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我看来,父母待客一事与孩子无关、居委会主任一味包容小孩贪玩的做法诚然是对孩子天性的“保护”,但确实有其不当之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这家长,这居委莫不是把这“授渔”的过程给忘了?

落一叶而知天下秋。从这个事例上可以由点及面地发现,一味地纵容孩子的任性,会造成责任感的缺失,而这份身为家庭一份子的责任感,是需要得到重视的。在我们为孩子的自由提供平台时,是否忘了孩子应承担的义务?是否在一味地宠溺孩子的不良习惯的同时,忽视了人格的建立和人生观的正确引导?《易经》中有“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意思是好他人之所好,恶他人之所恶。这从历史的长河中积淀而出的美德,却遗忘在了一个孩子的“童真”之中。同样,当代国外的面试中,如果面试者因不能回答出问题而只说“对不起,我不知道”时,他肯定会被扣分。因为考官这样说:“当你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时,你应该具备基本的交际礼仪的能力。”这就是国外对教养的定义。因此,当今一部分家长将视线仅仅放在孩子的成绩,而淡化综合素质、能力构建的发展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取的。

是不是除了一些器物上的给予,大人们还应该教以孩子做人的道理、分析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方法呢?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恰当并顺利地起飞,这也就是授之以渔的功效。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教育的流弊。教育,毋容置疑,为青年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但现代与古代的教育模式已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现代教育好比一间温室,莘莘学子是温室中被熏陶的花朵。古代往往是学习条件艰苦,在严酷的环境下培养出人们强烈的精神信念,道德的力量使一部分成为仁人志士,精神上的巨人。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在不断接收先人的劳动果实,机械化地按照流程执行任务,与此相反地,古代的学习条件较今之教育更为严酷,为了考取进士,中举人,哪个没有十年寒窗之苦,头悬梁锥刺股之奋?但恰恰这艰苦的环境,是培养超乎常人的能力的催化剂,让一部人能够站在高处,委以重任,日理万机,俯察民生。因此,诸如责任感之类的信念观应从娃娃抓起,只有明白了生活得意义,人生的方向,我们才能成为自己的引路蜂,指路人。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打乱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我们需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教育的利与弊,过于苛责的管制和太过包容的放纵都是不可取的。推之社会,随着经典文学,国学逐渐低沉,我认为学者们可以更多地以身示教,来引导更过的人们关注人文的传承,用心地让人们感受到学习的美,知识的美,文学的美,让经典的文学得到延续,让更多的有独到见解的思想者层出不穷。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