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海洋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广东海洋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广东海洋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广东海洋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实习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系别:信息学院

班级:计科1141

指导教师:刘桃丽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一、设计要求

1.1、分组设计一台基本模型机,并在模型机上运行一个简单的程序。每组2-3人,要求各组的指令系统不同。

1.2、根据设计的图纸,在验台上进行组装,并调试成功。

1.3、在组装调试成功的基础上,整理出设计图纸和其他文件,包括:

(1)总框图(数据通路图)

(2)微程序流程图

(3)微指令格式

(4)微程序代码表

(5)调试小结

二、课程实习使用的实验设备

2.1 实验设备

TEC-9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含74181算术运算器ALU、74374寄存器堆R0、74161程序计数器、74273地址寄存器AR、74273指令寄存器IR 等),排线若干。

2.3 系统需求分析

一台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各种指令集合称为指令系统或指令集。一台特定的计算机只能执行自己指令系统中的指令。因此,指令系统就是计算机的机器语言。指令系统表征着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使用属性,它是计算机系统设计中的核心问题。指令系统的设计主要括指令功能、操作类型的设计,寻址方式和指令格式的设计。计算机的性能与它所设置的指令系统有很大的关系,指令系统反映了计算机的主要属性,而指令系统的设置又与机器的硬件结构密切相关。指令是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而指令系统是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机器指令的集合。通常性能较好的计算机都设置有功能齐全、通用性强、指令丰富的指令系统,而指令功能的实现需要复杂的硬件结构来支持。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人们步入自动化、智能化的生活阶段。本次课程设计课题是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它正体现了这一点。利用CPU与简单模型机来实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及实验中所学到的实验原理和编程思想,硬件设备自拟,编写指令的应用程序,用微程序控制器实现了一系列的指令功能,最终达到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本次设计完成了各指令的格式以

及编码的设计,实现了各机器指令微代码,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应用程序。部件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人为模拟产生的,本课程设计将能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通过设计流程图,编写机器指令,微指令和控制信号程序。首先向存储器(RAM)中装入数据和程序,然后检查写入是否正确,启动程序执行。另外,还需设计三个控制台操作微程序:存储器读操作(READ),存储器写操作(WRITE),运行程序(RUN)。以上各微指令设计完毕后,连接线路在TEC-9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箱运行程序,并将实验结果显示输出。

2.4 功能分析

该系统实现的功能是对输入的数据可以和内存中的数据进行连续的加、减及循环左移运算,并对其结果进行存储,显示等功能,从而得到一个简易的复杂模型机所实现的功能。

2.5 模块功能

IN 为单元字长(8位),含义是将数据开关8位数据输入到RO寄存器 ADD 为双字长指令,第一字为操作码,第二字为操作数地址,其含义是将R0寄存器的内容与内存中以A为地址单元的数相加,结果放在R0。

STA 为双字长指令。含义是将R0中的内容存储到以第二字A为地址的内存单元中。

AND 为双字长指令。第一字为操作码,第二字为操作数地址,其含义是将R0寄存器的内容与内存中以A为地址单元的数相与,结果放在R0。

SUB 为双字长指令,第一字为操作码,第二字为操作数地址,其含义是将R0寄存器的内容与内存中以A为地址单元的数相减,结果放在R0。

NOT 为双字长指令,第一字为操作码,第二字为操作数地址,其含义是将R0寄存器的内容求反,把结果放在R0中。

JMP 为双字长指令,执行该指令时,程序无条件转移到第二字所指定的内存单元地址。

三、课程实习步骤

3.1 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计算机原理知识,在理解计算机各功能部件工作原理上,进一步加深计算机系统各模块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和整机的概念,将微程序控制器模块、运算器模块同存储器模块联机,组成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用微程序控制器模型机的数据桐庐,通过在够早的模型机上运行机器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建立机器的整机概念。

3.2 设计内容

通过自己设计微指令,同时设计了7条机器指令:IN(输入)、ADD(相

加)、AND(逻辑与)、STA(存数)、SUB(相减)、NOT(取反)、JMP(无条件转移),然后输入数据来验证这些操作。

3.3 基本原理

A.微程序控制的基本思想:

1. 若干微命令编制成一条微指令,控制实现一步操作;

2. 若干微指令组成一段微程序,解释执行一条机器指令;

3. 微程序事先存放在控制存储器中,执行机器指令时再取出。

B.基本组成:控制存储器,微指令寄存器,微地址寄存器,地址转移逻辑。

控制存储器(CM):用来存放实现全部指令系统的微程序,位于CPU中。它

是一种只读型存储器,要求速度快,读出周期短。

微指令寄存器:存放当前由控制存储器读出的一条微指令信息,分为微地址寄存器和微命令寄存器两个部分。其中微地址寄存器决定

将要访问的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微命令寄存器则保存一条

微指令的操作控制字段和判别测试字段(P)的信息。

地址转移逻辑:自动完成修改微地址的任务。

微程序控制器: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当前指令的翻译和执行,即将当前指令的功能转换成可以控制的硬件逻辑部件工作的微命令序列,完成数据传送和各种处理操作。它的执行方法就是将控制各部件动作的微命令的集合进行编码,即将微命令的集合仿照机器指令一样,用数字代码的形式表示,这种表示称为微指令。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微指令序列表示一条机器指令,这种微指令序列称为微程序。微程序存储在一种专用的存储器中,称为控制存储器。

C.微程序控制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下面通过计算机启动、执行程序直到停机的过程,来说明微程序是如何控制计算机工作的:

计算机加电以后,首先由复位信号(Reset)将开机后执行的第一条指令的地址送入PC内,同时将一条"取指"微指令送入微指令寄存器中,并将其他一些有关的状态位或寄存器置于初始状态。当电压达到稳定值后,自动启动计算机,产生节拍电位和工作脉冲。为保证计算机正常工作,电路必须保证开机后第一个机器周期信号的完整性,在该CPU周期末,产生开机后第一个工作脉冲。然后计算机开始执行程序,不断地取出指令、执行指令。

程序可以存放在固定存储器中,也可以利用固化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一小段引导程序,将要执行的程序和数据从外部设备调入主存。实现各条指令的微程序是存放在微程序控制器中的。当前正在执行的微指令从微程序控制器中取出后放在微指令寄存器中,由微指令的控制字段中的各位直接控制信息和数据的传送,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当遇到停机指令或外来停机命令后,应该待当

前这条指令执行完毕后再停机或至少在本机器周期结束时停机。要保证停机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能继续工作而且不出现任何错误。

3.4 数据通路图

注意:

①片选信号CE=0为有效电平,CE=1为无效电平。

②WE=1为写入,WE=0为读出。

③LOAD和LDPC同时为“1”时,可将总线上的数据装入到PC中,LDPC为“1”,同时LOAD为“0”时,将PC中的内容加1。

④M=0为算术运算,M=1为逻辑运算。

⑤CN=0表示运算开始时低位有进位,否则低位无进位。

3.5 程序流程图

3.6 接线图

3.7 测试结果及分析

3.7.1 测试过程

注:根据实验连线图连接好,使编程开关处于“RUN”,STEP为“STEP”状态,STOP为“RUN”状态。

拨动总清开关CLR(0—》1),微地址寄存器清零,此时用“DATA UNIT”

单元的8位二进制开关给出要写入RAM区的首地址(0000 0000),控制台SWB,SWA开关置为“01”,按动显示“010010”,再按动一次“START”,微地址灯显示“010100”,此时数据开关的内容置为要写入的机器指令,按动一次START键,即

完成该条指令的写入。机器指令的首地址只要第一次输入即可,PC会自动加1,所以按动START,只有在微地址灯显示“010100”时,才设置内容,直到所有机器指令写完。

3.7.2 测试结果

四、总结

在做这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过程中,困难重重,可以说是身心疲惫,许多在课堂上没有听懂,没有学会的知识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暴露无遗,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还有,感觉在课堂上学到的还比较肤浅,表面,课后并没有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和研究琢磨,导致在实际应用和操作方面力不从心,这点启发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实验课,多动手,多思考,提高实践能力。

不懂就学,不懂就问。积极的是我在发现问题和自己的不足之后,把课本的内容重新学习了一遍,特别是与之相关的章节内容,对于一些学过还不懂的知识点,例如,数据通道看不懂,不了解指令具体的执行过程,等等,我就上网找资料,发帖求教,请问组员,同学,老师。此间,培养了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师生情谊。

总的来说,这次课程设计还是有收获的,不仅学习巩固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觉悟提高了,一些学术精神也从此萌芽了。最后,特别感谢刘老师一学期以来的辛勤付出,谆谆教导,让我们接受并获得了新知识,新技能,开阔了视野,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 白中英戴志涛.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立体化教材)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3

[2]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网络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 张昆藏.计算机系统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4](美)普拉持(Platt,D.S)著.黄慧萍等译.Microsoft.NET精髓.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

[5] https://www.doczj.com/doc/4611337858.html,,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6]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王诚,宋佳兴,董长洪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 《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训练 . 旷海兰等编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8] 计算机原理与设计. 宋焕章张春元王保恒.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附录

源程序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学院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系部艺术设计系 教研室环艺设计教研室 教师许灿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模型设计与制作 【适用专业】 高等职业学校会展策划与管理(广告与会展方向)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模型设计与制作》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广告与会展方向、展示设计)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主要包括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进行会展模型制作,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会展模型制作的过程和方法,掌握设计软件和雕刻机的使用方法,以及熟悉各种模型制作的材料。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设计思路,采用以项目操作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任务整合相关知识和技能来设计该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通过构想、草图、效果图、制作模型等手段来展示成果,模型更是表现空间设计的直接手段。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模型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及其制作的正确方法和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所设计空间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本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线,从而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力及创新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 在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模型制作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三维空间设计的形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模型制作的基本原理与三维空间表现设计的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为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广东海洋大学光电传感技术

量子流速率:在给定波长λ处的很小波长范围dλ内发射的辐射通量dθ与该波长的光子能量hv的商为光源在该波长λ处每秒发射的光子数,称其为光谱量子流速率。 物理含义:量子流速率反应光源单位时间发出可见光波段的量子数。 人眼的光视效率:在0.555μm处最为敏感。 辐射体:辐射体温度越高,它的可见光成分越多,光视效能越高,光度量越高,标准钨丝白炽灯的供电电压降低,灯丝温度降低,可见光光谱成分减弱,光视效能降低,用照度计检测光照度,照度显著下降。 半导体对光的吸收:本征吸收,杂质吸收(杂质吸收的长波长总长于本征吸收的长波长),激子吸收,自由载流子,晶格吸收。 只有本征吸收和杂质吸收能直接产生非平衡载流子引起光电效应。 内光电效应:1.光电导效应:本征光电导效应和杂质光电导效应。2.丹培效应:由于载流子迁移率的差别产生受照面与遮光面之间的伏特现象。 光电效应:1.内光电效应:被光激发所产生的载流子仍在物质内运动,使物质的电导率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生伏特现象。2.外光电效应:被光激发所产生的电子逸出物质表面形成真空中电子的现象,是真空摄像管、变相管、像增强管的核心技术。 光电发射器不同于内光电器件的特点:1.光电发射器中的导电电子可以在真空中运动,因此可以通过电场加速电子运动的动能,或通过电子的内倍增系统提高光电探测灵敏度。使它能高速度地探测极其微弱的光信号,是像增强管和变相器基础。 2.很容易制造出均匀的大面积光电发射器件,在光电成像器件方面非常有利。一般真空光电成像器件的空间分辨率要高于半导体光电图像传感器。 3.光电发射器件需要高稳定的高压直流电源设备,使整个探测器体积庞大,功率损耗大,不适用于野外操作,造价也昂贵。 4.光电发射器的光谱响应范围不如半导体光电器件宽。 钨丝白炽灯的温度越高,它发出的辐射出射度越强。 维恩位移定律:气体放电灯特点是发出光谱为线光谱,带状光谱。 钠蒸气原子辐射出5890*10-10m和5896*10-10m双黄光。 除激光光源外,脉冲氙灯亮度最高,光谱分布范围也宽。 水银蒸汽灯:在石英玻璃管中,用作标定光谱仪器的已知光谱光源。 发光二极管发射光谱的峰值波长由材料的禁带宽度决定。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报告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4611337858.html,/maria87328/archive/2008/01/13/2041130.aspx 一、实验基本任务 1、由基本单元电路构成一台基本模型机。 2、设计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 3、调试指令和模型机使其在微程序的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正常工作。 二、设计方案 1、硬件设计 (1)设计微程序控制电路 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控制存储器:EPROM2816*3,8D触发器74ls273*2,4D触发器74ls74*3;微指令寄存器格式:18位微指令,6位微地址。 (2)设计时钟信号源和时序控制电路 时钟信号源的组成:时基电路555,可触发单稳态多谐振荡器74ls237*2,输出频率为330-580Hz的方波信号。 时序控制电路:4D触发器74ls175*1组成移位寄存器电路。 (3)设计主存储器 主存电路的组成:6264存储器(8K*8位)*3,地址寄存器:74ls273*1,三态门:74ls245*1。 2、微控制设计 (1)实现存储器读操作; 拨动总清开关后,置控制开关SWC、SW A为“0 0”时,按要求连线后,连续按动“启动运行”开关,可对主存储器RAM连续手动读操作。 (2)实现存储器写操作; 拨动总清开关后,置控制开关SWC、SW A为“0 1”时,按要求连线后,再按动“启动运行”开关,可对主存储器RAM 连续手动写入。 (3)实现程序运行操作。 拨动总清开关后,置控制开关SWC、SW A为“1 1”时,按要求连线后,再按动“启动运行”开关,即可转入到第01号“取址”微指令,启动程序运行。

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练习模型制作,熟悉建筑模型材料的种类、特性,学会使用钢尺、美工刀等模型制作工具,基本掌握模型的制作技法。为将来在箭镞设计课程中使用模型推敲方案打下基础。要求根据课程设计命题,结合自身设计概念制作模型,可以有一定的取舍,不能有大的错误,制作认真仔细,整体模型干净利落。最后完成得模型要求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体块表现清楚,有自己的风格。 2、实验方案: 结合课程设计的进度,在一草方案后制作工作模型,用于推敲建筑环境、建筑体量、材料、色彩等方面要素,学习以制作模型的形式激发创作灵感、推进方案设计。在基本明确建筑设计方案后进行模型制作设计,选用卡纸、PVC板等作为主材,适用选用色纸、瓦楞纸、型材等作为辅材,利用钢尺、美工刀、模型胶等工具制作建筑模型呈现设计方案。 3、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 听取了专业老师的意见后,我使用了pvc板(厚度为2cm)和kt板作为这次作业的模型主要材料。Pvc板作为主模型的材料,因为其比较结实,不容易被破坏,而且表面平滑,外观看起来十分规整。而kt板则作为模型底座的材料,在kt板上容易插入模型花和粘贴模型人,但是kt板不能与502胶水接触,其会被腐蚀。所以在制作模型时,对于底座的粘合,我使用的是u胶,而pvc板的粘合我会根据需要,使用u胶和502胶水。这次制作模型需要用到的工具中,有手术刀,ut刀,直尺、90度尺、切割板u胶、502胶水等。 考虑到这次制作的模型是塑料模型,因此所需用到的工具比较少。而这次制作模型的手法,鉴于我是大一新生,在经济和知识掌握程度的限制上,我是手工制作模型的。在制作模型时,有直接粘合、镶嵌粘合和穿插的步骤。在制作模型时,我曾经遇到因为粘合位置特殊的原因,很难把两块pvc板粘合在一起或者由于柱子太长,不能轻易与pvc板粘合的问题。一开始我是使用u胶粘合的,但后来发现,原来在一些地方,可以用502胶水作粘合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502胶水前,应该确认是否这样粘合,一旦粘合错了,分离工作会很难,而且强制分离会破坏pvc板。另外,在制作模型是,我会发现自己设计的建筑,有些地方做起模型来,会有比较大的难度,会花比较多的时间,于是自己会在考虑是否应该对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而如何修改,这又是需要慢慢去思考的,因此,在做模型的时候会发现不少的对设计有用或使你感到困惑的东西。在数据处理方面,我认为做模型对数据的处理十分有用,因为当你把设计从二维转化为三维时,你会发现,你所定的数据不适合人体的模度,对于整个场地的迎合十分不适合。当然,在处理数据时,一些建筑规范是不能忽略的,你的数据可能是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因此,在数据处理是,要遵守人体的模度、整个场地的迎合和建筑规范来进行。另外,在处理数据时,我一般时先定大范围的数据,在处理小地方的数据的。可能两方面一起处理会比较好,这我会更加留意这一点。而在数据的整理时,对于复杂的数据,我通常是结合场地的情况稍作调整,当你做出一个模型时,1:20或更大的比例模型用于观察这建筑是否适合人的模度,1:100或更小的比例模型用于观察这建筑是否迎合整理环境的。我制作了1:100和1:50的模型进行分析,最后定出了我的模型方案。

广东海洋大学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题库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课复习提纲 一、工程材料部分 1.常见金属晶格类型。 2. 三种晶体缺陷。 3. 相的概念。 4.固态合金有哪些相。 5.过冷度的概念。 6.过冷度与晶粒度的关系。 7.结晶过程的普遍规律。8.控制晶粒度的方法。 9.同素异构转变的概念。 10.绘制铁碳合金相图(各线、特殊点、成份、温度、组织、相)。 11.分析钢从奥氏体缓冷至室温时的结晶过程,画出典型铁碳合金(钢)显微组织示意图。 12.共晶反应式和共析反应式。 13.金属塑性变形的两种方式。14.加工硬化的概念。 15再结晶温度的计算。16热加工与冷加工的区别。 17.钢的热处理概念。18.热处理工艺分类。 19.过冷奥氏体转变的产物。20.决定奥氏体转变产物的因素。 21.马氏体的概念。 22会分析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知道淬透性与C曲线的关系。 23.退火和正火的目的。24.淬火的概念。 25.一般怎样确定碳钢的淬火温度?26.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27.回火的目的。28.何为回火脆性? 29.回火的种类。 30.一般表面淬火的预备热处理方法和表面淬火后的组织。 31渗碳的主要目的。32.钢按化学成分分类。 33.钢按质量分类。34 钢按用途分类。 35.机器结构钢的分类。36 钢中S、P杂质的影响。 37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38.结构钢牌号表示的含义。 39.能区别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轴承钢的牌号和一般采用的热处理方法。40按刃具钢的工作条件,提出哪些性能要求? 41.根据碳钢在铸铁中存在形式及石墨形态,铸铁的分类。 二、材料成形技术部分 1、铸造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流动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3、什么合金易于形成缩孔、什么合金易于形成缩松?。 4、铸造应力分为哪几类? 5、减小和消除铸造应力的主要方法。 6、绘制自由锻件图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7、何谓拉深系数?有何意义?8.焊接的实质。

建筑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建筑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学生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规划设计模型制作专业班级:城乡规划 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建筑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刘琰 2014——2015学年第 2 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名称:江宁校区总体规划模型制作实验学时:24学时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实验楼B203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刘琰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1、学习利用规划模型分析总平面的布局 2、学习规划模型的制作方法 要求:在读懂图纸的基础上,通过对空间、功能、结构、环境、流线、体量、外观、平面到剖面、几何关系、基本形状、逻辑关系等方面进行总体分析, 理清建筑平面和空间的组成关系,理清建筑与道路的关系,最后完成规划 模型的制作。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测绘工具 三棱尺(比例尺) 、直尺、三角板、弯尺 (角尺) 、圆规、游标卡尺、蛇尺等。 2.剪裁、切割工具 勾刀、刻刀、裁纸刀、角度刀(45o) 、切圆刀、剪刀、手锯、钢锯、电磨机、电热切割器等。 3.打磨喷绘工具 砂纸、锉刀、什锦锉、木工刨、台式砂轮机。 4.粘合剂 三、实验过程

第一次模型制作实验课在工科楼模型教室,之前老师在多媒体教室跟我们讲解了模型制作的工具,材料等基本知识,发任务书。 这一次在模型教室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一下往届做的模型,看到学姐学长的作品时,感觉有点震惊,稍微有点不自信,但是在我们仔细参观与讨论我们自己组用的材料与制作流程后,我立马又斗志昂扬了起来。参观完往届作品后,我们确定小组成员,小组开始确定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大致分配了任务,男生做模型,女生做细节部分。我们组的组员经过积极热烈的讨论,初步确定了地形,草,建筑的材料,地形采用灰色纸板,草为普通草皮,多数建筑为PVC板为骨架,少部分为泡沫,同时大概制定了制作流程与方案。 方案确定后,我们小组成员在第二天就全部出发去购买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我们按着讨论后的清单购买,包括灰色的卡纸、厚泡沫板、薄木板、PVC板、树粉、树干,草皮,胶水等一系列材料。 感悟:在此次购买中,我们小组有着很激烈的讨论,虽然在昨天已确定好清单,但是到了店里发现我们考虑的还是不够周全。 第二次模型制作实验课我们通力合作,用木板做底将买来的厚泡沫板做第二层底,上面再铺一层厚的PVC板,层与层之间用双面胶与泡沫胶粘合。其实我们在黏板的事先并没想好用什么黏,我们是在仔细观察了其他的组用的粘合材料后经过比较后讨论决定的,这也算取长补短了。我们一边黏一边试试粘合的效果,感觉比较结实。然后用复写纸将打印好的cad 地形描到买好的灰色卡纸上,而我则负责将地形上的绿地剪出来,作为之后剪草皮的模板。这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因为老师给我们的学校地形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简单模型机设计

计算机硬件课程设计--简单模型机设计

计算机硬件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简单模型机设计 一、设计要求 硬件: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台,PC机一台,排线若干,串口线一根。 软件:CMP软件 二、设计目的 1.通过对一个简单计算机的设计,对计算机的基 本组成、部件的设计、部件间的连接、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微指令和微程序的编制与调试等过程有更深的了解,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 2.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建立整机的概念,对程序 进行编辑,校验,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熟悉和训练设计思路与实 现方法。 4.通过本次课程设计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团 队问题的解决。

三、设计电路及连线 设计电路及连线实验图如下图1-1所示。 图1-1 简单模型机连线图 四、设计说明 本次课程设计将能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

来完成,CPU 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五条机器指令:IN (输入)、ADD (二进制加法)、STA (存数)、OUT (输出)、JMP (无条件转移),其指令格式如下(前4位为操作码): 助记符 机器指令码 说 明 微程序入口地址 IN 0000 0000 “INPUT DEVICE ”中 10 的开关状态→R0 0001 0000 ×××× ×××× R0+[addr]→R0 11 0010 0000 ×××× ×××× R0→[addr] 12 0011 0000 ×××× ×××× [addr]→BUS 13 0100 0000 ×××× ×××× addr →PC 14 ADD addr STA

广东海洋大学论文格式要求

广东海洋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它一方面是学生学习、研究及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为了确保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使学生掌握科研论文(设计)的撰写规范,制定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结构要求如下: 毕业论文(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一)、标题 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3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标题和摘要中有生物名称时,应在中(英)文之后写出拉丁名。 (二)、论文摘要(设计总说明) 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约300~400汉字;英文摘要约200~300个实词,英文摘要应注意英文的转行规则。 摘要既要相对独立又要表达明确,一般采用第三人称表达句,如“本研究认为”而不用“我认为”等。摘要中不要含图表、非公用的符号。 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外文字数以1000个左右实词为宜。 (三)、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选用3~5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隔开,在摘要下方。英文关键词为中文关键词的英文译文。 (四)、目录 目录按四级标题编写(即:1……、1.1……、1.1.1……、1.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五)、正文 1、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研究的指导思想,阐述本研究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以及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论文正文的精华。结论概括了研究的主要成果,结论应扼要明确,精练完整,准确恰当,不可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应具有简洁性、客观性和概括性。结论不宜做绝对和扩大的推论,要将结论限制在研究结果允许扩展的范围之内,应提炼和概括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而不能在结论中简单地重复主要研究结果。 2、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论: (1)设计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

模型制作实训报告

中国某某学院实践报告评审表 实践项目名称 模型制作实训 本次实践学分 1 实践单位或地点校内B-306 起止时间2014年12月29日至2015年1月5日 指导 教师 评语 成绩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实践单位意见(签章): 年月日教研 室审 核意 见 审核人(签名) 年月日系部 意见 验收人(签章) 年月日 注: 本表按专业班级填报;由系部自行汇总存档备查。中国某某学院 实践报告 实践类型:(实验、实训、实习、顶岗实习等)系部:88888系二〇_88 级 专业:工业设计班级:8 学生姓名:某某学号:888888888 教务处编制 2015年1 月5 日

实践报告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经过大学2年多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个产品从想法变成现实的方法,这个学期的实训是机械制造实训,利用3D打印机把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产品模型通过3D打印机把它打印出来,并且打印出来后通过砂纸打磨,502和喷砂材料对产品进行表面的光滑处理,最后在进行色彩的喷绘,使产品变得更加真实具有质感。 1.首先从想法到到Proe的建模; 2.然后在Proe软件里进行格式的转换,使产品模型的格式变成3D打印机可以支持的STL格式; 3.并且把打印机组合安装后连接上电脑,然后在电脑上安装打印机的软件,通过打印软件把转换好的模型STL格式导入到软件中; 4.为了使模型的大小可以在打印机里打印,更加快速的打印出来,所以得对模型进行缩放;

8位模型机课程设计

xxxxx 课程设计报告学院机电信息学院 课程课程设计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xxxxx 姓名xxxxxxx x 学号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 日期201x年x月x日

目录 1.概述 0 2.总体设计 0 3.详细设计 (2) 3.1 运算器 (2) 3.2 存储器 (3) 3.3 微控制器 (5) 3.4 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8) 4.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8位模型机的设计与仿真 1.概述 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设计与仿真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构造一台8位模型机。字长是8位纯整型,包含基本的五大件: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I/O设备。它的结构框图如下图1-1所示. 这基本的五大件通过数据总线连接,实现数据的处理和控制。 部件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人为模拟产生的,而综合实验将能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2.总体设计 模型机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数据总线、输入输出和时序产生器组成,模型机的结构图如图2-1所示。 图2-1 模型机结构图 在图2-1中T1、T2、T3和T4等控制信号都是由时序产生器生产,时序产生器由时序电路实现如图2-2所示,时序产生器一个周期中产生四个脉冲信号T1~T4,这四个脉冲信号用于控制组件的执行顺序,组件在这些信号的控制下有序的执行,一个周期中完成一条微指令的执行。 图2-2 时序产生器

内训师如何做好课程设计开发

内训师如何做好课程设计开发 一、从内训师模型来讲,一个优秀的课程必须要具备三个特点, 1.内容易懂 课程的内容易懂,就是让学员听起来能够接受,这是课程设计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原则。 2.结构简单 课程的结构简单,指的是课程的整体结构应当简洁、清晰,让学员能够一目了然、容易理解。 3.呈现优雅 课程呈现优雅,就是要让学员听起来感到赏心悦目。 二、学员最易接受的课程结构 三大课程结构:精彩而吸引人的“虎头”、漂亮修长的“龙身”和干净利落的“豹尾”。 1.课程开场设计——虎头 虎头即课程的开场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如表1所示。 2.课程精华讲解——龙身 作为课程的精华讲解部分,内训师在设计“龙身”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使听众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 (2)就要适当地引入一些案例 (3)逻辑清晰,结构明了 (4)讲授的信息点尽量少 流程法和要素法 流程法。内训师在授课时通常都有一定的流程,如先讲解,中间做游戏和互动,最后总结。 要素法。要素法是指课程要具备三个关键要素,即内容易懂、结构简单、呈现优雅。 课程的龙身部分要想设计得非常精彩,必须具备四个元素: 一是理论知识点; 二是案例; 三是图表和工具; 四是教学视频。 3.课程结尾收场——豹尾 课程结尾的收场就是豹尾,豹尾有以下特点: 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豹尾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需注意的是,结尾虽然力求简单,但要有内容。 在课程结尾时,内训师一定要用一个案例进行说明,且所使用的案例一定要非常经典和精彩。 三、如何讲好课程中的“龙身”部分 龙身是整个课程最为重要的主体部分,包含三部分内容,如表2所示:

四、课程讲解要素比例分析 课程的讲解主要由呈现、声音表达和内容三大结构组成 1.呈现 所谓呈现,指的是所讲授的东西,包括知识观点、案例、图表、素材、视频等元素。呈现在课程讲解中所占比例达50%。 2.声音表达 声音表达是课程讲解的另一个要素,占38%的比例。 要拥有一个有魅力的嗓音 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要有自己的标准口头禅 3.内容 内容即理论内容,在课程讲解中只占7%。 五、关注课程信息句的使用 在授课过程中,内训师必须关注课程信息句的使用,具体来说包括: 1.告诉学员你对主题的观点 2.告诉学员这是最核心的部分,是整个演讲(授课)的魂 3.强化信任关系,确保不偏离主题,确保散的东西有一个统一点 4.一个信息句就像一个简短的宣言,使学员立刻了解你所讲述的观 点 5.从结论开始,金字塔思维 六、应用“强主线”设计课程

广东海洋大学开题报告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论文题目: 研究生: 学号: 学院: 学科或专业或领域: 研究方向: 导师: 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处制 填表时间年月日

填写说明 1、本表归入个人档案,请规范填写,手写签名。 2、研究生类别指: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请选择填写。 3、论文类型与代码。 代码论文类型代码论文类型 01 基础研究02 应用研究 03 综合研究99 其它 4、论文选题来源与代码。 代码选题来源代码选题来源 02 973、863项目13 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 04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4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5 外资项目 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 学校自选项目 07 中央、国家各部门项目17 国防项目 09 省(自治区、直辖市)项目90 非立项 12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99 其它 5、选题依据部分内容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小4号字,参考文献部分5号字。 6、经费来源指研究生业务费或科研项目资助,科研项目请写明项目下达时间、类别、名称(项目编号)、总经费(可支配经费)、主持人。例:2008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及产业化(20080915),10(5)万元,张仕丰主持。 7、硕士开题报告考核小组由本专业3~5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组成,博士开题考核小组由3~5名博导或教授组成,导师不得担任考核小组组长。 8、评审意见分为“通过”和“不通过”,未通过者须重新开题。中途改变题目的研究生亦需重新开题。 9、开题报告须在第四学期的第四周之前完成。本报告书一式2份,双面打印,培养学院、研究生处各一份。

模型实训心得体会

模型实训心得体会 篇一:模型制作实习心得总结 模型制作实习心得总结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建筑模型制作教室 实习目的: 这次模型制作课程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动手操作方式来加强我们学生对空间的认识以及模型的制作能力,锻炼到我们做事情的耐性与细心,理解模型制作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而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工具、方法和过程,锻炼手的实践能力,完善设计知识和设计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实习过程: 此次实习,我们分两大组,大组又分四小组,每小组四人,分工明确,尽可能的发挥各自的特长,为我们的团队出一份力。此次我们做的是概念性的山体模型。为使两组有区别,所使材料颜色也有所不同,一组山体使用白色kt板,建筑则使用abs板喷灰漆,另一组颜色恰恰相反,使用厚纸箱喷灰漆,然后建筑则是白色abs板,配景与建筑相呼应。此次我们做的模型是后者。 前期我们准备绿植配景以及准备模型制作所需材料、工具(纸箱、模型刀、胶水、尺子、剪刀、喷漆、颜料、双面胶、砂纸等材料)。每人准备纸箱(作为山体)还有树杈(作

为山地配景,校内寻找树杈老师筛选小组成员打磨喷漆)。然后每小组两两分工,一半负责模型尺寸并用cad表达出来,另一半则负责修剪打磨泡沫圆球作为配景。由于我们负责山体,工程量较大,于是同学们合力按照尺寸把纸箱裁成不规则的形状(堆积成山体)打磨,还有负责建筑的同学按照比例算好尺寸,通过这样的合理分工,我们的前期工作快速顺利的完成。接下来就是我们的重要环节了。 中期工作也就是我们的模型制作过程了,从前期到现在,我们队的同学对待自己负责的任务都特别的认真、细心。模型制作开始了,我们再次的讨论、分配任务。负责建筑的同学利用kt板abs板在雕刻机上按照尺寸雕刻出来,然后合力粘接。我们组负责山体,先是在底盘上比划筛选然后利用厚双面胶粘接,初步形成山体,然后喷上灰色喷漆,由于喷上灰漆后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又经过探讨老师指导,决定在山体刷胶粘结上绿色的草坪,中途虽说有一些失误,但经过老师的指导整体效果完成得很好。 前期和中期完成得很好,后期我们主要负责把建筑在山体上放到合适的位置在山体增加配景,调整建筑,这个过程很快完成。 实习体会: 首先,通过这学期的模型课,我感觉受益匪浅,最基本的,我对一些常用的模型制作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有了了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

目录 摘要 (2) 前言 (3) 正文 (4) 一、设计目的和设计原理 (4) 1.1设计目的 (4) 1.2设计原理 (4) 二、总体设计 (7) 三、详细设计 (8) 3.1运算器的物理结构 (8) 3.2存储器系统的组成与说明 (11) 3.3指令系统的设计与指令分析 (12) 3.4微程序控制器的逻辑结构及功能 (14) 3.5微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18) 四、系统调试 (27) 总结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摘要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设计要实现完成一个简单计算机的设计,主要设计部分有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以及微指令的设计。 其中运算器由运算芯片和寄存器来完成,存储器由总线和寄存器构成,使用硬布线的方式实现控制器,从而完成设计要求。 : 关键词:基本模型机的设计;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

前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的地位来说,它在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讲授单处理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课程教学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难度大,更新快等特点。此次课程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对计算机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理解, 增强对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系统的更进一步了解。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目的是为加深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以及计算机软硬件之间的交互关系。不仅能加深对计算机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的理解,更能增加如何实现计算机软件对硬件操作,让计算机有条不紊的工作。

正文 一、设计目的和设计原理 1.1设计目的 融会贯通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各章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特别是对硬连线控制器的认识,建立清晰的整机概念。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的设计、部件间的连接、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微指令和微程序的编制与调试等过程有更深的了解,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 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地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1.2设计原理 (1)运算器 设计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其中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成8位字长的ALU构成。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U33)到ALUO1插座,实验时用8芯排线和内部数据总线BUSD0~D7插座BUS1~6中的任一个相连,内部数据总线通过LZD0~LZD7显示灯显示;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74LS273(U29、U30)锁存,两个锁存器的输入并联后连至插座ALUBUS,测试时通过8芯排线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D7插座EXJ1~EXJ3中的任一个;参与运算的数据来自于8位数据开并KD0~KD7,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U51)直接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EXD7,通过数据开关输入的数据由LD0~LD7显示。 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 74LS181(U31、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1、S0、CN、M并行相连后连至SJ2插座,测试时通过6芯排线连至6位功能开关插座UJ2,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S3、S2、S1、S0、CN、M来模拟74LS181(U31、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1、S0、CN、M;其它电平控制信号LDDR1、LDDR2、ALUB`、SWB`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LDDR1、LDDR2、ALUB、SWB来模拟,这几个信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产生,通过跳线器切换,其中ALUB`、SWB`为低电平有效,LDDR1、

纸模课程设计

一、小学模型制作的意义、特点与内容 1.小学生模型活动和小制作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立志为我国的航空、航海、车辆及科技事业的发展作贡献我们的祖先在航空、航海、车辆等方面的发明和创造,对人类世界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在航空领域,我们的祖先制作出了种类繁多的风筝、竹晴蜒、孔明灯和木鸟模型。它们在飞机发明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航海领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船——独木舟。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无论在船只数和人数上,都超过了哥伦布船队和麦哲伦船队,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创举。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领域,成为世界航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在车辆方面,我国是世界上制造和使用车辆最早的国家,相传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战车。指南车和记里鼓车以它们复杂的机械结构,占据了车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地位。 但是,我国在航空、航海、车辆等方面同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开展航空、航海、车辆和小制作活动,可以使小学生了解我国航空、航海、车辆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激发学生从小立志献身于祖国的航空、航海、车辆事业,为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2)有利于开拓小学生的视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模型活动和小制作,需要运用许多科学知识,涉及到小学自然常识中的许多问题。如要了解飞机的飞行,就要运用空气方面的知识,航海要运用海洋知识等等。同时还要用到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模型活动和小制作,使已经学过的知识得到加深和理解,对于还没有学习到的知识,会引起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扩大视野,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各种能力,发展智力 模型活动和小制作内容十分丰富。在活动中不但能学到许多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参观访问,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仔细分析,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制作,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勇于实践,培养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开展竞赛,可以吸引学生参加组织工作,提高社会活动能力等等。同时,经过一定的制作实践,可以鼓励小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收集资料,独立完成制作,以培养创造型人才。 二、小学生模型活动和小制作的特点 (1)多样性 模型活动和小制作种类繁多。从构造上看,有纸木结构的简单模型和小制作,也有要用几千个零件、制作要求较高的无线电遥控模型;从性能上看,有只能观赏的实体模型,有只能运动短距离、几秒钟的模型,也有运动长距离、几十小时的模型。模型活动和小制作的多样性,为不同年龄的个人、不同条件的学校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余地。 (2)趣味性 不同种类的模型和小制作,有不同的性能,制作出来的飞机能飞、轮船能开、汽车能跑、小制作能动会亮,这就使得模型活动和小制作趣味无穷。通过制作和调整,使模型和小制作的性能不断提高,更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3)实践性 模型活动和小制作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任何一件模型或小制作,都要通过学生的亲自制作、装配、亲自检查、调试才能完成。做这些工作,又需要开动脑筋,手脚勤快,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4)探索性 在制作模型活动和小制作时,重复工作较少,即使重新制作,也要求比上一次制作得更好,这就需要不断改进工艺。制作好的模型和小制作,还需要进行不断调试,以达到最佳状

广东海洋大学网络工程主楼综合布线

?广桌诲洋大学 网络工程综合布线设计 设计题目:广东海洋大学主楼综合布线 课程编号: 所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所在班级计科1122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 刘思凤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2015年4 月20日至2015 年 设计时间 4月29 日

目录 设计总说明----------------------------------------------------------------------------- 1 设计总说明....................................................................... .... 1 需求分析 (1) 1.1 楼层建筑的基本状况 (1) 1.2 设计原则 (1) 2 主楼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3) 2.1、工作区子系统 (4) 2.2、水平子系统 (4) 2.3、垂直子系统 (5) 2.4、管理子系统 (5) 2.5、设备间子系统 (5) 2.6、建筑群子系统 (5) 3 材料及产品的选择 (5) 参考文献 (10) 主楼分布图 (11)

设计总说明 该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将能支持楼内的话音和数据系统,实现局域网资源共享,其中包括:通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从而能提供电话电视传真服务,电脑通讯服务,多功能的综合信息服务。 本小组共有4名成员,其中xxx负责工作间子系统与水平子系统的设计,xxx负责管理间子系统,xxx负责垂直子系统,xxx负责管理间子系统。

1需求分析 1.1楼层建筑的基本状况 (正文开始为小4号,宋体,文中的文字、表格、图形中的文字大小不得采用彩色字体和符号。) 主楼:大楼主题高10层,层高3-5米。 楼层功能:办公、教学、每层楼有一定数目的终端信息输出口,用语连接计算机终端,通过合理的布线使主楼完成基本的教学,办公功能,同时,主楼的多功能厅要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1.2设计原则 综合布线同传统的布线相比较,有着许多优越性,是传统布线所无法比及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而且在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兼容性:综合布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兼容性。所谓兼容性是指它自身是完全独立的而与应用系统相对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系统。综合布线将语音、数据与监控设备的信号线经 过统一规划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 不同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中。由此可见,这个布线比传统布线大为简化,节省 大量的物资、时间和空间。 开放性:该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它几乎对所 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并支持所有通信协议。 灵活性:该系统采用标准的传输线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模快化设计,所有通道都 是通用的,而且每条通道可支持终端、以太网工作站及令牌网工作站。所有设备的开 通及更改均不需改变布线线路,组网也可灵活多变。 可靠性:该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所有线缆和相关连接件均通过ISO认证,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链路阻抗及衰减率, 以保证其电气性能。应用系统全部采用点至V点端接,任何一条链路故障均不影响其 它链路的运行,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 先进性:该系统采用光纤和双绞线混合布线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布 线。所有布线均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链路均按8芯双绞线配置。5 类双绞线的数据最大传输率可达到155Mbps对于特殊用户的需求可把光纤引到桌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设计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院系:信息技术学院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昆明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

目录 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 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 1. 在“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微程序设计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中各单元组成系统构造一台模型计算机。 2. 本实验定义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形成整机概念。 课程设计内容设计一台基本模型机,并实现相关的指令。 二、课程设计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以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为平台设计完成。 1.按给定的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设计一个微程序控制器。 2.设计给定机器指令系统以及微程序流程图,按微指令格式写出微 程序的为指令代码。

3.连接逻辑电路完成启动,测试,编程,测试,效验和运行,并观测运 行过程及结果。 4.将微程序控制器模块与运算器模块,存储器模块联机,组成一台 模型计算机。 5.用微程序控制器控制模型机的数据通路。 6.通过在模型机上运行由机器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 与微指令的关系,建立计算机整机的概念,掌握计算机的控制机制。 7.按指定的应用项目进行汇编指令格式及功能设计,并设计相应的 机器指令代码,按照模型机数据通路设计实现机器指令功能的微程序.在 PC机上编辑机器指令和微程序,装载代码到TDN-CM++实验系统并运行,实现应用要求。 三、设计任务及分析 (1)设计任务: 从输入设备读取数据X并将其存入以A为间接地址的 内存单元,将X与R 0. 寄存器中的内容Y执行X ⊕,结果送到以B为直接地址的内存单元保存。 (2)分析: A:给R 寄存器直接置入01H. B:从数据开关给间接地址为0CH的内存单元置数,(03H). C:给R 0中的内容取反,结果存在R 中. D:将间接地址0CH中直接地址0EH中的内容(03H)放入DR1中, R 中的内容 放入DR2中,将DR1和DR2种的数进行异或运算,结果放在R 中. E:将R 中的内容存在直接地址为0DH的内存单元中. 四、设计原理 模型机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 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段微程序。 本实验采用五条机器指令: IN(输入)、ADD(二进制加法)、STA(存数)、OUT(输出)、JMP(无条件转移),其指令格式如下(前4位为操作码):

创新建筑模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创新建筑模型制作开放实验 课程代码: 8501671 题目:田园别墅 学院(直属系)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班:2008级建筑工程2班 学生姓名:何林 学号: 312008********* 指导教师:郑树奎老师 开题时间: 2010 年 6 月 28 日 完成时间: 2010 年 7 月 2 日

目录 1.摘要 (2) 2.引言 (3) 3.任务与分析 (4) 4. 正文………………………………………………………………………………………5-10 5.结论 (11) 6.致谢 (12) 7.参考文献 (13)

摘要 本模型以简约为主,简约而不简单。通过各个景物的相互映衬,体现出平凡中的不平凡,各个景物的安排都是设计的独具匠心的体现。贴近自然是本模型的另一个特点,来源于自然更融合于自然,让居住者心旷神怡。在追求自然、环保、经济、实用,节能等方面的基础上追求在室内环境上给人一种新颖的特色美,较强的亲切氛围。 关键词:简约,自然

引言 建筑模型设计是一种认知过程,是对室内设计学的原理、法则的具体应用,学生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才会有创新。设计作品应给人以高雅、不落俗套的感觉,对于设计的基本原理、法则的把握应恰到好处,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刻意求新,从而掌握规律,总结经验,提高审美水平,开阔视野。为了增加我们对建筑模型设计的认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故我们做了此次建筑设计及的模型,简约和自然是我们的设计理念,住宅不是艺术品,它首先是人们赖以栖身的地方,因此应以实用和舒适为第一目标。人每天都要在自己的住宅里活动、生活,装修的根本目的是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让人一进入住宅就有家的感觉。有家的感觉似乎是很平常很一般的要求,但也恰恰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