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碳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策略分析

低碳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策略分析

低碳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策略分析
低碳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策略分析

低碳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6-01-06T09:39:55.6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8期供稿作者:杨友全1 罗念2

[导读] 湖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在设计的质量品位和格调方面,建筑设计师都要树立良好的低碳理念,并确保低碳理念的顺利实施,本文重点探讨了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1湖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珠海市建筑设计院武汉分院

摘要:低碳概念已经成了建筑企业繁荣发展的主要趋势,关系着建筑行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只有低碳生活,才能真正为人类谋福利,而这一切又是由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决定的。因此,在设计的质量品位和格调方面,建筑设计师都要树立良好的低碳理念,并确保低碳理念的顺利实施,本文重点探讨了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空间规划;城市设计

前言:现阶段,虽然经济社会在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这种繁荣景象的背后却存在许多问题,同时给人们的生活更是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空气污染严重,动物惨遭灭绝,河水臭气熏天,名胜古迹大量受损等等,甚至许多疾病也随之而来,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常见的有空气污染所造成的手、足、口病等等,同时最新流行的雾霾污染也不可忽视。可见,当今人们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环境污染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是不言可喻的,需要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又命令各个地方政府加强当地环境治理,但是只靠国家治理远远不够,还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要学会低能、减排、低碳、节能等等,一切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只有将低碳理念落实到位,才能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

1低碳城市规划与绿色城市设计

1.1绿色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与内涵

传统城市设计理论注重对城市三维形体空间规划与视觉设计,而当今学者更多强调城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性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人对绿色城市设计理论理解为:以一般性城市设计理论为基础,以处理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为核心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最高目标的城市设计思想与方法。绿色城市设计与传统城市设计相比,在城市物质环境方面,更加考虑人类居住与自然生态环境的高度协调,注重城市公共效率的提升,绿色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城市用地功能的有效混合;在城市空间营造方面,更加尊重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塑造城市功能动态变化的空间模式,让城市空间的静态使用与动态适宜性高度统一起来。

1.2绿色城市设计理论与低碳城市规划的契合点

首先,两者都以可持续发展为最高发展目标。其次,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目标是让人类活动对自然的侵扰恢复到可接受的限度以内;而绿色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则是基于特定生物气候条件的生态策略,后者显然能促进前者目标的实现。第三,空间规划与设计是推动低碳城市规划实践最直观、较可行的一种方式,而处理城市形态结构及建筑空间关系正是城市设计研究的基本内容,因此,以低碳城市规划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能够推动相关实践的进行。因此,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具有良好的契合点,并且基于绿色城市设计的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能很好的将低碳城市其他领域的研究内容体现在城市空间布局中。

2低碳背景下城市规划策略分析

2.1中观层面策略

相关研究表明:控制城市建设密度能够有效实现城市的“紧缩化”发展,从而减少市民的高强度出行。中观层面主要考虑城市总体规划框架内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城市设计策略。

1)建立生态网格

生态网格的城市设计策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推进城市的“低碳化”发展。首先,在大城市边缘设置绿环或绿带(greenbelt),辅以楔形绿地渗透入城市中心区,能够有效抑制大城市的无序蔓延。以某市为例,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划出绕城高速两侧500米宽的绿带,确定了主城区的最终边界;同时,城市外围新区结合公共交通采用指状加楔形绿地的方式进行空间扩张。一方面确保了中心城区与卫星城镇多向的联系方式,保证了城市的密集形态。更重要的是让新的指状开发区集中在公共交通枢纽的沿线,形成环状加指状的交通系统,减少城市外围小汽车的出行强度;另一方面,绿带加楔形绿地的生态网格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边缘工业组团对主城区的空气污染,缓解了主城区的热岛效应,降低了中心城区的能耗。

其次,在城市区域范围内实现生态网格的覆盖。一方面,合理的生态网格能够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维持城区内良好的自然环境,利用植物群落最大限度的吸收CO2。同时生态网格与主导风向的整合,可以从内部很大程度上削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另一方面,各种最优尺度化的绿地能够营造良好的步行与行车环境,加以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促进其绿色交通体系的建构,从而限制小汽车的出行。

2)倡导多样化的土地利用倡导多样化的土地利用,规划友好的地块尺寸。20世纪由雅典宪章所确立的功能分区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城市规划布局,但是其表现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其中,由于城市功能过于割裂所造成的市民出行距离的增大是近年来较明显的问题,也是造成碳排放攀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多样化的土地利用重点强调功能的“有效混合”,当代复合性CBD的HOPSCA模式④就是一个有效的尝试。另外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在中心城区过多强调快速路网、高效率的小汽车交通系统是收效甚微的。因此,结合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状况及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前人提出了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5D”模式⑤。在规划设计适宜步行与自行车出行方式的城市地块尺度时,即要控制在人步行最大距离的限度⑥内,也要逐渐在市区结合生态网格建设自行车网格系统(一般认为以500米左右的格网为宜),并辅以发展BRT、燃料电池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营造地块尺寸合理,出行模式多样的绿色城市体系。

2.2微观层面策略

微观层面主要考虑优化城市建筑与街道网络的关系。当今城市“低碳化”要求城市具有紧缩的城市形态,中心城区要有更高的建筑密度,较高的热应力水平,这必然会导致市区环境的恶化以及能源的过度浪费。因此,在建筑与街道布局方面,自然通风以及建筑本身的节能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采用适宜的城市设计方能缓解城市紧缩化与城区高热应力间的矛盾。

第一,在建筑方面,建筑布局应采用分散式布局的结构形态。在城市中心区,建议建设不同高度的建筑交错布置,避免建设高层板式

低碳生态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

低碳生态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8-12-14T17:06:05.6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作者:徐东升 [导读] 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低碳生活这种可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已经逐渐被更多人士接受。 徐东升 威海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低碳生活这种可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已经逐渐被更多人士接受。在现代的社会城乡规划中,低碳生活的理念完全可以对城乡规划做出指导,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和生态和均衡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从低碳生态的视角出发,对城乡规划提出几点建议,供以借鉴。 关键词:低碳生态视角;城乡规划;社会政策;技术支持 在世界发展的进程中,诸多国家开始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起高度重视,并提出了追求低碳生产发展这一理念,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强调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根据相关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即便人们坚持可持续的生态发展理念也无法控制当前世界对能源的供不应求。尽管已经开始采用低碳生产生活的方式,但在未来几十年内,废气的排放量也仍然还有不断上升。相信在数十年后,人们就会发现低碳生态观念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及时利用低碳观念来指导城乡进行规划。 1、低碳生态视角下城乡规划的简要概述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改变传统的能源使用结构,这就是低碳生态观念。减少废气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理念,改变现有能源使用结构,减少传统能源利用,加强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在这一理念中并非是单纯减少碳的排放,主要为改善大气环境中的碳得以良性循环,最终使整个大气层的得到稳定发展。这一理念会成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针对我国城乡规划而采用低碳理念进行引导,分别制定了三个不同阶段的目标,将整个规划的路径具体化,从而实现最终低碳社会这一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从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一直到2020年,城市开始采用节能减排的手法,通过规定进行引导和强制性关闭等手法来实现社会节能这一目标,并且综合性的提高整个节能减排的成效。 第二阶段,自2020年开始一直到2035年,这是城乡规划的中期阶段性目标。可以将保护环境新能源作为社会运转的主要能源,推动社会朝着低碳化甚至是无碳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最终实现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这一目标。 第三阶段,自2035年开始到2050年,这是长期的发展目标,并且希望在2050年最终实现社会整体低碳化这一发展目标。在这一阶段中,需要从应用的层面来开始实现低碳模式的推广,不仅仅是生产厂商的低碳化模式,更是在人民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低碳化发展模式。 2、低碳生态视角下城乡规划所采用的方式 2.1政策性引导是城乡朝着低碳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性手段 人们应当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对不同区域的低碳发展的手段做好适当的调整。对于重点地区来说,必须以优化消耗能源结构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并且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使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本区域的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提高新能源的使用,从而优化整个产业消耗结构,发展生产销售和经营之间的循环,并为城乡发展留下空间。除此之外,需要减少高消耗高排放工业在整个社会中的比重,强调土地所有的包容力,使土地可以得到合理规划和使用,扶持企业发展新生技术,来推动整个城市产业经济可以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在高速发展的开发区中,可以采取限制性政策来解决开发区环境以及经济效益的问题。将开发区人口进行集中,减少人口分散型居住对整个环境产生处理困难的问题。及时提高区域内的公共服务水平,从而优化整个区域的人口素质。立足区域长处,发展带有区域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从而形发展具有自身独特性的产业优势。 (1)建立城市发展的长期环境和资源指标体系,重点采用环境评价和低碳指标,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在于对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起到预警作用,并能够为减缓城市发展建设的环境影响提出应对措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遵循早期介入原则、整体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与相关规划一致性的原则。 (2)改革财税体制和考核体系,为发展低碳生态城市营造制度环境。中央政府应加快完善立法、改革财税体制和行政考核体系,丰富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和激励手段,为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改革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取消预算外财政。建立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实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财政激励机制。尽快进行转移支付立法,与中央政府对地方约束性指标挂钩。出台相关措施,对地方城市在国家标准规范下进行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实践创新予以财政扶持。 2.2加大技术上支持的力度,促使城乡规划可以得到不断的发展 (1)采取适宜的技术与新型科技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要求资源循环化,更需要通过新型技术和有关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地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 (2)凭借科学技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运用再生科技,解决能源供给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两项关键性问题。 (3)加大对清洁能源使用与倡导工作开展的力度。推广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和燃料,并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和控制交通噪声污染措施与办法,及时采用主动式太阳能设计。除此之外,优化和巩固建筑能源利用体系。建立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 (4)研究推广绿色建筑技术。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整体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分布、节林等方面,促使环境得到保护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实用、高效的生活空间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总的来说,在我国城市发展绿色建筑,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全寿命周期分析原则、权衡优化和总量控制原则、全过程控制原则和精专化设计原则。 5、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对绿色建筑技术的方案加大推广力度。首先需要商讨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在短期需要以政府推进为主导,需要以市场化形式作为辅助。其次,将企业标准做好恰当的完善。再次,提高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科学指标研究质量。最后,技术产

低碳城市发展的哲学思考

低碳城市发展的哲学思考 发表时间:2011-12-23T15:16:36.283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10月下期供稿作者:华夏张擘 [导读] 本文探讨了“低碳”的来源,以及其实施的重要性。 华夏1 张擘2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1)10-0114-02 摘要:本文探讨了“低碳”的来源,以及其实施的重要性。城市为人口和生产的高度集中地,排放了大部分的温室气体,因此低碳城市是实施低碳的主体。同时阐述了低碳对于在我国实施的困难性与弊端。如今的我国实施“低碳”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从降低CO2排放以及通过植物种植来吸收温室气体等具体措施来探讨应当如何实施“低碳”。 关键词:低碳;低碳城市;弊端;气体排放;固碳 一、何谓“低碳” 如今,全球气候变暖已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性是90%,因为人类生产、生活消耗了大量化石能源,而产生了大量CO2 等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地球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人类急需找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以碳减排为目标的“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低碳概念应运而生,“低碳”变成一大时髦词语。 2003 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明确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即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能源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通过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更好的生活质量的机会,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随后,低碳的理念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许多城市开始以“低碳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日本于2007年率先提出建设“低碳社会”的愿景,核心思想为通过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达到高质量的简朴生活,与自然和谐共生并确保森林碳汇增长。“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已经迅速从一个概念演变为人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现实,并成为国家未来战略和竞争力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低碳城市 (一)实施低碳是保护环境的需要。 2010年5月,暴雨突袭广州和华南地区,“大水围城”的场面再次上演,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7 月,我国更是有多省区发生洪涝灾害,“百年不遇”这几年全遇上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由气候变化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现象如干旱、暴雨、高温、内陆的季节性洪涝、低温、沙尘、冰雹、雪灾、台风等近年来频繁光顾我国。全球变暖是指一段时间内,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指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的温度上升,这里的温室气体,主要就是碳排放。种种环境问题表明若不采取措施,改善环境,放任气候恶化,地球将不再适合人类生存。 (二)低碳需要城市出力。 全球城市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但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的75%。中国46%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但85%的能源消耗和CO2 排放来自城镇。表明“低碳”的实施需要城市的出力,低碳城市是实施的核心。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化的提升既给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也给城市资源、环境带来了严峻挑战。“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由36%上升至43%,而同期的能源消费量则增长了70%,许多城市正面临着贫困、住房短缺、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环境退化以及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换句话说这些问题与以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现行城市发展模式,即“高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为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势在必行。 三、低碳之我国的弊端 (一)商业利用“低碳”。 在“低碳”一词被概念化的炒作变得趋于浮躁的今天,“低碳”目前更像是谋利的一个借口,大到国家制定“碳排放标准”,声称其他国家的产品如果不符合此标准而要向他们出口产品的话要征收“碳关税”,小到很多商家“制造”并销售很多“低碳”产品。“低碳”就是一个万金油,哪里都可以抹一下,什么东西都可以是“低碳”。再者,所谓低碳产品,其成本之高,是否真正达到了减少碳排放的效果?例如,在“低碳”的口号下,新能源呼之欲出,由此而流行起来的太阳能电池,然而生产电池使用时产生的能量并未与其生产消耗的能量平齐,因此某种程度上依然没有达到低碳的效果。 (二)“低碳”于我国发展的制约。 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尤其是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工业化过程和不断蔓延的高耗能生活方式,导致了大气中CO2浓度升高,进而带来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为此,西方国家的科学家、政治家都对限制碳排放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并积极推动相关措施的实施,许多科学家研究工业化以来两百多年全球城市化、工业化与CO2浓度增加的相关曲线,绝大多数人都认同是人类CO2排放量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观点。 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同意这一观点,也有许多科学家认为虽然全球气候变暖,但是从长期环境演变的过程看,过去200年及未来一段时期,地球正处于一个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周期,因此人类活动并不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因。因此这样一个纯粹学术争论的背后,是否是发达国家遏止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工具? 毕竟发达国家曾经在工业化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CO2,现在却以此为借口来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限制发展、限制碳排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不仅意味着技术、资金上的巨大投入,而且以前的低成本出口优势也可能丧失。2009年8月,捷克总统克劳斯在其新书《环保主义威胁蓝色地球》中就明确指出:“气候变暖”是“杞人忧天”,限制碳排放是西方国家“别有用心”。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东京议定书》的缔约国,原则上我国应具有保护全球气候的义务,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实施低碳。而事实上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自2000 年以来,全球CO2增加量的2/3 来自于中国。在如此复杂的国际利益格局中,一方面,对外采取“碳密度标准路线”,即通过尽量降低每单位经济产出的能耗来履行中国的全球气候责任;另一方面,对内出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现实要求,必须大力实施削减碳排放

北京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的产业思考

北京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的产业思考 2013年10月29日16:27 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3期下作者:陈育霞龚健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4 摘要:北京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规划实施三年来,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基础设施承载力明显提高,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逐步显现。本文借鉴国内外水岸经济带发展的经验,重点从产业角度探讨如何通过产业集聚推动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推进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产业集聚,产业发展,滨水地区 永定河从北京西南部地区流过,是北京的母亲河。自上世纪80年代永定河3家店以下断流后,永定河的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由于无法解决水源问题,治理永定河的愿望一直搁置。直到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加快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终于将永定河整治提上议事日程。历经3年建设,永定河环境整治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永定河也实现了由单纯的防洪功能向防洪、景观、生态等综合功能的转变,沿岸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提升,已进入到产业集聚的关键时期。研究永定河地区的产业发展,使永定河沿岸的开发建设在拓展北京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结构等方面发挥作用,对北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规划和建设情况 (一)永定河的基本情况 永定河是海河水系最大的一条支流,也是流经北京市区最大的一条河流,它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了。永定河的源头在山西省宁武县的管涔山,古称桑干河。桑干河在河北省怀来与内蒙古洋河汇流后入官厅水库,出水库称永定河,穿越门头沟山区,经丰台、大兴、河北省,注入天津市海河后人海。永定河北京段流长187公里,流域面积3168平方公里。北京的土著人是饮永定河水而得以劳动、生息、繁衍的,从周口店到门头沟山区峡谷及其出山口地带,最后转入广安门一带的平原,生生不息,从未离开过永定河。永定河与北部及东部的潮白河和北运河共同形成北京市三条市级滨水绿带。 (二)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情况 按照市政府批准的《北京市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规划》将永定河治理分为三段,即官厅山峡段、平原城市段以及平原郊野段。其中,3家店至南六环路的平原城市段为永定河治理的重点,流域影响范围涵盖北京市西南部的石景山、门头沟、丰台、大兴和房山等5个区。2010年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首批开工治理的门城湖、莲石湖、晓月湖、宛平湖和循环管线工程(“四湖一线”)已经完成,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城市景观段已于2011年9月29日向市民免费开放。

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3-17T15:36:34.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作者:姜广福 [导读] 本文主要对低碳城市理论的含义及现状、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城市空间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城市产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鸡西市规划设计院 158100 摘要:随着基本能源在人们生活中的大量使用,生态环境负担一步一步的加重。这给了生存在这个环境中的人们一个警示,生态环境恶化。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低碳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如何体现低碳的城市规划理念是每个城市规划者应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低碳城市理论的含义及现状、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城市空间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城市产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低碳;理念;应用 一低碳城市理论的概述与现状分析 1 低碳城市理论的概述 对于低碳城市理论来说,其主要是指在城市的建设与规划中,以降低碳排放量为主要的设计方向和目的,其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进行发展低碳经济,并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的城市发展理念。另一方面,其是通过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利用创新低碳技术,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低碳城市理论是一个结合城市空间、城市交通、城市的绿色景观设计等众多的综合项目的总称。从居民的角度上来看,要提高居民对于低碳的认识和了解,从物质与技术的角度,就要建立一个低能耗,低排放、高循环的城市的运行模式。 1.2 当前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的现状 对于当前我国的低碳城市的建设与规划来说,其还存在着极大的不足,对于城市的建设与规划还比较的粗放,没有在规划设计中融入低碳理论的设计与研究,这导致了城市碳排放量的大量的增加,给城市的空气质量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的理论,就是以降低或者减少碳排放量为目的,或者以增加对带碳气体的消耗量为主要的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 二城市空间规划的低碳发展引导分析 1 城市空间结构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城市空间结构对于城市的运行效率有着直接的引导和限制作用。一个适合城市地理环境与发展目标的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能够引导城市理性生长,够使城市的交通出行趋于高效有序,也能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而不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阻碍。 2 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城市各地块的用地性质进行合理安排协调的过程,在现在国内进行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往往容易出现为了追求图面效果而不顾实际土地利用效率和居民便捷生活造成规划用地性质混合程度偏低的现象,还有些规划中,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各类用地比例失调,开发区规划土地功能单一,城市功能不完善。这些都会使得城市中不必要的交通出行量增加,同时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最终导致碳排放增加。因此,为了配合低碳城市建设的要求,政府及规划师应当让规划趋于科学合理。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注重各类用地的比例均衡,在城市每个需要集中建设的部分都应增加土地功能的混合度,另外,还应注意各类用地地块的尺度,使城市居民能够用最低碳的出行解决生活、工作、休闲的各种需求。 三城市交通规划的低碳发展引导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如果发生变化,必然会引发交通方式也发生变化。每种城市空间结构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结构体系,低碳城市空间结构亦不例外。进行低碳城市的交通规划,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进行城市道路网的规划时,其实用性应较强,以减少不必要干道,从而使城市中心区与主要生活区的支路有所增加,路网密度得到提高;同时,还要根据城市的发展目标对交通需求做出准确预测,并对道路的断面也进行确定;②对政府提出建议,应制定有关交通政策扶持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并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合理控制私家车的出行量,倡导步行与自行车出行,保证交通方式得到顺利衔接,实现无碳出行。例如:可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并结合TOP 模式,营造轨道车站为中心的城市生活空间。 四城市产业规划的低碳发展引导分析 进行低碳城市产业规划,要求产业结构应以低碳化为落脚点,包括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型产业两方面,最终使传统产业清洁化、多元化与高效化生产,产业结构升级。 传统的产业具有的特点主要是资源与能源消耗量较大,利用率不高,在生产中,废弃物与中间产物均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碳排放量非常大。因此,必须在以传统产业为立足点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在进行升级改造时,要加强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损耗,并将落后产能淘汰、关闭经过多次整改还不达标的企业。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逐步实现传统产业清洁化、多元化、高效化的生产,整体效益达到最大化。 不仅要注重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也要注重发展低碳绿色新型产业。发展新型产业,要对城市产业的内涵进行不断拓展,然后依托现有资源与能源,加大力度进行新能源与新材料的自主创新力度,并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能、城市垃圾发电等新型产业,减少城市碳排放量。 产业结构在进行升级改造中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与技术,这要求有关单位或部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①要加强完善与低碳有关的法律法规,要对各企业、各行业设定一定数量的强制性目标,使之对生产过程进行规范,对生产环节进行完善,最终实现低碳化、清洁化生产;②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低碳理念的宣传教育与推广力度,并利用财政、金融、税收等宏观调控手段,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总之,对城市产业进行规划,既要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型产业,又要注重区域整体发展,才能有效实现产业清洁化、多元化与高效化发展。 五结束语 中国低碳城市在理论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实践等方面目前正处在探索前行的阶段,观点繁杂、理论纷争。而且低碳城市涵盖城市规划、资源利用、交通体系、单体建筑、市政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现阶段的国情需要我们从认识论到方法论再到实践多头并举。如何能从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简介:张敏(1976-),女,安徽亳州人,工程师,从事能源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2-09-10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张 敏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卷烟厂设备科,安徽合肥230081) 摘要:城市是人类物质投资和智力创新的中心。把发展低碳经济贯穿于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城市发展 的主流方向。除发达国家以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最有能力开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必须以节能减排来减少城市碳源、增加有效的城市碳汇和发展低碳经济做为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将是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该文通过对中国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的剖析,继而提出引导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健康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经济;城市建设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2)23-122-03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水平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高能耗生活方式的不断蔓延,使得大气层中的CO 2以及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不断升高,并带来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全球气候的变暖及相应恶劣天气的增多,在对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 特大洪水,受灾面积2000万hm 2 ,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多 亿元。2004年12月26日, 印度洋发生的地震及海啸,对其中影响最大的印尼造成遇难人数超过10万人,流离失所的灾民更高达百万之巨。2008年初的我国南方的特大雪灾和2011年底到2012年初的云南省的持续干旱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由于CO 2的过度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限制和降低CO 2的排放,并且增加对CO 2的吸收,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7]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已成为世界上较大的碳排放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峰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 的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45%[3] 。这是中国作 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全人类社会的承诺, 也是对我国如何合理的、有效的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提升竞争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给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等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城市既是碳排放的主体,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载体 [7] 。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 其聚集了全国经济总量的90%以上和全国人口的50%左右。所以,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我们无法规避的现实选择 [7] 。 1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 从城市发展历史来看,城市发展的根本特征是城市的 发展对能源的消耗和资源的占用越来越多,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在国内很少提及“低碳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更多的是对低碳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研究。2009年,仇保兴博士在“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上将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这两个关联度高、交叉性强的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城市是生态城市实现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主要是以“减少碳源,增加碳汇”为主要出发点的生态城市类型 [4] 。低碳生态城市同时体现了低碳城 市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活宜居型、运行安全型及经济发展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低碳理念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可以这样理解:将低碳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形成“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 [2] 。 2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 2.1 现阶段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概况 根据中 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一项统计表明,截至2011年2月,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有230个,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有133个,所占比重分别为为80.1%和46.3%;尤其是2003年以后,提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数量增长较快(如图1) [3]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还处在起步摸索阶段,还需 要更多的人继续加以深化研究 。 图1 1996-2011年全国累计提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数量 221安徽农学通报, Anhui Agri.Sci.Bull.2012,18(23)

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 规划“低碳生态城市”

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低碳生态城市”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之路 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来看,我国一直都以积极态度研究、讨论、制定政策,并且加以实施,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带给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 1992年6月,我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同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批准了《公约》,我国成为该公约最早的10个缔约方之一。2008年7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北海道出席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时,全面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原则立场和采取的各项措施。并指出,中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把积极开展节能减排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切入点,采取了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开展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同年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发表,全面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以及中国对此进行的体制机制建设。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低碳城市(图片来之于网络) “低碳经济”概念 在全球面对气候变化挑战之时,“低碳经济”的概念被提出。低碳经济是指一种发展模式,在经济增长中排放最少之温室气体,以提高能源效率产出比,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之增长原则包括: ■以低碳排放手段推动经济增长 ■以科技创新支援增长 ■改变能源源头、消费优先列序及需求模式 ■移转生活方式、价值及习惯

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的思考

3城市与 减灾 观察与思考 Observation and Thinking 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生态型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目前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示范和建设各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诸如生态城市、清洁能源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人类活动足迹加剧了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本世纪人类共同应对的巨大挑战。在城市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 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就要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以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燃料电池等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二是积极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提升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风力发电、大型变压器、轨道交通配套装备等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工艺装备、 系统集成化水平,积极发展小排量、 混合动力、纯电动等节能环保型汽 车,加快低碳装备制造业和节能汽车 产业发展步伐。三是对现有产业链群 进行优化调整,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以我国电力产业为例,企业加快智能 电网的全面建设,将直接为新能源的 发展提供动力,并由此为相关节能产 品、低碳产品、新型电力设备等厂商 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电网企业 的规划,到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 特高压电网输送容量将超过2.6亿千 瓦,将减少发电装机约2500万千瓦, 每年减少东部地区煤炭和铁路运输 量4.8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13.7亿吨、二氧化硫约1075万吨、 氮氧化物约140万吨。南方电网公 司全网水电装机比重将从目前的32% 上升到41.3%,核电装机从2.9%上 升到9.4%,其他新能源(包括风电、 气电等)装机从目前的0.3%上升到 4.7%,火电装机从目前的64.8%下 降到44.6%。 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的思考 江苏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陈明忠 Thinking about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ecological cities 2010. 10

加强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随着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的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逐渐成为一个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出发,分析了当前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成绩;建议 近一段时间的雾霾天气再次惊醒人们,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人类生存的极端重要性。近些年来,通州区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措施,充分体现了通州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如何在今后乃至“十二五”期间,适应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需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和重大课题。 一、通州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通州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维护地区环境安全为目标,以控制污染和构建生态和谐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全区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保持了环境质量的基本稳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得到新发展。 (一)城市环境总体良好 城市空气质量连续几年保持优良记录。2006-2009年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分别达到217、238、257、262天。2009年浓度比2005年分别下降5.9%、3.6%和2.2%。SO2、NO2和PM10,SO2和NO2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完成“十一五”既定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地下饮用水源符合国家标准。河流水质改善率为32.1%,河流水质综合达标率为1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逐年稳步提升,2009年达到55.88%。2009年,全年新植成活树木18.1万株,新铺草坪面积23.4公顷;城市绿化面积达到1514.6公顷,道路绿化568.4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1%,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气、声环境质量全部符合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国家标准,整体环境持续保护优良。 (二)生态保护效果显著 运河水系保护成绩显著。通州区十分重视运河两岸环境的整治,坚持高水平打造运河城市段,高标准建设运河核心区的原则,先后完成了北运河城市段一期、二期综合治理工程,对河道进行了疏挖,实施了两岸绿化工程,改造了运河源头岛、运河文化广场,使运河成为通州区一道靓丽风景线。东南郊水网改造、凉水河治理等工程的完工,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景观建设水平。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北京市提出建设“五河十路”生态绿色屏障,通州区根据自身实际,结合京津风沙源治理及“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永乐店镇及沿潮白河、北运河的风沙区发展速丰林。2008年,全区造林1879.4公顷,新增造林面积683.5公顷,栽植各类绿化苗木453万株。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平原治沙、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新区规划思考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新区规划思考摘要:快速城市化加重了资源的消耗和对城市周围环境的破坏,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建设时需要尽可能降低这些影响,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越来越注重低碳生态方面的考虑,在城市建设中,编制低碳城市规划或引入低碳理念已渐成趋势。本文结合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实际,首先简要阐述了低碳城市、低碳城市规划的概念,对国内外低碳城市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建设实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指出建设低碳城市新区意义重大,提出低碳城市新区规划主要应关注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城市建筑等方面,并针对低碳城市新区规划的定位、理论研究基础、低碳城市新区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低碳城市新区规划的实施等方面进 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探索可持续的低碳城市新区建设发展模式。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城市新区规划思考 abstract: rapid urbanization has increased th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urban surroundings, the need to minimize these impacts of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urban 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s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the low-carbon ecological considerationsthe preparation of low-carbon urban planning in urban construction, or the introduction of low-carbon concept has become the trend. in this paper, the urban new distri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ctual briefly first low

天津市建设低碳型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414393690.html, 天津市建设低碳型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刘重 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04期 摘要;城市作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集中地,是低碳发展理念的实践主体。天津市是一座人口密集、一次能源资源稀缺、环境容量有限的特大型城市。随着天津经济的快速增长,碳排放强度虽然降低,但碳排放总量和规模持续增大,天津面临盘的减排困难很大。天津要建设低碳型城市,应当发展低碳能源与低碳型消费,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营造低碳社会氛围,实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是天津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碳减排;低碳城市;低碳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11)04-0120-04 人类的生产、生活消耗了大量的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地球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危机。为此,人类社会急需转变发展方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开始寻求低碳发展方式。城市作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集中地,是低碳发展理念的实践主体。 一、天津建设低碳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近年来,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方式都在进行重大调整,发达国家正在寻找新的替代产业,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奠定基础,而低碳产业正是各国关注的重点,并将决定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产业发展方向,孕育着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性的又一轮“新经济”。低碳经济(Low Carbon Eeonomy)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低碳概念最初产生于经济发展领域。英国在其2003年《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可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理念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随后,低碳的理念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日本于2007年开始致力于建设“低碳社会”,力图通过改变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实施低碳技术和新的制度来保证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低碳经济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青睐,纷纷着手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英国、日本、欧盟、加拿大、法国等都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国际上已普遍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_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 年 第35 卷 第2 期 VOL.35 NO.2 FEB. 201120 【摘要】从高碳化城市等现象出发,指出我国当前城市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并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思考绿色城市设计再到低碳城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主要内容,最后从设计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等角度提出了实现由绿色建筑到低碳城市的现实路径。【关键词】新型城市化;绿色城市设计;低碳城市 ABSTRACT: Based on the phenomena of high carbonation city and the lik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un-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current city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point of development mode conversion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roposa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ransition from green urban design to low-carbon city and their main contents. Finally, it brings forward the accessible path of realizing the transition from green building to low-carbon city with the views of designers, consumers, and managers. KEYWORDS: new-type urbanization; green urban design; low-carbon city 1 高碳城市与高耗建筑: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人类文明的建立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1]。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阶段,由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高碳城市与高耗建筑这种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其具体表现是:高碳城市:从城市总体层面看,显见的有3种问题:一是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格局的不合理,就业-居住-服务空间的错位配置,职住分离带来了诸如低效出行等一系列不集约行为;二 是私人汽车无节制的发展造成城市的离散化、郊区化,很多大城市重蹈美国洛杉矶覆辙,“摊大饼”式的蔓延大大增加了城市的出行难度,“堵城”现象在我国已经司空见惯;三是城市产业发展高能耗、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城市运行的高碳化。高耗建筑:主要表现为两种问题,一是高耗材的豪华和异型建筑,由于建设者的好大喜功和设计师过度的求新求异,造成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过度浪费,有的甚至达到了奢侈的程度;二是高耗能建筑,要么过度依靠人工能源将建筑与外界环境隔离运行,要么过度开放缺乏必要的隔热等措施,节能环保意识缺乏。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纬度西欧和北美国家的2~3倍,而每年新增近10亿m 2新建建筑也只有15%~20%执行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这种高能耗的发展显然已经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严重背离。2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十二五”城市规划设计的新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第一部分就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建议》还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等战略观点,而另一方面看,“十二五”时期又是我国城镇化继续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城市发展与建设与生态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加剧,这就要求必须转换城市化模式,以新型城市化模式协调城市化发展与生态文明提升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引导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贯彻“要从根本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体要求[3]。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 王建国 王兴平 【作者简介】 王建国(1957-),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 事。 王兴平(1970-),男,东 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0-12-28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1)02-0020-02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项目部分成果(项目批 准号:50978052)。——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GREEN URBAN DESIGN AND LOW-CARBON URBAN PLANNING: UNDER THE TREND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WANG Jianguo; WANG Xingping

对银川市建设低碳经济城市的思考

对银川市建设低碳经济城市的思考? 周泽超 教 授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 摘 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随着全球气候的急剧变化,导致一系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且愈演愈烈。在这一背景下,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低碳经济,就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银川市作为宁蒙陕甘四省(区)毗连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由于煤炭资源丰富等因素,经济结构长期处于单一状态,经济发展呈现出资源消耗型特征,形成“二高一低”的经济发展模式。二高是资源、能源消耗高,一低是经济效益低。因此,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对于银川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银川市 低碳经济 建设 一、银川市建设低碳经济的可行性 (一)国内外建设低碳经济城市的经验为银川建设低碳经济城市提供了经验 在实施绿色能源、治理污染、节能减排等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一直走在前列,是当今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军力量。例如,英国于2002年建立的贝丁顿生态示范项目,该项目将众多节能减排的措施集中于生态社区中,以生物燃料热电联产为小区实现集中供暖;通过屋顶铺设光伏班委电动汽车充电;增加南向窗户玻璃面积,减少北向玻璃面积;增加保温绝热材料厚度,使用节能电器等,切实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又如丹麦的Beder的太阳风、能社区项目,该项目以太阳能、风能作为主要能源。侧重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强调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保持社区的优美环境。另外,瑞典的梅拉达伦大学、皇家理工学院严晋跃教授提出了旨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整合路线,包括工业过程的改进、能源使用的优化、高级发电技术的整合等等,并将碳捕捉与存储融合到工业生产过程中。 中国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低碳经济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2008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成立低碳能源实验室、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2008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建议我国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科技部在相关科技计划中对节能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低碳前沿技术已经进行了部署并加大了投入力度。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正在快速提高,一大批成熟的低碳技术正在电力、冶金、建材、制造、石油化工行业得到推广和应用,新的更加有效地低碳技术正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研发出来并得到产业化应用。 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大陆以上海和保定二市为试点推出的“低碳城市”发展项目,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保定市“中国电谷”和“太阳能之城”建设,“中国电谷”仅2008年上半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工业利税17.7亿元,同比增长109.3%,实现出口创汇4.54亿元,同比增长162.8亿元,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初步形成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形态。上海通过崇明生态岛科技、世博科技、节能减排科技等专项先后在工业、交通、建筑、 ?本文为周泽超主持的国家级社科规划基金支持项目《宁蒙陕甘四省(区)毗连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