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安全调查报告.doc

网络安全调查报告.doc

网络安全调查报告.doc
网络安全调查报告.doc

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调查报告

一、学生上网调查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20份,回收有效答卷920 份。问卷从以下三个部分内容展开调查:

(一)喜欢上网的程度。100%学生都上过网;喜欢上网的有688人,占75%;232人不喜欢上网,占25%。

(二)上网行为。有63%的学生上网主要是玩游戏、聊天交友;查资料或新闻的只占10%;其他占27%。

(三)上网自我保护意识。65%的学生对网友约见会面保持高度警惕,不去约见;21%的学生会告诉朋友,并让朋友陪了去;只有14%的学生会欣然前往,而且是自己单独去。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学生应用网络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一)网络在中学生生活中已经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上网大部分是学生的一种自发行为,直接与学习过程或者学习任务的完成联系较少。

(三)多数中学生视上网为最好的休闲方式,可以查看娱乐体育信息、玩游戏和聊天交友。上网使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四)很多学生并未将网络作为工具使用,不知如何利用网络查找材料来辅助学习。

(五)中学生沉迷网络、网络成瘾的现象不容忽视。

对中学生而言,网络很合他们的“味口”。具体表现为独立心理与交友心理并存;求知欲强与分析力、辨别力弱并存;娱乐心理与求知心理并存的三个心理行为特点。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确实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囊括了以往媒介的一切表现形式的特点,同时具备了高速性、便捷性、时效性、互动性、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和平等性等特点。它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媒介,为青少年提供了参与性、交互性的技术手段,所以特别受到青少年的青睐。网络已经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联,并且对中学生的成长影响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中学生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园地。

2、为中学生获取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3、有助于中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4、有助于拓宽中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当然,由于网络的特点,对中学生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1、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

2、使一些中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中学生荒废了学业。

3、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三、建议及应对措施

面对中学生应用网络参与意识增强,但存在盲从现象;独立意识增强,但道德自律意识亟待提高;道德认识过于感性化,而理性程度、道德体验不足;开放意识增强,但缺乏选择和辨别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好中学生的网络教育。

(一)注重思想教育,加强德育工作

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文化垃圾汹涌而来,然而,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未成熟,思辨能力较弱,大量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取向,可能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网络德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延伸, 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学校要注重思想

教育,加强德育工作。

1、努力使教育者积极参与网络德育工作。任课教师、班主任应主动通过网络与学生沟通,学会在信息的道路上与学生打交道。

2、努力提高教育者的网络德育的素质。建设一支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同时又具有熟练的网络技术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3、努力提高学生维护网络秩序的意识。在加强基础道德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维护网络秩序的重要性,使每个上网者都能批判地对待大量的网络信息,不断提高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抗诱惑能力。

3

4、努力开展内容丰富、见解新颖独到、参与面广、操作性和互动性强的网络德育活动,创造一个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中学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5、努力建设现代化网络德育平台。网络平台不仅是一个技术平台,而且是一个社会平台,是一个思想阵地,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量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1、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重视网络在学生获取信息上的重要作用。

2、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培养自己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上网的积极性,结合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提高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

3、学生可以从网络的资源库中各取所需,针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网上自主学习、讨论、分析、解决,并撰写小论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自我控制能力,预防沉迷网络现象

一些中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和聊天,有些人甚至因为过分投入而

染上“网瘾”: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则精神倦怠,消极对待学习和生活。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齐抓共管,采取有效方式,对中学生进行引导,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他们自我控制能力。

1、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在网络虚拟世界获得满足越多,离现实成功的目标越远,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努力学习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逐步培养其良好的网络行为,一方面控制上网的时间,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严格做到网上自律,不迷恋网络。

3、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内容,丰富网络资源,封堵不良信息。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政府要采取有效方式,加大对社会网吧的监督力度。

5、家长应多接触网络知识, 使自身能够正确处理好网络时代的代际关系,对学生上网只能“导”,不能“堵”,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 多带孩子接触社会、适应社会, 以避免孩子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

(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营造绿色上网环境

1、学校应积极发挥育人功能, 在加强基础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网风”、“网德”教育。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这一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开展“绿色上网周”活动, 宣传遵守网络道德, 倡导绿色上网;

2、邀请出色的教育工作者来学校进行“网德”讲座。

3、学校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评价标准,重点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让青少年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