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黎洁

姓名黎洁

职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政策;旅游经济学;农户生计与环境保护

联系方式jieli@https://www.doczj.com/doc/4511005771.html,

黎洁,42岁,管理学博士,2010年2月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课题1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海外课题1项,参加教学研究课题1项;发表中文论文35篇,英文会议论文3篇;撰写教材及著作5部;获得教学奖励2项,学术奖励2项。曾分别于1994年11月-1995年4月,2002年6月-9月,2005年1月-9月,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海沃德分校、美国乔治敦大学进行进修与访问。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公共经济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周2学时,3届,150人;

2.《公共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必修课,周4学时,4届,200人;

3.《公共经济学》,MPA(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必修课,周3学时,5届,300人;

4.《管理经济学》,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必修课,周3学时,5届,42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8人,;

2.指导MBA学生学位论文24人,指导MPA学生学位论文22人,指导计划内硕士生17

人;

3.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3人。

教学研究课题:

1.2008-2010,“陕西省精品课程《公共经济学》建设”, 主要参加人。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专业英语”获得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个人奖,1998年10月;

2.“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完成人,1999年5月。

主编的教材:

1.黎洁著,《旅游环境管理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张思锋,黎洁,雍岚编著,《公共经济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副主编;

3.黎洁著,《旅游卫星账户与旅游统计制度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年。

4.江苏省旅游局,西安交通大学课题组著,《江苏旅游卫星账户(JSTSA-2002)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5.江苏省旅游局,西安交通大学课题组著,《地区旅游卫星账户编制指南(2005)》,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主持的学术研究课题:

1.《脆弱性视角下西部农户生计模式及公共政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3094),2008.1-2010.12,在研;

2.Household Dynamics, Rural Livelihood Choice and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 An Exploration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Area, Standford Univerisity, TNC, WWF,(19626340),2007.1-2009.12,中方执行负责人,在研;

3.《基于旅游卫星账户及相关扩展分析方法的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BJY124),2008.8-2010.7, 已完成,结题之中;

4.《旅游卫星账户的发展与旅游活动对地区经济贡献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6JA790089),2007.1-2009.12,已完成,结题之中;

5.《基于旅游卫星账户的旅游统计分类与统计指标的国际通行规则研究》,2009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2009LZ013),2010-2011,已完成,结题之中;

6.《西安市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西安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号:06X22),2006-2008,已完成;

7.2007-2009, “旅游业固定资本形成研究”,国家旅游局项目(国家旅游局旅发[2006]25号),已完成,结题之中;

8.《江苏旅游卫星帐户(JSTSA-2002)研究》,国家旅游局项目,2003-2004,已完成;

9.《地区旅游卫星帐户编制指南》,国家旅游局项目,2004-2005,已完成;

10.《西安经发大厦可行性研究》, 横向,2003年,已完成;

11.《西北电力国际度假山庄和会展中心可行性研究》,横向,2002年,已完成;

12.《都市水乡项目建议书》,横向,2002年,已完成;

13.《西安锦园森林生态苑可行性研究》,横向,2002年1-4月,已完成;

14.《西安市技术标准战略研究》,横向,2004年9-12月,已完成。

发表的中文学术论文:

1.黎洁,杨林岩,刘俊:西部农村社区参与式森林资源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11期;(权威期刊)

2.黎洁,李明耀:江苏旅游卫星帐户与旅游业增加值核算研究,《中国旅游研究》,2005年第1期;(由香港理工大学出版的双语期刊)

3.邰秀军,黎洁,李树茁:贫困农户消费平滑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10期,第2作者;(权威期刊)

4.黎洁.李树茁:退耕还林工程对西部农户收入的影响:对西安周至县南部山区乡镇农户的实证分析,《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第2期,第1作者;(CSSCI)

5.黎洁:生态旅游发展与社区居民自然生态保护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陕西太白山农村社区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独立撰写,2007年第5期;(CSSCI)

6.黎洁,李亚莉,邰秀军,李聪: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生计状况分析,中国农村观察[J],2009,5:71-77;(CSSCI)

7.黎洁,邰秀军:西部山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基于分层模型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科学[J],2009,5:115-120;(CSSCI)

8.邰秀军,黎洁:生猪散养户减栏、空栏的一个新解释:基于秦岭山区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J],2008,4:89-92;(CSSCI)

9.邰秀军,李树茁,李聪,黎洁,中国农户谨慎性消费策略的形成机制,《管理世界》[J],2009,7,85-92;(CSSCI)

10.李聪,黎洁,李亚莉,个人与家庭:西部贫困山区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因素分析,《妇女研究论丛》[J],2010年已录用;(CSSCI)

11.黎洁:我国生态旅游者的激励因素与市场细分研究:以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预测[J],2005,5:38-43,(CSSCI)

12.黎洁,赵西萍,李瑛:西部小城镇防治沙化与生态建设的管理模式——以宁夏中卫县为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J],2001,3:19-22,(CSSCI),本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全文转载;

13.黎洁:西部农村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就业与收入分配实证研究:以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农村社区为例, 旅游学刊[J],2005,3:18-22;(CSSCI)

14.黎洁,赵西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若干理论的经济学质疑, 旅游学刊[J],2001,4:44-47;(CSSCI)

15.黎洁:旅游资源的资产化管理与旅游业环境经济政策研究, 旅游学刊[J],2002,2:35-38;(CSSCI)

16.黎洁,韩飞,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的江苏入境旅游需求变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旅游学刊[J],2009,12:23-30;(CSSCI)

17.黎洁,连传鹏:基于投入产出表和社会核算矩阵的江苏旅游乘数的比较研究,旅游学刊[J],2009,3:30-35;(CSSCI)

18.黎洁,连传鹏,黄芳:江苏旅游产业直接消耗系数的主系数研究,统计与决策[J],2009,2:91-94;(CSSCI)

19.黎洁:旅游卫星帐户的起源、内容与研究进展,地域研究与开发[J],2009,1:58-61;(CSSCI)

20.黎洁,连传鹏:旅游活动对江苏居民收入的贡献:基于旅游活动细化社会核算矩阵的研究,人文地理[J],2010,1:23-30;(CSSCI)

21.黎洁,连传鹏,黄芳:基于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的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对江苏经济的贡献, 统计与决策[J],2008,18:85-87;(CSSCI)

22.李明耀,黎洁,陈劲松,我国区域旅游卫星帐户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旅游学刊[J],2004,2:11-15;(CSSCI)

23.黎洁:旅游卫星帐户与旅游业的产出核算研究, 统计与决策[J],2007,1:13-15;(CSSCI)

24.黎洁:我国生态旅游者特征与激励因素研究, 经济地理[J],2005,5:720-724;(CSSCI)

25.黎洁,赵西萍:西部大开发与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创新, 西北大学学报(社科版[J],2001,1:30-33;(CSSCI)

26.黎洁: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与实现方式研究, 农村生态环境[J],2002,3:61-64;(CSSCI)

27.黎洁:遵化市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营销策略研究, 旅游学刊[J],2001,1:58-61;(CSSCI)

28.黎洁,李垣: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的目标模式研究, 思想战线(云南大学人文社科学报)[J],2001,1:63-65,(CSSCI),本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9.黎洁,赵西萍:国际市场营销中的旅行社企业规模研究, 管理工程学报[J],1999,5:9-12;(CSSCI)

30.黎洁,赵西萍:论国际旅游竞争力及其阶段性演进,社会科学家[J],1999,5:19-22,(CSSCI),本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1.朱志明,黎洁:隐性失业对要素产出弹性估计的影响分析,商业研究[J],2004,21:104-106;(CSSCI)

32.黎洁:论我国饭店企业品牌营销,旅游学刊[J],1997,5:22-25;(CSSCI)

33.黎洁,赵西萍:论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商业经济与管理[J],1999,5,51-55;(CSSCI)

34.黎洁:论我国饭店企业竞争战略的调整与变化,商业经济与管理[J],2000,5,71-74;(CSSCI)

35.黎洁,吕镇:论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战略,商业经济与管理[J],1997,4,54-57;(CSSCI)

正式出版的英文会议论文:

36.Li Jie, Lian Chuanpeng, A Relative Income Determination Model to Tourism Assessment: Data Collection from 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Jiangsu Province, 2009国际应用统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澳大利亚,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2009,9:526-530,已送ISTP检索;

37. Li Jie, Tuo Hongwu, Liu Xiaopeng,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articipatory Forest Management in Rural Communities in the West of China, Proceedings of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0:255-261,已送ISTP检索;

38. Li Jie, Zhao Xiping, A Cournot Model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s of tourism Enterprises in Scenic Place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Canada-China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anagement[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4: 209-215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陕西省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研究,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09年9月。

2.“西安市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西安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9年7月。

岩体稳定性研究方向文献综述

岩体稳定性研究方向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隧洞围岩稳定性研究一直是工程地质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围岩稳定性评价是地下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维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稳定性评价结果的正确是否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作为岩体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围岩稳定性评价经历了“经验判断—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的发展过程[1],,有关方法已在地下工程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对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尤其是围岩破坏的判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新的、实用的稳定性评价方法,是生产实践中提出的永恒的研究课题。通过对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研究学习,首先介绍目前国内外对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接着对影响地下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因素以及围岩的变形破坏模式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工程案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隧洞开挖围岩变形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 1 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 隧洞围岩的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隧洞的整体稳定性分析和局部块体的稳定性分析,分析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工程地质类比法、解析法、和模拟试验法等。 1.1围岩整体稳定性评价 (1)解析法 解析法是指采用数学力学的计算取得闭合解的方法[28],计算围岩中的应力分布状态及位移从而进行围岩稳定性评价[4]。对于规则的圆形断面和均质、各向同性的隧道围岩,解析解较为精确,参数也容易确定;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给出了均质、含有单一(或一组)软弱结构面围岩及顶拱围岩中简单结构块体稳定性的解析分析方法;蔡美峰等得出了特定形状巷道(如轴对称圆形巷道、一般圆巷道、椭圆巷道等)围岩应力状态的解析解。其他形状的洞室可通过复变函数法求取近似解。于学馥、刘怀恒应用复变函数对围岩应力状态及变形进行求解,得出了解析解。运用复变函数进行非圆形洞室分析的前提是获取洞室的映射函数,因此如何求取简单合理的映射函数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钱伯勤推导出单孔无限域应力函数的通式,王润富提出了一种保角映射法并编制了相应的微机程序,范广勤等应用三个绝对收敛级数相乘法求解非圆形洞室的外域映射函数,吕爱钟,提出了应用最优化技术求解任意截面形状巷道映射函数的新方法,朱大勇等提出了一种新的可以求解任意形状洞室映射函数的计算方法,并将其用于复杂形状洞室围岩应力的弹性解析分析[22]。解析方法可以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十分有限。但是,通过对解析方法及其结果的分析,往往可以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是非常重要和有益的。 (2)工程地质类比法(围岩分类法) 经验类比法是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在勘测资料较少的可行性研究阶段,更能发挥其作用[8]。其中,围岩分类法简单、明了,从而成为被广泛使用的工程地质类比方法。国外的地下洞室围岩质量评价始于二十世纪,初期出现了普氏岩石分级法,随后,Terzaghi 根据阿尔卑斯山公路隧道支护施工的经验,从描述各种岩层的特征入手最早提出隧道围岩分级;随后,Lauffer 提出了隧道有效跨度的稳定时间这一概念,主要以毛洞稳定时间为指标进行分级;1969 年,Deer提出了RQD分类法,随后RQD 成为国内外广泛采用的RMR 分类法、Q 分类法等综合分类法的基本元素之一,因此得到广泛应用。1973年,Bieniawski 基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不连续面间距、RQD、不连续面条件、地下水条件等基本参数对岩体进行分类,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岩体分类方法RMR 法。1974 年,Barton 等学者在分析研究大量的地下工程开挖实例的基础上,把工程要素与岩石质量指标统一起来,以节理组数、节理粗糙度系数、节理蚀变影响系数等为基本参数,提出了隧道指标方法Q 分类法[12]。1979年,国内学者谷德振等提出Z 系统分类法;1980 年王思敬等人

主要研究方向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主要研究方向 1、“导悟式”和谐互助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校在学习洋思中学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市“导悟式”模块式英语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导悟式”和谐互助英语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色彩,都有自己的符号。“导悟式”和谐互助英语教学模式,是翠绿的,积极、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它的色彩,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交互对话活动是它的符号,其核心个性是让课堂教学走向对话与合作,以学论教,先学精教,执著坚守“三不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自学能会的不教,学生间能教会的不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灵动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师本、生本、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互对话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真正提高英语素养,塑造高雅完善人格。 “导悟式”和谐互助英语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一种尝试,它坚守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旨在营造民主、宽松、和谐、互助的气氛,凭借多边交互对话,让课堂流动生变,充满生命活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归属欲,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的关系,能改变每个学生的生存状态,唤醒每个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高效互动中激发起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2、《初中英语愉快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是我申报的十二五课题,把研究愉快教学是我今后的研究方向。愉快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没有师生间的爱,就没有愉快教育。教师爱学生所形成的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它所产生的良好效应,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基础。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初中学生天真活泼、爱唱好模仿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利用青少年智力发展的最佳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让老师乐教、会教、善教。 二、今后发展方向 以研究为切入点,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构建教学和谐、师生和谐、师师和谐、生生和谐、自我和谐、天人和谐的和谐课堂、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倾听他们的心声,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绿色通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与学的和谐轻松氛围的形成,只有感到轻松,才能做到轻松。从而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愉快教学真谛。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历史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于2001年初,经过数年发展,已形成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群体。历史学科现有教师10人,教辅人员1人,9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1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人。另本学科拥有兼职教授3人,外籍客座教授1人。在职教师中,1人为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为湖北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2人为湖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指导教师罗家祥教授曾获选2005~2006年度中美富布莱特学者,并应邀赴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进行学术交流;刘金华博士曾应邀赴香港浸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根据学校长远发展战略,历史学科发挥所有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招收国学、两宋学术文化史、中国政治文化史、中国民俗文化史、历史文化与旅游、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史学思想史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罗家祥教授同时招收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两宋学术文化史、中国政治文化史方向学术带头人罗家祥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院长、历史所所长,除担任本校博士生导师外,还兼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两宋政治史和学术文化史研究,先后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王氏新学与宋代社会》、《从新学到理论—11世纪后半至13世纪初年宋学主流的嬗递》、《两宋学术嬗递与政治变迁》等研究课题,并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1项,并参与多项重大攻关课题,其《北宋党争研究》、《宋代政治与学术论稿》、《北宋王氏新学的兴衰及其理论价值》、《王氏新学的历史命运及其内在原因》等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的好评。 中国民俗文化史、历史文化与旅游方向学术带头人雷家宏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历史所副所长。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曾参与承担重大攻关课题、省部级社科研究课题多项,在宋史、中国古代社会史、民俗文化史、湖北地方文化史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所著《宋代社会与文化管窥》、《中国古代乡里生活》、《湖北通史·宋元卷》(合著)等均获得学术界的较高评价,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武汉市社科成果优秀奖各一项,湖北地方文化史相关成果曾被武汉市有关部门采纳,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较重要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史学思想史方向学术带头人李传印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副院长,200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参与承担国务院特批项目《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分典》魏晋南北朝部分、《中国古代史学与政治关系及其现代启示》、教育部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知识讲解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方向 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目的是与本科与硕士研究方向接轨 1、通信与信号处理 (1)《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和个人通信》研究第三代和三代后蜂窝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以及新一代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支持宽带移动的理论、信号处理和实现技术。 (2)《未来宽带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多载波传输技术、多天线(复用、分集、波束成形)技术、多址技术、信道自适应技术、抗干扰技术、无线资源管理和跨层优化设计技术、新型网络结构。 (3)《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无线通信网络与系统技术,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传输理论及其应用技术,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短距离微功率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分集发射与接收技术。 (4)《通信软件和网络智能》本方向研究通信网由封闭式集中控制环境转向开放式分布控制环境后的网络智能理论和软件技术。着重研究开放式API、Web Services、中间件、移动代理、遍布计算等分布计算技术在环境感知通信、自适应业务提供、可重配置网络和实时多媒体协同系统中的应用。 (5)《下一代网络》着重研究以IP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结构、模型和关键技术,包括:多业务IP通信网络QoS理论和技术;IP多媒体系统及控制技术;智能光网络的路由和控制;3G和B3G网络结

构和演进;固定/移动网络融合及三网融合模型和技术;IPv6技术及其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 (6)《宽带通信网理论和技术》着重研究面向未来的宽带通信网络理论和技术,包括:通用移动性和网络移动性技术;MPLS和GMPLS技术与应用;下一代因特网信令;家庭网络技术;基于元数据的自适应内容传递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和传感器网络技术;可编程网络理论;宽带通信网络流量特征与理论。 (7)《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研究光传输物理层的发展方向、新的光传输技术、新型光纤通信系统的体系架构、网络演进、控制与管理;核心网、城域网、接入网中光传输技术的新发展等,包括信号结构、传输码型、调制方式、复用方法、传输损伤、网络性能等方面的研究。(8)《现代数字通信》主要研究因特网出现之后对数字通信的影响、新型数字编码、纠错编码、数字通信的承载新技术、新型数字通信的性能参数、多媒体与数字通信的关系、数字通信与数据通信的关系、数字通信的发展方向等。 2、信号与信息处理 开展信息与信号检测、识别、处理及系统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开展人类语言信息处理、语声识别、综合合成、图文模式识别,寻找人机交互通讯更直接更方便友善的界面系统,结合实际开展自适应噪声抑制、滤波、信号压缩恢复、人工神经网络、优质音响工程、相干检测、DSP应用、虚拟电子仪器仪表,工业控制自动化、系统稳定性研究、工业数据总路线及通信系统、工业节能调速控制技术等。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 ___。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

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 ___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2、文献综述规定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学科博士点和研究方向简介-浙江工商大学

附件5 学科博士点和研究方向简介 一、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和会计学四个二级学科。 (一)企业管理 本博士点设在工商管理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1.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博士生导师为郝云宏教授、项国鹏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在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问题。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公司治理;企业战略管理;国有资本经营与国有企业治理;企业社会责任;转型经济中的企业家成长和浙商战略转型。 2.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博士生导师为金杨华教授、肖余春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中国情景下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和创业管理研究。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公司创业与企业家理论;基于社会交换的员工关系管理及组织公正;商业环境中的组织伦理决策及影响因素;团队行为及知识管理理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3.营销与商务管理:博士生导师为范钧教授、易开刚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服务和制造企业的营销理论、商务管理及营销与商务模式创新。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服务营销与服务创新、基于社会责任的营销创新、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大数据的营销转型、顾客参与和知识管理、网络营销与消费者行为、中小企业营销与管理等。 4.电子商务与物流优化:博士生导师为琚春华教授、肖亮教授。本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和虚拟企业建设,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的理论和实现技术;二是企业决策优化理论和实现技术,包括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和实现、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互联网信息抽取和分析等;三是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 (二)技术经济及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国内发展比较快的一门学科。我校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8年企业管理博士点设立相应培养方向(营销与创新管理)。2011年设置独立的技术经济及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是浙江省三个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之一(另外两个在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 本二级学科的三个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服务创新与政策、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是以技术管理或创新管理为基础设置的,并沿着服务业应用和知识资源观理论两个方向展开。 1.技术创新管理:指导教师为盛亚教授。本方向研究既涉及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和高新技术产品营销,又涉及产业和宏观层面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研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出发,通过规范的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最终上升到战略和政策含义。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利益相关者视角的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院系、专业、研究方 向导师 招 生 人 数 初试考 试科目 复试考 试科目 备注 001基础医学院15 100501中医基础理 论 10 01基于中医经典 著作的中医学术 体系发生及演变 规律研究 邢玉瑞 ①101 政治理 论 ②201 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 02中医体质理论 的实验与临床应 用研究 孙理军 03中医基础医学 学科的分化研究 张养生 04内经理论的临 床应用及多学科 研究 陈震霖 05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李翠娟田丙坤 06中医藏象理论 的实验与临床应 用研究 张景明100504方剂学5 01方剂配伍规律 与辨证论治技巧研究周永学 ①101 政治理 论 ②201 英语或 203日 语 方剂学 该方向不招 同等学力学 生 02配伍与中药功 效的靶向作用研 究 曹兰秀

03脾胃病证的方药研究文颖娟 ③307 中医综 合 002中医临床医学 院 10 100502中医临床基 础 10 01经方治疗肾脏 病的研究 李小会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伤寒论 02中医临床评价方法研究*何丽云 *胡镜清 03经方治疗妇科 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焦俊英 金匮 要略 04经方辨治糖尿 病及其并发症的 临床与实验研究 杨景锋 05温病方药临床应 用研究 周永学 温病学该方向不招同等学力学生 06中医药防治感 染性疾病的实验 与临床研究 郑旭锐 003中西医临床医 学院 3 100505中医诊断学3 01肝病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殷鑫 ①101 政治理 论 ②201 中医 诊断学 02证实质的临床郭小青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城市政府管理 本研究方向综合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体系,以公共组织的整合力与回应力为目的,以公共利益为核心,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理论与实证结合,研究城市政府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和规律。具体包括城市行政体制改革为主的政府治理结构创新、政府职能转变与领导战略、政府组织管理模式比较、行政机制改革等。 2、公共政策 本研究方向是政策科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系统分析及运筹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形成的领域。主要研究公共政策系统和运行过程的一般规律、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技术与方法、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等。 3、组织行为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本研究方向以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为基础,着重对公共部门(政府)和其他非营利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公务员培训、绩效考核以及胜任力等人事行政管理的评估指标与对策,同时针对公共管理团队与组织建设展开实证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理论参考。 4、社会保障 本研究方向运用社会保障及相关理论,在中国二元结构背景下,紧密联系社会实践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城乡经济发展、生产、分配、消费、投资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探索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方式和运作规律,研究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多元化社会保障制度,为我国建立一元化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提出过渡时期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 5、非营利组织管理 本研究方向针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后被剥离出来的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开展研究。主要运用公共科技、教育和文化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研究高等教育制度与政策、现代大学发展与管理、教育与经济、科技管理与创新管理、科技发展战略、科学学与科学计量、非政府组织与和谐文化建设、非政府组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女性非政府组织团体的发展等。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研究方向导师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备注 001政治与法学学 院 50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④801马克思主义 哲学原著 复试科目:马 克思主义哲学 史加试科目: ①毛、邓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② 伦理学 _ 01人学与现代化高九江教授_ 02发展哲学杨亮才教授_ 03马克思主义哲 学中国化 郭必选教授_ 04辩证自然观与 科学方法论 马海平教授_ 05文化哲学张文生副教授_ 06马克思主义哲 学与近代西方哲学 冯晓峰副教授_ 07唯物辩证法与 论辩逻辑 武宏志教授030203科学社会主 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④803政治学 原理 复试科目:历 史唯物主义加 试科目:①社 会学②政治经 济学 _ 01当代世界社会 主义 刘常喜教授_ 02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刘国荣教授_ 03社会主义改革 与发展 李宝怀副教授_ 04政治体制与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 张纯厚副教授_ 05国际政治与社 会主义国家的对外 关系 刘常喜教授 030204中共党史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5 中国共产党历史④804毛、邓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 复试科目:中 华人民共和国 史加试科目: ①政治学原理 ②中国近代史

_ 01中国共产党先 进性建设 刘建德教授_ 02延安学与延安 精神研究 郭必选教授_ 03中国革命与毛 泽东思想 任学岭教授_ 04中国共产党延 安时期历史 高尚斌教授_ 05邓小平理论与 社会主义 杨延虎教授 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4 马克思主义原理④804毛、邓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 复试科目:中 共党史加试科 目:①政治学 ②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与实践 _ 01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运用发展 高尚斌教授惠晓峰副教授_ 02苏联与马克思 主义 冯建玫副教授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4 马克思主义原理④804毛、邓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 复试科目:中 共党史加试科 目:①政治学 ②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与实践 _ 01毛泽东思想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杨延虎教授高风林副教授_ 02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和实践 邹腊敏副教授 _ 03“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 展观 杨伟宏副教授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复试科目:课 程与教学论加 试科目:①政 治学原理②马 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 _ 01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与教学论 李兴昌教授 002财经学院15 020101政治经济学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 数学三④802政治经济学 复试科目:西 方经济学加试 科目:①金融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怎么写

你好,同学,你的中国家电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方面开题报告老师让你往 哪个方向写? 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通过顺利。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 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 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 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 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 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 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 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 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 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前身造船系1959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华中工学院朱九思院长受海军委托而创建。学科点分别于1981年、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第一批有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1995年建立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5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本学科面向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学科建设、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众多突出的科研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海洋资源开发的长远需求,本世纪将成为海洋的世纪,大力发展船舶海洋学科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落实“创新、服务、责任”办学思路,华中科技大学于2008年4月新成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积极适应船舶与海洋工程高速发展挑战,在更高起点上谋划船舶的研发、海洋的开发。 本学科点目前已形成以下有特色的、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方向: 1.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性能分析与新概念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流体力学、船舶阻力、推进、耐波性、操纵性、水质环境监控以及舰船新概念设计理论与方法等。主要特色是将兴波理论研究与船型设计相结合,改进与开发新船型,推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代平头涡尾船型;将船舶运动响应与控制相结合,提高船舶的操纵性能;将流体力学与水质环境监控相结合,研究水动力作用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建立赤潮及水华的预测预报模型。建设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筹),完成大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船型优化研究,有力地支持了新船型的工程应用;开发了舰船运动物理仿真系统,解决了舰船操纵系统的陆上联调试验的关键技术,为舰船操纵系统的开发提供了逼真的物理环境。本方向研究工作已获得国防预研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得了部级一、二等奖。 2.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性能与声性能分析、控制与优化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流固耦合分析,水下爆炸,导弹发射等动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结构振动的主动、半主动控制,声辐射预测和控制及智能型优化设计方法,新型船用复合夹层结构等。该研究方向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新型抗冲击结构,为新一代舰船的发展构造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新型结构形式;深入开展舰船各种特殊部位的结构振动和声辐射机理和工程应用研究,为总体设计提供重要

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应用化学(药) 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 一、 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应用化学(药学)是建立在化学和生物学两大学科基础上的专门研究药物的学科,包括药物设计、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筛选、药理与毒理测试、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等多个方面。本学科师资主要为海外引进人才和国内专家,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研究方向: 1. 药物化学 2.药物分析与生物分析 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4.现代药物分析方法学 5.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中药生物工程的研究 6.药物制剂学 7.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科技发展需要的,面向药物教学、科研方面的高层次创造性实用型专业人才。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培养方式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着重培养其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各学科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其他相关内容,如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学术活动等。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 普通博士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4 年,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含硕士生阶段)的基本学习年限为5 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生在学期间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应不少于16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3学分,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应至少选修1门跨一级学科的课程。 学科代码: 180704 校内编号: B21301 一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培养单位: 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生研究专业及方向介绍

I am a graduate student from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My discipline direction is the water conservancy, hydropower and hydraulic structure of cold-arid areas. And the primary research field is hydraulic structure and hydraulic construction materials, which mainly research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aterials for dam core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cluding asphalt concrete and cemented sand gravel.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 my supervisor, Pro.f ***, tentatively determined my research direction to be the application of cemented sand gravel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this research direction is just what I like to work with. I have accumulated lots of experienc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during my undergraduate period. I look forward to getting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both in profession and practice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Cemented sand gravel is a new type of building materials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It is in according with the building concept of “suitable material and suitable compose”. With so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igh-efficiency construction, cemented sand gravel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This kind of material is characterized by aggregate without screening, high anti-seismic and overload ability, strong foundation adaptation, uniform stress distribution, low stress level and less material usage. Moreover, Cemented sand gravel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 on optimizingthe structure arrangement, saving engineering investment, adapting environment, protecting ecology and realizing fast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researchers abroad have made a lot of studies on cemented sand gravel and reached a number of cutting-edg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while the domestic relatively backward. Cemented sand gravel has been fully used due to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Xinjiang, which making Xinjiang rank forefront nationwide in this research field. Nowadays, the problem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soil erosion are increasingly serious. Since the limitation of fund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here are still many important technical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 issues have not been yet resolved. Lacking of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shorting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each units. For example, the owner units did not dare to try, project units can no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unitsare not qualified on technology.My research direction 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bove mentioned through conducting a lot of experiments. Such as, the sand gravel aggregat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optimization, the selection and dosage of admixture, the influence for aggregate of different acid and alkaline on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gelation and gravel mixture ratio design, and so on.Cemented sand gravel can be used to do targeted treatment. The studies of cemented sand gravel can prompt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improve the circumstances of human living and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

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有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工艺,SBR 间歇活性污泥法,AB法(Adsorption—Biooxidation),A-A-O法(Anaerobic—Anoxic—Oxic),活性污泥法非新工艺,生物滤池法,生物转盘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工艺 1.普通活性污泥法 在当前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中,普通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有机污染物在曝气池内降解,有机污染物沿池长降低,需氧速度也沿池长降低。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很好,B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适于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 不足之处是:普通活性污泥法只能作为常规二级处理,不具备脱氮除磷的功能;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大,经济上面不划算;耗氧速度沿池长是变化的,但是供氧速度达不到要求;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的影响。 2 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又称循环曝气池,是于50年代由荷兰的Pasveer所开发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属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法。氧化沟在应用中发展为多种形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卡罗塞尔(Carrousel)氧化沟;奥贝尔(Orbal)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T型氧化沟) 氧化沟具有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除磷脱氮效率高、污泥易稳定、能耗省、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污泥膨胀问题、泡沫问题、污泥上浮问题、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 。同时,该法采用低负荷延时曝气运行方式,池的容量大,曝气时间长,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都比较高,而且占地大,一般运用于处理水质要求高的小型城镇污水和工业污水。 3 SBR间歇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法早在20世纪初已开发,由于人工管理繁琐未予推广。此法集进水、曝气、沉淀、出水在一座池子中完成,常由四个或三个池子构成一组,轮流运转,一池一池地间歇运行,故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现在又开发出一些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改良性SBR工艺,如ICEAS法、CASS法、IDEA法等。这种一体化工艺的特点是工艺简单,由于只有一个反应池,不需二沉池、回流污泥及设备,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多数情况下可省去初沉池。正是SBR 工艺这些特殊性使其具有以下优点:

主要研究方向

CHENGNAN COLLEGE OF CSUST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假如我是建筑学研究生,我以后可以从 事的的研究方向。 学生姓名:倪非 学号:201389250118 班级: 建筑1301 专业:建筑专业 指导教师:陈伟 201 年月

主要研究方向 结构工程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有:工程结构抗震理论及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及试验研究、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设计与计算理论、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振动控制、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及建筑结构可靠度理论等研究方向。 1.工程结构抗震理论及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结构工程抗震理论及工程应用是结构工程学科急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因为大地震是一种具有突发性、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它对人类社会构成严重威胁。一次突发性的大地震可令一座繁荣、美丽的城市在数十秒钟内变成一片废墟,成片房屋破坏倒塌,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生命线中断,并可能引发火灾、疾病等次生灾害,人员大量伤亡,城市瘫痪,社会长期动荡不安,并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上破坏性的强地震平均每年约18次。本世纪以来,地震引起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导致约126万人死亡和近千万人严重伤残。因此,进行工程结构的抗与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方向的重点之一是多维地震反应的理论研究。多年来,学科组成人员使该理论在实际工程结构的应用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及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是结构工程中主要的研究方向,我国混凝土用量9亿吨/年,钢筋用量2千万吨/年。当前,我国的工程结构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多年来,我国对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许多课题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结构计算理论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为了不断提高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质量,尚须针对混凝土结构领域量大面广的技术关键问题进行高起点的技术攻关。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方面,将继续开展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方法、钢筋混凝土极限分析、混凝土断裂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度、高强混凝土性能以及新型结构体系和构件等方向的研究。在试验研究方向,继续开展钢筋砼结构构件的静力试验、疲劳试验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性能试验研究。 3.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主要优点是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所以在国内外很多国家已得到广泛采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已有不少工程采用了这种结构。目前对这种结构的研究比较少,主要包括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外包钢混凝土结构等五大类。我们结合我国的情况:钢材供不应求,钢材的价格比较高,超高层建筑毕竟是少数,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在25层以下,因此,根据中国的国情,研究中国特色的组合结构体系是我国科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