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大学333教育综合2014--2015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

青岛大学333教育综合2014--2015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

青岛大学333教育综合2014--2015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
青岛大学333教育综合2014--2015年考研专业课初试真题

青岛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 333 科目名称:教育综合(共3页)请考生写明题号,将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5分)

1、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一论断说明_______。

A、遗传素质最终决定人的发展

B、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C、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

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

2、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_______环境。

A宏观的B间接的C一般的D特殊的

3、因材施教原则的精神实质是教师在教学中要_______ 。

A、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B、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C、根据不同的教材

D、设置不同的专业、学科

4、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

A、孔子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5、校本课程是_______的课程。

A、国家规定

B、学校规定 C 、学校安排D、学校教师开发

6、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三者高度发展的合金是_______。

A、道德信念

B、道德理想

C、道德情操

D、道德行为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8、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_______。

A、改进教学

B、了解学生

C、评定成绩

D、分班分组

9、、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_______。

A、国民教育制度

B、义务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成人文化教育机构

10、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的教师专业权利的是_______。

A、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权利

B、对学校进行管理与领导的权利

C、选择教材教法开展教学工作的权利

D、检查与评价学生品行、学业、身体的权利

11、某个厌恶刺激的退出会提高个体的行为反应,这种现象是_______。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塑造

D、惩罚

12、“孟母三迁”终使孟子成才,能够有效解释该现象的心理学理论是_______。

A、认知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

13、下面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的是_______。

A、流畅性

B、变通性

C、适应性

D、独特性

14、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倍尔

D、贾德

15、学习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相关认知策略的含义、作用的感知、理解,并在特定的问题解决情境中进行具体的联系,进而掌握该策略并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之中,这种学习是_______。

A、发现学习

B、迁移学习

C、自上而下的学习

D、自下而上的学习

二、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计45分)

1、简述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什么是讲授法?运用讲授法有哪些基本要求?

4、自我效能感及其来源。

5、简述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联系实际论述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处理好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2、论述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这一理论认为教学与认知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1、案例一:

某位班主任老师在班会上,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出3名“坏学生”,其中两位同学是因为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另一位学生虽然只有9岁,居然被同学们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二年级组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

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当学生家长质疑教师的教育方法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班主任是这样回答的: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1)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价

2)你认为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怎样去做。

2、案例二:

张A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但就是太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用归因理论分析:

1) 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 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是怎样的?

3) 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青岛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 3 3 3 科目名称:教育综合(共 3 页)

请考生写明题号,将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5分)

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A.《教育学》 B.《新教育大纲》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普通教育学》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3. 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

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4. 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5. 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标志是()。

A.文字的产生 B. 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

C. 阶级社会产生

D.学校的出现

1

6. 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被动地接受教育

7.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综合课程8.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 D.同事关系9.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10.教师的劳动对象——学生——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同时教师在教育教

学过程中要面对并及时妥善处理许多突发事件,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特点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专业性11.程序性知识特有的表征方式是( )

A.命题 B.命题网络 C. 产生式 D.表象

12.思维具有可逆性是哪个阶段的成就()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3.最具有动机价值的归因模式是()

A.归因于能力

B.归因于努力

C.归因于任务性质

D.归因于运气

14.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的观念的数量,表示

的是创造性的()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综合性

15.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努力管理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计45分)

1.简述教育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教育目的的主要价值取向。

3.简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及其要求。

4.埃里克森提出的个体心理社会发展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2

5.简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观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论述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1.案例一:

几个学生趴在池塘边的草地上,正观察着什么,并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看小蝌蚪在玩游戏呢。”学生头也不抬头,随口而答。

“胡说,蝌蚪会玩什么游戏!”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顿时停止了观察,慌忙站了起来,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怯怯地看着老师,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没来看,怎么知道蝌蚪不会玩游戏?”

(1)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2)如果你是教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

2.案例二:

在学校教育中,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学生得到了好的学习成绩,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赞扬,获得了奖励,学生就会有较强的学习的动机;如果没有得到好分数或者赞扬,就会缺乏学习的动机。对于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学生,需要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

(1)此种看法反映了哪一种动机理论?简述其理论观点。

(2)请分析此动机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效果。

(3)结合理论和实际谈一谈如何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