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汽车变速箱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变速箱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变速箱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变速箱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报告】新能源汽车变速箱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报告综述: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人们普遍担心自动变速箱的发展前景。我们针对传统、普混及新能源汽车的变速箱进行了详细分析,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仍然需要变速箱,市场空间依然巨大。我们预计变速箱整体需求仍将快速增长,总体产能供给充裕,利好万里扬等优势供应商,齿轮及油泵等领域逐步突破,未来发展看好。

?新能源汽车仍然需要变速箱。新能源汽车分为插混(串联、并联、混联等)、纯电动及燃料电池等,其中串联、纯电动、燃料电池目前多采用单级减速器,未来能耗要求提升,或发展为多级减速器;并联多采用现有自动变速箱进行改造或使用电驱动桥;混联多采用专用混动变速箱。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仍然需要变速箱,市场空间依然巨大。?变速箱需求快速增长。变速箱需求由汽车销量及结构决定,在双积分、五阶段油耗等政策推动下,预计弱混、强混、新能源占比大幅提升。结合近年销量占比及车企技术路线,我们预计2025 年自动变速箱、专用混动变速箱、纯电动变速箱销量分布为1888 万、360 万和437万台,较2018 年分别增长16.3%、1145.7%、454.9%。?产能供给充裕,利好优势供应商。2020 年国内自动变速箱产能预计将超过2223 万,且改装为并联混动变速箱较为容易,加上专用混动变速箱总产能将超过100 万台,因此传统及新能源变速箱总体产能充裕,技术能力较强、配套关系紧密的变速箱供应商有望受益。AT 领域爱信合资广汽、吉利并扩建产能,DCT 领域以车企自建为主,CVT 领域万里扬积极拓展吉利等客户,具有较好的发展机会。

?传统CVT、混动并联及混联、纯电动多级减速器发展前景较好。综合市场空间及增长速度来看,传统CVT 变速箱、混动并联及混联变速箱市场空间均超过百亿且增速较快,纯电动多级减速器有望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均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相关供应商及产业链有望大幅受益。

?齿轮及油泵等领域逐步取得突破。国内自动变速箱产业起步晚销量低,配套尚不成熟,核心零部件主要为博世、舍弗勒等国际巨头所掌控。近年来国内双环传动、德尔股份等在齿轮轴系、变速箱油泵等领域逐步取得突破,未来有望受益于零部件国产化及自动变速箱渗透率提升。

报告内容:

新能源汽车还需要变速箱吗

汽车分类

汽车按照动力来源形式可以分为传统汽车、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传统汽车主要以内燃机驱动。混合动力汽车是指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的车辆,按照是否外接充电可划分为一般混合动力(Hybrid)、插电式混合动力(Plug-In)。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纯电动和燃料电池等。

根据混合度(即电功率比例)的高低,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分为微混、弱混和强混等不同类型。不同公司定义不同,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微混主要有

12V 启停,弱混主要有48V 混动,而强混包括常见的并联、串联及混联(含功率分流)等。不同混动系统的特性比较如下。

根据电机布置的位置,混动系统又可以分为P0/P1/P2/P3/P4等不同形式。

1)P0 电机置于发动机皮带轮系端,皮带驱动BSG 电机,主要应用于12V 启停及48V 微混系统;2) P1 电机置于变速箱之前,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上,在K0 离合器之前,主要应用于12V 启停及48V 微混系统;3)P2 电机置于变速箱的输入端,在K0 离合器之后,主要应用于并联混动系统;4)P3 电机置于变速箱的输出端,与发动机分享同一根轴,同源输出,主要应用于并联混动系统;5)P4 电机置于变速箱之后,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分离,一般是驱动无动力的轮子,主要应用于并联混动系统。

下面分别介绍12V 启停、48V 弱混、强混、插混、纯电动车、燃料电池汽车的分类与构成。

1)12V 启停混动

发动机启停(Stop-Start)系统就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临时停车(例如等红灯)的时候自动熄火,当需要继续前进的时候,自动重启发动机的一套系统。发动机启停作为混合动力车的入门技术,由于成本较低且有一定节能减排效果,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发动机启停系统主要有三种形式:

a)分离式起动机/发电机启停系统,这种系统的起动机和发电机是分开设计的,起动机为发动机启动提供所需的功率,而发电机则为起动机提供电能。

b)集成起动机/发电机启停系统,这种系统集成的起动机/发电机是一个通过永磁体内转子和单齿定子来激励的同步电机,能将驱动单元集成到混合动力传动系统中。

c)马自达智能启停系统,马自达i-stop 技术主要通过在气缸内进行燃油直喷,以燃油燃烧产生的膨胀力来重启发动机,发动机上的传统启动机在发动机启动时起到辅助作用。

2)48V 混动系统

48V 混动系统可以看成12V 启停系统的升级版,主要由48V 启动电机、锂离子电池组、用于48V 与12V电压之间转化的电压控制器(DC/DC)以及相应的控制模块组成。

根据电机布置的位置,48V 系统也可以分为P0(BSG)、P1/P2/P3(ISG)、以及P4(Real Axle Drive) 等不同形式。

相比传统12V 系统,48V 混动系统由于电池电压输出升高,降低了线路损耗,同时电压的升高也可以有效改善起停电机、空调压缩机、冷却水泵等系统的工作时间,让发动机在停车状态最大限度不参与工作;其次是48V 的电压更能满足锂电池快速实现能量回收的要求,而回收的能量可用于辅助驱动等,降低发动机负载,从而实现降油耗和排放的作用。

3)强混汽车

目前强混车型的类型比较多,按传动系构型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混联式等三种。

a)串联式,最接近于纯电系统,配置的发动机仅用于推动发电机发电而不直接参与驱动汽车。系统输出动力等于电动机输出动力。代表车型有日产Note 等。

b)并联式,以发动机为主,电动机为辅,系统输出动力等于发动机与电动机输出动力之和。按照电机位置可以分为P2/3/4等不同类型。代表车型有现代索纳塔混动版。

c)混联式(串并联),电动机和发动机都能单独驱动汽车。由于系统中配置有独立发电机,因而系统输出动力大于发动机与电动机输出动力之和。

混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分路式结构(功率分流),以行星排齿轮和双电机等作为传动机构,代表车型有丰田Prius;另一种是开关式结构,以离合器和双电机进行动力切换,代表车型有本田雅阁混动。

4)插混车型

插混分类与强混类似,也包括串联式(增程式)、并联式、混联式等三种,主要区别是插混车型可以充电,并且电池系统的带电量更高,纯电行驶里程更长。

a)串联式,也就是增程式混合动力,代表车型有广汽传祺GA5 PHEV。

b)并联式,包括P2/3/4 等多种形式,代表车型有大众途观L 插电混动版、吉利帝豪GL PHEV、长城Wey P8 等。

c)混联式(串并联),同样包括分路式及开关式两种,分路式结构(功率分流)代表车型有通用凯迪拉克CT6 插混版,开关式结构代表车型有上汽荣威eRX5。

5)纯电动车

纯电动车指的是完全由动力电池提供电力驱动的电动车,其驱动系统与串联式混动类似。

6)燃料电池汽车

我们可以将燃料电池系统视为发动机或增程器,燃料电池汽车的架构类似于串联式混合动力,有插电式或不插电等不同形式。

变速箱结构

1)传统汽车变速器

传统变速箱作为协调发动机转速和车轮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具体来说,由于发动机的合理转速区间较窄(一般在1000-4000rpm 左右),转速过低则无法输出转矩,而一旦发动机转速过高则

会处于一种低效的工作状态,所以在行驶时,燃油车需要通过换挡来调整减速比,从而使转速保持在合理的工作区间。

按操纵方式分类,传统变速箱可以分为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含半自动变速器)两大类。按照结构和原理的不同,自动变速器可以分为四种形式:液力自动变速器(AT)、无级变速器(CVT)、双离合变速器(DCT)、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

2)普通混动汽车

普混汽车中,弱混汽车一般是在原有发动机和变速箱基础上加装12V 或48V 混动系统,其变速箱与传统汽车变速箱基本一致,但大都配置的是自动变速箱。对于12V 启停汽车而言,装配12V 启停系统的汽车与传统汽车在变速箱上并无差别。对于48V 微混汽车而言,装配P0/1/4 方案的变速箱与传统汽车没有差别,装配P2/3 方案的变速箱或需要略作改动,但大体结构仍与传统汽车变速箱相同。

而强混及新能源汽车的变速箱和传统汽车略有不同,按照混动和纯电等不同动力形式进行划分,车型和结构不同,变速箱差异较大。

a)串联式

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最接近于纯电系统,发动机仅用于推动发电机发电而不直接参与驱动汽车,大都无需变速箱,一般仅在电机输出端配置单级减速器,部分会与电机或电机控制器集成为二合一或三合一驱动系统,未来或采用多挡变速箱。

b)并联式

按照电机位置,并联式混动有P2/3/4等不同构型。对于P2 结构而言,混动变速箱与传统自动变速箱差别较小;对于P3 结构,部分将电机集成在变速箱内部,结构改动较大。

而对于P4 结构,一般称为电驱动桥,变速箱结构与串联式结构类似。部分车型P4 结构与P2 结构结合,前驱仍包含P2 并联混动变速箱,如长城Wey P8等。

长城WEY P8及长安CS75 PHEV 应用了舍弗勒的P4 结构电驱动桥,其中使用了两挡变速箱。

c)混联式

混联式变速机构与传统变速箱差异较大,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分路式结构(功率分流),以行星排齿轮和双电机等作为传动机构,另一种是开关式结构,以离合器和双电机进行动力切换。

丰田THS 混动系统的E-CVT 变速箱属于分路式结构(功率分流),结构非常简单,仅仅由MG1 发电机、MG2 驱动电机、行星齿轮系统、动力控制单元PCU 等组成,具有平顺性好、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体积小等优点,是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混动变速箱之一。

本田i-MMD 混联变速箱属于开关式结构,主要由发电机、驱动电机、离合器及动力控制单元PCU 等构成,具有纯电模式、串联混动、并联混动三种模式,在结构简单的同时,还能保持高效动力输出和极低的油耗。

3)新能源汽车

对于插混汽车,增程式混动的变速系统与串联式混动类似,目前大都采用单级减速器,未来或采用2 挡或多挡变速箱;并联式及混联式插混与强混系统类似,均需要特定的变速箱。对于纯电动汽车,变速系统与增程式(串联式)混动系统类似。目前全球主流纯电动汽车均采用电机匹配单级减速器的架构,未来或采用2 挡或多挡变速箱。

对于燃料电池汽车,其驱动系统构造类似于串联式混合动力,一般采用单级减速器,未来或采用2 挡或多挡变速箱。

综上所述,对于混动及纯电动汽车,纯电动及串联式混动需要单级减速器或多挡变速箱,并联式混动变速箱与传统自动变速箱类似,而混联式等则需要专用混动变速箱。

混动及纯电动变速箱发展趋势

1)混动汽车—强混以混联居多,插混以并联为主

对于微混及弱混等车型,变速箱与燃油车基本相同,其发展趋势是自动变速箱渗透率持续提升。对于强混及插混等车型,变速箱与传统车辆或有较大区别,技术路线包括并联、串联及混联等,不同构架下的优缺点及变速箱要求比较如下表。

考虑动力性、经济性、成本、技术难度、布置等因素,在强混领域,混联式专用混动变速箱具有成本较低、燃油经济性好等优点,有望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插混领域,并联技术具有开发难度低、与现有驱动体系兼容性好等优点,有望大范围推广。

从2017 年到2019 年6 月乘联会销量数据来看,强混系统中,混联(包括分路式和开关式)占据了绝大多数;而插混系统中并联占比最大,其次是混联,串联式(增程式)混动占比均较小。主要车企强混及插混技术路线如下表。

强混系统中,功率分流占据主导地位,丰田等功率分流技术壁垒较高,产品价格较低,占据了普混的主导地位。未来丰田或将THS 系统出售给国内车企,有望维持强混的主导地位。

插混系统中,采用并联系统的车企较多,如大众、比亚迪等。在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的引导下,各大合资车企纷纷引入插混车型,其中日系丰田、美系通用、福特等以功率分流为主,德系大众、标致雪铁龙、韩系现代等以并联为主,日系本田以混联为主。随着这些合资车企插混车型的上市及推广,未来插混车型有望呈现并联为主、混联及功率分流等多种技术路线齐头并进的局面。

另外按照对原有车型改变的程度,混动变速箱还可以分为附加式(Add-on)及专用式(DHT)两种。

附加式(Add-On)混合动力系统指的是基于现有传统发动机动力总成,把电动机安装到动力传输线路的合适位置,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目前比较多的是将电动机加装在变速器输入轴上,电动机与发动机之间加入一个切换离合器,实现并联混合动力系统(P2)。

这种结构要尽量减少对原动力总成的改变,利用现有的批量变速器产品,从而降低开发新产品费用。附加式混动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适合小批量混合动力或者高端汽车。由于自动变速器变化较小,这类变速器产品可以放在传统自动变速器分析里。

与附加式对应的是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DHT,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指的是通过集成一个或多个电动机到变速器中形成带电动机的自动变速器系统,加上发动机输入后即可实现混合动力驱动的功能。较为典型的DHT 有丰田THS 系统、荣威EDU 系统、本田i-MMD 混动系统等。区分附加式与专业混动变速器的关键在于去掉电动机后变速器能否正常工作。附加式混动系统前期性能、成本、空间等优化较好。

专用混动变速器具有空间和质量等优势。由于电动机驱动可以帮助发动机工作在效率较高的区域,因此混动变速箱的挡位数可以适当减少,同时对整车的油耗影响很小。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挡位数比附加式混合动力挡位数少,其结构也就相对简单,需要空间也比较少,同时可以实现减重。下图比较了一个传统8AT 的空间和一个5AT 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所需空间。

专用混动变速器前期开发成本较高。虽然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相对可以简单,但前期开发成本较高,如果产量不能达到一定水平时,较高的研发成本摊销将导致最终成本比利用现有的自动变速器实现附加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高。只有达到一定产量时,开发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才具有经济性。下图比较了传统8AT 的成本与用于专用混合动力的5AT-DHT 成本比较。以8AT 年产20 万台为100%基准,只有当5AT-DHT产量超过8.1 万台时,其成本才能降低到8AT 大批量生产的水平。

由于开发全新的混合动力系统开发成本较高,因此在混合动力市场有限的情况下,汽车厂以及变速器公司倾向于选择在已有的自动变速器批量产品上做尽量少的改动,加入电动机实现附加式(Add-On) 混合动力系统。由于增加了一整套电驱动系统,动力总成比较复杂且价格昂贵,因此整车价格偏高,普及率较低。目前应用附加式混动系统的主要有大众等,主要技术路线为并联。

随着混合动力系统的市场继续扩大,开发新型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从性价比角度考虑就是一个好的途径和时机。目前丰田、本田、通用、上汽等均有开发专用混动变速箱,主要技术路线为混联。

从时间维度来看,附加式混动系统投入小见效快,短期有望占据主流;随着混动汽车销量的增加,专用混动变速器优势更加突出,长期看普及率或将上升。

2)纯电动—集成化是发展趋势,多挡渗透率有望提升

集成化。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零部件集成化设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通过集成化设计,一方面可以减少简化主机厂的装配,提高产品合格率和安装维护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连接线等部件,达到轻量化、降低成本等目的。

在电驱动技术方面,集成化也是发展趋势,包括“二合一(电机+减速器)”方案,代表车型是雪佛兰Bolt;以及“三合一(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方案,代表车型是特斯拉系列。

综合来看,目前大多数企业只能做到“二合一”的电驱动总成方案,但预计未来在能耗要求提升、降本等因素推动下,三合一电驱动总成方案将成为主流。

多挡化。目前全球主流纯电动汽车大都采用电机匹配单级减速器的架构,但随着能耗等要求的提升,未来纯电动汽车有望逐步采用多挡变速箱。

由于电机的工作范围较广(一般在0-15000rpm)。在低转速下也可以输出很大的转矩,因此没有变速箱电动汽车也可以照常运行。从结构上来说,单级减速器不需要换挡机构、同步器和离合器,结构相对简单且容易实现,因此应用广泛,目前主流纯电动车均采用单级减速器方案。

但单级减速器依然存在着不足。单一传动比通常无法同时兼顾纯电动乘用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行驶过程中驱动电机多数情况下无法处于高效率工作点,尤其是在最高或最低车速以及低负荷条件下,驱动电机效率一般会降至60-70%以下,严重浪费了电能而减少续驶里程。此外在车辆高速行驶时,电动机需要保持极高的转速,对噪音控制和续航里程方面都不利。

解决的办法就是使用两挡或多挡变速箱。如果使用多级减速器,可以增加速比范围,并可以根据不同工况进行速比的改变,就可以在车辆起步时拥有更好的加速水平,并且在高速时降低发动机的转速,从而降低噪音和电能的消耗。目前市场上主流单挡电桥为了综合性能,速比大多数选择了8-10 区间。而舍弗勒两挡电桥通过1 挡选用大速比14.8,2 挡选用小速比5.05,兼顾了加速性和最高车速等两方面的需求。舍弗勒公司数据表明,使用两挡电驱动桥的电动汽车在动力性和经济性上更有优势,在动力总成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两挡

电桥比采用一挡电桥的电耗可以降低6.3%,电池容量可以减少8%,续航里程增加6.4%,同时可以采用功率更小、转速更低的电机和控制器。

纯电动多挡变速箱成本增加但收益明显。相比于单级减速器,使用两挡变速箱的成本增加约2000-3000 元,但有较好的综合收益:一方面电耗降低5%-10%,同等续航里程要求下,可以减少约8%电池装机量,以单车50 度电及度电成本1000 元计算,可以节省电池成本约4000 元;另一方面电机最高转速及功率要求下降,同样可以降低电机及控制器成本。因此纯电动汽车采用多挡变速箱具有较好的综合收益。

2019 年7 月9 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对于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积分因子减小50%,同时设置了范围较宽(0.5-1.5)的电耗调整系数,有助于鼓励车企发展低电耗的纯电动车。

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积分与电耗水平挂钩,车企为了获得更高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必然努力提高整车电耗水平,而采用多挡变速器成本增加但收益明显,未来有望得以广泛应用。

变速箱供需分析

汽车销量及结构

双积分等政策保障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

在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以及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科技部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2020 年之后我国的汽车节能与新能源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20 年,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车降到5.0 升/百公里、节能型汽车燃料消耗量降到 4.5 升/百公里以下; 到2025 年,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车降到4.0 升/百公里。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到2020 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200 万辆,到2025 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20%以上。

工信部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提出2021-2023 年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4%、16%、18%,并对2021 年及以后新能源积分标准和车型技术要求进行了修订。积分要求确定加上单车积分值大幅下降,将保障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发展。

根据中汽协数据,2018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为4.5%。在双积分等政策推动下,我们预计2025 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占比有望提升至15%-20%左右。在过去几年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结构里,纯电动一直占据主导位置,2015-2018年占比维持在71%-81%。

随着电池成本下降、排放标准加严,纯电动占比预计将小幅提升,我们预计2025 年占比约80%。

五阶段油耗法规提升混动需求

传统汽车销量结构主要受到油耗法规的影响。2019 年1 月,工信部发布《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征求意见稿)》,提出实现2025 年乘用车油

耗平均4.0L/100km目标不变,五阶段目标值及限值将基于WLTP 重新确定,并在2021 年一次性完成从NEDC 向WLTC 的过渡。以标准车型1415kg 计算,2025 年油耗要求将达到4.6L/100km(WLTC 工况)。

在四阶段油耗法规的执行过程中,国内乘用车行业整体油耗快速降低,但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在油耗计算中的巨大优势,传统汽车油耗还是保持较高水平,真实油耗降幅远低于计入新能源后的油耗降幅。

双积分政策鼓励低油耗车型,有望推动强混等技术发展。考虑到油耗降低的难度及近年进展情况,我们认为在油耗法规趋严的情况下,强混及48V 等将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为了扭转传统乘用车油耗降幅较低的局面,通过新能源汽车积分目标降低80%等手段,突出了对于低油耗车型的扶持。

降低油耗可以从提高热动能量转换效率、降低能量传输过程损失、减少辅助系统能量消耗、减少车辆行驶所需能量等四个方面入手,具体措施包括涡轮增压技术、48V 混动、轻量化等。低油耗车型的门槛较高,预计需要多项技术的结合。从成本及节油效果的角度考虑,48V、强混等技术的效费比较高,未来有望大幅推广。

综合上述分析,考虑到国内乘用车油耗现状及降低趋势,我们认为2025 年乘用车销量结构中,混动占比有望大幅提升,48V 弱混或将增长至30%以上,强混占比或将提升至10%以上,新能源汽车中插混占比约3-4%,纯电动占比约12-16%。

变速箱需求分析

从变速箱角度来看,12V 微混、48V 弱混与传统汽车的变速箱基本类似,可以归为一类进行考虑,混动及纯电动归为另外一类进行分析。

1)传统变速箱

随着汽车的逐渐普及,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已经由从无到有过渡到对舒适性等要求的提升,因此自动变速箱的渗透率近年来快速提升,2019 年上半年国内制造乘用车自动挡销量占比已达到66.0%。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不断延续,以及乘用车价格中枢的不断提升,预计自动变速箱渗透率将持续提升,2025 年有望达到80-90%,接近美日等发达国家水平。

AT、DCT、CVT 各有优点。自动变速箱有AT/CVT/DCT/AMT 等不同的技术路线,从技术特点来看,高挡位AT 具有油耗低、换挡快等优点,缺点是成本较高;中低挡位AT 具有稳定性好、舒适性佳等优点,缺点是油耗及成本较高;DCT 优点是燃油经济性好,但质量稳定性稍有欠缺;CVT 油耗低、平顺性好,但扭矩范围受限。

从近几年技术发展及变速器的应用范围来看,高端乘用车对于性能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新型多挡位AT 凭借出色的性能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并在逐渐下探。除了大众集团以外,其他品牌已几乎全面改用AT,包括之前曾经尝试过双离合的福特、沃尔沃等等。

在中低端乘用车领域,整车企业需要对成本、性能等多方权衡,CVT、DCT 与AT 等三分天下。CVT 具有换挡平顺性好、油耗低等优点,与家用车需求较为匹配,其扭矩容量也在逐步提高,在中小型乘用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世界范围来看,从搭载的品牌数量来看,AT 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特别在北美地区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DCT 在欧洲占有较强的优势,并正在中国快速发展;CVT 主要在日系及自主品牌中得到应用,近年来美系通用福特也加入CVT 阵营。

从整体趋势看,在自动变速箱领域,AT、CVT、DCT 各有优势,有望继续三分天下,共同分享市场。

中小排量乘用车销量占比高,CVT 有望快速发展。根据中汽协数据,1.6L 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占比近年来一直保持在67%以上,购置税优惠政策实施时占比提升至70%以上。根据乘联会数据,2018 年A0 级轿车、SUV、MPV 销量占比分别为4%、9%、3%,A 级轿车、SUV、MPV 销量占比分别为32%、27%、3%,A0 及 A 级销量占比合计高达78%,是国内乘用车的绝对销售主力。

随着技术逐步进步,如万里扬CVT25/28扭矩适用范围已提升至250/280Nm,基本可以满足1.6L 及以下排量乘用车、A0 及A 级乘用车需求。而CVT 具有油耗较低、平顺性好、成本较低等优点,较为适用于家用乘用车需求,随着国内产能供给的不断提升,CVT 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根据乘联会数据,2015 年MT、AT、CVT、DCT、AMT 销量占比分别为44.60%、37.90%、9.30%、7.70%、0.40%。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预计未来MT 占比将快速下降,AT、CVT、DCT 占据自动挡主要份额。我们预计2025 年MT、AT、CVT、DCT、AMT 占比分别为15%、30%、27%、27%、1%。

2)混动及纯电动变速箱

我们选取了2018 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前20 家乘用车企,合计市场份额达82.6%,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我们分析了各自的强混及插混技术路线,具体类型统计如下表。

从技术路线来看,并联和混联是主流技术路线。根据车企的2018 年销量及技术路线,我们进行了汇总分析,并联技术路线占据主流,高达55.8%;功率分流其次,占比为24.3%;串并联12.9%,其它占比7.1%。

车企的技术路线延续性交强,假设各大车企均大力发展强混及插电汽车,未来强混及插混车型的结构预计与上述占比类似。我们预计以P2 为代表的并联结构有望占据主流,以丰田为代表的功率分流有望以成熟的技术占据较大市场,串并联、串联等有望占据一席之地。

从销量表现来看,强混主流是分路式混联(功率分流),插混主流是并联式。根据2017 年以来乘联会销量数据,我们对强混和插混分别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2019年车灯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车灯行业分析 报告 2019年12月

目录 一、千亿市场黄金赛道,行业空间不断提升 (6) 1、汽车车灯:始于安全,显于颜值,趋于智能 (6) 2、行业空间2024年有望接近3000亿元 (9) 3、行业集中度高,“一超多强”格局趋平 (12) (1)行业一超多强,小糸一枝独秀 (12) (2)行业整合格局趋平,优质企业有望借势扩张 (12) 二、小糸制作所:车灯行业牛企的炼成 (13) 1、专注车灯业务,业绩快速增长 (13) 2、车灯技术升级下单灯价值量提升是公司营收增长的核心因素 (14) 3、深度绑定丰田,同步全球扩张 (15) 4、经营效率持续提升,毛利率和费用持续优化 (15) 三、技术+全球化+专注是胜出的关键所在 (16) 1、注重研发紧跟赛道升级 (16) (1)技术升级对车灯价值量提升显著 (16) (2)技术优势是新赛道的先入通行证 (17) (3)全球龙头研发费用体量、占比仍显著高于国内车灯企业 (18) 2、推进全球化扩张,打破成长天花板 (18) (1)全球化扩张是汽车零部件龙头崛起的必经之路 (18) (2)国内车灯企业的全球化进程即将开启 (19) 3、专注车灯业务,保持高效经营 (20) (1)经营效率是企业胜出的关键,业务专注带来基因优势 (20) (2)自主品牌资产周转率和ROE仍有提升空间 (20) 四、重点公司简况 (21)

1、华域汽车:车灯底蕴深厚,占据先发优势 (21) (1)依托上汽集团平台,持续推动中性化扩张 (21) (2)国内车灯龙头,业绩稳健增长 (22) (3)研发和管理具有小糸基因,行业技术积累领先 (22) (4)推动外资客户渗透,全球化进程开启 (22) 2、星宇股份:产品LED升级,全球化进程开启 (23) (1)公司是国内汽车车灯龙头 (23) (2)公司技术储备雄厚,受益客户产品升级 (23) (3)客户跨越式升级,全球化进程开启 (23)

新能源汽电机电控最新深度分析

新能源汽电机电控最新深度分析 一、市场空间 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系统作为传统发动机(变速箱)功能的替代,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爬坡、加速、最高速度等主要性能指标,电机电控系统其技术、制造水平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和成本。电控和电机占比约为20%至30%,整车制造及其他零部件占到30%以上。通常一辆新能源汽车搭载电机与电控各一个,高达96%的纯电动汽车电机与电控为配套供应,电机与电控的配套能够尽可能的实现零部件集成化,未来“三电”配套是行业共识。 市场测算2020年我国电驱动系统310亿元需求规模,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00万辆水平,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比达到73%、新能源专用车占比14%、新能源客车占比12%。 图表1:新能源汽车成本拆解

二、电机电控行业发展现状 1.电机行业分析 国内车用驱动电机多用永磁同步电机,原材料成本的占比较高,主要包括铁芯叠片、驱动轴体等钢材,钕铁硼等稀土永磁材料,镁铝合金以及铜材等基本金属。永磁电机核心的原材料就是钕铁硼磁材,钕铁硼磁性材料是钕、氧化铁等的合金,2015年全球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为14.3万吨,中国产量占比达到88.8%。 图表2:永磁电机的成本构成 长期以来国外电机企业在高端电机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包括专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如采埃孚(ZF)、大陆(Continental)、博世(Bosch)国际汽车供应量巨头。台湾富田电机是特斯拉车用电机的独家供应商,并向宝马MiniE车型供应交流电机的定子与转子硅钢片。2013年,富田电机共向特斯拉供应驱动电机2.6万台,2015年产量突破5万台,2016年突破8万台,随着MODEL3的正式启动量产,电机独家供应商富田电机将深度受益。

新能源汽车研究参考资料

新能源动力汽车研究参考 一、新动力汽车发展前景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确定,政策力度空前。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共同面临着能源和环境的巨大挑战,而汽车消费作为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总量上加以控制并不现实,只有通过技术探索,寻找替代能源,降低排放,才能缓解汽车需求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纯电动汽车效率可以达到普通汽油汽车的3.9 倍,CO2 排放可以减少2/3 左右;混合动力汽车效率可以达到普通汽油汽车的1.7 倍,CO2 排放可以减少1/2 左右。因此世界重要汽车生产国都将新能源汽车做为重要发展方向,2010年我国也颁布《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将新能源汽车提高为国家战略,并在所有的低碳行业中,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排在前列,同时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补贴政策等相关支持政策也有望陆续出台,国家扶持力度可望超越太阳能、风能等行业,这也被认为是中国汽车产业最重要的赶超途径与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动力。各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参与热情也日渐高涨,推广新能源汽车普及应用的基础配套设施及产品储备已初步成形。对乘用车领域的大力扶持将是新能源汽车政策力度跃升的重要表征和新的突破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真正步入“新能源汽车时代”。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进程 技术日趋成熟,产业发展突破口指日可待。目前新动力汽车技术并不成熟,动力电池成本较高导致电动汽车使用成本过高,所以其产业化进程非常缓慢,目前

电动汽车用快充动力锂离子电池价格在$1600/kwh 左右,普通动力锂离子电池价格在$500/kwh,按照目前美国汽油和电力的价格趋势,在汽车的整个使用周期内,100km 续航能力的快充动力锂离子电池电动车使用成本比性能相当的汽油内燃发动机汽车高25%,但随着动力电池技术逐步成熟,根据预测,在各国相关政策的鼓励下,快充电池成本2020 年有望下降到$400-500/kwh,普通动力电池价格将下降到$200-300/kwh,电动车使用成本与传统汽车性价比将逐步凸显。 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预测 资料来源:太平洋研究所 2009 年国内电解液需求为8000 吨,仅汽车需求就增加50%,将来随着锂电池渗透率的提高,未来3年动力电池可保持50%增长。根据有关行业预测,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2020 年约占汽车总销量的5.4%,2020 年电动汽车将达到132.8万辆,其中HEV、PHEV、EV 分别为13.5、109.5、9.8 万辆。按照每台汽车平均使用正极材料50 公斤、负极材料40 公斤、电解液40 公斤,预计2020年我国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需求分别将超过70000 吨、55000 吨和55000 吨。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围绕最为核心的电池业务展开,并逐步延伸至电气系统(驱动电机、控制系统)、整车(乘用车、客车)、充电站和充电桩以及上游资源(锂、镍、稀土)等领域,相关上市公司也将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突破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二、动力电池产业链

2021车灯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2021年车灯行业研究分 析报告

目录 1.车灯行业现状 (4) 1.1车灯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4) 1.2车灯市场规模分析 (5) 2.车灯行业前景趋势 (6) 2.1延伸产业链 (6) 2.2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6) 2.3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7) 2.4信息化辅助 (7) 2.5服务模式多元化 (8) 2.6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8) 2.7需求开拓 (9) 2.8车灯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9) 2.9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0) 3.车灯行业存在的问题 (11) 3.1行业服务无序化 (11) 3.2供应链整合度低 (11) 3.3基础工作薄弱 (11) 3.4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1) 3.5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2) 4.车灯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3)

4.1车灯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3) 4.2车灯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3) 4.3车灯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3) 4.4车灯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4) 5.车灯行业竞争分析 (15) 5.1车灯行业竞争分析 (15)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15)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15)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16)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16) 5.2中国车灯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16) 5.3中国车灯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17) 6.车灯产业投资分析 (17) 6.1中国车灯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18) 6.2中国车灯行业投资风险 (18) 6.3中国车灯行业投资收益 (19)

1.车灯行业现状 1.1车灯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车灯就是指车辆上的灯具,是车辆夜间行驶在道路照明的工具,也是发出各种车辆行驶信号的提示工具。车灯一般分为前照灯、尾灯、转向灯等。1、前bai照灯:前照灯的主要用途是照明车前的道路和物体,确保行车安全。还可以利用远光、近光交替变换作为夜间超车信号。前照灯安装在汽车头部的两侧,每辆车装2只或4只。灯泡功率为远光灯45~60W,近光灯25~55W。2、雾灯:雾灯装在前照灯附近或比前照灯稍微低的位置。它是在有雾、下雪、大雨或尘埃弥漫等能见度低的情况下,作为道路照明并为迎面来车提供信号的灯具。灯光多为黄色,这是因为黄色光波较长,有良好的透雾性能。灯泡功率一般为35W。3、倒车灯:倒车灯装于汽车尾部,用于照亮车后道路和告知车辆和行人,车辆正在倒车或准备倒车。它兼有灯光信号装置的功能。灯光为白色,功率为28W。4、牌照灯:牌照灯装在汽车尾部牌照上方,其用途是照亮车辆后牌照板。其要求是夜间在车后20M处能看清牌照上的号码。灯光为白色,功率一般为8~10W。5、顶灯:安装在驾驶室或车内顶部,供驾驶室内照明的灯具。顶灯灯光为白色,灯罩大多采用透明塑料制成,灯泡功率一般为5~8W。6、仪表灯:它是仪表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1、我国从09年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但此前推广效果并不理想 我国从2009年开始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在“节能减排”日益紧迫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均高度重视。我国在2009年明确提出了“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随后即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09年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从此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也就走上了商业化发展的漫漫征程。 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委共同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计划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在三年内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这一计划曾被称为“十城千辆”计划。2010年,示范推广城市扩大到25个。 2009年2月,针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公共服务用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混合动力车最高可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最高补贴6万元,燃料电池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补贴最高为25万元。 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寄予厚望,规划目标也颇为宏伟。2012年国务院 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 )》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 年,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超500万辆”。 2013年之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较为缓慢:虽然我国从2009年开始正式推广新能源 汽车,国家层面也出台了诸多政策以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但实际推广效果并不显著,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也大幅低于规划目标。截止到2012年底,

新能源汽车现状政策及发展深度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现状政策及发展深度研 究报告

目录 1.现状:发展节奏加快电动化趋势明朗 (3) 1.1.全球: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中国占比持续提升 (3) 1.2.中国:新能源汽车稳健高增结构演变持续进行 (11) 1.3.小结 (16) 2.政策:积分和碳排放趋严助推新能源转型 (19) 2.1.中国:从补贴到双积分从萝卜到大棒 (19) 2.2.国外:美国ZEV 提高积分门槛欧洲碳排放加大考核 (34) 2.3.小结 (48) 3.供给端:专用平台时代质变撬动需求 (49) 3.1. 定义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阶段 (50) 3.2.新能源汽车1.0 时代(2016 年前):新能源概念商业化54 3.3.新能源汽车2.0 时代(2017-2019 年):全球量变撬动质 变 (66) 3.4.新能源汽车3.0 时代(2020 年起):全球质变撬动需求80 3.5.小结 (90) 4.需求端:成本下降品质提升购买意愿持续强化 (93)

4.1.购买意愿:顾虑逐步打消满意度不断提升 (93) 4.2.平价进程:B 端率先实现C 端平价在即 (97) 4.3.电动平台:新能源专用平台普及新车型品质飞跃 (111) 4.4.充电设施:建设进程稳步推进充电便利程度提升 (114) 4.5.智能网联:电动与智能网联融合共同推动技术进步 (119) 4.6.小结 (123) 5.总结及投资建议 (125) 5.1.现状:全球电动化趋势明朗中国目前是核心市场 (125) 5.2.政策:积分和碳排放法规趋严加速车企转型新能源 (127) 5.3.供给端:新能源专用平台普及质变撬动需求 (129) 5.4.需求端:新能源汽车优势显现主动购买意愿增强 (132) 5.5.投资建议 (134) 5.6.风险提示 (136)

201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5月

目录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综述 (3) 1、新能源汽车定义 (3) (1)纯电动汽车 (3) (2)混合电动汽车 (4) (3)燃料电池汽车 (5) 2、新能源汽车发展及政策驱动 (6) 3、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线选择 (8)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 (11) 1、新能源产业链主要业务及上市公司 (11) (1)传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 (11) (2)TESLA引领的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 (13) (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及相关企业 (14) 2、锂电池产业及分析 (17)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为锂电池 (17) (2)在新能源汽车推动下,锂电有望保持25%以上的增长 (18) (3)锂电产业链已日趋成熟:电解液、负极材料具有国际优势 (19) 3、超级电容器情况分析 (22) (1)超级电容器及特征 (22) (2)超级规模应用初现,市场潜力较大 (23) (3)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尚任重而道远 (24) (4)国内超级电容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相对落后 (25) (5)超级电容器产业链情况 (26) 三、新能源汽车投资机会分析 (27) 1、新能源汽车板块近期的市场表现及分析 (27) 2、新能源汽车投资的方向选择 (29)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综述 1、新能源汽车定义 根据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获使用常规燃料,采用新型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含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产品。而根据我国政府的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范围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而非插电式的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被划为节能汽车,无法享受新能源汽车补贴,因此不包含在新能源汽车的范围内。 (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仅由电力驱动的车型。电动汽车主要由底盘、车身、蓄电池组、电机、控制系统和辅助设施蓄电池六部分组成。蓄电池提供电能驱动汽车;在制动与减速时,电机作为发电机回收能量。由于电动机具有良好的牵引特性,因此纯电动汽车的传动系统不需要离合器和变速器,纯电动汽车车速由控制器通过调速系统改变电机转速实现。整车厂需要完成电机及电池布局,优化底盘结构,利用整车控制系统对车辆进行控制。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论文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论文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 测绘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王荣宝 0 摘要 在全球能源短缺,提倡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新能源汽车兴起的背景出发,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挑战和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巅峰相关措施,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引言 一、新能源汽车概念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的各种能源形式。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汽车提出来的,传统的汽车是以汽油、柴油为燃料,而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动力系统的汽车。目前在工程上可实现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混合动力、天然气车、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同时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现阶段减少空气污染和减缓能源短缺的有效方式。 二、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背景 世界性的石油紧缺,开发新能源是未来时期广为关注的研究课题。新能源的研发和应用会直接影响到汽车行业的未来命运,率先生产出新能源产品将成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

能源紧缺问题严重,全球石油资源储量的稀缺毋庸置疑。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石油价格不断飙升,新能源汽车显示出使用成本低的优势。各大汽车制造厂商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开始加大研发和推广的力度。 全球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新能源汽车能够满足更为苛刻的环保要求,并且一定程度上抑制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在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同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以雾霭为主的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问题,因为汽车尾气的排放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针对汽车尾气污染问题,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液越来越严格,而为了应对不断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各大汽车厂商目前主要采用改进发动机,提升效率的方法,也面临技术提升难度越来越大。此时,发展新能源汽车,代替常规汽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尾气排放问题,从而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三、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汽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但是,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的汽车工业,在为人们提供快捷、舒适的交通工具的同时,增加了国民经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深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源与坏境双重压力的持续增大,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

2020车灯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0年车灯行业现状及 前景趋势 2020年

目录 1.车灯行业现状 (4) 1.1车灯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4) 1.2车灯市场规模分析 (5) 1.3车灯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6) 2.车灯行业存在的问题 (9) 2.1行业服务无序化 (9) 2.2供应链整合度低 (9) 2.3基础工作薄弱 (9) 2.4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9) 2.5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0) 3.车灯行业前景趋势 (11) 3.1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11) 3.2延伸产业链 (11) 3.3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11) 3.4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11) 3.5信息化辅助 (12) 3.6服务模式多元化 (12) 3.7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13) 3.8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3) 3.9呈现集群化分布 (13)

3.10需求开拓 (14) 3.11车灯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5) 3.12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5) 4.车灯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7) 4.1车灯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7) 4.2车灯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7) 4.3车灯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7) 4.4车灯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8) 5.车灯行业竞争分析 (19) 5.1车灯行业竞争分析 (19)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19)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19)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0)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0) 5.2中国车灯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0) 5.3中国车灯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1) 6.车灯产业投资分析 (21) 6.1中国车灯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2) 6.2中国车灯行业投资风险 (22) 6.3中国车灯行业投资收益 (23)

2018年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 一、新能源汽车:全球周期明确向上,格局渐定首选龙头................................. - 7 - 1、政策引导弱化,市场驱动来临 .......................................................................... - 8 - 2、整车提前放量,启动“跨期行情”,消费升级驱动成长 ................................. - 14 - 3、中游环节新格局,龙头突围真成长 ................................................................ - 26 - 4、电机电控跟随整车放量,车型升级提升热管理需求..................................... - 48 - 5、投资建议:挖掘主流供应,优选行业龙头..................................................... - 55 - 二、新能源发电:技术助力冲刺平价,精益制造利好龙头............................... - 57 - 1、风电:周期反转获验证,新周期新起点 .................................................... - 57 - 2、光伏:提效降本主旋律,平价上网曙光已现............................................. - 72 - 三、工业控制:行业复苏本土崛起,配置时点在当下....................................... - 82 - 1、工控行业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先行指标进入上行通道......................... - 82 - 2、OEM市场加速崛起,行业向上拐点确立................................................... - 83 - 3、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自动化渗透率日渐提升............................................. - 86 - 4、投资建议:向上周期明确,拥抱行业龙头................................................. - 91 - 四、电力设备:寻找行业结构性机会 .................................................................. - 92 - 1、市场展望:历史估值底部,配网自动化投资冲刺..................................... - 92 - 2、改革回顾:改革与转型成新方向,“双改”落地低于预期 ....................... - 102 - 3、改革展望:18年或有性突破,新商业模式应运而生.............................. - 103 - 4、投资建议:结构变化中寻找机会 .............................................................. - 105 - 五、新兴产业:电池回收步入正轨,储能经济性进一步增强......................... - 107 - 1、需求拉动动力电池回收,技术障碍已经解决........................................... - 107 - 2、梯次利用储能先行,退役电池能满足储能需求....................................... - 110 - 3、投资建议 ...................................................................................................... - 112 - 图1、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 - 7 -图2、核心零部件投资逻辑 .................................................................................... - 8 -图3、企业平均燃料消耗积分实施细则 .............................................................. - 12 -图4、2017主流车企CAFC积分(万)............................................................. - 12 -图5、企业新能源积分实施细则 .......................................................................... - 13 -图6、2017主流车企NEV积分(万) ............................................................... - 13 -图7、未来电动乘用车行业变化趋势总结 .......................................................... - 15 -图8、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正在迈入以消费升级为核心驱动力的阶段....... - 15 -图9、国内电动乘用车自发性需求快速扩张 ...................................................... - 16 -图10、新能源乘用车月度销量(辆)及同比增速.............................................. - 16 -图11、2018年1-4月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辆) ................................................. - 17 -图12、2018年1-4月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车型结构(%).................................. - 17 -图13、2018年1-4月插电式混动销量(辆) ..................................................... - 17 -图14、2018年1-4月插电式混动销量车型结构(%)...................................... - 17 -图15、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增速(万辆)预测.............................................. - 17 -图16、外资车企迈入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加快...................................................... - 19 -图17、自主新能源品牌加快布局 ......................................................................... - 19 -图18、海外主流车企新能源规划 ......................................................................... - 20 -图19、城市物流车电动化发展逻辑 ..................................................................... - 20 -图20、2018年1-4月新能源物流车销量(辆)及同比增速 ............................. - 21 -图21、新能源客车行业产业集中度提升逻辑...................................................... - 24 -图22、2018年1-4月新能源客车销量(辆)及同比增速 ................................. - 24 -

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

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 一、新能源汽车分类 1、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 而根据混合动力驱动的联结方式,一般把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三类: ①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SHEV)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等三大动力总成用串联方式组成了HEV的动力系统。 ②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发动机和发电机都是动力总成,两大动力总成的功率可以互相叠加输出,也可以单独输出。 ③混动式混合动力汽车(PSHEV)综合了串联式和并联式的结构而组成的电动汽车,主要由发动机、电动-发电机和驱动电机三大动力总成组成。 另根据在混合动力系统中混合度的不同,混合动力系统还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①微混合动力系统。代表的车型是PSA的混合动力版C3和丰田的混合动力版Vitz。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微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不属于真正的混合动力汽车,因为它的电机并没有为汽车行驶提供持续的动力。 ②轻混合动力系统。代表车型是通用的混合动力皮卡车。轻混合动力系统除了能够实现用发电机控制发动机的启动和停止,还能够实现:(1)在减速和制动工况下,对部分能量进行吸收;(2)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等速运转,发动机产生的能量可以在车轮的驱动需求和发电机的充电需求之间进行调节。轻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度一般在20%以下。 ③中混合动力系统。本田旗下混合动力的Insight, Accord 和Civic都属于这种系统。中混合动力系统采用的是高压电机。另外,中混合动力系统还增加了一个功能:在汽车处于加速或者大负荷工况时,电动机能够辅助驱动车轮,从而补充发动机本身动力输出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提高整车的性能。这种系统的混合程度较高,可以达到30%左右。现在技术已经成熟,且应用广泛。 ④完全混合动力系统。丰田的Prius 和未来的Estima属于完全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采用了272-650v的高压启动电机,混合程度更高。与中混合动力系统相比,完全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度可以达到甚至超过50%。技术的发展将使得完全混合动力系统逐渐成为混合动力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2、纯电动汽车

2018年汽车车灯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汽车车灯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投资摘要 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 1)车灯是细分零部件行业里面最优质的赛道。 2)2018年是LED前大灯在中低端车型中全面渗透的元年。 3)前大灯LED化是车灯行业确定性趋势,未来趋势在于激光大灯。 4)推荐零部件细分最优质赛道的自主龙头企业:星宇股份、华域汽车。 核心假设或逻辑 我们坚持认为车灯行业是汽车零部件中较为优质的细分板块,主要逻辑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起点高-单车价值量高 汽车零部件中超过车灯单车价值量的部件只有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6000-10000均价)和座椅总成(2000均价),车灯总成(1600左右),车机系统(1500左右),轮胎(1000左右),玻璃(600左右)。以60%卤素、30%氙气、10%LED假设下,单车全套车灯的价值量大约在1600元左右,对应国内现有的前装空间在500亿左右。 第二,弹性大-技术升级带来的价值量大幅提升 车灯是汽车车身上重要的外观件,车灯的形态和设计对汽车消费者有重大影响,在汽车电子化、个性化的趋势当中,车灯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也越来越高。以前大灯为例:“卤素-氙气-LED-激光-”的技术路径下,单只大灯的均价大致从:“200元-400元-1000元-1万元以上-”,价值量持续快速提升。 第三,持续长-空间广,产品持续升级 车灯目前经历了从卤素-氙气-LED的产品升级,未来更智能的矩阵式ADB大灯、激光大灯是发展方向,升级过程中,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大灯LED化过程,全套车灯从1600元到3000元)。汽车车灯在前照大灯、后尾灯、氛围灯等各领域,均存在较大的技术升级空间,光、电等前沿领域在汽车车灯上的应用相对具备较大的空间。 总结而言,能和车灯的单车价值量相匹敌的其余零部件细分行业中比较的话,1)车灯比动力总成更通用(不会在新能源趋势下萎缩);2)车灯比座椅、轮胎总成有更强更确定性的升级趋势(座椅和轮胎相对产品形态和价值量稳定)。我们认为,车灯是细分零部件行业里面最优质的赛道。 股价变化的催化因素 第一,激光大灯/OLED的量产进度。 第二,主流光源企业的成本下降速度。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LED车灯降价风险。 第二,激光大灯的稳定性问题。

2020年新能源汽行业深度报告

2020年新能源汽行业深度报告 导语 2020 年 5 月 26 日法国宣布实施 80 亿欧元援助计划,将为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提供最高 7000 欧元的补贴;同时,为鼓励大众更换混合动力或电动汽车,于 6 月 1 日实施的“旧车换现金”计划将向驾车者提供5000 欧元的奖励。 1、新能源大势所趋,大众推出MEB 平台 1.1. 政策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 双积分政策助推ZG新能源汽车发展。2020 年4 月23 日,工信部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自2021 年1 月1 日起施行本办法。相较于2019 年7 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本次《决定》在新能源乘用车车型积分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积分保持不变,纯电动乘用车积分有所收窄。以电动汽车续驶里程500km 为例,积分从《决定》实施前的 3.4 下降至实施后的3.2。此外,《决定》实施后达到积分上限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也相应提高至536km。《决定》也规定了2019-2023 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的要求分别为10%、12%、14%、16%、18%。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积分的要求,纯电动乘用车积分收窄有助于激励车企生产更多的纯电动汽车。预计未来,在政策的引导下,ZG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欧盟新法案于2020 年正式实施。2019 年4 月17 日,欧盟通过新法案Regulation (EU) 2019/631,要求自2020 年1 月1 日起,境内95%的新登记乘用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需降至95g/km,碳排放超出标准的企业将面临罚款的问题;到2021 年,全部新车需达到此要求。2030 年开始,新登记乘用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继续降低至59.375 g/km。但从2017 年的排放数据看,主要车企距离2020/21 排放标准仍有较长的距离。根据大众的数据,相比汽油汽车和柴油汽车,发展纯电动汽车将有效降低碳排放,更有助于车企达到95g/km 的排放标准。因此为尽快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避免遭受罚款损失,各车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便显得格外重要。

2019年海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深度研究之德国篇

2019年海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深度研究之德国篇 报告发布日期:2019年11月

3 图、全球燃油车各地区销量占比 图、全球新能源汽车各地区销量占比 ◆地区划分:将全球汽车销售地区划分卫中国、欧洲、北美、日韩和其他,合计五个地区◆燃油车:销量占比:中国>北美>欧洲>其他>日韩;其中,欧洲燃油车2018年市占率20% ◆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中国>欧洲>北美>日韩>其他;其中,欧洲新能源车2018年市占率23%,销量36万,渗透率2%,而中国2018年销量125万辆,渗透率5% ◆中国新能源发展速度远超欧洲,在电动化大势确定背景下,欧洲纷纷加码新能源,战略布局,避免被“弯道超车” 资料来源: marklines 23170366/43348/20191106 10:16

4 图、德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图、德国充电桩补贴政策 ◆根据路透报道:德国拟逆势增加新能源汽车单车补贴,增加幅度高达50%; ◆对于纯电动,单车补贴拟由现阶段4000欧提升至6000欧,插电混动由3000欧提升至4500欧; ◆德国于2016年执行补贴政策,补贴额度总额约6亿欧元,截至到2019年4月,已有11.4万辆车辆申请补贴,预计已用额度4亿欧元,剩余额度预计2020年用完。但政府拟延长补贴政策至2025年,利好新能源汽车推广。 ◆德国对充电桩持续施行补贴政策,充电功率不高于22kw 的充电桩享受3000欧补贴,此类型充电桩占比超过85%。 资料来源: 路透,德国国家氢和燃料电池基数组织 分类补贴资金占比最大补贴额度充电功率≤22kw 最大60%最高3000欧充电功率≤100kw 最大60%最高1.2万欧充电功率>100kw 最大60% 最高3万欧 项目现阶段政策拟更改政策 纯电动 4000欧/车(私人)3500欧/车(商用) 6000欧/车(总价低于4万欧)5000欧/车(总价高于4万欧)插电混动3000欧/车4500欧/车(总价低于4万欧)4000欧/车(总价高于4万欧) 补贴截至年限预计2020年结束 延长至2025年 补贴限制 备注:现阶段补贴政策于2016年开始执行,补贴总额合计6亿欧元;截至到2019年4月,已有11.4万辆申请补贴,预计额度为4亿欧元,预计补贴政策持续到2020年结束。补贴由政府和车企共同承担。 总价高于6万欧车辆不给予补贴 23170366/43348/20191106 10:16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专业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汽车工程学院 毕业届:2010 届 2010年6月1日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目录 (2)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4) 2.新能源汽车概述 (5) 2.1 新能源汽车定义 (5) 2.2 新能源汽车研究概况 (5) 3.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因素 (8) 4.新能源汽车分类及分析 (9) 4.1 新能源汽车分类 (9) 4.2新型电池技术 (10) 4.3新能源汽车的优劣比较 (11) 5.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SWOT及战略分析 (11) 5.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 (11) 5.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 (13) 5.2.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 (13) 5.2.2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 (14) 5.3我国的技术优势 (16) 5.4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多维度评价体系 (16) 5.5技术研发体系 (17) 6.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 (18) 7.结束语 (20) 参考文献 (2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和产业政策体系的研究,提出合乎中国实际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体系,能够优化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和产业化方面的资源配置,促进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并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重大机遇,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指导下,我国汽车产业若能积极把握机遇,大力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就有望摆脱汽车技术相对落、过度依赖跨国公司的局面,实现我国汽车产业一次飞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深度报告

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深度报告 导语 根据国内近几年单车装电量数据,2015-2019年乘用车单车带电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2018-2019年分别提高30%、27%,增速逐渐放缓,未来动力电池单车价值量将逐步趋于平稳。 一、寻找非电池零部件最强阿尔法 (一)背景:为何此时关注非电池零部件? 2020年起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开始提速。短期受疫情冲击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长期来看,国内市场政策开启新一轮补贴周期,动力电池以高镍三元、磷酸铁锂、CTP方案等多层次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推动下游整车盈利恢复,而欧洲市场在最严碳排放及补贴激励下有望放量并率先进入新平价周期,政策与技术良性互动有望促进销量增长提速。

回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演进历程,动力电池产业链率先得到发展,集中度大幅提升,2016-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CR3分别为46.3%、46.7%、63.1%、61.6%,2016-2019年国内CR3则分别为54.3%、51.5%、66.9%、73.4%。产业链各细分赛道中,除正极材料洗牌仍将持续,电解液、负极材料基本出清,龙头集中度趋于稳定,而动力电池、隔膜经历过去三年的洗牌,龙头集中度均明显提高逼近上限,细分领域阿尔法开始减弱。 动力电池率先进入降本增效阶段,推动下游新能源汽车放量。电池组价格2016Q1-2018Q4显著下跌,磷酸铁锂/三元电池价格降幅分别达 到67%和57%,带来新能源汽车销量释放,从而推动2016-2018年国

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复合增速超50%。下游放量倒推中游供应链的整合,非电池零部件因此迎来洗牌契机。 我们认为此时点非电池零部件值得研究和投资的理由在于: (1)非电池零部件价值量比肩电池材料。动力电池因成本占比较大,率先成为产业研究的重点。以纯电动乘用车为例,单车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零部件是动力电池,约占40%左右,其中正极材料占14%,隔膜、负极材料、电解液分别占3%左右。其次是以电驱动桥为代表的电机电控部分,约占11%。热管理所占比例约为5%,电源4%,继电器2%。电机电控成本与正极材料相近,而热管理、电源和继电器成本

2018年车用LED模组车灯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车用LED模组车灯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3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和主要法规政策 (5)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5) 2、行业质量控制的法律法规及认证体系 (5) 3、产业政策 (6) (1)《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 年修订) (6) (2)《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 年) (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7) (4)《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2013 年) (7) (5)《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2013 年) (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7) (7)《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 年) (7) 二、行业发展概况 (8) 1、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8) (1)世界汽车行业的发展概况 (8) (2)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广阔 (9) 2、汽车车灯行业发展概况 (11) (1)汽车车灯行业市场结构 (11) ①前装市场 (11) ②后装市场 (12) (2)汽车车灯发展历程 (12) (3)汽车车灯分类 (14) (4)汽车车灯行业发展趋势 (14) 3、LED车灯基本情况 (15) (1)LED车灯技术发展历史 (15) (2)LED前大灯的应用历史 (16)

4、行业特点 (17) (1)国内供应商快速成长,逐步与外资品牌形成竞争的局面 (17) (2)整车企业与车灯、模组企业形成长期互惠的合作关系 (18) (3)行业持续发展 (18) (4)生产区域集群化 (19) 三、行业竞争格局 (19) 1、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化程度 (19) (1)市场容量 (19) (2)行业竞争格局 (20) ①汽车照明行业竞争格局 (20) ②车用LED照明行业竞争格局 (21) (3)市场化程度 (21) 2、行业主要企业 (22) (1)汽车车灯行业主要企业 (22) ①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23) ②法雷奥市光(中国)车灯有限公司 (23) ③广州斯坦雷电气有限公司 (23) ④长春海拉车灯有限公司 (23) ⑤马瑞利汽车零部件(芜湖)有限公司 (24) ⑥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24) ⑦南宁燎旺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24) ⑧大茂伟瑞柯车灯有限公司 (24) ⑨重庆睿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5) (2)车用LED模组行业主要企业 (25) ①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 (25) ②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26) ③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26) ④丽清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