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化学课标指出:“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和化学探究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和化学探究,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化学学科实验教学需要教师搭建平台,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化学新课标》精神,充分认识实验和探究的重要地位

《化学课程标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和化学探究的教学,体现了实验教学的

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1]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兴趣为目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持续稳定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

三、教师要精心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1.2点燃蜡烛白烟的实验中,在蜡烛的上部放一塑料筒,用纸板盖灭了火焰后再点燃白烟,现象就比较直观。在2.1探究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中,我把2-1的实验改成了“四季桃花开”(氨分子运动从而使酚酞变红),提高了学生的观赏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我还补充了将少许浓硫酸滴加在温度计上通过温度上升证明浓

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放热的实验,让学生相信浓硫酸的确具有吸水性。又如,在讲述氢氧化化钠与CO2、反应的性质时,我补充了气球涨大的“自吹自擂”的实验,在讲SO2与NaOH反应的实验时,我补充了“喷泉实验”。在做6-1实验的时候,补充了盖上玻璃片后位置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实验,为发生火灾时蹲下逃生提供理论依据。由于实验现象趣味性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

四、教师认真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前,先要求他们在认真预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预测实验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实验进行大胆的改进。在学生实验时进行及时的观察与指导,发现他们实验中的闪光点,纠正他们操作中的错误,及时进行正确操作的示范,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及社会调查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除了利用学校每周兴趣小组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学具、改进实验、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例如指导兴趣小组的成员做“死灰复燃”、“水变血液”、“试管星光”、“木炭跳舞”、“四季桃花开”、“自吹自擂”、“火树银花”、“无中生烟”、“水变牛奶”等趣味性实验。实践证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

在娱乐中不断获取化学知识。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2-1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是什么物质使它浑浊和有异味?这些物质来源于何方?怎样消除污染源?”等问题。学习§6.1燃烧和灭火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以及用“洁厕灵”去除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制造无壳鸡蛋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增强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

例如,学生在做“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实验时,要求学生规范的进行排水取气、正确滴加液体等基本操作。并如实填写实验报告。在制取氧气的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按照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装药

品→加热→收集气体→取出导管→移去酒精灯的顺序进行。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与实践”探究中要求学生从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产生气体的性质等方面去探究选用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理由,并要求学生设计2-5个不同的发生装置。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

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4] 总之,教师要正确地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规范的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与探究是当代初中化学教师当前化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只要我们从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积极,在方法上科学,我们就会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韩晓东,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资讯》2006年13期.

[2]陈奕浪,创新教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尝试[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李学玲,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山东教育(中学刊)》2004年Z5期.

[4]严玉柱,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7年Z1期.

小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学生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计划 东高平联小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人类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时期,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 研究目标: 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带动各学科深化教学改革,使原来的以教为主的传授式教学真正转变为以学为主的创造性教学。 ③能促使学生优化学习行为,从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精神,能不断提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研究内容: ①明确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教学“圆的面积”时,除了像课本上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而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可以拼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利用这些图形能否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学生统一了认识: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可以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根据这些图形与圆的关系,也可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类似活动,使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通过实践去感知知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概括归纳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这样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二: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把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去面临问题,在问题的唤起下,

产生求知情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设计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出“1、10、100、”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接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很新奇,这三个数分别是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怎么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呢?学生陷入沉思,认真思考后,得出了多种答案:1元=10角=100分,1米=10分米=100厘米……,此时教师又提出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活跃了,纷纷发表了不同意见:1元=1.0元=1.00元,1米=1.0米=1.00米……,我接着说:像1、1.0、1.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这个问题‘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反思与分析】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是贯穿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是数学教学的落脚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多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我们应当注意发现学生的“别出心裁”,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多地采用自由、开放的教学手段。 只要一个个新的教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生活情境之中去,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就会积极去探索,去创新。否则,则会对数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方案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国内外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单位:居巢区坝镇中心小学 作者: 费康兵 2014年3月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更新教学观念”、“鼓励质疑问难”、“放飞想象的翅膀”、“提倡标新立异”、“注重实践活动”等五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参考途径。正文部分注重教学理论的同时,适当结合客观现实与教学实例进行论证。文章思路清晰,分析比较全面。从结构上来讲,先总起,然后分述,条理清楚。 关键词:质疑、想象、标新立异、实践、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一英明论断是对我国创新教育的极大鼓舞。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已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摆在了教育工作者面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教师必须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强调“讲清”、“讲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听完课后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就达到教学目的了。这种以“灌输知识”为主要方法的教育方式,致使学生依赖性强,不愿开动脑筋,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结合教学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索研究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讨论

最新九年级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问卷调查报告

最新九年级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问卷调查报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操作过程在实验探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而且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我对九年级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动机,态度,兴趣的导向,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学习实验兴趣、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实验能力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初中化学探究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现状。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要求,探究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新的活动方法,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实验操作新路子,使每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参与、思考、动手、合作、交流和完成所有实验;达到积极参与、勇于动手,圆满完成实验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 制定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包括20个小题,最后一题是建议或意见,凡是被调查的同学均可根据我校或自己的实际,填写对实验操作过程的学习或对实验操作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方法、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调查范围为十三中学九年级(9)(10)(11)班各随机抽查20名学生,一共60名学生,学习程度包含好中差。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 四、调查时间: 2018年10月18日。 五、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可以看出: 1. 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掌握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操作能力。 2. 对实验操作主要还是依赖于老师,不喜欢自己去探究操作过程。 3. 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重视,觉得只要做完就算是完事了。 4.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态度:喜欢想尝试点的90%喜欢但是有点害怕的6%

浅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浅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在?笛Э蔚慕萄е校? 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合作者。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活动活动空间,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动提出不同的见解。并且允许学生想错、说错,教师要适时点拨,要学生敢说、敢想,形成一种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会激起学生创新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二、夯实学生“双基”,提供创新思维源泉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小学熄灭的创新

意识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思维如同“海市蜃楼”,创新也只是“空中楼阁”,所以在组织教学时,让学生获得有关数学、数量关系,几何图形一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通过有的放矢地训练,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达到“应用自如”的境界,为培养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基础知识是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每种能力都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培养出来的,只有牢固地掌握它,思维才能活跃,创新的灵感才能得以激发,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应手。为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时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对课标、教材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要彻底弄懂,做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三、培养学习兴趣,点燃创新思维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动力,同时也能使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捷而丰富,而没有兴趣的强迫学习只能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扑灭创新思维的火花。可见兴趣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首先,导课新颖,引发兴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的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比如:讲一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提出问题:“方程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加热操作与试管的使用

实验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加热操作与试管的使用 一、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的使用 1.1培养学生的技能目标:酒精的添加及加热固体、液体的方法。 1.2构造及装置(结合装置示意图说明): 结合上图可看出酒精灯主要由灯体,灯芯,灯芯座,灯帽,和酒精构成。 1.3操作步骤 ⑴检:检查灯芯,并修平整。 ⑵加:添加酒精,体积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且不少于1/3。禁止往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 酒精。 ⑶点:点燃,用火柴点燃,禁止用另一只酒精灯引燃。 ⑷灭: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1.4加热方法 加热时应先用酒精灯的外焰预热,再集中加热。因为火焰的组成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焰心含有足量的酒精蒸汽,但氧气含量最少;内焰酒精蒸汽温度,但氧气含量不足,燃烧不完全;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氧化完全,所以外焰温度最高,内焰低,焰心更低。 1.5注意事项 酒精灯如长期不用,必须倒出灯内酒精,并在灯帽与灯颈之间夹上小纸条,以防粘连。 1.6改进 实验室里,由于通风的原因,火焰常不稳定,请问有什么办法使火焰不再摇晃不定? 办法一:使用挡风板,但板相对较大,不利操作。 办法二:利用用易拉罐作一挡风筒。 办法三:请你自己思考一或几种: 办法:可在灯芯座上加上一圈金属网。 小结: 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你是否还有其它建议? 1、新酒精灯需要配置灯芯,将灯芯修剪到浸入酒精4~5 cm,可以调整露出陶瓷套管的灯芯长度,来控制火焰的高度,但不宜超过3mm,否则会使火焰不稳定。对于旧灯,尤其是长时间没有使用的酒精灯,应该取下灯帽并提起陶瓷套管,用洗耳球或嘴轻轻地向灯壶内吹气,以赶走

其中聚集的酒精蒸气,接着再检查灯芯,如果灯芯不整齐或者烧焦的话,应用剪刀修剪整齐。使用前还应该检查灯壶是否有破损。 2、酒精灯在使用之前需要检查酒精储量,酒精若少于容积的1/2,就应该添加酒精,但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2/3。[5]添加酒精应将陶瓷套管取出,用漏斗或者玻璃棒引流添加,以免漏撒,而点燃的酒精灯应先熄灭再添加,否则容易引起火灾。添加酒精后还应该擦拭桌面,保持干净干燥,以免点火时发生危险。 3、点燃酒精灯前要调整灯芯,使得灯芯浸满酒精,否则容易将灯芯烧焦。[2]点燃酒精灯必须使用火柴,不能用已经点燃的酒精灯来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否则容易使酒精撒漏引起火灾。 4、使用中的酒精灯,应放置在适当的高度,使用木块垫高,不能使用书本。挡风可以使用专用挡板,也不能使用书本。使用中不可以倾斜拿取和放置,以免酒精撒出,谨防碰倒酒精灯。 5、如果需要稳定火焰以及提高火焰温度,可以在火焰周围增加一个金属网罩。[2] 使用酒精灯应该遵守实验室规则。 6、若酒精灯不慎翻倒,造成小面积着火,可以使用湿抹布盖灭。火熄灭后,不可立即移开抹布,否则可能引起复燃。如果大面积着火,甚至发生火灾,应使用灭火器灭火,并且报告消防部门。灭火后还应该打开门窗通风,使酒精蒸气排散。如果发生烧伤,应该按烧伤处理方法及时处理。 7、如果需要稳定火焰以及提高火焰温度,可以在火焰周围增加一个金属网罩。[2] 使用酒精灯应该遵守实验室规则。 二、试管的使用 1.实验目的:熟悉试管的用途;熟练掌握试管操作 2.思考与练习: ⑴试管的用途:盛放与加热固体、液体;收集气体;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 ⑵试管操作训练:(结合图形写出注意事项) 试管的持拿(手持、试管夹);取用固体、液体的操作;固体、液体的加热;气体的收集; 试管的持拿: 手持: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0-03-25T09:24:34.700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路永(灵璧县向阳初级中学安徽灵璧234200) [导读] 本文指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本文指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和策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注意德育,塑造学生崇高的创新人格,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课堂;创新人格 Shallow the development talked a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Lu Yong 【Abstract】This text pointed out the innovation's ability of the student in the future socialism the moder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importance function.The teacher should adopt various means and strategy let student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get development, in the meantime attention virtuous teach, mold a student lofty of innovation personality, assurance student of innovation ability along exactitude of direction health development. 【Key words】Innovation ability;Innovation classroom;Innovation personality 【中图分类号】G1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36-3619(2009)11-13-013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江泽民主席的这番话指明了教育要想真正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为之服务,九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独特的思维活动和操作技能,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产生新方法,新知识和新事物的系列个性心理品质。怎样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创新课堂的形成 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合理安排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得以实施的保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1.1 课堂教学目标的创新。 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生知识的消化、能力的培养、缺陷的补偿,更应结合学生,具体设计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要克服目标单一化的倾向,确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做好大纲、教材、学情的认真研究,使课堂目标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做人。 1.2 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法是实施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则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兴趣、、意志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因此,在课堂上坚决废止“注入式”、“满堂灌”的陈腐教学方式,提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新的创新性、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教法的设计应尽量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达到多种教法的优势互补,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1.2.1 创新程序。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发挥个性的自由。应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方法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再次,应注意灵活性的特征,应避免教学过程拘泥于编写的教案,而不加任何的变动。 1.2.2 增加趣味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增加趣味性这一调节剂。无论是在讲授中、练习中,还是讨论中,都应该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运作状况。学生的兴趣、好奇心,伴随着掌握知识的过程,变课堂教学为其乐融融的求知过程、探索过程,其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最大限度释放。 1.3 营造创新氛围,激发探索精神。 让学生学会创新,则需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注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式,把一堂以往只是讲授的课变得有动手、动脑,有实践操作,学生更乐于接收新知,寓教于乐,目的是培养其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 2.注重德育,培养学生崇高的创新人格 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自身的创新才能献身科学,推进文明进展,为人类造福的崇高精神品格。这是学生创新能力真正形成的思想保证。因为创新才能是个中性的“东西”,说到底,它还只是一个工具,受人的情感和道德品质的驾驭和支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火药的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正是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研究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研究 创新能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寻求生存的重要条件,我们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可缺少这种创新能力,都不可缺少这种应变素质。它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素质。创新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要基础和保障,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命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 怎样认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呢? 创新思维即创造型思维,就是有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表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灵活、独特、新颖”,而且人人都具有创造性思维。对于中学生而言,创新思维包涵有:积极动脑、思维多向、求异;想象大胆、丰富、新颖;口语和书面表面流畅、灵活、生动;接受事物主动、敏锐;与人交往主动、热情、大方;办事有条理、有影响力,就是敢于对书本上的知识产生质疑,在深入理解、领会前人智慧精髓的基础上,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于学生来言创新能力不仅表现在对知识学习的选择、处理和运用上,也不仅反映在对新思想、新事物、新技术的发现发明上,而且表现在有没有怀疑的精神、求变的态度和综合选择的能力,有没有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中小学时代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他们往往凭关敏锐观察、直接理解、整体判断、迸出灵感、豁然顿悟、多元求异、创造想象等来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实践能力的含义很广,泛指人们在从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有意识的活动中具备的能力。对学生而言,我认为实践能力不光是指动手操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还包涵以下内容,如: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积累语言文字的能力、处理资料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 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中学语文,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培养民族素质这项伟大工程中的一项奠基工程,它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任。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应成为自己教育活动的一项基本指向,自己应尽的一项神圣职责,并把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作为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中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并努力提高创新素质。 一位著名教育心理家认为:“许多学生之所以未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于他们各自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时间。 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要真正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认真学习和吸取现代的科学教育理论,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教育经验和传统,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 科技辅导员对青少年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科技辅导员呢?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整合资源、配合教学;激发兴趣、科学探究;鼓励创新、活动开路;创设和谐,共同合作。 [正文]: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辅导员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他们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我们作为科技辅导员,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整合资源、配合教学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容的,它还包括电视、电影、录音、幻灯等多媒体,还有实验教学。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比较完善,实验室建设也比较规;有的则缺这少那,特别是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大多不到位;有的资源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多种原因,设备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科技辅导员要积极配合校领导,制订好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 其次是抓好资源的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鉴别、取舍、维修,对新添的资源建设要有系统的“管理使用制度”,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体系。

第三,抓好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科技辅导员既要协助校领导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还要努力协助学科教师制订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计划”,为他们写好教案,提供方便,包括制作教学课件,选择音像教材资源等。 二、激发兴趣、科学探究 如何让学生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这需要科技辅导员付出更艰辛的劳动。 1、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是靠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去激发的。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如在教“周长和面积”的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课件,即教师买了一套住房(多媒体展示高楼大厦),要进行装修,有几个问题请你帮忙解决。问题一:计算出这套房子的总面积;问题二:用边长5分米的石铺地需要多少块?每块石售价8元,需要多少钱?学生听后跃跃欲试,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2、引发科学探究。小学生对上科学课普遍很感兴趣,都能自发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而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来源于对事物观察后所产生的科学问题。他们想了解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发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要比较出水的多少,不能只从容器的大小,液面的高低来确定,而是要综合地考虑到多种因素,液面虽高,但由于容器的体积(底面积)小,所以所装的水不一定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判断出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呢?此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亲身探究一

农村高中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

浅谈农村高中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 摘要:高中化学课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在高考中占有重大比重。而实验教学则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目前农村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迫切要求高中化学教师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和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农村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村高中化学教学实验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2)06(c)-0149-02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有着极强的实验性,一切都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化学实验的魅力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化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改革后,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同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都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农村高中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化学实验教学面临很多问题,不利于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更影响了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笔者结合在农村高中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培养高中生化学实验技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其为实验教学提供

借鉴。 1 农村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基础知识薄弱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初中毕业生人数的减少,普通高中开 始全面实行扩招,升入农村高中的学生很多都是中考成绩太差,无 法考入城市重点高中的落榜生,这部分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更差,很多初中应该掌握的基本化学知识和化学公式都没有掌握。但高中化学实验涉及到了众多的化学知识,学生由于连基本的化学知识都没有掌握,要掌握化学实验技能 更是困难。有些学生甚至连怎么用酒精灯都不知道,基本的在酒精灯燃烧时不能加酒精这一常识,都不清楚。从试剂瓶取出药品做实验后,用不完的药品仍放回原试剂瓶内,不清楚取出药品不能放回 原试剂瓶,否则易造成药品不纯等等。这些初中学过的最基本的化学常识都不知道。同时,由于农村学生本来基础就差,求知的欲望不强,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由于学习很吃力,自然学习的热情就不会很高,成绩就会越来越差,也越来越不想学习,陷入到了“听不懂、学不会”的怪圈,最后发展成为因为听不懂,所以不想学了,逐渐的产生厌学情绪。 1.2 实验众多,教学环境不完善 高中化学中涉及了大量的化学实验,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学 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各种特殊的化学现象,完整全面的展示在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引奇激趣——迎接创新的使者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教师应该加倍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序曲。 1.巧设悬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80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3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一巧妙的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2.创设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富有幻想。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雾凇》这篇课文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雾凇图,教学的开始,教师播放录像(雾凇景象),向学生展示雾凇的奇特和壮观,使学生在欣赏雾凇景色美丽的同时,激起求知的欲望。 3.联系实际 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教师可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激趣、导语激趣、活动激趣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诱导质疑——催生创新的萌芽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

金山小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0-11-18T16:00:13.4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冯林 [导读]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冯林(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吉文中学165463)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易于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不断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不断的发展。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构成学习动机的一种动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如在引入指示剂时,我课前先在一张白纸上用绿色水彩画上了荷叶,然后用无色酚酞画上了荷花。上课时,我做出神秘的样子说:“我现在用这无色溶液能给大家变出荷花来。”这时同学们都好奇地看着我,我就像魔术师那样,嘴里说着“变、变、变”,手上把准备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均匀喷洒在画好的荷花上,立刻,在荷叶上长出了一朵粉红色的荷花。学生们兴奋好奇地议论着,我就找准时机给学生揭秘。在这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不仅轻松地引出了指示剂这一新概念,而且对酚酞的变色情况记忆深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让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二、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化学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然后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上升成理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前提,也是发展智力的前提。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教学中,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我做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分子这一节教学中,可补充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我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 演示结束后,我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 3、红磷能不能燃烧? 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让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这样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既能理解,又记得牢固,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可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我在实验室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 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2、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 3、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4、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 5、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 让每组学生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了共同的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紧接下来让学生继续讨论:怎样设计一个节约药品,让此反应能随时发生、随时停止的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 四、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例如,我把教材中的铁钉生锈演示实验改为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的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让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中的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我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家庭小实验,他们会积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认真加工整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阐述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其实在每种能力的培养中,又都包含着其它能力的发展,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