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化验》精品课网第十三章水溶性无机毒物

《刑事化验》精品课网第十三章水溶性无机毒物

《刑事化验》精品课网第十三章水溶性无机毒物
《刑事化验》精品课网第十三章水溶性无机毒物

第十三章水溶性无机毒物

第一节亚硝酸盐

一、理化性质

常见亚硝酸盐有亚硝酸钠(NaNO)和亚硝酸钾(KNO)。纯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无臭,味微咸而略苦,颇似食盐,易潮解,易溶于水,微溶于醇和醚。亚硝酸钠熔点为271 C,亚硝酸钾熔点为297 C。亚硝酸盐遇酸产生亚硝酸,后者很不稳定,仅存于冷的稀溶液中,微热即按下式分解:

2HNO2—;NO NO2 H2O

二、毒理作用

(一)中毒机理

亚硝酸盐是一种血液毒,亚硝酸根离子能迅速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功能,引起使机体组织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急性中毒者,脑、心严重缺氧,呼吸中枢麻痹引起窒息,血管系统麻痹引起循环障碍,虚脱而死亡。

(二)毒性与症状

亚硝酸盐中毒一般发生在食后0.5小时内。中毒后出现恶心,头晕,皮肤呈蓝褐、蓝灰

或蓝黑色,以口唇、指端最为明显,全身无力、嗜睡,严重者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如不及时抢救,可在2小时内死亡。口服亚硝酸盐0.2g?0.5g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人的致死量为1g?2g。

亚硝酸盐中毒者死后尸斑呈蓝褐色。血液呈酱油色,不凝固。死后变性血红蛋白可被组

织还原,或变为一氧化氮血红蛋白,色淡红而稳定,和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相似。有时在进行

尸体检验时,看不到变性血红蛋白的酱油色。早期解剖时,可见胃肠明显胀气。若发生口服

大量亚硝酸盐中毒时,胃可放出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胃粘膜呈棕红色,严重者,全部脏器呈

棕红色。大剂量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因生成亚硝酸高铁血红蛋白,血液可呈鲜色而不呈褐

色。菜类亚硝酸盐中毒者,胃粘膜呈粉红色,容易剥脱,有时在胃底部可见出血斑点,小肠上段也有。

(三)体内过程

亚硝酸盐在体内易分解, 胃内酸性强时,分解更快。此外,亚硝酸盐还可与仲胺结合产 生亚硝基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畸作用。

三、分析方法

(一) 检材采取及处理

亚硝酸盐中毒宜采取现场中毒者吃剩的可疑食物、 饮料、呕吐物及血液等作为毒物分析

检材。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应低温保存并及时送检。

检材采取后应及时进行处理。检材组分不太复杂时,可用水浸法分离,

过滤,直接取滤

液进行检验,必要时可用透析法分离,取透析液检验。血液等样品可经稀释后离心,取上清 液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或离子色谱检验。

(二) 分析方法

对亚硝酸盐进行定性分析不难,但是判断检验结果时却需谨慎。一方面在饮水、蔬菜、 空气中均有微量亚硝酸盐存在,

另一方面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分解,

挥发,若不及时

检验,往往得不到阳性结果。因此, 要抓紧时机及时采取检材进行检验,还要详细了解中毒 情况,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1.

格利斯试剂反应。

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可与芳香伯胺反应生成重氮盐, 重氮盐与酚

类或芳香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有色的偶氮化合物,

这一反应过程用于检验亚硝酸盐是极为灵

敏的方法。该检验常用格利斯试剂进行(称为格利斯试剂反应),格利斯试剂是含乙酸、对 氨基苯磺酸和1-萘胺的溶液。

2. 安替比林反应。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可使安替比林亚硝基化,生成绿色产物。

3. 血液分光镜法

亚硝酸盐在血液中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

因此对光谱的吸收发生了改变, 根据

吸收带的位置,可以检查血液中是否有高铁血红蛋白, 从而帮助判断是否为亚硝酸盐。 将血 液用水稀释1: 10后放置试管中,用分光镜观察吸收带,若在 620-635nm 处出现特殊吸收线,

C 6H 5 ” N 、 - H 3C N O

出 NO

绿色

-HO 3S — — N ^N

NH 2

$6日5

H 3C N O H 3C

+ HNO 2

NH 2 + HN02

NH 2

则为高铁血红蛋白。当加入5%氰化钾溶液数滴后,氰化血红蛋白形成,则此吸收线消失,在

光谱中央有一根很宽的浅色吸收带。当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小于20%时,其特殊吸收线不易看

出,需加入少量5%氟化钠溶液,形成的氟化钠变性血红蛋白将在橙黄色光谱中600nm处呈现

明显的吸收线。

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中毒检材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实际是亚硝酸根离子含量的

测定。亚硝酸根离子经与偶氮色素反应生成可见光区有强吸收的偶氮色素后用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法测定,灵敏度高、历史悠久,此方法最先由格利斯提出,故称为格利斯法。格利斯法最初所用的试剂为对氨基苯磺酸和I-萘胺。现已知I-萘胺是致癌物质,有许多代替物,较

常用的是1-萘胺-7-磺酸、N-1-萘基-乙二胺(简称萘基乙二胺)和N, N-二甲基-1-萘胺。对氨基苯磺酸也常用对氨基苯磺酰胺和对硝基苯胺代替。检液中亚硝酸根离子浓度在0.01卩

g/mL?0.5g/mL时,浓度与550nm吸光度呈线性关系。

4.离子色谱法。离子色谱是分析阴阳离子的一种液相色谱方法,可以同时测定亚硝酸盐

和硝酸盐。可采用涂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离子的TSK Gel ODS-C8TM柱(5卩m);流动相:

含2.5%甲醇的1mmol/L柠檬酸水溶液;紫外检测器210nm检测。

5.气相色谱-质谱法。在酸性介质中,亚硝酸可与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反应生成环己醇亚

硝酸酯,环己醇亚硝酸酯在常温下呈气态,可用气相色谱法分析。

第二节强酸

强酸主要有硫酸、硝酸、盐酸、王水等,有很强的腐蚀性,在工业生产中,最常使用的

强酸为硫酸、硝酸和盐酸,这些毒物腐蚀性强,用于投毒谋杀不易,中毒一般发生于自杀,

偶有误服引起。犯罪分子用于泼浇,使受害人毁容、严重伤害也常见。刑事毒物分析中以硫

酸检验为常见。

一、强酸种类与理化性质

常见强酸的理化性状见表12-1。

表13-1 常见强酸的理化性质及对人体的危害情况

名称质量分数密度

/ g / cm3

浓度

/ mol / L

性状对人体危害

硫酸H2SO4 (sulfuric 98% 1.84

18

无色、无臭油状

液体,具有强烈

强腐蚀性高

毒性液体,

acid) 的脱水性,与纤15%以上浓度

维、糖等碳水化即具强腐蚀

合物接触可发生性。有皮肤刺

炭化。与水混合激性,口服毒

时放热明显性大硝酸HNO367%~71% ~1.4 ~15 无色、发烟液体,20%以上浓度

受光线影响,可属强腐蚀性(n itric acid )

分解产生红棕色液体。有皮肤

二氧化氮气体而刺激性,口服

使溶液染色,具毒性大;酸雾

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属剧毒

和腐蚀性

盐酸HCI 36%~38% 1.19 1.2 无色、发烟、有25%以上浓度(hydrochloric 朿9激性液体。粗属强腐蚀性acid) 品略带黄色液体。有皮肤

刺激性,毒性

大;酸雾吸入

属剧毒王水盐酸:硝酸无色液体,腐蚀强烈的腐蚀(aqua regia ) =3:1 性极强。不稳定。性

临用时配置

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做脱水剂或干燥剂,许多有机质如木料、棉质纤维、食糖等

与硫酸接触时由于硫酸的脱水作用而发生炭化现象。硫酸与水混合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当

皮肤接触到硫酸时,皮肤会因硫酸的脱水作用而导致烧伤。硫酸主要用于制造化学试剂、化

肥、炸药、石油精制等。盐酸的腐蚀性不如硫酸,主要用于漂白、冶金、有机合成、染料制造等。硝酸与机体组织作用可产生亚硝酸化合物,受硝酸伤害时,可同时有酸腐蚀作用、硝

酸的氧化作用以及亚硝酸化合物的毒害作用。

、毒理作用

(一)中毒机理

强酸的毒性主要是氢离子的毒性,高浓度的氢离子能使接触部位组织的蛋白质凝固,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其接触部位充血、水肿、坏死及溃疡,严重时可引起受损器官穿孔。大量的氢离子进入血液,可引起酸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出现中毒反应,严重者出现物质代谢高度紊乱。

(二)毒性与症状

强酸接触皮肤后,可引起皮肤灼伤、腐蚀、坏死及溃烂。如硫酸所致的皮肤溃疡界限清楚,周围微红,且溃疡较深,溃疡面上盖以灰色或棕黑色痂块;硝酸使皮肤发黄;而盐酸接触皮肤则出现红斑或水疱。

吸入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呛咳、胸闷、呼吸困难、青紫、咳出血性泡沫痰,同时伴有血压下降、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喉痉挛窒息死亡。

口服强酸后,咽喉、胃立即有强烈的烧灼感,并发生强烈呕吐,呕吐物为褐色(硝酸中毒为黄色),有酸味,含有血液和粘膜碎片;口渴,失音,吞咽困难。大量强酸吸收后常发生重度酸中毒,出现呼吸困难,惊厥,昏迷等,部分病人有肝、肾损害,甚至发生肝坏死、尿毒症。硝酸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并出现血压下降和心肌损害等。强酸中毒死亡多发生在24 小时之内。尸检可见口腔食管粘膜凝固性坏死,胃内容物为褐色液体,呈强酸性反应。胃壁严重腐蚀,有的可造成胃穿。硝酸因能与蛋白质产生硝化反应,可使唇、口腔腐蚀变黄。硫酸、硝酸、盐酸人口服致死量分别为3m— 6mL 8m L 10mL

和10mL ?20mL

(三)体内过程强酸吸收后,主要经肾脏由尿排出体外。盐酸为胃液的正常成分,正常人胃液内约含0.2%盐酸。强酸的离子为食物及体内组织中的正常成分,所以吸收后的改变、排泄与体内原

有的一样。

三、分析方法

(一)检材采取与处理

1 .检材采取。对于口服中毒者重点采取洗胃液、呕吐物、现场残存毒物以及中毒者衣物沾污处;对于接触中毒者,注意收集现场可能盛装强酸的容器和中毒者衣物;对于口服中毒死亡者重点采取胃内容、呕吐物、现场残存毒物;对于接触中毒死亡者主要采取受损害的皮肤组织,另外一定要注意收集现场可能盛装强酸的容器。体表被酸损伤处可用水清洗液作检材。本类毒物吸收后酸碱性被中和,所生成的离子均属体内正常成分,所以脏器及体液检验意义不大。

2,检材处理。衣物等受腐蚀部位,残余饮食物、胃内容物、呕吐物等检材可用水浸法

或透析法处理。一般从受损伤部位取得的检验材料,已不能鉴定原酸的浓度,但可鉴别酸的种类。受损伤的局部体表,在一定时间之内保留有较大量的酸根离子,可作为辨认强酸类别的依据。

(二)检验方法

1.酸性试验。有强酸存在时,检液应呈强酸性。疑为酸中毒时,应首先进行酸性试验,

然后再进行酸根种类检验。最简便的方法是用pH试纸测试。检液可直接供试,取pH试纸一片,滴上一滴检液,如呈现pH2以下的颜色,表示有强酸存在。必要时可用水适当稀释后,

用酸度计测其pH。

2.硫酸根离子检验。根据可SO:■与金属离子生成沉淀的反应来确定。

(1)检液加10%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的硫酸钡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盐酸和硝酸。

(2)检液加10%醋酸铅溶液,产生白色的硫酸铅沉淀,沉淀物分别加30%醋酸铵溶液、2mol/L氢氧化钠溶液,均可溶解。

3.硝酸根离子检验。利用N03一的氧化性进行检验。

(1)N03-和Fe24反应自身被还原为NQ后者与Fe2+形成棕色络离子。

NO?—3Fe24H" =N0 3Fe‘ 2H2Q

FeSQ + NQ = lFe(NO SQ 】(棕色)

检液少量加10%硫酸成酸性,加入数粒硫酸亚铁溶解后,斜持试管,严管壁小心加入浓

硫酸,使之沉淀于底部(注意不要振动),两液界面之间出现棕色环。

NO?一也能与硫酸亚铁和硫酸反应产生棕色而干扰NO「测定,因此有NO^存在时须先加入

固体氯化铵并加热以除去之。

(2)硝酸能将二苯胺氧化成醌式化合物而呈现蓝色。检液少量加入硫酸二苯胺溶解,

沿管壁小心加入浓硫酸使之沉淀于底部,两液交界处出现蓝色环。

(3)硝酸能与马钱子碱反应生成红色产物。

4.氯离子检验。在酸性溶液中,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胶状氯化银沉淀,沉淀加氨水即溶解,生成溶于水的银氨络离子,加硝酸又析出沉淀。注意用生理盐水淋洗创面的洗液不能用于检验。

氯离子的存在很普遍, 有时定性检出不足以作为鉴定证据, 必要时需定量测定。 检验过

程中注意空白对照,区别自来水中的

Cl - SO :—等离子。

4. 离子色谱法。利用强酸在水中电离的原理, 采用离子色谱法来检测溶液中的酸根离子。

离子色谱是一种有效的微量离子分析技术, 特别适合阴离子的分析。应用离子色谱仪配电导

检测器,可以检测出检材中

F -、BrOJ 、Cl -、NO -、SQ -、NO -、Br -、CIQ -、PQ -9种阴离子。

第三节强碱

碱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

清洗剂、肥皂制造等方面,在工厂及实验室随处可得,

因不慎误用而引起的中毒事故发生时有发生。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均为白色块状或小粒状, 可潮解,腐蚀性强,易溶于水,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盐。

日常生活中所用碱面是碳酸钠, 草木灰水浸液浓缩后的碱水主要含碳酸钾, 曾有吞服碱 面火碱水自杀的案例, 属于碱中毒。很少见有吞服苛性碱自杀或他杀的案例, 有用苛性碱浓 溶液侵蚀体表造成严重损伤乃至死亡的案例。

一、强碱种类与理化性质 常见强碱的理化性质见表 12-2。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为强碱, 又称苛性碱,其浓溶液可侵蚀体表造成严重损伤甚至死亡。 碳酸钠和碳酸钾也有较强碱性。

氨水不属于强碱,腐蚀作用不如苛性碱强烈,农业上作氮肥

使用。碳酸钠、碳酸钾和氨水的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人体碱中毒。

表12-2 常见强碱的理化性质及对人体的危害情况

氨水NH ? H 2O 无色,有强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35履水属强腐蚀性液体。皮

(ammonia water )

肤刺激性属中等毒性;吸入属 剧毒。成人口服25%氨水

名称

氢氧化钠NaOH

(sodium hydroxide )

氢氧化钾KOH

(potassium hydroxide )

碳酸钠Ns t CO

(sodium carb on ate )

碳酸钾K 2CO

性质

白色固体或粉末,极易吸收空 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形成 碳酸盐 白色固体或粉末,极易吸收空

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形成 碳酸盐 白色粉末或颗粒,有吸水性。 水溶液呈强碱性

白色粉末或颗粒,有吸水性。

对人体危害

强腐蚀性。皮肤刺激性属剧 毒,口服属高毒。成人口服

15%水液10~15mL 可致死

强腐蚀性。皮肤刺激性属剧 毒,口服属高毒。成人口服

15%水液10~15mL 可致死

皮肤刺激性,口服属低毒。成 人口服致死量约 30g 皮肤刺激性,口服属低毒。大

20mL~30mL可致死

二、毒理作用

(一)中毒机理

强碱中毒主要是氢氧离子对组织的作用,使蛋白质溶解、组织液化坏死。强碱与人体

接触后,可迅速吸收组织内的水分,并与组织内蛋白质结合为可溶性胶样碱化蛋白盐,与脂

肪结合成为肥皂,破坏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严重者还会引起血管运动反射消失,心肌功能不全。血中过多的氢氧离子造成代谢障碍而严重中毒。

(二)毒性与症状

强碱经呼吸道吸入性中毒,可有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表现为剧烈咳嗽,严重者可有喉

头水肿、呼吸困难而窒息,并发感染肺炎、纵隔炎等。强碱触及眼睛,可造成结膜浮肿及结

膜损坏;触及皮肤可出现缓慢穿透作用。

口服强碱中毒者上消化道可严重灼伤,表现为口腔、食道、胃部剧烈疼痛,呕吐、腹泻

出血,继而陷入虚脱及昏厥状态,并可发生急性肾衰竭。呕吐物呈碱性,多为红褐色黏液状

物。尿混浊呈强碱性,有的中毒者有血尿和蛋白尿,并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大多在24

小时以内死亡。

口服强碱中毒死亡者,尸检可见唇、口腔、咽喉和食道呈灰白色肿胀,触之柔软,有肥

皂样滑腻感。胃也变软,粘膜肿胀脱落,呈红褐或淡绿褐色。死后,碱液经胃壁扩散,作用

于邻近器官及组织,使之变软并呈淡灰色。

氢氧化钠(钾)人口服致死量为10g?15g,浓氨水人口服致死量为10mL?15mL,碳酸钠的致死量为30g。

(三)体内过程

强碱吸收后,主要经肾脏由尿排出体外。强碱的离子为食物及体内组织中的正常成分,

所以吸收后的改变、排泄与体内原有的一样。

三、分析方法

(一)检材采取与处理

1 ?检材采取。强碱中毒者,采取检材的方法与强酸中毒相同。检材以胃内容物、呕吐

物、被腐蚀的皮肤组织、衣物沾污处、现场残存物为好。本类毒物吸收后酸碱性被中和,所

生成的离子均属体内正常成分,所以脏器及体液检验意义不大。

2.检材处理。液体检材可直接供试,可疑粉末或固体检材可用水浸法或透析法进行分

离。需要鉴别钾离子或钠离子时,可取水清洗液或透析液检验。

(二)检验方法

1?碱性试验。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均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其水溶液呈强碱

性。疑为强碱中毒时,首先应进行碱性试验,然后再进行碱的种类检验。即取pH式纸一片,滴上1滴检液,可以用pH式纸的变色情况或酸度计测其pH来判断是否有强碱存在,如有氢氧化钠(钾)存在时,应呈现pH直12?14的颜色。

碳酸钠(钾)和氢氧化铵存在时,也能使pH式纸呈现相近的颜色,不易与氢氧化钠(钾)相区别。氢氧化铵可通过铵离子检验区别,碳酸钠(钾)可用下法与氢氧化钠(钾)相区别: 取检液1卩L,加入数滴5徐化钡溶液,混匀,取上清液用pH式纸检验。如氢氧化钠(钾)存在,生成的氢氧化钡有较大的溶解度并解离,使上清液呈强碱性。如碳酸钠(钾)存在,生成碳酸钡为难溶盐,上清液呈中性。

2?钠离子检验

(1)焰色试验。铂丝用盐酸浸润,蘸取检液,在无色火焰中燃烧,钠离子火焰成鲜黄色。

(2)显微结晶试验法。在中性或乙酸酸性的溶液中,钠离子与乙酸铀酰锌作用产生黄

色沉淀。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四面体或八面体黄色结晶。Ag+, Hg;', Sb3+与试剂有类似反

应,会干扰钠离子检出。因钠离子存在很普遍,故结果判断需慎重。

Na Zn Ac 2 3UO;Ac;HAc 9H;O > NaZn UO;3Ac g 9H;O H

3?钾离子检验

(1)焰色试验。铂丝用盐酸浸润,蘸取检液,在无色火焰中燃烧,钾离子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滤光片观察更易鉴别。

(2)四苯硼酸钠沉淀法。与四苯硼酸钠生成白色沉淀,反应在碱性、中性或稀酸中进

行。铵离子与试剂有类似反应,应在鉴定前加热灼烧除去之。

(3)亚硝酸钴钠反应。在弱酸性溶液中钾离子与亚硝酸钴钠生成黄色结晶性沉淀

2K Na3 Co N02 J > ?NaCo No2 ^^;;i2Na

4?铵离子检验。与过量氢氧化钠一起加热时放出氨气,氨气呈碱性,可使pH试纸成碱色,pH 在10以上;可使浸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与奈氏试剂(碱性碘化汞钾溶液)作用产生红棕色沉淀。

需要注意的是,钾、钠、铵等离子化合物都属于正常成分之列,检验时必须有未受侵害

部位的组织作对照。

本章小结

水溶性无机毒物种类很多,其中以亚硝酸盐较为常见,强酸、强碱则多见于职业意外或

蓄意伤害案件。该类毒物通常用水浸法和透析法进行检材处理。透析法是从复杂检材中分离

小分子、小离子的有效方法。水溶性无机毒物分析的检材主要有胃内容物、呕吐物、残留饮

食物、被污染的衣物等。亚硝酸盐的定性定量分析主要用重氮耦合比色法,简便灵敏可靠;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是测定体内微量亚硝酸盐的有效方法。强酸、强碱的成分如Cl-、SO:—、Na+、K+在环境和正常人体中也大量存在,检验时需注意区分。

大学无机化学 上册

目录绪论第一篇物质结构基础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1-1 道尔顿原子论1-2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1-2-1 元素、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1-2-2 核素、同位素和同位素丰度1-2-3 原子的质量1-2-4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1-3 原子的起源和演化1-4 原子结构的玻尔行星模型1-4-1 氢原子光谱1-4-2 玻尔理论1-5 氢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力学模型1-5-1 波粒二象性1-5-2 德布罗意关系式1-5-3 海森堡不确定原理1-5-4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1-6 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电子排布)1-6-1 构造原理1-6-2 基态原予电子组态1-7 元素周期系1-7-1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及元素周期表1-7-2 元素周期表1-8 元素周期性1-8-1 原子半径1-8-2 电离能1-8-3 电子亲和能1-8-4 电负性1-8-5 氧化态习题第2章分子结构2-1 路易斯结构式2-2 单键、双键和叁键——σ键和π键——价键理论(一)2-3 价层电子互斥模型(VSEPR)2-4 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二)2-4-1 杂化轨道理论要点2-4-2 sp3杂化2-4-3 sp2杂化2-4-4 sp杂化2-5 共轭大π键2-6 等电子体原理2-7 分子轨道理论2-8 共价分子的性质2-8-1 键长2-8-2 共价半径2-8-3 键能2-8-4 键角2-8-5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2-9 分子间力2-9-1 范德华力2-9-2 氢键2-9-3 分子间作用力的其他类型2-9-4 范德华半径2-10 分子对称性(选学材料)2-10-1 对称性2-10-2 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2-10-3 分子的对称类型2-10-4 分子的性质与对称性的关系习题第3章晶体结构3-1 晶体3-1-1 晶体的宏观特征3-1-2 晶体的微观特征--平移对称性3-2 晶胞3-2-1 晶胞的基本特征3-2-2 布拉维系3-2-3 晶胞中原子的坐标与计数3-2-4 素晶胞与复晶胞-体心晶胞、面心晶胞和底心晶胞3-2-5 14种布拉维点阵型式……第4章配合物第二篇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第5章化学热力学基础第6章化学平衡常数第7章化学动力学基础第三篇水溶液化学原理第8章水溶液第9章酸碱平衡第10章沉淀平衡第11章电化学基础第12章配位平衡习题答案(选)附表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学(第四版)(下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日期:2003-1-1开本:16 版次:2010年5月第18次印刷页数:556页装帧:平装ISBN:9787040115833定价:47.50元内容简介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分三篇: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水溶液化学原理;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周期律,分子结构,晶体化学,配合物,热力学函数,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基础,酸碱、沉淀、氧化还原、配合四大平衡等化学原理内容。编者认为,化学原理应该成为大一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的基础,不能跟中学课程或后续课程在同一层次上重复,力争使第四版教材具有推陈出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留有余地、易教好学、适用面宽等特点。下册含4、5、6篇非金属元素化学、金属元素化学和无机化学选论。本版书大大加强了元素化学的实用性知识,并增加了部分研究性习题,激发学生学习元素化学的兴趣。目录第四篇元素化学(一)非金篇第13章氢和稀有气体13.1 氢13.2 稀有气习题第14章卤素14.1 卤素的通性14.2 卤素单质14.3 氟氯溴碘的化合物14.4 砹的化学习题第15章氧族元素15.1 氧族元素的通性15.2 氧及其化合物15.3 硫及其化合物15.4 硒和碲习题第16章氮磷砷16.1 元素的基本性质16.2 氮和氮的化合物16.3 磷及其化合物16.4 砷习题第17章碳硅硼17.1 透性17.2 碳17.3 硅17.4 硼17.5 碳化物、硅化物和硼化物习题第18章非金属元素小结第五篇元素化学(二)金属第19章金属通论第20章S区金属(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第21章P区金属第22章ds区金属第23章d区金属(一)第四周期d金属第24章d区金属(二)第五、第六周期d区金属第25章f区金属镧系与锏系金第六篇无机化学选论第26章无机合成化学简介第27章特殊类型的无机化合物第28章生物无机化学简介第29章无机固体化学简介第30章核化学习题答案人名索引主题词索引后记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存在的状态………………………………………………………………2 一、气体 .......................................................................................................... 2 二、液体 .......................................................................................................... 3 ①溶液与蒸汽压 ................................................................................................ 3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 3 ③渗透压 .......................................................................................................... 4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 4 三、胶体 .......................................................................................................... 4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5 一、化学反应速率 ............................................................................................ 5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 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6 2、温度 ............................................................................................................ 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8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 8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 9 4、自由能 ....................................................................................................... 10 ①吉布斯自由能 .............................................................................................. 10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11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11)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七章试题及答案教学资料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七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八章 氢 稀有气体 总体目标: 1.掌握氢及氢化物的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稀有气体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各节目标: 第一节 氢 1.掌握氢的三种成键方式 2.掌握氢的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及用途 3.了解离子型氢化物、分子型氢化物和金属性氢化物的主要性质 第二节 稀有气体 1.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空间构型 习题 一 选择题 1.稀有气体不易液化是因为( ) A.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B.它们不是偶极分子 C.它们仅仅存在较小的色散力而使之凝聚 D.它们价电子层已充满 2.用VSEPR 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 A .PF 3 B.NH 3 C.-34PO D.-3NO 3.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SCl 2 B.SO 3 C .XeF 4 D. PF 5 4.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6的是( )

A.SO2 B. SF6 C. 3 AsO D. BF3 4 5. XeF2的空间构型是() A.三角双锥 B.角形 C. T形 D.直线型 6.下列稀有气体的沸点最高的是()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氪 B.氡 C.氦 D.氙 7.能与氢形成离子型氢化物的是()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活泼的非金属 B.大多数元素 C.不活泼金属 D.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8.稀有气体原名惰性气体,这是因为() A.它们完全不与其它单质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B.它们的原子结构很稳定,电离势很大,电子亲合势很小,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C.它们的价电子已全部成对 D.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9.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Be 与Mg B.Mg与Al C Li与Be D.Be与Al 10.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Li B.Be C. Na D.Mg 11.下列化合物中,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NaF B.KF C.CaF2 D.BaF2 1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LiH B.NaH C.KH D.RbH

无机化学试题上

《无机化学上》试题(三)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种溶液可做缓冲溶液 (A). HAc+HCl(少量) (B). HAc+NaOH(适量) (C). HAc+NaCl(少量) (D). HAc+KCl(少量) 2.下列各分子中,中心原子在成键时以sp3不等性杂化的是 (A). BeCl2 (B). PH3 (C). BF3 (D). SiCl4 3.第二周期从Li到Ne原子的电离势总变化趋势是 (A). 从小变大 (B). 从大变小 (C). 从Li到N增加,从N到Ne下降 (D). 没有多大变化 4.含有П46离域大п键的是 (A). ClO3-; (B). SO32-; (C). SO3; (D). SOCl2 5.下列化合物中哪种分子偶极矩为零 (A). H2O; (B). H2S; (C). NCl3; (D). BF3 6.一个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24S2的元素其最可能的价态是(A). +1; (B). +2; (C). +4; (D). +7 7.根据晶体场理论,高自旋配合物的理论判据是 (A). 分裂能≈ 成对能; (B). 分裂能 > 成对能 (C). 分裂能 > 成键能 (D). 分裂能 < 成对能 8.在配合物[Co(en)(C2O4)2]- 中,中心原子Co的配位数为 (A). 2; (B). 4; (C). 6; (D). 3 9.MA2B2C2型配合物有几种空间异构体 (A). 2; (B). 4; (C). 5; (D). 3 10.在相同温度时,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2(g) +S(s) H2S(g) (K1) S(s) +O2(g) SO2(g) (K2) 则反应 H2(g) +SO2(g) O2(g) +H2S(g) 的平衡常数为 (A). K1 + K2; (B). K1 - K2; (C). K1 ? K2; (D). K1 / K2 11.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rHo为正,△rSo为正(假 定△rHo和△rSo不随温度而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低温下自发过程,高温下非自发过程

《无机化学》第十七章d区元素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七章d 区元素(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解:(1)查表得E θ(Cu 2+/Cu)=0.3394V ,K θf [Cu(NH 3)42+)=2.30×1012 以Cu(NH 3)42+/Cu 电对做正极, Cu 2+/Cu 做负极组成原电池,总反应 Cu(NH 3)42+ == Cu 2+ + 4NH 3 ∴ E θ(Cu(NH 3)42+/Cu)=-0.0265V (2)铜溶解后,溶液中的Cu(NH 3)42+的浓度为0.010(mol/L), 则氨水的浓度为 1.0-4×0.010=0.96(mol/L). 对于半反应: Cu(NH 3)42+ + 2e == Cu + 4NH 3 由奈斯特方程得 在0.96mol/L 氨水中: 对于半反应: O 2 + 2H 2O + 4e === 4OH - ∵ E(O 2/OH -)> E(Cu(NH 3)42+/Cu) ∴ Cu 可以溶于氨水中, 且O 2可以氧化Cu. 5解:(1) 反应: Cu(OH)2 + 2OH - == Cu(OH)42- 设NaOH 的初始浓度为x(mol/L) x=7.96(mol/L) 7解:反应: 2[Cu(CN)4]3- + H 2S == Cu 2S + 2HCN + 6CN - 因平衡常数非常小,说明反应向右进行趋势很弱,即不能生成Cu 2S 沉淀. 8解:A :CuO ;B :CuSO 4;C :Cu 2(OH)2SO 4;D :[Cu(NH 3)4]2+;E :CuS 。 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CuSO 4+2NH 3·H 2O==Cu 2(OH)2SO 4+(NH 4)2SO 4 Cu 2(OH)2SO 4+6NH 3+2NH 4+==2[Cu(NH 3)4]2++SO 42-+2H 2O [Cu(NH 3)4]2++H 2S==CuS+2NH 3+2NH 4+ 3CuS+8HNO 3==3Cu(NO 3)2+3S+2NO+4H 2O 10解:加入Cr 2O 72-有Ag 2CrO 4的砖红色沉淀析出.加Cl -后砖红色沉淀转为白色的AgCl 沉淀.再加过量的S 2O 32-,沉淀溶解为无色溶液,因形成配离子Ag(S 2O 3)23-. 相关反应: 4Ag ++ Cr 2O 72-+H 2O== Ag 2CrO 4+2H + Ag 2CrO 4 + 2Cl - == 2AgCl + CrO 42- AgCl + 2S 2O 32- == Ag(S 2O 3)23- + Cl - 11解:已知电对: Au + + e == Au (1) [AuCl 2]- + e == Au + 2Cl - (2) 36.121030.21lg ])([1lg 0592.0]3394.0))(([20592.0lg 1224 3243-=?==-?==++NH Cu K NH Cu E zE K f MF θθθθ)(53.0)102.4(100/21.0325.101lg 40592.04009.0)(/lg 40592.0)/()/(4 34222V OH c P P OH O E OH O E O =??+=+=----θθ)(0836.0)96.0(010.0lg 20592.00265.0)(])([lg 20592.0)/)(()/)((4 4 32 43243243V NH c NH Cu c Cu NH Cu E Cu NH Cu E -=+-=+=+++θ)/(0042.096.0108.1)()(53L mol NH c K OH c b =??=?=--θ])([) ()()()(])([)(])([24242 224224-+--+---?=???==OH Cu K K Cu c OH c OH c Cu c OH Cu c OH c OH Cu c K f sp θ θθ162078.224 1054.7102.210])([?=?==---θθθsp f K K OH Cu K 78.2210)20.0(1.0-=-=x K θ20482823019 82223421222223422262223462108.110 5.2)108.5()1003.2(101.7109.8)()]([)])(([)()()()(])([)()()()()()(])([)()(-------++--++---?=???????=???=????????=??=S Cu K HCN K CN Cu K K K S c H c Cu c S H c CN Cu c S c H c Cu c CN c HCN c S H c CN Cu c CN c HCN c K sp a f a a θθθθθθ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上)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存在的状态 一、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理论 ①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直径; ②气体分子处于永恒无规则运动状态; ③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除相互碰撞时; ④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⑤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假定前提:a 、分子不占体积;b 、分子间作用力忽略 ②表达式:pV=nRT ;R ≈8.314kPa 2L 2mol 1-2K 1- ③适用条件:温度较高、压力较低使得稀薄气体 ④具体应用:a 、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 b 、测量气体的分子量:pV=M W RT (n=M W ) c 、已知气体的状态求其密度ρ:pV=M W RT →p=MV WRT →ρMV RT =p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①混合气体的四个概念 a 、分压: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体积时的压力; b 、分体积: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压力时的体积 c 、体积分数:φ= 2 1 v v d 、摩尔分数:xi= 总 n n i ②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a 、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压力之和; 某组分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或摩尔数成正比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及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 c 、应用:已知分压求总压或由总压和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分压、 4、气体扩散定律 ①定律:T 、p 相同时,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 1 u u =21p p =2 1 M M (p 表示密度) ②用途:a 、测定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b 、同位素分离 二、液体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 长春理工大学精品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 课程编码:0730011 英文名称: Inorganic Chemistry 学 时: 96 其中实验学时:32 学 分: 5 开课学期: 1 适用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课程类别: 必修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无机化学是材料与化工学院各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无机化学是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授以学生无机化学的知识与理论,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掌握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包括化学反应热效应ΔrHm的计算,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反应的ΔrGm和ΔrSm的计算,化学平衡及其移动原理,Kθ与T的关系,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质量作用定律,反应速率理论,活化能的概念,K与T的关系等)。 要求掌握酸碱的电离理论、质子理论、电子理论及无机化学四大平衡原理(缓冲溶液、溶度积规则、配合物的概念、原电池、电极电势及其应用等) 初步掌握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理论(包括微观粒子运动特性、量子数、原子轨道、电子云、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元素周期系及原子性质的周期性规律,VB理论、MO理论、键参数、杂化轨道理论、晶体类型、分子间作用力、晶格能、离子极化作用);掌握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和特性,并能用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加以解释。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1. 理论部分 (1)化学反应速率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概念说明浓度、分压、温度、催化剂。对均相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影响多相反应速率的因素。 (2)化学平衡 掌握化学平衡概念及平衡移动规律,理解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考虑的必要性。掌握弱电解质的解离度、稀释定律、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解离平衡、盐的水解、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溶解-沉淀平衡、溶度积规则、氧化还原平衡和电极电势、配位平衡等内容,并能分析多重平衡系统中的成分及其相互影响。能用平衡常数(kθ)进行有关计算。能计算一元弱酸、一元弱碱的解离平衡组成以及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的pH值。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能用氧化值法、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能通过能斯特方程式计算说明浓度(含酸度)、分压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会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会应用元素标准电势图讨论元素的有关性质。能计算配体过量时配位平衡的组成。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能用Δf Hm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效应。学习用ΔrGm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1

无机化学第十七

一、判断题: 1. Cu (Ⅱ) 、Zn (Ⅱ) 、Cd (Ⅱ) 的易溶盐较多。() 2. 金属锌可以与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氢气。() 3. Zn 、Cd 、Hg 的金属活泼性分别比Cu 、Ag 、Au 强。.............. () 4. [ Cu (NH3 )4 ]2+ 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Cu2+ 以sp3 杂化轨道与NH3 形成配位键。.........................................................................................................................() 5. Zn2+ 、Cd2+ 、Hg2+ 与EDTA 形成配位数为4 的螯合物。() 二、选择题: 1.下列物质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将Mn2+氧化为MnO4-的是.................()。 (A) PbO;(B) Bi3+;(C) NaClO;(D) (NH4 )2 S2O8。 2. 下列金属中,延展性最好的是........................................................... ()。 (A) 银;(B) 金;(C) 铜;(D) 锌。 3. 下列反应中,配离子作氧化剂的是............................................. ()。 (A) [Cu (OH)4]2- 与甲醛反应;(B)[ Fe (CN)6]4- 与FeCl3 反应; (C) [Co (NH3 )6]2+ 与O2 反应;(D)[ Ag (NH3 )2]+ 与KI 反应。 4. 下列化合物中易溶于水的是............................................................. ()。 (A) Cu2O ;(B) CuCl ;(C) CuCl2 ;(D) CuI 。 5. 下列离子分别与Hg2+ 反应不生成沉淀的是........................ ()。 (A) 少量I- ;(B) OH-;(C) Sn2+;(D) Cl-。 6. 在酸度较大的水溶液中也不溶解的盐是( ) (A) Ag2SO4 (B) Ag3PO4 (C) Ag2CO3 (D) Ag2S 7. 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常形成的产物是( ) (A) Cu(HCO3)2 (B) CuCO3 (C) Cu2(OH)2CO3 (D) Cu(OH)2 8. 组成黄铜合金的两种金属是( ) (A) 铜和锡(B) 铜和锌(C) 铅和锡(D) 铝和铜 9. Cu+的磁矩是( ) (A) 3.88 (B) 5.0 (C) 2.83 (D) 0 10. 下述有关银的性质的正确论述是( ) (A) 从稀盐酸中置换出氢(B) 从浓盐酸中置换出氢 (C) 从氢碘酸中置换出氢(D) 从稀硫酸中置换出氢 11. 要从含有少量Cu2+离子的ZnSO4溶液中除去Cu2+离子最好的试剂是( ) (A) Na2CO3 (B) NaOH (C) HCl (D) Zn 12. 能共存于溶液中的一对离子是( ) (A) Fe3+和I-(B) Pb2+和Sn2+(C) Ag+和PO43-(D) Fe3+和SCN- 13. 欲除去CuSO4酸性溶液中少量Fe3+,加入下列试剂效果最好的是( ) (A) 氨水(B) NaOH (C) H2S水(D) Cu2(OH)2CO3 14. Cu2O 和稀H2SO4反应,最后能生成( ) (A) Cu2SO4+ H2O (B) CuSO4+ H2O (C) CuSO4+ Cu + H2O (D) CuS 15. 五水硫酸铜可溶于浓盐酸,关于所得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得溶液成蓝色; (B) 将溶液煮沸时释放出氯气,留下一种Cu(I) 的配合物溶液; (C) 这种溶液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生成沉淀; (D) 此溶液与金属铜一起加热,可被还原为一种Cu(I)的氯配合物。 16. 下列描述银的性质中,正确的是( )

2015北师大版无机化学习题答案(上册)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1-20 氦首先发现于日冕。1868年后30年间,太阳是研究氦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唯一源泉。 (a)观察到太阳可见光谱中有波长为4338A,4540A,4858A,5410A,6558A 的吸收(1A=10-10m来分析,这些吸收是由哪一种类氢原子激发造成的?是 He,He +还是He2+ ? (b)以上跃迁都是由n i=4向较高能级(n f)的跃迁。试确定 n f值,求里德堡常数R He i+。(c)求上述跃迁所涉及的粒子的电离能I(He j+),用电子伏特为单位。 (d)已知 I(He+)/ I(He)=2.180。这两个电离能的和是表观能A(He2+),即从He 得到He2+的能量。A(He2+)是最小的能量子。试计算能够引起He 电离成He2+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子。在太阳光中,在地球上,有没有这种能量子的有效源泉? (c=2.997925×108 ms-1;h=6.626×10-34Js;1eV=96.486KJ.mol-1=2.4180×1014Hz)

38、第8周期的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8。电子组态:8S26P6 39、二维化的周期表可叫宝塔式或滴水钟式周期表。这种周期表的优点是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元素周期系是如何由于核外电子能级的增多而螺旋发展的,缺点是每个横列不是一个周期,纵列元素的相互关系不容易看清。 40、“类铝”熔点在1110K~1941K之间,沸点在1757~3560K之间,密度在1.55g/m3 ~4.50 g/m3之间。 41、最高氧化态+3,最低氧化态-5。

1、解:O=O (12e-); H-O-O-H 14(e-); C=O (10e-);0=C=O(16e-);Cl-N-Cl(26e-);F–S - F (34e-) F F 2、解:共13种,如:

中南大学无机化学精品课程习题库

无机化学精品课程习题库: 第1章第2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1) 第12章(2)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中填“√ ”,错的填“×”)。 1.1复盐和配合物就象离子键和共价键一样,没有严格的界限。 ( ) 1.2 Ni(NH 3)2Cl 2无异构现象,[Co(en)3]Cl 3有异构体。 ( ) 1.3配离子 AlF 63-的稳定性大于 AlCl 63-。 ( ) 1.4已知[CaY]2-的K θ为6.3×1018,要比[Cu(en)2]2+的K θ= 4.0×1019小,所以后者更难离解。 () 1.5 MX 2Y 2Z 2类型的化合物有 6 种立体异构体。 ( ) 1.6内轨配合物一定比外轨配合物稳定。 ( ) 1.7当CO 作为配体与过渡金属配位时,证明存在“反馈π键”的证据之一是CO 的键长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 ) 1.8 Fe 3+和 X-配合物的稳定性随 X-离子半径的增加而降低。 ( ) 1.9 HgX 4-的稳定性按 F-I-的顺序降低。 ( ) 1.10CuX2-的稳定性按的Cl-Br-I-CN-顺序增加。 ()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 2. 1 根据晶体场理论,在一个八面体强场中,中心离子d 电子数为()时,晶体场稳定化能最大。 a. 9 b. 6 c. 5 d. 3 2. 2 下列各配离子中,既不显蓝色有不显紫色的是() a. Cu(H2O) b. Cu(NH3) c. CuCl d. Cu(OH) 2. 3 下列化合物中,没有反馈 π 键的是() a. [Pt(C 2H 4)Cl 3]- b. [Co(CN)6]4- c. Fe(CO)5 d. [FeF 6]3- 2. 4 在下列锰的化合物中,锰的氧化数最低的化合物是() a. HMn(CO)5 b. Mn(NO)3(CO) ?? →?? →??→??→24+ 24 +24+ 2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第29卷第3期2014年6月 大学化学 UNIVERSITY CHEMISTRY Vol.29No.3 Jun.20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机化学实验 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黄微** 李婉 刘卫 刘济红 田红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安徽合肥230026) 摘要 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介绍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探索与实践,探讨了在建设课程体系二更新实验内容二提升学生兴趣二强化过程管理二加强师资建设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并对课程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三 关键词 无机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过程管理 无机化学实验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面向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二少年班学院二地空学院的一年级本科生所开设的实验课程,年授课学时为200,年授课人数约300三作为新生进入高校后的第一门实验课,无机化学实验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因此,如何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低年级本科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分析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该课程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1?2]三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组密切配合安徽省精品课程 无机化学”的课堂教学,在建设实验教学体系二更新课程内容二提升学生兴趣二强化过程管理二加强师资建设等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获得了一定成效三现就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与各位同仁探讨,以期作为参考三 1 合理建设课程体系 无机化学实验的授课对象为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他们在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上还处于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阶段,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依照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具备的知识水平与认知情况,对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设计与编排,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分3层次开展实验教学三 针对大部分新生实验基础薄弱,实验知识缺乏的情况,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即秋季学期),课程组开设了无机化学实验(上)(必修课,80学时)三内容设计以传授学生基本实验知识二训练学生基本操作为目标三因此,该阶段的教学内容以基础型和验证型实验为主,如 硝酸钾的制备及提纯”, 容量分析操作”, 由废铁屑制备莫尔盐”三实验内容包括称量二溶解二加热二过滤二结晶二移液和滴定操作等三实验时,教师对每个基本操作进行演示,讲解操作要点,并认真观察学生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操作三通过该阶段的实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有了逐步提高,实验操作开始较为自如,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有所提高[3]三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知识,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之后,实验教学的重心应转移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二分析问题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三因此,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即春季学期)的无机化学实验(下)(必修课,80学时)中,我们逐步增加了综合型实验的比例三实验项目既有经典的综合型实 * **基金资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2012年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No.2012jyxm02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学研究 项目;2013年度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项目 通讯联系人,E?mail:hwnk@https://www.doczj.com/doc/4412034479.html,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七章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十八章 氢 稀有气体 总体目标: 1.掌握氢及氢化物的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稀有气体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各节目标: 第一节 氢 1.掌握氢的三种成键方式 2.掌握氢的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及用途 3.了解离子型氢化物、分子型氢化物和金属性氢化物的主要性质 第二节 稀有气体 1.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空间构型 习题 一 选择题 1.稀有气体不易液化是因为( ) A.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B.它们不是偶极分子 C.它们仅仅存在较小的色散力而使之凝聚 D.它们价电子层已充满 2.用VSEPR 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 A .PF 3 B.NH 3 C.-34PO D.-3NO 3.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吴成

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SCl2 B.SO3 C .XeF4 D. PF5 4.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6的是() A.SO2 B. SF6 C. 3 AsO D. BF3 4 5. XeF2的空间构型是() A.三角双锥 B.角形 C. T形 D.直线型 6.下列稀有气体的沸点最高的是()(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氪 B.氡 C.氦 D.氙 7.能与氢形成离子型氢化物的是()(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活泼的非金属 B.大多数元素 C.不活泼金属 D.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8.稀有气体原名惰性气体,这是因为() A.它们完全不与其它单质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B.它们的原子结构很稳定,电离势很大,电子亲合势很小,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C.它们的价电子已全部成对 D.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9.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Be 与Mg B.Mg与Al C Li与Be D.Be与Al 10.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Li B.Be C. Na D.Mg 11.下列化合物中,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广西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统计表

广西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统计表

附件3 广西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统计表 一、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院 批准年度 1 无机化学 梁福沛 化学化工学院 2003 2 中国古代文学 张明非(莫道才) 文学院(中文系) 2003 3 中国近代史 唐凌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003 4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罗星凯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2004 5 文学概论 张利群 文学院(中文系) 2004 6 马克思主义哲学 谭培文 政治与行政学院 2006 7 综合英语 李 晓 外国语学院 2006 8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易 忠 数学科学学院 2006 9 有机化学 苏桂发 化学化工学院 2006 10 普通动物学 周善义 生命科学学院 2006 11 大学英语 柏敬泽 外国语学院 2007

二、自治区级重点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院 批准年度 1 中国古代文学 张明非 文学院 1996 2 文学概论 王 杰 文学院 1996 3 中国古代史 刘祥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996 4 田径运动 卢林平 体育学院 1996 5 中学物理教材教学及实验研 究 罗星凯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996 6 高等代数 易 忠 数学科学学院 1996 7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王祥俊 政治与行政学院 1996 8 无机化学 李舒婷 化学化工学院 1996 9 美学 王朝元 文学院 1999 10 广西地方史 廖国一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999 11 法学基础理论 周世中 法学院 1999 12 教学论 蒋士全 教育科学学院 1999 13 普通动物学 黄乘明 生命科学学院 1999 14 有机化学 王恒 化学化工学院 1999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 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上册)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答案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1-1 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种含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太少,可以忽略不计,问:不计3H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 1-2 天然氟是单核素(19F)元素,而天然碳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2C和13C),在质谱仪中,每一质量数的微粒出现一个峰,氢预言在质谱仪中能出现几个相应于CF4+的峰? 1-3 用质谱仪测得溴得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79Br 789183占50。54%,81Br 80。9163占49。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4 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和205Tl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97u和204。97u,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04。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1-5 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AgCl):m(AgBr)=1。63810:1,又测得银和氯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分别为107。868和35。453,求碘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6 表1-1中贝采里乌斯1826年测得的铂原子量与现代测定的铂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比,有多大差别? 1-7 设全球有50亿人,设每人每秒数2个金原子,需要多少年全球的人才能数完1mol金原子(1年按365天计)? 1-8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 1-9 太阳系,例如地球,存在周期表所有稳定元素,而太阳却只开始发生氢燃烧,该核反应

的产物只有氢,应怎样理解这个事实? 1-10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一种叫“元气”的物质,“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万物”,请对比元素诞生说与这种古代哲学。 1-11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的元素论,至今仍有许多人对它们的“相生相克”深信不疑。与化学元素论相比,它出发点最致命的错误是什么? 1-12 请用计算机编一个小程序,按1.3式计算氢光谱各谱系的谱线的波长(本练习为开放式习题,并不需要所有学生都会做)。 n1 n2 1(来曼光谱) 1 2 3 4 波长 2(巴尔麦谱系) 1 2 3 4 波长 3(帕逊谱系) 1 2 3 4 波长 4(布来凯特谱系) 1 2 3 4 波长 5(特谱系) 1 2 3 4 波长 1-13 计算下列辐射的频率并给出其颜色:(1)氦-氖激发光波长633nm;(2)高压汞灯辐射之一435。8nm;(3)锂的最强辐射670。8nm。 1-14 Br2分子分解为Br原子需要的最低离解能为190KJ。mol-1 ,求引起溴分子解离需要吸收的最低能量子的波长与频率。 1-15 高压钠灯辐射589.6nm和589.0nm的双线,他们的能量差为多少KJ.mol-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