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日本《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标准》品结直肠癌手术细节

读日本《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标准》品结直肠癌手术细节

读日本《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标准》品结直肠癌手术细节
读日本《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标准》品结直肠癌手术细节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04-23分享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刘荫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姚宏伟

病理解剖学研究已明确,对于中位直肠癌,需切除肿瘤远端4~5 cm的肠管;对于低位直肠癌,切除肿瘤远端1~2 cm的肠管是可以接受的(但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证实切缘阴性)。但直肠癌近端肠管切缘的界定,结肠癌远、近端肠管切除安全距离及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规范化尚待深入讨论。截至2012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专家组建议:对于可切除性结肠癌,推荐的手术方法是整块切除和充分的淋巴结清扫术;对于低位直肠癌,推荐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同时,需将直肠系膜内结构整块锐性切除。在结直肠癌TNM分期标准中,根治性手术能切除的淋巴结定义为“区域淋巴结”,切除范围以外的淋巴结称之为“非区域淋巴结”,划归远处转移(M1a)。2010年10月卫生部公布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对结肠癌手术的建议为:切除足够的肠管,清扫区域淋巴结,整块切除;

T2~4N0~2M0期结肠癌首选的手术方式是相应结肠切除联合区域淋巴结清扫;区域淋巴结清扫须包括肠旁、中间和系膜根部淋巴结三站。但权威性指导意见对何谓“足够的肠管”及“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并未详细说明。

2009年最新出版的《佐林格外科手术图谱》(Zollinger’s atlas of surgical operation)在结直肠外科解剖章节中阐明,区域淋巴结清扫应包括临近肠管的直接淋巴引流区和肠系膜上、下血管的淋巴引流区,同时,为达到淋巴引流区广泛、整块的切除将牺牲更多的血供。因此,保证吻合部位肠管有生机和接近正常的坚固度成为“切除足够的肠管”需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但临近肠管直接淋巴引流区及肠系膜上、下血管淋巴引流区如何界定?同样缺少细则说明。

自1977年日本结直肠癌研究会制定《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至今,已历时35年,完成7个版本的更新,该规范以解剖学为基础,依据大量的研究,确定了结直肠淋巴结群名称及分类,肠旁淋巴结、中间淋巴结和中央淋巴结解剖部位的认定,为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清扫提供了准确的位置界定。2009年第7版《规范》出炉至今尚未有所更新,笔者复习并解读第7版《规范》,以期抛砖引玉,为阐明结直肠癌手术细则、规范手术技术标准提供借鉴。

《规范》解读

1. 结直肠淋巴结群分类及名称

自20世纪60年代,日本外科领域针对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途径及淋巴清扫范围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大量文献见诸报告。以解剖学为基础,日本结直肠癌研究会针对结直肠淋巴结群及淋巴结名称进行了详尽的定义和位置描述(见表1)。

表1 结直肠淋巴结群分类及淋巴结名称

2. 肠旁淋巴结范围界定(见下图1、2)

图1 目前已明确,正常情况下结肠淋巴沿5种途径回流:a.正常淋巴回流;b.紧邻肠壁走行再向边缘血管方向回流;c.远端供血动脉方向回流;d.近端供血动脉以远方向回流;

e. 中央淋巴结附近的分散回流。

图2 在理解结肠淋巴回流途径的基础上,参考肿瘤与所支配动脉的位置关系,对肠旁淋巴结范围进行如下界定:①肿瘤由1支动脉供血,并位于动脉正下方,以超越肿瘤边缘远、近端各10 cm确定其界限(图A);②肿瘤由1支动脉供血,动脉距离肿瘤边缘<10 cm,以供应动脉侧以远5 cm,另一侧10 cm确定其界限(图B);③肿瘤由2 支动脉供应,2 支动脉距离肿瘤边缘均不足10 cm,以各自超越动脉5 cm确定其界限(图C);④肿瘤由2 支动脉供应,距离肿瘤边缘<10 cm 一侧,以超越动脉以远5 cm为界限,距离肿瘤边缘>10 cm一侧,则以10 cm为界限(图D)。

3 中间淋巴结和中央淋巴结范围界定

肠系膜上动脉系统和肠系膜下动脉系统对于中间淋巴结和中央淋巴结的界定有所不同。

肠系膜上动脉系统将肠系膜上动脉发出各结肠动脉起始部分布的淋巴结定义为中央淋巴结;沿各支动脉分布的淋巴结为中间淋巴结(见表1、图3A)。

图3 肠系膜上、下动脉系统淋巴结,A:肠系膜上动脉系统区域淋巴结;B:肠系膜下动脉系统区域淋巴结。

肠系膜下动脉系统将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至左结肠动脉起始部之间沿肠系膜下动脉

分布的淋巴结被定义为中央淋巴结(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沿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分布淋巴结(左结肠淋巴结,乙状结肠淋巴结),左结肠动脉起始部至乙状结肠动脉最下支沿肠系膜下动脉走行淋巴结(肠系膜下动脉干淋巴结)被定义为中间淋巴结(见表1、图3B)。

以解剖为基础,认识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

2010年卫生部公布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指出,区域淋巴结必须包括肠旁、中间和系膜根部淋巴结三站,其系膜根部淋巴结含义等同于中央淋巴结。在前述研究基础上,肠系膜上动脉系统所属结肠实施区域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应包括以下三站(见图4):①肠旁淋巴结清扫(第一站),根据实际肿瘤血管供血情况不同,切除两端相应长度的肠管(切除范围参照B2版图2)。②中间淋巴结清扫(第二站),清扫沿肿瘤供血有关的主要和次要动脉分布的淋巴结。③中央淋巴结清扫(第三站),清扫肠系膜上动脉发出与肿瘤供血有关的结肠动脉起始部分布的淋巴结。在肠系膜下动脉系统,肠旁淋巴结切除范围与前者理论相同,但沿直肠上动脉分布淋巴结、直肠中动脉及骨盆神经丛内侧淋巴结也被划归为肠旁淋巴结;中间淋巴结切除范围除沿供血有关的主要和次要动脉分布的淋巴结以外,在直肠还应包括肠系膜下动脉干周围淋巴结;而中央淋巴结清扫特指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至左结肠动脉起始部之间沿肠系膜下动脉走行的淋巴结。

图4 结肠癌区域淋巴结清扫

须提出的是,针对中低位直肠癌推荐D2术式已获得广泛共识,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混淆“直肠上动脉起始部结扎切断血管”与“D2清扫”的关系,错误地将直肠上动脉根部理解为中间淋巴结区域。笔者认为,直肠癌D2术式血管处理推荐在根部结扎切断直肠上动脉,区域淋巴结应以肠系膜下动脉干为解剖标志进行中间淋巴结(第二站)清扫,清扫范围内相关血管应达到脉络化。不推荐在根部结扎切断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干、乙状结肠动脉是否结扎及在何处结扎没有原则上的约定,可根据肿瘤部位以及吻合肠管张力情况具体实行。

正确认识影响“足够的肠管”切除范围的相关因素

在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的认识上得到统一后,“足够的肠管”切除问题则不难回答。

在直肠癌,近端肠管切除范围应参考两部分:①依据肠旁淋巴结清扫的安全距离标准,距离肿瘤近端10 cm切断肠管已足够(1支动脉供血);②完成中间淋巴结清扫和切断直肠上动脉以后,基于外科吻合技术安全,还应参考近端肠管的血供情况,确认拟行吻合部位的肠管无张力、有生机和接近正常的坚固度。

在结肠癌,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已明确。为完成规范的肠旁淋巴结清扫,其远、近端肠管切除范围应根据肿瘤血管供应情况具体实施;同时,中间淋巴结及中央淋巴结清扫可能导致切断血管和大段肠管失活,因此,确定拟吻合部位是否具有生机,成为决定肠管切除范围的另一项参考。

最后,还应注意到,升结肠和降结肠均为腹膜间位器官,适度扩大升结肠和降结肠切除术的肠管范围,选择腹膜内位器官(回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实施吻合,可达到更接近正常的肠管坚固度,也成为影响“足够的肠管”切除范围的重要参考,并为手术安全提供更多保障。因此,“足够的肠管”切除范围应联合参考肠旁淋巴结规范清扫因素+中间淋巴结清扫和中央淋巴结清扫后肠管生机因素+吻合部位肠管接近正常坚固度因素,绝非仅单一考虑肿瘤切缘是否安全因素。

讨论

毋庸置疑,结肠癌手术同样应遵循宏观的肿瘤治疗学原则,包括优先在肿瘤供血动脉起始部离断血管;合理的解剖层次与锐性分离技术;有研究证据支持的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肿瘤远、近端切缘安全;追求R0切除术;肿瘤与区域淋巴结的整块切除术及肿瘤无沾染技术等。对此,目前已有共识,并无歧义。但仍有几点外科问题值得讨论。

TNM分期与“日式”手术关系——分久必合

2010年,TNM分期系统更新为第7版,代表了肿瘤诊治理念的荟萃。其中对区域淋巴结(N分期)制订了详尽的量化标准,包括淋巴结清扫总数不得少于12枚;N分期从N0~N1c(淋巴结转移数≤3枚)和N2a~N2b(淋巴结转移数>4枚)的更新。但最新版分期并未对区域淋巴结的位置进行准确描述。与此相反,1977年至今,日本《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以解剖学为基础,不断完善对于区域淋巴结准确的定位诊断,已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补充。

今天,二者正逐渐靠拢,应科学地认识到,肿瘤分期的价值在于判断预后并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无论何种分期系统,针对可切除病例都应进行必要区域的淋巴结清扫,“日式”研究明确了不同部位区域淋巴结的解剖定义,我们应该尊重和深入研究。同时,TNM分期标准对区域淋巴结清扫数量的界定是规范清扫的量化保障。

TME与CME——规范局部切除与区域淋巴结清扫的技术保障

1988年,英国尔德(Heald)教授提出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这一术式规范了中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范围的手术技术标准,已被临床医生广泛接受,其中提出的“神圣平面”解剖层次从理论上为提高肿瘤环周切缘安全、降低局部复发率作出重要贡献。但该技术标准并未严格界定区域淋巴结的清扫范围。

2009年,德国霍恩贝格尔(Hohenberger)教授以胚胎学为基础进行研究,阐述了结肠系膜的解剖结构特点,并提出了结肠系膜完整切除(CME)的概念,其核心内容包括:选择锐性分离技术分离结肠脏、壁层腹膜,同时,覆盖肿瘤供应血管的相关腹膜达到完整切除;安全显露肿瘤供应动脉和根部结扎血管;在外科技术方面详细介绍了手术入路细节问题,为规范结肠癌区域淋巴结清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但由于研究对象时间跨度24年,作为回顾性研究都存在着无法回避的缺欠,包括各亚组对象手术技术无法标准化;各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不足12枚的患者不能分期;以28枚淋巴结为阈值分析预后缺少根据等;同时,作者对于“肿瘤供应动脉”的解剖范围界限也值得商榷,在胃癌手术的历史中,扩大根治手术(D4)延续了近40年,最终结果在解剖学的研究证实下回到D2术式。今天,作者并未研究“完整系膜切除”范围内距离肿瘤不同部位动脉周围的淋巴结转移比例问题,因此,应科学地认识“完整系膜”切除范围。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手术技术都会被掌握甚至被挑战,掌握和推广技术的目的在于它对于疾病治疗的必要性。CME技术为规范结肠癌区域淋巴结清扫提供了正确的解剖层次和手术入路,值得在临床推广。“CME技术可以获得更多的淋巴结清扫数量”也是客观结论,但是,更加期待针对CME 技术开展前瞻性研究,并得出区域淋巴结切除范围更加值得信服的结论。

2011年,《CA: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Cancer J Clin)公布统计数字,2011年度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预计占全部癌症的第三位,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科学解读医学文献,规范医疗实践,提高外科技术标准,则国家幸甚,百姓幸甚,医生幸甚!

[注:文中图片摘自《大肠癌诊疗规范》(第七版补订版,日本),2009:44和《消化器外科》(6临时增刊号,日本),1997:942]

中国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中国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我国化妆品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化妆品,若生产特殊用途化妆品(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除了生产企业具备“一照五证”外,还需要经过国家卫生部批准,持有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和特殊用途化妆品证书方可生产。 中国对化妆品的管理是由多部门、多个法规和多个标准进行管理的, 它的管理可由以下几方面体现: 1、综合法规 ①《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 年版):《化妆品卫生规范》是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的主要技术依据。《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进行了定义,规定了化妆品的卫生要求和包装要求,陈列了化妆品禁用组份、限用物质、限用防腐剂、防晒剂和着色剂,及暂时允许使用的染发剂,规定了毒理学试验方法、卫生化学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检验方法。此次修订,一是根据欧盟最新版本的Cosmetics Directive 76/ 768/ EC,增加了790种禁用物质,现共有禁用物质1286种。二是将卫生部2005年发布的《染发剂原料名单》纳人到规范的限用原料名单中。三是对防腐剂、防晒剂、着色剂、染发剂中部分原料进行了调整,包括删除、增加和改变限用条件等。此次修订增加了几种新的禁

限用原料的检测方法,如部分抗生素的检测方法,4种去屑剂的检测方法(水杨酸、酮康唑、氯咪巴、毗啶酮乙醇胺)等。修订中增加了两种防晒化妆品UVA防晒效果评价方法.一种是人体法,一种是仪器法。另外,还增加了防晒产品防水功能的测定方法和标识要求。 ②《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1989 年9 月26 日国务院批准, 1989 年11 月13 日卫生部令第3号发布)。《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是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对化妆品生产的卫生监督、化妆品经营的卫生监督、化妆品卫生监督机构与职责和罚则作了规定。 ③《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1991 年3 月27 日卫生部令第13 号发布,2005年5月20日卫生部对其进行了修改。 ④《化妆品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 证实施细则》(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2001 年8 月16 日公布实施) ; ⑤《卫生部化妆品申报与受理规定》(1999 年4月3日卫生布发布并于1999年5月1日起实施) 。 ⑥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检验规定(2007年版),本规定适用于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检验工作(以下简称许可检验),规定了检验程序、检验报告的编制、检验项目、检验时限和样品数量等要求。 ⑦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年版):本规范规定

日本文化体验课心得

日本是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度,我们要了解日本,不光要从日本的语言中去了解,更多 的时候要以亲自感受日本本国文化为切入点,全面的了解日本。我特别特别荣幸能够选上 这门日本文化体验课,可以说是我大学四年里上过的最最有趣和生动的一门课。在此首先 要感谢王老师和来自日本的北村老师为我们传道授业,并多次组织了深度的日本文化体验项目,让我们亲自动手,体验或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更进一步的提升了我对于日本文化 的认知和喜爱。 找寻心中的禅意,日式插花体验 日本插花以线条的变化为主,它不单要表达花的美态,也是形神兼备品味造型的插花。它将人的思想转嫁在插花之中,表现出东方人的细腻、富于内含的特点与文化。 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选材简洁为主流,它或以花的盛开、含苞、待放代表事物过去、现在、将来。日本人强调花与枝叶的自然循环生态美姿是宇宙永恒的缩影。若常以宽 宏意境和深邃内涵从事插花艺术的表达,让人自然直接体会到园艺家对植物本性认识以至 尊重的境界。 我觉得插花是一种关于“静”的艺术体验,不仅插花时的环境应当是安静的,同时插 花时人的心态也应是安静而不浮躁的,插花的过程本质是感受人与自然互动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我们感受绿色,感受生活,我们解读美,也随心所欲地创造美。正如老师在 课上所讲,每个人对于美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同一插花作品肯定有不同的理解。这种差异 并无好坏高低的评判,它仅是反映了我们当时的一种的心境,我想这或许也是插花艺术的 美妙之处。 试穿日本和服,感受礼仪文化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和服给人的印象是美丽高雅。通过老师的介绍,我才知道原 来和服不仅价值不菲而且穿起来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一般一个人是很难穿上的。和服种类 繁多,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也变化万千,有男性和服、女性和服、儿童和服,每 种和服都有对应的正装、便装和介于正装和便装之间的种类。还有有浴衣、振袖、和装裤 裙和巫女们穿的绯色裤裙装等很多类别。 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我在此次课上有幸成为了老师的模特,老师非常仔细地给我穿戴了 美丽的和服,我也带着些许的紧张向同学们展示了这套和服。穿上和服后,我感觉自己的 气质都变得优雅起来,举手投足也不自觉地礼仪规范起来。我向同学们展示了立礼、座礼,还有不同角度的鞠躬礼仪。我也愈发深切地感受到和服与礼仪密不可分,每一套优美的和服,都经精心裁制,讲究穿着时的每一个细节及步骤,经过完整的礼仪训练,让优雅气度 与深层内敛本质相融,从而成为内外在兼具的完美礼仪。 飘飞樱花瓣,诉说樱花情。 课上播放的关于樱花节的视频让我印象深刻。每年的3月15日到4月15日是日本的 樱花节,樱花自开花至花残只有七天,因而也有称作樱花七日的说法。日本是个热爱樱花 的国度,瞬时灿烂,瞬间凋零的樱花之美,就如同川端康成追求的年轻少女之美,让人感叹,让人惊艳。人们会早早去公园占位,然后在樱花树下摆上丰盛的酒宴,或合家欢聚一堂,或邀请三五好友,一边吟诗作画,一边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虽然没有去过日本的樱花节,但南航校园樱花广场的八重樱也曾让我留恋驻足。落英 缤纷的季节,置身浪漫樱花海中,尽情感受着“花纷飞,心起舞”的独特情怀,令人思绪 万千。一年一度樱花节,花开花谢,岁岁年年,无声见证着人们的故事与成长,观赏过校 园这四年的樱花,也代表我们终于要毕业了。 东操体验日本棒球

化妆品监管法规.

化妆品监管法规 一、我国化妆品监管法律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化妆品监管方面的法律主要有:1993年施行2000年修订的《产品质量法》、1989年施行的《标准化法》、1994年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行政法规主要有:1990年施行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2005年施行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主要有:卫生部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进出口化妆品监督检验管理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四川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 二、我国化妆品监管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专门立法。化妆品关系到人体健康,具有风险性,是特殊产品,因此,对其监管立法也应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性。但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专门规范化妆品监督管理的法律,而是与普通产品一样受《产品质量法》的调整。专业性较强的法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至今实施已有20余年了,虽然是行政法规,但却是以卫生部令的形式颁布,与《立法法》关于行政法规的要求不相适应。《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内容总共只有三十五条,其中关于化妆品概念的规定过于笼统,化妆品风险监测与评估、安全事故处置、广告监管、不合格化妆品召回等许多重要制度都没有涉及,或散落于其他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中,对化妆品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太轻,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其次,监管职能交叉。我国目前施行的是化妆品卫生监督与化妆品质量监督并行的监管体制。化妆品质量监管由质量技术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化妆品卫生监管先后由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一个生产化妆品的企业要同时获得化妆品卫生监督部门的《化妆品生产卫生许可证》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生产许可证》,生产特殊用途的化妆品还需要取得化妆品卫生监督部门的批准文号。化妆品的标准既有卫生标准,还有质量标准。这种监管体制既造成了监管资源、检验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浪费,也给化妆品生产企业带来了诸多不便。 三、建立健全我国化妆品监管法规体系的建议 首先,将“化妆品卫生”与“化妆品质量”统一为“化妆品安全”,为化妆品监管立法指明方

日本细节设计

1./精益是一种素质当代设计是在细节处改善生活品质 日本人认为生活不能是粗糙的,因为不能凑合,对细节的忽视最终会使提升生活品质遭遇到瓶颈,而习惯粗糙的人即使有一天产生了追求精致的意识,也已经不具备精益求精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日本人显然早已洞悉其中的关联,所以他们对粗糙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全方位的排斥。在日本生活你会时刻随处体会到对细节的高度重视。 一块纸尿布,未用时,平常无奇,一旦尿湿,一道彩虹图案赫然出现在宝宝的小屁屁上,这个小细节既有提示父母宝宝该换纸尿裤了,另一方面“雨后见彩虹”的幽默让养育着婴幼儿的家庭常有机会展颜一笑。 一只杯子,握在手掌里,手弯曲成什么样的弧度才最舒适,是关于一只杯子的设计关键。一双筷子,包装纸上印什么字,用什么字体方能凸显食物的气质? 一处房子用多少盏灯挂在哪里才是最恰当的? 酒店今晚床上放的问候语选哪一首诗会让在这里住到第三天的客人感到心旷神怡? 日本秋田县大馆市以制作便当盒和寿司盒闻名,这些木盒都是用杉木制成,杉木能吸水,而且有利于保持食物不易腐烂,一名工匠能做到将一条木片弯成圆形至少要磨练5年,缝合木条是用的樱花树皮,每个工匠都有自己独特的缝边图案。在最细节处有所标记,一分高下,这几乎在日本的传统产品及现代产品中随处可见。 对种种细节的精益求精使日本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精致感,而这种精致感和法国人充满艺术气息的精致不尽相同,它更多地表现出日本人对细节的态度——细节和整体对生活的意义是同样的,而整体的品质和可靠则是基于每一个细节的精致,粗糙的细节不可能产生优质的整体。 一切设计都基于对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 而日本的设计师能做到设计服务于受众,除了他们解决了观念上的问题,在操作层面上他们是对所设计的对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的。 角馆政英从日本大学建筑学系毕业后进了一家光研究所专门做照明设计,后来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但他仍然因为喜欢没有改行。 在角馆政英的理解中,光不仅要提供照明,更是人与人沟通的渠道,而不是建筑的附属设施那么简单。 既然是为了交流——使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流能保持畅通,角馆政英精细地安排布光的点位及明度。 “和我一样现在有很多日本设计师追求负设计,负设计是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前提下将能耗降到最低。如果此处没有这个照明,人们就无法正常生活,那么这个光源就是必须的,如果不是,那么这个光源就是多余的。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照明是有关的。” 基于这种认识,角馆政英的照明设计是要进行许多精细的测算的,光源的位置通常被放在空间的结合部为的是让人在行走时获得必须的提示。例如小区的照明重点是出入口,因为那是人最频繁出入的地方,安全很重要。而在小区道路的照明设施上,他只选用10-15瓦的亮度。而对于用几盏灯能完整地勾画出一个建筑物的地理边界和轮廓,角馆政英在保证形象识别的基础上也选用了底线,而不是为夺人耳目,大量使用灯光。在他看来中国现在许多城市花许多钱用在公共设施的照明上,有钱人的私宅里也是动不动就将家里设计成“繁星满天”的照明方式和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前很相像,这种方式是为了凸显建筑体,而不是将照明与建筑整合,所以这其中必然有很多布光是浪费能源,他这一代经历过泡沫经济的日本设计师现在很注重如何精确地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灯光。

美国化妆品法规概述

美国化妆品法规概述 1、美国化妆品法规历史 1938年美国正式颁布《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D&C法案),第一次将化妆品纳入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管制范围之内。法案规定化妆品不能掺假伪劣和错误标注,也就是说,化妆品按照预期用途必须是安全的,而且必须进行正确的标注。另外,法案对于在药品和化妆品里使用色素也进行了管理,建立了一个可用于化妆品和药品的色素添加剂清单,并且针对每种色素添加剂的化学成分规格做出了规定。自1938年以来,《FD&C法案》已经多次修正。特别是1960年《色素添加剂修正案》,要求业界提供每种着色剂安全的科学数据,FDA由此可以确定着色剂在产品里的纯度限制。1966年的《正确包装和标识法案》(FPLA),该法案增加了对成品标注的要求,并且使公众更容易获取产品信息来对产品进行比较。FPLA要求并不仅限于针对化妆品和药品,而是针对所有进入流通的消费品。 2、化妆品法规的实施 美国FDA负责《FD&C法案》的实施,通过保证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来保护美国消费者的利益。此外,FDA还通过发布规章、指南、政策声明、函件和讲话来为《FD&C法案》的具体实施提供框架。其中规章用于正式贯彻实施《FD&C法案》,它具有法律约束力,在《联邦规章法典》(CFR)中发布,CFR每年更新一次。指南是用于解释规章的技术或政策性文件,并且代表FDA在某个问题上的最新思想和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指南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它们对于了解FDA的标准动态提供了有用的参考。FDA 下属多个科学家组成的中心,负责食品、药品和化妆品规章的实施,FDA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中心(CFSAN),负责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标的管理,而FDA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则负责处方药、非处方药和非专利药的管理。FDA对化妆品和非处方药的管理偏重于标签管理,另一个政府机构,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主要负责化妆品和非处方药的广告管理。FTC主要负责对不正当和欺诈行为的管制。所有广告行为必须真实可靠、不带有误导性,并且必须有可以证明其宣传合理性的依据。 3、国内化妆品生产销售管理 (1)自愿注册计划(The Voluntary Cosmetic Registration Program)。包括自愿化妆品 生产设施注册和自愿报告计划。自愿进行化妆品生产设施注册是指任何化妆品公司 在自愿的情况下,对涉及生产或包装销售的化妆品的生产设施应予以注册。设施应 在化妆品开始投产后天内注册,一旦FDA完成全部文件的审核,将会给该生产设 施指定一个永久性注册号。自愿报告计划是化妆品生产厂家自愿注册化妆品成分声 明(配方),即在生产销售前化妆品生产厂家既可自愿注册,又可不经FDA批准 直接生产上市。该计划鼓励化妆品制造商在化妆品首次进入市场60天内将新产品 说明报告提交给FDA。停止出售或生产的产品也应向FDA报告。这项计划的目的 是为了让FDA了解有关在美国市场上出售的化妆品的最新情况。自愿注册厂家将

日本化妆品管理规定

日本化妆品管理规定 2009年11月21日 日本化妆品管理规定 日本对化妆品进行管理的法规主要是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布的《药事法》(The pharmaceutical affairs law),但是涉及化学物质管理、容器生产和销售等法律也必须遵守。2001年之前,日本对化妆品和医药部外品都实行审批制,2001年日本《药事法》进行了修订,自2001年4月1日起取消了对化妆品的审批。 厚生省负责全国的化妆品管理工作。厚生省内的医药安全局具体负责化妆品的管理,该局设有审查管理课、安全对策课、监督指导课等7个处室。地方政府的生局负责化妆品的监督执法工作,其工作任务是:①对生产经营场所监督检查:②对无证企业的管制;③进口化妆品的监管;④广告宣传的监督。全国有3500名监督员,监督员90%是药剂师,分布在地方卫生局。 1 化妆品分类 化妆品在日本被分为两类,一类叫“化妆品”(cosmetics),类似于我国所称的普通化妆品,包括香皂、洗发香波、护发素、雪花膏、化妆水、彩妆化妆品、牙膏等;另一类被称为“医药部外品”(quasi—drugs),类似于我国所称的特殊用途化妆品,包括药皂、去屑 洗发香波、药用牙膏、染发剂、烫发剂、生发剂等。 2 监督管理简介 2.1 化妆品 2.1.1 日本对化妆品不实行审批制,企业按照政府的有关规定自行规范自己的生产行为,企业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负全部责任。但企业在生产任何新产品之前,必须向当地卫生部门备案(仅备案产品名称),进口商进口新化妆品则要求进口商向当地卫生部门备案。企业对产品安全性负全部责任。 2.1.2 对于化妆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料,厚生劳动省将其分为两类来管理,第一类原料是“化妆品使用的防腐剂、紫外线吸收剂和焦油色素”,另一类是“除防腐剂、紫外线吸收剂和焦油色素之外的其他化妆品原料”。对于第一类原料,厚生劳动省发布“许可原料名单”,企业生产化妆品要使用此类原料时只能使用名单之内的原料,使用名单之外的原料必须经过审批。对于第二类原料,厚生劳动省发布“化妆品禁止使用成分和限制使用成分名单”,企业生产化妆品不得使用禁用物质,选用限用物质必须符合限用标准(包括浓度、用途、规格等),

欧盟化妆品检测中国化妆品检测美国化妆品法规条例化妆品检测标准

欧盟化妆品检测,中国化妆品检测,美国化妆品法规条例,化妆品检测标准 (2011/12/02 00:34) 西方及东方化妆品法规条例 表1及表2概括了化妆品出口的各国法规条例以作参考。某些化妆品声称有治疗用途或含有西药作主要成分,这类产品分别受控于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的相关体系,并列为非处方药品。如去头屑洗头水、防龋牙膏等在美国是视作非处方药品监管。 表1:西方国家化妆品条例

例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美国联邦法例第21章741.10条 化 学 成 分 或 化妆品成 分 条 例 Annexes Ⅱ, Ⅲ, Ⅳ,Ⅵ Ⅶ of Dir ective 76/768/EEC& subseq uent amendm ents 指令76/768/EEC 附表Ⅱ, Ⅲ, Ⅳ,Ⅵ Ⅶ及其修改指令 US F DA 21 CFR73,74,84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 的美国联邦法例第21章73、74及82条 Section 15 of Cos metic Regulation o f the Food and Dru g Act; C.R.C.,c.869 食品和药物法令中的化妆品条例第15节;C.R.C.,c869 The National Ind ustrial Chemicals No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Sch eme (NICNAS ) 加拿大国家工业化学通告及评估方案 标签要 求 Article6 of Dire ctive 76/768/E EC& subsequ ent amendme nts 76/768/EEC 指令第6条及其修改指令 US F DA 21 CFR 701& 740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 理局 的美国联 Section 17-24 of C osmetic Regulation of the Food and D rug Act; C.R.C.,c.869 食品和药物法令中的化妆品条例第17 至24节; C.R.C.,c869 The Trade Practi ces Act 1974 贸易惯例法令 1974 The Antitrust Law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俄罗斯联邦反垄断法例

初析日本礼仪文化

初析日本礼仪文化 ——从社交礼仪来看日本礼仪文化摘要:礼仪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在人们的生活中尤其是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日本是一个有着“多礼国度”之称的国家,日本人很重视礼仪。而社交礼仪作为常见的基本的重要的礼仪之一,是礼仪文化的侧面。日本的社交礼仪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征风格——谨慎谦和、委婉含蓄、集体性强,有着很多礼仪风俗和一些礼仪忌讳,为了更好的了解日本文化特别是礼仪文化,首先需要很好的把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交礼仪文化。 关键词:礼仪社交礼仪礼仪忌讳日本礼仪文化 礼仪,礼节和仪式,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际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一定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等相关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但是对一个社会或者是整个国家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精神风貌、道德风尚和生活水准的反映。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礼仪,尤其是国家礼仪,已经呈现出一种文化的形态,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然,人类既然在一个共同的社会生活,就必然有交际往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交,这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所谓社交礼节,就是人们在相互的交际交往中,表示出的对他人尊敬的一种习惯形式。所以说,社交礼仪是在一定的交际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人彼此默契遵守的一种礼仪规范,是礼仪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而既然提到礼仪,就不禁让人想到日本。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如同日本一样将此种礼仪文化形态保存得如此完好。日本在保留原有文化礼节的同时也融入对当今礼仪文化的理解。而探索将此种文化保存的如此之好的原因.归根于日本文化中的更深层次。 (一)日本礼仪文化的起源及整体特征 日本,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据很多学者研究,它的文化起源受中国的文化影响很大。尤其是中国的儒家文化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礼仪文化中,日本自古以来就吸取了中国文化,如“礼节”这个词就是随

日本企业文化特点

电影《忠犬八公》讲述了一只日本秋田狗对主人的忠诚和爱,从侧面也反应出了一些日本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最为明显地体现为如下特征: 一、忠诚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忠诚,员工忠于上司、忠于企业、公司忠于员工。 日本企业不仅推崇能力,更看重忠诚。 同时,日本企业员工也同时把忠诚企业作为自己人生的荣耀。 在日本,不忠诚的人是被人唾弃的。 日本员工时时处处维护自己企业的荣耀,不允许任何人有辱自己的企业。 日本年轻人一旦进到一家大公司,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公司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企业是员工的家,情感的纽带,道义和责任的要求都使得企业不会轻易辞退员工,员工跳槽的现象也也十分罕见,从一而终任劳任怨是日本企业员工所只能从的道德准则。 此外,日本企业一般不轻易解雇员工,使员工产生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心理。 日本员工行为中往往表现出无条件服从企业,为企业发展忍受各种苛刻的条件。 日本人的忠的意识除了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外,还因为自身的忧患意识浓重,日本的耻感文化特色,资源短缺,受灾频繁,是日本人必须强调一种忠的意识,才能更好的生存,从忠于天皇、忠于国家、忠于企业,日本人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文化资源。 二、以人为本,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日本民族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农耕民族,种族单一,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具有长期的家族主义文化传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日本民族主义传统和与此相联系的团队精神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各种制度、方法、习惯之中,使企业全体员工结成“命运共同体”。 员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叫深厚的“血缘关系”,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矩,有着很强的归属感。 日本企业把“以人为本”的细想贯彻到企业文化中,把培养团队精神视为企业文化的灵魂。 正是这各方面的综合,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激励力,使得日本企业成为一个个真正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从而爆发出勃勃生机和很强的创造力,完全不同于美国企业的机械性组织。 团队精神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日本企业重视团队能力,个人能力被置于其次地位。 日本企业采取年供序列工资制,晋升主要凭年资相应的职务晋升也主要凭年资,资历深、工龄长的员工晋升的机会较多,并保证大部分员工在退休前都可升到中层位置。 这种制度是以论资排辈为基础的,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能力更重要。 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要成长为一名受重用的优秀员工,要被派往多个地点去任职,要经历多种岗位和工种,虽然有些工作貌似琐碎无聊,与企业似乎无关,但能否安心兢兢业业地做好这些工作,却是企业考察员工的适应性与团队意识的重要手段。 日本企业内部往往没有鼓励员工相互竞争的机制,要求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团结协作,过分的自我表现会收到无情的打击,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员工不能以个人好恶来评判事物,二是要以群体的和谐为评判标准。 在日本,集体活动甚至于下班后去喝酒都不能够轻易不参加。 三、精细日本作为地域狭小的岛国,资源匮乏,为应对这种局面,日本人养成了精细的文化习惯,甚至有人认为日本人太过于拘泥小节。

日本的细节文化

日本的细节文化 邵以晏在《论日本的细节文化》中认为:日本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就是“细节文化”,日本人无论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十分在意细节上的成功。他还认为,这也是日本在二战后短短几十年飞速发展的原因之一。的确,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大部分所需要的资源都依

靠进口来满足需要,日本还是有着强烈集体意识的民族,这个细节从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来。 1、礼仪中的细节 从日语中我们就能发现,日语有自谦语、礼貌语和敬语之分。对于不同的关系和等级的人,使用的语法和语气都不同,特别是上级对下级,晚辈对长辈,这与中国的古代不同阶级用的自称和尊称类似,皇帝自称寡人,太监自称洒家等等。只是日本人将这种语言上的礼仪保留到了现在。在用餐前日本人会说:我开动了。其实这句话的深层意思是:表示感谢从食物那里取得生命,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日本还有一种常见的鞠躬礼仪,在日剧中也能常常能够见到,在十分郑重的场合见面,请求对方做事情,道歉或者道谢等时候,都会低头和弯腰,标准的九十度鞠躬,给人一种尊敬礼貌的感觉。在我去日本的时候,看见交警是跪着在汽车车窗旁办案的,导游告诉我们,除了交警,还有医院的护士,鞋店的服务员,都会跪着为人们服务,因为这样跪着能与人平等,视线对接,容易交流。在公共的场合,中国往往是喧嚣的,接电话大声聊天、大笑大闹、呼喊朋友等等,但是在日本人们说话都是低声细语的,是为了不给他人添麻烦,担心自己的音量大会影响到他人。 日本的服务业也是非常周到贴心的,那时我去便利店买了女性用品,服务员看见后单独把它拿出来,用牛皮纸包装起来,就像一个精美的礼物一样,再把它和其他东西装进透明塑料袋。这样做是为了不让人感到尴尬羞涩,顿时就让我感到十分暖心。无论是大大的超市还

美国化妆品宣称规定

美国化妆品宣称规定 Intertek天祥集团健康及美容产品部毒理安全评估 李能李霞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对化妆品和药品的定义以及对化妆品标签及相应宣称的有关要求,详细列出了美国对化妆品宣称的具体规定,从而帮助化妆品企业深入了解并更好地掌握美国对化妆品宣称的要求。 关键词:美国;化妆品;法规;宣称 美国对化妆品管理已有多年的历史,对化妆品监管的法规比较完善,其中对化妆品标签和广告宣称的要求尤为严格,进口化妆品必须经过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管理局的审批方可进入美国市场。生活中,一些化妆品公司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宣称其产品具有特殊功效,但是这也相应的增加了产品出口到美国的风险。通过分析,自2012年1月1日-2013年5月,共有大约2930款化妆品被拒绝入关,其中因为标识错误和宣称有歧义的约占80%[1]。此外,一些知名品牌也因宣称问题收到了FDA的警告信。因此,对出口化妆品到美国的企业,深入了解并掌握美国对化妆品宣称的具体规定十分重要。本文将介绍美国化妆品法规及FDA对于标签及相应宣称的有关规定。 1.美国化妆品标签法规介绍 1938年美国正式颁布了《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 FD&C Act[2]),第一次将化妆品纳入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的管制范围。1966年美国议会通过了《合理包装及标签法》(Fair Package and Labeling Act, FPLA[3])对产品的包装和标签进行了详细规定,其法规要求并不仅限于化妆品和药品,而是针对所有进入美国市场的消费品。因此,在美国销售的化妆品,无论是本国产品还是进口产品,都必须符合FD&C Act和FPLA的法规要求。 根据FD&C Act的规定,化妆品是指除脂肪酸碱性盐肥皂之外,以擦、倒、洒、喷、注入等方式施用于人体或其任何部位以达到清洁、美化、增强吸引力或改变外观而对身体结构和功能没有影响的产品。药品则是指用于治疗、缓解、医治或预防人类和其他动物疾病的物品以及食品之外的用于影响人体或其他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物品。 根据FD&C Act,FPLA和化妆品标签指南(Cosmetic Labeling Guide)的规定,化妆品标签须包含以下内容:产品名称(属性)、净含量、安全使用指南、警告语、成分表、原产地、制造商或进口商的名称和地址及其他内容。化妆品如果标签内容标识错误,则可能构成虚假(false)性陈述或错误标识(misbrand)。化妆品不仅要标签标识正确还要在广告宣传时符合联邦贸易委员会法(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4])规定的广告和销售基本原则

世界各国食品安全法规简述.doc

世界各国食品安全法规简述- 美国:食品安全法规种类繁多 美国是一个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的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在美国非常繁多,如《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和《公共卫生服务法》等综合性法规。这些法律法规覆盖了所有食品,为食品安全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标准以及监管程序。 在美国,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机构有三个: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机构(EPA)。如果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就不允许其上市销售。另外,美国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的企业,不存在无照企业或者家庭作坊式企业,因此掺假现象极少。 德国:食品管理历史悠久 德国是世界上四大食品出口国之一,饮食业出口约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13%,同时德国又是食品进口大国。在德国,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食品,在包装的标签上都注明商标、食品成分和有效期,还有有关商检机构质量认可的显著标志。 早在1879年,德国就制定了《食品法》,目前实行的《食

品法》包罗万象,所列条款多达几十万个。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德国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无论是屠宰场还是食品加工厂,无论是商店还是食品在转运过程中,食品必须处在冷冻状态,不新鲜的肉绝对不允许上市出售。 为了保证国家制定的《食品法》得到实施,国家设立了覆盖全国的食品检查机构,联邦政府、每个州和各地方政府都设有负责检查食品质量的卫生部门。 加拿大:食品检验相当严格 加拿大商场内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标有出厂日期或有效期,过期食品不允许出售给消费者。比如面包,商店会在有效期到达的前一两天,捐赠给慈善机构,到期仍未售出的,就撤下货架销毁。在原有检验制度的基础上,联邦政府还以法律的形式于2001年6月明文规定,所有食品必须在成分说明的标签上列出13种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脂肪、饱和脂肪、卡路里、钠、纤维、蛋白质、钙、维生素A、C和铁等,以防止有些厂商滥用所谓的“健康食品”、“绿色食品”定义,推销一些其实并不健康的食品。 不论在加拿大的什么地方,只要看到屠宰场、肉类加工厂或商店内的标牌上写有“政府检验过的肉类”字样,百姓就尽管放心买,大胆吃,因为在食品卫生监控方面,检疫部门从不马虎。

日本文化精于细节 技术做到极致却总被大战略错误葬送

日本文化精于细节技术做到极致却总被大战略错误葬送 2012年09月11日 08:31 来源:中青在线作者:佚名 字号:T|T 20人参与04条评论0打印转发 本文摘自:中青在线,作者:佚名,原题:《日本文化注重细节之美战略迷失缘于轻道重技》 日本民族心灵手巧的个性与尖端科技相结合,成就了以精致著称的“日本制造”,从传统工艺品到电子设备都是如此。而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这种对细节之美的迷恋,却往往导致对战术的过度重视和大局观的缺失,这也正是日本在对外扩张中多次碰壁的思想根源。 日本文化的精髓在于“缩” 韩国学者李御宁出版过一本书《志向于“缩”的日本人》,将日本文化的特性一言蔽之为“缩”,此书尽数东瀛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缩”现象:如日本的“便当”(盒饭)将丰富多彩的膳食集中于一个狭小的空间,团扇被折叠,长长的鱼竿一节套一节,图书做成袖珍型的“文库本”,都是“缩”的表现;此外,像日本的庭院、茶室等,都是自然的缩小,“茶室文化”更使得小集团的人际关系得以确立。 这个“缩”字,点得很到位。日本人技术上的绝活,大都包含在“缩”字当中,正如李御宁写到的那样—— 在一眨眼的时间里将半导体作为大众商品加以开发利用,造就庞大民用电子市场的,不是美国,而是以索尼为首的日本企业。美国首先发明的半导体,却由日本缩小,索尼公司早在1957年就制成并销售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型收音机。看来,只有具有微缩文化传统的日本人——那些能将大船做成套盒搬来搬去,将巨树微缩后放在手心上欣赏,一边吃着精致的盒饭一边观看歌舞伎表演的日本人,才能使半导体的种子繁茂地开花结果。 未来的社会是高科技社会,谁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谁就掌握了控制世界的钥匙,心灵手巧,善于在微观世界纵横驰骋、建功立业的日本人,在这方面显示着无穷的潜力和能量,的确令人望而生畏。若干年前名噪一时的那本《日本可以说“不”》,就将这个道理说得很清楚,令人想起日本民间故事《五分次郎》里的描写: 五分次郎进入了(鬼)黑咕隆咚的肚子里。但他身上带有一把护身剑——绣花针,就用它东一下、西一下到处扑哧扑哧地扎了起来。鬼实在受不了啦,手捂肚子满地打滚,哭着喊着叫饶命。五分次郎从容不迫地在鬼肚子里讲条件:“想叫我住手吗?那你就得投降!就得把岛上劫来的珍宝送给我!”“可以!可以!一定照办,一定照办!” 战略迷失缘于轻道重技 信奉现实主义的日本人掌握了尖端技术,接下来会干出什么事情来,历史早已做出了回答。从这个角度看,形而上意味极浓的中华之“道”,传到日本后演变为“技”,是必然发生的事。这是东瀛岛国对大陆文化的成功的消解和改造,体现了日本人特有的生存智慧,对于日本日后遭遇西方船坚炮利的侵袭而不沦落,顺利走上现代化道路,具有未雨绸缪的意义。 然而过于迷信技术,也会带来另一个陷阱。技术这种东西纵然再高明,再精湛,毕竟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如果目标是错误的,大方向是错误的,那么无论采取什么技术,也无济于事。或者说,技术越是精湛,越是无懈可击,造成的后果就越严重,越不可挽回。一个骨子里轻道重技、处处讲究实惠的民族,在生存竞争的非常关头,受技术万能的迷惑,肯定会不择手段,作出错误选择,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中国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细 我国化妆品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化妆品,若生产特殊用途化妆品(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除了生产企业具备“一照五证”外,还需要经过国家卫生部批准,持有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和特殊用途化妆品证书方可生产。 中国对化妆品的管理是由多部门、多个法规和多个标准进行管理的, 它的管理可由以下几方面体现: 1、综合法规 ①《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 年版):《化妆品卫生规范》是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的主要技术依据。《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进行了定义,规定了化妆品的卫生要求和包装要求,陈列了化妆品禁用组份、限用物质、限用防腐剂、防晒剂和着色剂,及暂时允许使用的染发剂,规定了毒理学试验方法、卫生化学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检验方法。此次修订,一是根据欧盟最新版本的Cosmetics Directive 76/ 768/ EC,增加了790种禁用物质,现共有禁用物质1286种。二是将卫生部2005年发布的《染发剂原料名单》纳人到规范的限用原料名单中。三是对防腐剂、防晒剂、着色剂、染发剂中部分原料进行了调整,包括删除、增加和改变限用条件等。此次修订增加了几种新的禁限用原料的检测方法,如部分抗生素的检测方法,4种去屑剂的检测方法(水杨酸、酮康唑、氯咪巴、毗啶酮乙醇胺)等。修订中增加了两种防晒化妆品UV A防晒效果评价方法.一种是人体法,一种是仪器法。另外,还增加了防晒产品防水功能的测定方法和标识要求。 ②《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1989 年9 月26 日国务院批准, 1989 年11 月13 日卫生部令第3号发布)。《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是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对化妆品生产的卫生监督、化妆品经营的卫生监督、化妆品卫生监督机构与职责和罚则作了规定。 ③《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1991 年3 月27 日卫生部令第13 号发布,2005年5月20日卫生部对其进行了修改。 ④《化妆品产品生产许可证换(发) 证实施细则》(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2001 年8 月16 日公布实施) ; ⑤《卫生部化妆品申报与受理规定》(1999 年4月3日卫生布发布并于1999年5月1日起实施) 。复制 ⑥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检验规定(2007年版),本规定适用于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检验工作(以下简称许可检验),规定了检验程序、检验报告的编制、检验项目、检验时限和样品数量等要求。 ⑦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年版):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生产企业的选址、设施和设备、原料和包装材料、生产过程、成品贮存和出入库、卫生管理及人员等的卫生要求。 ⑧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1993年7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2号公布,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 ⑨进出口化妆品监督检验管理办法,2000年2月17日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令第21号发布,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2、标准 我国有关化妆品的标准包括卫生标准、涉及化妆品分类、标签、包装和储藏的综合类标准、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4类,共69项标准。

日本的10个细节

日本的10个细节 去了一趟日本。短短的10天时间里,看到不少新鲜的细节。最近终于有空整理、记录下来。 行程:东京(3晚)、京都(3晚)、大阪(3晚)神户+奈良,交通方式:铁路+公交 1、鸦雀无声的地铁 日本人非常尊重他人的空间和隐私,表现是在各种方面不给人家添麻烦。一天早上,我们挤上了高峰时间的东京地铁,车厢门关上后,我和友人都惊呆了,因为满满的一车人,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当然,更不要说吃包子和喝牛奶了)。出地铁坐自动电梯上楼时,东京人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公民习惯。人们不会在扶梯口挤成一团。而是立即非常有序地自动排成两列队伍,然后按照顺序上电梯。(电梯永远分为两列。一边是站,一边是行走。)太感动了!日本的公共交通,包括地铁和巴士上,都是没有人打电话的,这也算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友人胤泽(现在在京都大学读法学,也是我们此次行程的“地陪”)说有一次在巴士上见到一个东南亚妇女打手机,结果司机非常不满,一直在广播里提醒她不能打,说了好几次,她才停下来。 2、爱骑自行车的日本人 也许是在香港住久了,到东京后的第一个诧异是,周围居然有很多人骑自行车。还有很多人把小孩放在自行车前面的框框里(专门设计过的框框,小朋友可以坐得很舒服)。在香港,除了马路上偶尔有送外卖的骑车,也是没有人骑自行车的。即使是不骑自行车,日本城市的公共交通四通八达,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开车(乡下应该还是需要的)。听我在日本的表哥说,他每天要坐两个小时火车通勤到东京上班。到了这里才发现,真的有很多人这么做。因为东京房租贵,而且日本的轨道交通方便又舒服,这样何尝不可。东京的有轨交通,并不是只由一家铁路公司运营。有的时候在一个站,就有各家不同铁路公司运行的不同线路,光是看图就足以把你看晕。因此,如果是自由行的朋友,强烈建议租个Wifi,因为你随时需要查Google Map. 在日本,我们体验了两次新干线。分别是从东京到京都,以及从大阪到东京。整体感觉都非常舒适,安静,无脚臭。火车上的厕所也很干净,座位之间的空间超级大。 3、不给别人添麻烦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人相处的重要原则。在东京新宿,我与友人们找到一个吃涮涮锅的地方,在一栋不起眼的楼里。坐上电梯去餐厅的时候,遇到一个其貌不扬的日本男人同乘电梯但比我们先下。等到他出电梯的时候,他突然又转过头,冒着被夹的危险,把手伸了进来,原来是为了按一下那个“关门”键,让我们可以更快地到达我们的楼层!还有一次,在京都的公交车上,我坐在位置上,中途上来了几个老年人。我试图 想给一位老奶奶让座,但是她又找到位子坐下来了。看到我企图起身,其实我屁股都没有离开位子呢,她

国家有关化妆品的法规及审批办法

国家有关化妆品的法规及审批办法 一、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实施细则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是我国监管化妆品的主要法规,由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发布,于1990年1月1日起施行。在1991年卫生部还发布了"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其主要内容如下: l、化妆品的定义: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2、国家实行化妆品卫生监督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化妆品的卫生监督工作。 3、对生产企业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直接生产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 4、原料、辅料、容器和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5、新原料必须经卫生部批准。 6、特殊用途化妆品必须经卫生部批准,取得批准文件后方可生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包括9类,即育发、美乳、健美、防晒、除臭、祛斑、染发、烫发、脱毛。 7、首次进口化妆品必须经卫生部批准,方可签订进口合同。进口的化妆品,必须经国家商检部门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准进口。 二、化妆品卫生规范概述 1987年发布4项有关化妆品卫生的标准,即"化妆品卫生标准""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化妆品微生物学标准检验方法""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十几年来,这些技术法规在控制化妆品质量和确保化妆品安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为了能把最新科技发展引入技术法规,卫生部于1999年发布了"化妆品卫生规范",2001年对其进行了修订。新版"化妆品卫生规范"共包括五部分:(1)总则;(2)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3)卫生化学检验方法;(4)微生物学检验方法;(5)人体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方法。 三、化妆品卫生规范总则内容简述 (一)对终产品的要求 l、一般要求: (1)化妆品不得对施用部位产生明显刺激和损伤; (2)化妆品必须使用安全,且无感染性。 2、微生物学质量 (1)细菌总数 眼部、口唇等粘膜用及婴儿和儿童用化妆品:≤500CFU/ml(g); 其他化妆品:≤1000CFU/ml(g) (2)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ml(g) (3)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CFU/ml(g) 3、有毒物质限量:(见表)

各国化妆品法规解读

中国化妆品法规解读 参照欧盟的化妆品规程,我国制定了化妆品卫生规范。具体规定了化妆品原料及其终产品的卫生要求。

美国化妆品法规解读 进入美国的化妆品必须符合美国 FDA许可的化妆品成份及其规范的化妆品成分的INCI名称。化妆品标签必须符合FDA关于化妆品标签法规的若干具体要求,标签必须真实而无误导。 功能性化妆品在美国一般为OTC(非处方药物)类化妆品,不仅要符合FDA化妆品法规,而且还必须向美国FDA办理OTC注册等事宜。 按照美国FDA的规定,在FDA注册要求办理以下内容: (1)化妆品成分及其含量评审; (2)修改化妆品标签使其符合FDA的标签评审; (3)化妆品生产企业注册; (4)化妆品成分注册。 针对以上要求,化妆品生产厂商应提供以下有关文件: (1)中英文产品名称及其成分表; (2)中英文产品标签说明; (3)安全性检测与试验报告,以及有效性(功能性)的试验报告; (4)在申办过程中,提供及补充其它检测与试验报告或其它相关资料; (5)提供与申报文件资料相符的适量样品。 一般来说,向美国FDA提交注册申请文件后,其审批时间为半年至一年。办理在美国FDA的注册费用约1万美元,而功能化妆品的注册办理费用将要根据具体产品而定。 欧盟化妆品法规解读 按照欧盟指令76/768/EEC第六次修改版93/35/EEC的要求,制造商或进口商应提供化妆品的技术文档。当中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成分证明 性质和数量描述、各成分的理化性能和微生物性能描述、原料的材料安全资料表、香精检验证明书、疯牛病检验证明书; 2、制成品的描述 制成品的稳定性、理化性能描述及微生物性能描述等 3、制成品的安全评估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