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继红-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是准确报告的重要保证

胡继红-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是准确报告的重要保证

CNAS-CL01-A0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CNAS-CL01-A00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y competence accreditation criteria in the field of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前言 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是CNAS根据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特性而对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所作的进一步说明,并不增加或减少该准则的要求。 本文件与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同时使用。 在结构编排上,本文件章、节的条款号和条款名称均采用CNAS-CL01:2018中章、节的条款号和条款名称,对CNAS-CL09:2013应用说明的具体内容在对应条款后给出。 本文件代替:CNAS-CL09:2013。 相对于CNAS-CL09:2013,本文件除编辑性修订外,主要内容变化为: ——5.5.2条将质量手册中应规定生物安全责任人的作用和职责,改为实验室应规定的作用和职责; ——6.6.2c)将关键培养基和自制培养基技术验收合并在一个条款中改为“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培养基和试剂应进行技术验收:”然后分条款描述; ——7.3.1去掉了“取样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CNAS-CL09:2006; ——CNAS-CL09:2013。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1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食品及其相关产品、化妆品、环境样品、玩具、医药、纺织品、卫生用品、消毒产品等微生物检测领域实验室的认可活动。微生物检测领域包括对样品中微生物进行的定性分析或定量检测。微生物专业中涉及的病毒检验、基因扩增检验等应符合相关专业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通用要求 4.2 保密性 4.2.2 适用时,当样品中检出致病菌(包括客户要求以外的致病菌)时应及时通知客户,必要时上报相关的主管部门。 5 结构要求 5.4.1 开展动物试验的机构,应当取得省级以上实验动物管理部门颁发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涉及生物安全实验室,应符合相应国家、行业、地方的标准和规定等。 5.4.2 在本实验室固定设施以外场所,如在临时实验室、移动实验室、抽样现场或野外现场进行检测和抽取样品,都必须在适当的技术控制和有效监督下进行。需要时,可在提供检测结果的上述场所设授权签字人,且应保留其所有相应活动的记录。 5.5.1 实验室应设置生物安全责任人和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生物安全。 5.5.2 实验室应规定生物安全责任人的作用和职责。 5.5.3 实验室技术管理者中应至少包括一名在申请认可或已获认可的微生物检测范围内具有微生物专业或与微生物密切相关的本科以上学历和三年以上微生物检测的工作经历的成员;负责指导或培训检验人员常规微生物实验。 6 资源要求 6.2 人员 6.2.2.1 适用时,食品生产区抽样人员应独立于实验室的微生物检测活动,以防止交叉污染。 6.2.2.2 如实验室使用的高压蒸汽灭菌器不属于简单压力容器(定义参见TSG R0003 -2007《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时,操作人员需持有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6.2.2.3 实验室从事微生物检测的关键检测人员应至少具有微生物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的学历,或者具有10年以上微生物检测工作经历。授权签字人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3年以上相关技术工作经历,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应具有相关专业专科以上的学历和至少10年的微生物相关领域检测工作经历。 6.2.2.4 实验室人员应熟悉生物检测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灭菌知识。

微生物检验操作要求.doc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要求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许多试验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一是防止试验操作中人为污染样品,二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防止检出的致病菌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个人污染。 一、无菌操作要求 1. 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 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3. 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4. 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5.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 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 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再经火焰烧灼。 8. 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二、无菌间使用要求 1. 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0.5-0.7m2的小窗,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

品。 2. 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3. 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 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5. 在无菌间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三、消毒灭菌要求 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一)干热和湿热高压蒸气锅灭菌方法 1.灭菌前准备 (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如吸管、平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 (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塞,用纸包好,试管盖好盖,注射器须将管芯抽出,用纱布包好。 2.装放 (1)干热灭菌器:装放物品不可过挤,且不能接触箱的四壁。 (2)大型高压蒸气锅:放置灭菌物品分别包扎好,直接放入消毒筒内,物品之间不能过挤。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2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3. 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4. 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 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 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2.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可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等分为100格每 格长0.01mm(即10μm)。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 矫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3.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 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 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 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用目镜测微尺 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大放 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 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4.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直 径约为0.8μm,枯草芽孢杆菌大小为0.7~0.8×2~3μm。 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本次试验中使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显微镜直接 计数法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 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以及Hawksley 计菌器等,它们都可用于酵母、细菌、霉菌孢子等悬液的计数,基本原理相同。 后两种计菌器由于盖上盖玻片后,总容积为0.02mm3,而且盖玻片和载波片之间 的距离只有0.02mm,因此可用油浸物镜对细菌等较小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除 了用这些计菌器外,还有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涂片面积与视野面积之比的估算法, 此法一般用于牛乳的细菌学检查。)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操

sop微生物检查操作规程

sop微生物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范畴 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生产的固体制剂及物料进行微生物限度的检查。 3 责任 化验员有责任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判定,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 定义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染菌量及操纵菌的检查。 5 内容 5.1 总则: 5.1.1供试品应随机抽样。一样抽样量为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 3倍量。 5.1.2 供试品在检查前不得开启,检查全过程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防 再污染。 5.1.3 操纵菌的污染检查应做相应的已知菌对比试验,对比菌株为大肠杆菌 [CMCC(B)44102],每批试验已知菌加入量为50-100个。 5.1.4 染菌量的检查或操纵菌的检查均应做空白对比试验。 5.1.5 供试品稀释成稀释液后应在平均状态下取样,凡有抑菌成份或防腐剂的供 试品应做专门处理后进行检验。 5.1.6 供试品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操作完毕。

第2页/共6页 5.1.7 除另有规定外,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 25-28℃,操纵菌培养温度为36℃±1℃。 5.1.8细菌、霉菌检验结果的报告以1g、1ml或10cm2为单位;操纵菌检验报告 以每1g、每1ml或每10cm2为单位报告“检出”或“未检出”。 5.2仪器、用具 恒温培养箱、隔水式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移液管(1ml、10ml)、试管、离心管、双碟、镊子、剪刀、不锈钢吸管筒、酒精灯、取样勺、称量纸、研钵一个、不锈钢双碟筒。 5.2.1用具的包扎 移液管:用纱布包住移液管,然后放入不锈钢灭菌筒内。 试管、双碟:试管在管口塞上纱布棉塞、双碟放入不锈钢双碟筒内。 无菌衣、裤、帽、口罩:用布口袋将洗净的衣裤、帽子、口罩配套后装入,扎紧袋口,再用牛皮纸包好。 5.2.2用具的灭菌 将包扎好的用具,在121±0.5 ℃蒸汽灭菌柜中灭菌30 分钟,物品取出时切勿赶忙置冷处,以免急速冷却灭菌物品内蒸汽凝造成负压,易致染菌,应置烘箱烘干。 5.3培养基、试剂 5.3.1营养琼脂培养基 称取本品36克,加1升蒸馏水,加热溶解后,按需要进行分装,经121℃15分钟灭菌备用。 5.3.2虎红培养基 称本品30克,加1升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高压灭菌116℃20分钟。 5.3.3胆盐乳糖培养菌(BL) 称本品36克,加1升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高压灭菌116℃20分钟。 5.3.4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EMB) 称本品42克,加1升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高压灭菌116℃20分钟。 5.3.5生理盐水 称取9 g 氯化钠,加水1000 ml 溶解,分装后于121℃±0.5℃湿热灭菌30分钟,供作稀释剂用。 5.3.6 75%酒精棉 量取无水乙醇75ml,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将脱脂棉与75%酒精混合即得。

微生物检验报告结果及事项

微生物检验报告结果及事项--青岛科标生物实验室 一、涉及定性项目的检验结果报告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定性)等,如果检样是称重取样,则最后检测结果一定报告为检出/25g或未检出/25g。如果检样是体积取样,则最后检测结果一定报告为检出/25mL或未检出/25mL。检测标准要求g必须要小写,mL中m必须小写,L则必须大写。记录中所有有用的信息必须填上,无法填充的用“/”划掉。 二、菌落总数检验结果报告 1.菌落总数小于100CFU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以整数报告,如80.5CFU 可修约报告为81CFU;80.4CFU则修约报告为80CFU。 2.菌落总数大于等于100CFU时,左边数第3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位数用0代替,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表示:如10-2两平板平均菌落数为238CFU/g,可修约为240CFU/g,最后报告为24000CFU/g 或2.4×104CFU/g。 3.霉菌、酵母菌、乳酸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报告形式和菌落总数一样。 4.称重取样以CFU/g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CFU/mL为单位报告。 三、大肠菌群检验结果报告。 LST初发酵,产酸产气,接种BGLB复发酵后仍产酸产气,则证明样品受到了大肠菌群污染,可检索MPN表,得出相应结果。检测时如果采用(10-1,10-2,10-3)三个稀释度,最后BGLB产气管为(2,0,0),查MPN表可得出大肠菌群检

测值为9.2MPN/g;检测时如果采用(100,10-1,10-2)三个稀释度,最后BGLB 产气管仍为(2,0,0),查MPN表可得大肠菌群检测值为0.92MPN/g;如果采用(10-2,10-3,10-4)三个稀释度,最后BGLB产气管仍然为(2,0,0),查MPN表可得大肠菌群检测值为92MPN/g。称重取样以MPN/g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MPN/mL为单位报告。大肠杆菌、粪大肠群群、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总大肠菌群当检出阳性结果时,都会涉及查MPN表,其规律和大肠菌群一样。 四、饮用天然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验结果报告 根据CN平板上生长的蓝色或绿色菌落的计数和生化确证试验的结果,计算出每250mL水样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数量,结果以CFU/250mL报告。 五、饮用天然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检验结果报告 根据SPS平板上黑色菌落的计数和生化确证试验的结果,计算出每50mL水样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结果以CFU/50mL报告。 六、涉及到用29921进行结果判定的项目,每个项目要出5份报告。送检样品用企业标准进行结果判定的,出报告时要参考企标进行出具。 七、阪崎肠杆菌检验结果报告 根据阪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绿色菌落的生长情况和生化确证试验的结果,报告每100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阪崎肠杆菌。 八、化妆品中粪大肠菌群检验结果报告 根据发酵乳糖产酸产气,EMB平板上有典型菌落,并经证实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靛基质试验阳性,则可报告每10g被检样品中检出粪大肠菌群。 九、化妆品中铜绿假单胞菌检验结果报告

微生物检测标准

微生物取样方法、微生物检测标准 举例一: 一、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 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GB4789.28中3.7条配制 2采样(空气沉降法) 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 3培养:于37℃培养24小时。 4检测频率:每周 空气质量标准: 生车间、熟车间、成品车间:低于100个 半成品库、成品库:低于10个 二、设备的采样与检验方法 根据生产过程所要求的重点卫生部位,实验室对其进行涂抹采样,进行细菌总数检验。 1采样方法 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产品接触面) 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1.2贴纸法(适用于表面不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接处面) 将无菌规格纸(5×5厘米,纸质要薄而软)用无菌生理盐水泡湿后,于需测部分分别贴上两张,两张纸面积共50平方厘米,然后取下放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2检验方法 2.1细菌总数的检验 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 结果计算 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30×2 2.2致病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参照GB4789.4进行 金黄色葡球菌,参照GB7918.5进行 4.检验合格标准:细菌总数10-100个∕cm2, 5.关键点:细菌总数≤10个∕cm2 一般区域:细菌总数≤100个∕cm2 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

粪便微生物学检验的标准操作程序

粪便微生物学检验的标准操作程序 1 检验目的 做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查找于疾病有关的病原菌以及了解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2 原理 正常人的肠道中栖居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组成了微生态菌膜屏障。起着健康的作用,腹泻是因为病原细菌或病毒在肠道内繁殖的结果。 3 标本要求 (1)标本类型:粪便。 (2)标本采集:见标本采集手册 (3)标本储存和运输:室温放置,室温运输并立即送检。 (4)标本拒收状态:非无菌方式采集的标本或未按要求部位采取的标本。 4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 均使用灭菌器皿盛放标本 5 试剂 (1)试剂名称:革兰氏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平板、中国蓝平板、SS平板、柯玛嘉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6仪器设备: (1)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 (2)梅里埃ATB药敏鉴定仪 (3)显微镜、SPX-150B型生化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台式离心机、天平 7 校准程序 (送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所校准) 8 标本的处理

8.1 沙门-志贺菌:取粪便少许,增菌后转种或将粪便直接接种SS 及中国蓝或麦康凯、伊红美蓝平板,35℃、18-24h后进行鉴定。 沙门氏菌增菌37℃,16-24h,转钟在平板上,增菌液:粪便等于10:1。志贺菌增菌37℃,4-6h,转种在平板上。 注:伤寒病人在发病1—2周采取血液,发病2—3周采取粪便和尿液。 8.2 霍乱弧菌培养:标本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中,进行增菌,增菌培养孵育6—8h后,取表面菌膜移种于碱性琼脂平板/庆大霉素一亚碲酸钾平板上。 8.3 真菌培养:将标本接种于含氯霉素的沙氏琼脂及血琼脂平板上,置25-35℃和35℃孵育24—48h,来鉴定。 9 操作流程 粪便或肛门试子 分离培养增菌培养 麦康凯或中国蓝亚硒酸增菌培养基GN增菌培养基 (适用于沙门菌属)(适于 志贺菌属) SS琼脂 SS及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 三糖或双糖铁培养基 血清鉴定生化反应鉴定药物敏感性 试验 报告 10 质量控制: 参加我科质量管理小组组织的各项质量控制活动

微生物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规程,为微生物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标准操作方法。 2 范围 适用于原辅材料、内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3 责任 QA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QC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程序 4.1 简述: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 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染菌量及控制菌的检查。螨,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种类繁多,分布甚广。其生活习性各异,分为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两种类型。在土壤、池沼、江河和湖海里,动、植物体上,贮藏食品和药品中,都可能有它们的存在。药品可因其原料、生产过程或包装、运输、贮存、销售等条件不良,受到螨的污染。螨可蛀蚀损坏药品,使药品变质失效,并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或传播疾病。能引起皮炎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的疾病。因此,药品特别是中成药,必须进行活螨检查。 4.2 器皿、仪器及用具。 4.2.1 玻璃器皿: 250ml锥形瓶、250ml具塞三角烧瓶、研钵(陶瓷制,直径10-12cm)、培养皿(90mm)、量筒(100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ml 分度0.1)、注射器(20或30ml)、注射针头、载玻片、盖玻片、 玻璃消毒缸(带盖)。 4.2.2 用具:大、小橡皮乳头(放于干净带盖的容器中,并应定期用70%-75%乙 醇溶液浸泡),无菌衣、帽、口罩、手套灭菌,备用, 显微镜、放大镜(5-10倍)、实体显微镜、解剖针(尖端宜尖细且粗糙,否则不易挑取体表光滑的螨体)、发丝针(由一根长约10cm的小金属棒,将其一端磨成细尖,另取长约1.5cm的头发一根,以其长度的一半紧贴在金属棒的尖端上,用细线将其缠紧,然后粘上加拿大树胶或油漆,即得。适用于挑取行走缓慢且体表刚毛较多的螨体)、小毛笔(即绘图毛笔。适用于挑取活动快的螨类,笔锋宜尖细,以免螨体夹在笔毛之间)、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培养皿或小搪瓷盘(内衬黑色纸片)、扁形称量瓶(高3cm、宽6cm)。 4.2.3 仪器:匀浆仪、培养箱、鼓风干燥箱、台式灭菌器、恒温水浴锅、超净工

微生物检验规范

微生物检验规范 1.目的 明确微生物检验方法和监控标准,规范微生物检验的各项操作,通过对原料、产品及生产线各要求环节进行微生物测试,从检测结果来判定原料、产品及生产线微检监控点的微生物情况是否符合公司和国家规定的标准,确保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需要作微生物检验的原料、每批产品及微检监控点。 3.职责 3.1 品保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微生物检验实验器材和无菌室的准备工作。 3.2品保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原料和生产线微检监控点的微检样品抽样、保存、 登记和微生物检测工作。 3.3成品制程人员负责成品微检样品的抽样工作,品保微生物检验员负责成 品微检样品的保存、登记和微生物检测工作。 3.4品保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出具检测报告并作出符合性判定。 3.5品保科长负责微生物检测报告的审核。 4.作业程序 4.1实验器材 4.1.1 实验器材、培养基和试剂 1.超净工作台2.恒温培养箱36±1℃ 3.低温培养箱25-28℃4.恒温水浴锅46±1℃ 5.电子/托盘天平(精确到0. 1g)6.高压蒸汽杀菌锅 7.烘箱8.酒精灯 9.记号笔10.打火机 11.镊子12.药匙 13. 生物滤膜14.培养皿9cm/6cm 15. 锥形瓶300ml/500ml+硅橡胶塞16.试管 17.小发酵管18.试管架

19.接种环20.显微镜 21.塑料篮子22.移液管1ml、5ml、10ml 23. 膜过滤设备24. 医用不锈钢剪刀 4.1.2培养基和试剂 1.总菌数培养基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2.大肠菌群培养基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煌绿乳糖胆盐 (BGLB) 3. 霉菌、酵母菌培养基虎红培养基 4.氯化钠 6.乙醇 7.二氧化氯粉剂 8. 过氧乙酸 4.2 微生物检验的前准备 4.2.1检验所需器具的灭菌 4.2.1.1培养皿及移液管的干热灭菌 洁净干燥的培养皿,倒放于专用培养皿铁筒内,洁净干燥的移液管,尖端朝下,置于移液管专用的铁筒内,把铁筒放在烘箱中,于120℃干热灭菌120分钟后,调至160-180℃干热灭菌120分钟后,关掉烘箱,自然冷却至60℃以下,方可打开烘箱门取出置无菌室冷却备用。 4.2.1.2锥形瓶及移液管的湿热灭菌 洁净的锥形瓶,塞上硅橡胶塞并用牛皮纸包扎好瓶口,洁净的移液管,用牛皮纸包扎完善后,置于蒸汽灭菌锅中,于121℃湿热灭菌20分钟即可。4.2.1.3镊子、接种环等的火焰灭菌 接种环、镊子要在酒精灯上须灼烧过方可使用;稀释操作时试管口应在火焰上方;培养基容器口边在火焰上方。 4.2.1.4化学灭菌(75%酒精、100×10-6ClO2) 无菌超净台,手部及不能加热灭菌的PE或塑胶制品,桌子等需用化学灭菌法;操作台、桌子、凳子、地面在使用完后均用100×10-6 ClO2擦洗灭菌。 4.2.2培养基及其缓冲稀释液的配制和湿热灭菌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1.0目的 建立微生物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相关的微生物检验活动的全过程。 3.0职责 3.1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微生物检验的全过程; 3.2 QC主管负责监督检查本规程的有效实施。 4.0作业内容 4.1无菌操作要求 4.1.1 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4.1.2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4.1.3 接种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4.1.4 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4.1.5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4.1.6 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旁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即硅氟胶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4.1.7 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 4.1.8 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4.2无菌间使用要求 4.2.1 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消毒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4.2.2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2.3处理和接种样品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4.3消毒灭菌要求 4.3.1灭菌前准备 (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 (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内容物不应超过总体积的2/3(例如500mL的三角瓶最好装300~350mL培养基,以防再次加热融化时爆沸)。 (3)无菌室内使用的毛巾、脱脂棉球用纸包裹,进行湿热灭菌。 4.3.2装放 (1)干热灭菌器:装放物品不可过挤,且不能接触箱的四壁。 (2)大型高压蒸气锅:放置灭菌物品分别包扎好,直接放入消毒筒内,物品之间不能过挤。

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单的解读

首先,准确鉴定病原菌、报告药敏试验结果,给临床选择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是我们微生物实验室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药物的选择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多了解一些微生物及药理方面的知识,可能会对临床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痰及咽拭子的培养鉴定中,由于多种条件致病菌的存在,是否引起感染、是否需要抗菌治疗,都需要临床医生综合分析后判断,以下几点是临床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有些临床常用药物药敏试验中没有 例:头孢哌酮/舒巴坦为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等。CLSI 规定其对肠杆菌科细菌的判定折点为≤15 耐药,≥21 敏感,所以我们将其加入到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谱中,但由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CLSI 没有判定折点,所以无法判定其对于葡萄球菌敏感或是耐药,也不应该加入葡萄球菌药敏试验中。 2、有些新药没有列入药敏谱 首先,新药由于刚刚推广,还没有列入CLSI 的监测范畴,没有依据加以判断。其次,药敏谱中各类各代抗生素都具有一定代表性,不能面面俱到,如喹诺酮类二代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在药敏试验中敏感,那么对于三代超光谱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等临床医生可根据需要加以选择。 3、细菌的天然耐药有些菌属或菌种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或固有耐药,该耐药性具有种属特异性。 ⑴肠球菌:对除青霉素、氨苄西林以外的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⑵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泰能)、美罗培南天然耐药。 ⑶肺炎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⑷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天然耐药。 ⑸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 ⑹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 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复方新诺明、头孢 1 代、头孢2 代天然耐药。 更为特殊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的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即使药敏试验敏感,在实际临床治疗中也需要超大剂量才会取得疗效,但人体对超大剂量的三代头孢不具有长时间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有对很多药物的诱导耐药性,在初期可能没有表现出来,一旦接触某种抗生素,沉睡的基因被激活,耐药性表现出来,这种特性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尤为明显,可能在体外试验敏感,在实际治疗中却无效,所以采用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进行治疗时就要冒险,这在临床上是首先要规避的。 充分了解抗菌药物体内疗效与体外药敏试验的差异和药敏试验的局限性,意在找到一定的原因和规律性,在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之前,应先采集标本送检,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疗效调整给药方案,使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趋向合理,减少用药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绝不是一份药敏试验报告所能完全概括的,其中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操作都十分复杂,要想使我们的抗生素应用更加科学、合理、有效,这需要微生物实验室和临床科室的共同努力,我们也将不断学习、更新微生物检测、试验及药理方面的知识,力争为临床科室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等。这对于查明致病原因和选择用药十分重要。但除细菌和真菌外,直接查找方法比较复杂。细菌培养,采集血、痰、咽试子、大便、小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培养,看有无致病菌生长,正常应为阴性或少量非致病菌;真菌检查,标本涂片或培养,检出真菌为不正常。 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主要是检测与l临床患者致病性有关的病原性微生物,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地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基础知识 1.什么是微生物?什么是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是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y:显微镜放大观察到的结构简单,个体微小的生物的总称。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医学微生物尤其是临床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与人类和自然界其他生物共生共存,绝大多数对人类和自然界是有益的,只有少部分可以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这部分微生物才称为病原微生物,比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结核病,痢疾杆菌可以引起痢疾等。 2.什么是细菌?细菌分哪几种? 细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其体积微小,以微米作为测量单位,无色半透明,只有经过染色才能观察到细菌的轮廓及其结构。经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夹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根据形状则可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包括弧形菌)。 3.什么是病毒?病毒分哪几种?

病毒是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纳米)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其必须严格寄生在活细胞内,含有单一种核酸即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于干扰素敏感。按传播途径病毒可分为呼吸道病毒、胃肠道病毒、经性传播感染的病毒和狂犬病毒等。按感染部位与症状特征则分为肝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疱疹病毒、侵犯神经系统的病毒和肿瘤病毒等。 4.什么是真菌? 真菌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和典型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不分根、茎、叶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高度分化,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内有完整的细胞器。 5.什么是支原体和衣原体? 支原体为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滤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一类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于这一类微生物没有细胞壁,能形成丝状与分支形状而称其为支原体。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多呈球状、堆状,有细胞壁。 6.人体内的正常茵群是指什么? 在人的皮肤表面体表、口腔、鼻咽、肠道等腔道黏膜中都存在着细菌,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比如肠道菌群可以将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进行分解成为粪便排出体外,还可以制造维生索等对人体都有益处。 7.细菌检测和病毒检测,真菌检测各有哪些方法? 细菌可通过细菌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 病毒的检测包括电子显微镜观察、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及抗体检测等途径。 真菌检测采用直接涂片法、培养法、免疫学试验及动物实验等方法。 8.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有哪些方法? 衣原体检测可采用酶免法、直接免疫荧光法,核酸检测技术包括DNA探针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连接酶链式反应(LCR)等和细胞培养法等。支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形态学检查、支原体培养、抗原检测、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9.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标本有哪些? 根据病人的症状,医生的初步考虑属于某个部位感染就留取此部位的样本进行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确保高压效果的可靠性。 【适用范围】 蒸气式高压锅。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操作方法】 1.将水加到高压锅内至其刻度线,将欲灭菌物品放入锅内,关闭锅门,拧紧螺丝并确认已经封闭。 2.打开排气阀。 3.打开蒸汽开关,向锅内输入蒸汽或接通电源,使产生蒸汽。 4.观察排气阀的排气情况,待排出的气体由冷气变为蒸汽,压力表达到0.05mPa 时,关闭排气阀。 5.观察压力表,当压力升至0.15mPa时,开始计时。 6.压力达0.15mPa后,可调节进气阀,减少进气量,维持压力并使其稳定在 0.15mPa。电加热时,可切断电源,维持压力持续15分钟,至多不超过30分 钟,否则营养物质破坏。 7.关闭进气阀门或切断电源,让锅内物品自然冷却,不可马上打开排气阀,以免发生意外。 8.待锅内压力降为零时,可打开锅盖,取出物品。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姓名唐玉贞检验科检验科 日期 06年06月06日

确保培养箱温度恒定。 【适用范围】 各种类型隔水式、温度设定为27℃、35℃、42℃、56℃培养箱。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操作方法】 1.培养箱应放置于水平地面(或坚固的水平台),电源电压须匹配。 2.从注水口先将隔水箱内的水注满到浮标要求的位置。 3.将温度调节旋扭调至所需温度,然后将电源开关拨至“开”处。 4.每次使用时应在培养箱顶部插入标准温度计,监测实际温度。 5.培养箱工作温度波动范围应控制在±10C以内。 6.培养箱正面贴有温度记录表,记录每天上班和下班时温度,如温度超出正常范围,指示该温度的刻度应划上红圈,并把修正温度记录下来。 7.培养箱内外应保持清洁。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 姓名唐玉贞检验科检验科 日期 06年06月06日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样本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检品 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控制菌的检查。 二、 引用标准:《中国药典》( 通则1105-1106) 三、 目录1.微生物限度标准 2.设备.仪器及用具 3?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 4. 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 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5. 微生物计数法检查 6. 控制菌检查法 7. 实验技术 &附件 1. 微生物限度标准 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未做统一规定。 L1成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1).” 一”为不得检出。 (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1.2工艺用水微生物限度标准 1.3内包装材料微生物限度标准 说明:1?”一”为每100 cm2中不得检出。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3.”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2.设施、仪器及用具

2.1、设施: 2丄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直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它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0 ;电炉(或其它适宜的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匕);电冰箱。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mi 2.2.1.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O.lg); pH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f 10?12cm)、培养皿(f 9cm).量筒(100ml).试管(18x 180mm)及塞、吸管(lml分度0.01, 10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的玻璃器皿的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用于化学分析的玻璃仪器,需用重洛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2.3用过的玻璃器皿: 231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器皿:可随时洗涤。用清水冲洗(或浸泡),除容量仪器外, 可用毛刷和肥皂粉,内外刷洗,再用清水涮洗干净,晾干备 用。容量仪器宜用清洁液浸泡或涮洗,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 2~3 次。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 总则(GB7918.1—87) 1 样品的采集及注意事项 1.1所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一般视每批化妆品数量大小,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包装单位。检验时,应分别从两个包装单位以上的样品中共取10g或10ml。包装量小的样品,取样量可酌减。 1.2供检样品,应严格保持原有的包装状态。容器不应有破裂,在检验前不得启开,以防再污染。 1.3接到样品后,应立即登记,编写检验序号,并按检验要求尽快检验。如不能及时检验,样品应放在室温阴凉干燥处,不要冷藏或冷冻。 1.4若只有一个样品而同时需做多种分析,如细菌、毒理、化学等,则宜先取出部分样品作细菌检验,再将剩余样品作其他分析。 1.5在检验过程中,从开封到全部检验操作结束,均须防止微生物的再污染和扩散,所用器皿及材料均应事先灭菌,全部操作应在无菌室内进行。或在相应条件下,按无菌操作规定进行。 1.6如检出粪大肠菌群或其他致病菌,自报告发出起该菌种及被检样品应保存一个月奋查。 2 供检样品的制备 2.1培养基和试剂 2.1.1生理盐水:氯化钠 8.5g,蒸馏水 1000m溶解后,分装到加玻璃珠的锥形瓶内,每瓶90ml,121℃(151b)20min高压灭菌。 2.1.2SCDLP液体培养基,成分:酪蛋白胨 17g,大豆蛋白胨 3g,氯化钠 5g,磷酸氢二钾 2.5g,葡萄糖 2.5g,卵磷脂 1g,吐温80 。7g,蒸馏水 1000ml,制法:将上述成分混合后,加热溶解,调pH为7.2?.3分装,121℃(151b)20min高压灭菌。注意振荡,使沉淀于底层的法温80充分混合,冷却至25℃左右使用。 注:如无酪蛋白胨和大豆蛋白胨,也可用日本多胨代替。 2.1.3灭菌液体石蜡。 2.1.4灭菌吐温80。 2.2.仪器: 2.2.1天平. 2.2.2灭菌的锥形瓶:内含玻璃珠及90ml稀释液. 2.2.3灭菌刻度吸管:10ml、5ml。 2.2.4水浴箱。 2.2.5灭菌研体及灭菌研棒。 2.2.6均质器。 2.3不同类型样品的检样制备。 2.3.1液体样品: 2.3.1.1水溶性的液体样品,可量取10ml加到90ml灭菌生理盐水中,如样品不少于10ml。仍按10倍稀释法进行。如为5ml 则加45ml灭菌生理盐水,混匀后,制成1:10稀释液。, 2.3.1.2油性液体。取样品10ml,先加5ml来菌液体石蜡混匀,再加10ml灭菌的吐温80,在40~44℃水浴中振荡混合10min,加入灭菌的生理盐水75ml(在44~44℃水浴中预温),在40~44℃水浴中乳化,制成1:10的悬液。 2.3.2膏、霜、乳剂半固体状样品。 2.3.2.1亲水性的样品,称取10g,加到灭菌的带玻璃珠加有9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混匀,放32℃水浴静置15min。用其上青液作为1:10的稀释液。 2.3.2.2疏水性的样品,称取10g,放到灭菌的研钵中,加10ml灭菌液体石蜡,研磨成粘稠状,再加10ml灭菌吐温80,研磨待溶解后,加70ml灭菌生理盐水,在40~44℃水浴充分混合,制成1:10稀释液。 2.3.2.3固体样品,称取10g,加到灭菌的生理盐水稀释瓶中,振荡混匀,使其分散混悬后,放30~32℃水浴中,15min后取出,充分振荡混合,再放到30~32℃水浴中静置15min,取上清液作为1:10的稀释液。如有均质器,上述水溶性膏、霜、粉剂等,可称10g样品加到90ml灭菌生理盐水,均质1~2min;疏水性膏、霜及眉笔、口红等,称10g样品加到90MLSCDLP

包装材料微生物检验标准方法

1.0目的: 确保包装材料的微生物质量,规范包材之微生物检验方法。 2.0适用范围: 喷头、软管、乳液瓶、铝皿、内座、磨指器、内塞、眼毛修饰器、粉扑、假睫毛、眼影棒、睫毛刷、剃须刀。 3.0参考资料 3.1、《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方法总则》(SOP-HYS-002)。 3.2《细菌总数检验标准方法》(SOP-HYS-003)。 3.3《霉菌、酵母菌总数检验标准方法》(SOP-HYS-004)。 3.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标准方法》(SOP-HYS-005)。 3.5《绿脓杆菌检验标准方法》(SOP-HYS-006)。 3.6《粪大肠菌群检验标准方法》(SOP-HYS-007。 4.0定义:略 5.0所需设备:略 6.0安全需求:略 7.0程序:

7.1检验前先核对化验申请单之样品编号与实际样品上的编号是否 相符。检查样品包装之完好性,包装完好之样品方可进行检验,包 装不完整或疑有取样污染之样品退回IQC重新取样送检。 7.2样品稀释 7.2.1磨指器、内塞、眼毛修饰器、粉扑、假睫毛、眼影棒、睫毛 刷、剃须刀等体积较小的包装材料稀释:取10ml消毒过的生理盐水顷注于100ml 烧杯内,将内塞、眼毛修饰器、粉扑、假睫毛、剃须刀、眼影棒海棉端、睫毛刷毛端放于烧杯内与生理盐 水混匀备用。 7.2.2铝皿、内座的稀释:取10ml消毒过的生理盐水顷注于100ml 烧杯内,用消毒过的酒精棉球蘸取烧杯内的生理盐水擦拭铝 皿、内座内表面3遍,将此酒精棉放于盛有生理水折烧杯中 摇匀备用。同时计算铝皿、内座内表面的表面积。 7.2.3喷头的稀释:取消毒过的生理盐水10ml顷注于100ml烧杯内, 用喷头将此生理盐水吸于喷头内后喷出,如此 5遍,摇匀此 生理盐水备用。 7.2.4软管、乳液瓶的稀释:取10ml消毒过的生理盐水倒入待测定 的软管、乳液瓶内,并上下左右摇晃至少5次,使生理盐水 与软管、服液瓶内壁完全接触清洗,倒出生理盐水于100ml 烧杯内备用,同时计算出待测定之软管、乳液瓶内表面的总 表面积。 7.3稀释好的样品作如下指标检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