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湘《采莲曲》赏析

朱湘《采莲曲》赏析

朱湘《采莲曲》赏析
朱湘《采莲曲》赏析

朱湘《采莲曲》赏析

小船啊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拌,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在中央?

溪头,采藕,

女郎要采又犹疑。

波沉,波生,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柳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莲,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风生,

风飓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衣香,

消融入一片苍茫;

时静,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一、虚幻的理想

落日把荷池染红,晚风把岸边的金柳拂醉,一叶小舟袅着歌声,穿越于碧绿的莲叶之间,采撷莲子,最后,消融于苍茫的夜色之中……

这是朱湘《采莲曲》所创造的意境。这一年朱湘21岁,刚好完婚。虽说两年前(1923年)发生了被清华开除出校的不愉快事件,但毕竟人生正当得意处,今不高歌几高歌?

其实,这只是常人的看法,事实并不如此。这时的朱湘,其现实生活绝没有《采莲曲》中的盎然诗情。新婚并没有给朱湘带来燕尔,相反,带来的只是更加剧烈的震动。这一年朱湘与曾被父母指腹为婚的刘霓君(刘彩云。霓君是婚后朱湘所改)完婚。刘父母双亡,一直随兄生活。这使朱湘一下子想到了自己。朱湘也是父母双亡,寄于大兄篱下。

婚礼是由在南京供职的身份显贵、高朋满座的大兄主持的。然而,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接受过五四新思潮洗礼的朱湘,本来就不乐意依旧式婚仪行礼,但固执专横的大兄却偏要按旧有的程式行跪拜礼。结果,不愿妥协的朱湘只肯以三鞠躬代之。于是

大兄以为毁了他面子,当晚即大“闹”洞房,连龙凤喜烛也给打成了两截。朱湘一气之下,当即就搬到了二十岁就守了寡的二嫂薛琪英家。从此,兄弟便形同路人,再无往来和同胞情谊。朱湘虽有弟兄四个,姐妹七个,却为他们一个也不容,始终被看作外人。

这一切都留给了朱湘天生的抑郁、自卑和仇视。可以说,仅仅是出于同病相怜,才使朱湘和刘霓君最终结合。

可惜的是,偏偏朱湘从来不懂什么是爱情。在他看来,人生只有三件事——朋友、性、文章,只不过一件接一件地完成而已。由于朱湘性格的乖僻,朋友间关系紧张自不必说,便是夫妻间隔阂也不小,也有刀兵相见,家具遭殃之时。只是因为同病相怜,才很快和解罢了。

由此可见,朱湘的现实里绝没有一丝《采莲曲》所创造的意境的痕迹。《采莲曲》只不过是朱湘一种虚幻的理想生活罢了,根本不可能实现。这点,可以从朱湘同一年创作的另一首主题迥异的诗作《葬我》中得到印证。“葬我”单见这名目,就令人咋舌。按常理说,21岁的青年正处于奋发向上的阶段,当不应过早地考虑自己的归宿。但诗人与生俱来的忧郁气质,使得朱湘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人生焦虑、痛苦。于是,这个年龄的朱湘就已经开始把归宿化为对“芳香的梦”的苦苦寻求,寻求“葬我”之地。从“荷花池内”到“马缨花下”到“泰山之巅”到最后烧成灰烬,投进滚滚春江。从诗歌对“葬我”之地的热切关注中,我们能清晰地聆听到诗人此时此刻灵魂的安详和面对死亡的宁静。平日里人生中所有的烦躁、焦灼、熬煎,此时此刻都完全消解,完全匿迹。朱湘不单考虑了自己的归宿,而且还把归宿描绘得非常完美、坦然。

《采莲曲》则完全不合朱湘的性格气质,其格调是欢快的,恬然的。所以说,《采莲曲》是诗人对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冷酷人生的逃避的真情流露,是诗人“芳香的梦”的温暖归宿。《采莲曲》后果真被排入曲,在小船上演奏。朱湘听后,感慨万千,即席吟诗:“不识歌者苦,但伤知音稀。知音如不赏,归卧故里丘。”隐遁超脱之意溢于言表。而朱湘,太湖人,故乡正好有莲。

所以,说《采莲曲》是朱湘归宿的理想所在,未必十分不可。

二、时代的弃儿

长期的寄人篱下和被异视,给朱湘带来了极其沉闷的心理重负。这重负朱湘一

时一刻都脱不下,这重负也把朱湘压得极其自卑。自卑再生出仇视,于是自卑又表现为极端的自尊。他多愁善感却又恃才傲物,性情异常乖戾怪癖。

朱湘13岁入省立师范,15岁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科,18岁发表诗作、译作,不愧为“新月派”的杰出诗人(朱湘,研究会成员却是新月派主张)。朱湘虽年少负才,但摆在朱湘面前的前程并不锦绣辉煌。1923年清华毕业前夕,朱湘却被校方开除出校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朱湘对所有的必修课都不感兴趣,而只钟情于文学,甚至故意抵制斋务处早点名的制度。终致因点名经常不到而累计记满三次大过被开除学籍。后经“清华四子”中的另三位孙大雨、饶孟侃、杨世恩等人的与学校当局的竭力交涉,终于使校方作出让步,只要朱湘认错,便可收回成命。然而朱湘一意为之,坚持自己无错可认,宁可离开清华,也不低头俯就。

朱湘对此却表现出异常的达观,说“清华则生活是非人的;……清华只是钻分数”。但内心深处到底还是不甘,说“至于清华中最高尚的生活,却逃不出一个假,矫揉”。言辞背后又不乏不平和愤愤然。真不知是时代抛弃了他,还是他抛弃了时代;或者他和时代互相抛弃了。

当时,时代正呼喊“剽悍,热烈”,呼喊“狂飙突进”,然而朱湘却越来越多的表现出“忧郁、病弱、颓废”的倾向。明显地,欢乐不足,感伤有余。

1926年秋,朱湘由朋友力保终于得以再回清华。在清华,朱湘自办个诗刊《新文》月刊,并且自诩:“五年内使其遍及全国!”可惜订户虽远及京、津、沪、宁、广州、新会、柳州、沈阳、吉林乃至日本等地,但发行总共才20份。五年内遍及全国彻底无望。

看来在他背离时代的同时,时代也无情地抛弃了他。

强烈的自尊和与时代的背离使朱湘的孤傲乖僻、侍才放旷发展到了疯狂的顶点,转而化为了对现实的不满。他强烈地敌视那个时代,敌视周围的一切,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他频频的发诗,发诗评,评论着别人,“自尊”着自己。他说郭沫若的诗“粗”,“一本诗集只四行可读”;说胡适的《尝试集》“内容粗浅,艺术幼稚”,八个字就概括完毕。他的《采莲曲》未被发于《诗镌》第一篇,于是就对主编徐志摩翻脸无情,骂徐“瞧他那一张尖嘴,就不像写诗的人”,骂徐是一个“瓷人”!又评

徐志摩“爱情诗本色当行;哲理诗是枯瘠的荒径,此巷不通;散文诗是逼窄的小巷路经很短;土白话是末节的街道岔入陌生的胡同。总之,徐君没汪静之的灵感,郭沫若的奔放,闻一多的幽微……只有选用徐君的朋友批评他的话——浮浅。”

朱湘狂热地评价当时的“名流”,丝毫不考虑评价是中肯,还是偏激,还是中肯中带着偏激,总之,所有的一概一棍子打死,目的却只有一个……“反衬”自己!是给自己加力,还是鼓劲?还是标榜,抬高,证明自己的不凡、不俗?都不得确情。也许都有一点,不庸置疑地有一点。究其原因,是过于敏感的偏狭和行为的反常使他与周围格格不入。时代的不容使他激烈地渴望被承认,承认他存在的价值,承认他价值的存在。而当渴望不能实现时,渴望就又转为抗争、背离和仇视。正像他得出于自卑的自尊一样,是一种扭曲的、压抑的发泄,是出于报复式的自戮!

朱湘,他不可能有站在时代前列的思想,但他绝不愿被时代遗弃,绝不愿被他人贱视。所以,他需要自尊,需要孤傲,需要仇视,需要不屑一顾于周围的一切……唯有这些,才能缓冲那长期被遗弃、被歧视、被认作低人一等的压抑心理和现实。

三、傲岸的人格

朱湘也许并无意去中伤别人,然而,他却时时在意自己的尊严。这强烈的自尊支持了他崇高的爱国节操。1927年朱湘在美留学,只因教授读一篇有把中国人比作猴子的文章而愤然离开劳伦斯大学。后朱湘转入芝加哥大学。然而又不长,1929年春,朱湘却又因教授怀疑他借书未还,加之一美女不愿与其同桌而再次愤然离去。他丝毫不能容忍任何人对他的大不敬。他喻外国为“死牢”,强烈地维护着个人的尊严和祖国的尊严。

1929年9月,朱湘提前三年回国,被荐到安徽大学任英文系主任,月薪三百元。按说,也荣华富贵了,也被重用了,该心满意足了,该安于现状了,然而朱湘却又因校方把英文文学系改为英文学系而又一次愤然离去。并且大骂,教师出卖智力,小工子出卖力气,妓女出卖肉体,其实都是一回事:出卖自己!这说法尽管专横,但对于当时之现实,并不过分。

他的自尊意识,他的反抗精神,在维护国家的尊严上,表现得愈加淋漓尽致和崇高!因此,从这一点上讲,他的贝利,使他主动诀别了那个时代,而并非仅仅时代抛弃了他。可以说,站着,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躺下,是一俱堂堂正正的尸体!这,就是给朱湘人格下的最恰当的评价。

总之,客观地讲,朱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的个人人格尊严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个人的“自尊”,根本无谈朱湘的爱国。

四、独钟的诗神

朱湘曾经慨叹过人生有三件大事:“朋友、性、文章。”但由于朱湘抑郁、孤傲和乖戾、偏狭的性格,友情和爱情都成了镜中之花。最后留给朱湘短短29年人生历程的,就只有了诗。朱湘对诗的钟情,可以说,已经到了全身心地痴迷而无以复加的地步。早在清华时就忘却了一切。后来,赴美留学,为了诗更是全无顾恋。甚至,连学位也不屑一顾,毅然决然提前回国。朱湘说:“博士学位任何人经过努力都可拿到,但诗非朱湘不能写。”

朱湘称自己是“每天24小时写诗的人”而忘却了一切。的确,朱湘的生活里除了诗,在没有了别的,甚至也没有了自己。朱湘奉献给了诗神最虔诚的心灵——三柱香“芬芳、热烈、婀娜”;最崇高的境界——两盏灯“光明、恬静”。

《采莲曲》正体现了诗人对诗对人生的全面追求。

1、理想的境界

现实的不容,使朱湘转而塑造理想的生活。采莲本身就是一种超脱的境界,轻松、洒脱,不为人为而纷纭、复杂。《采莲曲》很自然地写到了这一优美别致的自然环境:微风拂柳,荷叶映翠,夕阳西下,金波粼粼……“荷花呀人样妖娆”,荷花喻人,使人自然而然的想到采莲女,想到采莲女的劳动,想到采莲女的爱情。妖娆的荷花一般的人儿和人一般妖娆的荷花呼应,采莲女的娇羞和天上人间的美景叠影,典雅清纯的东方少女和幽远雅致的乐声歌声交融,花香伴着衣香,浆声和着歌声,构成了一幅平和、宁静、安详的图画,创造出一种闪光欲滴的奇丽境界。这境界就是朱湘的心声——他向往着采莲女的“不谙世事”和“与世无争”。

2、阴柔的建行

《采莲曲》甚至连字句的排列也体现着诗人向往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各节间均是隔行退后一字起行,中间夹进退后二格自立的二字行。句式的错落和两字一行的

夹用,使人从直观上就领略到《采莲曲》恰如少女的眸子一样纯净无邪,不为世俗所污。

而最阴柔的建筑又配上最流畅、最疏朗的音韵,更是《采莲曲》倍添风致。

当然,《采莲曲》也明显暴露出其内在的缺陷:结尾小船的消失,歌声的时隐时现,难免不让人感到空灵,倍感其境过清。而这,也恰恰符合朱湘的气质和性格。

何大坚--朱湘《采莲曲》的思想情感价值分析

朱湘《采莲曲》的思想情感价值分析 附:采莲曲 小船呀轻摇,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 微波, 金丝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涧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折轻, 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裹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 波升,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榴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蓬,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颸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溶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摘自《朱湘精品集》

一、写作背景与诗歌大意 现代诗坛短短三十年,却如一束奇葩,美丽地绽放着,吸引着众多读者的眼球。如果说诗是人的灵魂,那么现代诗中的新月诗派首屈一指。优美舒缓的句式,清新淡雅的意境,琅琅上口的韵律,勾画的不仅仅是纯洁毫无杂质的自然之景,更是诗人对生活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新月派是现代诗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怀,其间的代表徐志摩和闻一多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但还有一位同他们一起为新月派诗歌注入活力的诗人,他虽来去匆匆,但诗的灵魂永驻诗坛,他爱诗如爱命的气魄无人能及,凝结着他的心血的诗同样触动着我们的情感,我们追忆他—朱湘。朱湘的寿命是短暂的,而他的诗歌的生命却是永恒的。在他短短的二十九年的生命旅程中,有十年的写诗历程,并且是用自己的心血去写诗,追求艺术的完美。虽然朱湘的诗曾一度受冷落,但金子总要发光,朱湘的诗终究得到了人们的垂青。正如诗人的挚友罗念生所说的那样:“不死也死了,是诗人的体魄;死了也不死,是诗人的诗。” 春末夏初的采莲时节,是水乡的农家少女忙碌的日子;是热闹欢愉的时光、也是孕育爱情的季节。自古至今,诗人们描写南方特有的采莲盛况之情韵的佳作可谓不少。我国2 0年代诗坛上,有一位名震一时的青年诗人朱湘,他写下的《采莲曲》虽然表现的还是同一主题,却以清丽脱俗,含蓄自然的艺术风姿而别具一格。《采莲曲》是朱湘的得意之作,这首诗无论在形象、风格、形式、技巧上都可以作为朱湘诗歌的代表作。 朱湘《采莲曲》,写于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四日。这首诗承受古词曲韵律的灵魂,带一点奢华的趣味,将东方式的富丽色彩与清缓的音乐熔铸其间,将优美的情思与悦耳的音节水乳交融地结合,极自然地勾勒出采莲人日暮归来直至月华初上,歌声仍在夜气中缥缈的图画。采莲时的风物景致不断地涌现,采莲人夷犹的情感也随之不断地泄露。 二、诗意详解 穆木天曾说过,“用有限的律动的字句启示出无限的世界是诗的本能,诗不是化学H2+02 H20那样的明白的。诗越不明白越好”。想读懂一首新诗真是很难;想评一首新诗更难;想把这首诗评好,评出自己的特色来,那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以下都是笔者姑妄言之。朱湘用新诗的体式来写这样一个充蕴着古典气息的场面,确实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朱湘不但进行了这种创造,而且成功而有特色。下面将浅谈这些特色,不确之处,望各位赐教。 我们不妨用拟美术片脚本的方式导入场景: 时间:采莲季节的某个黄昏日暮。 地点:绿水芙蓉之间,有船也有风。

湖北大学

文学院研究生导师名单 作者:文学院编辑:admin 稿件来源:文学院科研办发布时间:2014-03-24 点击率:596 一、博士生导师 何新文宋克夫朱伟明郭康松刘川鄂石锓 梁艳萍周新民廖声武(兼)张震英(兼) 二、硕士生导师 中国古代文学 何新文宋克夫朱伟明童向飞王星韩晓邹福清何海燕彭安湘薛梅(兼) 中国现当代文学 刘川鄂周新民袁苏宁刘继林熊显长(兼) 文艺学 蔚蓝聂运伟梁艳萍丁利荣黄晓华 汉语言文字学 石锓韩小荆黄斌金克中周赛华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袁彩云曾祥喜吴宝安李霞邱庆山 中国古典文献学 郭康松杜朝晖温显贵林久贵张志云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潘纪平 学科语文(专业硕士) 潘纪平聂运伟郭康松刘川鄂丁利荣刘继林童向飞邹福清彭公亮(兼)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石锓郭康松刘川鄂袁彩云曾祥喜黄斌周赛华金克中陈玲珍 李霞吴宝安韩小荆 2014年3月 现任领导及分工 作者:文学院编辑:佚名稿件来源:文学院发布时间:2014-03-24 点击率:795

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 《奔月》《秋夜》《影的告别》 郁达夫:《沉沦》《茫茫夜》《春风沉醉的晚上》 郭沫若:《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晨安》《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三八节”有感》 徐志摩:《再别康桥》《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偶然》 《为要寻一颗明星》《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闻一多:《死水》《一句话》《色彩》 朱湘:《采莲曲》 戴望舒:《雨巷》《寻梦者》《我的记忆》 卞之琳:《断章》《无题》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 施蛰存:《梅雨之夕》《春阳》《石秀》《鸠摩罗什》 刘呐鸥:《风景》《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礼仪与卫生》 穆时英:《夜总会的五个人》《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上海狐步舞》《白金的女体塑像》废名:《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桥》 沈从文:《萧萧》《丈夫》《龙朱》《柏子》《边城》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 老舍:《骆驼祥子》《茶馆》 张爱玲:《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半生缘》

《现代诗二首》创新教学设计完美版

《现代诗二首》创新教学设计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文通中学scl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和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2.通过诵读,品味诗歌意境,培养语感,陶冶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有感情地朗读现代诗歌;体会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 难点:感悟诗中意象美,领会诗中哲理。 教学方法:分组诵读、讨论、竞赛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检查导入 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曾占据重要位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有记载的诗人,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 在诵读欣赏中我们学习了不少古诗,从中了解了古诗的一些特征。今天我们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现代诗,从而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征。 教师简要讲解现代诗的特点: 1.借具体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情感; 2.注重节奏和韵律; 3.形式自由灵活。 二、学习《少年歌》 1.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少年,你们是最青春年少的一代人。你们活泼、你们清纯,你们有勃勃的生机,你们有灿烂的前程。现代诗人朱湘在他的诗歌中尽情地抒发了对少年的热爱,鼓励少年能够“翻一阕新声”“搀起手”“入灿烂的前程”。2.简介诗人朱湘 字子沅,安徽太湖人。1923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编印《新文》杂志,

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晨报》副刊《诗镌》,提倡格律新诗。 著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诗作多以欢快笔调描摹自然风光,格调清新幽婉。其中《采莲曲》是他的得意之作。这首诗笔调欢快,格调清新,形式完美,章法整齐,韵律和谐,体现了新诗格律化的特点。 朱湘是一位因生活艰涩而性情怪癖的人,但他的诗歌却“安详”、“细腻”。 3.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让学生仿读 整体感知全诗所洋溢的欢快的情调。 4.学生齐读,再次感知全诗的情调,并能以一个少年的身份去分享。 5.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诗歌的内容 学生轻声诵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诗中把少年比喻成什么?少年和山羊、山泉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两个比喻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 ②“泾浊渭清”什么意思? ③这一节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 ④第四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说明什么?“我们要翻一阕新声”怎么理解? 讨论明确: 全诗分四节。前两节借助两个能激发读者想象的意象表现了少年的活泼与清纯。 第一节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少年比做“小羊”,表现少年的活泼可爱。末句点明段旨。 第二节把少年比做“山泉”,表现少年的纯洁。诗人运用“泾浊渭清”的典故,说明我们青少年要做纯洁的人。(“泾浊渭清”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末句点明段旨。 第三节直抒胸臆,表现青少年的勃勃生机。他们敢爱敢恨,爱憎分明。这一段表达了青少年与“一切衰朽的东西”斗争到底的精神。 第四节点明主旨,形象说明要团结广大青少年一起奋斗,奔向灿烂的前程。“我们要翻一阕新声”语带双关,蕴含要改造旧中国的理想。6、讨论归纳本诗使用的一些艺术手法 两个意象:小羊和山泉;一处用典:《诗经》中的“泾浊渭清”;一处双关:“我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采莲曲》教案 沪教版

《采莲曲》 【自学指导】 1.展开想象,感知诗歌的画面美和诗歌人物的形象美,了解诗文大意。 2.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把握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3. 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理解诗人在种种意向之中蕴涵的情感。 【正音正字】 菡萏hàn dàn婆娑pósuō飔sī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这优美的旋律和清新的语句,多么逼真的描写,多么丰富的想象。人们常喜欢把人比作荷花,诗人却把荷花比作人,究竟是荷花比人艳,还是人比荷花美?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静呀不染尘埃……”这正是对莲的传神入画的工笔描绘。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对于莲的赞誉不胜枚举,但在,除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之外,还有比朱湘的《采莲曲》更优美更形象的吗?如果说《爱莲说》是对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贵品质的正面刻画,那么《采莲曲》则是对莲楚楚动人、圣洁无私的侧面烘托。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诗人用含蓄细腻的笔触,将采莲女萌生的爱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尤其那一波三涌的“呀”又好似撩动心弦的巧手,让人禁不住要向心中的情人坦露心扉,可话到嘴边又觉无法说出口,只有默默地将它埋藏在心中。 暮色将至,当采莲女就要离去时,诗人又写道:“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小船飘逝,湖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留下几缕时隐时现的歌声,更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此外,整首诗用韵十分讲究,一组诗一个韵脚,增加了诗的节奏感,造成了起伏跌宕的效果。同时,诗的行式、句式有形式美,句与句之间除了退两格自立的二字一行外,彼此间都不是由同一格式展开,而是隔行后退一格起行,使全诗给人一种结构美、建筑美。所有这些无疑对构成全诗的韵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欣赏朱湘的《采莲曲》,就如同欣赏一首流畅、舒朗的音乐,又恰似欣赏一幅亲切宜人

朱湘《采莲曲》诗刊评论

采莲曲(现代)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娇娆。日落, 微波, 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 拍轻, 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裹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波沉, 波升, 波上抑扬着歌声。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榴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 采蓬, 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 风生,

风,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溶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朱湘简介: 朱湘(1904~1933),祖籍湖北,安徽太湖人。一九二O年人北京清华学校,参加清华社文学活动,一九二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一九二七年九月赴美留学,先后在劳伦斯大学、俄亥俄大学学习英国文学,一九二九年回国,任安徽大学外文系主任,一九三二年夏去职后,辗转飘泊于北平、上海、长沙等地,以写诗卖文为生,十分穷困潦倒。着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及散文、论著等多种。 《采莲曲》导读 【王泽龙荐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这首诗借鉴了民歌的写法,采用吟唱咏叹的调子,描写青春少女荡舟采莲,芳心荡漾的情景。作者把采莲的场景描写与采莲少女的微妙心理活动结合,情景相生相融。这是一首采莲艳曲,作者表现得细腻生动,婉转含蓄,营造出美妙的意境。朱湘主张新诗是可以朗读的,音节是构成新诗音韵和谐的重要因素。诗歌采用了整齐变化,错落有致的格式。诗歌每一节的行数统一,诗行的字数音节数统一:每节的音节数是2、3、2、3、1、1、3、1、1、3。每节用韵的格式也一致:一、二、四句用一个韵,五、六、七句同一个韵,八、九、十句换另一个韵。错落变化,匀称和谐,是一首典型的新体格律诗。 教学侧重点:新体格律诗的音节特征。 适用年级:高一 【陈超荐语】(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这首诗的佳胜之处是在其声韵上。现代诗与古体诗对声韵的理解有所不同。后者的音乐性是被预先规定的,而现代诗的音乐性是诗人个人“发明”出来的。格雷夫斯的观点明确而有趣,“诗是一种极敏感”的物质,让它们自己成型比把它们装进预设的形式效果更佳。”《采莲曲》从节奏、韵律乃至建行上,都“摹拟”了采莲时船的波动,人心灵的轻逸,乃至湖风的嬉戏。声音成为“意义”的一种,意义也成为“声音”的一种。是为音义协调也。此诗的教学重点似乎是在如何理解现代诗的节奏上。也可与穆旦《赞美》比较,后者节奏的滞缓、压抑、坚韧,也对应着穆旦的表达的心境——虽然它无须压韵。 适用年级:初一 【毛翰荐语】(华侨大学中文系教授) 典型的南国少女,典型的江南景色,笼罩在一片静谧、悠远、雅洁的古典情调中,人生美与风物美相得益彰,接受着一位天涯诗客梦呓般的礼赞。从开头一节写莲舟荡起微波夕照出发,到结尾一节写莲舟浴着月色花香归来,尽管多了牵牛织女明丽的映衬,莲歌里萦回的也始终是一种

朱湘《采莲曲》赏析

朱湘《采莲曲》赏析 小船啊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拌,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在中央? 溪头,采藕, 女郎要采又犹疑。 波沉,波生,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柳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莲,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风生, 风飓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衣香, 消融入一片苍茫; 时静,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一、虚幻的理想 落日把荷池染红,晚风把岸边的金柳拂醉,一叶小舟袅着歌声,穿越于碧绿的莲叶之间,采撷莲子,最后,消融于苍茫的夜色之中…… 这是朱湘《采莲曲》所创造的意境。这一年朱湘21岁,刚好完婚。虽说两年前(1923年)发生了被清华开除出校的不愉快事件,但毕竟人生正当得意处,今不高歌几高歌? 其实,这只是常人的看法,事实并不如此。这时的朱湘,其现实生活绝没有《采莲曲》中的盎然诗情。新婚并没有给朱湘带来燕尔,相反,带来的只是更加剧烈的震动。这一年朱湘与曾被父母指腹为婚的刘霓君(刘彩云。霓君是婚后朱湘所改)完婚。刘父母双亡,一直随兄生活。这使朱湘一下子想到了自己。朱湘也是父母双亡,寄于大兄篱下。 婚礼是由在南京供职的身份显贵、高朋满座的大兄主持的。然而,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接受过五四新思潮洗礼的朱湘,本来就不乐意依旧式婚仪行礼,但固执专横的大兄却偏要按旧有的程式行跪拜礼。结果,不愿妥协的朱湘只肯以三鞠躬代之。于是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课采莲曲》教案 沪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采莲曲》教案沪教版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诗歌独特的形式之美与音乐之美。 2、体会诗人在种种意象之中所蕴涵的情感与所寄托的理想。 说明: 采莲曲最早见于汉乐府古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新月派诗人朱湘自觉发掘古典词曲和民歌形式结构之美,《采莲曲》是其代表作,他特别注重诗歌的形式和音乐性的精致呈现,因而这里既有强烈鲜明的音乐美,也有优美舒缓的场景意象以及其中所蕴涵的美好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对人生的全面追求。读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鉴于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诗歌鉴赏的学法指导,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比较等方法去感知、理解、体悟这首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把握诗人寄予在诗歌意象中的情感与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1)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知体会诗歌的形式美与音乐美。 (2)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把握诗歌意境美。 2、难点:理解诗人在种种意象之中所蕴涵的情感与所寄托的理想。 说明:

诗歌重在朗读,在朗读中自主体验,并将自己的体验融合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这种方法也叫“美读”。本课旨在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全体学生投入文本,直觉感知体会诗中的情感以及它的艺术特色,再通过合作探究,激发学生深入文本,探求诗歌文字、音律背后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唤醒积累 激发兴趣1、老师有几个谜语,请大家来猜猜: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莲花)池里一只碗,大雨落不满,小雨纷纷下,珍珠一串串。(莲叶)粗壮一条龙,静卧淤泥中。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莲藕) 2、“莲”是高洁的象征,古代描写莲的诗词甚多,大家能背诵几句吗? 3、新月派诗人朱湘的《采莲曲》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美的体验与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它,欣赏它。跃跃欲试踊跃猜谜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2《采莲曲》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采莲曲》教案上海五四 制版 【自学指导】 1.展开想象,感知诗歌的画面美和诗歌人物的形象美,了解诗文大意。 2.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把握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3. 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理解诗人在种种意向之中蕴涵的情感。 【正音正字】 菡萏hàn dàn婆娑pósuō飔sī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这优美的旋律和清新的语句,多么逼真的描写,多么丰富的想象。人们常喜欢把人比作荷花,诗人却把荷花比作人,究竟是荷花比人艳,还是人比荷花美?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静呀不染尘埃……”这正是对莲的传神入画的工笔描绘。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对于莲的赞誉不胜枚举,但在,除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之外,还有比朱湘的《采莲曲》更优美更形象的吗?如果说《爱莲说》是对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贵品质的正面刻画,那么《采莲曲》则是对莲楚楚动人、圣洁无私的侧面烘托。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诗人用含蓄细腻的笔触,将采莲女萌生的爱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尤其那一波三涌的“呀”又好似撩动心弦的巧手,让人禁不住要向心中的情人坦露心扉,可话到嘴边又觉无法说出口,只有默默地将它埋藏在心中。 暮色将至,当采莲女就要离去时,诗人又写道:“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小船飘逝,湖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留下几缕时隐时现的歌声,更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此外,整首诗用韵十分讲究,一组诗一个韵脚,增加了诗的节奏感,造成了起伏跌宕的效果。同时,诗的行式、句式有形式美,句与句之间除了退两格自立的二字一行外,彼此间都不是由同一格式展开,而是隔行后退一格起行,使全诗给人一种结构美、建筑美。所有这些无疑对构成全诗的韵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语文《采莲曲》优质教学设计范例

小学二年级语文《采莲曲》优质教学设计范例 新月派诗人朱湘自觉发掘古典词曲和民歌形式结构之美,《采莲曲》是其代表作,他特别注重诗歌的形式和音乐性的精致呈现,因而这里既有强烈鲜明的音乐美。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采莲曲》优质教学设计范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会认“莲、罗、裁”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看图、读诗,了解诗文大意,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识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重点。 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是难点。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明意。 1、猜谜:“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2、揭示谜底荷花,问:荷花还叫什么?相机指导认读:芙蓉、莲 3、莲花的叶子叫做什么?(引出荷叶)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荷叶呢? 4、师:孩子们,每到春末夏初之际,荷塘里,荷叶绿了;到了盛夏时节,荷花红了,一个个粉嫩的莲蓬露出了它们的小脑袋。等莲蓬成熟后,采莲姑娘们就会穿着漂亮的裙子,摇着小船,来到荷塘采摘莲蓬。那美妙的景象让唐代诗人王昌龄都陶醉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板书课题)。你们看,这个新朋友“莲”,头上戴着一顶大草帽呢?聪明的孩子想一想,“莲”为什么要戴上草帽儿?(指名说) 采莲指的就是采莲蓬。炎炎夏日到青青池塘去采莲,感觉怎么样?(指名说)带着我们的感觉读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请大家把书翻到120页,自由地把古诗朗读两遍,注意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3、认读生字:罗、裁 4、认识多音字:觉 5、谁能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通顺了吗?(指名读,生评价) 6、其实,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还要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师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三、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师:真是一曲动听的采莲曲呀!读着这美妙的采莲曲,你仿佛可到了怎样的一幅采莲图呢?(生自由读,读后指名交流) (一)看图入境 ①是啊,多么迷人的荷塘!(出示课件荷塘图)碧绿的茶叶层层叠叠,粉红的荷花星星点点。悦耳的歌声飘飘悠悠,(放歌曲《江南》)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站在荷塘边的诗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指名说) ②引导思考:为什么只闻歌不见人? ③品读“闻歌始觉有人来”。 预设: 大诗人王昌龄也是听到歌声才知道荷塘里还藏着人的,(出示诗句“闻歌始觉有人来”)来,读来你们共同的感受来!(生读) 本来满眼是荷叶荷花,突然你听到了歌声,读——(指读诗句) 为什么只听见歌声,却看不见采莲姑娘?大家读读整首诗,顺着诗句找找原因吧! (二)交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原因,根据学情分版块品读诗句。 1、学习一、二行古诗 A、品读“荷叶罗裙一色裁”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

一、必读作品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周作人:《人的文学》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 蔡元培:《答林琴南书》 沈雁冰:《文学与人生》、《文学研究会宣言》 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 胡适:《蝴蝶》、《一颗星儿》、《人力车夫》、《威权》 沈尹默:《月夜》、《三弦》 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相隔一层纸》 郭沫若:《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步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炉中煤》、《匪徒颂》、《屈原》 汪静之:《伊底眼》、《蕙的风》 冰心:《繁星》第1、7、10、75、131首、《春水》第5、105首 冯至:《蚕马》、《十四行集》一、十五、十七、二十七 宗白华:《夜》 李金发:《弃妇》、《有感》 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口供》、《心跳》 朱湘:《采莲曲》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云游》、《火车擒住轨》 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在酒楼上》、《示众》、《伤逝》、《孤独者》、《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腊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建议通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与《野草》) 庐隐:《海滨故人》 许地山:《缀网劳蛛》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台静农:《拜堂》 废名:《竹林的故事》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鲁迅:《灯下漫笔》、《春末闲谈》、《秋夜》 胡适:《差不多先生传》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谈酒》、《苦雨》、《乌蓬船》 俞平伯:《清河坊》 冰心:《往事》其二之八、《山中杂记》之七、《寄小读者——通讯七》 朱自清:《背景》、《荷塘月色》、《春》、《匆匆》、《给亡妇》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田汉:《获虎之夜》 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采莲曲》阅读答案

《采莲曲》阅读答案 《采莲曲》阅读答案 采莲曲 【思维训练】 1,分别概括五节的内容。 (①摇舟进荷池②溪间采荷花③溪头采莲藕④溪中采莲蓬⑤摇舟回家去) 2,第一节,诗人把什么比作“杨柳”?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诗人把采莲女比作“杨柳”。 采莲女摇船的婀娜姿态与杨柳随风飘荡的动作很相似。) 3,“羞涩呀水底深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拟人。既写出莲藕的可爱,又是采莲女纯美的写照,以莲衬人。) 4,每一节的最后都有“歌声”,这样反复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采莲女喜悦的心情,每一节的歌声与景物交融,营造出诗歌的意境美。) 5,从本诗,你看到哪些美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嗅到了什么味道?感受到什么?

(看到了:美丽的农家采莲少女划着一叶轻舟,在 溪水中采莲;莲叶碧绿田田,荷花鲜红妖娆,微波荡漾,杨柳摇摆,蜂蝶飞舞……; 听到了浆声应答着歌声,风声和着浪声; 嗅到了花香和衣香; 感受到采莲女在时时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 6,这首诗歌的画面不仅有色、有声,而且有味、 有情,它就像一幅精致优美的水彩画。在这幅迷人的水 彩画上,有景有人,你认为谁最美? (采莲女。) 7,诗歌描绘了采莲少女,她的美无处不在。你感 受到了吗?请你说说她美在何处? (美在外貌:荷花般妖娆; 美在劳动的情态:轻盈、欢快 美在采莲的歌声:婉转悠扬 美在采莲过程的情感:羞涩、甜蜜、喜悦……) 8,读完这首诗,为什么我们眼中的采莲少女如此纯美,你明白是什么原因吗?作者主要通过什么艺术手法 把人物形象完美精致地呈现出来? (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以迷人的景色来衬托采莲 少女的形象美,体现了诗歌的意境美。) 9,这首诗歌把纯美的采莲少女与优美的景色交织

《采莲曲》

《采莲曲》 朱湘 【自学指导】 .展开想象,感知诗歌的画面美和诗歌人物的形象美,了解诗文大意。 2.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把握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3.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理解诗人在种种意向之中蕴涵的情感。 【正音正字】 菡萏hàndàn 婆娑pósuō飔sī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这优美的旋律和清新的语句,多么逼真的描写,多么丰富的想象。人们常喜欢把人比作荷花,诗人却把荷花比作人,究竟是荷花比人艳,还是人比荷花美?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静呀不染尘埃……”这正是对莲的传神入画的工笔描绘。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对于莲的赞誉不胜枚举,但在,除了周敦颐

的《爱莲说》之外,还有比朱湘的更优美更形象的吗?如果说《爱莲说》是对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贵品质的正面刻画,那么则是对莲楚楚动人、圣洁无私的侧面烘托。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诗人用含蓄细腻的笔触,将采莲女萌生的爱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尤其那一波三涌的“呀”又好似撩动心弦的巧手,让人禁不住要向心中的情人坦露心扉,可话到嘴边又觉无法说出口,只有默默地将它埋藏在心中。 暮色将至,当采莲女就要离去时,诗人又写道:“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小船飘逝,湖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留下几缕时隐时现的歌声,更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此外,整首诗用韵十分讲究,一组诗一个韵脚,增加了诗的节奏感,造成了起伏跌宕的效果。同时,诗的行式、句式有形式美,句与句之间除了退两格自立的二字一行外,彼此间都不是由同一格式展开,而是隔行后退一格起行,使全诗给人一种结构美、建筑美。所有这些无疑对构成全诗的韵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欣赏朱湘的,就如同欣赏一首流畅、舒朗的音乐,又恰似欣赏一幅亲切宜人的画卷,让人倍感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课文赏析】

朱湘《采莲曲》赏析

朱湘《采莲曲》赏析朱湘《采莲曲》赏析 小船啊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拌,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在中央?

溪头,采藕, 女郎要采又犹疑。 波沉,波生,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柳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莲,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风生, 风飓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衣香, 消融入一片苍茫; 时静,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一、虚幻的理想 落日把荷池染红,晚风把岸边的金柳拂醉,一叶小舟袅着

歌声,穿越于碧绿的莲叶之间,采撷莲子,最后,消融于苍茫的夜色之中…… 这是朱湘《采莲曲》所创造的意境。这一年朱湘21岁,刚好完婚。虽说两年前(1923年)发生了被清华开除出校的不愉快事件,但毕竟人生正当得意处,今不高歌几高歌? 其实,这只是常人的看法,事实并不如此。这时的朱湘,其现实生活绝没有《采莲曲》中的盎然诗情。新婚并没有给朱湘带来燕尔,相反,带来的只是更加剧烈的震动。这一年朱湘与曾被父母指腹为婚的刘霓君(刘彩云。霓君是婚后朱湘所改)完婚。刘父母双亡,一直随兄生活。这使朱湘一下子想到了自己。朱湘也是父母双亡,寄于大兄篱下。 婚礼是由在南京供职的身份显贵、高朋满座的大兄主持的。然而,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接受过五四新思潮洗礼的朱湘,本来就不乐意依旧式婚仪行礼,但固执专横的大兄却偏要按旧有的程式行跪拜礼。结果,不愿妥协的朱湘只肯以三鞠躬代之。于是大兄以为毁了他面子,当晚即大“闹”洞房,连龙凤喜烛也给打成了两截。朱湘一气之下,当即就搬到了二十岁就守了寡的二嫂薛琪英家。从此,兄弟便形同路人,再无往来和同胞情谊。朱湘虽有弟兄四个,姐妹七个,却为他们一个也不容,始终被看作外人。 这一切都留给了朱湘天生的抑郁、自卑和仇视。可以说,仅仅是出于同病相怜,才使朱湘和刘霓君最终结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采莲曲》教案 北师大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采莲曲》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在音乐辅助下,展开想象,通过听读、美读,感知诗歌的画面美和诗歌人物的形象美。 (2)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会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个性化赏读,把握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2、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在种种意向之中所蕴涵的情感,培养自己高尚的审美情趣。 3、过程方法:听读感知——赏读品悟——合作探究——比较拓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听读美读,展开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知诗歌的画面美和人物的形象美。 2、难点: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通过个性化赏读,把握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 1、美读法 2、讨论法 3、质疑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营造美的氛围,导入新课: 师导入:同学们,盛夏时节,江南水乡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是啊,江南水乡盛夏,碧清如镜的湖面,青绿的莲蓬立于婷婷玉立的荷花和青绿如盖的荷叶间,接天莲碧,幽香阵阵。此时,采莲就是件乐事,挎个竹篮,踏上小船,一头扎进绿、白、粉、红交织成的斑斓世界,一边采莲,一边赏花,该是多么诗情画意!忽然飘来一叶莲舟,传来悦耳的歌声,那是谁?(采莲女)同学们想领略这美丽的江南水乡意境吗?让我们走进朱湘的诗歌《采莲曲》中,去尽情地体验和感受其中的美妙吧! (二)听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画面美: 1、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歌朗诵,学生静静聆听,默默感受,走入诗歌的画面。 2、教师提问:听着动情的朗读录音,你听出了美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嗅到了什么味道?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看到了:美丽的农家采莲少女划着一叶轻舟,在溪水中采莲;莲叶碧绿田田,荷花鲜红妖娆,微波荡漾,杨柳摇摆,蜂蝶飞舞……;听到了浆声应答着歌声,风声和着浪声;嗅到了花香和衣香;感受到采莲女在时时思念着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心灵诗语第18课《采莲曲》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心灵诗语第18课《采莲曲》教案沪教 版五四制 1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在音乐辅助下,展开想象,通过听读、美读,感知诗歌的画面美和诗歌人物的形象美。 (2)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会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个性化赏读,把握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2、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在种种意向之中所蕴涵的情感,培养自己高尚的审美情趣。 3、过程方法:听读感知——赏读品悟——合作探究——比较拓展 2学情分析 《采莲曲》是新月派诗人朱湘的代表作,被称为“东方的静的美丽”。诗歌描绘了美丽的农家少女划着一叶小舟在溪水间采莲的情景,体现了采莲女劳动的欢快和初恋的甜蜜。采莲女的娇羞和天上人间的美景叠影,创造了一种闪光欲滴的奇丽境界,表现了作者对宁静安详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歌是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自读篇目,本单元的主题是“心灵诗语”,诗歌以鲜明的意象抒发了浓郁的情感,给读者以生活的启迪或是心灵的震撼,体现了新教材对文化生活和学生个性心灵培养的关注。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广泛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为此,我在把握教材的时候,突破繁琐的讲解和分析,珍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听读、美读和品读拓展,把生活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形成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独特见解,使学生不仅对诗歌特征有了认识,而且受到美的熏陶,懂得关注采莲文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听读美读,展开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知诗歌的画面美和人物的形象美。 2、难点: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通过个性化赏读,把握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营造美的氛围,导入新课 师导入:同学们,盛夏时节,江南水乡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是啊,江南水乡盛夏,碧清如镜的湖面,青绿的莲蓬立于婷婷玉立的荷花和青绿如盖的荷叶间,接天莲碧,幽香阵阵。此时,采莲就是件乐事,挎个竹篮,踏上小船,一头扎进绿、白、粉、红交织成的斑斓世界,一边采莲,一边赏花,该是多么诗情画意!忽然飘来一叶莲舟,传来悦耳的歌声,那是谁?(采莲女)同学们想领略这美丽的江南水乡意境吗?让我们走进朱湘的诗歌《采莲曲》中,去尽情地体验和感受其中的美妙吧! 活动2【讲授】(二)听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画面美: 1、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歌朗诵,学生静静聆听,默默感受,走入诗歌的画面。 2、教师提问:听着动情的朗读录音,你听出了美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嗅到了什么味道?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看到了:美丽的农家采莲少女划着一叶轻舟,在溪水中采莲;莲叶碧绿田田,荷花鲜红妖娆,微波荡漾,杨柳摇摆,蜂蝶飞舞……;听到了浆声应答着歌声,风声和着浪声;嗅到了花香和衣香;感受到采莲女在时时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

《采莲曲》学案

采莲曲 预习 【自学指导】 1,展开想象,感知诗歌的画面美和诗歌人物的形象美,了解诗文大意。 2,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把握诗歌的抒情意境美。 3,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理解诗人在种种意向之中蕴涵的情感。【原文欣赏】 小船啊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拌,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在中央?溪头,采藕, 女郎要采又犹疑。波沉,波生, 波上抑扬着歌声。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柳树婆娑,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采莲, 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 风飓荡漾着歌声。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衣香, 消融入一片苍茫; 时静,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作者介绍】 朱湘(1904-1933),现代诗人,字子沅,安徽太湖县人,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自幼天资聪颖,6岁开始读书,7岁学作文。受《新青年》影响,赞同新文化运动。1920年入清华大学,参加清华文学社活动。1922年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新诗,并加入文学研究会。此后专心于诗歌创作和翻译。朱湘是二十年代清华园的四个学生诗人之一,与饶孟侃(字子离)、孙大雨(字子潜)和杨世恩(字子惠)并称为“清华四子”,后来与其他三子成为了中国现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在校期间,他的艺术天分已经崭露出来,当时就是清华校园的文学名人。1927年9月赴美国留学,民族歧视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为家庭生活计,学业未完便回国,应聘到安徽大学任英国文学系主任。1932年夏天去职,飘泊辗转于北平、上海、长沙等地,以写诗卖文为生。终因生活窘困,愤懑失望,1933年12月5日晨在上海开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杀。据目击者说,自杀前还朗诵过德国诗人海涅的诗。朱湘死后被鲁迅称之为“中国的济慈”。罗念生说:“英国的济慈是不死的,中国的济慈也是不死的。” 【正音正字】 菡萏hàndàn婆娑pósuō飔sī 【课文简析】

朱湘

朱湘(1904-1933) 现代诗人。字子沅。祖籍原为湖北,后迁入安徽太湖县,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1919年入南京工业学校预科学习一年,受《新青年》的影响,开始赞同新文化运动1920年入清华学校,参加清华文学社活动。1922年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新诗,并加入文学研究会。此后专心于诗歌创作和翻译。1927年9月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威斯康辛州劳伦斯大学、芝加哥大学、俄美俄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等课程。那里的民族歧视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地幻想回国后开"作者书店"使一班文人可以"更丰富更快乐的创作"为家庭生活计,他学业未完,便于1929年8月回国,应聘到安庆安徽大学任英国文学系主任1932年夏天去职,飘怕辗转于北平、上海、长沙等地,以自由卖文为生。终因生活窘困,愤懑失望,于1933年12月5日晨在上海开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杀。 朱湘1921年在清华学习期间开始新诗创作。初期作品多收在诗集《夏天》(1925)中。作品《小河》等风格纤细清丽,技巧还较为幼稚。1925年以后,自觉追求新诗音韵格律的整饬,曾于1926年参与闻一多,徐志摩创办的《晨报副刊诗镌》的工作,提倡格律诗的运动,并发表"我的读诗会"广告,努力实践诗歌音乐美的主张。他的第二部诗集《草莽集》(1927)形式工整,音调柔婉,风格清丽《摇篮歌》、《采莲曲》节奏清缓、动听。他的著名长诗《王娇》,注意融汇中国古代词曲及民间鼓书弹词的长处。这个诗集标志他诗歌创作的日趋成熟。朱湘出国前后的创作较多接受外国诗歌的影响,对西方多种诗体进行了尝试。其中《石门集》(1934)所收的70余首十四行体诗,被称为是他诗集?quot;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柳无忌《朱湘的十四行诗》) 朱湘还写过不少散文随笔、诗歌批评,翻译介绍了不少外国名诗。他曾用"天用"的笔名在1924年《文周报》上开?quot;桌话栏"发表了关于《呐喊》、《红烛》等书评。他的著作还有:诗集《永言集》(193引散文和评论《中书集》(1934)《文学闲谈》(1934)书信《海外寄霓君》(1934)、朱湘书信集》(1936),译作《路曼尼亚民歌一斑》(1924)、《英国近代小说集》(1929)《番石榴集》(1936)。 (孙玉石) 朱湘 张玲霞 朱湘(字子沅)是二十年代清华园的四个学生诗人之一,与饶孟侃(字子理)、孙大雨(字子潜)和杨世恩(字子惠)并称为“清华四子”,后来与其他三子成为了中国现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在校期间,他的艺术天分已经崭露出来,当时就是清华校园的文学名人。 朱湘是一个性格独特、对艺术充满执著的诗人,他在清华六年学生生活并不顺利,曾因记满三次大过而受到勒令退学的处分,1926年复学后又读了一年才毕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朱湘的学习成绩不好,他“中英文永远是超等上等,一切客观的道德藩篱如嫖赌烟酒向来没有犯越过,只因喜读文学书籍时常逃课以至只差半年即可游美的时候被学校开除掉了。”他在给清华文学社的顾一樵的信中说,他离校的原因是“向失望宣战。这种失望是多方面的”,但他又对清华园无限留恋:“清华又有许多令我不舍之处。这种两面为难的心情是最难堪的了。反不如清华一点令人留恋的地方也无倒好些。”他之不满意清华在于:“人生是奋斗的,而清华只有钻分数;人生是变换的,而清华只有单调;人生是热辣辣的,而清华只是隔靴搔痒。”严格的校园生活,对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来说,不免感到拘囿;但清华的自然人文环境,毕竟给过他熏染和陶冶,使他后来的创作道路走得更为扎实。

采莲曲的诗意_426

采莲曲的诗意篇一:朱湘《采莲曲》诗刊评论 采莲曲(现代)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 微波, 金丝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 拍轻, 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裹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波沉, 波升, 波上抑扬着歌声。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榴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 采蓬, 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 风生, 风,荡漾着歌声。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溶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朱湘简介: 朱湘(1904~1933),祖籍湖北,安徽太湖人。一九二O年人北京清华学校,参加清华社文学活动,一九二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一九二七年九月赴美留学,先后在劳伦斯大学、俄亥俄大学学习英国文学,一九二九

年回国,任安徽大学外文系主任,一九三二年夏去职后,辗转飘泊于北平、上海、长沙等地,以写诗卖文为生,十分穷困潦倒。着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及散文、论著等多种。 《采莲曲》导读 【王泽龙荐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这首诗借鉴了民歌的写法,采用吟唱咏叹的调子,描写青春少女荡舟采莲,芳心荡漾的情景。作者把采莲的场景描写与采莲少女的微妙心理活动结合,情景相生相融。这是一首采莲艳曲,作者表现得细腻生动,婉转含蓄,营造出美妙的意境。朱湘主张新诗是可以朗读的,音节是构成新诗音韵和谐的重要因素。诗歌采用了整齐变化,错落有致的格式。诗歌每一节的行数统一,诗行的字数音节数统一:每节的音节数是2、3、2、3、1、1、3、1、1、 3。每节用韵的格式也一致:一、二、四句用一个韵,五、六、七句同一个韵,八、九、十句换另一个韵。错落变化,匀称和谐,是一首典型的新体格律诗。 教学侧重点:新体格律诗的音节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