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高中学生“学会独立或者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1]乡土地理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学习过程从理解到应用层次上的提高,其学习迁移的深度和广度大、综合度高、创造性强,因而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地理课堂教学的补充或外在的延伸。另外,乡土地理教学在基本理念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功能,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所以乡土地理教学应该能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方面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因此,必须对高中乡土地理的特征和意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探究具体教学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

随着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呼声的高涨,高中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高中乡土地理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乡土地理”所包含的知识范围就在学生身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这就给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

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已学的课本知识和间接经验进行思考和探索,解决家乡的实际问题。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在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要求各个学生互相协作、互相交流探讨,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大有裨益,真正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有用的地理”的学习理念。

2.置身乡土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已有存在”的质疑。高中学生目睹了家乡的变化,包括生存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进程、乡土文化的变迁。尽管认识能力有限,他们仍可以通过与以往状况的比较对现实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适当引入一些乡土的现实问题,比如河流污染、治安状况的恶化等等,让学生去思考。通过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这样涉及的面越广,学习环节越复杂,“意外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在客观上置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深入了解家乡,增强学生乡土感情

乡土地理教学活动使学生走进周边环境,切身感受家乡的风土民情,了解家乡历史,有助于学生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乡土是学生自幼就熟悉的

刘军伟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摘要】阐明乡土地理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要概括了乡土地理教学的独特性及其对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例探求高中乡土地理教学的实施方案,为乡土地理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土地理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探新42

基础教育研究

2008?03

地方,因此他们对家乡的人文社会变迁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家乡人民勤劳向上的精神、家乡独特的风俗习惯等生动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能激发学生热爱乡土人民,激起他们的乡土情结,从而树立献身家乡建设的崇高志向。另外,通过对家乡现状问题的观察研究,深入了解问题的症结,能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的参与意识和对家乡的责任感[2]。

二、乡土地理教学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高中地理课程课标(实验稿)》强调了实践性教学活动对帮助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探究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等重要作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与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它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生深入实际,切身感受一些社会人文现象,并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交互式对话交流;其次,它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对同一个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可以由几个学生小组分别调查,然后进行汇总讨论,各小组从本小组的角度出发提出意见和建议,以达到交互式学习的目的。最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引导作用,统筹各个小组的成果能够及时得到共享。

2.带有地域烙印的教学内容

乡土地理教学内容是根据各个学校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而设计的。各个区域的地理状况千差万别,人文环境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就决定了各地乡土地理教学内容都深深地打上了本地自然文化特色的烙印。因而,各个地域的乡土地理教学的重点必有侧重。例如,黄土高原地区乡土教学内容应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和正确认识水土保持与土地开垦的关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防止水土流失提出应对的方案;而城乡结合部地区乡土教学内容应注重城市建设用地无休止的扩大并侵占耕地的问题。

3.以服务当地为目的的教学目标

乡土地理教学最能反映当地的社会与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等重大的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阅历、观察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在乡土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认识、了解家乡的地理特征和发展优势,而且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乡土地理研究工作。他们可以针对家乡经济社

会或自然环境的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评价,

对家乡未来建设献计献策。这样,开展乡土地理教

学就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了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

三、乡土地理教学的实施

高中乡土地理没有专门的教材,也没有规定的

乡土地理教学课时,鉴于乡土地理教学的特点和要

达到的目标,最可行的途径是寓乡土地理教学于地

理教学和学生的课外生活(假期生活、周末等)之

中。下面结合一些例子,探求高中乡土地理教学的

实施方案。

1.利用网络资源,充实课堂教学

乡土地理教学的交互式和个性化使其网络化趋

势越来越明显,而这正迎合了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要

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的是,基于网络的乡土地理

教学需要大容量、开放式、充分体现交换合作、符

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网络发展的网络化资源的支撑。

并且乡土教学资源一定要以本区域的自然、经济、

社会、文化为主题,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教学

实践活动的同时,立足本地,建设本地区具有地方

特色的乡土地理教学网站和相关教学资源数据库。

首先,乡土地理网络资源的建设要有针对性,是特

定乡土区域的教学案例、图文资料、乡土历史地理

等,以便学生在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作为参考;其

次,乡土地理网络资源要有研讨性,通过这个平台,

学生或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大家共享,共

同讨论问题的利弊,集思广益,进一步丰富网络资

源。以“苏州河航运噪声的考察与治理建议”的教

学活动为例[3],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大概了解苏州河

的航运功能、流域特征、噪声状况等,对苏州河的

状况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

地调查,及时把发现的问题发布到乡土地理资源网

站上,学生可以通过评论的方式参与问题讨论;教

师可以把学生有益的见解和发现收集到资源库中,

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2.结合乡土背景,实施情景教学

乡土是高中生生活活动的主要空间,学生从小

培养起来的乡土情结使乡土地理材料更具有亲和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乡土地理材料实施情景教学能够

引起学生们的共鸣,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感而

教学探新

43

基础教育研究2008?03

发”,也便于他们在课外进行实地的调查发现,使乡土地理材料更加形象直观。地理教学中有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显得有些陌生,这时,可以以乡土地理资料为引线,创设问题或者案例情景,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以寻求解决方案。例如,在“城市化”一节的教学中,由于城市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学生可能对这一问题难以把握。教师可以收集该城市的用地范围和城市人口的变化数据和反映城市区域扩展的遥感图像,通过不同年代的数据和图片对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城市化的基本表现。同时把学生带出课堂,走进城乡结合部,进行实地的考察,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城市扩展的印象,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发现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包括耕地的荒废,人口的拥挤等,激发学生思考过度城市化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样,学生被置入一个个活生生的情景之中,对城市化这一概念也就不难把握了。

3.应用乡土材料,进行案例教学

进行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主动参与意识,因此案例的选取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所选取的案例不但要与相应的地理知识、原理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充分收集乡土材料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设计使其直观、生动,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例如,在“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节的教学中,对于上海的高中,完全可以以张江高科或者漕河泾工业园区材料,设计出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某个高科技园区,了解园区内以什么产业为主,并结合上海市地图甚至长江三角洲整个区域分析这些产业之所以聚集此地的原因,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可以畅所欲言,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一些相对合理的结论。同样,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上海市边缘的生态农业区,考察生态农业区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些案例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时代特点,它们把课本上不为学生理解或者熟悉的例子转换成了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案例。这样,学生可以把身边的现象事物与学习结合起来,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课外实践,达到学以致用

地理学科具有时空跨度大、教学内容开放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使学生贴近生活,关注自己生活的乡土区域的经济、社会、人文现象,并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充分利用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实地观察实践,到社会中去感受体验。在生活中,本地区的地形、土壤、植被,每天的天气情况,河流污染、风俗习惯、工业聚集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多锻炼学生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四、乡土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

其一、长期以来使用统编地理教材导致教师的依赖心理,使他们缺乏编写适合本地实际的乡土地理教材的能力,面对新课标他们无所适从,这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自我充实,面对新课标的机遇与挑战。其二、对乡土地理教学的认识不足。在有些教师看来,乡土地理教学活动只是让学生在学习空闲时娱乐一下,有的学校甚至把教学实践活动当成学生的郊游活动;由于升学压力,家长也不太认同乡土地理这一课程。要解决上实问题,必须要对乡土地理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三、实践活动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注意,乡土地理要求高中生走出校园,接触大自然、大社会,并且高中生的心理也不太成熟,这些有可能导致偶然事件的发生。这要求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必须有计划性、纪律性。其四、乡土地理教学才刚刚起步,社会争议比较大,有些学校甚至没有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规定安排相应的课时,乡土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系,上海,20006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2]陈澄等.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陈渔等.地理课外活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探新

44

基础教育研究2008?0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