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一)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若∠1等于35°,则∠2等于( )

A.35°

B.55°

C.135°

D.145°

2.下列各组角中,∠1与∠2是对顶角的为( )

3.如图,直线AB∥CD,AB,CD与直线BE分别交于点B,E,∠B=70°,则∠BED=( )

A.110°

B.50°

C.60°

D.70°

4.如图,有a,b,c三户家用电路接入电表,相邻电路的电线等距排列,则三户所用电线( )

A.a户最长

B.b户最长

C.c户最长

D.三户一样长

5.如图,描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关系不正确的是( )

A.∠1与∠4是同位角

B.∠2与∠3是内错角

C.∠3与∠4是同旁内角

D.∠2与∠4是同旁内角

6.如图,AB∥CD,CE平分∠BCD,∠DCE=18°,则∠B等于( )

A.18°

B.36°

C.45°

D.54°

7.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图形平移的方向一定是水平的;④内错角相等.

A.4

B.3

C.2

D.1

8.如图,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AC=BD;②∠DAC=∠BCA;③∠ABD=∠CDB;④∠ADB=∠CBD.其中能使AD∥BC的条件为(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9.命题“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10.如图是小凡同学在体育课上跳远后留下的脚印,他的跳远成绩是线段__________的长度.

11.如图,已知∠1=∠2,∠B=40°,则∠3=__________.

12.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45°方向,在B岛的北偏西25°方向,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0分)

13.(6分)填写推理理由:

已知:如图,D,F,E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F∥AB,DE∥AC,

试说明∠EDF=∠A.

解:∵DF∥AB(已知),

∴∠A+∠AFD=180°(____________________).

∵DE∥AC(已知),

∴∠AFD+∠EDF=180°(____________________).

∴∠A=∠EDF(___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如图,直线CD与直线AB相交于点C,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过点P作PQ∥CD,交AB于点Q;

(2)过点P作PR⊥CD,垂足为R;

(3)若∠DCB=120°,猜想∠PQC是多少度?并说明理由.

15.(10分)如图所示,△ABC平移得△DEF,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角以及平行的线段.

16.(10分)已知:如图,∠1+∠2=180°,∠3=100°,OK平分∠DOH.

(1)直线AB与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

(2)∠KOH的度数是多少?

17.(12分)如图所示,已知∠1+∠2=180°,∠B=∠3,你能判断∠ACB与∠AED的大小关系吗?说明理由.

18.(12分)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O,OF,OD分别是∠AOE,∠BOE的平分线.

(1)写出∠DOE的补角;

(2)若∠BOE=62°,求∠AOD和∠EOF的度数;

(3)试问射线OD与OF之间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参考答案

1.D

2.D

3.D

4.D

5.D

6.B

7.D

8.C

9.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真10.AP 11.40° 12.70°

1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角的补角相等

14.(1)图略.

(2)图略.

(3)∠PQC=60°.

理由如下:

∵PQ∥CD,

∴∠DCB+∠PQC=180°.

∵∠DCB=120°,

∴∠PQC=60°.

15.相等的线段:AB=DE,BC=EF,AC=DF;

相等的角:∠BAC=∠EDF,∠ABC=∠DEF,∠BCA=∠EFD;

平行的线段:AB∥DE,BC∥EF,AC∥DF.

16.(1)AB∥CD.

理由:∵∠1+∠2=180°,∴AB∥CD.

(2)∵AB∥CD,∠3=100°,∴∠GOD=∠3=100°.

∵∠GOD+∠DOH=180°,∴∠DOH=80°.

∵OK平分∠DOH,

∴∠KOH=1

2

∠DOH=40°.

17.∠AED=∠ACB.

理由如下:

∵∠1+∠2=180°,∠1+∠4=180°,

∴∠2=∠4.

∴BD∥FE.

∴∠3=∠ADE.

∵∠3=∠B,

∴∠B=∠ADE.

∴DE∥BC.

∴∠AED=∠ACB.

18.(1)∠DOE的补角为:∠COE,∠AOD,∠BOC.

(2)∵OD是∠BOE的平分线,∠BOE=62°,

∴∠BOD=1

2

∠BOE=31°.

∴∠AOD=180°-∠BOD=149°. ∴∠AOE=180°-∠BOE=118°. 又∵OF是∠AOE的平分线,

∴∠EOF=1

2

∠AOE=59°.

(3)射线OD与OF互相垂直.

理由如下:

∵OF,OD分别是∠AOE,∠BOE的平分线,

∴∠DOF=∠DOE+∠EOF=1

2

∠BOE+

1

2

∠EOA=

1

2

(∠BOE+∠EOA)=

1

2

×180°=90°.

∴OD⊥OF.

相交线与平行线(二)1.如图,要判定AB∥CD,需要哪些条件?根据是什么?

2.填写推理理由:

如图,CD∥EF,∠1=∠2.求证:∠3=∠ACB.

解:∵CD∥EF,

∴∠DCB=∠2(____________________).

∵∠1=∠2,∴∠DCB=∠1(____________________).

∴GD∥CB(____________________).

∴∠3=∠ACB(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已知AD∥BE,∠A=∠E,求证:∠1=∠2.

4.已知:如图,AD∥EF,∠1=∠2.求证:AB∥DG.

5.已知:如图,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且∠AEF=66°,∠BEF的平分线与∠DF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1)求∠PEF的度数;

(2)若已知直线AB∥CD,求∠P的度数.

6.如图,∠ABC=∠ACB,BD平分∠ABC,CE平分∠ACB,∠DBF=∠F.求证:EC∥DF.

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ABCD的纸片,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上,若∠EFG=55°,求∠1,∠2的度数.

8.如图,CE平分∠BCD,∠1=∠2=70°,∠3=40°,AB和CD是否平行?为什么?

9.如图,已知AB∥CD,∠1∶∠2∶∠3=1∶2∶3,那么BA是否平分∠EBF,试说明理由.

10.如图所示,已知∠ABC=80°,∠BCD=40°,∠CDE=140°,试确定AB 与D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1.如图,直线l 1、l 2均被直线l 3、l 4所截,且l 3与l 4相交,给定以下三个条件:①l 1⊥l 3;②∠1=∠2;③∠2+∠3=

90°.请从这三个条件中选择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进行证明.

12.如图1,CE ∥AB,所以∠ACE=∠A,∠DCE=∠B,所以∠ACD=∠ACE+∠DCE=∠A+∠B.

这是一个有用的结论,借用这个结论,在图2所示的四边形ABCD内,引一条和边平行的直线,求∠A+∠B+∠C+∠D的度数.

参考答案

1.略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证明:∵AD∥BE,

∴∠A=∠3.

∵∠A=∠E,

∴∠3=∠E.

∴DE∥AB.

∴∠1=∠2.

4.证明:∵AD∥EF,

∴∠1=∠BAD.

∵∠1=∠2,

∴∠BAD=∠2.

∴AB∥DG.

5.(1)∵∠AEF=66°,

∴∠BEF=180°-∠AEF=114°.

又PE平分∠BEF,

∴∠PEB=1

2

∠BEF=57°.

(2)∵AB∥CD,

∴∠EFD=∠AEF=66°.

∵PF平分∠EFD,

∴∠PFD=1

2

∠EFD=33°.

过点P作PQ∥AB,

∵∠EPQ=∠PEB=57°, 又AB∥CD,

∴PQ∥CD.

∴∠FPQ=∠PFD=33°.

∴∠EPF=∠EPQ+∠FPQ=57°+33°=90°.

6.证明:∵BD平分∠ABC,CE平分∠ACB,

∴∠DBF=1

2

∠ABC,∠ECB=

1

2

∠ACB.

∵∠ABC=∠ACB,

∴∠DBF=∠ECB.

∵∠DBF=∠F,

∴∠ECB=∠F.

∴EC∥DF.

7.∵AD∥BC,∠EFG=55°,

∴∠2=∠GED,∠DEF=∠EFG=55°.

由折叠知∠GEF=∠DEF=55°.

∴∠GED=110°.

∴∠1=180°-∠GED=70°.

∴∠2=110°.

8.平行.

理由:∵CE平分∠BCD,

∴∠1=∠4.

∵∠1=∠2=70°,

∴∠1=∠2=∠4=70°.

∴AD∥BC.

∴∠D=180°-∠BCD=180°-∠1-∠4=40°.

∵∠3=40°,

∴∠D=∠3.

∴AB∥CD.

9.BA平分∠EBF.

理由如下:∵AB∥CD,

∴∠2+∠3=180°.

∵∠2∶∠3=2∶3,

∴∠2=180°×2

5

=72°.

∵∠1∶∠2=1∶2,

∴∠1=36°.

∴∠EBA=72°=∠2,即BA平分∠EBF.

10.AB∥DE.

理由:图略,过点C作FG∥AB,

∴∠BCG=∠ABC=80°.

又∠BCD=40°,

∴∠DCG=∠BCG-∠BCD=40°.

∵∠CDE=140°,

∴∠CDE+∠DCG=180°.

∴DE∥FG.

∴AB∥DE.

11.已知:l

1⊥l

3

,∠1=∠2.

求证:∠2+∠3=90°. 证明:∵∠1=∠2,

∴l

1∥l

2

.

∵l

1⊥l

3

∴l

2⊥l

3

.

∴∠3+∠4=90°.

∵∠4=∠2,

∴∠2+∠3=90°.

12.过D作DE∥AB.

则由阅读得到的结论,有∠BED=∠C+∠CDE.

又∠ABE+∠BED=180°,∠A+∠AD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两式相加,得∠ABE+∠BED+∠A+∠ADE=360°,

即∠A+∠B+∠C+∠ADC=360°.

初中数学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典型例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复习 【知识要点】 1.两直线相交 2.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3.对顶角 (1)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或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那么这两条线互相垂直。 5.垂线性质: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垂线段最短。 6.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直线a,b 是平行线,可记作“a∥b” 7.平行公理及推论 (1)平行公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注: (1)平行公理中的“有且只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存在性;二是唯一性。 (2)平行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b,b∥c,则a∥c。 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 9.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在同一平面内) 10.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补充: (5)平行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6)在同一平面内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11.平移的定义及特征 定义:将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平行移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特征: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②平移前与平移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典型例题】 考点一: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对顶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性质与平行公理的区别等 例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对顶角相等; (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3)邻补角互补; (4)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5)同位角相等; (6)内错角相等; (7)同旁内角互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 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 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 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 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 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二)平行线的判定: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 相交线 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注意点: (1)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2)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3)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4)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例:如图,三条直线交于一点,任意找出图中的四对对顶角. 错解:如图,对顶角为:(1)∠AOC 与∠BOD ; (2)∠AOF 与∠BOD ; (3)∠COF 与∠DOE ; (4)∠AOC 与∠BOE . 错解分析:错解中把有公共顶点的角误认为是对顶角,导致(2)和(4)错误.如果对对顶角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 和掌握,在比较复杂的图形识别中会产生错误.对顶角就是: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正解:(1)∠AOC 与∠BOD ;(2)∠BOE 与∠AOF ;(3)∠COF 与∠DOE ; (4)∠COE 与∠DOF .(答案不唯一:∠ AOE 与∠BOF ,∠BOC 与∠AOD 也是对顶角) 5.1.2 垂线 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 如图所示: AB ⊥CD ,垂足为O A B C D O

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 1、∠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 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 2、∠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 3、∠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 例: 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 (1)∠1与∠2;(2)∠1与∠7;(3)∠1与∠BAD ;(4)∠2与∠6;(5)∠5与∠8. 解: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得到下列各图. 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 是同旁内角;∠2与∠6是内错角;∠5与∠8对顶角. 注意:图中∠2与∠9,它们是同位角吗? 不是,∵∠2与∠9的各边分别在四条不同直线上,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a b l 1 2 3 4 5 6 7 8 1 6 B A D 2 3 4 5 7 8 9 F E C A B F 2 1 A B C 1 7 A B C D 2 6 A D B 1 A F E 5 8 C

初中七年级数学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1)如果∠1= ,那么AB ∥EF ;(2)如果∠1= ,那么DF ∥AC ; (3)如果∠DEC+ =180°,那么DE ∥BC. 2. 如图所示,若AB ∥DC ,∠1=39°,∠C 和∠D 互余,则∠D= ,∠B= . 3.如图所示,直线a 、b 与直线c 相交,给出下列条件:①∠1=∠2; ② ∠3=∠6; ③∠4+∠7=180°; ④∠5+∠3=180°,其中能判断a ∥b 的是 (填序号) 4.把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 5.如图,已知AB ∥CD ,直线FE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EG 平分∠BEF ,若∠1=50°,则∠2的度数为 . 6.如图所示,△ABC 是△DEF 经过平移得到的,若AD=4㎝,则BE= ㎝,CF= ㎝;若点M 为AB 的中点,点N 为DE 中点,则MN= ㎝;若∠B=73°,则∠E= . 7.如图所示,将△ABC 向右上角平移后得到△A ′B ′C ′,那么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平行的线段有 . 8.如图所示,已知AB ∥CD ∥EF ,则∠x 、∠y 、∠z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有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 ) A.没有交点 只有一个交点 有两个交点 有三个交点 10.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①有三个角都相等; ② 有一对对顶角互补; ③有一个角是直角; ④有一对邻补角相等,其中能判定这两条直线垂直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如图所示,已知AD ∥BC ,则下列结论:①∠1=∠2; ②∠2=∠3; ③ ∠6=∠8; ④∠5=∠8;⑤∠2=∠4,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②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 12.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因为∠A+∠ADC=180°,所以AB ∥CD B.因为AB ∥CD ,所以∠ABC+∠C=180° F B F E C A C /B /A /C B A D B A 1题图 2题图 3题图 G 21F E D C B A 5题图 6题图 7题图 8题图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全集汇编及解析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全集汇编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12180∠+∠=?,3100∠=?,则4∠=( ) A .60? B .70? C .80? D .100? 【答案】C 【解析】 【分析】 首先证明a ∥b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3=∠6,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4. 【详解】 解:∵∠1+∠5=180°,∠1+∠2=180°, ∴∠2=∠5, a ∥ b , ∴∠3=∠6=100°, ∴∠4=180°-100°=80°. 故选:C .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B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 .垂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 .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 A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能熟记知识点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能判定EB ∥AC 的条件是( ) A .∠C =∠ABE B .∠A =∠EBD C .∠C =∠ABC D .∠A =∠AB E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复杂的图形中具有相等关系的两角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是同位角或内错角,被判断平行的两直线是否由“三线八角”而产生的被截直线. 【详解】 A 、∠C =∠ABE 不能判断出E B ∥A C ,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 B 、∠A =∠EBD 不能判断出EB ∥A C ,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 C 、∠C =∠ABC 只能判断出AB =AC ,不能判断出EB ∥AC ,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 、∠A =∠AB E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以得出EB ∥AC ,故D 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 4.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有几个( ) (1)12∠=∠ (2)34∠=∠(3)5B ∠=∠ (4)180B BCD ∠+∠=?. A .4 B .3 C .2 D .1 【答案】B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 与 互为邻补角, 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 ?????????????????????????????????????????????????????????????平移 命题、定理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 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所示, 与 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 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 a ⊥ b 时, =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同一方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图3中,共有 对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角 。图3中,共有 对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之间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旁 ,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旁内角 。图3中,共有 对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 ∥b , 则 = ; = ; = ; = 。 图3 图4 a 5 7 8 6 1 3 4 2 b c

人教版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题(含答案)

① 2121 ② 12③ 1 2 ④ 人教版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C )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2.如右图所示,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CD AB //( B ) A. 43∠=∠ B. 21∠=∠ C. DCE D ∠=∠ D. 180=∠+∠ACD D 3.一学员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 ) A. 第一次向左拐 30,第二次向右拐 30 B. 第一次向右拐 50,第二次向左拐 130 C. 第一次向右拐 50,第二次向右拐 130 D. 第一次向左拐 50,第二次向左拐 130 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命题中正确.. 的是( D ) A. 同位角相等,但内错角不相等 B. 同位角不相等,但同旁内角互补 C. 内错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不互补 D. 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互补 5.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个数是( C )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B ) A. 图形的平移是指把图形沿水平方向移动。 B.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一个真命题。 D. “直角都相等”是一个假命题。 7.如右图,CD AB //,且 25=∠A , 45=∠C ,则E ∠的度数是( B ) A. 60 B. 70 C. 110 D. 80 E D C B A 4 3 2 1 E D C B A

初中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三大技巧应用 我们已经学过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内错角度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下,如何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巧解试题. 一、三线八角必识记 所谓三线八角是指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形成八个角,如图⑴,其中, 同位角有: 与 , 与 , 与 , 与 , 内错角有: 与 , 与 ,同旁内角有: 与 , 与 . 1. 如图,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八个角中,有一个角的度数已知,则( ) A、只能求出其余三个角的度数. B、只能求出其余五个角的度数. C、只能求出其余六个角的度数. D、只能求出其余七个角的度数. 二、加平行线的辅助线 2.如图⑶,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过 湖通过.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是110°, 第二 次拐的角∠B是140°, 第三次拐的角∠C,这时 的道路与第一条路平行,则∠C是( ). A、120° B、130° C、140° D、150° 8 1 2 3 4 5 6 7 图⑴ 1 2 4 3 6 5 8 7 图⑵ A B C D E F

6.如图10,AD∥EG∥BC,AC∥EF,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含∠1)有_____个,若∠1=40°,则∠AHG=_________。 转折角处巧添辅助线 学习了平行线的知识后,我们知道平行线有三 条性质,当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因此,在求解有关平行线中角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在转折点处添加辅助线------平行线,从而构造出特殊位置关系的角,为解题架桥铺路。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1.如图AB//CD,?=∠?=∠721,120A 则D ∠的度数为 2.如图,己知 AB//DE,?=∠?=∠140,80CDE ABC ,则=∠BCD __ 3.如图,AB//CD, 若?=∠?=∠35,120DCE ABE ,则=∠BEC 度. F A B C D E H G 1 图10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2 与 ∠3互为邻补角,∠3 与 ∠4互为邻补角,∠4与∠1互为邻补角。∠1+∠2= 180°;∠2+ ∠3= 180°;∠3+∠4 = 180°;∠4+∠1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1与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a

新人教版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如图的四个汽车标志图案中,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图案是( ) 2.(2016·柳州)如图,与∠1是同旁内角的是( ) A.∠2 B.∠3 C.∠4 D.∠5 第3题图第4题图, 3.如图,直线AB⊥CD,垂足为O,EF是过点O的直线,若∠1=50°,则∠2的度数为( ) A.40°B.50°C.60°D.70° 4.如图,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6;③∠4+∠7=180°;④∠5+∠8=180°.其中能使a∥b成立的条件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5.如图,直线l1∥l2,l3⊥l4,∠1=44°,那么∠2的度数为( ) A.46°B.44°C.36°D.22° ,

第5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 6.已知△ABC中,BC=6,AC=3,CP⊥AB,垂足为P,则CP的长可能是( ) A.2 B.4 C.5 D.7 7.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 A.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B.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若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和等于平角,则这两个角为邻补角 D.平移变换中,各组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8.下列命题:①内错角相等;②同旁内角互补;③直角都相等;④若n<1,则n2-1<0.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9.如图,AB∥EF∥CD,点G在AB上,GE∥BC,GE的延长线交DC的延长线于点H,则图中与∠AGE相等的角共有( ) A.6个B.5个C.4个D.3个 10.如图,直线l1∥l2,∠A=125°,∠B=85°,则∠1+∠2=( ) A.30°B.35°C.36°D.4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若a∥b,∠1=60°,则∠2的度数为度. 12.如图,由点A观测点B的方向是__ __. 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 13.如图,直线AB,CD被BC所截,若AB∥CD,∠1=45°,∠2=35°,则∠3=_ _度. 14.平移线段AB,使点A移动到点C的位置,若AB=3 cm,AC=4 cm,则点B移动的距离是__ _. 15.如图,补充一个适当的条件__ _使AE∥BC.(填一个即可)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人教版数学七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打印)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 相交线 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注意点: (1)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2)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3)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4)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例:如图,三条直线交于一点,任意找出图中的四对对顶角. 错解:如图, 对顶角为:(1)∠AOC 与∠BOD ; (2)∠AOF 与∠BOD ; (3)∠COF 与∠DOE ; (4)∠AOC 与∠BOE . 错解分析:错解中把有公共顶点的角误认为是对顶角,导致(2)和(4)错误.如果对对顶角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 和掌握,在比较复杂的图形识别中会产生错误.对顶角就是: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 正解:(1)∠AOC 与∠BOD ;(2)∠BOE 与∠AOF ;(3)∠COF 与∠DOE ; (4)∠COE 与∠DOF .(答案不唯一:∠ AOE 与∠BOF ,∠BOC 与∠AOD 也是对顶角) 5.1.2 垂线 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AB ⊥CD ,垂足为O 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A B C D O

人教版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与习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互为邻补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且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性质:从位置看:互为邻角;从数量看:互为补角; 3、互为对顶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 垂直 4、垂直: (1)定义: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交点叫做垂足。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垂直。 5、任何一个“定义”既可以做判定,又可以做性质。 6、垂线是一条直线,垂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7、垂线段的性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8、区分: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 “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点间的距离”的一种特殊情况。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9、内错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两侧,都在被截直线之间。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10、同位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侧,都在被截直线的同一方。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11、同旁内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侧,都在被截直线之间。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相交线、平行线 12、截线与被截直线的定义:截线就是截断两条同一方向直线的直线,被截直线就是被截线所截断的两条同一方向的直线。 13、相交线的定义:在平面内有一个公共交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人教版初中数学 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点

知识点 1.相交线 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两种情况: 相交:如图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其中以O为顶点共有4个角:∠1,∠2,∠3,∠4; 邻补角:其中∠1和∠2有一条公共边,且他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像∠1 和∠2这样的角我们称他们互为邻补角; 对顶角:∠1和∠3有一个公共的顶点O,并且∠1 的两边分别是∠3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 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1和∠2互补,∠2和∠3互补,因为同角的补 角相等,所以∠1=∠3。 所以,对顶角相等 例题: 1.如图,3∠1=2∠3,求∠1,∠2,∠3,∠4 的度数。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O,且AB CD 2_______, 127,则∠= ⊥,∠=? FOB__________。 ∠= C E A 2 O B 1 F D 垂直: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 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所示, 图中AB⊥CD,垂足为O。垂直的两条直线共形成四个直角, 每个直角都是90?。 例题: 如图,AB⊥CD,垂足为O,EF经过点O,∠1=26?,求∠EOD,∠2,∠3的度数。(思考:∠EOD可否用途中所示的∠4表示?)

垂线相关的基本性质: (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题:假设你在游泳池中的P点游泳,AC是泳池的岸,如果此时你的腿抽筋了,你会选择那条路线游向岸边?为什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何作下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如上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 3.同一个平面中的三条直线关系: 三条直线在一个平面中的位置关系有4中情况:有一 个交点,有两个交点,有三个交点,没有交点。 (1)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个点,如 图所示,以交点为顶点形成各个角,可以用角的相关 知识解决;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选择填空2分一题) 1、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度数是() A. 30° B. 60° C.90° D.120° 2、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1=130°,则∠2=() A. 130° B. 50° C.40° D.60°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等角的补角相等. 4、下列图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 ⑴、⑵、⑶, B. ⑵、⑶、⑷, C. ⑶、⑷、⑸, D. ⑴、⑵、⑸ 5、已知:如图, ∠1=∠2 , 则有( ) A.AB∥CD B.AE∥DF C. AB∥CD 且AE∥DF D.以上都不对 6、如图,直线AB与CD交于点O,OE⊥AB于O,图∠1与∠2的关系是( ) A.对顶角 B.互余 C.互补 D相等 7、如图,DH∥EG∥BC,且DC∥EF,那么图中和∠1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A.2, B. 4, C. 5, D. 6 8、如图,AB//CD,BC//DE,则∠B+∠D的值为() A.90° B.150° C.180° D. 以上都不对 9、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B平分∠DOE.若∠DOE=60 o, 则∠AOE的度数是() A.90° B.150° C.180° D. 不能确定

10、一束光线垂直照射在水平地面,在地面上放一个平面镜,欲使这束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成水平光线,则平面镜与地面所成锐角的度数为( ) A.45o B.60o C.75o D.80o 11、下列图形中,由AB CD ∥,能得到12∠=∠的是( ) 12、如图,已知∠1=∠2,∠3=80O ,则∠4=( ) A.80O B. 70O C. 60O D. 50O 13、如图,已知AC ∥ED ,∠C =26°,∠CBE =37°,则∠BED 的度数是 ( ) A .63° B .83° C .73 ° D .53° 14 A .1∠和2∠ B .1∠和3∠ C .1∠和4∠ D .2∠和3∠ 15、如图,Rt ABC △中, 90ACB ∠=°,DE 过点C ,且D E A B ∥,若 55A C D ∠=°,则∠B 的度数( ) A .35° B.45 C .55° D.65° 16、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AEF ∠=( ) A .110° B .115° C .120° D .130° 二、填空 1、黎老师家在小星家的北偏东 68 度,则小星家在黎老师家的南偏西 度 。 2、如图①,如果∠ = ∠ ,可得AD ∥BC ,你的根据是 。 3、如图②,∠1 = 82o,∠2 = 98o,∠3 = 80o,则∠4 = 度。 A C B D 1 2 A C B D 1 2 A . B . 1 2 A C D C . B D C A D . 1 2 13题 A B C D E 1 2 3 4 1 A E D C B F

七年级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面内,点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种:①点在线上②点在线外 同一平面内,两条或多条不重合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①相交②平行 一、相交线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反之,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 邻补角:两角共一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互补。要注意区分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的异同。 对顶角:两角共顶点,一角两边分别为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对顶角相等。 注:①、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对顶角相等。反过来亦成立。 ②、表述邻补角、对顶角时,要注意相对性,即“互为”,要讲清谁是谁的邻补角或对顶角。例如: 判断对错:因为∠ABC +∠DBC = 180°,所以∠DBC是邻补角。() 相等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垂直是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注意:两直线垂直,是互相垂直,即:若线a垂直线b,则线b垂直线a 。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垂足。垂直时,一定要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 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

① 2 1 21 ②12 ③1 2 ④ 优学教育------七年级数学下五六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35分) 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2.如右图所示,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CD AB //( ) A. 43∠=∠ B. 21∠=∠ C. DCE D ∠=∠ D. ο 180=∠+∠ACD D 3.一学员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向左拐ο30,第二次向右拐ο30 B. 第一次向右拐ο50,第二次向左拐ο130 C. 第一次向右拐ο50,第二次向右拐ο130 D. 第一次向左拐ο50,第二次向左拐ο130 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命题中正确.. 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但内错角不相等 B. 同位角不相等,但同旁内角互补 C. 内错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不互补 D. 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互补 5.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个数是( )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图形的平移是指把图形沿水平方向移动。 B.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一个真命题。 D. “直角都相等”是一个假命题。 E D C B A 432 1

人教版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如图,在下列四组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的是() A.∠1=∠2 B.∠3=∠4 C.∠ABD=∠BDC D.∠ABC+∠BCD=18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各选项中各角的关系,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分别分析判断AB、CD是否平行即可. 【详解】 A、∵∠1=∠2,∴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A不能判断; B、∵∠3=∠4,∴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B能判断; C、∵∠ABD=∠BDC,∴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C能判断; D、∵∠ABC+∠BCD=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D能判断,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有下列五种说法:①∠1和∠4是同位角;②∠3和∠5是内错角;③∠2和∠6旁内角;④∠5和∠2是同位角;⑤<1和∠3是同旁内角;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如图,

①∠1和∠4是直线AC 和直线BC 被直线AB 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①正确; ②∠3和∠5是直线BC 和直线AB 被直线AC 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②正确; ③∠2和∠6是直线AB 和直线AC 被直线CB 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③错误; ④∠5和∠2是直线AC 和直线BC 被直线AB 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④正确; ⑤∠1和∠3是直线BC 和直线AB 被直线AC 截得的同旁内角,所以⑤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 (1)准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弄清两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截得,这其中的关键是辨别出截线,在截线的两旁的是内错角,在截线的同旁的为同位角或同旁内角; (2)辨别截线方法:先找出两角的边所在直线,公共直线即是截线.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B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 .垂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 .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 A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能熟记知识点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有几个( ) (1)12∠=∠ (2)34∠=∠(3)5B ∠=∠ (4)180B BCD ∠+∠=?.

七年级下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总结(含答案)[1]

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总结 一、知识点填空 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 2.对顶角的性质可概括为: 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 互_______. 4.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 5.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 6.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 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7.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 8.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9.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 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 _______ . 11.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 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__.命题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_______.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定理都是真命题. 13.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 做平移变换,简称_______.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14.平移的性质:⑴把一个图形整体平移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完 全___ ___.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 二:典型题型训练 15.如图,,8,6,10, BC AC CB cm AC cm AB cm ⊥===那 么点A到BC的距离是_____,点B到AC的距离是_______, 点A、B两点的距离是_____,点C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 16.设a、b、c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若//,// a b b 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若, a b b c ⊥⊥,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若// a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