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检测D卷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检测D卷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检测D卷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检测D卷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检测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运用 (共4题;共42分)

1. (8分)按查字典的要求填表

字音序部首除去部首有几画组词

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分)我会填

①耍:共________画,第二画是 ________。

②然:共________画,第三画是________。

3. (23分)按要求做题。

(1)诚实是美德,________做什么,________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填关联词)

(2)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病句)

(3)小刚对小李说:“我帮你把自行车搬上楼吧!”(改为转述句)

(4)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改为双重否定句)

(5)下面句子写人物说话时,没有用“说”,请仿写一个句子。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6)《春日》这首诗中具体写“光景之新,寻芳所得”的诗句是________。

4. (7分) (2020四上·通榆期末) 默写古诗《夏日绝句》并回答问题

(1)默写古诗。

(2)诗中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从这两句诗我体会到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4题;共42分)

答案:1-1、

考点: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答案:3-4、

答案:3-5、

答案:3-6、考点:

解析:

答案:4-1、答案:4-2、考点:

解析:

新编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附译文注释》

4古诗三首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 【原文】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山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不再犹豫,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案】 第一课时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四课时分配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 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带答案 一、选择红色字的正确读音。(12 分) 干燥(c ào z ào ) 手臂(p ì b ì) 怒(n ù l ù)放 娇嫩(n èn l èn ) 苏醒(x ǐng x ǐn ) 包括(gu ò ku ò) 二、看拼音写字。(8 分) g ài su í c è y àn 争奇斗 w ù 大 便 推 显 ti áo f ǎng w ēi 节 拜 镜 准确无 三、给多音字组词。(8 分) m ēn 闷 zh ǒng 种 m èn zh òng di ào k ān 看 调 k àn ti áo 四、照样子,写一写。(9 分) 例:( 艳丽 )的蔷薇 ( 发现 )秘密 确确实实 ( ( ( )的世界 )的月光 )的课堂 ( ( ( )路线 )风光 )消息 ( ( ( ) ) ) 五、选词填空。(6 分) 适宜 适应 )。 1.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 2.长期以来,它( )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 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精心 精致 3.爸爸给我做了一只( )的小飞机。 4.我们( )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陆续 继续 5.我们向那房子跑去,( 6.这些花会在二十四小时内( 六、按要求写句子。(9 分) )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开放。 美妙 思路 琴声 我的 打断了 的 1.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 2.改成“把”字句。 3.改成“被”字句。 七、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5 分) ( )忽然,海平面上涌出半个深红的圆球。“啊,太阳!”我和表弟不 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 )这时,天空一片浅蓝,东方有一丝红云。 )只见太阳慢慢地,一纵一纵地向上升。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东方那一丝红云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深, 几乎成了玫瑰色。 ( ( ( )大约过了一刻钟光景,太阳跳出海面,整个出现在天空,通红通 红的,那么艳丽,那么可爱。 八、阅读天地。(共 20 分) 蜜蜂的头呈等腰三角形,前面有一对细得像发丝的触角,触角后面有两只灵 敏的眼睛。它的嘴很特别,既能吃花粉,又能吸吮花蜜;两对半透明的翅膀分别 在身子的两边;身子下面有 6 条短而带毛的腿,尾部还藏着一根又黑又尖的蜂刺; 身躯的前半部和尾部都是黑褐色,后半部分中间有二三圈深黄色的条圈,全身长 着比牛毛还要细还要短的绒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4 古诗三首 第1课时:学习《山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的读音,理解“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字词的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地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得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四、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五、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诵、默写《山行》。 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斜人家 深秋美景 近景:枫林霜叶 第2课时:学习《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优质教案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线。 糊里糊涂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壮着胆子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没弄明白 一字不漏头摇来摇去 2.比一比,再组词。 堂()戒()厉()既() 常()械()历()即() 详()塾()涂()提() 祥()熟()途()题()3.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先生讲得很详细 ..。() (2)课堂里霎时 ..变得鸦雀无声。() (3)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 ..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4.选字填空。 厉历 (1)墙上的挂()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害。 提题 (3)他()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目是《不懂就要问》。 参考答案 1.糊里糊涂——没弄明白 壮着胆子——大着胆子 摇头晃脑——头摇来摇去 鸦雀无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一字不漏——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2.课堂戒尺严厉既然详细私塾糊涂提出 经常机械经历立即慈祥成熟前途问题 3.(1)细致(2)刹那(3)照旧 4.(1)历(2)厉(3)提(4)题 【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 不懂就要问心想——不懂好习惯 提问——壮胆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演示、生动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 2.在教学中,引用课外资料,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 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1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

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自编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详细知识考点

1.《那一定会很好》中种子生根、发芽,然后发生的变化是: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2.种子想站起来,大口呼吸空气,于是它变成了一棵树;它想变成一棵会跑的树,于是它变成了一辆手推车;它想停下来休息,就变成了椅子;它想躺下来,最后就变成了木地板。 3.反义词:难受—舒服高大—矮小调皮—乖巧费力—轻松舒展—蜷缩满意—失望 4.多音字:种zhǒng种子、品种zhòng种地、种植 巧记:春天种(zhòng)下的一颗种(zhǒng)子不久就发芽了。

5.这粒种子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要有奉献精神,做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6.关于奉献的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1.《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它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红头不小心被大黄牛卷进了肚子里。青头不断鼓励它,成功地帮助它脱险。它告诉我们遇到危险时,要积极地想办法,保持冷静才能成功脱险。让我们体会到青头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的美好品质,同时也懂得了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物时会反刍。 2.多音字: 答dā答应、答理dá回答、答案 巧记:哥哥答(dā)应帮助我解答(dá)一些数学难题。 应yīng应该、应当yìng应邀、应变 巧记:我们应(yīng)当积极响应(yìng)学校发出的号召。 骨gū花骨朵、一骨碌gǔ排骨、骨头 巧记:小狗看到有骨(gǔ)头啃了,一骨(gū)碌爬了起来。 3.易错音:贮.(zhù)藏、咱.(zán)们、卷.(juǎn)尺、吞.(tūn)没、细嚼慢咽.(yàn)蟋蟀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先是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接着和草一起进了牛的肚子里,然后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嘴里,最后牛打了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爬天都峰》 原文及教案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不再犹豫,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每课知识归类汇编(含三课)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知识归类 会认字:叽饿偶尔暴凑喵孵 会写字:饿蜘蛛漂撞饱晒洞准备暴墙壁 重点词: 听写词语:变成门板安心主人母鸡注意根本因此 破洞准备暴风雨墙壁蜘蛛漂亮撞到吃饱晒太阳 四字词语:自言自语 特殊词语:喵喵叽叽吱吱呀呀 近义词:偶尔——偶然漂亮——美观准备——打算飞快——迅速安心——放心 反义词:飞快——缓慢偶尔一—经常倒下——挺立安心——忧虑开始——结束 词语搭配:老花的眼睛小小的声音吱吱呀呀地响又大又漂亮的网飞快地爬进 重点句: 1.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尽管老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但老屋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老母鸡的请求,进一步表现了老屋的奉献精神。) 2.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为了让小猫能安心睡觉,老屋答应在暴风雨中再站一个晚上,表现了老屋乐于奉献的精神。) 3.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结尾点题,这真是一座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主题: 课文讲述了老屋三次准备倒下却都没有成功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写法:

运用反复的表现手法,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这篇童话故事通过故事情节的反复,表现了老屋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结构: 老屋(1、2):年岁大——准备倒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小猫(3-6):安心睡觉——站一晚上乐于助人 老母鸡(7-10):安心孵蛋——站二十一天无私奉献 小蜘蛛(11-17):织网抓虫——站到现在 拓展积累: 与奉献精神有关的名言警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知识归类 会认字: 沾晾萝卜愁 重点词: 四字词语:匆匆忙忙 近义词:牢固——结实发现——发觉继续——持续 反义词:牢固——脆弱浓密——稀疏继续——停止 词语搭配:刮胡子放风筝晾尿布浓密的胡子甜甜的果酱 重点句: 1.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男孩正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风筝线太短了,可以预测小男孩一定会用长胡子来当风筝线。) 2.胡萝卜先生还在继续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他完全不知道。(胡萝卜先生拖着长胡子往前走,读到这里我们会想:这么神奇的胡子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单元围绕“秋天”为专题组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秋天里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在秋天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丽的景色。本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本单元还包含“习作”及“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 提示” “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三首 《山行》描绘了一幅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对好友的敬佩之情。《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文写了一夜秋风秋雨过后,像金色巴掌的梧桐树叶铺满了门前的水泥道,给这条水泥道增添了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秋天的雨 本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听听,秋的 声音 课文通过描绘秋天大自然里的一些声音,展现了秋天景象的美好,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1.认识37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读写“水泥、亮晶晶、图案、排列、规则、迟到、颜料、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默写《山行》。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季景色的美好。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描写景色的句子的作用,从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3.体会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边读边想象作者是怎样运用自己的语言把秋天的美丽独特描写出来的。 4.《古诗三首》…………………………………………………………………… 2~3课时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3课时 6.《秋天的雨》…………………………………………………………………… 2~3课时 7*.《听听,秋的声音》…………………………………………………………… 1~2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学习古诗,要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古诗三首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供上完语文园地四用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zhī zhū piào lian g piāo dòn g bào yǔ()()()()rón g yì qián g bì shān dòn g jǐn g uǎn ()()()()二、查字典填空。(7分) “准”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准”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①允许,许可;②标准,法则,可以作为依据的;③准确。在“瞄准”这个词中“准”选第个解释;在“批准”这个词中“准”选第个解释;在“准则”这个词中“准”选第个解释。 三、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反义词组填入句子中。(8分) 浓密——稀疏容易——困难成功——失败表扬——批评 1.小狗又试了一次,两次,三次,但都没能(),()使它沮丧。 2.只有正确对待老师的()与(),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3.妈妈上了年纪,原本()的头发变得()了。 4.这件事做起来很(),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 四、选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根据意思选词填空。(9分) 自言()()哈哈()()百发()()()面()方七手()()窗明()() 1.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2.每次都命中目标,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 3.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五、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序号。(4分) ①表示时间。②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 ③等级。④范围内;内部。 1.姐姐已经上中.学了。() 2.中.秋节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给奶奶过生日。() 3.我家客厅的正中.摆着一盆迎春花。() 4.一个枪法很准的猎人经过那里,听见树丛中.传来咕咕的叫声,就举枪瞄准,“砰!砰!”连开了两枪。()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 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缩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山行》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山行》说课稿 说教材: 山行是人教版部编辑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第一首古诗,作者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诵传的佳作。诗的大意是: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的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欢这深秋枫林晚景,经过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艳丽。深秋在杜牧的眼中并不萧条,反而更加生机盎然。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写景的也积累了很多,例如,望天门山,小池,池上,望庐山瀑布等等,对于古诗的背诵一般都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古诗中的意境往往忽略的较多。 说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寒、径”等4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 3、体会深秋的美景,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古诗 难点:通过古诗意境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美丽的秋天到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爬山,欣赏秋天美丽的山景(板书山)。 穿行在山林中,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我们又能看到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出发吧(板书行)!二.感悟诗句 # 今天陪我们一起去的是一位年轻的帅哥,我们可以称他为杜公子,你们知道是谁吗?(杜牧)是的,就是杜牧,杜公子,(板书杜牧)今天,杜公子陪我们去爬山,不知道杜公子有没有灵感为我们赋诗一首呢? 杜公子坐着牛车沿着蜿蜒的小路向山而行,这条石路蜿蜒而上,远远望去像在层峦叠翠的山上,画出一条歪歪扭扭的线,那条线通往大山深处,大山深处云雾缭绕白云浮动,变换着各种形状飘来飘去,云的后面,有个什么东西时隐时现,大家看一看,那是什么呢?

三年级小学上册语文第三课(二套)

三年级小学上册语文第三课(二套) 目录: 三年级小学上册语文第三课一 三年级语文上册词语131课二

三年级小学上册语文第三课一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dou)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lian),似(si)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chan)!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fa)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pan)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那个了天都峰顶. 在鲫(ji)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xiang),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he)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吗,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ji)取力量!” 生字表(一) 陡dou 链lian 颤chan 攀pan 鲫ji 呵he 生字表(二) 爬pa 峰feng 顶ding 似si 苍cang 仰yang 咱zan 奋fen 辫bian 勇yong 居ju

词语表 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

三年级语文上册词语131课二 (第一课) 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同钟粗壮风尾竹洁白摇晃 (第二课) 成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球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 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 (第三课) 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 居然力量 (第五课) 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 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 (第六课) 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 记者转告 (第七课) 奇怪著名地质学家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 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 震惊 (第九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测试题(一) 基础(39分) 一、用“——”画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5分) 1.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zòu còu)。 2. 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liàng jīng)小鸟的尿布。 3. 我在练习啼.(dìtí)叫,现在差.(chàchā)不多已经学会了。 4. 我压.(yāyà)根就没想抓你。 5. 胡子沾.(zhān zhàn)到了甜甜的果酱。 二、用“\”划去不恰当的字。(4分) (同洞)口(暴爆)雨吃(饱抱)( 凉晾)衣服 偶(尔而) 发(枫疯) 发(怒努) 胡(萝罗)卜 三、查字典填空。(6分) 1. 础: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 结构,组词( )。 2. 阁: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 结构,组词( )。 3. 盲: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 )结构,组词( )。 四、正确书写词语。(4分)

五、写出三个带“笑”字的四字词语。(6分) 哈哈大笑(含“笑”字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孤零零(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吱吱呀呀(A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发百中(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句子练习。(8分) 1. 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哞 叫。(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难道不知道狗是会叫的?(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用关 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狗真高兴,心想:我终于会叫了,现在别人再也不能取笑 我了。(写一个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在“”里加标点符号。(6分) 1.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2.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备课3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备课 课时教案 课题:3 爬天都峰第 1 课时备课人:文革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 批注、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爬山前“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2制作教学课件。3收集有关黄山天 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 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 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 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 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 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原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教案】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第四课

4 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八月,槐树打了花苞(bao),那花苞米粒般(ban)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小槐米藏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飘动。它们一点也不惹人注意,却是槐乡孩子的宝贝。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da)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sai)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当缕(lǔ)缕炊(chui)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孩子们的小床下放着篮子和磨(mo)好的长钩刀。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 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 假.装---假.日问好.---好.奇发.现---白发.晃.眼---摇晃.朝.向---朝.霞 『读读认认』 珠---朱zhu 桥---乔qiao 停---亭ting 襟---禁jin 亿---乙yi 谋---某mou 障---章zhang 诗---寺miao 绿---录lu 『读读背背』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生字十三个,背诵三首古诗。 2.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山行》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师)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杜牧 2.师播放诗歌录音,生看课文听录音,注意“石径、斜、霜叶、坐爱”等词语的音形。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

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4)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6)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8)红于:比……更红。 6.理解诗意: (1)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2)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句意是:因为真爱夕阳照射下的枫林晚景,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霜叶”是指秋天的枫叶,“红于”是“比……红”的意思,这里是说霜叶的美是二月的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着杜牧来到了山脚下,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你产生了什么感想呢? 4.生带着理解朗读全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