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2-1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2-1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2-1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2-1教案

选修2-1

1.1命题与量词

1.1.1命题

1.了解命题的概念.(难点)

2.理解命题的构成,并能指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重点)

3.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命题

阅读教材P3,完成下列问题.

1.命题:能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命题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p,q,r,….

2.一个命题要么是真,要么是假.

判断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求证3是无理数;

②x2+2x+1≥0;

③你是高二学生吗?

④并非所有的人都喜欢苹果;

⑤一个正整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解析】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符合两点:①陈述句,②能判断真假.

【答案】②④⑤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合作型]

①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②0是自然数吗?

③22 016是一个很大的数;

④4是集合{2,3,4}的元素;

⑤作△ABC≌△A′B′C′.

【精彩点拨】判断语句是否为命题,要看是否符合两条:

(1)是否为陈述句.(2)能否判断真假.

【自主解答】②是疑问句,不是命题;③是陈述句,但“很大”无法说明

到底多大,不能判断真假,不是命题;⑤是祈使句,不是命题;①是命题,为假命题,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④是命题,为真命题.【答案】①④

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把握好以下两点:

(1)一般来说,陈述句才是命题,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都不是命题.

(2)该语句表述的结构可以判断真假,含义模糊不清,无法判断真假的语句不是命题.

[再练一题]

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并说明理由.

(1)函数f(x)=3x(x∈R)是指数函数;

(2)x2-3x+2=0;

(3)函数y=cos x是周期函数吗?

(4)集合{a,b,c}有3个子集.

【解】(1)是命题,满足指数函数的定义,为真命题.

(2)不是命题,不能判断真假.

(3)不是命题,是疑问句,不能判断真假.

(4)是命题.因为集合{a,b,c}有23=8个子集,所以集合{a,b,c}有3个子集为假命题.

x2+2x-k =0有实数根;②若a>b>0,c>d>0,则ac>bd;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

矩形;④若xy=0,则x,y中至少有一个为0.其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

【精彩点拨】

【自主解答】①中Δ=4-4(-k)=4+4k>0,所以①为真命题;②由不等式的乘法性质知命题正确,所以②为真命题;③如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但不是矩形,所以③是假命题;④由等式性质知命题正确,所以④是真命题.【答案】①②④

1.由命题的概念可知,一个命题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不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

2.如果要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需要依据条件进行严格的推理论证,而要判断一个命题为假命题时,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再练一题]

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已知a,b,c,d∈R,若a≠c,b≠d,则a+b≠c+d;

(2)若x∈N,则x3>x2成立;

(3)若m>1,则方程x2-2x+m=0无实数根;

(4)存在一个三角形没有外接圆.

【解】(1)假命题.反例:1≠4,5≠2,而1+5=4+2.

(2)假命题.反例:当x=0时,x3>x2不成立.

(3)真命题.∵m>1?Δ=4-4m<0,∴方程x2-2x+m=0无实数根.

(4)假命题.因为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即任何三角形都有外接圆.

[探究共研型]

探究1

(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整数a是偶数;

(2)若四边形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提示】命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其结构形式为“若p,则q”;也可写成“如果p,那么q”,其中p是条件,q是结论.(1)p:“整数a能被2整除”,q:“整数a是偶数”.(2)p:“四边形是菱形”,q:“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探究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指出条件与结论.

(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

(2)当a>1时,函数y=a x是增函数;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提示】(1)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则它的三个内角相等.其中条件p: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结论q:它的三个内角相等.

(2)若a>1,则函数y=a x是增函数.其中条件p:a>1,结论q:函数y=

a x是增函数.

(3)若四边形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其中条件p:四边形是菱形,结论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2016·南京高二检测)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真假.

(1)能被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6整除;

(2)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精彩点拨】(1)上述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分别是什么?

(2)怎样用“若p,则q”的形式改写命题?

【自主解答】(1)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为:若一个数能被3整

除,则这个数一定能被6整除.

它是假命题,如:9能被3整除,但不能被6整除.

(2)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为:若一个点到已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由平面几何知识知它是真命题.

1.要把一个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关键是要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写成“若条件,则结论”的形式,有一些命题虽然不是“若p,则q”的形式,但是把它们的表述作适当的改变,也能写成“若p,则q”的形式,但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

2.当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之后,判断这种命题真假的办法是:若由“p”经过逻辑推理得出“q”,则可判断“若p,则q”是真;而判定“若p,则q”是假,则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再练一题]

3.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真假.

(1)当1

a>

1

b时,a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3)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不相等.

【解】(1)若1

a>

1

b,则a

(2)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真命题;

(3)若两个角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则它们不相等,假命题.

[构建·体系]

1.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也互相垂直”的结论是() A.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C.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也互相垂直

D.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后可知C正确.故选C.

【答案】 C

2.若M,N是两个集合,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如果M?N,那么M∩N=M

B.如果M∩N=N,那么M?N

C.如果M?N,那么M∪N=M

D.如果M∪N=N,那么N?M

【解析】由集合的包含关系知道,若M?N,则M∩N=M.

【答案】 A

3.“常数列是等差数列”是________命题,“常数列是等比数列”是

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导学号:15460000】【解析】“常数列是等差数列”是真命题,“常数列是等比数列”是假命题.【答案】真假

4.命题:若a>0,则二元一次不等式x+ay-1≥0表示直线x+ay-1=0的右上方区域(包括边界),条件p:________,结论q: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解析】把握命题结构特征分析易得答案.

【答案】a>0二元一次不等式x+ay-1≥0表示直线x+ay-1=0的右上方区域(包括边界)真

5.将命题“a>0时,函数y=ax+b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真假.

【解】“若p,则q”的形式:若a>0,则函数y=ax+b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a>0.∴函数y=ax+b为增函数,故该命题为真命题.

我还有这些不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在空间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

B.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C.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解析】A中平行投影可能平行,A为假命题.B、C中的两个平面可以平行或相交,为假命题.由线面垂直的性质知,D为真命题.

【答案】 D

2.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a·b=0(a≠0,b≠0),则a⊥b

B.若|a|=|b|,则a=b

C.若ac2>bc2,则a>b

D.若α=60°,则cos α=1 2

【解析】因为|a|=|b|只能说明a与b的模相等,所以a=b不一定成立,故选B.

【答案】 B

3.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是()

【导学号:15460001】A.a>b,c>d?ac>bd

B.a<b?a2<b2

C.1

a<

1

b?a>b

D.a>b,c<d?a-c>b-d

【解析】可以通过举反例的方法说明A、B、C为假命题.

【答案】 D

4.已知实数a,b,c,d满足a+b=c+d=1,ac+bd>1,则下列四个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在a,b,c,d中有且仅有一个是负数

B.在a,b,c,d中有且仅有两个是负数

C.在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D.在a,b,c,d中都是负数

【解析】 举例取特殊值,验证可知C 是真命题.

【答案】 C

5.下面的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y =sin 2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

B .若方程ax 2

+bx +c =0(a ≠0)的两根同号,则c a >0 C .若a =(1,k ),b =(-2,6),a ∥b ,则k =3

D .在△ABC 中,若AB →·BC

→>0,则B 为锐角 【解析】 A 中,y =sin 2

x =1-cos 2x 2,T =2π2=π,故A 为假命题;C 中,∵a ∥b ,∴1-2

=k 6,得k =-3,故C 为假命题;D 中,当AB →·BC →>0时,向量AB →与BC

→的夹角为锐角,B 为钝角,故D 为假命题. 【答案】 B

二、填空题

6.下列命题:①若xy =1,则x ,y 互为倒数;②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③平行四边形是梯形;④若ac 2>bc 2,则a >b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解析】 ②中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不一定是正方形,③中平行四边形不是梯形,①④正确.

【答案】 ①④

7.给出下列语句:①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②函数y =a x +1是指数函数吗?③老师写的粉笔字真漂亮!④若x ∈R ,则x 2+4x +5>0.其中为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为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解析】 ①是命题,且是假命题,因为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②该语句是疑问句,不是命题;③该语句是感叹句,不是命题;④是命题,因为x 2+4x +5=(x +2)2+1>0恒成立,所以是真命题.

【答案】①④④

8.设α和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平行于β;

②若α外一条直线l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和α平行;

③设α和β相交于直线l,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则α和β垂直;

④直线l与α垂直的等价条件是l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导学号:15460002】【解析】由线面平行及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①②正确;当两平面斜交时,在α内的直线可以与交线垂直,故③不对;只有直线l与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时,直线l与α垂直,故④不对.

【答案】①②

三、解答题

9.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1)2+22是有理数;

(2)1+1>2;

(3)2100是个大数;

(4)968能被11整除;

(5)非典型性肺炎是怎样传播的?

【解】(1)(2)(4)均是命题;(3)(5)不是命题.因为(1)(2)(4)都可以判断真假,且为陈述句;(3)中的“大数”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无法判断其真假,所以不是命题;(5)中的语句是疑问句,所以不是命题.

10.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真假.

(1)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解】(1)若一个梯形是等腰梯形,则它的两条对角线相等.真命题.

(2)若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它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假命题.

[能力提升]

1.若a ,b ∈R ,且a 2+b 2≠0,则下列命题:①a ,b 全为0;②a ,b 不全为0;③a ,b 全不为0;④a ,b 至少有一个不为0.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解析】 ②④为真命题.

【答案】 C

2.给出下列命题:

①在△ABC 中,若∠A >∠B ,则sin A >sin B ;

②函数y =x 3在R 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

③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x =a 至多有一个交点;

④若将函数y =sin 2x 的图象向左平移π4个单位,则得到函数y =sin ? ??

??2x +π4的图象.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 ①②③是真命题.

【答案】 B

3.设a ,b 为正实数.现有下列命题:

①若a 2-b 2=1,则a -b <1;②若1b -1a =1,则a -b <1;③若|a -b |=1,

则|a -b |<1;④若|a 3-b 3|=1,则|a -b |<1.

其中的真命题有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解析】 将条件方程变形分析.

①中,a 2-b 2=(a +b )(a -b )=1,a ,b 为正实数,若a -b ≥1,

则必有a +b >1,不合题意,故①正确.

②中,1b -1a =a -b ab =1,只需a -b =ab 即可.如取a =2,b =23满足上式,

但a-b=4

3>1,故②错.

③中,a,b为正实数,所以a+b>|a-b|=1,且|a-b|=|(a+b)(a -b)|=|a+b|>1, 故③错.

④中,|a3-b3|=|(a-b)(a2+ab+b2)|=|a-b|·

(a2+ab+b2)=1.

若|a-b|≥1,不妨取a>b>1,则必有a2+ab+b2>1,不合题意,故④正确.【答案】①④

4.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1)当m>1

4时,方程mx

2-x+1=0无实根;

(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解】(1)命题可改写为:若m>1

4,则mx

2-x+1=0无实根.

因为当m>1

4时,Δ=1-4m<0,

所以是真命题.

(2)命题可改写为:若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平面,则它们互相平行.

因为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所以是假命题.

1.1.2量词

1.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以及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的意义.(重点)

2.掌握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真假性的判定.(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阅读教材P4~P5“思考与讨论”下面第3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2.全称命题的形式

设p(x)是某集合M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那么全称命题就是形如“对M中的所有x,p(x)”的命题,用符号简记为?x∈M,p(x).

下列命题:

①至少有一个x,使x2+2x+1=0成立;

②对任意的x,都有x2+2x+1=0成立;

③对任意的x,都有x2+2x+1=0不成立;

④存在x,使x2+2x+1=0成立.

其中是全称命题的为________.

【解析】①中的量词“至少有一个”和④中的量词“存在”都不是全称量词,故这两个命题不是全称命题.②③中的量词“任意的”是全称量词,所以这两个命题是全称命题.

【答案】②③

教材整理2存在量词与存在性命题

阅读教材P5“思考与讨论”下面第3自然段以下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存在量词与存在性命题

短语“有一个”“有些”“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2.存在性命题的形式

设q(x)是某集合M的有些元素x具有的某种性质,那么存在性命题就是形如“存在集合M中的元素x,q(x)”的命题,用符号简记为?x∈M,q(x).

判断下列存在性命题的真假:

(1)有一个实数x0,使x20+2x0+3=0;

(2)存在两个相交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3)有些整数只有两个正因数.

【解】(1)由于?x∈R,x2+2x+3=(x+1)2+2≥2,因此使x2+2x+3=0的实数x不存在.所以存在性命题“有一个实数x0,使x20+2x0+3=0”是假命题.

(2)由于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是互相平行的,因此不存在两个相交的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所以存在性命题“存在两个相交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是假命题.

(3)由于存在整数3只有两个正因数1和3,所以存在性命题“有些整数只有两个正因数”是真命题.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x∈N,2x+1是奇数;

(2)存在一个x0∈R,使

1

x0-1

=0;

(3)对任意向量a,|a|>0;

(4)有一个角α,使sin α>1.

【精彩点拨】判断一个语句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的思路:

【自主解答】(1)因为含有“?”,所以是全称命题.

(2)因为含有“存在”,所以是存在性命题.

(3)因为含有全称量词“任意”,所以该命题是全称命题.

(4)因为含有存在量词“有一个”,所以该命题是存在性命题.

判定一个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时,主要方法是看命题中是否含有全称量词或存在量词.当然有些全称命题中并不含全称量词,这时要根据命题所涉及的意义去判断.

[再练一题]

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所有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②对任意实数x,均有x+2>x;

③存在实数x,使x2+x+1<0;

④有些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其中为全称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为存在性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①②③④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x∈R,x2+1>0;

(2)?x∈{3,5,7},3x+1是偶数;

(3)?x∈Q,x2=3;

(4)?x∈R,x2-x+1=0.

【精彩点拨】结合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含义及相关数学知识进行判断.

【自主解答】(1)由于?x∈R,都有x2≥0,所以有x2+1≥1>0,所以“?x ∈R,x2+1>0”是真命题.

(2)因为对集合{3,5,7}中的每一个值,都有3x+1是偶数,所以“?x∈{3,5,7},3x+1是偶数”是真命题.

(3)由于使x2=3成立的实数只有±3,且它们都不是有理数,因此,没有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平方能等于3,所以“?x∈Q,x2=3”是假命题.

(4)因为对于x2-x+1=0,Δ<0,所以方程x2-x+1=0无实数根,所以“?x∈R,x2-x+1=0”是假命题.

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

1.要判定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集合M中的每个元素x证明p(x)成立;但要判定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集合M中的一个x0,使得p(x0)不成立即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举出一个反例”).

2.要判定一个存在性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集合M中,能找到一个x0使p(x0)成立即可;否则,这个存在性命题就是假命题.

[再练一题]

2.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导学号:15460003】A.?x∈R,lg x=0

B.?x∈R,tan x=1

C.?x∈R,x3>0 D.?x∈R,2x>0

【解析】选项A,lg x=0?x=1;选项B,tan x=1?x=π

4+kπ(k∈Z);选

项C,x3>0?x>0;选项D,2x>0?x∈R.

【答案】 C

[探究共研型]

探究a 的取值范围.

【提示】不等式有解问题是存在性命题,只需Δ≥0即可.因此(2a+1)2

-4(a2+2)≥0,即a≥7 4.

已知函数f(x)=x2-2x+5,是否存在实数m,使不等式m+f(x)>0对于任意x∈R恒成立,并说明理由.

【精彩点拨】

【解】不等式m+f(x)>0可化为m>-f(x),

即m>-x2+2x-5=-(x-1)2-4.

要使m>-(x-1)2-4对于任意x∈R恒成立,只需m>-4即可.

故存在实数m,使不等式m+f(x)>0对于任意x∈R恒成立,此时,只需m>-4.

应用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求参数范围的两类题型1.全称命题的常见题型是“恒成立”问题,全称命题为真时,意味着命题对应的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某种性质,所以可以利用集合中相应元素的具体性质求解;也可以根据函数等数学知识来解决.

2.存在性命题的常见题型是以适合某种条件的结论“存在”“不存在”“是否存在”等语句表述.解答这类问题,一般要先对结论作出肯定存在的假设,然后从肯定的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推理证明,若推出合理的结论,则存在性随之解决;若导致矛盾,则否定了假设.

[再练一题]

3.若命题“?x∈R,有x2-mx-m≥0”是真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导学号:15460004】【解析】“?x∈R,有x2-mx-m≥0”是真命题,即Δ=m2+4m≤0,∴-4≤m≤0.

【答案】[-4,0]

[构建·体系]

1.以下四个命题既是存在性命题又是真命题的是() A.锐角三角形的内角是锐角或钝角

B.至少有一个实数x,使x2≤0

C.两个无理数的和必是无理数

D.存在一个负数x,使1 x>2

【解析】A中锐角三角形的内角是锐角或钝角是全称命题;B中x=0时,x2=0,所以B既是存在性命题又是真命题;C中因为3+(-3)=0,所以C

是假命题;D中对于任一个负数x,都有1

x<0,所以D是假命题.

【答案】 B

2.下列命题为存在性命题的是()

A.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B.正四棱柱都是平行六面体

C.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D.有很多实数不小于3

【解析】A,B,C都是全称命题,D命题可以改为“有一些实数不小于3”,是存在性命题.

【答案】 D

3.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x∈R,x2+2x+1>0;

②?x∈R,|x|≤0;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第一讲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 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要出现正确的背景 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 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 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 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 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 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人教版高中数学《导数》全部教案

导数的背景(5月4日) 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的比的极限的具体意义 教学重点 瞬时速度、切线的斜率、边际成本 教学难点 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瞬时速度 问题1:一个小球自由下落,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是多少? 析:大家知道,自由落体的运动公式是2 2 1gt s = (其中g 是重力加速度). 当时间增量t ?很小时,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小球下落的快慢变化不大. 因此,可以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地反映小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 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增量: 222)(9.44.2939.4)3(9.4)3()3(t t t s t s s ?+?=?-?+=-?+=? 从而,t t s v ?+=??= - -9.44.29. 从上式可以看出,t ?越小,t s ??越接近29.4米/秒;当t ?无限趋近于0时, t s ??无限趋近于29.4米/秒. 此时我们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是29.4. 当t ?趋向于0时,平均速度t s ??的极限就是小球下降3秒时的速度,也叫做 瞬时速度. 一般地,设物体的运动规律是s =s (t ),则物体在t 到(t +t ?)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为t t s t t s t s ?-?+= ??)()(. 如果t ?无限趋近于0时,t s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就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为a ,这时a 就是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 2. 切线的斜率 问题2:P (1,1)是曲线2x y =上的一点,Q 是曲线上点P 附近的一个点,当点Q 沿曲线逐渐向点P 趋近时割线PQ 的斜率的变化情况.

人教版新课标B版高中数学所有目录和知识点

必修一第一章集合 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章复习与测试 本章小结 第二章函数 2.1 函数 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2.3 函数的应用(I) 2.4 函数与方程 章复习与测试 本章小结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I) 3.1 指数与指数函数 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应用(II) 章复习与测试 本章小结 必 修 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 1.2 点、线、面之间的位 置关系 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 基本公式 2.2 直线方程 2.3 圆的方程 2.4 空间直角坐标系 章复习与测试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 案例 章复习与测试 本章小结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2.3 变量的相关性 章复习与测试 本章小结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现象 3.2 古典概型 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 3.4 概率的应用 章复习与测试 本章小结 必 修 四 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数(Ⅱ) 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 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 质 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线性运算 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 坐标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4 向量的应用 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和角公式 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 与和差化. 章复习与测试

必修五 第一章解斜角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 应用举例 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 2.2 等差数列 2.3 等比数列 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均值不等式 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 线. 章复习与测试 选修 二 (2-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与量词 1.2 基本逻辑联结词 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 章综合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曲线与方程 2.2 椭圆 2.3 双曲线 2.4 抛物线 2.5 直线与圆锥曲线 章综合 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2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 用 章综合 选修二(2-2)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 1.1 导数 1.2 导数的运算 1.3 导数的应用 1.4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 理 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 数学归纳法 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 念 3.2 复数的运算 章复习与测试 选修 二 (2-3) 第一章计数原理 1.1 基本计数原理 1.2 排列与组合 1.3 二项式定理 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概率 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2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2.3 随机变量的数学特征 2.4 正态分布 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统计案例 3.1 独立性检验 3.2 回归分析 章复习与测试 选修4-1 几何证明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高中数学教材新课标人教B版目录完整版

高中数学教材新课标人教B版目录完整版 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高中数学(B版)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 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第二章函数 2.1 函数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2.3 函数的应用(Ⅰ)2.4 函数与方程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3.1 指数与指数函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应用(Ⅱ) 高中数学(B版)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 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 直线方程 2.3 圆的方程 2.4 空间直角坐标系 高中数学(B版)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3 变量的相关性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现象3.2 古典概型 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 概率的应用 高中数学(B版)必修四 第一章基本初等函(Ⅱ) 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线性运算 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4 向量的应用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和角公式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 高中数学(B版)必修五 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 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2.2 等差数列2.3 等比数列 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均值不等式 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育精品资料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教案

2.1.1函数 教案(2) 教学目标:理解映射的概念; 用映射的观点建立函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用映射的观点建立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1.通过对教材上例4、例5、例6的研究,引入映射的概念. 注:1,补充例子:投掷飞标时,每一支飞标射到盘上时,是射到盘上的唯一点上。于是,如果我们把A 看作是飞标组成的集合, B 看作是盘上的点组成的集合,那么,刚才的投飞标相当于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且A 中的元素对应B 中唯一的元素,是特殊的对应. 同样,如果我们把A 看作是实数组成的集合,B 看作是数轴上的点组成的集合,或把A 看作是坐标平面内的点组成的集合,B 看作是有序实数对组成的集合,那么,这两个对应也都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并且和上述投飞标一样,也都是A 中元素对应B 中唯一元素的特殊对应.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作f:A →B.其中与A 中的元素a 对应的B 中的元素b 叫做a 的象,a 叫做b 的原象. 2,强调象、原象、定义域、值域、一一对应和一一映射等概念 3.映射观点下的函数概念 如果A ,B 都是非空的数集,那么A 到B 的映射f :A →B 就叫做A 到B 的函数,记作y=f(x),其中x ∈A ,y ∈B.原象的集合A 叫做函数y=f(x)的定义域,象的集合C (C ?B )叫做函数y=f(x)的值域.函数符号y=f(x)表示“y 是x 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f(x). 这种用映射刻划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数的近代定义. 注:新定义更抽象更一般 如:(狄利克雷函数)是无理数)(是有理数)? ??=x 0x (1)x (f 4.补充例子: 例1.已知下列集合A 到B 的对应,请判断哪些是A 到B 的映射?并说明理由: ⑴ A=N ,B=Z ,对应法则:“取相反数”; ⑵A={-1,0,2},B={-1,0,1/2},对应法则:“取倒数”; ⑶A={1,2,3,4,5},B=R ,对应法则:“求平方根”; ⑷A={α|00≤α≤900 },B={x|0≤x ≤1},对应法则:“取正弦”. 例2.(1)(x ,y )在影射f 下的象是(x+y,x-y),则(1,2)在f 下的原象是_________。 (2)已知:f :x →y=x 2是从集合A=R 到B=[0,+∞]的一个映射,则B 中的元素1在A 中的原象是_________。 (3)已知:A={a,b},B={c,d},则从A 到B 的映射有几个 。 【典例解析】 例⒈下列对应是不是从A到B的映射,为什么? ⑴A=(0,+∞),B=R,对应法则是"求平方根"; ⑵A={x|-2≤x≤2},B={y|0≤y≤1},对应法则是f:x→y=4 2 x (其中x

为什么高一数学人教版分A版和B版

为什么高一数学人教版分 A版和B版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为什么高一数学人教版分A版和B版高中数学课程框架1.课程框架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课程结构如图所示。 2.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5个模块。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刚上高1的学生很快就接触到了函数知识,其实初中对函数的知识有一些初步的涉猎,但是涉及的内容较少,定义也不完整,高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函数,此部分知识模块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学到这个知识模块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函数是高中知识最难的3个模块之1也是学生第一个遇到的难题,需要学生平和的心态去把握。花大量的时间学习掌握。也是期中考试的主题内容。很多学生学到这个部分问题教多会怀疑自己初中知识学的是否扎实,其实和初中关联的只有几个部分:(二次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的简单解法。)这几个知识要是没问题就是不会影响到高1初步的知识学习。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此部分知识讲解前需要学生做适当预习,不过知识不是很难,因为前面讲数列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因此到解析几何的时候会显得时间紧张,应该提前注意避免影响成绩。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此部分知识不是很难,只要学生紧跟学校老师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很多学生会因此放松导致影响后面的知识的学习。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此部分知识承接必修1的函数,是知识延续,如果函数学的不好会对这个部分有较多影响。开展课程前要先了解下必修1中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和必修4的三角函数有部分练习,需提前复习,数列是一个很难的知识模块,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学习掌握。 3.选修课程 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选修课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等组成。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高中数学【北师大选修1-1】教案全集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 (2)312 >吗? (3)312 (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他是个高个子.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 上述6个语句中,(1)(2)(4)(5)(6)是命题. 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 上述5个命题中,(2)是假命题,其它4个都是真命题. 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x<; (5)215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7)明天下雨.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④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①例1中的(2)就是一个“若p,则q”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 ②试将例1中的命题(6)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③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对顶角相等; (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3. 小结:命题概念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p,则q”的形式. 巩固练习: 教材 P4 1、2、3 4. (师生共析→学生说出答案→教师点评) ②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

人教B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 2 a b ab +≤(第1课时)》教学设计 “基本不等式” 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它是在系统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是为了以后学习选修教材中关于不等式及其证明方法等内容作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2.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2 a b ab +≤的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 a b ab +≤ 等号成立条件 1.课题导入 2 a b ab +≤ 的几何背景: 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 【设计意图】由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引出新课,使数学贴近实际,来源于生活. ◆ 教学过程 ◆ 教学重难点 ◆ ◆ 教学目标 ◆ 教材分析

2.讲授新课 1.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右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 ,b 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22a b +.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 ,正方形的面积为2 2 a b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2 22a b ab +≥.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 =b 时,正方形EFGH 缩为一个点,这时有 222a b ab +=. 2.得到结论:一般的,如果)""(2R,,2 2号时取当且仅当那么==≥+∈b a ab b a b a 3.思考证明: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证明:因为 2 22)(2b a ab b a -=-+ 当2 2 ,()0,,()0,a b a b a b a b ≠->=-=时当时 所以,0)(2 ≥-b a ,即.2)(2 2 ab b a ≥+ 4.(1)从几何图形的面积关系认识基本不等式2 a b ab +≤ 特别的,如果a >0,b >0,我们用分别代替a 、b ,可得2a b ab +≥, 通常我们把上式写作:(a>0,b>0)2 a b ab +≤ (2)从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基本不等式2 a b ab +≤ 用分析法证明: 要证 2 a b ab +≥ (1) 只要证 a +b ≥ (2) 要证(2),只要证 a +b - ≥0 (3) 要证(3),只要证 ( - )2 (4) 显然,(4)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 =b 时,(4)中的等号成立. (3)理解基本不等式2 a b ab +≤的几何意义 探究: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全集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 §1.1.1变化率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3.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 一、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二、求曲线的切线; 三、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四、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 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新课讲授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

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 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3 4)(r r V π= ? 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 43)(π V V r = 分析: 3 43)(π V V r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62.0)0()1(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62.00 1) 0()1(L dm r r ≈-- 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16.0)1()2(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16.01 2) 1()2(L dm r r ≈--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 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 是多少? 1 212) ()(V V V r V r -- 问题2 高台跳水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h (t )= -4.9t 2+6.5t +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v 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思考计算:5.00≤≤t 和21≤≤t 的平均速度v 在5.00≤≤t 这段时间里,)/(05.405.0) 0()5.0(s m h h v =--= ; 在21≤≤t 这段时间里,)/(2.812) 1()2(s m h h v -=--= 探究:计算运动员在49 65 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 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高中数学教材人教B版目录(详细版).doc

数学①必修 第一章集合 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1.1.1 集合的概念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 1.2.2 集合的运算 第二章函数 2.1 函数 2.1.1 函数 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2.1.3 函数的单调性 2.1.4 函数的奇偶性 2.1.5 用计算机作函数的图像(选学) 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2.2.1 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2.2.2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2.2.3 待定系数法 2.3 函数的应用(I) 2.4 函数与方程 2.4.1 函数的零点 2.4.2 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近似方法——二分法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I) 3.1 指数与指数函数 3.1.1 有理指数幂及其运算 3.1.2 指数函数 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2.1 对数及其运算 3.2.2 对数函数 3.2.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3.3 幂函数 3.2 函数的应用(II) 数学②必修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 1.1.1 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 1.1.2 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构特征 1.1.3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1.1.4 投影与直观图 1.1.5 三视图 1.1.6 棱柱、棱锥、棱台和球的表面积 1.1.7 柱、锥、台和球的体积 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2.1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2.1.1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2.1.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2.2 直线的方程 2.2.1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 2.2.2 直线方程的集中形式 2.2.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 2.3 圆的方程 2.3.1 圆的标准方程 2.3.2 圆的一般方程 2.3.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3.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4 空间直角坐标系 2.4.1 空间直角坐标系 2.4.2 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数学③必修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 算法的概念 1.1.2 程序框图 1.1.3 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 1.2 基本算法语句 1.2.1 赋值、输入和输出语句 1.2.2 条件语句 1.2.3 循环语句 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2.1.1 简单随机抽样 2.1.2 系统抽样 2.1.3 分层抽样 2.1.4 数据的收集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2.2.1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2.3 变量的相关性 2.3.1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2.3.2 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第三章概率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全套教案

课题: §1.1.1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 义 , 有 sin a A =, sin b B =,又s i n 1 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全套教案 第一章统计案例 第一课时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一) 教学要求: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了解线性回归模型与函数模型的差异,了解判断刻画模型拟合效果的方法-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 教学难点:解释残差变量的含义,了解偏差平方和分解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名师出高徒”这句彦语的意思是什么?有名气的老师就一定能教出厉害的学生吗?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 2. 复习: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步骤:收集数据→作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利用方程进行预报.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 ① 例1 从某大学中随机选取8名女大学生,其身高和体重数据如下表所示: 体重. (分析思路→教师演示→学生整理)

第一步:作散点图第二步:求回归方程第三步:代值计算 ②提问:身高为172cm的女大学生的体重一定是60.316kg吗? 不一定,但一般可以认为她的体重在60.316kg左右. ③解释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事实上,观察上述散点图,我们可以发现女大学生的体重y和身高x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用一次=+来严格刻画(因为所有的样本点不共线,所以线性模型只能近似地刻画身高和体函数y bx a 重的关系). 在数据表中身高为165cm的3名女大学生的体重分别为48kg、57kg和61kg,如果能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体重与身高的关系,那么身高为165cm的3名女在学生的体重应相同. 这就说明体重不仅受身高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把这种影响的结果e(即残差变量或随机 =++,其中残差变量e中包含体重变量)引入到线性函数模型中,得到线性回归模型y bx a e 不能由身高的线性函数解释的所有部分. 当残差变量恒等于0时,线性回归模型就变成一次函数模型. 因此,一次函数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的特殊形式,线性回归模型是一次函数模型的一般形式. 2.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越强,它们的散点图越接近一条直线,这时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这组数据就越好,此时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是有意义. 3. 小结: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教案全套

§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与伸缩变换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2、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 培养创新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三、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四、知识链接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研究曲线与方程间的关系? 五、学习过程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某信息中心接到位于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一声巨响,正东观测点听到巨响的时间比它们晚了4s。已知各观测点到中心的距离是1020m,试确定

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各观测点均在同一平面上) 问题1: 思考1:问题1:用什么方法描述发生的位置? 思考2: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才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 问题2:还可以怎样描述点P的位置? B例1.已知△ABC的三边a,b,c满足b2+c2=5a2,BE,CF分别为边AC,CF上的中线,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探究BE与CF的位置关系。 探究:你能建立不同的直角坐标系解决这个问题吗?比较不同的直角坐标系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立直角坐标系应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选择适当坐标系的一些规则: 如果图形有对称中心,可以选对称中心为坐标原点 如果图形有对称轴,可以选对称轴为坐标轴 使图形上的特殊点尽可能多地在坐标轴上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 思考1:怎样由正弦曲线y=sinx 得到曲线y=sin2x? 坐标压缩变换: 设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保持纵坐标不变,将横 坐标x 缩为原来 1/2,得到点P’(x’,y’).坐标对应关系为: ?????==y y x x ''21通常把上式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压缩变换。 思考2:怎样由正弦曲线y=sinx 得到曲线y=3sinx?写出其坐标变换。 设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保持横坐标x 不变,将纵坐标y 伸长为原来 3倍,得到点P’(x’,y’).坐标对应关系为: ???==y y x x 3' '通常把上式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伸长变换。

高中数学教材人教B版目录详细版

数学①必修第一章集合 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1.1.1 集合的概念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 1.2.2 集合的运算 第二章函数 2.1 函数 2.1.1 函数 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2.1.3 函数的单调性 2.1.4 函数的奇偶性 2.1.5 用计算机作函数的图像(选学) 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2.2.1 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2.2.2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2.2.3 待定系数法 2.3 函数的应用(I) 2.4 函数与方程 2.4.1 函数的零点

2.4.2 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近似方法——二分法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I) 3.1 指数与指数函数 3.1.1 有理指数幂及其运算 3.1.2 指数函数 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2.1 对数及其运算 3.2.2 对数函数 3.2.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3.3 幂函数 3.2 函数的应用(II) 数学②必修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 1.1.1 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 1.1.2 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构特征 1.1.3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1.1.4 投影与直观图 1.1.5 三视图 1.1.6 棱柱、棱锥、棱台和球的表面积 1.1.7 柱、锥、台和球的体积 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2.1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2.1.1 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2.1.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2.2 直线的方程 2.2.1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 2.2.2 直线方程的集中形式 2.2.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 2.3 圆的方程 2.3.1 圆的标准方程 2.3.2 圆的一般方程 2.3.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3.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4 空间直角坐标系 2.4.1 空间直角坐标系 2.4.2 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数学③必修 第一章算法初步

高中数学教材新课标人教B版目录完整版

高中数学(B版)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 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第二章函数 2.1 函数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2.3 函数的应用(Ⅰ)2.4 函数与方程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3.1 指数与指数函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3 幂函数3.4 函数的应用(Ⅱ) 高中数学(B版)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 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 直线方程 2.3 圆的方程2.4 空间直角坐标系 高中数学(B版)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3 变量的相关性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现象3.2 古典概型 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 概率的应用 高中数学(B版)必修四 第一章基本初等函(Ⅱ) 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线性运算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4 向量的应用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和角公式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 高中数学(B版)必修五 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 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2.2 等差数列2.3 等比数列 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均值不等式 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全集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1变化率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3.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 一、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二、求曲线的切线; 三、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四、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 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新课讲授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 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 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3 4)(r r V π= ? 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 43)(π V V r = 分析: 3 43)(π V V r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62.0)0()1(dm r r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62.00 1) 0()1(L dm r r ≈-- 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16.0)1()2(dm r r ≈-

人教B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Jab色丰(第1课时)》教学设计 “基本不等式” 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它是在系统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 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是为了以后学习选修教材中关于不 等式及其证明方法等内容作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 好的思维品质. 1. 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2. 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3. 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 -- --------------- J 【教学重点】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ab 的证明过程; 2 【教学难点】 基本不等式■. ab -―b等号成立条件 2 1?课题导入 基本不等式,ab 乞上的几何背景: 2 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 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你能在这个图 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 【设计意图】由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引出新课,使数学贴近实际,来源于生活.

2 ?讲授新课 1 ?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右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 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 b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a2b2.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正方形的面积为a2 b2.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 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a2 b2 2ab .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时,正方形EFGH缩为一个点,这时有 2 2 a b 2ab. 2.得到结论: 般的,如果a,b R,那么a2 b2 2ab(当且仅当a b时取""号) 3. 思考证明: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证明:因为a2 b2 2ab (a b)2 2 2 当a b时,(a b) 0,当 a b时,(a b) 0, 所以,(a b)20,即(a2 b2) 2ab. a b 4. (1)从几何图形的面积关系认识基本不等式 ,ab 2 特别的,如果a>0, b>0,我们用分别代替a、b,可得a b 2. ab , 通常我们把上式写作:ab ^-b(a>0,b>0) 2 (2)从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基本不等式、ab 乞上 2 2

人教版数学高一B版必修1同步精练 函数(一)

函数(一) 双基达标 (限时20分钟) 1.与函数y =-2x 3为同一函数的是 ( ). A .y =x -2x B .y =-x -2x C .-2x 3 D .y =x 2 -2x 解析 函数y =-2x 3的定义域为(-∞,0],则化简为 -2x 3=-x -2x . 答案 B 2.函数f (x )=(x -12)0+|x 2-1| x +2的定义域为 ( ). A .(-2,1 2) B .(-2,+∞) C .(-2,12)∪(1 2,+∞) D .(1 2,+∞) 解析 由??? x -1 2≠0 x +2>0 ,得?? ? x ≠1 2, x >-2, 即x >-2且x ≠1 2. 答案 C 3.函数f (x )=x 2-1x 2+1 ,则f (2) f (12)= ( ). A .1 B .-1 C.35 D .-35 解析 ∵f (x )=x 2 -1x 2+1,∴f (12)=1 22-1122+1=1-22 1+2 2=-3 5, f (2)=22-122+1=35,∴f (2)f (12)=-1.故选B. 答案 B 4.已知f (x )=x 3-8,则f (x -2)=________.

解析f(x)=x3-8,∴f(x-2)=(x-2)3-8=x3-6x2+12x-16. 答案x3-6x2+12x-16 5.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3],则函数f(3x+6)的定义域是________.解析由0≤3x+6≤3,得-2≤x≤-1,故定义域为[-2,-1]. 答案[-2,-1] 6.已知f(x)= 1 1+x (x∈R,且x≠-1),g(x)=x2+2(x∈R). (1)求f(2)、g(2)的值; (2)求f[g(2)]的值; (3)求f[g(x)]的解析式. 解(1)f(2)= 1 1+2 = 1 3,g(2)=2 2+2=6. (2)f[g(2)]=f(6)= 1 1+6 = 1 7. (3)f[g(x)]=f(x2+2)= 1 1+(x2+2) = 1 x2+3 . 综合提高(限时25分钟) 7.设f(x)=2x+3,g(x+2)=f(x),则g(0)的值为().A.1 B.-1 C.-3 D.7 解析∵g(x+2)=f(x),∴g(0)=f(-2)=2×(-2)+3=-1. 答案 B 8.若函数y=f(x)的定义域是[0,2],则函数g(x)=f(2x) x-1 的定义域是(). A.[0,1] B.[0,1) C.[0,1)∪(1,4] D.(0,1) 解析∵y=f(x)的定义域是[0,2], 故f(2x)中,0≤2x≤2, 即0≤x≤1,又x-1≠0,∴x≠1,∴0≤x<1. 答案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