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汇总.docx

高考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汇总.docx

高考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汇总.docx
高考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汇总.docx

高考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汇总

( 一) 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 纸币发行量 ) 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

( 二) 关于货币升值 ( 贬值 ) 或汇率升降的计算题

( 三)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

( 四) 关于价值量的计算

( 五) 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 六) 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计算

( 七) 关于存款 ( 债券 ) 利息或银行利润的计算题

( 八) 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

( 九) 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

( 十) 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

一、 2007 年高考政治试卷中的计算题

1、考察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2007 全国卷Ⅰ )24. 假定去年生产 1 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是生产 1 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 倍,且 5 件 A 商品 =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 倍,那么 5件 A 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侧重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步,先求出 5 件 A 商品所对应的白银的交换比例。根据题意可知: 1 克黄金 =8 克白银 5 件A商品 =2 克黄金 =16 克白银。第二步,计算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

生产率提高 1 倍后的交换比例。当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而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 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

样的时间内,“5 件 A商品 =16 克白银”的交换比例没有变化。变化

的是黄金和白银的交换比例:即原来是 1 克黄金 =8 克白银,由于

黄金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以黄金单位价值降低,交换比

例变为: 2 克黄金 =8 克白银 ( 即 1 克黄金 =4 克白银 ) 。所以,答案应为C。

在该题中黄金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1 倍,是一个陷阱,起到干扰作用。

2、(2007 全国卷Ⅱ )24. 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

为2 小时,价值为 40 元。如果生产者 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 小时, A在 4 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

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

A.28040

B.24020

C.48020

D.416040

解析:该题同样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同时涉及到了交换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可以分三步解决:第一步,先求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 4 小时所生产的商品总数。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 A 在 4 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 4 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4。第二步求出 4 件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题目中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未变,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

为40 元,价值总量应该为 4×40=160 元。第三步求出交换价值总量。商品价值总量 160 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

因该是 160 元。所以答案应为 D。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

位时间内的使用价值量 ( 即商品数量 ) 成正比,由于单位商品价值量

不变,所以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2、考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3、(2007 四川 ) 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回答

26-27 题。

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 16 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2

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 10%,其它条件不变,理

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A.1.8 万亿元

B.2 万亿元

C.2.2 万亿元

D.2.4 万亿元

解析:该题考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这一知识点。流通中所需要

的货币量 =商品总额 ( 待售商品数量×价格 )/ 货币流通次数。第一步,

先求出货币流通次数。根据题意,去年货币流通次数 =商品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16/2=8 次。根据题目条件,今年货币流通

次数不变,仍然为 8 次。

第二步,依据公式,求出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总额

=16+16×10%=17.6万亿元,所以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17.6

万亿元 /8=2.2 万亿元。正确答案为C。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关键是牢记计算公式,明白其中的变量代

表的意义。

3、考察利息率和汇率的计算。

3、(2007 天津 )29. 如果你以 7.70 的汇率卖出 1 万美元,并将换得

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 4%,利息税率 20%,存款

到期应得本息为 (C)

A.7392 元

B.79464 元

C.84392 元

D.86240 元

解析:本题考查汇率的计算和利息率的计算,综合性较之往年增

强。该题可以分三步解决。

第一步,先根据汇率计算出 1 万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数量。按照7.70 的汇率卖出 1 万美元,也就意味着, 1 美元兑换人民币7.70 元,1 万美元 =1 万× 7.70=7.70 万元( 人民币 ) 。

第二步,计算利息。根据利息计算公式,依据题意,存款到期应

得利息 =3×( 本金×利息率 - 本金×利息率×利息税率)=3×本金×利

息率 (1- 利息税率 )=3×7.70 ×4%(1-20%)=0.7392 万元第三步,得出结果。本金 +税后利息 =7.70+0.7392=8.4392 万元。所以答案应选 C

4、(2007 北京 )29. 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 7700 元,如果目前汇率是 1 美元 =7.7 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 3%,美元是 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 1 美

元=7.5 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 ()

A. 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 8142 元

B. 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

可得 7931 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 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 美元

解析:本题与上一题相似,考查汇率的计算和利息率的计算,综

合性较强。该题可以分两步解决。

第一步,先分别计算出按照美元和人民币存款的利息收入。根据

利息计算公式,依据题意,存入人民币,利息 =本金 7700×年利率

3%=231元( 税前利息 );

存入美元,利息 =本金 1000×年利率 4%=40美元 ( 税前利息 ) 。

第二步,按照 1 年后的汇率计算以上两种方式的本息收入。

存入美元,折合人民币: (1000+40) ×7.5=7800 元人民币,存入

人民币,本息为 7700+231=7931。显然,存入人民币合算。所以答案应选 B。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关键是细心,要把涉及到的因素考虑周全,避免遗漏条件或者看错条件,造成计算错误。天津卷中的“存期三年”、北京卷中的“1年后汇率为7.50 ”这两个条件都容易被忽视。

4、考察应纳税额的知识。

5、(2007 宁夏 )14.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收

入所得税“起征点”为 1600 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500 元( 含)的部分,税率为 5%;超过 500 元至 2000 元( 含) 的部分,税率为 10%;

超过 2000 元至 5000 元( 含) 的部分,税率为 15%。小明的爸爸月工

资为 3500 元,则每月应纳的个人收入所得税为: ()

A.165 元

B.190 元

C.400 元

D.525 元

解析:本题考查应税额的计算,可以分三步解决。第一步,计算应税收入,即应该纳税的部分: 3500-1600=1900 元。第二步,分层计

算纳税额。应税额 1900 元中的 500 元适用 5%的税率,余 1900-

500=1400 元,适用 10% 的税率,所以总纳税额应为

500×5%+(1900- 500) ×10%=165元所以答案应为A。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最主要的是注意起征点,计算时要先扣除 ; 余额部分分层计算,不重复计算。

五、考察互补商品的需求变化

1.(2007 海南卷 ) 假定当 A 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 10%时, 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 20 单位 ; 当 A 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 10%时, 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 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 10%同时出现时,那么, A 商品的需求数量

A. 增加 50 单位

B. 减少 50 单位

C.增加 10 单位

D.减少 10 单位

解析:本题利用互补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供求变化,考察需求的

交叉弹性。可以分三步计算。

第一步,计算互补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互补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同时造成互补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正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

A 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 10%时, A 商品需求 20 单位的变动量也应

是下降趋势。

第二步,计算替代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替代商

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上

升,造成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反比例关系变化。所

以当 A 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 10%时, A 商品需求 30 单位的变动量应是下降趋势。

第三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 A 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 A 商品的需求量应该是减少20+30=50单位。所以答案应该是B。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牢记互补商品、替代商品需求的变

化趋势。

二、 2008 年高考计算题解析

1、(08 全国Ι25) 假设 2007 年某国一单位 M商品,其价值用该

国货币表示为 15 元。如果 2008 年生产 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 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 20%(贬值 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2008 年一单位 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2 元

B、12.5 元

C、18 元 D18.75 元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

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

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题

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计算此题分两步:首先,可以把 15 元看成

2007 年 1 单位 M商品的价值总量, 2008 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 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就是 1+50%,价值总量没有改变,所以2008 年 1 单位的 M商品的价值量为 15÷(1+50%)=10;第二步,该国货币贬值 20%,既过去 1 单位的货币价值,在现在仅为 1-20%=80%,用贬值前的货币去表示 M商品的价格为 10 元,贬值后的货币用来表示 M 商品的价格,如果把其设为 X,则 80%X=10有 X=12.5 综合式为

15÷(1+50%)÷(1 -20%)=12.5 。

2、(08 四川 24) 假设某国 2007 年生产 M商品 10 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 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 亿元。如果2008 年从事 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 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

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 2008 年 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

分别为 ()

A、100 亿元和 110 亿元

B、110 亿元和 110 亿元

C、110 亿元和 121 亿元

D、121 亿元和 121 亿元

C解析:明确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

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

无关。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

比。商品价值总量 =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解法一:① 2008 年某国 M商品因增加劳动者10%,而其他条件不变,故该国 M商品的数量应该是: 10 亿件× (1+10%)=11 亿件 ; 而不

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提高,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故2008 年的 M 商品的价值总额是: 11 亿件× 10 元/ 件=110 亿元。②某国社会劳动

生产率提高 10%,其他条件不变,说明 2008 年某国 M商品单位商品

的价格没有变。 2008 年某国 M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某国

M商品的数量在劳动者数量增加10%的基础上。还要增加10%。这样

某国 M商品的价格总额在其价值总额基础上,还要增加10%。即 110亿元 +110 亿元× 10%=121亿元。故选 C。

解法二:①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相同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因此,不考虑其他因素, 2008 年价值总额为 100 亿元。但是2008 年劳动者数量增加 10%,故其价值总量为: 100 亿元 +100 亿元

×10%=110亿元。②其价格总额为:其单位商品价格不变,10 元/ 件。2008 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10%,仅考虑这一因素则产品数量为 10 亿

件 +10 亿件× 10%=11亿件。同时劳动者数量增加 10%,则产品数量在此基础上再增加 10%,为 11 亿件 +11 亿件× 10%=12.1亿件,故价格

总额为: 12.1 亿件× 10 元/ 件=121 亿元。选 C。

3、(08 北京 33)2006 年、某商品价值为 1 元。 2007 年,生产该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

价值是 ()

A、0.75 元

B、0.80 元

C、0.85 元

D、1.25 元

B 解析:此题相对于全国卷Ι 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此题考查

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把1

元看成 1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商

品数量为 1+25%,价值总量依然为 1 元,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为 1 元

÷(1+25%)=0.80 元。

4、(08 天津 26) 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

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

的出口价格上涨 5%,其它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

为()

A、上涨不足 5%

B、上涨 5%以上

C、下降不足 5%

D、下降 5%以上

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汇率的有关知识。美元贬值后,即我国人民

币汇率上升,意味着等量的人民币将会换得更多的美元,以人民币表示

的出口价格上涨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用美元来表示其

价格,则上涨在 5%以上。此题正确答案为 B。或者这样理解:人民币

比美元可以表示为 X:Y=(1+5%)X:(1+5%)Y 美元贬值后意味着数量

X 的人民币换得的美元在数量 Y 以上,数量 (1+5%)X的人民币换得美

元在数量 (1+5%)Y以上,即在美元贬值后,增加 5%的人民币意味着

增加 5%以上的美元。

5、(08 重庆 27) 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 美元 / 件的价格

售出 100 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 元/ 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 1 美元兑换人民币 7 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

润为人民币 ()

A、1400 万元

B、5600 万元

C、7000 万元

D、9800 万元

B解析:本题借助于某企业的对外贸易为背景,考查企业利润和汇

率知识。当日的汇率是 1 美元兑换人民币 7 元,据此,可以有两种计

算办法:

解法一 ( 按美元计算 ) :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 14 元/件,即 2 美元 / 件。某企业售出 100 万件某商品的利润 =商品的价格总额 -

生产成本 =100×10- 100×2=800 万( 美元 ); 折算成人民币是:

800×7=5600 万( 元) 。故选 B。

解法二 ( 按人民币计算 ) :先求出某企业售出 100 万件某商品的价

格总额是: 10×100=1000 万( 美元 ) ,折算成人民币是:

1000×7=7000 万( 元); 再求出某企业 100 万件某商品的生产成本是:100 万件× 14 元/ 件=1400 万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商品的价格

总额 - 生产成本 =7000 万元 -1400 万元 =5600 万元。故选 B。

启示:需要熟记所需计算的公式,牢记外币与人民币的折算办法,

换算单位一定要统一。注意:务必分清是本币汇率 ( 一定单位的本国货

币等于多少外国货币 ) ,还是外币汇率 ( 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等于多少

本国货币 ) 。二者本质一样,但计算中的数值却不同,容易因为粗心而

弄错。

6、(08 海南2) 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 年甲企业的产量为 10 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 6 小时 ; 乙企业的

产量为8 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 小时。如果2008 年甲企业

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0%,其他条件不变,则 2008 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为 ()

A、5 小时

B、7 小时

C、7.5 小时

D、8 小时

B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理解。从题

中可知生产 M 商品的甲乙两家企业都是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要

求出 2008 年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要求出在社会平均

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单位商品 M的劳动时间。首先要计算出甲

乙两家企业 2008 年生产 M 商品的数量和, 10×(1+20%)+8=20 万件。并计算出 2008 年两企业生产所有商品所耗费的总时间

6÷(1+20%)×12 万+10×8万=140 万小时。最后就可算出2008 年每

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0 万÷ 20 万=7 小时。此题正确答案

是 B。

7、(08 上海 8) 联合国对消费水平的规定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 ;50-59 为温饱水平 ;40-49 为小康水平 ;20-40 为富

裕水平 ;20 以下为极度富裕。根据下表推断某市的消费水平已经达

某年某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览表

项目吃穿用其他总计

金额亿元 170050017001004000

A. 温饱水平

B. 小康水平

C.富裕水平

D.极度富裕

B解析: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根据

图表可知,食品支出 1700,总支出 4000,故恩格尔系数为 42.5%,故

可知处于小康水平。

8、(08 宁夏 12) 某国 2007 年生产 M商品 10 亿件,价值总额为

100 亿元。如果2008 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

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 年M商品的价值总

额为 ()

A.110 亿元

B.120 亿元

C.130 亿元

D.132 亿元

解析: A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

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商品价值总量 =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解法一:本题以某国 M商品生产为背景,考查社会劳动生产率与

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属于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社会劳

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

动者的数量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成正比。因此, 2008 年 M商品的价值

总额是: 100 亿元× (1+10%)=110 亿元。故选 A。

解法二: 2007 年生产 M商品 10 亿件,价值总额为100 亿元,这

说明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 元。 2008 年该国 M商品因增加劳动者10%,而其他条件不变,故该国M商品的数量应该是: 10 亿件

×(1+10%)=11 亿件 ; 而不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提高,商品的价值

总量不变。故 2008 年的 M商品的价值总额是: 11 亿件× 10 元/ 件

=110 亿元。故选 A。

启示:解答此题一要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实为干扰因素。

三、 2009 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

1.(09 全国Ⅱ24)2008 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 万件,每件商品的

价值量为 6 元。如果 2009 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

别为 ()

A.720 万元, 6 元

B.720 万元, 5 元

C.600 万元, 5 元

D.600 万元, 6 元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 2009 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

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因此仍然是 600 万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

此, 09 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 6÷(1+20%)=5 元。所以选 C。

2.(09 全国Ⅰ 24) 某小企业 2008 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

元。价值 8 元,产量为 10 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 6 如

果该企业2009 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

企业 2009 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 2008 年相比 ()

A. 增加8 万元

B. 增加6 万元

C.减少14 万元

D.不变

【解析】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 6 元出信,即 10 万×6元=60 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

( 即个别劳动生产率 ) 提高 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10%(10万件× (1+10%)=11 万件 ) ,其它条件不变 ( 重要的是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没变 ) ,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 11 万件×6元 =66 万

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 6 万元。所以本题选 B。

3.(09 江苏 7) 假定原先 1 台电脑与 4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

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 1 台电脑与部手机的

价值量相等。 ()

A.2

B.4

C.8

D.16

【解析】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

产的电脑由原先的 1 台变为 2 台; 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一半,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的数量由

原先的 4 部变为 8 部。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 2 台电脑 =8 部手机,因

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 台电脑与 4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故

选 B 项。

4.(09 安徽 3) 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 1 件

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260 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 2 件商品,在

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 1 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

为 ()

A.364 元

B.400 元

C.520 元

D.776 元

【解析】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今年

该商品的价值量为260÷(1+30%)=200 元。甲生产者今年每小时生产

2 件商品,因此,价值总量是200 元× 2=400元。所以选 B。

5.(09 辽宁 12) 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 万元,银行贷款100 万

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 8%,企业的毛利润 ( 毛利润 / 总资产 ) 为 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 ()

A.29.2 万元

B.32 万元

C.39.2 万元

D.42 万元

【解析】总资产为 400+100=500毛利润为 500×10%=5050-8=42

6.(09 北京 30) 右表是一个建筑公司某年度的部分经营信息,其

中“税金及附加”包含了该公司应缴纳的某种税,这种税的名称及

计算正确的是 ()

A. 营业税 =1000万元×税率

B. 增值税 =1000 万元×税率

C.营业税 =650 万元×税率

D.增值税 =650 万元×税率

【解析】我们首先要熟悉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含义。营业税是以纳税人经营活动的营业额 ( 销售额 ) 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根据含义,我们看

图表中的营业额应该是工程收入 1000 万元。所以营业税 =1000 万元×

税率 ; 增值税是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

对象的一个税种。它的一般计税方法是:本企业商品销售额乘以税率,

减去上一经营环节已纳税金。所以增值税 =1000万元×税率 - ( 上一

环节已纳税金 ) 。所以我们看四个选项应该选 A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营业税、增值税的计算。

7.(09 上海 9) 农民工小张返乡创业获得当地银行40 万元贷款支持,贷款期限 2 年,贷款年利率 5%。如果按复利计算,贷款期满时

小张须支付的贷款利息为 ()

A.2 万元

B.4 万元

C.4.1 万元

D.4.2 万元

【解析】如果未看清试题要求 , 用单利计算的方法和公式 : 本金×利

率×年数 , 将得到 4 万元利息的答案 , 这是错误答案 . 贷款的复利计算

就是利滚利,就是第一年是 40 万× 0.05=2 万,第二年是 (40+2)

万× 0.05=2.1 万二者相加是 4.1 万选 C。

8.(09 四川 26) 小张按 1 美元兑换 8 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 1000 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 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 ()

A. 损失了人民币 1600 元

B. 减少了人民币损失 1600 元

C.损失了美元 160 元

D.减少了美元损失 160 元

【解析】本题以 08 至 09 年国际金融危机下为大背景,以近年来

人民币升值这一话题为小背景,考查学生对汇率的转换理解,旨在考

查学生连续计算能力和分清问题逐个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计算题,

切忌主管猜测和心算,最好是分步骤逐步运算。根据“小张按

1 美元兑换兑 8 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 美元”,可以推算他拥有1000*8=8000 人民币。而根据“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

了20%”,又不难得出现在 1000 美元可换人民币为 1000*8*(1-

20%)=6400元人民币。因此,同两年前相比,小张损失了 8000-

6400=1600元人民币。故选 A。

9.(09 海南 1) 假设 2007 年 1 单位 M国货币 /1 单位 N 国货币为 1:5.5 。2008 年, M国的通货膨胀率 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

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

A.1 :4.95

B.1 :5

C.1:5.6

D.1 :6.05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和计算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2008 年 M国的通货膨胀为 10%,据此可以判断出, 2008 年 M国货

币贬值, 1.1 单位货币相当于 2007 年的 1 单位货币,货币的实际购买

力是下降了,据此, M国和 N国的汇率变化可以用下式计算得出:

1/1.1= Ⅹ/5.5 ,故 B 项正确。

四、 2010 年高考文科综合几道政治计算题

1、( 全国Ⅰ卷 24) 假设某国2009 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 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10 元。 2010 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

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

甲产品 2010 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 6元

B.10元, 12 元

C.20元, 24元

D.8元, 16 元

2、( 全国Ⅱ卷 24) 假设某企业 2008 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

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 6 元,产量为 10 万件。 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

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A.4

D.8

元, 4 元, 60 万元

元, 6 元, 120 万元

B.6元, 8元, 90万

C.4元,6元, 90万

3、( 新课标全国卷 12) 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

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 10 人民币元的 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 N国的关税为 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 1: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 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 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 N 国的价格用 N 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4、( 浙江卷 26) 如果甲国年利率为 1%,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 2%,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

A. 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B. 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

C.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

D.甲乙两国之间停止资金流动答案: ACCA看过 " 高考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汇总" 的还看了 :

2018电大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判断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力 2、(×)人们可以创造和改造经济规律 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商品的二重属性,从外面看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在内容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5、(√)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8、(√)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9、(×)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10、(√)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2、(√)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13、(×)价格的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4、(×)社会分工就是部门之间的分工。 15、(√)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在资本主义早期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 16、(×)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是依靠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1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额过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18、(×)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9、(√)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 20、(×)资本主义社会的机器都是资本。 21、(×)资本积聚可以使个别资本的规模迅速扩大。 2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m)=Ⅱc 23、(√)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要求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24、(√)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25、(×)资产阶级政府的干预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是可有可无的。 26、(×)垄断的形成消灭了竞争。 27、(×)垄断组织定价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来确定的。 28、(×)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是调节银行准备金率。 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30、(×)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1、(×)当一国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进行国际贸易时,该国能获得绝对利益。 32、(×)资本原始积累发生于资本主义初期。 33、(√)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

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 1.(07全国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2.(07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升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3.(07北京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当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式是()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4.(08全国卷Ⅰ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升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5.(08四川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 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6.(08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7.(08天津2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计算题(考试以选择题形式出题)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4、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 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 7、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8、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减去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 9、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请计算: (1)m'是多少?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3)M'是多少? 10、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 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 第二部类:1600c+800v+800m=3200 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25%。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1,那么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补充: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考试《政治经济学》作业考核试题参考292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 12345678910 C C A D C C C B C A 11121314151617181920 C B C C C B C B D B 2122232425 B A C B C 1、在生产关系体系中,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 A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B产品分配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C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C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D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 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A ) 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B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D某个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 矛盾 5、与赊购商品有关的货币职能是( C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 段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C ) A不同商品生产中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 B同一商品生产中分别进行的两个劳动过程 C商品生产中同一劳动的两重属性 D劳动过程中两种不同职能的分工 7、在商品价值中( C ) A. C+V+M都是在这次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B. C+V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C. C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 D. C是不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V是可变资本价值转移来 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B ) A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 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9、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 部分( C ) A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 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

2010-2015年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 1.(2010全国卷1 24)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6元 B.10元12元 C. 20元24元 D.8元16元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2.(2010新课标卷全国12)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3.(2010全国卷II 24)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老多耗费为6 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A. 4元、4元、60万元 B. 6元、8元、90万元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C. 4元、6元、90万元 D. 8元、6元、120万元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4.(2010北京卷34)某商品的价格p变化会引起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x变化这种变化可表现为两种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A.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B.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C.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D.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5.(2010浙江卷26)如果甲国年利率为1%,乙国年利率为3%,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2%,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A.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 C.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D.甲乙两国之间停止资金流动 6.(2011年文综全国卷大纲版)去年甲利用自有资金20万元开办了一家小企业,一年后盈利2万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今年甲以6%的利率借得资金10万元扩大生产。假设该企业今年的利润率(利润/资产)与去年持平,那么,甲今年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为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 A.6% B.10% C.12% D.15%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 7.(2011年四川文综)某上市公司的股票全为流通股,共5000万股,当银行利率为3%时,该股票的总市值为100000万元。如果银行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预期股息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该股票的价格约为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 A.18.46元 B. 21.33元 C. 23.08元 D. 24.75元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附答案

⒈某制些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 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4)每双鞋的价值量。 ⒉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 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⒈解:(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 ⒉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 ⒊(2)c=22×(8/4)×50=2200(元) ⒋v=8×50=400(元) ⒌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 ⒍(3)m=2×4×50=400(元) ⒎m’=400/400=100% ⒏(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

⒐总双数=8/4×50=100(双) ⒑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 ⒒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 ⒓(2)资本家共耗费资本价值量为2600元,其中c为2200元,v为400元 ⒔(3)资本家一天共获取剩余价值4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⒕(4)每双鞋价值量为30元。 ⒖解:一个工人一天生产鞋=2×4=8(双) ⒗社会价值总量=30×8=240(双) ⒘个别价值总量=22×8+8+8=192(元) ⒙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8(元) ⒚答: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量为48元。 六、计算题 ⒈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 0.5次。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 ⒉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

政治经济学试题试卷答案

重庆大学教务处09版第1 页共 6 页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生产 2.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3.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在产业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4.假定在扩大再生产起始的第一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是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1500c+750v+750m﹚=3000 又假定资本技术构成不变,第一部类资本家仅用剩余价值中的500作为个人消费,其余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则部门间交换的价值总额是()A.1600 B.2000 C.1500 D.3000 5.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为尺度的。 A.私人劳动 B.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 D.社会劳动 6.利润(p)与剩余价值(m)、利润率(p′)和剩余价值率(m′)的关系是() A.m>p m′>p′ B.m

p′ 7.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 A.许多分散小资本的集合 B.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 C.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 D.组织股份公司 8.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使得资本关系神秘化了,是因为它掩盖了()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 B.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区分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 D.实际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区分 9.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A.个别资本所有者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 B.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C.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D.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11.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重要前提是( ) A.劳动对象成为商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D.劳动资料成为商品 12. 资本主义利息的来源归根结底是() A.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资本所有权的收入 13.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14.资本周转速度与()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C) A.4克B.8克C.16克D.32克 解析:这一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更注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中各种关系的灵活运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对学生的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根据题意可知: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 从题意可知条件发生变化,当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 2克黄金=8克白银(1克黄金=4克白银) 5件A商品=4克黄金 所以,5件A商品=4克黄金X4=16克白银 2.(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 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生产者A生产甲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意味着A在4小时内可生产甲商品4件,故其使用价值总量为4;其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为40×4=160(元);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然由社会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即40元,故D项符合题意。 3.(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 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B.减少50单位C.增加10单位D.减少10单位 4.(2007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C) A.1.8万亿元B.2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 5.(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9)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C) A.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6.(2007年高考文综北京卷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B)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一.去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为1元。今年,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1、试计算:今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应为多少?2、这道题证明了马克思的哪一个原理? 题解:根据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力=1/单位商品价值量 ∵去年劳动生产力=1/1=1 ∴今年劳动生产力=1·(1+25%)=125% ∴今年大米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0·80元 二.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为 1元。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货 币币值仍然没变,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 为5,000件,而社会需要为1,0000件。 试计算:(1)该商品单位价格应为多少? (2)单位商品价值与价格背离是多少? 根据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力=1/单位商品价值量 ∵去年劳动生产力=1/1=1 ∴今年劳动生产力=1·(1+25%)=125% ∴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100/125=0·80元

根据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原理: ∵社会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为5000件,社会需求商品使用价值量为10000件 ∴社会必需的价值量为10000×0·80元=8000元 ∴单位商品价格=0.80 ×5000/10000=1.60元 单位商品价格高于价值:1.60元-0.80元=0.80元 答:1、该商品的单位价格为1.60元;2、价格高于价值0.80元 三.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2、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提示:1、按货币流通公式计算所需要的货币量 2、按流通需要货币量与纸币发行量之比求纸币每元值多少。 根据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当年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 (1400+400-350-250)/8 =150亿元 货币贬值后每元值=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2020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实用方法详解

经济生活计算题实用方法祥解 计算题专题 核心关系图 一、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 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我国通常采用100 单位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100$=656¥ 3、本国汇率是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多少外国币,外币汇率是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多少本国货币。 4、已知人民币要折算成美元用除法,已知美元要折算成人民币用乘法。 (1)通货膨胀率与汇率的变化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假设M 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 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币值不变,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 若M国币值不变,N 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1+ y%) ; 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 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 国的汇率比为:m(1+x%):n(1+ y%) 。 (2)货币升值、贬值与汇率的变化货币升值、贬值都会带来汇率的变化。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 若M国币值不变,N 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 ÷(1+x%)] ; 若M国币值不变,N 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 ÷ (1 -x%)] ; 若N 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 国的汇率比为:[m÷(1+x%)]:n ; 若N 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 国的汇率比为:[m÷(1 -x%)]:n 。 1:2012年,甲、乙两国货币汇率为1:6 ,乙国生产的单位A商品价格为120元。2013 年,甲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发货币20%,同期乙国生产A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 年乙国单位A 商品出口到甲国用甲国货币表示为: A.11.1 B.12 C.16 D.10

西安交通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试题

单选(13分) 1、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生产的产品 2、资本积聚(A)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竟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3、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4、金属产品生锈,木材腐朽而造成的资本损耗称为(A) A、有形磨损 B、无形磨损 C、精神磨损 D、自然磨损 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 A、I(v+m)=IIc B、II(C+v=m)=I(v+m)+II(v+m)? C、I(c+V+m)=Ic+IIc? D. I(V+△v+m/x)=II(c+△c) 7、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兄 8、计件工资是(A) A、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9、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B)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抽象劳动 10、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A、G-W...P...W’-G’ B、W. P WG。 G-W C、P...W’G’。G-W...P D、G’-W...P...W’ 11、下列选项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B) A、劳动力 B、原料 C、厂房 D、机器 12、在商品供求关东干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13.资本主义生产中第Ⅱ部类是指(C) A、制适生产资料的部类 B、制适生活资料的部类 C、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 D、制适享受资料的部类 二、多选(6分) 14、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BD)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15、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是(ACD) A、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 B、商品价值的平均化过程 C、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 D、资本家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 E、资本有机构成的平均化过程 16、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是对(AB) A、利息率的调节 B、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C、税种和税率的调节 D、价格水平的调节 E、国家采购的调节 17、资本的共性表现为(ABC) A、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 B、是处于不断运动中的资本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练习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汇总 1.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2)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2.某企业预付固定资本共1050万元,其中厂房价值300万元,折旧年限为30年;机器设备价值700万元,折旧年限为10年;小工具等价值50万元,折旧年限为5年。另有预付流动资本200万元,平均每3个月周转一次,该企业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是多少? 3.产品总值为5 万元,其中不变资本2 万元,剩余价值率200%,求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4.已知某服装厂有工人100名,每个工人的工作日为12小时,平均每个工人2小时生产1件衣服,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6元,工人日工资为2元。工人每小时创造新价值为0.5元。求: (1)一天消耗多少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2)资本家每天获得的剩余价值是多少?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3)工人每天的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各是多少? (4)每件衣服的价值是多少? (5)如果工作日长度不变,工资不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则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5.某企业年生产9000件商品,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投资固定资本10万元,平均使用年限10年;投资流动资本5万元,周转时间3个月,雇工100人,月人均工资50元,求年剩余价值率。 6.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7.某资本家企业年预付资本12万元,其中可变资本5000元,原材料流动资本1.5万元,假定该企业的m’=200%,流动资本周转次数每年12次,试问:(1)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治经济学》单项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治经济学》单项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治经济学》单项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是()正确答案:经济学的原初形态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正确答案:生产方式3.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是()正确答案:矛盾分析4.经济学分析方法中的矛盾分析是为()正确答案:解决矛盾5.由抽象到具体是()正确答案:由简单范畴到复杂范畴 6.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首先是从()开始的。 正确答案:商品 7.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数量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正确答案: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8.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了商品的()正确答案:价值 9.商品是()正确答案: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10.商品的二重性是指()正确答案:使用价值和价值 11.商品的价值是()正确答案:交换价值的内容 12.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正确答案:抽象劳动 1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正确答案: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正确答案: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5.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正确答案:具体劳动 16.就不同部门而言,价值量的决定以()为计量单位。 正确答案:简单劳动 1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正确答案:商品的价值量 18.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正确答案:成正比或成反比或无关 1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正确答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正确答案:成反比 21.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正确答案: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22.当一切商品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二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一、名词解释 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商品拜物教、货币、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值尺度、价格、价格标准、流通手段、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货币贮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通货膨胀、价值规律、市场机制、供求关系、竞争机制 二、单项选择题: ⒈商品是() ①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③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④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⒉商品的二因素是() ①价值与价值量②使用价值与效用 ③价值与交换价值④使用价值与价值 ⒊商品的价值量是() ①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②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③生产技术决定的; ④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①成正比②成反比③反方向变动④同方向变动 ⒌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 ②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③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④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⒍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①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③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④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⒎劳动的二重性是() ①两次劳动;②两种劳动;③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④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⒏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①劳动者和生产资料②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③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④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⒐私有制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①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 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③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矛盾 ④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⒑货币的本质是() ①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②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电大考试《政治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任务一、二参考答案(说明:任务01、02有标准答案可看,任务03、04都各自只有一道问答题,可复制题目后去“百度文库”里搜到答案作答,任务05要根据题目结合自己实际简答作答即可) 特别提醒: 看参考答案时要看选项的文字!而不是A、B、C、D的序号,序号会打乱的。 (以下只是任务01、02的标准答案): 01任务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政治经济学是( D )。 A. 原初的社会科学 B.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交叉 C. 从政治的角度研究经济学 D. 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 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具有(D)。 A. 阶级性 B. 科学性 C. 实践性 D. 以上各项都正确 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 政治和经济 B. 生产力

C. 生产关系 D. 生产方式 4. 生产关系是指( D )。 A.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B. 人与人的自然关系 C. 人与自然的关系 D.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 5. 由抽象到具体是(C)。 A. 由理论到实践 B. 由一般到特殊 C. 由简单范畴到复杂范畴 D. 由宏观到微观 6. 矛盾分析是为(C)。 A. 调和矛盾 B. 揭示矛盾 C. 解决矛盾 D. 把矛盾双方对立起来 7. 实证分析是为了说明( D )。 A. 现实是什么 B. 将来是什么 C. 过去是什么 D. 以上各项都包括 8. 政治经济学是( D )。 A. 社会科学的皇后 B.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C. 一门社会科学 D. 以上各项都包括 9. 经济学家应该( D)。 A. 认识世界 B. 改造世界 C. 既认识又改造世界 D. 做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10. 学习政治经济学是为了(A)。 A. 多重目的 B. 掌握知识 C. 获得必修学分 D. 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 11. 商品的二重性是( C) A.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 交换价值和价值 C. 价值和使用价值 D. 费用和效用 12. 商品是( A )。 A. 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B. 具有社会使用价值的物品 C. 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 为他人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13. 价值是( C )。 A.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B. 交换价值的基础

高考政治计算题专题

《一》高考《经济生活》计算题类型(2013.2.3. 高84.89班专用)廉基军整理 一、2004——2006年高考政治试卷中的计算题 1.(2006四川)24. 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 2.5%降为2%时,他的股票 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元 C.贬值25000元 D.贬值20000元 2.(2006全国卷2)25.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率为4%。一投资者若以10 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A.12 500股 B、10 000股C、8 000股D、7 500股 3.(2006上海)37.材料一:世界全国人大常委会地18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的决定。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的费用限额(俗称“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据估算,这项调整将使国家财政减收约280亿元个人所得税款。 (1)税法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后,对月工资收入2000元的纳税义务人适用5%税率,其纳税额=(月工资-起征点)×5%。请计算出现纳税额。 4.(2005全国卷3)2 5. 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人民币元。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 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 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 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 多支付人民币2.5元 5.(2005广东大综合)13. 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A.30元B.60元C.90元D.120元 6.(2004广东广西)9.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如果银行利息提高2%,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为()A.15元B.20元C.30元D.40元二、 2007年高考政治试卷中的计算题 一、考察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007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B.8克C.16克D.32克 (2007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二、考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2007四川)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回答26-27题。 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1.8万亿元B.2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 三、考察利息率和汇率的计算。 (2007天津)29.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 A.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 (2007北京)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汇总汇总

政治计算题答题方法和例题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整体上可归为两类:一是显形计算题,即进行具体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运算的计算题。下面对经济常识几种常见的计算题进行归纳并举例分析。 一、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 1.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2.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面值的大小),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也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成正比,与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例1. 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

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 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A.4000 0.25 购买力降低 B.2000 0.5 通货膨胀 C.2000 2 纸币升值 D.2000 0.5 购买力提高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X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由此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X10)/5=2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4000=0.5元。该题正确答案为B。 1.(2004年·广东政治卷·10)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 A.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 B.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D.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 答案:C 2.(2007年·四川文综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 元 D.2.4万亿元 答案: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