CH4、CO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当发生灾害事故时,为准确掌握避险人员进出避难硐室的情况,设计在避难硐室两门口附近分别安设一台人员定位基站及读卡器,与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相连。

根据规定,每七天对各传感器进行标校,以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在管理人员或值班人员发现环境监测系统不正常时,及时向通防科汇报,通防科必须安排监测工在发现问题2个班次内把问题处理好。在设备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如果一个或者部分探头故障,可以利用避难人员随身携带的便携仪代替使用;或者借助辅助硐室内的传感器读数估计生存硐室内的气体参数;由于在甲烷传感器、CO传感器、氧气传感器上都设有温度传感器,因此温度有多个读数。

由于监测分站设在避难硐室内且拥有备用电源,因此在外部线路中断的情况下,避难人员仍然可以依靠各传感器确定避难硐室内的气候参数,只是此时各参数无法上传到地面。

六、避难硐室供电系统故障处理

避难硐室供电系统(含照明)的主要功能是:用于避难硐室日常供电、日常照明、监测监控设备供电;并在遇险避难时,提供应急供电和照明(不小于96h)。

避难硐室供电系统(含照明)主要由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LED照明灯组成。其中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输入为AC660V,输出为660V,相当于动力总开关,必要时可以通过真空电磁起动器的控制,通断电,对设备进行保护(短路、过载、漏电闭锁)和维修;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输入为AC660V,输出为127V,相当于AC127V的供电开关,并对AC127V线路进行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信号保护;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LED

照明灯,为LED冷光源大功率发光元件作为光源,能够为避难硐室提供高效、低功耗、高寿命、安全的日常照明。

机电设备设施由机电运输部负责管理,定期进行检测试验。在发生故障时机电运输部应当立即组织人员对设备设施进行维修,在发现事故起2个班次内维修完毕。

七、救灾通讯系统故障处理

避难硐室内布置有矿用本质安全型自动电话机、无线通讯基站和井下广播系统,方便硐室内各个方位人员使用。

避难硐室内设置有三套可供与地面取得联系的通讯系统,由通讯队负责定期维护,确保通讯畅通。通讯设备发生故障时由通讯队负责及时维修,在故障处理期间要再有故障的设备上悬挂明显的提示标志并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通讯。在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避难人员可选择能进行通讯的系统进行与地面调度室取得联系。如果三套系统都无法正常通讯,说明避难硐室外部通讯用信号线已经被破坏,避难人员要树立坚定地信念,相信一定会有救援人员到达。

八、其它辅助设施故障处理

为了给避难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避难人员健康安全,在避难硐室内设置座椅、担架、急救包、食品、饮水、工具箱、指示标志牌、集便器等辅助设施。这些辅助设施或物品发生故障时要做到及时维修更换,急救包、食品、饮水等要在有效期限规定范围内及时更换。

避难硐室内的所有设备设施要按照《避难硐室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及各设施设备操作使用说明管理使用,其它问题参考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新矿集团下发的相关文件以及赵官能源公司下发的相关文件执行。

避难硐室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一、避难硐室应建立以下记录及台帐:

1、永久避难硐室日常维护管理记录

2、避难硐室设备检查记录

3、设备故障登记处理记录

4、高压气瓶余量检查记录

5、设备配件、食品更换记录

二、通防科应建立以下避险系统维护管理制度:

1、各单位避难硐室管理责任制

2、管理人员及各工种避难硐室责任制

3、避难硐室日常维护管理规定

4、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5、赵官能源避难硐室培训与应急演练制度

6、避难硐室应急响应组织流程

7、“紧急避险系统”应急救援预案

8、避难硐室安全仪器仪表计量检验管理制度

9、避难硐室设备、设施故障处理制度

10、避难硐室使用注意事项

三、通防科应建立以下图纸:

1、矿井避灾路线图

2、矿井避难硐室布置图

3、避难硐室设备布置图

四、要求

1、避难硐室维护管理人员必须对避难硐室内部设备逐项仔细检查后填写,并在相应记录上签字。

2、内部设备出现故障,必须及时填写《设备故障登记表》并汇报通防科采取措施。

3、各避难硐室的技术资料、记录等均需存档保存,对井下事故的记录应长期保存。

避难硐室使用注意事项

1、井下发生事故,需立即撤离时,现场人员要按照应急救援预案中规定的避灾路线迅速避难逃生。

2、在具备直接升井或其它能直接撤离危险区域条件时,要迅速直接撤离。

3、在无条件直接撤离时,现场领导要迅速组织人员立即按照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路线撤离到最近的紧急避险设施。

4、在撤离过程中,禁止拥挤抢堵,以防踩踏等意外伤亡事件的发生。

5、撤离过程中,要注意沿途的指示标志,到达永久避难硐室后,按照入口指示箭头进入硐室。

6、避难期间,不得随意调节室内的设备及仪表,应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7、在避难人员众多的情况下,硐室内的温度及二氧化碳浓度会有较大幅度的升高,所有避难人员应保持静坐状态,禁止频繁走动、大声说话及剧烈运动。

8、避难期间,人员轮流完成系统设备开启、调节、关闭和检查等操作。

9、避难期间,由硐室指挥员分配压缩干粮和水,分配原则为“优先将食物分给生命体征较弱者”。

10、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撤离避难硐室时,避难人员要拿出储物柜中压缩氧自救器佩戴好后,离开避难硐室。

矿井永久性避难硐室管理规定

大黄山豫新公司大黄山煤矿井下 永久性避难硐室管理规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精神,按《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有关规定。特制定井下永久性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管理规定: 一、建设基本要求 1、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后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 2、井下避难硐室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 3、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所有避难硐室设置情况。避难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并悬挂于避难硐室外。标识牌中应明确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

类,井巷中应有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示,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 4、避难硐室内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 5、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本矿井避灾路线的情况,本避难硐室布置在733副井码头门东50m处,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为75 人,能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富裕系数不低于5%。 二、设计施工要求 1、避难硐室净高不低于2m,长度、深度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以及避难硐室内配置的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0.5m2的面积。 2、避难硐室的形状采用半圆拱形,内部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理压力。 3、避难硐室设置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避难硐室底板。 4、避难硐室顶板应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0.2m,硐室内应设置单向排水管;避难硐室内应设计承重挂钩,以方便设备安装。 5、避难硐室两侧安全出口采用向外开启的2道隔离门结构,以形成与外界阻隔屏障。隔离门不低于反向风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2021)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2021) The safety operation procedure is a very detailed operation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in the form of work flow, and each action is described in word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36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2021) 第一步:进入应急避难硐室缓冲区域,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打开防护门。防护门两侧空气幕随即打开,阻隔有毒有害气体。 第二步:避难人员都进入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关闭防护门,随后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锁紧防护门,空气幕截止阀被压紧,空气幕关闭。 第三步:进入缓冲区人员打开缓冲区传感器,观察传感器,读数显示即为打开。 第四步:打开压风控制柜,打开压风管路阀门,观察压风管路风压,高于规定值0.5MPa,即打开布气管路气阀,进行硐室布气。观察压风管路出口压力指示,压力在1000Pa以下即正常。当出风压力表指示超过规定值即调整压风管路阀门开度达到规定值。 第五步:向左旋转二道防护门手轮,打开二道防护门,进入避

难区。 第六步:避难人员都进入避难区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随后向左旋转二道防护门手轮锁紧二道防护门。 第七步:首先进入避难区人员,打开避难区矿灯。 第八步:打开避难区内传感器。 第九步:避难人员打开避难区另一侧的二道防护门,打开压风控制柜,打开压风管路阀门,观察压风管路风压,高于规定值0.5MPa,即打开布气管路气阀,进行硐室布气。观察压风管路出口压力指示,压力在1000Pa以下即正常。当出风压力表指示超过规定值即调整压风管路阀门开度达到规定值。 第十步:进入硐室人员配戴好压风自救袋。 第十一步:在硐室内担任指挥人员与地面保持联系,正常情况下,按照以上操作可以维持硐室内部人生存小时。并尽快采用地面压风机向硐室供风。 第十二步:若矿井压风中断,则采用氧气瓶供氧,在氧气瓶供氧期间,地面压风机启动,硐室缓冲区风压表显示压力,则打开面

避险硐室管理制度

二3-15040采面避难硐室管理制度 目录 第一章机构人员配备制度 (2) 第二章岗位责任制 (3) 第三章值班制度 (4) 第四章设备定期检查和校准制度 (5) 第五章系统功能测试制度 (6) 第六章设备故障处理制度 (7) 第七章硐室维护制度 (8) 第八章药品、食品更换制度 (10) 第九章避险系统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制度 (11) 第十章电修工操作规程 (13) 第十一章安全仪表计量检验管理制度 (15) 第十二章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6) 第十三章避险硐室管理制度 (17) 第十四章避险硐室简易操作程序 (19) 第十五章二3-15040采面避难硐室使用说明 (20)

第一章机构人员配备制度 紧急避难硐室管理小组 总指挥:矿长 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救护队负责人 成员:各专业副矿长、各专业副总、生产调度科科长、安监科科长、机电科科长、通风科科长、平禹一矿医院院长、综采二队队长、通风维修队队长、评估爆破队队长等。 日常管理工作由综采二队具体负责。 职责: 按照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令,负责抢险救援工作、完善应急救援方案、发布抢险救援命令、根据抢险需要合理配置人、财、物等资源、组织抢险救援工作。核实遇险人员,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向上级救援机构发出救援请求。做好稳定矿区秩序、伤亡人员的善后和安抚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二章岗位责任制 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小组应组织员工对各项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说明进行学习,确保员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正确、顺利的使用各项紧急避险设施。对硐室内的各项设备、设施以及环境卫生等划分岗位责任制,具体如下: 1、电气、管路部分:由机电区负责安排相应人员进行管理,并定期对紧急避险系统中的电气部分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2、通信、人员定位、摄像头部分:由调度室电话组负责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通信、人员定位、摄像头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3、瓦斯监测监控、供氧部分:由瓦斯治理科及通风区负责。 4、卫生部分:由机电区负责每日进行清扫,保证硐室内环境处于干净整洁状态,随时保持待用。 5、矿灯、自救器部分:由机电区定期对矿灯进行更换,及其保持正常充满电状态;每天对自救器进行外观检查,定期对自救器进行检验,保证其完好状态。 6、机电区负责避险硐室的日常维护及看护。

XXX公司调度管理制度汇编

XXX公司 调 度 管 理 制 度 汇 编 2019年8月16日起实施

目录 一、调度文书管理制度 (3) ㈠总则 (3) ㈡收文办理 (3) ㈢发文办理 (4) ㈣公文格式标准 (5) 二、调度汇报管理制度 (6) ㈠总则 (6) ㈡生产调度汇报 (7) ㈢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调度汇报 (7) ㈣安全调度汇报 (8) ㈤生产影响汇报 (9) ㈥专题汇报 (9) ㈦其他汇报 (10) ㈧调度汇报责任 (10) 三、各部室、区队及外委施工单位管理制度 (10) ㈠各XXX施工单位 (10) ㈡机电维修队 (11) ㈢运输运转队 (12) ㈣通风队 (13) ㈤采掘队 (14) ㈥监测监控中心 (14) 四、XXX项目施工期间例会制度 (15)

一、调度文书管理制度 ㈠总则 第一条为了使调度室文书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文书运转效率,提升工作质量,更好地履行调度管理职责,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的文书管理指调度室内部文书的办理、管理、整理、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三条文书管理遵循高效、准确、安全的原则。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及集团公司关于保密工作的各项制度、规定。 第四条文书管理的执行主体是总调度室所有工作人员。 ㈡收文办理 第五条收文办理指对调度室收到文书的办理过程,包括签收、登记、送阅、批办、承办等程序。 第六条收文的范围包括通过上级部门发转的文书公函(包括信息、简报,下同)和通过调度台接收的指示、指令、传真、重要电话等。 第七条建立文书签收登记制度。各类收文都必须在文书签收登记单上按要求进行登记。调度台接到的指示、指令、传真、重要电话等,以及节假日期间的紧急来文来函,由值班调度员负责签收登记。各类收文由签收人负责填写收文处理单,统计员负责网页信息及传真件的签收登记。 第八条文书签收登记后,签收人员将收文处理单及文件送呈送至相关领导,并负责按批示意见送承办人办理。 第九条承办人接到领导阅批意见后,对领导批请办理的文件进

煤矿避难硐室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避难硐室安装安全 技术措施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某煤矿避难硐室安装安全、技术措施安全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了防止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避难硐室安装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措施。 1、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胡福杰、王海锵。 安全员:陈为达 成员:张先耀、郭蔬兵、郭帅威、王向涛。 2、职责: 2.1组长安全职责:

2.2技术负责人安全职责 2.2.3审查安全技术规程、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技术上切实可行。 2.3安全员安全职责: 2.4生产安装人员安全职责:

2.4..2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和操作规程,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必须交接安全情况,交班要为接班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 3、管理要求 3.1项目经理填写入井人员名单报矿方备案,并由矿方组织培训,合格后经矿方批准,方可入井实施安装工作。 3.2一切材料、设备及辅料由矿方负责运送到井下安装地点。

3.3安装工作需要的工具、设备由项目经理填写清单报矿方审批后,方可入井使用,如果需要矿方提供帮助,提前与矿领导沟通协调。 3.4安装过程中需要接电和电器设备时,由矿方负责安排专人配合,指导作业,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察规程执行。 3.5按照计划时间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安装工作,如遇特殊原因,请办理计划变更,并经矿方批准。 3.6项目安装全过程要遵守生产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和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安全责任。如果因违背安全管理要求,出现一切后果将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3.7在井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不准离开工作区域到其它不熟悉的区域乱走、乱动,防止发生意外人身事故。 3.8所有安装人员要听从项目经理安排,保证顺利开展工作。 3.9安装人员对项目安装质量负责,提高质量意识。 3.10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有义务提出提高产品质量的合理化建议。

永久避难硐室管理制度之欧阳光明创编

紧急避难硐室使用章程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避难硐室紧急避险须知 1、矿井干部职工无故不得进入避难硐室内,有事经硐室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内,待事情处理完毕后须迅速离开硐室。 2、进入硐室的人员须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不准私自操作各种设备、设施。 3、永久避难硐室的各种门严禁上锁,保持随时处于可开启状态。 4、进入避难硐室避险前,应首先确认避难硐室外通向硐室的压风、供水管路阀门处于开启状态,优先采用矿井压风向硐室内通风、供氧。 5、人员行至硐室入口处,需通过观察窗查看过渡室内是否有人洗气,避免同时打开过渡硐室和生存硐室密封门。 6、进入生存室前应将信号灯挂在硐室外,使救护队营救时易于发现。 7、差压开关未使用时应处于关闭状态,以防二次爆炸时破坏差压表,漏进有毒气体。 8、气瓶硐室门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不经允许不准打开,若需开启,须由硐室管理人员检测CO2气体浓度、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方可开启气瓶硐室门。 9、在压风被破坏的情况下,空调在使用时,分阀1需始终处于完全开启状态。当生存硐室内的温度、湿度、CO浓度、CO2浓度在安全范围内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分阀2、3、4开启的个

数。 10、打开分阀2、分阀3、分阀4会加速液态CO2的消耗,从而缩短系统运行时间,使用时请按需开关,适当调节以节约流量,延长系统运行时间。 11、吸附盒标识应和吸附剂一致,确保吸附剂盒放置到空调上正确的位置。空调运行时需保持其上方三个吸附盒均装有适量的吸附剂,否则会极大影响吸附效果。 12、当生存室内各气体浓度达到人体呼吸要求(O2浓度为18.5%~23%,CO浓度小于24ppm,CO2浓度小于1%)的安全浓度后,方可取下配戴的自救器。 13、食品为真空压缩饼干,每人每天一包;饮用水为550ml纯净水,每人每天三瓶。 14、硐室单向阀及地漏严禁堵塞。排水开关和排气开关应保持常开。 15、外接电力系统正常工作时,采用矿用LED灯照明;电力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采用荧光棒及矿灯照明。要控制矿灯的使用,不必要的矿灯应当关闭,延长照明时间。 16、严禁带油安装、开关或修理氧气阀门、管路,否则可能会引起火灾。 17、最先进入避难硐室的避险人员要第一时间确定避险指挥人员,按照生存硐室内悬挂的《避难硐室操作规程》进行后续操作。 18、避难期间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和体力消耗,以延长避难的时间。 19、避难人员要坚定克服困难和避灾自救的信念,同心协力、团结互助、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指挥人员应对食品、饮用水、药

调度管理制度汇编(1207).doc

郭屯煤矿调度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指挥中心

目录 调度会议制度 (3) 矿领导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 (4) 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 (5) 交接班制度 .................................. ..6 原煤提升管理办法 (6) 事故汇报程序制度 (7) 郭屯煤矿停产撤人制度 (8) 非人身事故调查分析制度 (10) 停电、风、水、暖申请报告审批的规定 (13) 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岗位责任制 (13) 业务保安责任制 (31) 调度员班中工作制度 (34) 调度人员下井制度 (35) 传真电文闭环制度 (35) 自动化系统管理制度 (36) 瓦斯监测监控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40) 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业务学习制度 (41) 文明卫生管理制度 (42) 事故汇报程序表 ............................

调度会议制度 1、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生产调度会议每周二、周五下午召开,由生产矿长主持,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无故不准请假,每缺少一人次,罚款100 元。 2、会议程序:安全生产指挥中心通报上次生产调度会工作落实情况——各生产区队、科室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副总以上矿领导做工作指示。 3、各单位提出的问题必须是日常工作中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日常可以协调的问题不必再生产调度会上提出,以提高生产调度会效率。 4、各生产区队和科室必须无条件服从职能科室和副总以上矿领导的工作安排和指示,并由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协调督办,对拒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责任人处以50-200 元的罚款。 5、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要保持肃静,手机关闭或打到静音状态,不得交头接耳、打盹,对不同意见不得争执,会后交流,否则罚款50—200 元。 6、会上需要协调的问题,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或职能科室要及时答复,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会后要及时请示值班矿领导给予解决。 7、综合办后勤人员要保持会议室的干净卫生,桌椅整洁。 矿领导干部24 小时值班制度 矿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坚持每天有一名矿领导24 小时值班,并配备一名业务部门的领导值副班。值班领导全权负责组织指挥当日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职责及规定如下: 1、全面负责当天的安全生产、经营调度指挥,做到全面、安全地完成当日生产、质量目标任务。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390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cedures Or Steps Formulated T o Ensur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Daily Production, Which Must Be Followed By Relevant Personnel When Operating Equipment Or Handling Business, Are Usually Systematic Documents, Which Are The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Of Operator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通用范本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保证本部门的日常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通常为系统性的文件,是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第一步:进入应急避难硐室缓冲区域,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打开防护门。防护门两侧空气幕随即打开,阻隔有毒有害气体。 第二步:避难人员都进入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关闭防护门,随后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锁紧防护门,空气幕截止阀被压紧,空气幕关闭。 第三步:进入缓冲区人员打开缓冲区传感器,观察传感器,读数显示即为打开。 第四步:打开压风控制柜,打开压风管路阀门,观察压风管路风压,高于规定值 0.5MPa,即打开布气管路气阀,进行硐室布

永久避难硐室管理制度

紧急避难硐室使用章程 一、避难硐室紧急避险须知 1、矿井干部职工无故不得进入避难硐室内,有事经硐室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内,待事情处理完毕后须迅速离开硐室。 2、进入硐室的人员须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不准私自操作各种设备、设施。 3、永久避难硐室的各种门严禁上锁,保持随时处于可开启状态。 4、进入避难硐室避险前,应首先确认避难硐室外通向硐室的压风、供水管路阀门处于开启状态,优先采用矿井压风向硐室内通风、供氧。 5、人员行至硐室入口处,需通过观察窗查看过渡室内是否有人洗气,避免同时打开过渡硐室和生存硐室密封门。 6、进入生存室前应将信号灯挂在硐室外,使救护队营救时易于发现。 7、差压开关未使用时应处于关闭状态,以防二次爆炸时破坏差压表,漏进有毒气体。 8、气瓶硐室门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不经允许不准打开,若需开启,须由硐室管理人员检测CO2气体浓度、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方可开启气瓶硐室门。 9、在压风被破坏的情况下,空调在使用时,分阀1需始终处于完全开启状态。当生存硐室内的温度、湿度、CO浓度、CO2浓度在安全范围内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分阀2、3、4开启的个数。 10、打开分阀2、分阀3、分阀4会加速液态CO2的消耗,从而缩短系统运行时间,使用时请按需开关,适当调节以节约流量,延长系统运行时间。 11、吸附盒标识应和吸附剂一致,确保吸附剂盒放置到空调

上正确的位置。空调运行时需保持其上方三个吸附盒均装有适量的吸附剂,否则会极大影响吸附效果。 12、当生存室内各气体浓度达到人体呼吸要求(O2浓度为18.5%~23%,CO浓度小于24ppm,CO2浓度小于1%)的安全浓度后,方可取下配戴的自救器。 13、食品为真空压缩饼干,每人每天一包;饮用水为550ml 纯净水,每人每天三瓶。 14、硐室单向阀及地漏严禁堵塞。排水开关和排气开关应保持常开。 15、外接电力系统正常工作时,采用矿用LED灯照明;电力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采用荧光棒及矿灯照明。要控制矿灯的使用,不必要的矿灯应当关闭,延长照明时间。 16、严禁带油安装、开关或修理氧气阀门、管路,否则可能会引起火灾。 17、最先进入避难硐室的避险人员要第一时间确定避险指挥人员,按照生存硐室内悬挂的《避难硐室操作规程》进行后续操作。 18、避难期间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和体力消耗,以延长避难的时间。 19、避难人员要坚定克服困难和避灾自救的信念,同心协力、团结互助、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指挥人员应对食品、饮用水、药品等集中统一分配使用,并注意节约。 20、不经洗气就直接进入生存硐室,将会使灾害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生存硐室,危害硐室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21、进入生存硐室后未按硐室内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会导致避难硐室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达到应有的防护时间和效果。 硐室内主要参数安全值表

调度管理制度汇编Word文档

库车县墩阔坦镇煤矿 调度管理制度 库车县墩阔坦镇煤矿 2015 年

调度室管理制度目录 1、岗位责任制 2、调度值班制度 3、调度员交接班制度 4、调度汇报制度 5、生产例会制度 7、业务保安制度 &事故事件信息处理与报告制度 9、调度业务学习制度 10、调度文档管理制度 11、出入井汇报制度 12、矿值班制度 13、电脑使用管理制度 13、传真机、复印机、电话机使用管理制度 14、调度保密制度

墩阔坦镇煤矿生产调度室主任岗位责任制 一、认真贯彻党的安全第一”方针和《煤矿安全规程》,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方针、政策、文件和指示精神等。 二、在筹备处主任和分管副主任领导下,负责生产调度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对墩阔坦镇煤矿日常生产进行安排和调度指挥。 三、对防碍安全生产的问题和生产中的薄弱环节组织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发生重大事故时,负责调动人力、物力、车辆等,并对我矿各单位进行统一调度,行使调度职权。 四、负责追查、分析及参与处理重大事故,做好布置、检查、督促、落实和处理工作。 五、负责布置我矿及上级下达的有关各项工作,并认真检查、落实。 六、负责组织安全生产调度会议,并参加例会、办公会、专题会等各种生产会议,对有关安全生产的安排和决议负责督促检查。 七、负责本单位及各类人员管理工作和规章制度的制定、检查、考核、评比等工作。 八、掌握生产完成情况和生产动态,搞好均衡生产,负责生产作业计划的落实、考核工作。 九、掌握采掘部署、工作面衔接及瓦斯抽放情况,督促解决问题,保持生产的正常衔接,负责工作面搬家组织协调工作。 十、负责组织领导调度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调度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

避难硐室密闭门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避难硐室密闭门安全技术 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101-50 避难硐室密闭门安全技术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为完善二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根据安全生产需要,需施工避难硐室密闭门。为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和施工质量,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贯彻执行。 二、所有上岗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密闭门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三、开门前,要由外向里逐米检查并加强开门点附近10m范围内的支护,发现开裂、离层喷浆体及时找掉,并补打锚杆加强支护。 四、避难硐室隔离门(密闭门)结构概况 张山子二矿避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门为防护密闭门(简称:外门),主要功能

是抵抗1MPa的冲击波和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第二道门为密闭门(简称:内门),主要功能是抵抗0.3MPa的冲击波和阻挡有毒有害气体。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 本防护密闭门为顺时针方向开启(“正”门),两道门框墙的厚度均为600mm;其两道门框墙的间距不小于4.0米。 避难硐室用防护密闭门安装时,应依照安装方法,安装后应铅直平整,门框与墙体结合牢固,门扇开启灵活,并保证两道门的密封性能。 五、安装方法 安装工具:小线、木楔、锤子、扳手、钳子、螺丝刀、手拉葫芦(3吨)、拖线板、线坠、水平尺、钢尺等; 1、门的运输 外门和内门运输到安装地点时采用3吨手拉葫芦,通过吊装从专用运输工具上卸下。运输中要防止破坏成品或碰撞伤人,到位卸下后,门下方应垫厚度不小

调度室各种管理制度汇编

目录 调度室主任岗位责任制 (5) 调度室副主任岗位责任制 (6) 调度室主任工程师岗位责任制 (7) 值班调度员岗位责任制 (8) 调度室统计员岗位责任制 (10) 生产管理员岗位责任制 (12) 传真及计算机岗位责任制 (13) 调度室技术员岗位责任制 (14) 跟班调度员岗位责任制 (15) 调度室标准化“十化”管理标准 (16) 调度员值班制度 (17) 调度会议室管理制度 (18) 调度室保密制度 (20) 调度室业务保安责任制 (21) 重大隐患及时撤人制度 (22) 与周边相临矿井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26) 调度员交接班制度 (28)

“三个调度”管理制度 (29) 矿领导值班制度 (36) 调度室治安管理办法 (40) 调度室准军事化管理细则与方案 (41) 关于掘进开拓队生产组织及赔偿制度 (45) 生产调度快速反应机制 (48) 矿事故汇报基本程序 (49) 煤矿灾害防救专家组织方案 (55) 调度室管理补充规定 (57) “雨季三防”制度 (63) 调度室管理职责 (66) 调度室放顶煤管理制度 (68)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三必到”、“三走到” (70) 监测监控异常状态下定时汇报制度 (73) 调度室变化条件下的特别响应制度 (74) 产量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78) 煤仓堵塞制度 (80) 培训学习管理制度 (83) 巷道贯通管理制度 (85)

防治水管理制度 (88) 瓦斯超限管理制度 (92) 瓦斯排放管理制度 (93) 图纸、资料管理制度 (98) 库存煤管理制度 (100) 通讯设施管理制度 (101) 调度员下井(下基层)管理制度 (102) 过地质构造管理制度 (103) 初(末)次放顶煤管理制度 (107) 采面安装(拆除)管理制度 (109) 瓦斯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113) 产量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117) 视频系统管理制度 (119) 矿井停电检修管理制度 (120) 防灭火管理制度 (122) 大型设备管理制度 (126)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报警信息处理 (130) 瓦斯监控监测系统报警信息处理制度 (131) 产量监控系统报警信息处理制度 (132)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2020新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2020新 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2020新版) 第一步:进入应急避难硐室缓冲区域,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打开防护门。防护门两侧空气幕随即打开,阻隔有毒有害气体。 第二步:避难人员都进入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关闭防护门,随后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锁紧防护门,空气幕截止阀被压紧,空气幕关闭。 第三步:进入缓冲区人员打开缓冲区传感器,观察传感器,读数显示即为打开。 第四步:打开压风控制柜,打开压风管路阀门,观察压风管路风压,高于规定值0.5MPa,即打开布气管路气阀,进行硐室布气。观察压风管路出口压力指示,压力在1000Pa以下即正常。当出风压力表指示超过规定值即调整压风管路阀门开度达到规定值。 第五步:向左旋转二道防护门手轮,打开二道防护门,进入避

难区。 第六步:避难人员都进入避难区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随后向左旋转二道防护门手轮锁紧二道防护门。 第七步:首先进入避难区人员,打开避难区矿灯。 第八步:打开避难区内传感器。 第九步:避难人员打开避难区另一侧的二道防护门,打开压风控制柜,打开压风管路阀门,观察压风管路风压,高于规定值0.5MPa,即打开布气管路气阀,进行硐室布气。观察压风管路出口压力指示,压力在1000Pa以下即正常。当出风压力表指示超过规定值即调整压风管路阀门开度达到规定值。 第十步:进入硐室人员配戴好压风自救袋。 第十一步:在硐室内担任指挥人员与地面保持联系,正常情况下,按照以上操作可以维持硐室内部60-100人生存96小时。并尽快采用地面压风机向硐室供风。 第十二步:若矿井压风中断,则采用氧气瓶供氧,在氧气瓶供氧期间,地面压风机启动,硐室缓冲区风压表显示压力,则打开面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编制依据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 《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修2010〕146号)本文来自 3基本要求 3.1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合理选择和布置避难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 3.2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硐室,设置位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设置在防逆流风门外的进风流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 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 3.3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考虑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其中,采区避难硐室至少满足15人的避难需求。 3.4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后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

煤业有限公司调度管理制度汇编

襄矿新庄煤业有限公司 调 度 管 理 制 度 汇 编 目录

1 、《调度室主任岗位责任制》------------------------5 2 、《调度室副主任岗位责任制》----------------------6 3 、《调度室主任工程师岗位责任制》------------------7 4 、《调度室值班调度员岗位责任制》------------------8 5 、《调度室统计员岗位责任制》---------------------10 6 、《调度室生产治理员岗位责任制》---------- ------11 7 、《调度室技术员岗位责任制》---------------------12 8 、《调度室大班调度员岗位责任制》-----------------13 9 、《调度室标准化十化标准》-----------------------14 10、《调度室内部值班制度》-------------------------15 11、《调度会议室治理制度》-------------------------16 12、《调度室业务保安责任制》-----------------------18 13、《重大隐患及时撤人制度》-----------------------19 14、《与周边相邻矿井建立信息沟通机制》-------------22 15、《调度员交接班制度》---------------------------24 16、《“三个调度”治理制度》------------------------25 17、《新庄煤业领导值班制度》-----------------------33 18、《新庄煤业生产组织方案》-----------------------37

煤矿安全避险设施管理和使用制度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煤矿安全避险设施管理和使用制度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煤矿安全避险设施管理和使用制度 (一)为有效维护应急救援防护体系安全平稳运行,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为避灾人员提供可靠的待援保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第672条“煤矿企业应当落实应急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事故预警、应急值守、信息报告、现场处置、应 急投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安全避险设施管理和使用等规章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所有职工在入井前必须接受应急救援安全防护知识、避难硐室的避难要求等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体系知识纳入日常培训计划中,培训内容包括: 1.煤矿避险设施应急组织流程; 2.硐室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 3.避难硐室内生存环境及活动要求。 (四)要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知识纳入新工人入井前安全培训必授课程。 (五)避难硐室必须保持通风良好和气密性;定期进行完整的打压测试以检验密封 性能。 (六)定期对避难硐室的各项功能进行检验,做好相关记录并存档。 (七)避难硐室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由专职硐室管理员负责,其他硐室管理员协助。(八)避难硐室不得挪作它用,不得存放任何无关物品。 (九)入井人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危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及避难硐室位置,清楚自己所在位置的避灾路线。 第 2 页共 4 页

(十)避难硐室内必须附置应急操作流程图和操作指南。 (十一)避难硐室内通讯系统必须保持畅通无阻,必须使用专用电话,不得与任何作业地点串联。 (十二)严禁任意拆除或断开避难硐室的外界供电、供风、通讯系统;如在特殊情况下断电,在供电恢复后,应立即送电,保证各大系统的正常运行。 (十三)除定期维护、专项检查(参观)、应急避灾时,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避难硐室内。 (十四)在发生火灾、瓦斯突出、瓦斯爆炸事故时,作业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佩戴好自救器,按照指定避灾路线逃至与自己对应的避难硐室内。 第 3 页共 4 页

煤矿调度管理制度汇编

目录 第一章调度室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 1 - 调度室安全生产责任制------------------------------ - 1 - 调度室主任岗位责任制------------------------------ - 2 - 调度员岗位责任制---------------------------------- - 3 - 第二章调度室管理制度------------------------------- - 4 - 生产例会制度-------------------------------------- - 4 - 调度员值班制度------------------------------------ - 6 - 调度员交接班制度---------------------------------- - 8 - 调度员入井制度------------------------------------ - 8 - 生产日报调度制度---------------------------------- - 9 - 调度汇报制度------------------------------------- - 10 - 事故、突发事件追查统计报告管理制度--------------- - 12 - 事故、突发事件追查分析处理制度------------------- - 13 - 应急调度管理制度--------------------------------- - 14 - 重大隐患停产撤人制度----------------------------- - 16 - 调度资料管理制度--------------------------------- - 18 -

避难硐室演练方案

青龙寺煤矿避难硐室紧急避险设施演练方案 为增强矿井发生灾变后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应对各类矿井灾害事故的自救和抢险技能,全面提升抵御重大矿井灾害事故的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矿井灾害事故,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危害,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方案。 一、演练目的 1、通过实战演练,加深我矿员工对煤矿紧急避险知识的理解和避难硐室各项避险工具的正确使用。 2、强化培训突发事件发生时,事故现场人员撤离速度、撤离路线的选择和自我保护能力。 3、检查避难硐室应急救援的能力,检查各应急物资的准备情况是否能满足应急救援的要求。 二、演练时间 XX年XX月XX日XX:XX——XX:XX 三、地点 永久避难硐室 四、领导机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总指挥职责:负责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全面指挥工作。 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工作。

指挥部成员职责:协调做好演练人员安排及指挥部安排的其他工作。 五、演练准备 全体人员熟悉此演练方案,参与人员深刻理解涉及自身部分的内容,争取在演练中语言流畅、表达清楚、动作准确。 六、演练场景 事故预想连采5-20102胶运顺槽发生火灾(电缆着火),需进入永久避难硐室避灾,对避难硐室内通讯、监控、人员定位、电力、照明、医疗及各类生命保障系统进行演练。 七、参演单位及分工 演练单位为连采队,参演人数10人(人员连采队自定)。参与演练单位有机电信息科、通风组、调度室、安监科。机电信息科、通风组、机电信息科演练前组织人员对永久避难硐室进行详细检查,确保设备完好,系统可靠;连采队于演练前完成参演任务的各项准备事宜;调度室、安监科做好相关业务指导工作。 八、演练方案 (一)下达命令 1.调度室通过语音广播通知连采工作面作业人员,连采5-20102胶运顺槽电缆着火,要求现场人员进入永久避难硐室避灾。同时通知连采队地面值班人员。 调度员:连采工作面所有人员请注意,我是矿值班调度员XX,连采5-20102胶运顺槽电缆着火,请立即停止作业,按避火灾路线撤离进入永久避难硐室避灾。

煤矿安全避险设施管理和使用制度

煤矿安全避险设施管理和使用制度 (一)为有效维护应急救援防护体系安全平稳运行,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为避灾人员提供可靠的待援保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XX)第 672 条“煤矿企业应当落实应急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事故预警、应急值守、信息报告、现场处置、应 急投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安全避险设施管理和使用等规章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所有职工在入井前必须接受应急救援安全防护知识、避难硐室的避难要求等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体系知识纳入日常培训计划中,培训内容包括: 1. 煤矿避险设施应急组织流程; 2. 硐室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 3. 避难硐室内生存环境及活动要求。 (四)要将应急救援安全防护知识纳入新工人入井前安全培训必授课程。 (五)避难硐室必须保持通风良好和气密性;定期进行完整的打压测试以检验密封

性能。 (六)定期对避难硐室的各项功能进行检验,做好相关记录并存档。 (七)避难硐室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由专职硐室管理员负责,其他硐室管理员协助。(八)避难硐室不得挪作它用,不得存放任何无关物品。 (九)入井人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危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及避难硐室位置,清楚自己所在位置的避灾路线。 (十)避难硐室内必须附置应急操作流程图和操作指南。 (十一)避难硐室内通讯系统必须保持畅通无阻,必须使用专用电话,不得与任何作业地点串联。 (十二)严禁任意拆除或断开避难硐室的外界供电、供风、通讯系统;如在特殊情况下断电,在供电恢复后,应立即送电,保证各大系统的正常运行。 (十三)除定期维护、专项检查(参观)、应急避灾时,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避难硐室内。 (十四)在发生火灾、瓦斯突出、瓦斯爆炸事故时,作业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佩戴好自救器,按照指定避灾路线逃至与自己对应的避难硐室内。

避难硐室日维护管理规定

避难硐室日常维护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切实做好硐室内部各种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急救物资的更新补充确保避难硐室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特做如下规定一、明确避难硐室维护管理人员配备及责任矿通防科是避险设施日常维护管理的牵头部门对避难硐室各项工作全面负责安设专人对避难硐室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协调相应部门进行处理并对避难硐室的日常管理维护进行监督通防工区负责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安设专职维护人员对避难硐室进行值班对避难硐室全面负责。二、定期进行避难硐室相关知识培训由通防科组织专业大课全体员工分期参加培训对避难硐室内各类物资器材、设备设施的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方面进行专项培训。加强对避难硐室专职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避难硐室各系统、结构、操作规程等熟悉避难硐室内各设备的日常维护掌握简易维修方法。联系厂家对专职维护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培训内容为避难硐室内各设备性能、原理与简易维修方法。三、避难硐室的系统功能测试硐室内的氧气供给、监测监控、通讯、人员定位及其它系统必须始终保持完备状态每日由避难硐室专职维护人员进行逐项测试填写测试记录并签字备查。l压风、供水、供氧、供电、通讯、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制冷除湿、等系统由通防科进行监管通防工区设置专职维护人员对各系统进行测试做到专业化维护管理。2通防工区专职维护人员每天应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l次巡检设置巡检牌板做好巡检记录。煤矿负责人应对紧急避险设施的日常巡检情况进行检查。3必须按规定及时校检、更换硐室内各种仪器、仪表确保其正常运行。4应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应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时间。四、避难硐室日常维护巡检制度通防工区区长必须设专人对避难硐室进行巡检每日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并负责检查各系统是否正常填写检查记录确保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硐室内必须保持卫生、整洁仪器装备放置合理、整齐不得堆放杂物和出现淤泥、积水。禁止硐室内存放油脂类物品和兼做材料工具库。五、过期食品和药物更换制度硐室内急救药品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发现药品失效、短缺立即更换、补充。对硐室内的食品, 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保证质量,严禁存放过期食品。通防科负责进行监督发现过期食品及失效药品追究维护人员相关责任。对过期食品和药物更换后必须详细记录更换食品和药物的时间及数量。六、除专业维护、专项检查参观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避难硐室。硐室防护门平常应处于半关闭状态至少每两天打开四道门开启压风系统15分钟。七、企管、财务等各部门要明确硐室内各种材料、设备、物质的供应程序确保避难硐室日常管理的物质维修保障。八、避难硐室纳入应急救援系统一作为应急救援体系要进行专业管理每年应定期组织对固定避难硐室内各类物资器材、设备设施的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方面的培训让每位井下作业人员均会利用固定避难硐室进行安全避险。二每年应针对相关片区人员进行一次进入避难硐室演练并制定演练方案。演习期间 人员进入硐室后严格执行《避难硐室应急响应组织流程》、《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设备定期检查和校准制度1、压风供氧、供电、通讯、监测监控等系统由避难硐室专职维护人员每日进行测试。对相关仪表、传感器、冰箱、空气压缩机等设备逐项检查。 2、硐室内各种仪器、仪表每周至少校验一次确保其正常运行。 3、发现氧气瓶空气瓶压力小于11Mpa时应及时升井充气。充气完毕后要对氧气瓶空气瓶供氧、供气系统进行全面调试保证完好可靠。 4、相关部门对避难硐室供电所使用的电缆、开关及变压器每月进行一次防爆完好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每月对配备的高压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时应及时更换。每3年对高压气瓶进行l次强制性检测每年对压力表进行l次强制性检验。 6、每10天应对设备电源进行l次检查和测试。 7、每年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