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档案鉴定工作的性质和特点2600字

档案鉴定工作的性质和特点2600字

档案鉴定工作的性质和特点2600字
档案鉴定工作的性质和特点2600字

档案鉴定工作的性质和特点2600字

摘要:档案鉴定决定档案的生死存亡,它是档案工作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本文主要对档案鉴定工作的性质及特点进行了分析。

毕业

关键词:档案鉴定;性质;特点

1 档案鉴定工作的性质

(一)档案签定工作是人对文件的鉴别、评价活动。

档案鉴定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文件中选取档案,因此首先要进行仔细鉴别,对其使用价值进行评价,然后依据有关标准预测其保存价值,这是人对文件的一种测评性活动,其中包含着复杂的思想认识和评估判断活动,所有的鉴定工作都如此,只是复杂程度上各有差别。例如某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向档案室交出一捆长期研究积累的材料,这些材料并非单项研究成果材料,有些还是试验失败记录,属于不归档零散材料,后来档案人员与这位老研究员一起逐件鉴别,分类装盒,由形成者本人对材料状况作说明,以后档案室又请技术负责人进行鉴别,发觉材料极有研究价值,于是组卷成档案,后来这些材料在该研究所多项课题中被借用,在科研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事说明一大堆工作材料未经鉴定无法确定是废纸还是宝物,必须由内行的人识别才能分清玉石。各种文件材料在它们形成时一般都有使用价值,鉴定工作主要识别文件使用之后是否有继续使用的价值?首先判断它能否成为档案?然后再进一步对确定归档的文件评估其价值大小,这就是预测性评价。

(二)档案鉴定工作是人对文件的决策处置活动。

鉴定工作中对文件的价值评估要落实在行动上,就是对文件去留作决策和处置。关于文件处置的方式有多种,对文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取”或“舍”两者取一的决策。第一步处置就是将档案与非档文件分流,然后根据归档文件不同价值作第二步处置,就是对归档文件划定保管期限,于是归档文件就进入档案领域.纳入档案管理的流程。上述的(一)与(二)是密不可分的,“鉴别、评价”是“决策、处置”的前提和基础,而决策处置又是鉴别评价行为的结果。无论是归档鉴定(档案起点)还是保管到期鉴定(档案终点)都是如此。

(三)档案鉴定工作是人对文件的控制管理活动。

工作人员通过鉴定不断地积累对人类有使用价值的档案和排出无用、无效文件,这就是人对文件的控制和管理活动。鉴定工作的管理性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从宏观土说,鉴定工作对使用后的文件进行分流,从而对整个文件系统产生控制作用,同时又对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选留,有了档案也就建立了档案管理的基础;从微观上说,鉴定对文件的生命期及运动流转起控制作用。第二,鉴定是档案管理的组成部分,它贯穿在档案管理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中,渗透在收集、整理、编研、利用、保管等管理活动中。第三,从鉴定工作本身来说,它是由若干工作环节和程序组成的有目的组织管理活动。文件作为人类活动的信息工具是存在于社会的普遍事物,对它的控制管理是文件运动的必然要求,选留档案既是文件运动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身要求,鉴定工作作为上述实践的必要手段,它的产生是必然的,这项工作的性质和作用正在进一步人们逐步认识。

(四)档案鉴定是一项复杂的专业工作。

档案工作是专业工作,鉴定更是一种专家行为,它被公认为是档案专业工作中最为复杂的专业活动。档案鉴定的专业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鉴别档案的真伪、价值和质量,进行价值评估以及保存期限、保管级别的划定,这些工作本身是一种鉴定专业活动;二是指档案的

内容和效用范围是各式各样的,具有各自的专业性,如航空工业技术材料与水利工业技术材料的专业内容不一样,医疗档案与公安刑侦档案不一样,各有各的专业内容、使用对象和保存价值,因此档案鉴定工作有双重专业要求。

鉴定工作的专业性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具有专业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鉴定工作又是档案部门的首要职能和基本业务,因此,国外档案馆通常设立鉴定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招聘知识较为渊博的高学历人士固定从事这项工作。中国的档案馆一般不设立鉴定工作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鉴定工作由有关人员兼任或临时抽调人员或动员全体人员来完成鉴定工作,这并不是科学的专业工作模式。在企事业单位,文件与档案鉴定由业务部门和档案部门合作完成,由于缺乏档案鉴定知识的专门培训和业务指导,因此“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较为普遍。总之,中国的档案鉴定工作尚未实现真正的专业定位,无论是与国外的档案鉴定工作还是与相邻的中国文物鉴定工作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

2 档案鉴定工作的特点

(二)档案鉴定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档案鉴定的客观性是指鉴定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从文件形成后其内容和载体就相对固定,其价值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档案鉴定的主观性是指结论是人的主体决定,人在鉴定时往往带

有主观性,它受鉴定人员观察问题的立场及文化、知识和认识水平、经验等限制,对于同一份文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鉴定结论,甚至同一个人在前几年鉴定的档案再复查一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人们对事物认识上可能会有差异,更何况档案文件的价值本来就很复杂。为了尽可能避免人们在鉴定中主观识识的偏差,所以档案鉴定必须有相应的标准,以使鉴定的结果能在尽量客观的基础上统一。

(三)档案价值的模糊性与鉴定结论的明确性

在鉴别时文件是否具有档案价值是指文件的有用性.档案价值体现在它的使用价值(利用价值)方面,分别表现为行政价值、技术价值、军事价值等等,还有现行价值、历史价值、重型价值、一般价值,这些“价值”都界线不明、但是档案鉴定的结论是必须界线分明的,这是鉴定工作的矛盾之一,这就是价值鉴定遇到的模糊性难题,需要在理论上进行研究。

档案鉴定的上述二方面的特点,不仅使这项工作与档案管理的几项业务工作很不同,而且与其他类别的鉴定工作相比也很特别,其中价值鉴定的模糊性问题与悖论问题更是令人困惑。人们出于畏难而对档案鉴定工作观望、拖延,即使做了也心存疑虑,鉴而不销情况较多,我国鉴定工作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这项工作本身的难度,攻克鉴定工作难题已经势在必行,在这场攻坚战中,档案学理论本身的力量已不够,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理论的力量。需要运用逻辑学、模糊学和预测学的有关理论对上述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玉瑞.档案工作“性质”与“特点”辨析[J].《兰台世界》2015(08).

[2]李军.试论档案开放鉴定的性质、原则及工作要求.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