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精品文档5页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精品文档5页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精品文档5页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精品文档5页

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引导性课程,为计算机专业的新生提供了关于该专业学科的入门介绍。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该专业的学生在该领域工作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应遵守的法律准则。《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开设,新生虽然具有计算机的基本使用能力,但在计算机理论知识上的专业性不够,大部分的知识对新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如果一味地想把如此广的知识介绍给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并不好。根据该课程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给出思考。

●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虽然相对浅显,但是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几乎包括计算机领域所有的理论知识,应用技术、热点研究问题等。在授课中不仅要把基本的概念介绍清楚,还要对最新的专业动态有所介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合适教材难以选择

我国的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非常多,按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内容为计算机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等同[1];二、将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学四年要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浓缩,内容涉及面广;

三、计算机和计算的本质属性用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来刻画[2],内容进行系统化、形式化的概括。由于目前中小学已开始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新

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所以选择第一种教材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过于简单,失去“专业引导”课程的本质属性;第二种教材在广度和深度上是比较难以把握的;第三种教材过于抽象,教师难讲,一般院校的学生难以理解。再加之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变化非常快[3],可谓日新月异,许多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严重滞后。

2.理论教学过于复杂

新生非常渴望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的新生对第一学期开设的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抱有很大的期望。教师希望通过讲授该课程给学生初步建立整个学科的框架,指明计算机专业学习的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把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编译原理等专业课浓缩为一章进行叙述[4],叙述方式上又较少考虑新生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理论教学中勉强把计算机科学系统知识精装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5],不断出现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知识使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又要求他们在短期内消化吸收,这样不但起不到很好的专业引导,反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望而生畏。

3.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

本课程配有相应的实验内容,但一般是以Windows操作系统和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为主,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

4.考核方式传统化

对学生来说,最熟悉的考试方式是闭卷考试,这种考试方式注重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在大学学习期间,很多课程没有单元测试、期中考试,采取的是直接的期末考试。学生到了期末死记硬背搞突击,平时很

少去细细思索所学内容。本课程不只是介绍一些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一些问题。

● 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材内容和补充新信息相结合

教材的内容对基本知识介绍得比较全面,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需要适当地选择一些专业领域的新知识进行补充,如计算机技术和产品的最新发展、新成果、未来发展趋势等[6]。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专业新知识有所了解,紧跟时代的新发展,与学生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的产品和概念有所共鸣,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兴趣。

2.构建启发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封闭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课,两者的交流比较少。学生的这种被动局面制约了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在对基础知识的介绍过程中,根据相应的知识点设置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选择相应问题;进行前期的文献查找,撰写论文培训后,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提炼内容,形成一份综合的材料,并在课堂上讲解给同学们;教师及时对学生所讲内容进行总结评述。把课堂的某些时间让学生掌控,教学中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在问题中探讨学习,在参与中掌握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检索文献,整理资料,初步阅读计算机专业文献等;鼓励学生从问题出发,去钻研去思考,逐步训练专业的创新能力;在团队中学会合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培养学生专

业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适当增加理论教学的实验

Windows操作系统和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这些操作技能需掌握,但课堂上讲到的有些内容最好配合相应的实践,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接触,这样能使理论教学的效果更理想。

4.改变考核方式

大学的课程在考核上一般采取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多,授课中若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结合专题讲座、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该课程的部分考核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例如,可采取分组合作课题和独立选题论文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分组合作课题在授课中完成,学生按所在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相关课题,上台讲演,并通过各小组之间的评比给出相应成绩,这项成绩在教学中完成;独立选题论文,学生自主选取与计算机领域相关的选题,以论文形式上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项考核在结课后一定时间内完成。两者结合,不增加学生记忆的压力,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 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在专业知识整体介绍的同时要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难度和广度不容易把握,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发现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 但是,我们发现了计算教学值得深思的现象,以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等,现在很少提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发现了计算教学的几个误区。 二、计算教学的误区。 1.计算教学依赖于情境。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偏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2.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即质上的提升。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牵引。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10——15分钟。而且算法“多”了以后,也不适时优化。在计算时,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甚至于不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3.课堂练习时间无保证。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偏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就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反来复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4.口算不讲速度。主要表现在,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这样势必影响计算速度。 三、新理念下,计算教学应关注什么 新理念下,计算教学应关注什么呢?本文试着从计算教学中几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进行论述: 1、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首次感知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准确的。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

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对策思考

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对策思考 摘要: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落实和“五个重庆”的提出,城镇与农村经济差距日趋加剧,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是当下各区县政府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继续坚持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加大农村学校“普九”欠债清理;重视师资培训力度;建立长效教育机制;确保农村孩子与城市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平等、优质教育;健全贫困学生助学制度;才能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科学、统筹发展。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均衡发展农村教育研究 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是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助推器;是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增强凝聚力的粘合剂;是促进人类文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建设“五个重庆”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人才资源的加速中心聚集化,使得城乡经济差距日趋加大。真正实现全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缩小城乡差距。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呢?着眼于长远利益,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无疑是缩小城乡差距的起始之步。实现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心是城乡帮扶发展,重点是加快农村

教育发展,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肩发展,促进人才的整体稳步推进。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地区物质、文化、精神的谐调发展。 一、整体认识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中心经济和区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结合体,城市和乡村构成了完整的社会。构建经济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一枝独秀不是春,农民素质不提高,和谐社会难以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农村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2.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是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精神文明发展之间联系的核心,是教育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之处。 教育资源合理、科学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对高效、科学利用教育资源及国民经济结构整体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3.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农村办学条件。 二、客观认识地区教育发展。 (一)义务教育概况。 近年来,受人们意识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激增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布

关于大学英语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学英语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作者:石喜春 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6期 摘要:从新冠病毒疫情在线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出发,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本文对大学英语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提出几点思考,认为大学英语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应充分体现自主性、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多态互补才能符合语言学习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关键词:大学英语;优质教学资源;多态互补 1.引言 “教学资源的丰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不断适时地提出各种要求和指导方针,以便更好的建设并利用教学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教育”一章中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区域内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几经修订,于2017年正式定稿指出:教学资源是为开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拓展学习空间、支持课堂管理等提供的直接教学条件,也是帮助师生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提供的显性或隐性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和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各高校应围绕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课程资源等三大部分开展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建设。 2.优质教学资源 20世纪30年代,随着媒体种类的逐渐增多,应用的广泛发展,视听教育兴起,人们的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统教学中,知识是通过作为信息源的教师单向的传递给学生,媒体、应用等只起到单项传递的作用,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进入70年代,“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使人们认识到媒体在师生相互沟通中的中介物作用,师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受重视;到了80年代,从研究学生学习本质出发,教育技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媒体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通道”,也是学生认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空间和实践领域,学生学习环境,甚至媒体环境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到了90年代,人们认识到“教育技术是对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关心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对教学资源的认识和研究成为极其迫切的任务。

对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简便计算,是指在计算中学生根据相关算式的特点,依据运算律或性质,在不改变计算结果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运算程序,使计算达到简便易算的过程。它是“数的运算”中的一项基本内容。苏教版教材中有关“简便计算”的内容从四年级上册就开始安排。由于简便运算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计算多样化的内容,是学生运算技巧的综合反映,是计算题中最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而且它能化繁为简,学生对此的学习兴趣颇有浓厚。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简便计算的类型繁多,时常导致学生头脑昏花,张冠李戴,错误连连。是否应该简便,到底怎么简便,成为广大师生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一、坚持口算训练 笔者认为,口算是简便计算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般口算比较好的学生,他对简便计算的掌握也比较好。例如,35+45+55,口算好的学生都先算“45+55”,口算不好的学生只能从左到右计算;又如,四年级数学上册一道简便计算题:25×28.口算不好的学生只能通过笔算,口算比较好的学生都会想到25×4=100,所以他们都会使用25×4×7进行简便计算。俗话说:“熟能生巧”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首先每天都要坚持口算训练,每节数学课都需要3~5分钟进行10道题口算训练,训练时尽量不动笔,而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还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进行出题口算训练,让学生对那些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等于整十、整百、整千的算式一看就知。口算训练做得多了,口算能力提高了,反应也就快了,这样计算的正确率就高了。 二、熟练掌握运算律以及一些性质和规律 运算律、减法性质、除法性质、差不变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是简便计算的主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必须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计算规律和表示方法以及减法性质、除法性

关于提高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提高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李扬 (沈阳化工大学数理系,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11号街110142)摘要针对当前高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普遍与实际专业脱节的实际情况。本文从有效教学的视角,提出了数学建模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专业需求出发,从数学建模课教学实施系统涉及的主要因素切入,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根据教学实践,讨论了数学建模教学与化工专业结合的问题,提高了数学建模课程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建模专业需求有效性 0 引言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是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核心。虽然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的兴旺发达,并不会自动地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化学工业,但后者要先进和强大,则离不开数学的繁荣与发展[1]。数学不仅可以使国家繁荣富强,而且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种生产实践。自19世纪末戴维斯提出Chemical Engineering的概念以来,化学工程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化学工业的规模以几何级数增长,化学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与日俱增。但另一方面,随着能源、环境、质量、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正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对于优化操作的要求,尤其是实时、在线优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优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2,3]。作为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好化工过程的优化,并在实际操作中加以运用。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掌握好数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学会如何在化工过程中运用建模技术,全面提高数学建模课程的有效性。 1 数学建模方法在化学工业的重要作用 首先,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工艺研究和装备制造,已经成为现代化学工业的主要手段。在过去的25年中,随着能源价格的持续增长、环境控制的日益严格以及产品的价格和质量竞争趋于全球化,化学工业也因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5]。最优化技术是用来表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工程手段。现在已经能够通过对工厂设计和操作步骤的改进,来降低成本并使其满足各种限制条件,其重点在于提高效率和增加利润。通过提高过程、工厂和公司的自动化程度,可以使最优操作条件得以执行,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计算机集成制造或CIM。按照摩尔法则,计算机的速度每18个月就会增加一倍。而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通过最优化技术求解的问题的大小和复杂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扩展。甚至个人电脑里的软件也包含了有效的优化技术——而这在10年前是根本不可能的。另外,在过去的10年,由于从事各种化工生产的企业急剧增加,使得一些化工产品供求关系失衡,基本上都处在供大于求情况,导致精细化工和合同化工生产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如此竞争激烈的化学原料药市场,要想获得定单就必须有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这种独特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合成工艺开发方面有重大突破,使成本大幅下降。为了使自己的生产工艺有重大的突破,工艺开发不仅仅是在原工艺基础上对这一步或那一步提高百分之几的回收率,或者提高溶剂回收率。 作者简介:李扬(1972——),女,黑龙江拜泉人,副教授,硕士,沈阳化工大学数理系应用数学教研室主任基金项目: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JG09DB052;沈阳化工大学教学研究基金2009A029

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贾雯 【摘要】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源。随着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数量及种类日益增多,在资源建设和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本文在对教学资源建设原则进行阐述,对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改进的意见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的资源建设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资源体系 【作者简介】贾雯,女,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经管学院助理研究员 教学资源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媒介,尤其是对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办学形式来说,学生远距离的学习更是在教学资源媒介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开展。随着广播电视大学事业的发展,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同样取得了不少傲人的成绩,无论是传统教材还是多媒体课件,都不缺少大批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历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各级广播电视大学更是涌现出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及时总结经验,思考存在的不足,找到解决方法,提出改进措施。 一、教学资源建设的原则 (一)资源的完整性。广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包括人力教学资源和非人力教学资源。人力教学资源包括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社会资源。非人力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如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行政资源等都属于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设备资源、环境资源、媒体资源(按载体不同分为印刷媒体、网络媒体、视听媒体)。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非人力教学资源中的媒体资源。媒体资源即包括传统资源又包括新兴的多媒体资源。传统教学资源侧重文字教材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则是以文本、声音、图像、视频为表现形式,以网络、电子出版物、一般出版物、计算机软件等为信息载体的各类资源的统称。在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学手段形式多元化必将要求教学资源形式的多元化,从而要求教学资源建设的多元化。无论是在构建一个专业的教学资源总体设计规划时,还是进行一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时,都必须建立传统教学资源与多媒体教学资源两类资源,这样一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才具备完整性。 (二)资源的适应性。远程教学中的教学资源与其他教育形式中的教学资源不同,它的建设是以远程教育教学的形势和理念为前提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分离的,教育机构主要通过教学资源和支持服务两方面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控,离开了远程教学资源,就切断了教师向学习者传送知识的重要纽带。此外,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者主要是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模式体现了“学分超市”的现代远程教育思想,是现代远程教育预期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远程教育教学资源首先必须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在资源建设与整合过程中,必须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做方便学生用而非方面老师教的资源。教学资源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适应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应当使学生能够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交互活动中主动学习、思考和探索问题,使多媒体资源真正做到适合自主学习。其次,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必须有较强的动态性。这里所说的动态性不仅是指资源中提供的交互功能,也是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是动态的,经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反馈,不断完善,不断充实;紧跟学科内容的发展,多媒体资源的内容可以随时更新,只有保持资源的动态性才能保证资源的有效性。 (三)资源的便利性。多媒体教学资源是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重要学习资源,学生通过使用这种教学资源,可以方便的制定适合自己的个人学习计划并完成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学习进度,只要有电脑和网络,学员就可以随时进行学习,例如网络课程或教学课件中的习题练习模块,可以让学员充分了解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提出问题、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所以在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采用技术手段的普及性,避免过分追求高科技,忽略了技术手段的普及性。这种认识误区不可避免地致使教学资源建设的重心放置在片面追求教学资源的高科技含量上,忽略学生使用的便利性,由于新技术缺乏普及性和对环境要求较高,对资源的推广使用必然造成不便。 二、远程教育中教学资源建设若干问题 近几年,广播电视大学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尤其是制作出了一批优秀的网络课程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有很多需要提高的方面,认清现有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提出改进的办法和对策,为今后的资源建设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 (一)认识偏差。 1.对远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功能定位不够准确。一种认 · 931 ·

关于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4-03-04T10:52:37.8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8期供稿作者:◆杨淑娟 [导读]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淑娟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小学255000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那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授课模式,要求教师把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从整个教材的改革,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每一堂课都是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产生的,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关于现阶段的计算教学,我常进行自我反思: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 过去的计算教学并非一无是处,它在提高学生计算速度、提升学生计算正确率上确实做出了不可逾越的成绩。只是学生很少思考:这个题目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学生只要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做就可以了,教师也不需要拿出多少时间去讲解算理。也就是说过去的教学只是停留在“正确计算”这一层面,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就会不断下降,自我表现情感也不会得到什么发展。因此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关于《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才提出:“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局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可奉献于当今的社会,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就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前段时间有幸看到北京于萍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法》一课,感受颇多。她没有运用精美的教具、学具,仅凭一支粉笔、一把软尺,却演绎出浓浓的数学味,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真实、扎实、朴实的数学化探究,学生学得津津有味,积极投入到探究学习中,丝毫看不到学生对计算的厌倦,而是对知识的渴望。 于老师的开课简朴实在,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来源于生活,放手让学生自编小数加减法题,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都给予了充分的预设,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了整节课的教学,教学层层递进,游刃有余,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引发了许多有意义的生成。我最欣赏于老师对重难点的处理如此精彩,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小数加减法,只有小数点对齐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相信学生真正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通过学习和探索,我摸索了一套计算教学模式: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计算情境导入的方式有三种:口算导入、谈话导入、故事导入。我把传统的口算导入列入其中,是希望通过不断的口算练习,累积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二、探究新知,明白算理。 让学生通过验证和说理的方法理解基本算理: 1.创设简短的问题场景,或直接出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揭示本节课的重、难点。 2.独立思考解决方法,并说明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3.集体讨论算理,并不断讲解算理。 4.跟踪练习,反复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算理解决基本问题,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计算经验。基础练习要充分,务必让学生建立计算经验,熟练掌握算理。 四、应用拓展练习。 要解决部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比学到一个算理要重要得多。 五、拔高练习。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的拔高练习并不是一定要落实到每一节计算课当中,因为在计算新授课中,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先让学生打好基础,有些计算课的教学难度大,能让三分之二的学生过关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急于寻求知识的扩展往往还会适得其反。 一节数学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实际计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案导学的方式是对计算教学的有利补充,我把它作为了计算教学课前学习的一部分。例如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提高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难点是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减小数。 教学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对新生事物好奇的特点,决定采用课本上的情境图,用“克隆牛”激发学生兴趣。 我设计了如下预习学案: 1.预习内容:59-60页。 2.旧知回顾:97+12.34,906-27。说说计算意义及计算方法。 3.试试看:用竖式计算0.77+0.03、0.76-0.72。 4.思考与发现:小数加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5.想一想:1.3-1.25又该怎么计算呢? 6.自我评价:通过自学,你有什么收获? 课上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介绍自己的想法,学生板书并说明算理,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建立起算理与算法的联系。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应用,我觉得“学案导学+规范教学模式”的方法比较适合小学数学实际教学。 计算教学的成功绝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教材、备好学生,从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耐心地进行指导;需要我们切实从正确的教学目标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有用的数学能力,用教师自身的每一份智慧点燃学生计算学习的火花。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32 总学分数: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数学建模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数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大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将数学知识、实际问题与计算机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广泛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 1、在大学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对较复杂的问题能够使用数学软件或编程求解;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建立数学模型 内容: (1)初等建模示例:椅子能在不平地面上放稳吗,预报人口增长等; (2)有关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 目的和要求: 理解数学模型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二)初等模型 内容: (1)建模示例:公平席位分配,双层玻璃窗的功效等; (2)讨论与交流:录音机计数器,商品的包装。 目的和要求: 由建模实例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建模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抽象过程,基本掌握用初等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三)简单的优化模型 内容: (1)建模示例:存储模型,森林救火,最优价格等; (2)讨论与交流:冰山运输 目的和要求: 基本掌握建立静态优化模型的一般方法,会利用微分法解决优化问题。 (四)数学规划模型 内容: (1)建模示例:奶制品的生产与销售,汽车生产与原油采购,钢管和易拉罐下料等; (2)讨论与交流:自来水的输送,接力队员的选拔 目的和要求: 理解规划优化模型的思想与意义,掌握建立规划模型的一般方法,能够利用优化软件求解规划模型的解。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的研究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的研究 摘要:教育资源蕴含了特定的教育信息,能够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资金的资源等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我国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还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创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提出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研究 目前,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是重点任务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很多不公平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配置,从而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矛盾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一种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急需我们解决。 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布局,保证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提高办学的质量,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学校的布局要促进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均衡发展,因为教育资源的均衡是在发展当中体现出来的。要针对现在教育资源的地域性差异大的问题来进行教育发展的规划和学校的建设等。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来分区规划和分类发展。因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教育投资也有很大差异,所以教育资源的配置就有很大差异,这导致了受教育者的机会不平等。学校的教育资源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逐渐解决落后地区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的现象,还要把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利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需要根据未来人口状况以及社会的需求来进行长远规划,不能只是依据传统的教育经验来推想未来发展。今后我国的教育是素质的教育,对师资以及办学的条件要求都比较高,所以,需要及时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 1、推动优质课程的共享 在教学当中,培养人才才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我国的教师资源的分配很不均衡,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当前我国教学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这是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突出的变化之一。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与原来只注重技能技巧训练的计算教学形成了比较大的反差。 这一变化给“怎样上好计算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导致了部分教师面对新课程计算教学无所适从,甚至出现了课程改革以后计算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实际计算能力不相符的情况。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看似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问题意识、表达能力明显比过去增强,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的欲望比较强烈,但实际上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却出现滑坡——学生的计算速度明显减慢,计算正确率明显降低。问我们的老师原因何在?有的教师抱怨学生,有的则认为与课标对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有直接关系,还有的教师则质疑新教材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认为应用与计算的结合削弱了计算教学的特点,造成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滑坡…… 带着这些问题和疑惑,在一段时间之内,通过听课、特别是对计算教学课堂进行了调查,对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计算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处理好课程标准和课时目标的关系 学习、理解、把握课程标准对计算课在某一学段的要求,不随意降低或拔高,这是首要的。比如:第一学段中 数的运算(第一学段具体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数的运算标准特点 第一、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第二、重视估算,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第三、鼓励运算方法的多样化 第四、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和笔算技能,避免繁杂的运算 第五、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规律 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估算计算教学中,不应限制学生估的方法,让学生在算的过程中去体会、理解、掌握估的方法,怎样估便于计算。 二、把握好情境与计算教学的关系 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这是新课标教材的突出特点。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情境的创设不只是为了引出老师想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触景生情”、“触景生需”、“触景生思”,强烈地感觉到今天的数学问题的存在。 这一环节常出现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计算与现实情境的结合不管不顾,仍旧延续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总结法则—巩固练习”的程序周而复始地循环。教学仍以熟练计算、提高计算技能技巧为目的。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计算的技能技巧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但学生仍旧只是会做题的机器,计算之外的收获则少得可怜。二是教师对计算置入现实情境的意图不甚理解,盲目扩大情境的作用。课上按照“观察图意—搜集、分析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流程把情境图的处理与解决问题混为一谈。本来计算课学习的重点应该是紧紧围绕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展开,但因为教师不明白教材意图,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了处理情景图、分析并不难理解的数量关系上,使算理算法这一计算教学的重点成了附属环节。在这样喧

数学建模课程中的几点思考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17, 5(5), 405-408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453695453.html,/journal/ce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453695453.html,/10.12677/ces.2017.55063 Some Thoughts for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urse Ling Zhao, Honghua Bin* School of Science,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Received: Nov. 13th, 2017; accepted: Nov. 27th, 2017; published: Dec. 4th, 2017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has en-tered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How to arrange the teaching of the mathematics modeling course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using the method of mathematics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a problem worth thinking. Some of th@e features and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is explored in this paper, and conclude som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thod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words Mathematics Modeling Teaching, Case Teaching, Mathematics Modeling Contest 数学建模课程中的几点思考 赵玲,宾红华* 集美大学理学院,福建厦门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13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27日;发布日期:2017年12月4日 摘要 为了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数学建模进入了大学课堂。如何安排好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数学建模课程中的一些特点和问题,探索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讯作者。

数学建模感想

学习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这学期参加数学建模培训,使我感触良多:它所教给我们的不单是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更多的其实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它培养了我们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量化分析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它还让我了解了多种数学软件,以及运用数学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科学计算与数学建模这门课程半个学期了,渐渐的对这门课程有点了解了。我觉得开设数学建模这一门学科是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不断精确化、定量化、数字化,使得数学在各学科、各领域的作用日益增强,而数学建模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我了解到它不仅仅是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学生才要学的,也不仅仅是纯理论性的研究学习,这门课程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突破了以前大家对数学的误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我们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结合教材内容说,在很多时候课本里的都是引用实际生产生活的例子,这样我们更能够切切实实感受到这门课程对实际生产生活的帮助,而并非是我们空想着学这门课有什么作用啊,简直是浪费时间啊什么的。现在我就说说我到目前为止学到了什么,首先,我知道了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我们肯定是要将现实问题的信息归纳表述为我们的数学模型,然后对我们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这一步也可以说是数学模型的解答,最后一步我们要需要从那个数学世界回归到现实世界,也就是将数学模型的解答转化为对现实问题的解答,从而进一步来验证现实问题的信息,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些结果也需要用实际的信息加以验证。 这个步骤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实问题和数学建模的关系,一方面,数学建模是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加以归纳、抽象的产物,它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另一方面,只有当数学模型的结果经受住现实问题的检验时,才可以用来指导实践,完成实践到理论再回归到实践的这一循环。 数学模型主要是将现实对象的信息加以翻译,归纳的产物。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假设、求解、验证,得到数学上的解答,再经过翻译回到现实对象,给出分析、决策的结果。其实,数学建模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建模的概念。例如,我们平时出远门,会考虑一下出行的路线,以达到既快速又经济的目的;一些厂长经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往往会策划出一个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的最优方案……这些问题和建模都有着很大的联系。而在学习数学建模训练以前,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解决它的方法往往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只知道该这样做,却不很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做,现在,我们这种陈旧的思考方式己经在被数学建模训练中培养出的多角度、层次分明、从本质上区分问题的新颖多维的思考方式所替代。这种凝聚了许多优秀方法为一体的思考方式一旦被你把握,它就转化成了你自身的素质,不仅在你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也为你的成长道路印下了闪亮的一页。 数学建模所要解决的问题决不是单一学科问题,它除了要求我们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学习和查阅资料,除了我们要学习许多数学分支问题外,还要了解工厂生产、经济投资、保险事业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决不是任何专业中都能涉猎得到的。它

对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尊敬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7月18.19日,我有幸参加了咸宁市中小学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两天的时间,学习了小学一、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介绍,湖北省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李昕教授《整体把握教材,构建有效课堂》,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李燕燕教授主讲的解决问题和计算教学。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的是我对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修订版课标对计算教学的要求 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二、当前计算教学的现状 1、计算教学存在的困惑 为什么教材不直接给计算法则,给那么多的图有啥用?计算教学该怎么抓,要教到什么程度?特别是展示课,没有人敢选计算教学。算理讲了,方法给了,为什么学生依旧出错? 2、计算教学说“爱你”真难! 例题简单练习题难,一道一道的地讲课时不够用,怎么解决时间难题。计算中怎样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教材中增加了思考性很强的题,怎样落实? 分析:1、算理、算法之间的关系不好把握。

2、学生的认知差异很大,会的真会,不会的真不会。 3、计算教学的核心概念把握不准。 4、教师情感带来的问题:计算课枯燥无味。教师拼命教,学生玩命练,用题海战术提高计算正确率。 三、突出四则计算的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的数量(计算的就是计数单位的个数) 加法意义:把几部分合并在一起。 合并原则:相同数位上的数累加。 核心概念:在相同计数单位下,计数单位的数量进行累加;满10个计数单位,就变成高一级的1个单位。 减法意义: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 去掉原则:相同数位上的数递减。 核心概念:在相同计数单位下,计数单位的数量进行递减;不够减,高一级的1个单位变成低一级的10个单位。 乘法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求和原则:累加相同计数单位的数量。 核心概念:分数、小数先要统一计数单位,再计算单位的数量 除法意义:乘法的逆运算。

浅谈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体会

浅谈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体会 数学学院12级创新班余松 摘要:数学建模就是应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即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问题为主线,以计算机为工具,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求解实际问题及从实际问题中研究数学的能力和意识,同时在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及定理本质的直观理解,全面体现数学与实际,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关键字:数学建模数学模型实际问题应用实践 一、数学建模的教学和意义 数学建模就是应用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即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应用某些“规律”建立其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求解,解释、验证所得到的结论,从而确定是否能应用与实际问题的多次验证、循环并不断深化的过程。它作为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域里广泛应用的媒介,是数学理论知道和应用能力的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数学建模教学起到了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综合素质个实际动手能力的作用,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中国数学建模的兴起 数学建模是在20世纪60和70年代进入一些西方国家大学的,我国的几所大学也在80年代初将数学建模引入课堂。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和许多专科学校都开设了各种形式的数学建模课程和讲座,为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可以说在十年以前,数学建模这个词对于大多数大学生甚至是大学教师来说还是陌生的、遥远的。然而只经过了短短十年,数学建模竞赛已经在全国各高校广泛开展起来,声势浩大,数学建模因此广为人知。 三、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数学建模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以知识及教学活动为载体,同时辅之以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其主要的特点有:(1)主要的“载体”是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实际问题的抽象与简化。(2)数学建模的问题涉及各个领域,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并非单靠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就可以的。所以,数学建模常常需要跨学科的多专业知识的综合施用。 四、学习数学建模的体会 学完数学建模,使我感触良多,它所教给我们的不单是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更多的其实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它培养了我们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量化分析能力得以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数学模型来源于现实生活之中,主要是将现实对象的信息加以翻译,归纳的

市场配置资源教学反思

市场配置资源教学反思 反思一:市场配置资源>教学反思 首先是教材三大块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一块是市场配置资源,主要介绍市场的地位、方式、优点和作用;市场优点的发挥需要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市场体系,因此进入第二块市场秩序,介绍了规则的含义、要求和诚信的意义、要求;市场秩序即使有序了,市场还是有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第三块为市场的局限性,介绍了有些不能调、不让调及三个弊端和后果。这些局限性需要宏观调控来进行弥补,这是下一框要介绍的内容。 其次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大胆地把第三块知识即市场的局限性调上来作为第二点来分析,主要是考虑到从优点过渡到局限性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还有是本课的情感升华放在"诚信"这个主题上,因此把情感升华放在课堂结尾时比较妥当。但是把课本知识结构打破又会有所缺陷,因此在本课最后>总结时,按课本逻辑再次强调,以作弥补。 重难点的确定及时间的分配:本课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市场的优点和方式,这里既要把知识点结合价值规律来理清,又要上升到一定的情感的高度,即要结合实践分析,我们要坚定地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因此这里时间分配15分钟。第二个重点是市场秩序,要让学生体验到,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因此我们既要学法守法懂法用法,又要讲诚信重道德,因此在这里时间的分配也是15分钟。 三、关于情境的创设 本课采用两个情境,一是"善变的白菜",通过从2010-2011-2012三年白菜价格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市场调节的方式、优点和作用,以及结合弊端加以分析;二是通过"酒鬼酒"塑化剂超标的事件,来说明破坏市场秩序的危害以及诚信缺失的危害,从而增加学生情感的厚度,我们一定要守法懂法和诚信。 事例只有两个,单纯的案例会使得课堂稍显单薄,因此在使用案例时,一定要注意以点带面,通过演绎法,由此及彼,从而分析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