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贸区知识试题及答案(特选内容)

自贸区知识试题及答案(特选内容)

自贸区知识试题及答案(特选内容)
自贸区知识试题及答案(特选内容)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属于以下哪种自贸区(B)

A FTZ

B FTA

C 自由贸易试验区 D综合保税区

2自由贸易园区“三自由、一保障”的核心制度安排包括(ABCD)

A 货物自由 B投资自由 C金融自由 D 法律法规保障

3自由贸易试验区依据的国际惯例是(B)

A WTO

B WCO

C TPP

D TIPP

4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主体是(B)

A 多个主权国家

B 单个主权国家 C单独关税区 D 世界贸易组织

5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立法依据是(CD)

A 双边协议 B多边协议 C国内立法 D人大授权

6 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目的是(ABCD)

A 探索中国的开放路径

B对国内没有放开的领域实施先行先试,成功后在国内进行推广 C 对外的平台

D贸易、投资便利化

7 中国目前正在建设的FTA数量是(C)

A 17

B 18

C 19

D 20

8 我国目前正在谈判的自贸区包括(ABCD)

A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

B 中国-挪威自贸协定

C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 D 中日韩自贸协定

9 我国的货物贸易对哪个地区开放水平最高(A)

A 港澳地区 B新西兰 C韩国 D冰岛

10 中韩FTA 我国最终实现关税产品涉及税目的(A)

A 95%

B 90%

C 85%

D 96.8%

11 “单一窗口”所满足基本要素有(ABCD)

A 一次申报

B 通过一个设备申报

C使用标准的数据元

D 能够满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需求

12 下列哪个不是国际上“单一窗口“的运行模式(C)

A 单一机构

B 单一系统 C单一平台 D公共平台

13 2015年4月8号,第三版负面清单颁布,其管理措施减少至(B)

A 190

B 122

C 139

D 147

14 我国规定要求投资者将争议提交国际仲裁前,用尽缔约方国内行政复议程序,与新西兰、智利的协定进一步规定这一程序不超过(C)个月

A 1

B 2

C 3

D 4

15 在服务业市场开放准入方面,上海自贸区率先选择“六个服务领域“(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文化、社会)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但是哪两个行业除外(AC)

A 银行业

B 制造业

C 通信业 D运输业

16我国与韩国的自贸协定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ABCD)

A 产业合作 B能源合作 C地方经济合作 D文化影视合作

17 我国近年来FTA出现的新议题包括(ABCDEF)

A竞争政策 B环境保护 C劳工问题 D知识产权 E政府采购 F电子商务

18我国FTA的总体特点不包括哪个(D)

A 辐射逐渐变宽

B规模逐渐扩大

C水平不断提高

D数量逐渐增多

19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任务是(ABCD)

A 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先行先试

B既要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

C又要防范各类风险,推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D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20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任务(D)

A 先行先试 B解放思想 C 发展经济 D制度创新

21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路径,要求率先建立符合(ABC)要求的投资和贸易体系 A 国际化 B 市场化 C法治化 D 自由化

22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目标是(ABCD)

A深化完善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

B深化完善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

C深化完善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

D深化完善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23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区A域范围包括(ABCD)

A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B陆家嘴金融片区

C金桥开发片区

D张江高科技片区

24福建自贸试验区包括哪些片区(ABC)

A 福州片区 B厦门片区 C平潭片区 D金门片区

25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不同于其他自贸试验区的的定位是(A) A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B 打造泛珠三角地区发展综合服务区

C打造两岸服务贸易合作示范区

D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人才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

26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包括(ABC)

A天津港片区 B天津机场片区 C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 D 前海湾保税片区

27 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完成(C)成

A四 B五 C 六 D九

28 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有(ABC)

A 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改革创新试验田

B 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

C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D建设粤港澳的服务贸易核心区

29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推动平潭开放开发新优势中的措施包括(ABC) A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 B推动航运自由化 C建设国际旅游岛 D 健全投资和贸易税收政策

30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在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的措施包括(ABCD)

A探索闽台产业合作新模式

B扩大对台服务贸易开放

C推动对台货物贸易自由

D 促进两岸来往更加便利

31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的三大目标包括(ABC)

A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B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 C成为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D 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32中国(广州)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包括(ABC)

A广州南沙新区片区 B深圳前海蛇口片区 C珠海横琴新区片区 D广州机场片区

33中国(广州)自贸试验区在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强化国际贸易功能集成的措施包括(ABCD)

A进一步扩大对港澳服务业开放

B促进服务要素便捷流动

C促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D增强国际航运服务功能

34中国(广州)自贸试验区在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的措施包括(ABCD) A推动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

B推动适应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金融创新

C推动投融资便利化

D建立健全自贸试验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35中国(广州)自贸试验区在增强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功能的措施有(ABD)

A引领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B打造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综合服务区

C创新通关监管服务模式

D建设内地企业和个人“走出去“重要窗口

36自贸试验区的基本要求是(B)

A制度创新 B统筹协调 C 绿色发展 D先行先试

37自贸试验区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是(C)

A 制度创新

B 统筹协调 C绿色发展 D 先行先试

38 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方向是(A)

A 开放 B共享 C自由 D 改革

39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目的是(B)

A 开放 B共享 C自由 D 改革

40建设高水平自贸区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E)

A总体设计、统筹协调

B以我为主、于我有利

C前瞻布局、量力而行

D灵活务实、互利共赢

E多元包容,殊途同归

41建设中国高水平的自贸区的意义是(ABCD)

A 有利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助推一带一路

B有利于运筹对外经贸关系,实现对外战略

C有利于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维护发展利益

D有利于以开放促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42负面清单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已逐渐成为国际投资规则发展的新趋势。世界上至少有(C)个国家采用了此种模式

A 89

B 103

C 77

D 93

43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配套机制的建设方面,我国在商事登记制度取得的进步有(ABCD)

A取消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

B取消对出资期限的规定

C取消虚拟注册

D曲线前置审批和企业年检

46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配套机制的建设方面,我国在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取得的进步有(ABCD)

A 安全审查制度与反垄断审查制度

B社会信用体系与社会力量参与体系

C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

D企业年度报告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

47中国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存在的缺陷(ABCDE)

A负面清单的形式仍不符合国际标准

B 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的透明性不足

C负面清单设计的外商投资阶段单一

D负面清单的可预期性较差

E与负面清单相配套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尚未明确

48美国在签订的BIT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负面清单涉及的行业包括的

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实务试题与答案

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实务试题与答案(1) (2010-08-07 09:31:11) 一、A型题[共-1道题,每题1.5分]【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标注其相应字母】 1.一项发明或实用新型获得专利授权的实质条件是(C) A. 创造性、新颖性、技术性 B. 新颖性、美观性、实用性 C. 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D. 创造性、合法性、新颖性 2.某教授完成一篇论文,投稿给某杂志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杂志社有权对该论文进行修改 B. 杂志社可以在署名的情况下自行转投给其他杂志社 C. 杂志社可以对作品进行文字性修改、删节 D. 杂志社对作品的任何修改,应当经作者许可 3.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 C )。 A. 化学元素周期表 B. 农历历法 C. 建筑图纸 D. 法律法规 4.将营销模式纳入专利保护范围的是那个国家(B ) A. 荷兰 B. 美国 C. 中国 D. 丹麦 5.广义的版权分为(B ) A. 人身权和邻接权 B. 作品的创作者权、作品的传播权 C. 财产权和邻接权 D. 人身权和表演者权 6.以下不是我国民法通则中保护的知识产权形式的是(D ) A. 著作权、专利权 B. 商标权、发明权 C. 发现权及其他科技成果权 D. 制止不正当竞争权 7.甲公司想把注册商标“梅花”用在自己新近研发的产品上,应当(A) A. 另行提出注册申请 B. 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核准 C. 变更注册申请 D. 取得商标管理部门的同意 8.下列文件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的是(A ) A. 1709年英国的《安娜女王法》 B. 1890年美国的《谢尔曼反不正当竞争法》

论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保护

论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保护 (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淄博) 摘要:知识产权对创新创业的保护不言而喻,相比对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政府的新提法、新课题、新任务。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实质上是要求全面构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呈现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一方面与中国经济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另一方面与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有效方法,然而许多大学生虽然对自主创业抱有较大热情,但缺乏自主创业的相关专业知识。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必须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由于大学生创业一般都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对知识产权的了解与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最优知识产权内生性 1引言 创新是指人们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全部领域中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既包括知识创新( 含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 ,也包括制度创新( 含法律创新、政策创新、体制与机制创新等) 。在发展理论中,经济增长、知识创新与法治建设应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协调机制。经济增长对社会变革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带来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也引起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1]。 在知识创新、经济发展、法治建设的协调体制中,经济处于中轴的地位,知识与法律为之进行曲线偏向摆动。其中,知识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法治建设则是经济增长的保障机制。知识产权法作为财产非物质化革命的法律文明,表现了制度创新的本质属性。同时,知识产权法是创造性成果的激励和调节机制,宣示了知识创新的价值目标。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要素; 对亟待经济腾飞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重视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2]。怎样才能快速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呢? 国内学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已达成共识,要营造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因此,2008 年开始施行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就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加强知识产权运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第三次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也于2009 年10 月 1 日起施行。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目标。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者统一于创造力这一精神财富,而知识产权制度正是保护精神财富的基本制度,也是将创造力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巨大物质财富,将知识、智慧转化为有形财产的最重要的激励机制与法律保障[3]。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版权)、商业秘密(包含技术秘密与经营信息)、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类型。近代知识产权制度源于三百多年前的欧洲。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根据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了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也在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对创新的保护不言而喻,知识产权保护的内涵就是对

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行政监管制度的研究

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行政监管制度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07-16T16:23:55.12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作者:陈霁文 [导读] 笔者从上海自贸区四个法律文件框架构下上海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体制的创新、海关知识产权监管机制创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相关问题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开放与发展创新的主要任务角度出发,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松江 201615) 摘要:笔者从上海自贸区四个法律文件框架构下上海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体制的创新、海关知识产权监管机制创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相关问题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开放与发展创新的主要任务角度出发,结合知识产权发达国家的经验探索为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行政监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知识产权行政监管海关执法程序知识产权司法 2012年7月上海颁布了《上海市知识产权战旅纲要(2011-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建设的要求与其成为亚太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目标是相一致的。然而在我国的知识产权体制存在“盗版猖獗,商业秘密保护不足,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重大问题的背景之下,上海自贸区的知识产权发展任重道远,笔者认为优化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行政监管制度是这项任务的突破口,故本文就此开展一些研究。 一、知识产权行政监管的法律内涵以及上海自贸区的发展背景 知识产权行政监管是指在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包括上海自贸区相关特定基本法律法规)的基本法律框架体系之下,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自身的职责依法维护知识产权上海社会秩序而运用的各种行政手段的多元多维度的法律制度。 近年来,美日欧等国有一绕开WTO制订超TRIPS协定义务的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新规则,一方面是企图利用新规则将我国排除在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另一方面在国际贸易领域确实需要更高标准的规则来解决知识产权日益增长的矛盾纠纷。因此,中国必须加强自身知识产权发展综合实力,积极融入国际贸易大市场,而上海自贸试验区则是我国应对超TRIPS协定义务的桥头堡,通过先行先试,率先适用超TRIPS协定义务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根据我国实际国情总结经验,为今后中国接轨国际贸易新规则做准备。实践中,上海自贸区主要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四项法律文件构建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的基本制度构架,主要涉及上海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体制的创新、海关知识产权监管机制创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相关问题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开放与发展创新为主要任务。因此,本文就按照这四大内容结合知识产权发达国家的经验探索为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行政监管的发展方向。 二、借鉴香港自由港实现“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社会参与与监管体制建设 当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实践中主要通过将知识产权纳入市场综合监管范围;成立专利、商标、版权执法统一建制的自贸区知识产权局以及推进“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社会参与与监管体制建设三方面来探索上海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体制的创新机制。笔者认为第三项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最值得探究。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五位一体”是指行政监管、行业规范、第三方中介有专业的服务、企业要自律以及公众要参与从而形成一个全面多元的社会参与机制。例如,2013年10月,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设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院;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制度作为首批8项可复制制度推广到全国,陆家嘴互联网金融协会等一些行业协会还参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规则的制定。2014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成立社会参与委员会,该委员会为民间机构,同时首次批准了42家常务委员单位,覆盖多个行业。目前在合执法体系搭建方面,上海自贸区成立全国首家实现专利、商标、版权的集中管理和综合执法的知识产权局;筹建首个“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监测分中心”,实现对包括境内外政府部门通报、伤害事故报告、媒体舆情和消费者投诉在内的各类风险信息的采集和安全性评估;设立了自贸区行政执法联系会议。2013年9月,上海市推进区县市场监督管理体制“4合1”改革,将区县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与物价部门有关价格监督检查机构的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自贸区扩区后,成立了浦东市场监督管理局(即自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市场的监管更加高效、统一。 由此可见,在建设多元化的监督机构层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建立以行规行约为主要模式的行业自律约束制度,完善信息和诚信评价体系,形成一套各类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市场监督的体制机制。在扩大市场监督参与领域方面,建立健全专业化服务机构监管制度,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发挥市场监督作用,鼓励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报关报检机构、检验检测鉴定机构、认证机构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在自贸试验区提供专业服务。 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上的香港自由港从曾经的盗版中心到如今世界盗版率最低的地区之一,其在上海自贸区“五位一体”建设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制度,概括而言香港自由港通过密切的社会合作以及持续不断的公共教育,让香港市民深切的体会到知识产权保护对保持和推动香港经济繁荣的重大意义。 在社会合作领域,香港海关与支持产权业界共同发起“保护知识产权大联盟”,这对相关知识产权署推行的正货承诺计划亦起到推动效果。大联盟之下,还深入发展“青少年打击网上盗版大使计划”、“拍卖以诚、除伪守正计划”和“快速行动计划”三个自合作计划,鼓励社会相关知识产权业界的不同界别和成员建立积极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建设美好的商业环境推动社会大步前进。在海关执法领域,香港版权和商标权利人与海关人员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知识产权业界在提供情报、查验货物标识和检查、出庭作证等各方面为海关人员不遗余力提供巨大支持。 香港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方面也一直作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在普及知识产权方面,将宣传受众细分为学生、青少年、市民大众、企业和政府部门,根据受众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宣传策略。在对企业方面,从1998年开始,联合香港海关、消费者委员会和各种商业协会,开展正版正货承诺活动,促进商家诚信经营,增强了消费者和游客在香港购物的信息,提高了香港购物天堂的盛誉。 笔者认为从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环境来看,以互联网行业为切入点发展“五位一体”非常效率,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我国互联网行

自贸区知识竞赛题2汇编

知识竞赛必答题 1、《质检总局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指出,探索建立试验区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按照方便进出、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原则,“一线”最大限度予以便利,主要实施进出境检疫和重点敏感货物检验;“二线”在完善检验检疫便利化措施基础上,做好进出口货物的检验检疫监管工作。 2、《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规定:上海黄金交易所在区内面向试验区和国际提供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贵金属交易、交割和结算服务,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贵金属市场上的使用。 3、《上海海关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保税展示交易业务的公告》所称保税展示交易,是指经海关注册登记的试验区内企业在试验区内或者区外开展保税展示交易的经营活动。 4、《海关总署关于印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适合入区项目指引》的通知》规定:适合入区企业类型有保税加工类企业、保税物流类企业和保税服务类企业。 5、《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支持青岛前湾、烟台保税港区检验检疫先行先试工作的函》规定:对进入交易(展

销)中心的进境食品、化妆品、箱包、饰品、葡萄酒等商品实施“入区一次性检验检疫+出区分批核销”监管模式。 6、《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规定:区内加工企业全部用境外运入料、件加工的制成品销往非保税区时,海关按照进口制成品征税。 7、《保监会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中国保监会对上海保监局提出的有关事项作出批复,支持上海完善保险市场体系,推动航运保险定价中心、再保险中心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等功能型保险机构建设。 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规定》规定:保税仓库按照使用对象不同分为公用型保税仓库和自用型保税仓库。 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所称深加工结转,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将保税进口料件加工的产品转至另一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加工后复出口的经营活动。 10、《山东省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条例》规定:保税港区管委会设立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区域功能和产业政策的企业给予扶持。 11、《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规定:区内与境内区外之间货物贸易项下交易,可以以人民币或外币计价结算;服务贸易项下交易应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现状及完善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现状及完善 知识产权指的是专利权、商标权、版权(也称著作权)、商业秘密专有权等人们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知识产权法,就是保护这类民事权利的法律。这些权利主要是财产权利。其中,专利权与商标权又被统称为"工业产权"。它们是需要通过申请、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才产生的民事权利。版权与商业秘密专有权,则是从有关创作活动完成时起,就依法自动产生了。 一、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发展及其现状 (一)概况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1979年,我国的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三部法律同时开始起草。在1979年的《刑法》中,规定了禁止冒用他人的注册商标,使商标从这时起就被赋予了"专用权",成为一种"从刑法中产生的民事权利"。顺便说一句,在我国刑法较发达而民法不发达的相当长的历史中,许多民事权利都是依刑法产生,仅仅受刑法保护的。1982年,我国颁布了《商标法》(并于1993年2月与现在两次修订);1984年,我国颁布了《专利法》(并于1992年9月与2000年8月两次修订);1986年,我国颁布

了《民法通则》,其中明文规定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1990年,我国颁布了保护版权的《著作权法》,1991年6月国务院又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3年9月我国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开始明文保护商业秘密;1997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除了几部单行法律与行政法规之外,我国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还列有专章,规定了对严重侵犯商标权、侵犯版权、侵害商业秘密及假冒他人专利者进行刑事制裁。至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法规已经具备了。

自贸区知识试题及答案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属于以下哪种自贸区(B) A FTZ B FTA C 自由贸易试验区 D综合保税区 2自由贸易园区“三自由、一保障”的核心制度安排包括(ABCD) A 货物自由 B投资自由 C金融自由 D 法律法规保障 3自由贸易试验区依据的国际惯例是(B) A WTO B WCO C TPP D TIPP 4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主体是(B) A 多个主权国家 B 单个主权国家 C单独关税区 D 世界贸易组织 5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立法依据是(CD) A 双边协议 B多边协议 C国内立法 D人大授权 6 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目的是(ABCD) A 探索中国的开放路径 B对国内没有放开的领域实施先行先试,成功后在国内进行推广 C 对外的平台 D贸易、投资便利化 7 中国目前正在建设的FTA数量是(C) A 17 B 18 C 19 D 20 8 我国目前正在谈判的自贸区包括(ABCD) A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 B 中国-挪威自贸协定 C中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 D 中日韩自贸协定 9 我国的货物贸易对哪个地区开放水平最高(A) A 港澳地区 B新西兰 C韩国 D冰岛 10 中韩FTA 我国最终实现关税产品涉及税目的(A) A 95% B 90% C 85% D 96.8% 11 “单一窗口”所满足基本要素有(ABCD) A 一次申报 B 通过一个设备申报 C使用标准的数据元 D 能够满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需求 12 下列哪个不是国际上“单一窗口“的运行模式(C) A 单一机构 B 单一系统 C单一平台 D公共平台 13 2015年4月8号,第三版负面清单颁布,其管理措施减少至(B) A 190 B 122 C 139 D 147 14 我国规定要求投资者将争议提交国际仲裁前,用尽缔约方国内行政复议程序,与新西兰、智利的协定进一步规定这一程序不超过(C)个月 A 1 B 2 C 3 D 4 15 在服务业市场开放准入方面,上海自贸区率先选择“六个服务领域“(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文化、社会)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但是哪两个行业除外(AC) A 银行业 B 制造业 C 通信业 D运输业 16我国与韩国的自贸协定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ABCD) A 产业合作 B能源合作 C地方经济合作 D文化影视合作 17 我国近年来FTA出现的新议题包括(ABCDEF) A竞争政策 B环境保护 C劳工问题 D知识产权 E政府采购 F电子商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法规建设

目录 摘要 (1) 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法规建设的现状 (1) 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法规建设的成就 (4) 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法规建设存在的问题 (6)

四、针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法规建设的建议 (7) 参考文献 (9)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法规建设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由此诞生,并日益成为各国保护智力成果所有者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国际竞争的有力的法律措施。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从整体上看,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起步较晚。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紧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法规建设的现状以及取得的成就,接下来就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而提出对今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法规建设的发展建议。 关键字:知识产权 保护制度 法规建设 现状 成就 问题 趋势 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法规建设的现状 (一)、知识产权立法工作上取得的进展 2009年,一系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现实需要进行了制定和修改,中国知识产权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9年10月1日,第三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开始施行。《商标法》第三次修改工作持续推进,已形成《商标法(修订送审稿)》报送国务院。同时,《著作权法》有关条文的修订工作启动;国家版权局修订颁发了《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并积极推动《教材法定许可付酬标准》、《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办法》、《著作权合同登记和备案管理办法》等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工作。 2010年,我国制定了《保密专利权管理、实施和保护办法》,修订了《专利代理条例》,继续进行并完成《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的修订工作。修订了《国防专利条例》,加紧了对《商标法实施条例》修改工作的前期调研,为启动《商标法实施条例》的修订做好准备。同时推进了《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的修订工作。 (二)、知识产权审批登记工作上取得的突破 2009年,中国知识产权审批登记工作在金融危机之中逆势而上,在多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中国专利申请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专利申请976686件,同比增长17.9%;其中国内申请877611件,占总量的89.9%,同比增长22.4%;国外来华申请99075件,占总量的10.1%,同比下降10.9%。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受理专利申请5822661件,其中国内4898473件,占84.1%,国外924188件,占 15.9%。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授权专利581992件,同比增长

知识产权论文(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进行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穿于自主创新的全过程。【关键词】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 纵观我国近30年的技术发展,有这样一个显著的特征:我国主要产业部门使用的主导技术基本上是把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非关键性创新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在对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严重不足,许多情况下采用了对引进技术与产品的仿制,如西药、精细化工产品95%以上依靠仿制,这种仿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未能较快的提高我们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我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很弱。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显示: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研究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动力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自主创新的动力分析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

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2006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进一步绘制了未来的蓝图:要用15年的时间,即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自主创新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自主创新的对立面不是“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创新,它不排斥开放与集成,集成技术也可有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业不是鼓励从头做起,将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业是自主创新的组成部分。所谓自主创新是指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提高了创新主体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中“自主”应该是宏观意义上的自主——国家层面上,只要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的创新活动,不论这种创新活动是原始性创新,还是合作性创新,还是引进消化吸收的二次创新,只要创新主体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知识产权归我们所有,都应属于自主创新的范畴。对此,要使各项制度、机制和资源配置更有利于原始创新,使之涌现出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要加强集成创新,使相关科技成果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产业;在引进国外先

海南自贸区自贸区的知识产权制度

海南自贸区自贸区的知识产权制度 【--节日演讲稿】 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总面积仅28.78平方公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 海自贸区),只占上海市面积的1/226,然而这里的一举一动却牵动 着多方的敏感神经。自xx年9月29日挂牌成立之初,上海自贸区就打上了制度创新的烙樱6个月来,转变政府职能、金融制度、贸易服务等多项改革措施的推行,让这片土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作为我国经济社会领域重要的管理制度之一,知识产权制度如何在上海自贸区的成长历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一项项创新举措的落实,承担 着以开放倒逼改革这一历史使命的上海自贸区,将会在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创新中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顶层设计亟需加强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贸易壁垒的筑高,对各国 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作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窗口”的上海自贸区,势必要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水平上接受国际社会的检视。“我们将密切关注国际知识产权发展新的趋势,认真研究

与自贸区相关的国际和地区公约,借鉴吸取其它国家与地区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经验,加强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的顶层设计。”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吕国强向本报记者表示。 “在 __《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及上海根据 __总体方案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中,都明确提出要加强自贸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吕国强介绍,“目前自贸区总体运行平稳,各项工作正处于试验阶段,知识产权问题还未凸显。但随着自贸区进入实质性运转,未来在知识产权方面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进行研究。如果不加强顶层设计,就难以应对自贸区知识产权挑战和问题。” “虽然上海自贸区目前还没有暴露出深层次的知识产权体制机制问题,但就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及管理展开前瞻研讨,是个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教育学院院长张磊多年从事WTO争端解决机制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他向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如果在运行初期就能够把知识产权制度创新解决好,将更好地提升上海自贸区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助于我国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 “上海自贸区是一个完整的从经济体制到监管体制再到行政体制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它将创造出一个符合国际惯例、自由开放,鼓励创新的市场经济环境。因此,区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机制应做到

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我国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文章从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出发;发现了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执法现状及司法保护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阻碍了我国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上的发展。发现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上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是我们研究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目的;在文章中本人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列举和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上的意见和建议。只有不断的发现并决解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上的问题,才能使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不断的向前发展。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及其保护的范围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及其保护的范围 1.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对自己创造性活动产生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知识产权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即权利人在享有对自己的智力成果的署名权、获得荣誉权等的同时,还可以因使用或转让智力成果而获得经济利益。因为知识产权是脑力劳动的成果,创造出来非常困难,而使用起来又比较容易,所以法律对知识产权给予特殊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对知识产权享有独占或垄断的权利,其他任何人不得干涉、侵犯和随意使用。

按照法律规定,公民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发现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等。 2.知识产权的特征 知识产权的特征属于知识产权的基础理论,自我国有知识产权研究以来,学者对知识产权的特征主要认同的有五特点和四特点。五特点主要指:“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可复制性”,四特点主要指知识产权与其它民事权利相比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①等特征。我国的刘春田教授曾对以上各种特征提出过不同的看法,并认为知识产权作为财产权主要有两个特征即:时间性,权利内容的多元性与多重性。限于篇幅本文对知识产权的特征不做太长论述,现将学术界认同的知识产权的传统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形财产权:它指的是通过智力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这种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也称之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2)确认或授予必须经过国家专门立法直接规定:知识产权正是国家法律确认或授予的保护智力成果这种无形财产的权利。知识产权的确认或授予必须经国家专门立法直接规定智力成果的无形性决定了对其保护的复杂性,其确认或授予必须经国家专门立法直接作出具体规定。 (3)双重性:既有某种人身权(如签名权)的性质,又包含财产权的内容。但商标权是一个例外,它只保护财产权,不保护人身权。

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V

密级:内部保密文件仅限内部使用 xx软件服务战略本部 “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 版本V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xx软件服务战略本部及其管理的行业本部,其中包括但并不限于:金融行业本部、政府行业本部、软件服务本部、运营服务本部。xx软件服务战略本部以下简称为“软件服务SBU”。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知识产权是指专利权和技术秘密、商标权、企业名称专用权、着作权(主要但不限于计算机软件、源代码、文档资料等)、以及商业秘密和其它知识产权等一切智力成果权。 第三条各行业本部、事业部、工程院及其他部门应及时将新产生的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涉及的主要技术特征、外观设计、所使用的商标、广告以及宣传资料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部分成果)向运营管理部通报,由运营管理部统一办理相关的知识产权申报、登记等保护手续。 第四条所有软件服务SBU及各行业本部的员工执行公司职务,主要利用公司的物质条件所作出的发明、新设计、创作的软件及其他作品的着作权、获得的商业秘密等一切知识产权均属于软件服务SBU或各行业本部所有。员工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公司的知识产权据为己有,不得私自或以个人名义转让他人;员工离退休、离职、调离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带走公司的知识产权。 第二章商标与商号 第五条软件服务SBU商标注册由运营管理部提交软件服务SBU总裁审批。 第六条运营管理部根据注册商标使用情况及其保护期限,与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决定是否续展该注册商标,或要求有关业务部门适当使用注册商标。 第七条软件服务SBU均有权使用软件服务SBU内的注册商标。经运营管理部审查,报软件服务SBU总裁批准后,软件服务SBU可以将注册商标许可给第三方使用,并应收取一定的使用费。运营管理部监督注册商标的使用,以维护商标信誉。 第八条各部门及员工应正确使用软件服务SBU内的商号和xx企业标志,不得擅自更改字型、图案等。未经软件服务SBU总裁批准,各部门不得授权、允许其他企业、个人、社团

浅谈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浅谈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智力劳动的高级化和科技创新的高层化,人类的新智力成果超出了传统知识产权的范围,推动着知识产权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和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尤为突出:一系列新客体如基因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产品、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网络技术等都给传统的著作权制度带来了一系列冲击。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在知识产权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都要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必须给他们相应的保护,于是许多新权利也应运而生,如地理标记权、域名权、数据库权利、商品化权等等。 标签: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专利法 一、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从广义上说,知识产权泛指人类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创造性成果权利,包括专利权、集成电路权、植物新品种权、专有技术权、版权、软件权等;第二类是识别性标记,包括商标权、商号权、其也与制止不正当有关的识别性标记权利(如产地名称等)。知识产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科技进步达到一定层次的产物。反过来,知识产权的产生和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保护对象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的专利。 (l)发明专利:发明是对特定技术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案,包括产品发明、方法发听和改进发明(对已有产品、方法的改进万案) (2)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用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由此可见,实用新型首先必须是一种产品,在何方法(不论是否新颖实用)都不属于实用新型的范围;其次是这科产品必须具有一定的立体形状、构造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如液态产品、气态产品、糊状产品、粉末产品等不能作为实用新型申请专利。再次,这种技术方案能够在工业上实用,对于一些不能在产业活动中生产使用的发明创造,不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保护。 (3)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他们的组合所作出的反映美感的并适用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受《专利法》保护的外观设计首先必须是独立的产品。如果只是产品不可独立存在的某个一部分,就不能作为外观设计申请专利。 专利法保护的主体是发明人或设计人。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有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之分。非职务发明创造是指不在任何单位工作的人员以及单位工作的人员退休后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或者虽然是单位的工作人员,但不是执行本单位的任务,也不是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对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归发明或设计人。职务发明创造则是以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

自贸区题目

附件一: 第二期自贸区课题题目汇总 1、涉自贸试验区案件审判机构的设置与完善 2、涉自贸试验区案件集中管辖制度研究 3、涉自贸试验区案件送达制度的探索 4、涉自贸试验区案件司法公开机制研究 5、涉自贸试验区案件调解与诉讼衔接研究 6、涉自贸试验区案件专业陪审员制度的构建 7、涉自贸试验区案件行为保全制度研究 8、仲裁前保全措施的司法衔接问题研究 9、涉自贸试验区案件强制执行机制的探索与完善 10、自贸试验区企业平等保护研究 11、自贸试验区企业民事行为能力研究 12、涉自贸试验区新型无名合同研究 13、涉自贸试验区国际商事习惯的适用与认定 14、涉自贸试验区国际商事纠纷中外国法的查明与适用 15、自贸试验区公司案件中强制性规范的识别与认定 16、企业诚信体系的法律建构 17、自贸试验区公司章程的效力研究 18、自贸试验区公司信息披露义务研究 19、自贸试验区公司出资人责任研究

20、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自贸案件审理中的适用 21、自贸区交易安全制度建构研究 22、自贸区金融案件审判理念研究 23、“单一窗口”法律问题研究 24、自贸实验区离岸金融法律问题研究 25、自贸实验区服务贸易开放监管服务法律问题研究 26、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后试验区外资管理法律问题研究 27、分帐核算系统审慎监管研究 28、自贸试验区金融机构从事综合金融服务法律问题探索 29、投资领域P2G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30、自贸试验区法制环境与BIT协议比较研究 31、自贸试验区内跨境双向人民币直接投资法律问题研究 32、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投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33、自贸试验区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法律规范研究 34、涉自贸试验区融资租赁合同研究 35、涉自贸试验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研究 36、涉自贸试验区国际货运代理合同纠纷 37、涉自贸试验区担保机制创新的法律研究 38.涉自贸试验区财产保险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39、自贸试验区金融企业信息披露义务研究 40、自贸试验区内专家责任研究 41、平行进口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知识产权与法律保护演讲稿.doc

知识产权与法律保护演讲稿 知识产权与法律保护 大家好,我是xx大学的一名大二的学生,我叫xxx,xxx族,很高兴今天可以来到xxx大学,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知识产权与法律保护。知识产权,也称为“智力成果权”,是人们对其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10 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商标和专利,但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是在17世纪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形成和逐渐完备的。从19世纪末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扩大,有关知识产权交易的国际市场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为了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缺陷,各国先后签订了一些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成立了一些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起步的。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以及相应的一批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我国还陆续加入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等国际公约,在短短的20年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阿帕德·鲍顿博士曾指出:“在知识产权历史上,中国完成所有这一切的速度是独一无二的”。

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我国各地法院都相继成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庭,配备了具有专业知识的审判员,及时、准确地审结了一批知识产权案件,保证知识产权法律的贯彻实施。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十多个省、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及一批市的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庭,有的地处高科技开发区的地区,也成立了知识产权法院,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和技术合同案件。这些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都配备了相对素质较高的专业法官,以保证知识产权案件的办案质量。此外,我国在行政方面也强化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各地相继建立、健全了商标、专利、著作权的行政管理机构,加强了行政执法,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利益法学家赫克在一篇题为《利益法学》的讲演中指出:“法的最高任务是平衡各方利益… ”然而,知识产权权利人法定权利的确定是对社会公众的一种权利限制。但对独占权的保护过度,会妨碍知识的传播和应用,限制公众对技术的使用,享有独占垄断权的产权人没有竞争压力,不会努力地进行技术开发,最终不利于社会进步。近年来,实践中出现的过多强调权利人的权利而导致权利人滥用权利,或者强化社会公众利益而侵害权利人权利的纠纷屡有发生。因此,如何处理知识产权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这就要求法学家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尽可能保护所有社会利益、并维持这些利益之间的某种平衡或协调。有资料表明,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成员国gdp的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70%是靠知识的投入,30%才是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的投入。由于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需要

中-韩自贸区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构建研究

Abstract The long-term,orderl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 free trade area depends largely on its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free trade zone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that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the disputes in the free trade zone is handled efficiently and impartially.In recent years,in various disputes,such as goods trade,service trade, investment and other types of disputes,the disputes concern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re particularly prominent in the field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China-Korea FTA")is the highest level,the broadest coverage and the most comprehensive free trade agreement so far,which is particularly advanced in the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China-Korea FTA changed the previous free trade zone agreement or did not stipulat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or the practice of making a general and decentralized regulation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other chapters.The special chapter made detailed provision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But at the same time,it is regrettable that,although China-Korea FTA has set up the special chapter of"intellectual property"and makes special provision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it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spute in China-Korea FTA and sets up an independent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The author intends to study the existing mechanism of China-Korea FTA to deal wi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sputes,compar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othe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free trade zones,and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mechanism of dealing wi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sputes in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Specific proposals for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author intends to study the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first part,starting with the Chinese and Korean FTA text,introduces the general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of China-Korea FTA and the domestic judicial procedur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sputes,and shows the existing framework fo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