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11).doc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11).doc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11).doc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11).doc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11)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大禹治水”是中国流传非常广泛的一个传说,大致意思是禹因治水有功,舜将部落联盟首领的权位传给他,是禅让制的典范之作。很少有人谈到禹本来就属于皇族系统,是黄帝的后裔这一情况。由此说明:

A.中国古代的权力没有世袭这种作法 B.禹的身份与他获得的成就毫无关系C.禅让制是一种比世袭制更为先进的制度 D.故事向世人传达一种奋斗成功的理念

2.“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4.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这最能说明( )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6. 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

通常是指( )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7.《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落,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8.《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土,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子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武王这样做主要为了()

A.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B.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C.奖赏先代贵族和功臣D.彻底废除王位世袭制

9.2009年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出现于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A.定期朝见周天子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

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

10.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11.下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

其中与历史实际基本吻合的是()

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图中周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

D.图中周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德成为政治权力之间的主要纽带

12.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

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13.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

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封王族子弟体现皇权独尊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14.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

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郡县制的出现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15.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

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

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D.皇位独尊16.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

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 )

A.建立皇帝制度

B.废分封,立郡县

C.设立三公九卿

D.统一货币、度量衡

17.“陛”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

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后来,“陛下”代指皇帝。“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

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

18. 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政”主要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中央集权制

19. 战国时期官僚制萌生,它的特点是国君可以随时任免官员、官员通常领取实物俸禄、国君

定期对官员进行考核。该制度(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是对分封制度的沿袭

C.造成诸侯国政治混乱

D.在秦统一后被废除

20. 广州在秦朝时隶属于下列哪一个郡( )

A.南海郡

B.番禺郡

C.象郡

D.桂林郡

21.秦始皇一生的作为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对秦始皇的评价不

正确的是( )

A.完成了统一,使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C.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D.南征北战,开疆拓土,进一步拓展了华夏中国的疆域

22.右图是秦朝的铜权。权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和秦

二世元年(前209年)诏文。下列有关铜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铜权上刻的文字是小篆②铜权可作为秦朝统一度量衡的物证

③铜权表明秦朝商品经济繁荣④铜权可用来研究秦朝的冶铸业(金属冶炼)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中央对地方实行直接有效的管理

24.《乐记》说:“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

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则材料对“乐”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礼相异乐相同 B.体现等级差异 C.维系社会团结 D.注重道德教化25.周代“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

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家国—体有利于维系统治B.家国异体实情具有离心力C.宗族观念根植于民众心里D.贵族政治不利于中央集权

26. 按周礼,天子的舞用“八佾”(“佾”是“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春秋

时期卿大夫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季孙氏这样的“僭礼”( )

A.实质上是争夺权力的一种表现B.其根源在于周朝中央集权的弱化C.表明了儒家思想受到一定冲击D.体现了新兴奴隶主贵族力量上升27.《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封,八百载,最长久。”这里强调的是( )

A.周国力强盛,伐封建国B.周的政治文化与夏商有惊人的继承性

C.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日益完善D.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28.《左传·僖公十八年》载:“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夏,师

救齐。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狄救齐。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冬,邢人,狄人伐卫。”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 )

A.周天子地位衰微B.分封制遭到破坏

C.礼乐制不复存在D.血缘纽带趋向瓦解

29.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

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

A.违背人伦礼仪B.不利于社会进步

C.重视尊卑贵贱D.有利于凝聚宗族

30.秦朝时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

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宮廷御马;……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物……这反映了九卿( )

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

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材料二:(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皇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材料三: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11分)

31题参考答案

(1)特点:多学科结合,利用现代科技研究,政府主导(6分)。

(2)王族、功臣、先代贵族(3分)

(3)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2分)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2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分)

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的统治,因此有如此感叹。(4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