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复习

国际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复习

国际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复习
国际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复习

1、一价定律:一价定律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指的是任何一种商品在不

同国家以同种货币表示时价格都相等。

2、购买力平价: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3、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4、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

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5、绝对优势原理: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

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

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6、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用其所提出的投入——产出

分析方法检验美国进出口是否符合H—O理论所提出的(1分),按照H—O理论,美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1分),但是,里昂惕夫经过检验计算得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刚好与H—O相反(1分)。因此,人们把这个理论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围绕里昂惕夫之谜,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1分)

7、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较另一国没有效率,仍然可以进行双赢

的贸易(1分)。第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而进口其绝对劣势较大的产品(2分)。另一个国家则进行相反的贸易(1分)。

8、贸易乘数:指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2分)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带动

国内要素的优化配置,可以对国民经济带来乘数倍的效应。(2分)。

9、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勒纳在马歇尔的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结果

(2分),指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如果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货币贬值就能使一国国际收支得到改善,由逆差变为顺差(2分)。

10、重商主义理论:金银是国家财富的象征,因此一个国家应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尤其是奢侈品的进口,以鼓励金银的流入,限制金银的流出。

11、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了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较高的曲线反映较高的满足程度,较低的曲线反映较低的满足程度。社会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为负,而且互不相交。

12、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各贸易参加国之间的要素报酬(利息、

地租、工资)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即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这样一来,国际贸易就成为了国际要素流动的替代品。

13、需求偏好相似论:林德于1961年提出,认为各国应当出口那些拥有巨大国内市场

的制成品,即大多数人需要的商品。该国将会进口国内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少数人所需要的那些商品。根据这种“相似偏好”或“重叠需求”的假设,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是最大的。

14、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

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赋。关税作为国家税收的一种,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5、边际替代率:指的是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单位X而必须放

弃的Y的数量。社会无差异曲线上某点X对Y的边际替代率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并且随着该国的消费组合沿该曲线下移而下降。

16、罗伯津斯基定理: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

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17、有效关税保护率:也叫有效关税率,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

价税率,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18、关税配额:是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在一定时期内,规定一定数额

的进口配额,对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这实际上限制或禁止了超过配额以外的商品进口。

19、机会成本:一种商品的成本是再生产一单位此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

产量。

20、边际转换率:就是多生产一单位X而少生长Y的数量。故边际转换率可用来表示X

(横轴上的商品)的边际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X对Y的边际转换率可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该点的斜率来表示。

21、特定要素模型: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

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22、技术差距模型:认为贸易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解释某类贸易发生的原因。工业

化国家之间贸易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基于新产品和新工序的引进。这使得发明厂商和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暂时处于垄断地位。这种暂时垄断地位通常是建立在为鼓励发明创造而授予的专利或版权基础之上的。新产品总是在发达国家首先诞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差距,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模仿性生产,在这一段时间内便存在着贸易的机会和可能了。

23、普通优惠制:发达国家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

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优惠关税待遇。

24、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使用期所有资源和最佳技术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25、孤立均衡:在不发生对外贸易的条件下,当一国达到其生产可能性曲线所允许的最

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时,该国就达到了均衡状态,这发生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位置上。两条曲线在切点的公切线的斜率给出了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反映了该国的比较优势。

26、要素禀赋论: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

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27、产业内贸易:指一个国家既出口同时又进口同种产品以及同一产品的中间产品的贸

易现象称为产业内贸易。

28、最惠国待遇:它规定缔约国双方相互间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待遇,

同样适用于对方。

29、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SS理论):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

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30、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31、反补贴税:又称抵消关税或补偿关税。它是对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补贴或奖金的外

国进口货物所附加征收的一种关税。

32、看涨期权:期权购买方在合约期满时或在此之前按规定的汇率购进一定数额外汇的

权利。

33、造市者:大规模地从事某种货币或外汇业务,并能操纵市场行情的交易者(外汇银

行和投资基金)。

34、经常帐户差额:一个国家流出与流入的资源价值,不仅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的

流转,还包括收益与转移的对外收支状况。

35、共同市场:它除了对内取消关税和对外统一关税外,还取消对服务、资本、劳动力

及其他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流动的所有限制。

36、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每个国家应根据本国的要素禀赋进行国际分工。即

每个国家应生产并出口运用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进口运用本国短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37、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

对比关系。或者说是指国际商品交换比例。

计算方法:T = ( PX / PM ) ×100

其中T表示该国某一时期的贸易条件;PX为该时期的出口价格指数;PM为该时期

的进口价格指数。

38、贸易顺差(出超):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以正数表示。

39、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Comparative Cost Doctrine):每个国家应集中力量

生产其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以获得比较利益。即“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40、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学说-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obsolute Advantage):每一个国

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41、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等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

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42、外汇汇率:是用一国货币折算为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以一国货币表

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43、固定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选择本国货币钉住某基准国际

货币或者某一货币指数,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直接的外汇管理措施或间接的调控措施维持本币对该基准货币汇率不变。

44、复式记帐法:出口属贷方项目、进口属借方项目,本国居民为他国提供劳务属贷方、

反之属借方,本国居民收到国外转移属贷方,本国居民购买外国资产属借方,外国人归还贷款属贷方,官方储备减少属贷方项目。

45、“自动”出口限制(“自动”出口配额,“Voluntary”Export Quotas):出口国在进

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在某一时期内对该进口国出口某种商品的最高限额,在限额内出口国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46、套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差异,通过买进和卖出外汇而赚取利润

的行为。直接套汇和间接套汇:直接套汇,又称双边或两角套汇,指利用两个外汇市场上某种货币的汇率差异,同时在两个外汇市场上一边买进一边卖出这种货币。间接套汇,也称三角套汇,是利用三个不同地点的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差异,同时在三地市场上贵卖贱买从中赚取汇率差价的行为。套汇机会的判断:将三个或更多个市场上的汇率转换用同一种标价法表示,并将被表示货币的单位都统一为1,然后将得到的各个汇率值相乘。

如果乘积为1,说明没有套汇机会,如果乘积不为1,则存在套汇机会。

47、国际收支平衡表:根据会计学中的复式记帐法来编制的,因而借方与贷方总是可以

达到平衡。这种平衡是会计学上的平衡而非国际收支的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关注的是一国经济长期、中期、短期的健康发展与外部经济之间稳健的联系。

48、进口许可证制(Import Licence System):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

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实行进口许可证的国家一般在每年年底公布须取取进口许可证的商品目录。进口许可证一般都规定有效期,过期不能进口。

49、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50、自由贸易区: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成员国之间进行

的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取消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限制,但对非成员国仍维持各自的贸易政策。

51、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Disscriminatory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olicy):国家通过法

令或虽无明文规定,但实际上存在的政府机构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做法。这种歧视性采购可以压缩外国商品在本国的销售规模,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目的。GATT第七轮多边谈判(东京回合),达成了《政府采购协议》,在督促各国保证政府采购按无歧视公平竞争原则进行,扩大政府采购的国际竞争上起到一定作用。

52、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进口国对各类进口商品颁布复杂苛刻

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商品标签规定,造成进口障碍,限制商品进口。

进口国为维护国内消费者安全和健康,对进口商品规定技术、卫生和包装标准应该说是必要的,但这些规定十分复杂,标准过于严格,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产品难以适应,达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它的实施具有极端的隐蔽性,效果非常明显。

53、环保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一些国家借口环境保护,通过制订高标准的国内

环境法规实施贸易保护和贸易歧视。

主要特征:

1) 名义上的合理性

2) 形式上的合法性

3) 保护内容的广泛性

4) 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5) 实施结果的歧视性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亚当·斯密在批驳重商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容可以概括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二、简述比较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三、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论述分析题】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它反映了一国的供给水平。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它是消费者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其特征与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相同。 (一)两国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均衡 两国均衡时,甲国均衡点为A,乙国均 衡点为A’,国价格线分别为PA和PA’。 甲国在X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乙国 在Y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二)两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引入国际贸易,国际比价为PB=PB’=1。①甲国专业化生产X产品,国均衡点由A移 至B点,B点为甲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 品交换,甲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 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 为“贸易三角”;②乙国专业化生产Y产 品,国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 为乙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品交换,乙国 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为“贸 易三角”。 四、分析不同机会成本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分析题】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既定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

工程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建设工程经济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货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 2.当现金流序列是连续且相等的,则称之为等额现金流或年金,其特点是N个等额资金A连续地发生在每期。年金的4种形式:分为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 普通年金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系列款项。 即付年金是指发生在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系列款项。 递延年金是指第一次收付款项发生时间不在第一期期末,而是隔若干期后才开始发生在相应期期末的系列款项。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 3.基准收益率:又称为目标收益率、最低期望收益率,是指企业或行业或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做确定的投资方案的最低标准收益水平。影响因素:对于非国家投资到项目,基准收益率由投资者自行确定,主要考虑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目标利润、投资风险、资金限制等因素。 4.静态评价指标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对货币价值影响的情况下直接通过现金流量计算出来的经济评价指标。 静态评价指标可分为盈利性指标和偿债性指标。盈利性指标包括静态投资回收周期、总投资收益率和项目资本金利润率;偿债性指标包括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和资产负债率。静态投资回收期(pt):是指投资资金的回收时间,也就是用投资项目运营期所产生的净现金收入回收初始投入的全部资金所花费的时间。 动态评价指标是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评价。动态评价指标包括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率等。净现值的判断准则:若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投资方案可行;若净现值小于零,投资方案不可行。 5.内部收益率:是指使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6.独立型方案:是指各个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不具有相关性,且任何方案的采用都不影响其他方案的采用。互斥型方案:互斥型方案的各个方案在若干被选方案中具有排他性,也就是各方案当中只能选择一个。 互补型方案:在众多方案中,出现技术经济互补的方案。 现金流量相关型方案:是指各方案的现金流量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任一方案的取舍会导致其他方案现金流量的改变。 组合互斥型方案:在若干个可采用的独立方案中,当受某种资源约束时,独立方案之间可以组成多种组合方案,这些组合方案之间是互斥的,只有一个方案是最佳方案。 混合相关型方案:是指独立方案与互斥方案混合的情况。 7.不确定性分析:就是对影响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计算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减变化对项目效益的影响程度,找出最敏感的因素及其临界点的过程。 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8.盈亏平衡点:随着影响项目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如投资额、生产成本、产品价格、销售量等)的变化,项目的盈利与亏损会有一个转折点,这一点称为盈亏平衡点。 9.线性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假设 ○1产量等于销售量,即当年生产的产品当年销售出去。 ○2产量变化,单位可变成本不变,从而总成本费用是产量的线性函数。 ○3产量变化,产品售价不变,从而销售收入是销售量的线性函数。 ○4按单一产品计算,当生产多种产品时,可以换算成单一产品,不同产品的生产负荷率的变化应一致。 10.敏感性分析的一般程序: ○1确定分析指标; ○2选择不确定因素,设定其变化幅度; ○3计算影响程度; ○4寻找敏感因素; ○5综合评价,优选方案。 11.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指某种产品(或作业)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的比值。 提高价值的途径 ○1双向性。V=F↑/C↓,即在提高产品功能的同时,又降低产品成本。这是提高价值最为理想的途径,也是对资源最有效的利用,但对生产者的要求较高,往往要借助技术的突破和管理的改善才能实现。 ○2改进型。V=F↑/C→,即在产品成本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进设计,提高产品的功能。提高利用资源的成果或效用,增加某些用户希望的功能,达到提高产品价值的目的。 ○3节约型。V=F→/C↓, 即在保持产品功能不变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成本达到提高价值功能的目的。 ○4投资型。V=F↑↑/C↑,即产品功能有较大幅度提高,产品成本有较少提高。即成本虽然增加,但是功能的提高幅度超过成本的提高,因此,价值还是提高了。 ○5牺牲型。V=F↓/C↓↓,即在产品功能略有下降、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提高产品价值的目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复习 相对价格: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在国际贸易中所交换的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它体现交换双方的贸易利益。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实际上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一国在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部门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边际替代率: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 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边际成本: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倾销: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构成依据:1进口国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是否受到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以致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2进口国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3在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下,进口国的同类产业是否难以建立起来。持续性/掠夺性 最佳关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条件: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幼稚产业:某种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比较优势并良性发展的产业。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贸易创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结成关税同盟后,因取消关税降低了贸易商品的价格,使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了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造成了他们相互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贸易转移: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对进口国是福利损失。 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主要目的:使政府当局了解本国(地区)的对外经济交往状况,从而为制定相应的经济管理政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即Vx1(Dx,D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公式表述为ηx+ηm>1,这一条件表明,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 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美元需求的不断增长,美国必须保持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以使美元持续流入外国,但是这又必然导致各国对美元清偿能力信心下降;如果美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币值,又不能满足国际经济交易对美元的需求,世界经济将陷入通货紧缩。 套期保值:交易者配合在现货市场的买卖,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品种、数量相同,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一国相对另一国某种商品生产效率更高即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其中优势(或劣势)相对较大(小)的商品为其比较优势商品。 3.提供曲线:表明一国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的数量。 4.资本密集型商品:如果生产Y的资本/劳动比率大于生产X的资本/劳动比率,就说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5.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对美国1947年的贸易数据进行计算,以验证美国的贸易结构同H-O理论的结论是否一致。他选择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计算每百万美元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量,从而得到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进而,他发现验证结果与H-O理论发生矛盾,从而出现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 6.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在使同种商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异均等化的同时,会使各国同质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 7.规模经济:指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换言之,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又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8.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者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9.出口扩张型增长:出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出口扩张。 10.自愿出口限制:这是一种与进口配额相类似的贸易保护措施,但不是由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配额,而是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愿”地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3~5年)限制本国商品的出口数额。 11.幼稚产业:指经济落后国家中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发育成熟但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 12.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寡头垄断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13.贸易转移型关税同盟:指关税同盟建立后,一国的进口由非成员国低成本的产品转向成员国高成本的产品时所发生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和福利减少的效应。 14.区域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之间通过谈判和磋商达成协议,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如相互间采取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的贸易政策、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等,)最终实现区域内部的自由贸易。 15.自由贸易区:指由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或经济体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16.跨国公司:一般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控制东道国当地企业使之成为其子公司,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

工程经济学试卷模拟题教学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根据既定的活动目标,分析活动的代价及其对目标实现之贡献,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评价、选择以最低的代价可靠地实现目标的最佳火满意活动方案的学科。 2.工程经济活动:是把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经验积累中得到的科学知识有选择、创造性地应用到最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 3.现金流量:考察对象一定时期各时点上实际发生的资金流出或资金流入称为现金流量。 4.资金时间价值: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是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在扩大再生产及资金流通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增值。 5.利息:是指占用资金所付的代价或者是放弃近期消费所得的补偿。 6.利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如年、半年、季、月、周、日等)所得利息与借款本金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7.现值:即现在的资金价值或本金,或资金发生在(或折算为)某一特定时间序列起点时的价值。 8.终值:n期末的资金值或本利和,或资金发生在(或折算为)某一特定时间序列终点时的价值。 9.等值:指不同时点的绝对值不等的资金在时间价值的作用下可能具有相等的价值。 10.名义利率:r是指计息周期利率i乘以一个利率周期内的计息周期数m所得的利率周期利率。 11.实际利率:是用计息周期利率来计算利率周期利率,并将利率周期内的利息再生因素考虑进去时所得的利率周期利率。 12.工程项目投资:一般是指某项工程从筹建开始到全部竣工投产为止所发生的全部资金投入。 13.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随着资产损耗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14.经营成本:是指项目从总成本中扣除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以后的成本。 15.总投资收益率:是指工程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一个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 16: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项目资本金的盈利水平,系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与项目资本金的比率。 17.净现值:是反映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是指用一个预定的基准收益率i c,分别把整个计算期间内各年所发生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18.内部收益率:实质就是使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19.净现值率:是项目净现值与项目全部投资现值之比。 20.净年值:是以基准收益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等值换算而成的等额年值。 21.利息备付率:指项目在借款偿还期内各年可用于支付利息的息税前利润与当前应付利息费用的比值。 22.偿债备付率:表示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偿还借款本息的保证倍率。 23.资产负债率:指各期末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 24.盈亏平衡分析:是在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研究工程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产品生产成本、产销量与盈利的平衡关系的方法。 26.敏感性分析:是通过研究建设项目主要不确定不确定因素发生变化时,项目经济效果指

国际经济学复习

简答 1、经济增长偏向对本国贸易的影响(P102,见RS曲线的移动) 答:○1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出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 件恶化,但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利。 ○2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进口偏向型增长。有利于改善本国的贸易 条件,但世界其他国家会为此付出代价。 2、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P103) 答:○1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而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 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2本国出口偏向型的贸易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减少增长带来的直接收益,本国的进口偏向型增长 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并带来额外收益。 3、行业间贸易与行业内贸易的主要区别(P138,见137图) 答:○1行业间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而行业内贸易不反映比较优势。行业间贸易:比较优势仍是贸易的主要 动因;行业内贸易:规模经济本身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独立动因。 ○2行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而行业间贸易却是由国家之间的内在差别所决定的。 ○3行业内贸易和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两国之间的相似性。 4、简述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和其发生的条件(P139) 答:重要性:○1行业间贸易可以使各国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益,因此从国际贸易中可以获取额外的收益, 且比从比较优势中获取的要多。 ○2一国通过从事行业内贸易,能够在减少自产商品花色的同时却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种类。由于自 身商品种类的减少,一国能在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行业内贸易发生的条件:(1)各国相对要素供给较相似以至没有很多的行业间贸易; (2)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非常重要,以至从规模经济和增加商品选择中得到的收益非常大。 5、关税对小国的影响(P189) 理解: 在没有关税时,本国和外国的小麦价格均为世界价格Pw。当征收关税时,本国的小麦价格升至PT ,而外国的小麦格降至P*T (= PT – t) ,直至价格差距为t美元为止。在本国,由于价格上升,生产者供给更多的小麦,而消费消费数量下降,所以进口需求也减少。在外国,由于价格下降,生产者供给的小麦数量下降,而需求数量上升,出供给下滑。因而,由于关税的征收,小麦的贸易数量下降。本国价格的增幅小于关税,其原因在于部分关税体体现外国出口价格的下跌上,因此这部分关税并没有转价给本国消费者,这是关税和任何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的正常结但是在现实中,这种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幅度是微小的。 关税对小国的影响 答:当一国较小时,该国无法影响外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征收关税的影响可见下图:关税会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

国际经济学之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之名词解释 Chapter 3 1.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A country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a production of a good if it has a lower unit labor requirement(aLW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than the foreign country in this good. https://www.doczj.com/doc/4411884920.html,parative Advantage(相对优势): 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 3.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The opportunity cost of roses in terms of computers is the number of computers that could be produced with the same resources as a given number of roses. 4.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the number of hours of labor required to produce one unit of output, such as aLW (wine) and aLC (cheese) 5.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生产可能性边界):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 of an economy shows the maximum amount of a good (say wine) that can be produced for any given amount of another (say cheese). Chapter 4 1.Abundant factor: the resource of which a country has a relatively large supply(labor in home,land in foreign) 2.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when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shifts out much more in one direction than in the other. 3.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 when Home and Foreign trade, the relatives prices of goods converge. This convergence, in turn, causes convergence of the relative prices of land and labor. 4.Heckscher-Ohlin theory: It shows tha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influenced by Relative factor abundance (refers to countries) and Relative factor intensity (refers to goods)It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5.Scarce factor: in that country, and the resource of which it has a relatively small supply( land in Home, labor in foreign)

自考工程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工程经济学与项目融资 一、名词解释 1、资金时间价值:资金是以货币形态表现的劳动量,将其投入生产和流通领域时,通过劳动,经过一段时间,能够产生有用成果,也就是会增加新的价值,这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 2、利息是资金时间价值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而且通常用利息额的多少作为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绝对尺度,用利率作为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相对尺度。 I=F-P利息=目前债务人应付总金额-原借贷款金额(本金) 3、单利法 复利法 4、资金等值:在特定利率下,不同时点上,绝对数额不等而经济价值相等的资金称为等值资金。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变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信誉。 5、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净现金流量统称为现金流量。 1)在建设工程经济分析中,通常将所考察的对象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系统,来考察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2)现金流出:对一个系统而言,在某一时间点上流出系统的货币称为现金流出,记为CO;3)现金流入:对一个系统而言,在某一时间点上流入系统的货币称为现金流入,记为CI;4)净现金流量:对一个系统而言,同一时间点上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代数和称为净现金流量,记为NCF; 5)现金流量图:是一种反应经济系统资金运动状态的图式,即把经济系统的现金流量绘入一个时间坐标图中,表示出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与相应时间的对应关系。三大要素:大小、流向、时间点。 6、时值与时点 现值 终值 年金 7、名义利率(r):指计息周期利率i乘以一年内的计息周期数所得的年利率;r=i×m。 有效利率:指资金在计息中所发生的实际利率,包括计息周期有效利率(i=r/m)和年有效利率(F=P(1+r/m)m)两种情况。(一年内计息m次) 8、固定成本是指不随产品及销售量的增减发生变化的各项成本费用,主要包括非生产人员工资、折旧费、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修理费、办公费、管理费等。 可变成本是指随产品产量及销售量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燃烧、动力消耗、包装费和生产人员工资等。 9、基准收益率 10、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 11、资金机会成本 12、净现值指标(NPV):是反映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 NPV>0说明该方案在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英里之外,还能得到超额收益,故该方案可行。 NPV=0说明方案基本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水品结果,方案勉强可行或有待改

国际经济学的总复习

国际经济学的总复习.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国际经济学总复习 内容覆盖国际经济学的主要部分(特别感谢对此复习资料作出贡献的同学们) 第一章绪论 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世界范围内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是以国家作为基本经济单位)? 答:国际经济学是以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2.国际经济学有哪些特点(两大特征、六个方面)? 答:两大特征: 首先,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在国际交易中普遍存在着对贸易和要素流动的自然的与人为的阻碍。 其次,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间的。 六个方面: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理论与政策相结合;(5)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想结合;(6)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3.古典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相对优势、H-O理论)和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贸易理论、倾销与相互倾销贸易理论、产品周期贸易理论、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1)古典贸易理论包括:重商主义、绝对优势学说(亚当.斯密)、相对优势学说(大卫.李嘉图)、H-O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罗伯津斯基定理; (2)新贸易理论包括: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贸易理论、倾销与相互倾销贸易理论、产品周期贸易理论、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4.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包括哪些部分? 答:国际贸易部分: ①国际贸易纯理论(2-6章) ②国际贸易政策(7-8章) ③关税同盟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第9章) ④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于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的引申(11-12章) 国际金融部分: ①外汇市场和汇率(14-15章) ②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调整(13、16章) ③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17、18章) ④国际货币体系(第11章) ⑤货币一体化与欧洲货币联盟(第12章) 第二章国际经济学微观基础 1.什么是国际均衡价格? 答:国际贸易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基础之上,反过来又会消除相对价格差,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均等化,此时的价格即为国际均衡价格Pw。在新的均衡下,两国面对相同的价格水平,称为国际均衡价格。 2.什么是贸易条件?(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答: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所以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该国从国际贸易中可获得更多的利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罗伯津斯基定理: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3、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 4、购买力平价: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6、贸易条件:指该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 7、幼稚产业理论:对于某些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 9、跨国银行:也称为多国银行。一般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分行或附属机构,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银行。 10、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 11、单一价格定律: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存在价格歧视前提是很少或几乎不存在套利 12、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该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外国销售商品的行为 13、重商主义 :一国药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进行国际贸易,并且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14、进口配额:是指政府在特定时期内对特定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者金额给予直接限制的政策措施。 15、最惠国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16、里昂惕夫之迷:根据H-O理论,里昂惕夫用美国1947年200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其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验证时,结果却得出了与H-O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 17、关税壁垒:是指用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的办法,以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手段。 18、非关税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第一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亦称绝对成本理论、绝对利益理论 1、代表人物(英)亚当·斯密经济学鼻祖 代表作品:《道德情操论》1759、《国富论》1776 2、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直接利益主要表现在:①提高产出水平;②提高消费水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内容概括: (1)如果一国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2)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理论、比较利益理论 1、代表人物及作品:(英)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2、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直接利益表现在:①提高产出水平;②提高消费水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内容概括:(核心: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1)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2)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三节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1、代表人物及作品:(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 2、国际交换比例: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国内的交换比例为限;国际交换比例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课件) 练习: 1、在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中,机会成本是(B )。 A. 递增 B. 递减 C. 先递增后递减 D. 不变 2、最早提出贸易利益“非零和”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C )。 A. 斯密 B. 李嘉图 C. 赫克歇尔 D.里昂惕夫 3、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有(ABE )。 A. 绝对优势理论 B. 比较优势理论 C. 要素禀赋论 D. 规模经济理论 E. 相互需求理论 4、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有(CDE )。 A. 2x2x2模型 B. 技术水平相同 C. 市场完全竞争 D. 消费者偏好相同 E.规模收益不变 第二章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禀赋:又称要素丰裕度,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2、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3、要素禀赋理论内容:H-O定理(模型)、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S-S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 4、H-O定理:瑞典:赫克歇尔《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俄林《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5、H-O定理:定理内容: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一国应主要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则两国都会从中获益。

工程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 1.工程:土木建筑或其它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且比较复杂的设备进行的工作 2.技术:人们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 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 3经济:节约或节省,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4.资金时间价值: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增值 5.利息:(又称子金)在借贷过程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超过原借贷款金额 的部分 6.利率:在单位时间内所得利息额与原借贷款金额之比(百分数表示) 7.现金流量:现金流入和流出之差 8.等值:在资金时间因素的作用下,在不同时间点上绝对值不等的资金具有相等 的价值 9.现值:资金发生在某一特定序列中的起始点的价值 10.终值:资金发生在某一特定序列中的终点的价值 11.名义利率:当实际计息周期小于一年时,计息周期利率i乘以一年以内的计息 周期数m所得的年利率 12.实际利率:(有效利率)资金在计息中所发生的实际利率 13.项目或方案计息期:对拟建方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所设定的项目服务年限 14.基准收益率:企业、行业、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投资方案 最低标准的收益水平(基准贴现率、基准投资收益率、最低可接受收益率) 15.机会成本:投资者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拟建项目而放弃其他投资机会所获得的 最好收益

16.总投资收益率:表示总投资的盈利水平,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正常 生产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与项 目总投资的比率) 17.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项目资本金的盈利水平,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后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与项 目资本金的比率) 18.(静态)投资回收期: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条件下,以方案的净收益回 收其总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19.利息备付率:(已获利息倍数、利息保障数)项目在借款偿还期内个年用于支 付利息的息税前利润(EBIT)与当期应付利息(PI)的比值 20.偿债备付率:(偿债覆盖率)项目在借款偿还期内,各年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 与当期应还本付息金额的比值 21.资产负债率:各期末负债总额(TL)同资产总额(TA)的比率 22.净现值:将项目整个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某个给定的折现率折算 到经济活动的起始点的限制的代数和 23.内部收益率:当方案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通常可理解为项目以年净收益 归还投资(或贷款)后所获得最大投资利润率(或利息率),是项目 整个计算期的内部潜在最大盈利能力 24.方案经济分析的比较方法:(1)多指标法(2)综合单指标评分法(加法综合 法、乘法综合法、除法综合法、最小二乘法)(3)优劣平衡法 25.多方案的类型(P63) 26.项目总投资的构成(P87) 27.财务评价的概念:(企业经济评价)在国家新型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前提下, 从项目的角度出发,计算项目范围内的财务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 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评价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 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

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对于单一厂商来说,均衡时,即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MRTS=w/r。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部分 一、名词 1、国际经济学 2、绝对利益 3、比较利益 4、马歇尔-勒纳条件 5、贸易乘数 6、贸易创造 7、贸易转移 8、流动借贷 9、固定借贷10、国际收支11、边际进口 倾向12、外汇倾销13、幼稚产业14、外汇汇率15、开放经济16、封闭经济17、关税壁垒18、非关税壁垒19、NAFTA 20、SDR S 21、官方储备22、浮动汇率23、联系汇率24、国际分工25、升水与贴水26、现值债务率27、偿债率28、广义国际收支29、贸易条件30、国际投资头寸 二、简答题 1、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 2、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3、试分析本币对外贬值对出口的影响机制。 4、试推导不考虑通货膨胀条件的远期汇率公式。 5、用图形说明两国贸易价格的可能区域及利益分配(在2×2 模型条件下)。 6、简述“荷兰病”的主要内容及引起的原因。 7、试推导远期升水(贴水)公式/ 8、试画出技术差距论的图形并予以简要分析。 9、试分析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产生及影响其产生的因素。 10、设某市场上及其汇率为1美元等于2比索,该市场美元一年期利率为15%,比 索为10%,试求一年期远期汇率为多少? 11、试用图形说明小国关税的情形。 12、试说明国际上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主要指标及其含义。 13、试推导吸收法的公式并说明其政策含义。 14、试用图形解释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15、试说明绝对利益说的主要缺陷。 三、论述题 1、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2、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3、试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4、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并予以评价。 5、试述弹性法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6、试述购买力平价论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7、试述幼稚产业论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8、试推导两缺口模型并分析它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9、试述汇兑心理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分析。 10、试画出贸易提供曲线和贸易均衡条件的图形并予以分析。 11、试述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及调整。 12、试述国际经济非均衡的传导机制及其政策意义。 13、试述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研究内容。 14、试述关税同盟的内容与经济作用。 15、WTO的原则、基本内容及其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财政学部分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一、名词 1、公共物品 2、社会公共需要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和表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

国际经济学复习课后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答: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考虑的是所有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单一价格因素。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是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不一定一致,x商品的价格是Px/Py,而y商品的价格是Py/Px.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章答案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6 2 15 12 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10 4 5 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和表2-2(b)部分的内容) 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4 2 8 4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吗? 答案提示:不一定,比较优势的确定原则是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最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