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册会计师学习笔记-审计

注册会计师学习笔记-审计

注册会计师学习笔记-审计
注册会计师学习笔记-审计

第一编: 审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审计概述(12)

1.

2. 审计要素: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审计证据、审计报告。

3. 审计工作的前提:

a. 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保证报表)

b. 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者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保证内控)

C. 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单位所有信息。(如记录、文件和其他事项),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要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的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4. 审计证据在性质上具有累积性,主要是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获取。

5. 认定(?????)(考试重点看教材)

6. 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审计成本和信息的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

7. 审计的困难、时间或成本等事项本身,不能作为省略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

8. 注册会计师不应依赖以往对管理层和治理层诚信形成的判断。

9. 即使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和治理层是正直诚实的,也不能降低保持职业怀疑的要求。

10.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11. 重大错报风险 a.财务报表层次→ 总体应对措施。

b.认定层次(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一步审计程序。

12.审计的固有限制

a.财务报表的的性质

b.审计程序的性质

c.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的需求。

第二章:审计计划(6)

1.初步业务活动

a.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能力。

b.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业务的意愿的事项。

C.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2.连续审计、需要重新签约(①被审计单位的变化②法律法规的变化③其他)

3.审计业务约定条款的变更

a.环境变化对审计服务的要求产生的影响。(合理理由)

b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合理理由)

d无论是管理层施加的还是其他情况引起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非合理理由)

4.注册会计师应当制订总体审计策略以确定设计工作的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订。

5.为了避免引起报告使用者色误解,对相关服务业务出具的报告不应提及以下事项:

a.不应提及原审计业务和原审计业务中已执行的程序。

b.只有将审计业务变更为执行商定程序业务,注册会计师才可在报告中提及已执行的程序。

6.重要性&错报(?????)(考试重点看教材)

第三章:审计证据(8)

1.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2. 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3. 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4. 不能人为的提高审计重要性水平而降低审计风险,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

5. 函证、内容实施范围函证时间

6. 询证函的设计(积极式、消极式&二者合一)

7. 实施与评价(6项)

8. 分析程序

a. 用作分析评估程序(必须使用分析程序).

b. 用作实质性程序.

c. 用于总体复核(必须使用分析程序).

第四章:审计的抽样方法(7)

1. 审计抽样的特征

a. 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低于百分百)

b. 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都有机会)

c. 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推断总体)

2. 审计抽样的适应性

a. 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

b. 控制测试。

①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②对于未留下运动轨迹的控制,此时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c. 实质性程序

①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已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或对某些金额作出独立审计。

②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3. 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

a. 只要有抽样就存在抽样风险,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

b. 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注册会计师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c. 如果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实施检查,就不存在抽样风险。此时审计风险完全由非抽样风险产生。

d.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不能量化”,但可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以及注册会计师实务的适当改进,可以将非抽样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注册会计师也可以通过仔细设计其审计程序尽量降低抽样风险。

4. 抽样风险的种类

5.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注册会计师的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之间进行的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

a. 统计抽样的优点:

①统计抽样能够客观的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的控制风险,这是与非统计抽样最重要的区别。

②统计抽样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高效的设计样本,计量所获取的证据的充分性,以及定量评价样本的结果。

b. 统计抽样的缺点:统计抽样可能发生额多的成本。

c. 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设计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注册会计师使用非统计抽样时,必须考虑抽样风险并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但不能精确地测量出抽样风险。

6.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7. 货币单元抽样的优点

a. 一般比传统变量抽样更易于使用;

b. 在确定所需要的样本规模时,无需直接考虑总体的特征。

c. 项目被选取的概率与货币金额大小成比例,无需通过分层减少变异性。

d. 使用系统选样选择样本时,如果项目金额等于或大于选择间距,货币单元抽样将自动识别所有的单位重大项目,该项目一定会被选中。

e. 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存在错报,货币单元抽样的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的变量抽样方法更小。

f. 样本更容易设计,且可能够获得完整的最终总体之前开始选择样本。

第五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3)

1. 公司层面的信息技术控制是公司信息技术总体控制环境,决定了信息技术的一般控制和信息技术应用控制的风险基调,会影响该公司的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控制的部署和落实。

2. 信息技术一般控制是基础,信息技术一般控制的有效与否会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控制的有效性是否能够信任。

3. 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了应用系统所依赖的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可能就不能信赖应用系统按设计发挥作用。

第六章:审计工作底稿(3)

1. 审计底稿中对特定项目或事项记录的识别特征:

a. 识别特征是指被测试的项目或事项表现出的征象或标志。

b. 对某一个具体项目或事项而言,其识别特征通常具有唯一性。这种特征可以使其他人员根据识别特征在总体中识别该项目或事项并重新执行该测试。

c. 如在对被审计单位生成的订购单进行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以订购单的日期和其唯一编号作为测试订购单的识别特征。

2.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工作

a 在审计报告日后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最终审计档案是一项事务性的工作,不涉及实施新的审计程序或得出新的结论。在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作出“事务性”的变动,主要包括:

①.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②.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

③.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

④.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审计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

3.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期限和保管期限(六十(六是60天,十是10年))

a.归档期限(60)

①.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

②.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60天内。

b .保管期限(10)

①.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②.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备考试题及答案3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备考试题及答案3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提及专家的工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注册会计师能够对专家的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可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中提及专家的工作 B、如果注册会计师确定专家的工作不足以实现审计目的,可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中提及专家的工作 C、注册会计师不应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中提及专家的工作,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 D、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明确自身与专家各自对审计报告的责任,应当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中提及专家的工作 2、下列有关专家的胜任能力、专业素质和客观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专家的胜任能力、专业素质和客观性,对评价专家的工作是否适合审计目的具有重大影响 B、在某些情况下,针对外部专家已知的、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的任何利益或关系,注册会计师从外部专家获取书面声明可能是适当的 C、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专家是否具有实现审计目的所必需的胜任能力,专业素质和客观性 D、在评价外部专家的客观性时,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询问可能对外部专家客观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利益和关系 3、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利用专家工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计划利用专家工作时,对专家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客观性进行评价,并考虑专家的工作范围是否可以满足审计的需要 B、如果项目组成员从未接触过所涉及的事项,通常需要考虑利用专家的工作

C、如果预期可以获取的其他审计证据的数量较多且质量较高,能够解决注册会计师遇到的相关问题,注册会计师就不会利用专家 D、如果所涉及事项性质特殊、复杂程度高,且对财务报表的影响重大,注册会计师通常要从职业谨慎的角度出发,考虑利用专家的工作 4、注册会计师在评价专家的工作是否足以实现审计目的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评价内容的是( )。 A、专家是否熟悉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相关规定 B、专家的工作结果或结论的相关性和合理性,以及与其他审计证据的一致性 C、专家使用的重要假设和方法在具体情况下的相关性和合理性 D、专家使用的重要的原始数据的相关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5、下列有关利用专家工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专家在工作过程中用到的原始数据是从被审计单位内部获得的 B、专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原始数据,原始数据是否适合所涉及项目的具体情况直接关系到专家工作的恰当性 C、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评价专家工作涉及使用重要的原始数据的相关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D、当专家的工作涉及使用对专家工作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始数据时,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复核数据的完整性和内在一致性来测试这些数据 6、下列关于专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是注册会计师的专家,就需要受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约束 B、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利用的外部专家也属于项目组成员 C、项目组可以信赖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除非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机构或人员提供的信息表明其不可信赖 D、内部专家不需要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 7、关于利用专家工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 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2010年11月1日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确立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明确注册会计师为实现总体目标而需要执行审计工作的性质和范围,以及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承担的责任,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审计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当执行其他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遵守适用的相关审计准则,以满足此类业务的要求。 第二章定义 第三条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通常是指项目合伙人或项目组其他成员,有时也指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 当审计准则明确指出应由项目合伙人遵守的规定或承担的责任时,使用“项目合伙人”而非“注册会计师”的称谓。 第四条本准则所称财务报表,是指依据某一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被审计单位历史财务信息作出的结构性表述,包括相关附注,旨在反映某一时点的经济资源或义务或者某一时期经济资源或义务的变化。相关附注通常包括重要会计政策概要和其他解释性信息。财务报表通常是指整套财务报表,有时也指单一财务报表。整套财务报表的构成应当根据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确定。 第五条历史财务信息,是指以财务术语表述的某一特定实体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来自特定实体的会计系统,反映了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经济事项,或者过去某一时点的经济状况或情况。 第六条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指法律法规要求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或者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就被审计单位性质和财务报表目标而言,采用的可接受的财务报告编

注册会计师审计背诵要点说明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 1、注册会计师审计含义(100%背) 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 2.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需要利用部审计工作的原因。(100%掌握) (1)部审计是被审计单位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 (3)利用部审计工作结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 1、普通合伙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其债务是合伙人以各自的财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背) 2、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其债务是以事务所以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背) 3、有限责任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也称特殊的普通合伙事务所无过失的合伙人对于其他合伙人的过失或不当执业行为以自己在事务所的财产为限承担责任,不承担无限责任,除非该合伙人参与了过失或不当执业行为。(背) 第三章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1、违约:会计师事务所在商定期间未能履行合同条款规定的义务。(背) 2、普通过失:注册会计师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背) 3、重大过失:注册会计师根本没有遵循专业准则或没有按专业准则的基本要求执行审计。(背) 4、欺诈:注册会计师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单位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的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背) 5、“不实报告”的定义(100%背) 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定并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的执业准则和规则以及诚信公允原则,出具的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审计业务报告,应认定为不实报告。 6、利害关系人的含义(100%背) 因合理信赖或者使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实报告”,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易或者从事与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等有关的交易活动而遭受损失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认定为《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利害关系人。 7、事务所应当对一切合理依赖或使用其出具的不实审计报告而受到损失的利害关系人承担赔偿责任,与利害关系人发生交易的被审计单位应当承担第一位责任,事务所仅应对其过错及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利害关系人存在过错时,应当减轻事务所的赔偿责任。(100%背) 8、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活动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出具不实报告并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具体情形包括:(100%背) (1)与被审计单位恶意串通; (2)明知被审计单位对重要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而不予指明; (3)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会直接损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予以隐瞒或者作不实报告; (4)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会导致利害关系人产生重大误解,而不予指明; (5)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重要事项有不实的容,而不予指明; (6)被审计单位示意其作不实报告,而不予拒绝。

香港注册会计师考师审计笔记试卷_Sep1999

SECTION A: SHORT ANSWER QUESTIONS (Total: 30 marks) Short Question 1 James Wong, a CPA with several years experience, has been selected by his firm to be the in-charge auditor of a continuing client. James will supervise three junior auditors, and be responsible for all phases of the audit. The client has a 31 December year end. James intends to do audit planning in September and conduct interim control tests in October. (a)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uses of the results of the October control tests? (b) What are the issues involved in performing procedures prior to the end of the year? (3 marks) Short Question 2 In auditing the XYZ company cash accounts, you are instructed to obtain bank statements with twelve monthly bank reconciliations, and an independently obtained bank confirmation. Explain the possible uses of both of these types of evidence and indicate whether each constitutes a control test or a substantive procedure. (3 marks) Short Question 3 The use of automated processes in accounting systems have both the potential for increasing as well as decreasing the possibility of errors and irregularities. Discuss briefly reasons why computerised accounting may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errors and irregularities, and reasons why computerised accounting may de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errors. (3 marks) Short Question 4 The PQR Company hired a new accounting controller to replace the former controller who retired in August. The new controller has experience in the industry, but is not yet familiar with the PQR Company procedures. As the long-time auditor for PQR, you evaluate internal control during October and November. (a) How will having a new controller change your perception of control risk? (b) What actions will you as the auditor need to take as a result of this change in a key client employee? (3 marks) Short Question 5 In your audit of the XYZ Company Ltd., you substantively tested the accounts receivable balance by sending out positive confirmations for approximately 30% of the total accounts receivable balance. Upon their return from customers of XYZ, some of the confirmations revealed certain discrepancies.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练习题含答案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练习题含答案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战略与风险管理》。下面小编整理了2017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练习题含答案,欢迎大家测试! 单项选择题 (一)ABC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甲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并于2011年4月1日出具了审计报告,ABC会计师事务所于2011年6月1日遇到下列与法律责任有关的事项,请代为作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1.利害关系人以ABC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不实报告并致其遭受损失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侵权赔偿诉讼。下列审计报告中,人民法院不将其界定为不实报告的是()。 A.ABC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出具的具有虚假记载的审计报告 B.ABC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与甲公司预期的形式和内容不同的审计报告 C.ABC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执业准则的规定出具的具有重大遗漏的审计报告 D.ABC会计师事务所违反诚信公允原则出具的具有误导性陈述的审计报告 【答案】B 2.人民法院受理了利害关系人提起的诉讼,初步判断ABC

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相应的责任。下列有关赔偿责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利害关系人存在过错,应当减轻ABC会计师事务所的赔偿责任 B.ABC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所有使用了其不实审计报告的机构或人员承担赔偿责任 C.ABC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赔偿责任应以其收取的审计费用为限 D.ABC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与甲公司发生交易的利害关系人承担第一责任 【答案】A 3.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确定了归责原则,下列有关归责原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ABC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也应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B.如果ABC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证明利害关系人的损失是由审计报告以外因素引起的,可以推定不实报告与损失不存在因果关系 C.如果甲公司故意编制虚假财务报表,ABC会计师事务所不必承担责任 D.如果甲公司的无意行为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错报,ABC会计师事务所不必承担责任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2016年12月23日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确定审计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以及与管理层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规范被审计单位控制范围内的,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有必要达成一致意见的事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规范注册会计师控制范围内的业务承接的有关事项。 第二章定义 第三条审计的前提条件,是指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可接受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以及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的认同。 第四条在本准则中单独提及的管理层,应当理解为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

第三章目标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的目标是,只有通过实施下列工作就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达成一致意见后,才承接或保持审计业务:(一)确定审计的前提条件存在; (二)确认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层已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第四章要求 第一节审计的前提条件 第六条为了确定审计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注册会计师应当:(一)确定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是可接受的; (二)就管理层认可并理解其责任与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 管理层的责任包括: (一)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 (二)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三)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记录、文件和其他事项),

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要的其他的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第七条如果管理层或治理层在拟议的审计业务约定条款中对审计工作的范围施加限制,以致注册会计师认为这种限制将导致其对财务报表发表无法表示意见,注册会计师不应将该项业务作为审计业务予以承接,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 第八条如果审计的前提条件不存在,注册会计师应当就此与管理层沟通。在下列情况下,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注册会计师不应承接拟议的审计业务: (一)除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外,注册会计师确定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不可接受; (二)注册会计师未能与管理层达成本准则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提及的一致意见。 第二节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第九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与管理层或治理层(如适用)达成一致意见。 第十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达成一致意见的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记录于审计业务约定书或其他适当形式的书面协议中。审计业务约定条款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三)管理层的责任;

审计试题与答案(一)

审计试题与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技术方法随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发展。下列各阶段中,抽样方法作为审计的一种技术方法开始在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运用的时间是( )。 A.18世纪的意大利 B.1844年至20世纪初的英国 C.20世纪初的美国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2.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是( )。 A.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 B.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C.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D.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是( )。 A.《会计师条例》 B.《注册会计师条例》 C.《会计师暂行章程》 D.《注册会计师法》 4.1980年12月,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开始复苏的是财政部发布的( )。

A.《会计师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C.《关于成立会计事务所的通知》 D.《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 5.按照审计的主体不同,审计可以分为( )。 A.整体审计和局部审计 B.财务报表审计和合规性审计 C.详细审计和资产负债表审计 D.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 6.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共同构成了审计的监督体系。其中,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 )方面是基本相似的。 A.审计中取证的权限 B.审计要实现的目标 C.对内部审计的利用 D.审计所依据的准则 7.下列关于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论断中,正确的是( )。 A.二者的经费和收入来源相同 B.二者的审计目标基本一致 C.二者都是外部审计,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D.二者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相同 8.注册会计师进行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时,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进行了解,并可以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这是因为( )。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重点内容导读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重 点内容导读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200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重点内容导读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论 主要说明如下 2007年度审计科目考试大纲,按照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在2006年度大纲的基础上作了较大调整,从2006年度的16章调整为22章。主要变化有: 1.新增了“风险评估”、“风险应对”、“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相关服务业务”等内容; 2.调整了“职业道德准则”、“审计抽样”、“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等相关内容; 3.调整了审计各业务循环内部结构。 4.“(二十)特殊审计领域”、“(二十一)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二十二)相关服务业务”仅作一般了解要求。 2007年教材中第4、9、10、11、21、22为新增章节。 第1、2、5章节变化较小,但有所删减。 大纲总体要求 为证明考生具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考生需能够: 1.确定审计责任和审计目标; 2.计划审计工作; 3.掌握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基本原理; 4.掌握实施风险应对程序的基本原理; 5.熟悉审计循环的内控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6.掌握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7.掌握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的基本原理; 8.掌握从事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业务的基本原理; 9.掌握职业道德规范、业务准则(包括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 10.掌握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知识。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论 一、本章大纲 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1)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①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 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 ③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④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历程的启示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与发展 ①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 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概念 (1)审计的概念 (2)审计的类别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502 号 ——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应用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应用指南 (2019年3月29日修订) 一、非无保留意见的类型(参见本准则第三条) 1.下表列示了注册会计师对导致发表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的性质和这些事项对财务报表产生或可能产生影响的广泛性作出的判断,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 二、应当发表非无保留意见的情形 (一)重大错报的性质(参见本准则第七条第(一)项)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规定,为了形成审计意见,针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应当得出结论,确定是否已就此获取合理保证。在得出结论时,注册会计师需要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的规定评价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

别出的错报》给出了错报的定义,即错报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所报告的金额、分类或列报,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或列报之间存在的差异。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可能源于:(1)选择的会计政策的恰当性; (2)对所选择的会计政策的运用; (3)财务报表披露的恰当性或充分性。 (二)选择的会计政策的恰当性 4.在选择的会计政策的恰当性方面,当出现诸如下列下列情形时,财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错报: (1)选择的会计政策与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不一致; (2)财务报表没有正确描述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中的重大项目相关的会计政策; (3)财务报表没有按照公允反映的方式列报交易和事项。 5.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对会计处理、披露和会计政策变更提出要求。如果被审计单位变更了重大会计政策,且没有遵守这些要求,财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错报。 (三)对所选择的会计政策的运用 6.在对所选择的会计政策的运用方面,当出现下列情形时,财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错报: (1)管理层没有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要求一贯运用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包括管理层未在不同会计期间或对相似的交易和事项一贯运用所选择的会计政策(运用的一致性); (2)不当运用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如运用中的无意错误)。 (四)财务报表披露的恰当性或充分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实例

注册会计师审计实例

注册会计师审计案例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述 1.审计是指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 2.鉴证涉及的三方关系人包括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 责任方是指对鉴证对象负责的组织或人员。 预期使用者是指预期使用鉴证报告的组织或人员。 3.审计的分类: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审计或民间审计)政府审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 4.会计事务所主要有独资、普通合伙制、有限责任公司制、有限责任合伙制四种组织形式。 5.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审计、审阅和审核;相关服务业务则主要包括:执行商定程序、税务服务、管理咨询及会计服务。 6.审计主体是从事具体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审计的客体是采用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被审计单位;审计的手段既包括传统的手工方式,也包括利用计算机、网络及这些经济活动载体的会计信息;审计的内容不局限于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经营审计等已发表审计意见为目的诸多方面。 第二章:审计目标 1.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的演变:查错防弊阶段,财务报表验证阶段(资产负债表验证阶段、会计报表验证阶段)查错防弊与财务报表验证并重。 2.审计的总体目标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程序、搜集审计证据最终是要对财务报表在所有重要方面是否公允表达形成结论,并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3.为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注册会计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注册会计师应该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4.具体审计实施过程中应注意: (1)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该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 (2)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能够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3)合理保证意味着审计风险始终存在,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合理的审计证据。 5.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6.管理层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定、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7.管理层的认定有:存在或发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完整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权利和义务(资产负债表)、估价或分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表达与披露。 8.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发生、完整性、好似我、截至、分类) 与余额相关的认定(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2018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笔记(超详细表格版)

第一章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 审计发展16世纪意大利,第三方对合伙企业进行查账公证 1844-20世纪初英国,审计法规化,股份有限公司差错防弊,账目详细审计保证资产安全完整20世纪初美国,银行关注债务人信用状况,进行详细审计,关注资产负债表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法律规定必须审计,强调利润表,进行制度基础审计 二战之后,强调全部财报,进行风险导向审计 我国审计北洋政府第一部注会法规——1949计划经济不审计——1980外资审计——1994注册会计师法——2006国际审计准则趋同 审计系统化过程:客观的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认定与标准的符合程度 审计种类财报审计,经营审计(评价经营活动效率效果的内审),合规性审计(政府审计) 审计方法账项基础审计(凭证账簿详查)-制度基础审计(内审与抽样)-风险导向审计 财务报告编制 基础 (鉴证标准)1.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即是标准。 2.针对中国境内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是通用目的编制基础,主要是指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3.适当的标准应当具备下列所有特征; 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考】2 基本观点审计可以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内涵,但不对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审计可以除管理层的其他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 审计要素三方关系{当三方关系变成两方关系时,该业务不构成审计业务}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 审计证据 审计报告【考】 【2015新变化】鉴证对象信息(钱包、载体、财报)VS鉴证对象(里面的钱、内容、)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审计风险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CPA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失败CPA没有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 法律责任认定违约【考】 过失(普通过失: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 重大过失: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考】欺诈(推定欺诈)【考】 法律责任种类行政责任:警告、暂停执业、罚款、吊销证书;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撤销民事责任:赔偿 刑事责任:罚金、有期徒刑、限制人身自由 不实报告违反法律法规、执业准则和诚信公允原则,出具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审计业务报告【考】 利害关系人合理信赖使用不实报告,从事股票债券等交易遭受损失【考】 利害关系人有过错减轻事务所赔偿责任【考】 当事人列置只起诉事务所,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一并诉讼;【考】 只起诉分支机构,事务所列为共同被告【考】 被审计单位出资人抽逃出资,列为第三人参加诉讼【考】 过错推定原则与举证责任倒事务所出具不实报告给利害关系人带来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考】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真题及答案解析(2020年九月整理).doc

201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对控制的监督的是() A.授权与批准 B.业绩评价 C.内审部门定期评估控制的有效性 D.职权与责任的分配 【参考答案】C 2.下列有关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注册会计师无需在审计完成阶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B.对小型单位,注册会计师可以不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C.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政策 D.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低于管理层为经营管理企业反对被审计单位人类环境需要了解程度 【参考答案】D 3.下列有关细节测试的样本规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误受风险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B.误拒风险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C.可容忍错报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D.总体项目的变异性越低,通常样本规模越小 【参考答案】B 4.下列各项中,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与治理层沟通的是()。 A.注册会计师识别出的舞弊风险 B.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关键审计事项 C.注册会计师识别出的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D.未更正错报 【参考答案】C 5.下列各项中,属于舞弊发生的首要条件的是()。 A.实施舞弊的动机或压力

B.实施舞弊的机会 C.为舞弊行为寻找借口的能力 D.治理层和管理层对舞弊行为的态度一 【参考答案】A 6.在审计集团财务报表时,下列工作类型中,不适用于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A.特定项目审计 B.财务信息审阅 C.财务信息审计 C.实施特定审计程序 【参考答案】B 7.下列各项审计程序中,注册会计师在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时均可以采用的是() A.检查 B.分析程序 C.函证 D.重新执行 【参考答案】A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鉴定业务的是() A.财务报表审计 B.财务报表审阅 C.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 D.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参考答案】D 9.下列审计程序中,通常不能应对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是() A.测试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 B.复核会计估计是否存在偏向 C.评价重大非常规交易的商业理由 D.获取有关重大关联方交易的管理层书面声明 【参考答案】D 10.下列有关前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及其判断标准

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 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最普通的审计报告。据国外文献统计,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90%以上都是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我国的比例可能低一些,主要与企业的质量有关。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会计报表符合合法性与公允性,没有在审计过程中受到限制,且不存在应当调整或披露而被审计单位未予调整或披露的重要事项时,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决定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如果认为审计报告不必附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即标准审计报告。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保留意见适用于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国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只有当注册会计师认为会计报表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但还存在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才能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所报告的情形对会计报表产生的影响极为严重,则应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因此,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被视为注册会计师在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况下最不严厉的审计报告。

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只有当注册会计师确信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和歪曲,以至会计报表不符合国家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未能从整体上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才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依据充分、适当的证据,进行恰当的职业判断,确信会计报表不具有合法性与公允性时,才能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据文献统计,注册会计师很少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只有当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无法确定会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注册会计师才可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不同于否定意见,它仅仅适用于注册会计师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情形。如果注册会计师发表否定意见,必须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无论无法表示意见还是否定意见,都只有在非常严重的情形下采用。

[注册,会计师,审计,其他论文文档]谈注册会计师的四大审计方法

谈注册会计师的四大审计方法 【摘要】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在我国相当普遍,且危害极大,面临着较严重的诚信危机。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根据最新颁布的审计准则,结合实际工作中一些中外企业发生的典型案例,提出了注册会计师的几种审计方法,旨在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避免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方法;会计舞弊 近几年来,一些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行为相继被披露,从琼民源到银广厦,从蓝天事件到宝硕股份,会计舞弊手段不断翻新,使得注册会计师防不胜防,致使一些中小股东损失惨重,中国证券市场出现了严重的诚信危机。为提高审计质量,最大限度地避免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四种审计方法,供广大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参考。 方法之一:账证核对 注册会计师之所以能够通过会计报表、账册以及凭证的核对,查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并对之下结论,是与其审计对象——当前财务会计的特征分不开的。财务会计的主要特征及账证核对的主要方式: 一是原始凭证的要素能够说明经济事项发生的时间、地点、金额、数量以及具体负责的人员。因此,在财务会计中,强调原始凭证要素几乎成为所有国家的法律要求。其目的就是通过要素的牵制,达到能证实已发生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因此,只要查对证实账册记录的原始凭证是否存在、要素是否完备,往往就能判定过去的经济业务有否发生。 二是复式记账能够说明经济事项发生时的来源与去向。由于复式记账能清楚地将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通过双重记录说明企业资源的来源与去向,因此,熟悉了复式记账,就能随心所欲地将账本所记的内容,转化为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过程录像。复式记账的科学性就在于此。 三是权责发生制会计能够很好地确认应尽的义务与应得的权利,并能较好地将这些权利与义务进行适当的配比。美国会计学会在1940年出版的《公司会计准则结论》一书中,对权责发生制会计是这样论述的:“在外行人看来,‘成本’表示现金支出,‘收入’和‘收益’意指收到的现金。但配比概念意义更深。会计并不比较现金收支,而是力量与成就、劳务的获得与提供、所取得的(货物或劳务)价格总计与处理(货物或劳务)的价格总计。所有这些均包含在‘成本与收入’和‘权责发生制’会计之中”。因此,权责发生制会计能更正确地将没有收到但权利已获得,或尽管没有支付但义务必须承担的业务,也统统包括进去,从而使会计能更真实地反映所有发生过的经济业务。 牢牢掌握现代财务会计三大特征,认认真真地进行账证核对,许多虚假会计信息都会被一一揭穿。由此可见,以会计为媒介而产生的审计业务,造就了注册会计师对会计语言的

2017年注会审计笔记

审计定义: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合理保证积极方式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 审计的目的:改善增强不涉及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可接受的低积极方式高水平; 收集审计证据的程序: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 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区别:目标和对象不同标准不同经费和收入来源不同取证权限不同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鉴证业务要素包括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人、鉴证对象(鉴证对象信息)、标准、证据和报告; 鉴证对象: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鉴证业务,鉴证对象是鉴证对象信息(比如,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内容(比如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 标准的特征:相关完整可靠中立可理解; 证据的特征:性质上具有累积性实施审计程序获取的;包括从其他来源获取的信息;会计记录也是重要的审计证据来源;既包括支持和佐证也包括矛盾;信息的缺乏本身也构成; 责任方及预期使用者可能是同一方,也可能不是同一方;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 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应当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的下列责任:(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

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及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记录、文件和其他事项),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主要是向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提供,但客观上可能对管理层有用,因此,管理层也是预期使用者之一。可能是特定的;有重要和共同利益的;收件人应当尽可能地明确为所有的预期使用者; 总体目标:1. 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合理保证能够在所有重大方面编制2. 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沟通 管理层的表达有明确的,也有隐含的 各类交易和事项: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期末账户余额: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列报和披露: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职业怀疑提出的要求:质疑的理念保持警觉审慎评价客观评价职业怀疑的作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进一步审计程序;评价审计证据;舞弊; 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的重要领域:1.确定重要性,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3.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4.评价管理层判断;5.得出结论;6. 识别、评估和应对不利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试题与答案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试题与答案 l D.由于超出被审计单位控制的情形导致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答案】AB 解析:无论是管理层施加的还是其他情况引起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通常认为是不合理的变更业务理由,因此选项CD错误。 2.下列选取样本的方法中,可以在统计抽样中使用的有( )。 A.使用随机数表选样 B.随意选样 C.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 D.系统选样 【答案】ACD 解析:选项B,随意选样虽然也可以选出代表性样本,但是其属于非随机基础选样方法,因而不能在统计抽样中使用。 3.为了确定审计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注册会计师应当就管理层认可并理解其责任与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下列有关管理层责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管理层应当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 B.管理层应当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C.管理层应当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 D.管理层应当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答案】ABCD 解析:四个选项均属于管理层的责任。 4.下列各项中,属于预防性控制的有( )。 A.负责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记账的财务人员不得经手货币资金 B.采购固定资产需要经适当级别的人员批准 C.会计主管每月末将银行账户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D.管理层定期执行存货盘点,以确定永续盘存制的可靠性 【答案】AB 解析:选项CD属于检查性控制。 5.被审计单位2013年12月31日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包括一笔“企业已付、银行未付”调节项,其内容为以支票支付赊购材料款。下列审计程序中,能为该调节项提供审计证据的有( )。 A.检查付款申请单是否经适当批准 B.就2013年12月31日相关供应商的应付账款余额实施函证 C.检查支票开具日期 D.检查2014年1月的银行对账单 【答案】BCD 解析:选项A,付款申请单即使被批准,也并不能表明该款项已通过支票支付,因此无法提供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审计》备考方法及答题技巧

注册会计师《审计》备考方法及答题技巧2016年注册会计师《审计》备考方法及答题技巧 一、学习方法 1.熟悉教材 审计的专业判断内容比较多,但是应当说大部分考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书上找得到,其他部分需要一些发挥,教材上找不到,所以一 定要熟悉教材。要把教材真正弄懂弄通,才会有助于阅读资料,准 确理解、分析问题,千万不要死记硬背,效果往往不会很好的。 2.最好结合《会计》进行学习 对于《审计》科目的敏感性是极少数人才拥有的,所以扎实的会计基本功是我们一般学习《审计》所应该必备的。在复习《审计》 过程中要掌握题目中涉及的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知识,要能判断、说 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简单的会计调整分录应当熟悉。只有如此把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共同学习、融会贯通,才 能真正学会审计。 3.抓住当年的重点、难点 在复习过程中,对重点内容要多看、多做练习,力求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往往是复习备考过程中的绊脚石,所以要 认真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理解教材中的问题处理思路。同时,对 准则内容、财务报表审计实务内容反复阅读、体会,客观题主要集 中在前面章节的审计理论部分,主观题主要集中在后面章节的审计 实务部分。 4.多听、多思、勤练 审计是一个实务性较强的课程,特别是财务报表审计实务内容丰富。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审计理论结合会

计实务,并要有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通读教材的前提下,应多 做一些练习题,把审计案例中审计思路的.来龙去脉弄懂,并能熟练、灵活运用于不同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实务中,在做题的过程中善于 总结和归纳。 5.重视历年考题 二、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 《审计》科目的单选题通常计算题较少,考点较多。尽管是客观题,但是题目当中仍然会设计一些陷阱。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尤其 是其中的假设),要看所有的选项。如果为了赶时间而丢掉很容易得 到的分数就得不偿失了。由于没有那么多计算类的题,考生做题时 一定要果断,看完题目要以最快的速度得出结果,因为有25道单选,每到题浪费点时间,那么后面需要打字的主观题答题时间就很可能 不够了。 多项选择题: 《审计》科目的多选题难度较大。根据注册会计师考试要求,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每小题均有多个答案,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能 力等级要求很高。考生在作答此类题型时不妨先采用排除法,选择 有把握的选项,对于模糊选项,可以通过题干内容找线索,因此认 真审题对于多选题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目前审计的考题,即便是单项选择题或是多项选择题往往也综合了相关审计理论和实务、审计和会计的相关内容,而且考试题目往 往设计许多“陷阱”,因此,大家在阅读题目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浮躁;要细心捕捉主要信息,分辨考点,排除干扰,有的放矢,沉着应战。 简答题: 在注会《审计》考试中,涉及简答题的考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