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场管理标准

-煤场管理标准

-煤场管理标准

————————————————————————————————作者:————————————————————————————————日期:

Q/CDT-HXSCP 大唐户县第二热电厂企业标准

Q/CDT-HXSCP 209 0032(B)—2015

煤场管理标准

2015-02-28发布2015-04-01实施大唐户县第二热电厂发布

Q/CDT-HXSCP 209 0032(B)—2015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总则 (1)

4目标 (1)

5管理职责 (1)

6管理内容与要求 (2)

7指标 (5)

8回顾与记录 (5)

9检查与考核.............................................................................................5. 10附则. (5)

Q/CDT-HXSCP 209 0032(B)—2015

前言

本标准是按《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编制规则》结合我厂具体情况编写的,编写要求和表达方法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编制规则》完全一致。

本标准自2015年04月01日起实施,原相关标准同时作废。

本标准由燃料质量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由燃料质量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燃料质量管理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保林杨玉伟徐宝乐张少波张鹏李铭高如意杨晶

本标准审查人:李勇任宝同

本标准批准人:雷震

本标准由燃料质量管理部负责解释。

Q/CDT-HXSCP 209 0032(B)—2015

煤场管理标准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燃料存储管理工作的管理内容、管理目标、及管理流程。

1.2 本标准适用于大唐户县第二热电厂燃煤存储的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是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制度汇编》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燃料储存管理办法》

《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火力发电企业燃料管理工作标准》

3总则

煤场管理关系的发电企业的运营成本,科学的管理煤场将有效的降低热值的自然损耗。为规范中国大唐户县第二热电厂燃料储存管理,做到科学堆、取和储存燃料,降低储存损失,优化配煤掺烧,充分挖掘燃料管理潜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按照大唐集团公司、大唐陕西分公司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标准。

4目标

规范中国大唐户县第二热电厂燃料储存管理,实现燃料科学堆放、储存损失有效降低,优化配煤掺烧,燃料管理潜力得以充分挖掘,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5管理职责

5.1 燃料存储管理由生产副厂长总体协调。

5.2 燃料存储管理由燃料质量管理部主要负责。

5.3 燃料存储管理由燃料质量管理部、燃料管理部、经营管理部、技术设备部、发电运行部、财务部、监察审计部、项目部等有关人员协助完成。

Q/CDT-HXSCP 209 0032(B)—2015

6管理内容与要求

6.1煤场设备、设施管理要求:

6.1.1煤场的安全警示标志及防护设施(包括防护栏杆、沟盖板等)必须完好,照明必须充足。

6.1.2煤场须设有足够的消防通道、能够满足安全防汛需要的排水系统、煤水沉淀池等设施,并经常

清理淤煤,以保证煤堆出现自燃、暴雨等问题时消防车、推煤机等车辆的道路畅通及时扑救。

6.1.2煤场运煤路线必须合理、畅通、坚固、耐用,进出道路须设置双向通道、隔离带及减速带。直接接卸汽运煤的储煤场,在储煤场周围必须留有出入方便的专用通道,能够满足最大进煤量时运煤车辆安全通行的要求。

6.1.3储煤场须有满足正常接卸、上煤、存煤组堆和整形要求的机械设备,并保证设备达到正常运行和安全备用状态。

6.1.4储煤场应设置固定的水平和高度标识(含零米基准点标识),配置煤堆测温仪器、激光盘点仪

和测定存煤比重所需的盘点工器具。

6.1.5储煤场周边应设置挡煤墙,并建有能覆盖整个煤堆面积的喷洒设施,防止煤尘飞扬并达到环保标准。

6.1.6储煤场必须安装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并做好监控系统的维护、保洁工作。

6.2煤场接卸安全管理:

6.2.1 在煤场卸煤时,卸煤人员、运煤车辆以及推煤机驾驶人员必须服从组长统一指挥,并注意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避免运煤车辆、推煤机、斗轮机等设备交叉作业时发生碰撞事故,杜绝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6.2.2煤场每班必须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在煤场入口处调度车辆,并给运煤司机交代清楚车辆进入煤场注意事项。

6.2.3煤管班接卸人员随时检查煤场平整情况,不得出现煤场高低不平,或虚实不均现象,及时修整煤场上煤道路,不得出现一边高一边低,防止车辆翻车。煤场卸煤时,车辆必须停放在平坦位

置上,禁止将车辆倾斜停放卸煤,以防发生翻车等不安全事件。

6.2.4严禁煤台上工作的人员及车辆在距煤台边缘3米的区域逗留,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在确认无塌陷危险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6.2.5运煤车辆进入煤场时接卸人员必须距离煤车至少5米距离,待煤车停稳后,方可进行卸煤工作,验收时接卸人员必须站在煤车侧后方(或侧前方)观察煤质情况。

6.2.6对进入煤台的卸煤车辆,要检查后车箱门是否固定,如未固定好不能卸煤;卸煤人员上、下车

Q/CDT-HXSCP 209 0032(B)—2015

要注意安全,车辆行驶过程中或未停稳之前,严禁上、下车或进行卸煤等其它工作;每辆车卸完后,必须将车道清理干净方可进车,否则严禁车辆进入;卸煤过程中需要移动车辆时,卸煤人员应离开车辆。

6.2.7推煤机推煤作业时,应注意煤堆不应太陡,要与煤堆边缘保持1—2.5米距离,与斗轮机轮斗保持3米距离,防止不安全事件发生;推煤机在横坡度的地方不能长期工作,禁止在直坡度>25o ,侧倾坡度>10o的地方工作,上下坡必须1挡行驶,禁止空挡溜坡。

6.2.8煤场卸煤人员夜间接卸时必须穿反光背心,并控制进入煤场的车辆数确保自身安全;夏季应做好防暑措施,冬季做好防滑、防冻措施。

6.2.9煤场捡杂、捡矸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严禁在卸车过程中捡矸,以防发生意外情况;卸煤人员卸煤过程中不得兼做其它工作。

6.3入厂燃煤存储的管理:

6.3.1储煤场燃煤存储管理职责:

6.3.1.1煤管班当班人员负责汽车煤入场堆放;发电运行部输煤运行人员负责火车煤入场堆放。

6.3.1.2燃料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储煤场堆放存储方案,并监督实施情况。

6.3.1.3 发电部运行部制定配煤掺烧方案。

6.3.2 储煤场燃煤存储管理要求:

6.3.2.1 为保证安全稳定生产,必须保证合理的存储量,在机组额定出力工况下,正常存储量为15 天的耗煤量,在煤炭形势紧张时应增加储备天数;当库存量低于安全贮备天数(10天)时,燃料管理部增大燃料采购量;当库存量低于警戒存储量(5天)的耗煤量,汇报陕西公司协调增大燃

料调运量;存煤量低于3天耗用、且后续预报无来煤时,向所在电网调度部门提出书面停

机申请。

6.3.2.2煤场存煤执行“定期轮换、烧旧存新、分堆存放、分层碾压、合理混配”的规定.

6.3.2.3储煤场应按锅炉适耗煤质掺配要求,划分区域,设置标志,以便科学、有序地实现分储煤场、分区域堆取、存放管理。

6.3.2.2.1各储煤场、区域应设有标牌并标明存煤矿别、煤种、热值、硫分等主要参数和存放时间等信息,以及整体和分区示意图、水平尺寸、零米基准点至煤底尺寸等信息。

6.3.2.2.2对不同煤种、不同煤质的堆、取数据要及时读取、记录齐全,严格按正平衡记录收、耗、存情况并建立完善的原始记录和台帐,保存时间从当年年底算起不少于三年。

6.3.2.2.3硫份>1.0%或12.5MJ/Kg≤热值≤16.8MJ/Kg的入厂煤作为可掺烧煤,存放于北煤场。

6.3.2.3堆放过程中必须分类堆放,分层压实。每个区域不能一次堆到额定高度,要做到分层压实,

Q/CDT-HXSCP 209 0032(B)—2015

每层碾压2-3遍,每提高2米,压实一次,堆到额定高度时,要反复压实,并要求尽量达到成方成型,既可以减少风损雨损、防止自燃,也便于储煤场盘点的测量工作。

6.3.2.4储煤场存煤应保持合理形态,煤堆形状以正截角锥形为宜,煤堆角度以40—45°为宜,煤

堆底边距建筑物及斗轮机轨道应保持不少于3米的安全距离。每次堆放存储作业结束后,值班员必须记录堆煤存储记录(记录堆放时间、煤种、数量等)。

6.3.2.5储煤场的堆煤高度要根据煤种特点并满足安全需要,无烟煤和贫煤一般不易自燃,堆存高度以满足汽车卸煤安全和斗轮机、推煤机等机械的安全堆取作业为准。

6.3.2.6压实后的存放时间,无烟煤和贫煤不超过半年为宜。低硫煤煤存放时间大于3个月时,必须做好煤堆封存、防流失、防损耗、防自燃措施;高硫煤存放时间尽量不超过2个月,底摊必须3个月清理一次。

6.3.2.7发电部输煤专业主管、燃料质量管理部煤场主管必须每天到煤场巡回检查,重点检查煤堆整形、煤堆内部温度,杜绝存煤发生自燃。

6.3.2.

7.1存放时间较长时,应将煤堆表面拍紧,减少风损氧化造成的热值损失和防止煤堆自燃。

6.3.2.

7.2每天每组至少检测一次煤堆温度,测温点要求均匀分布,建立测温记录台帐。

6.3.2.

7.3当发现煤堆内部温度接近50℃时,要增加测点和测定次数,并加强跟踪监控。

6.3.2.

7.4当发现煤堆内部温度接近60℃时,测定祸源区的范围,并用小旗标出,祸源区边界外的温度必须低于50℃。并将高温区域的煤取走,并将此边界用新煤盖好压实。

6.3.2.

7.5对储煤场发现的已燃点、煤堆温度达到60℃的极限温度或煤堆每昼夜平均温度连续增加高于2℃时(不论环境温度高低)应及时取用或采用人工、工程机械将煤挖出暴露在空气中降温,必须及时消除储煤场明火。

6.3.2.

7.6煤堆自燃时,严禁往煤堆上洒水灭火,防止洒水量不足或灌水不均,致使煤堆内积热蔓延到更多的部位而助长自燃。

6.3.2.8煤质主管每天对存煤质量情况进行预告,满足发电运行部掺配要求。掺配以“烧旧存新、合理掺配”为原则,确保机组安全稳定按照调度下达的负荷曲线运行,达标排放。

6.3.2.9依据天气和煤场存煤的干湿情况,及时投入储煤场喷淋设施,降低风损,减少环境污染。喷淋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宜过长,以不起扬尘为原则,均匀喷洒煤表层10公分、喷淋湿度达到10%,避免造成存煤过湿、上煤困难。

6.3.2.10储煤场应制定切合实际的防汛预案和防止储煤流失的措施。汛期下雨前必须将煤堆顶部表面压实并开成一定坡度利于雨水自然流下;应及时清理淤煤,保证下雨时雨水能及时流走,减少燃煤损

Q/CDT-HXSCP 209 0032(B)—2015

失;及时做好散煤的回收工作,煤车及时清理,铁路股道两侧、煤场周边沟道、沉淀池等应定期清理。

6.3.2.11积极做好三块(石块、铁块、木块)的定点归堆、清理工作,按500元/吨对燃料质量管理部进行奖励。

6.3.3储煤场取煤作业

6.3.3.1 储煤场管理坚持先进先出和烧旧存新的原则,尽量缩短存煤周期,增加储煤场存煤的流动性。定期清堆燃用,防止存煤氧化或自燃,减少存煤热值损失。

6.3.3.2燃料质量管理部煤质主管要准确提供储煤场存煤的存储时间、煤种、数量、内部温度数值,发电部运行部输煤主管根据输煤系统设备实际情况及配煤掺烧要求,及时制订储煤场取煤作业方案。6.3.3.3储煤场存煤存储时间超过60天(高挥发份煤种还应缩短时间)时,燃料质量管理部煤场主管联系发电部安排取煤作业。如遇特殊情况未能取完时,必须进行倒换堆放,防止煤炭自燃。

6.3.3.4必须严格按照取煤作业方案,进行取煤或倒换堆放作业。作业结束后,立即完成煤堆整形、压实工作。

6.3.3.5禁止输送有明火的自燃煤,在输送超温煤或灭过火的自燃煤时,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和事

故预想。

6.3.3.6斗轮机取煤必须从煤堆顶层开始分层取煤,形成阶梯状,每层落差不超过3米。特殊情况下,如取煤形成陡坡、陡崖后,要及时用推煤机整形压实。

7 指标

7.1 煤场损耗率小于千分之五。

7.2 煤场检质检斤率100%。

8 回顾与记录

按照管理要求,日常管理工作中形成的记录、纪要、通报、材料等应由归口管理专工负责整理、发布、归档。

9 检查与考核

9.1 本办法的执行情况由燃料质量管理部负责考核。

9.2 不符合项按照100-500元/项考核责任部门及各个人。

10 附则

本标准由燃料质量管理部负责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