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法学

专业代码:030101K

、专业介绍

法学专业创立于1995年,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为吉林省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拥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5门省级优秀课程,2016年获评省级法学专业教学团队。2003年取得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取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取得法律硕士学位授予权。由此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学本科、法学硕士、法律硕士的学科体系。目前已建成中俄法律中心和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2个国家级研究基地,吉林省地方法

治与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知识产权重点研究基地和吉林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等3个省级人

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法学专业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办学质量与学术地位持续上升,已凝练成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现有近80%教师具有高级职称,近70%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近60%教师具有法律执业资格、专利代理人等;通过长期的团结协作,已经成长为学术氛围浓厚、科研素质高的学术队伍。

本专业以国家法治建设和需求为导向,始终关注社会现实,秉持面向东北亚、服务吉林省的指导思想,注重法律理论系统的建立和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立足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注重与学校理工科优势学科的互补融合,突出知识产权特色,侧重专利、人工智能的法律服务,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理工科知识背景、掌握法律制度的一般理论,熟悉比较研究的方法,熟练运用外语工具,具有国际视野的法治专门人才。

本专业开设法律诊所、模拟法庭等实践课程,聘请实务专家为学生授课,利用法律援助站和法律诊所咨询室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目前建有法律诊所等3个校内实践基地,与各级政府、公、检、法、律师事务所、专利代理机构等实务部门,以及俄、日、蒙、台等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法学院建有20家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结合创新创业要求,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模拟法庭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和大学生创新类大赛,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通

过实践环节的规范训练,培养了一大批符合法律职业要求的高水平法律人

才,成为各级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司法实务部门的业务骨干

三、培养目标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应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学生经过五年的实际工作后,能达到下列要求:

1?能够适应基层司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的要求,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特别是立法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涉外活动的法律专业工作;能够胜任各类企业、金融机构、传媒机构的涉法事务;能够在各类高等、中等学校、培训机构从事法学教学工作。

2?能够运用法学理论和实践能力解决复杂法律问题。

3?能够胜任岗位职责,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成员或负责人,在团队中能够独立承担法学专业领域的工作。

四、毕业要求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能力,牢固掌握法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形成合理的整体性知识结构。

3.具备独立自主地获取和更新法学知识的学习能力,能够将所学的法学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法律实务之中的基本技能;掌握法学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

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4.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与法学同行、社会公众就法学专业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5?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法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团队活动中发挥个人作用,并能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共事。

6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具备利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和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

7.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健全的职业人格、强烈的法律职业认同感,严格遵守法律职业伦理。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4年

修业年限:4-6年

六、授予学位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七、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法学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

八、专业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

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

特色课程:科技法、大数据与网络安全法、知识产权实务等。

九、课程体系及最低毕业要求

十、教学进程表

(一)必修课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