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解析版)

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解析版)

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解析版)
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解析版)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如图是30°N,32°E附近某区域的航拍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耕地和居民区,浅色部分为沙漠区.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该区域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河流

2.白天耕地和居民区气温低于沙漠区的原因主要是()

A.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B.大气逆辐射弱

C.地表蒸发蒸腾消耗热量多D.地面辐射强

3.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比较,该地区()

A.日出日落地方时刻相同 B.日出日落方位不同

C.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更小 D.夏季白昼时间更长

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山地可能是()

A.阴山 B.天山 C.秦岭 D.南岭

5.北坡的人口分布,海拔1500~2000米较1000~1500米地带多,其原因是()A.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B.气温高降水多

C.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D.矿产资源丰富

下表为纬度50°附近欧洲和南美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6~8题.

地点项目1月4月7月10月全年

甲气温(℃)13.2 11.3 6.3 8.1 10.2 降水(mm)161 339 509 232 3860

乙气温(℃) 4.8 9.2 16.1 12.2 11.1 降水(mm)164 84 95 140 1260

6.乙地的地带性植被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草原

7.甲地冬季气温高于乙地,其原因是甲地()

A.纬度和海拔更低B.太阳高度更大和白昼更长

C.沿岸暖流影响大D.该纬度地带海洋面积更大

8.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大气环流 C.洋流 D.海陆位置

陆面蒸发是指地面的实际蒸发.如图为陕西省陆面蒸发(单位:mm)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

9.陕西省陆面蒸发最大的地区在()

A.平原地区 B.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

C.高原地区 D.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10.M的值可能为()

A.300 B.400 C.500 D.600

11.北部陆面蒸发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气温低 B.地表干旱水量少

C.距海远降水少 D.植被茂盛湿度大

二、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题~第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其余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非洲西部的几内亚(如图)被称为“西非水塔”,首都科纳克里是西部非洲最大的港口.该国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铝土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且品位高,易于开采.我国的

炼铝工业占世界的40%,而铝土矿资源仅占世界的3%,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几内亚投资发展铝土矿开采和加工工业.

(1)分析几内亚成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2)简述几内亚发展铝土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3)对投资开发几内亚铝土矿,有人主张将铝土矿运回国内加工生产,也有人建议在当地冶炼,然后运回国内.你同意哪一种意见,并说出理由.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岱海(如图)是内蒙古境内的内陆湖泊,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另q为400mm 和1200mm.有22条河流汇入.流域内为内蒙古人口密集,农牧渔业发达地区.近30年来,岱海面积不断减小,富营养化不断加剧.

(1)说出岱海流域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岱海面积减小的原因.

(3)分析岱海富营养化不断加剧的原因.

(4)请你为岱海的治理提出可行的措施.

三、请考生在第14、15、16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旅游地理

14.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工厂建筑、生产设备等开发出了具有独特观光、体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并从中了解现代工业化历史和工业文明.图1为埃森一焦化厂内高55米的双轴提升井架,被称为“鲁尔区之塔”.图2为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的工业遗迹.

试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有利条件.

四、自然灾害与防治

15.西南地区是我国干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如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西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持续性特大干旱灾害,尤其是云南、贵州两省农业受灾面积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灾情为百年一遇.

试分析云南和贵州干旱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五、环境保护

16.页岩气是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分布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其温室效应远大于二氧化碳).目前页岩气开采的主要方法是钻井后将大量含有支撑荆(主要成分为沙、盐酸、苯等,主要起支撑裂口的作用)的高压水注入到地下页岩层内,使页岩破碎并释放出岩石中的天然气.

试简述开发页岩气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如图是30°N,32°E附近某区域的航拍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耕地和居民区,浅色部分为沙漠区.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该区域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河流

【考点】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分析】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很多都是因为气候差异导致的,主要表现在土壤、植被、水文这几个方面,其中土壤和植被是比较明显的差异体现,但在沙漠地区,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很多都是因为河流差异导致的,

【解答】解: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尼罗河三角洲附近.尼罗河的河水、定期泛滥的淤泥给予埃及的馈赠,所以由于河流的存在便利的灌溉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耕地和居民区分布在尼罗河三角洲和河谷地带,而周边由于副高的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故选:D.

2.白天耕地和居民区气温低于沙漠区的原因主要是()

A.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B.大气逆辐射弱

C.地表蒸发蒸腾消耗热量多D.地面辐射强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解答】解:白天耕地和居民区气温低,主要是因为该区域河流的作用,形成大面积的植被,农作物和植被的蒸腾作用强,而消耗热量.

故选:C.

3.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比较,该地区()

A.日出日落地方时刻相同 B.日出日落方位不同

C.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更小 D.夏季白昼时间更长

【考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解答】解:同纬度,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夜长相同,A对,D错.

根据两地的纬度和日出日落规律判断,由于地处北纬30°,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错;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相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故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C错;

故选:A.

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山地可能是()

A.阴山 B.天山 C.秦岭 D.南岭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分析】根据图中人口判断:北坡人口多分布在山脚,南坡人口多分布在山腰,说明北坡山脚自然条件好,南坡山腰自然条件好,可以判断出是天山.

【解答】解:通过读图不难判断,在该山的北坡人口集中在低海拔地区.

故选:B.

5.北坡的人口分布,海拔1500~2000米较1000~1500米地带多,其原因是()A.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B.气温高降水多

C.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D.矿产资源丰富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分析】由于地处中纬度,受西风带的影响,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气候湿润,形成山地草场.

【解答】解:北坡虽然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但是随着海拔高度的进一步升高,降水减少,植被会从森林过渡到草甸,综合四个选择项,只有选择C选项才是其原因.事实上很容易把A,B答案排除.只需要在C,D上做一判断即可.

故选:C.

下表为纬度50°附近欧洲和南美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6~8题.

地点项目1月4月7月10月全年

甲气温(℃)13.2 11.3 6.3 8.1 10.2 降水(mm)161 339 509 232 3860

乙气温(℃) 4.8 9.2 16.1 12.2 11.1 降水(mm)164 84 95 140 1260

6.乙地的地带性植被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草原

【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有包括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各种气候类型都有对应的自然带.该题中,只要根据表中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出乙地的气候类型就能找到答案.【解答】解:下表为纬度50°附近欧洲和南美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故选:B.

7.甲地冬季气温高于乙地,其原因是甲地()

A.纬度和海拔更低B.太阳高度更大和白昼更长

C.沿岸暖流影响大D.该纬度地带海洋面积更大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

【解答】解:首先可以根据7月和1月气温的高低确定出甲是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乙地在欧洲北纬50°附近.然后再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可以判断出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然甲地冬季温度(6.3)高于乙地冬季温度(4.8),但是甲地夏季的温度却比乙地低,所以A 排除;

甲地冬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更大和白昼更长,B错;

甲地西侧是秘鲁寒流,C错;

根据气候资料,虽然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显然甲地的年温差更小,而乙地的年温差更大,所以相对来说甲地海洋性更强,D对.

故选:D.

8.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大气环流 C.洋流 D.海陆位置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

【解答】解:首先可以根据7月和1月气温的高低确定出甲是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乙地在欧洲北纬50°附近.然后再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可以判断出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虽然都终年受西风影响,但是甲地年降水量远大于乙地,只能说明,甲地西风还受到了西海岸山地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所以选择A选项.

故选:A.

陆面蒸发是指地面的实际蒸发.如图为陕西省陆面蒸发(单位:mm)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

9.陕西省陆面蒸发最大的地区在()

A.平原地区 B.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

C.高原地区 D.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

【解答】解:根据陕西地形的分布和图中数值的分布判断,最大值位于陕西的中部,即渭河平原附近.

故选:A.

10.M的值可能为()

A.300 B.400 C.500 D.600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

【解答】解:根据陕西地形的分布和纬度判断,34°N为秦岭,由于海拔的影响,蒸发量小,故根据等值线局部的闭合的判断法则,该地的蒸发量小于500,故M处的数值为500.

故选:C.

11.北部陆面蒸发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气温低 B.地表干旱水量少

C.距海远降水少 D.植被茂盛湿度大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

【解答】解:根据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北部地处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带,大陆性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故实际蒸发量小.

故选:B.

二、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题~第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其余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非洲西部的几内亚(如图)被称为“西非水塔”,首都科纳克里是西部非洲最大的港口.该国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铝土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且品位高,易于开采.我国的炼铝工业占世界的40%,而铝土矿资源仅占世界的3%,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几内亚投资发展铝土矿开采和加工工业.

(1)分析几内亚成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2)简述几内亚发展铝土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3)对投资开发几内亚铝土矿,有人主张将铝土矿运回国内加工生产,也有人建议在当地冶炼,然后运回国内.你同意哪一种意见,并说出理由.

【考点】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分析】本题组以区域为载体,考查水资源的分布和工业区位条件以及可持续发展措施.(1)主要抓住“水塔”中的潜台词﹣﹣高和水丰富,进而分析其中的原因.两者分布从河流流向以及降水量判断.

(2)抓住资料中的关键词分析,国内条件从海陆位置分析交通、资源量、开采条件和水资源考虑,而国际从市场需求量分析.

(3)对于观点的表述从铝土工业的对当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解答】解:(1)该题考查学生对几内亚国家水资源丰富分原因分析,并对该地地形特征进行综合考查.单从字面上理解“水塔”,就应该回答两个方面,在西非,说明几内亚地势较高,可以从河流的流向判断出来,另一方面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

(2)本题用的是“简述”,简要叙述即可.作为工业区位条件分析,应该有相应的思维模式:自然方面:工业用水,用地;社会经济方面:资源,能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工业协助和工业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再选择其中要点作答即可.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当地加工,也可以选择迂回国内加工.关键是理由以观点是一致的.在当地加工,就要从在当地加工区位优势进行作答;同样在运回国内加工,就要从国内的优势区位条件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

(1)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且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破,降水丰富;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高,西非河流多发源此地.

(2)铝土资源丰富,品位高,且开采便利;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河流流经高原、山地,落差大,水能丰富;海运便利,产品运输便利.

(3)当地加工.理由:当地劳动力资源,生产成本低;加工后运量减少,运费低;促进我国对外投资;加强中非关系;有利于环境污染;有利于我国工业结构调整.运回国内加工.理由:国内劳动力素质高;国内基础设施更完善;有利于我国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岱海(如图)是内蒙古境内的内陆湖泊,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另q为400mm 和1200mm.有22条河流汇入.流域内为内蒙古人口密集,农牧渔业发达地区.近30年来,岱海面积不断减小,富营养化不断加剧.

(1)说出岱海流域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岱海面积减小的原因.

(3)分析岱海富营养化不断加剧的原因.

(4)请你为岱海的治理提出可行的措施.

【考点】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分析】从河流的流向判断岱海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从水循环的环节如蒸发量、地表径流分析;考查水体富营养化,从水的流动性、水量、以及人对水的利用、污染物的排放分析.

【解答】解:(1)在考试中,通过河流的流向来判断地势的高低的题时有出现,此题通过看河流的流向,答案就一目了然,此题难度不大.

(2)此题需要大家对水循环的原理和规律掌握,然后再去分析.水循环分为三种: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显然岱海参与的内陆循环,其环节有水汽蒸发,大气降水,地表径流等.显然岱海面积减少,应该是在水汽蒸发,和地表径流这两个环节方面去思考.这样答案就比较清晰了.

(3)水体富营养化,往往要从有机质的来源,数量多,同时水体自身数量减少,这样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如果环境又比较封闭,就容易富营养化;

(4)岱海作为一个内陆湖泊,对当地生态系统具有重大作用,而目前面积减小,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可以从防止岱海面积减小和湖水富营养化两个大的方面去思考对策.

故答案为:(1)特点:中间低,四周高;理由:河流有四周汇入岱海.

(2)岱海为内流湖,水量收入为降水和径流,支出为蒸发,流域内多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由于在河流上游建水库、引水灌溉和居民用水增加,使得入湖水量减少;从而导致面积减少.

(3)流域内含有大量的农药、化肥的灌溉用水,居民生活废水的汇入以及鱼饲料的投放,导致养分积聚;湖泊为内流湖,汇聚的养分无法排出,加上近年来湖泊水量减少,导致养分的浓度不断增加,营养化加剧.

(4)发展节水农业;增强居民环保意识,控制生活用水;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以及鱼饲料的使用量;对生产、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后排放;严格执法,加大对非法排污的处理力度.

三、请考生在第14、15、16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旅游地理

14.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工厂建筑、生产设备等开发出了具有独特观光、体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并从中了解现代工业化历史和工业文明.图1为埃森一焦化厂内高55米的双轴提升井架,被称为“鲁尔区之塔”.图2为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的工业遗迹.

试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有利条件.

【考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分析】对于鲁尔区的工业旅游的条件分析,结合具体从工业资源的种类和独特性、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分析,以及市场距离、承载力分析.

【解答】解:德国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历史悠久,工业文化发达,知名度高;工业发展较早工业遗迹较多,工业遗迹作为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与该国其他旅游资源搭配组合,游览价值高;德国鲁尔区水陆交通发达;德国鲁尔区位于经济发达的西欧地区,为世界的主要客源地,且距离近;基础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接待能力强等.

故答案为:工业文化发达,知名度高;工业遗迹作为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与该国其他旅游资源搭配组合,游览价值高;位于欧洲中部,水陆交通发达;位于发达地区,为世界的主要客源地,且距离近;基础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接待能力强.

四、自然灾害与防治

15.西南地区是我国干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如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西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持续性特大干旱灾害,尤其是云南、贵州两省农业受灾面积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灾情为百年一遇.

试分析云南和贵州干旱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考点】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

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同时,旱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

【解答】解:分析干旱的自然条件,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植被条件分析,西南地区,由于石漠化,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少;地形方面:喀斯特地貌,下渗强;降水:由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蒸发量:纬度低,蒸发量大.同时也从气候的异常分析.

故答案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且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地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干旱;地形崎岖,平地少,土层薄,土壤保水性差;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五、环境保护

16.页岩气是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分布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其温室效应远大于二氧化碳).目前页岩气开采的主要方法是钻井后将大量含有支撑荆(主要成分为沙、盐酸、苯等,主要起支撑裂口的作用)的高压水注入到地下页岩层内,使页岩破碎并释放出岩石中的天然气.

试简述开发页岩气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

【考点】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分析】考查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主要从四大圈层中的五大要素的破坏逐一分析.

【解答】解:考查环境保护问题,抓住开发中对水、大气、生物、土壤、地形的影响.如水,过渡用水;大气:天然气的泄漏;生物:破坏植被;土壤:污染土壤等.

故答案为:过渡消耗水资源,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温室气体的泄漏加剧温室效应;破坏生态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