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案例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案例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案例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案例

案例1 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组织结构的变革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原名为上海汽车工业供销公司),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属生产企业的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的专业公司,是国家计委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的全国小轿车经营单位,它主要承担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桑塔纳的国内总经销。

随着上海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已从原来的只从事单纯的供销专业公司,逐渐转向为一个集整车销售、配件经营、储运分流、材料供应、组织串换、采购协调、库存管理、财务核算以及汽车租赁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物资流通公司的方向发展。该公司在1992和1993年的销售额均居全国物资流通企业的百强之首。仅在1993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就达亿元,实现利润亿元,上交营业税亿元。1994年,该公司以汽车大市场为活动舞台,发展桑塔纳小轿车大流通,在全国主要的中心城市中相继建立了20多个合资、独资的销售分公司,与全国400多家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在全国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和分布合理的销售大网络。与此同时,公司在储运分流上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逐渐建立了一个布局合理而高效的以滚装船、火车专列和公路大型驳运车等先进运输和中转分流机制;在管理上,公司致力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已采用美国著名的IBM公司的AS/400系列小型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与上级公司和全国各分销公司联网,实现了卓有成效的现代信息网络化的管理。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的高层领导已逐渐意识到,原来的组织机构暴露了许多弊端与不足,如不对原来的组织机构进行变革,则必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有效运转和进一步发展。为此,公司领导组织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根据公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研讨公司组织机构的变革与创新问题。

一、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

经过分析,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管理人员以及专家们一致认为,基于下面三个主要原因,必须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与创新。

(一) 公司的目标有了变化

上海汽车工业供销公司原是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所属生产企业的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的专业公司,性质比较单一,仅负责总公司系统内的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但自从成为桑塔纳销售的全国总经销后,公司的经营业务范围已大大地扩大了,仅桑塔纳整车的销售业务量就大大增加,在1995年要实现销售桑塔纳整车15万辆,1997年要达到30万辆;除此之外,还要经销国内外各种型号的小轿车,公司在浦东新建立的一个小分公司还被指定为“走私罚没车”的专

门经销点;另外公司还要经销数以万计的轿车零部件,以及管理与销售相匹配的储运仓库、全国储运系统和运输体系等等。公司已由原来经营单一的供销公司变为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集整车和零部件销售和储运为一体的企业公司。原来的上海汽车工业供销公司改名为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这一名称的改变,不仅只是名称的改变,而是深刻地反映出该公司目标的变化和业务扩大的真实内涵。

(二) 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

上海汽车工业供销公司的组织结构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在剧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要担负起桑塔纳在全国的总销售的职责,要实现年销售量15万、30万辆的目标,要开辟桑塔纳和其他型号轿车及零部件的销售市场,就必须改变“计划配给”型的机制,就必须以市场、顾客为导向,以营销为中心,主动地找市场、找用户并提供及时的良好储运和服务,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新的适应于市场需要的有效的组织机构体系。

(三) 原公司的组织管理功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问题

随着公司目标的变化和经营管理业务的扩大,原有的组织机构就逐渐暴露出其缺陷和问题。公司的领导经过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诊断后,认为原有的组织机构存在着下列一系列的问题。

1. 沟通不畅。公司内上情难于下达,下情难于上通,上下指令或意见的沟通层次多,既费时,又往往受到堵塞或被歪曲。

2. 总经理工作负担过于繁重。以前,总经理主管财务部,又要兼顾储运以及多个小公司的经营,事无巨细,一切都要管,无暇规划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和计划。

3. 决策缓慢。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或对某一事件进行决策,都要涉及各个部门的人员参加,意见多难于统一,因此,决策缓慢,影响时效。

4. 会办费时。如一项“购车”事宜,须涉及销售、财务、储运、仓库等等许多部门,一但情况有变,各个部门彼此发通知,会交会办

会核,层层转达,延误时间。

5. 手续繁杂。工作处理的程序繁杂,公文旅行,常引起用户的不满和抱怨。

6. 权责混乱。部门之间职责重叠,如业务一部、业务二部的权责一直无法划清。

7. 权力过分集中。公司集中办理的事情过多,所有附属小公司遇到的问题,不管大小,都需到本部有关机构解决,而公司本部办事手续繁杂,致使整个工作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

8. 本位主义严重。各部门之间沟通少,过于重视本部门局部利益。

上述所有的问题都与原公司的组织结构设置有关。现将原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以下图1表示:

图1 原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

二、公司组织机构变革的目的和要求

经过公司和部门领导以及专家的共同研究,认为公司组织结构的变革应达到如下几个目标和要求:

1. 减少直线管理层次,明晰各级主管人员的职责,责任与权限相对称,副职对正职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形成明确的指挥链。

2. 改进协调与合作的功能,从组织最高层到最低层都应完善有效的协调和合作网络。

3. 改进与完善组织的沟通渠道,以使纵横信息沟通及时准确。

三、组织变革的具体实施

在公司和部门领导以及专家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公司组织机构变革的重要性、问题的症结以及变革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向公司职工宣传,并听取职工的意见,绝大多数职工都支持变革。为了使变革更加稳妥,并使广大职工都能逐步适应,公司决定分阶段地推行组织机构的变革。

第一阶段:重点变革原销售部门业务一部和业务二部的职责,对原销售部进行重组。

重组后的销售部门如下图2所示:

第二阶段: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使市场营销的其他职能,如营销调研、产品市场引导和顾客服务等更为突出,而且随着公司在全国各省已逐渐建立了代理公司(分公司),且分公司的销售量也越来越大,对这些分公司的管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变革后的营销部的组织结构加以调整和完善。再次调整后的结构如图3所示。

从实践来看,这种再次调整后的经营部的组织机构看来又有了一定的改进,根据市场细分,把营销与销售结合起来;较有效地了解市场,对各个市场能做

出快速而有效的反应,各层管理层的职责分明,上层较易协调,调动了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管理水平,对公司的营销工作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阶段:在经销部组织机构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使公司的管理干部和广大职员看到了变革的必要以及变革所带来的好处。为此,公司领导便推行全公司的组织机构变革。公司变革后的组织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公司变革后的组织结构

该公司还在考虑建立参谋顾问部、项目管理小组,以及完善审计部等机制。该公司在组织结构中进行了一些变革,对公司的工作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在此同时,该公司的领导也认识到,要使公司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尚须不断地变革其组织结构。

思考题

1.该公司进行组织机构变革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2.该公司组织机构变革为什么要从销售部开始

3.该公司组织结构变革采取了哪几个步骤

案例2:时代华纳公司的组织文化碰撞公司兼并的成功与失败,和公司文化的相容性密切相关。也许收购对象在财务状况和产品方面很有吸引力,但购并结果如何往往取决于这两个公司的文化是否相容,时代·华纳公司的例子正说明了这一点。

时代·华纳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介公司之一,每年总收入为145亿美元。公司是在1989年时代公司收购了华纳通讯公司的基础上建立的。时代公司拥有多家知名的宣传出版物,如《运动天地》、《人物》、《时代》、《财富》等,这是他们兼并的资本;华纳公司主要经营电影、有线电视、音乐唱片等项目。时代与华纳两大巨人联手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综合性的传播媒介企业集团。

收购后头5年中,管理人员和股民所期望的大好局面并没有出现。1990年,公司亏损亿美元,1993年仍亏损亿美元。当然,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尤其是在收购产权时,公司付出了很大代价,支付债务利息成了一项沉重的负担。但主要问题是,两种差异很大的组织文化难以很快融合。

从亨利·路斯(Henry Luce)创建时代公司之日起,时代公司就把编辑出版事务同商业事务相分离,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时代公司的文化保守、家长制作风浓重。与其新闻价值观相一致,公司培养了一种强烈的整体观念。公司给员工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提供一种家庭感,实行终身雇用制,这在美国公司中是比较难得的。

但华纳公司则相反,作为一个商业经营气味很浓的公司,它的产品—音乐唱片、电视系列剧、录音磁带等在不断变化,要求公司不断地参与市场交易。好莱坞及其他一些娱乐行业的价值观影响了华纳公司的文化。华纳公司员工流动率很高,这里的环境中充满着“高风险一高报酬”的气氛。时代公司的老员工谈到华纳公司在好莱坞的交易商时,常不屑一顾地使用“品质低劣”这个词来描绘他们。时代公司的员工在一个鼓励人们谨慎从事的环境中成长,而华纳公司的员工则生活在快节奏与冒险之中。

以后这两种文化能够和谐共处吗用句双关语来说,时间(Time,时代公司的英文原意)会告诉我们!

思考题:

1.谈谈组织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

2.时代和华纳公司在组织文化方面有哪些显著差异你认为合并后的企业应形成怎样的组织文化才能更好的发展

3.企业合并时应怎样做到两种(多种)组织文化的兼容和创新

美国在线AOL-时代华纳并购败局的启示

张立勤

2010年05月17日13:31

2009年12月10日,国际传媒巨头时代华纳公司正式剥离旗下子公司美国在线(AOL),这场广为瞩目的“世纪婚姻”终于结束了为期十年的长跑。从传媒组织的内在发展机制来洞察,并购中的文化冲突以及文化整合的失败乃是造成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败局的深层“病灶”。

美国在线AOL——时代华纳的文化冲突成因分析

造成并购企业文化冲突的原因是复杂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文化冲突成因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固有特性、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强势文化难以形成等因素。

1.企业文化的固有特性。

企业文化有着固有的特性即历史的积淀性、变迁的迟缓性以及企业文化作用的间接性、深层次性。并购后这种“文化刚性”往往与原有企业的保守思想相结合,对外来文化表现出排斥、难以被同化的特征,文化冲突由此产生,从而对并购企业文化整合形成潜在性障碍。

作为互联网繁荣时期的“终极象征”,美国在线于2000年以1470亿美元收购了时代华纳,不久双方就在控制权上展开角力。两家公司合并后,有望成为一家集电视、电影、杂志和因特网为一体的超级媒体公司。但是仅仅一年后,这桩交易的价值就降到1060亿美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两大巨头合并后不久,一些原先由时代华纳员工担任的重要职位立刻被指定由美国在线员工担任,公司内部充溢着猜忌甚至对立的氛围。至2003年10月,AOL-时代华纳正式更名为时代华纳,与此同时AOL绝大多数原班人马如前CEO列文、前主席凯斯和前COO都陆续淡出管理层。并购后双方管理层的争斗以及由此带来的长期震荡,实质上正是缺乏对企业文化固有特性的深刻认识,低估甚至漠视了并购双方的“文

化刚性”,在对方员工对新注入的文化缺乏认同的情况下就急于推广自身的“强势文化”,结果造成双方员工相互排斥、抵触的局面。

2.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

不同企业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美国在线成长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和新媒体领域,在短短15年时间即迅速跃升为新兴的网络英雄;而时代华纳则一直扎根于传统媒体的土壤,通过75年的稳健经营积累起深厚、持久的“媒体帝国”影响力。两家公司的文化差异显而易见。

文化差异反映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层面和员工的行为规范上,便产生了经营管理模式的差异和人本差异。合并之后,时代华纳和AOL双方的管理层一直都争执得很厉害,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几乎从来没有很好地合作过。美国在线以快速占领市场为经营导向,善于在短时间内扩大规模,抢占先机。这种经营思路与时代华纳则相去甚远,后者一贯以用户的需求和利益为导向,素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为竞争利器。而合并后的美国在线并没有相应调整经营策略,忽略了普通用户的需求和利益,在技术行业中失去了宽带带来的发展机遇,被微软等竞争对手夺走了不少用户,订户数量的市场占有率下降到了%。

3.强势文化难以形成。

在并购企业发展战略中,必须形成一种“强势文化”主导新企业的发展。这种强势文化可能是并购中的任何一方,也可能是两种文化整合的结果。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合并属于典型的强强联合,很难确定是前者还是后者作为强势文化的代表。2000年初当网络经济风头正劲时美国在线并购了时代华纳,有评论家预测:美国在线的企业文化将吞没时代华纳的文化。然而仅仅一年后,时代华纳即以更高价格反并购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文化非但没被吞没,反以更强势的姿态掌舵传媒帝国。这足以说明在强强合并案例中文化同化注定艰难而复杂。事实上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并购后的十年时间里,集团内部文化一直处于混沌、纷争状态,引领企业发展方向的强势文化难以形成。

文化整合路径:识别—定位—融合

企业文化整合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将相异或矛盾的文化特质在相互适应、认同后形成一种和谐、协调的文化体系。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合并案为例,传媒并购的文化整合路径基本可分为以下三大步骤。

1.并购双方文化的识别与评估。

文化识别就是通过掌握和比较并购双方在经营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借以鉴别两者相互冲突以及可融合的领域。文化评估则是在分析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对双方文化因素进行精确的评价和估量。如前所述,文化差异往往会成为并购后企业文化冲突的主要成因,因此并购双方文化识别与评估是消除文化冲突的前提条件,以便增强并购双方文化的吸引力,为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建创造必要条件。其中,区分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是文化整合的基本前提。但这种区分往往是复杂的,不能武断地加以归类。类似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这种具有较强互补性的纵向并购个案,强行区分“强”与“弱”并实行一厢情愿的同化,其结果只会造成更激烈的文化冲突。

2.文化整合模式的确定与实施。

在完成并购双方企业文化的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依据双方企业的不同特点、并购类型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文化整合模式;同时充分考虑和分析文化整合中存在的风险问题,确立文化整合的方式和时机,继而实施已确定的文化整合方案。这个过程是文化整合的定位阶段,直接关系着文化整合的效果及其影响。在此过程中,选择、确定文化整合模式成为十分关键的环节。

根据并购类型和双方的文化包容度,可将文化整合模式分为三种类型。

(1)同化型。通常并购企业将自己的文化注入、嫁接到被并购企业以期完全同化对方,或者反之。同化型往往用于横向或纵向并购且强弱结合的重组中。

(2)转化型。通过糅合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的优秀文化,使之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一种混合的、超越单个组织的新文化。这种模式较适用于横向并购且并购双方的文化包容度都较强的情况。

(3)多元化型。当并购双方员工希望保留原有文化,对外来文化均表现出排斥倾向时,为了避免文化冲突造成内耗,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允许双方企业在极其有限的文化接触、交流的前提下,彼此保持各自文化的独立,以维持各自优势。这种模式较多用于纵向并购且双方的文化包容度都很有限的情况,尤其适用于强强联合的企业文化整合。

3.并购企业文化的融合与管理。

文化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中文化的融合和重建都极其重要。所谓融合,并非仅仅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适应和叠加,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交流、渗透、内化的一体化过程,其中涉及到对异质文化的科学“扬弃”,保留并弘扬两种企业文化中优质的、科学的成份,从而塑造出新的企业文化。

对于多元化型的文化整合模式,融合通常意谓着双方对异质文化的包容和认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中,两种具有显著差异的文化由于缺乏对彼此的包容和认同,使得文化整合一直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文化重塑更无从谈起。

基于融合之上的文化重塑应特别注意对弱势文化的识别和评估,从中萃取优秀的文化成份加以创新、吸收,同时对强势文化的复杂成份也应注意科学甄别,不可向被并购方强行推行强势文化。因此,对于融合后的文化成果有必要进行持续的文化管理,才能及时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巩固文化整合成果。文化管理主要着眼于两方面,即加强新文化传播、实行新文化再造,使并购企业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当下,我国传媒产业的经营重点已从过去个别媒介的“点”式经营重点,进入到规模化的媒介集团的“结构型”经营重点的深刻转型。在这轮以组建集团和媒介并购为主要方式的传媒战略整合热潮中,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无疑有助于塑造品牌形象、推进企业战略管理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并购败局为戒,充分认识传媒企业并购的文化冲突及其成因,选择正确的文化整合路径,进而实施有效的文化管理,是摆在当下我国传媒业面前一项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作者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浙江财经学院副教授)

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杜邦公司的组织变革 公司介绍 杜邦公司是美国大型化学公司。1802年由法国移民E.I.杜邦在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附近建立,以制造火药为主。20世纪,开始转入产品和投资多样化,经营范围涉及军工、农业、化工、石油、煤炭、建筑、电子、食品、家具、纺织、冷冻和运输等20多个行业,在美国本土和世界近50个国家与地区设有200多个子公司和经营机构,生产石油化工、日用化学品、医药、涂料、农药以及各种聚合物等 1700个门类,20000多个品种。1983年总营业额达353.78亿美元,居世界化学公司年销售额之首。 变革过程 在19世纪,杜邦公司是一个家族公司,基本上实行个人决策式经营,总管理者亨利在公司任职的40年中,挥动军人严厉粗暴的铁腕统治着公司。公司的主要决策和许多细微决策都要由他亲自制定,所有支票都得由他亲自开,所有契约也都由他签订。他一人决定利润的分配,亲自周游全国,监督公司的数百家经销商。他全力加速回收账款,严格支付条件,促进交货流畅,努力降低价格。亨利接任时,公司负债高达50多万,但亨利后来却使公司成为火药制造业的领头羊。 亨利的侄子尤金作为公司的第三代继承人,试图承袭其伯父的经营作风,也采取绝对的控制,亲自处理细微末节,亲自拆信复函,但他终于陷入公司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1902年,尤金去世,合伙者也都心力交瘁,两位副董事长和秘书兼财务长也相继累死。 正当公司濒临危机、无人敢接重任、家族拟将公司出卖给别人的时候,三位堂兄弟出来廉价买下了公司,并果断地抛弃了亨利的那种单枪匹马的管理方式,精心地设计了一个集团式经营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实行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和专业分工的原则,所以秩序井然,职责清楚,效率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杜邦公司的发展,公司的资产到1918年增加到3亿美元。 可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幅度扩展,以及逐步走向多角化经营,使组织机构遇到了严重问题。每次收买其他公司后,杜邦公司都因多角化经营而严重亏损。 杜邦公司经过周密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创造了一个多分部的组织结构。新分权化的组织使杜邦公司很快成为一个具有效能的集团,所有单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公司组织具有很大的弹性,能适应市场需要而变化。 20世纪60年代初,杜邦公司接二连三地遇到了难题,许多产品的专利权纷纷满期,在市场上受到日益增多的竞争者的挑战,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危机重重。为了摆脱危机,杜邦公司除了实施新的经营方针外,还不断完善和调整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1967年底,科普兰把总经理一职史无前例地让给了非杜邦家族的马可,财务委员会议议长也让别人担任,自己专任董事长一职,从而形成了一个“三驾马车式”的体制。在新的体制

不同类型企业文化与组织变革方式关系分析

不同类型企业文化与组织变革方式关系分析 本文以CVF框架为核心,分析了四种企业文化类型对组织变革方式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宗族型企业文化和市场型企业文化有利于渐进式组织变革,不利于激进式组织变革;创新型企业文化与层级型企业文化不利于渐进式组织变革,有利于激进式组织变革。 标签:企业文化;渐进式变革;激进式变革 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依靠一系列的变革才能更合理地整合内部资源,适应外部环境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组织变革是指组织为适应内外部环境提高组织绩效而在组织结构、组织目标、组织文化、组织程序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调整。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共有的价值理念一方面影响着整个组织变革系统,另一方面又是组织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不论其优劣,都会随着组织的发展、成熟表现出一种惰性,从而不适应组织的发展。因此组织变革以及企业文化与组织变革方式的适应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财富》杂志统计的前一千强的企业中组织变革的成功率仅为两成。未能处理好组织变革中的企业文化因素是失败的关键原因。1998年麦肯锡兵败实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激进的组织变革方式未能和企业文化相适应,这次组织变革不但未能使实达的业绩提升,反而造成了高达一亿多元的经济损失及长达半年之久的效益滑坡。正如科特所言“只有当变革渗入到公司肌体的血脉时,变革才会巩固下来”,而企业文化恰好就是公司的血脉。由此可见探讨企业文化与组织变革方式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研究概述 1、企业文化类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企业文化研究兴起以来,不同学者对企业文化给出了不同定义,但是概括起来企业文化的定义特征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1)企业文化是组织中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价值理念;(2)企业文化体现了组织中大多数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作风;(3)企业文化是组织的一种经营哲学。在众多企业文化的定义中,笔者较为认同Schein (1992)的观点,即企业文化是指组织在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过程中形成的,并成为组织成员所遵循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1] 关于企业文化的类型划分学界仍然是莫衷一是,但最具代表性的是Quinn 和Cameron (1998)的四分法。他们在竞争价值观框架(CVF)的基础上将企业文化划分为灵活性—稳定性、内部导向—外部导向两个维度,共包含四种文化类型:宗族型、活力型、层级型、市场型。每一种文化类型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1)宗族型企业文化注重凝聚力和团队合作,整个组织如同一个大家庭,企业领导常以家长或导师的角色出现,成员间可以充分坦诚地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宗族型企业通常采用分权式的组织结构,组织氛围平等且开放,员工有较强

IBM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摘要 组织结构变革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实践问题。企业受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同时,人们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所改变,同样,企业管理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为能适应当今时代与日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同时,组织结构作为企业资源和权利分配的载体,企业很多战略意义上的变革,都必须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来反映和推进。本文选取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组织结构变革的案例,分析了组织结构变革与企业环境,企业战略的辩证关系。案例分析,一方面,是对理论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事实认识的深化。但是,没有普遍使用的组织结构,每个企业的组织结构,都应在组织理论指导下,参考行业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结构要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这是检验组织结构优劣的唯一标准

目录 1.IBM公司背景介绍 (3) 2. IBM目前的市场形势分析 (4) 2.1外部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4) (一)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 (4) (二)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4) (三)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 Fators (4) (四)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5) 2.2 行业分析 (5) 2.2.1行业增长状况 (5) 2.2.2行业竞争状况 (10) 2.2.3行业五种力量对比模型分析(波特5力模型分析) (12) 2.3竞争对手概况 (15) 2.3.1甲骨文公司目前的战略分析 (15) 2.3.2甲骨文公司未来战略 (17) 2.3.3甲骨文优劣势分析和评估 (17) 2.4顾客分析 (18) 2.5 IBM内部分析(swot分析) (19) 2.5.1 搜集信息,调查分析竞争环境因素 (19) 2.5.2基于环境因素分析,构造SWOT矩阵及形成战略对策 (20) 3. IBM80年代组织结构变革分析 (21) 3.1分析IBM组织变革的动因 (21) 3.1.1外部环境因素 (21) 3.1.2内部环境的因素 (22) 3.2 分析IBM组织变革的过程 (22) 3.2.1IBM组织变革的战略目标和总过程 (22) 3.2.2第一阶段 (23) 3.2.3第二阶段 (24) 3.2.4第三阶段 (25) 3.3 IBM80年代组织结构变革的成效和不足 (25) 4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 (26) 4.1 组织变革的动因 (26) 4.2 组织变革的过程 (27) 4.2.1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的战略目标 (27) 4.2.2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的过程 (28) 5分析变革中遇到的阻力及管理对策: (31) 5.1 对IBM组织变革的总结 (31) 5.2 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32)

企业文化在组织变革中涅磐

企业文化在组织变革中涅磐 青岛啤酒百年基业,其文化沉淀厚重精深,特别是少帅金志国走马上任后“激情成就梦想”,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掀起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运动,拉开了青岛啤酒发展的新纪元。 1999年,青岛啤酒兼并X城啤酒厂,青岛啤酒(X城)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0年,青岛啤酒淮海事业部正式成立,青啤X城公司划归淮海事业部管理。因为青啤实行产销分离的经营管理体制,作为啤酒生产单位的X城公司只有生产任务不能直接干涉市场,在大大小小啤酒厂密集分布的淮北地区市场是有限的,因此竞争异常惨烈,这使得具有12万吨产能的X城公司几乎有一半以上的资源处在闲置状态,企业连年亏损。 青啤公司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在01—04的3年时间里,先后派去了5届领导,每一届领导到任后都不约而同大刀阔斧地对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于是,部门间分分合合,岗位设置频繁更替,一次又一次的裁员,一次又一次的竞岗,导致公司风气日益恶化,员工怨声载道,青啤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抵制,加之市场萎缩,人心涣散,企业形象受到严重影响,这个因青啤入驻而一度激情澎湃、焕发勃勃生机的当地支柱性企业又处在倒闭的边缘。青啤文化在X城公司频繁的组织变革中无奈地叹息,这种情况直至第5任的Y经理时期才所有改观。第5任的Y经理到任后,也抵制住一些压力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内部实行服务链管理,按生产流程确定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倡导“上级服务下级、部门服务一线”的管理理念,并明确提出“创建青啤在鲁西南地区的精益加工基地”企业使命,公司发展状况日渐好转。 这是一个关于组织变革与企业文化关系的典型案例,我们借此一一说明。 一,企业文化与组织变革 1 企业文化 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正因为企业文化的内涵包含企业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构建企业文化对于管理者来说很重要,它可以把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逐步渗透到全体员工中间,从而引导全体员工主动去实现企业目标,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据有关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重大作用,百年企业是要通过文化来延续,青岛啤酒就是很好的例证,青啤文化使青啤百年基业常青。 2 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与发展 (1)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转型与创新 —组织变革与发展 黄培伦主讲 □学习目标 ?认识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的异同 ?了解组织变革的过程 ?了解组织变革的方式 ?认识组织变革的阻力 ?掌握克服组织变革的方法 ?了解组织发展的趋势 概念 辨析 有效的组织体现稳定与变革、维持与发展的统一。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 Change, OC) —狭义仅限正式结构的改变; —广义还包括行为、技术等方面的改变。 组织发展(Organization Develop, OD) —狭义指成员行为的改变; —广义还包括结构、技术等方面的改变。 两者狭义有别,广义相通,统称组织变革与发展( OC & OD ) 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L) 组织学习是一种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组织成员能够对组织、环境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获得一致的认识,使组织能够更好地行动,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组织转型,实现组织绩效的提高。 组织转型(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OT) 组织转型强调基于组织学习的企业组织的重构和再造,注重组织的流程化、团队化、网络化、虚拟化。面向整个业务流程,体现集中与机动、集权与分权并重,动态、扁平的网状组织模式。 内容 主要为三大方面的改革 结构改革

组织设计 行为改革 培训和激励 技术改革 技术进步 包括:技术选择、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 模式 系统模型(图6-1) 过程 卢因模式() 解冻(unfreezing) —创造变革的动力 机制1:必须确定地否定目前的行为或态度或者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强化或肯定; 机制2:这种否定必须建立足够的、能产生变革的迫切感; 机制3:通过减少变革的障碍,或通过减少对失败恐惧感来创造心理上的安全感。 变革(changing) —指明改变的方向,实施变革,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和行为 机制1:对角色模型的认同。即学习一种新的观点,或确立一种新的态度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观看其他人是如何做的,并以这个人作为自己形成新态度或新行为的榜样; 机制2: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多种信息加以选择,并在复杂的环境中筛选出有关自己特殊问题的信息。 再冻结(refreezing) —稳定变革 机制1:让成员有机会来检验新的态度和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成员一开始对角色模型的认同可能很小,应当用鼓励的办法使之保持持久; 机制2:让成员有机会检验与他有重要关系的其他人是否接受和肯定新的态度。群体成员彼此强化新的态度和行为,个人的新态度和新行为可以保持更持久些。 吉普森模式()

【企业变革】组织变革案例分析》(DOC 32页)

长虹营销组织机构变革案例分析 长虹营销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引言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A股简称“四川长虹”,600839),中国著名的家电品牌企业。公司1994年在上交所上市,1997年经营到达巅峰时期,实现主业收入156.73亿元,净利润26.1亿元。自1998年开始,长虹开始出现持续的业绩滑坡。2000年,长虹老帅倪润峰暂时隐退,原副总经理赵勇出任总经理,在国际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协助下,针对长虹的痼疾,提出了在内部实施组织机构和经营机制改革的方案,即实施“新政”。但旋即倪润峰复出,赵勇去职,新政不了了之。时至2004年,长虹的经营状况不仅没有改变,还陷入了巨大的国际债务纠纷中。随着倪润峰的黯然退休,2004年7月赵勇的复出,让世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长虹。 有媒体报道称:“赵勇复出后,将自己一篇写于2001年5月的对长虹战略的思考文章原封不动地下发给公司中层干部。文中把企业描述为一个三层组织:第一层为产权结构,它决定了企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第二层含企业治理结构、内部组织构架、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战略等,它决定了企业基本价值取向,是实现的制度保证;第三层包含生产、销售、采购、技术开发等,它决定了企业基本价值取向实现的具体途径和方式。”赵勇这篇堪称是启动改革宣言的文章,揭开了2004长虹又一次变革的序幕。随后,曾经在2000年协助赵勇新政的罗兰贝格进驻长虹。 9月20日,长虹全体领导和中层干部参加了公司经营机制改革启动会,改革方案正式进入运作实施阶段。 本次改革方案在组织架构方面,长虹将所有的机构分为三类:总部职能机构、各产业公司群和服务平台。总部职能机构包括战略发展体系(规划发展部、资本运作部)、综合管理体系(经营管理部、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审计法务部、财务部)、职能服务平台(企业策划部、物资部、质量部)和销售管理体系(海外营销部、对外经营部和营销管理部),这些职能机构将和公司领导层一起成为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将退出具体的产品经营,由过程管理转向目标管理,各职能部门也将以规划、监控、服务为重点。各产业公司又分为前端公司和终端公司,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案例

案例1 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组织结构的变革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原名为上海汽车工业供销公司),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属生产企业的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的专业公司,是国家计委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的全国小轿车经营单位,它主要承担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桑塔纳的国内总经销。 随着上海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已从原来的只从事单纯的供销专业公司,逐渐转向为一个集整车销售、配件经营、储运分流、材料供应、组织串换、采购协调、库存管理、财务核算以及汽车租赁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物资流通公司的方向发展。该公司在1992和1993年的销售额均居全国物资流通企业的百强之首。仅在1993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就达亿元,实现利润亿元,上交营业税亿元。1994年,该公司以汽车大市场为活动舞台,发展桑塔纳小轿车大流通,在全国主要的中心城市中相继建立了20多个合资、独资的销售分公司,与全国400多家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在全国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和分布合理的销售大网络。与此同时,公司在储运分流上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逐渐建立了一个布局合理而高效的以滚装船、火车专列和公路大型驳运车等先进运输和中转分流机制;在管理上,公司致力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已采用美国著名的IBM公司的AS/400系列小型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与上级公司和全国各分销公司联网,实现了卓有成效的现代信息网络化的管理。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的高层领导已逐渐意识到,原来的组织机构暴露了许多弊端与不足,如不对原来的组织机构进行变革,则必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有效运转和进一步发展。为此,公司领导组织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根据公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研讨公司组织机构的变革与创新问题。 一、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 经过分析,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管理人员以及专家们一致认为,基于下面三个主要原因,必须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与创新。 (一) 公司的目标有了变化 上海汽车工业供销公司原是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所属生产企业的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的专业公司,性质比较单一,仅负责总公司系统内的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但自从成为桑塔纳销售的全国总经销后,公司的经营业务范围已大大地扩大了,仅桑塔纳整车的销售业务量就大大增加,在1995年要实现销售桑塔纳整车15万辆,1997年要达到30万辆;除此之外,还要经销国内外各种型号的小轿车,公司在浦东新建立的一个小分公司还被指定为“走私罚没车”的专

组织变革

?1、杜邦公司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因是什么(结合组织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及变革实践),这个案例对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及其他企业的的组织变革有什么启示。 变革的原因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诸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产品和工艺的变革等。企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 (1)技术条件的变化,如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引进新的设备要求技术服务部门的加强以及技术、生产、营销等部门的调整。 (2)人员条件的变化,如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等。 (3)管理条件的变化,如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实行优化组合等。 企业本身成长的要求 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如小企业成长为中型或大型企业,单一品种企业成长为多品种企业,单厂企业成为企业集团等。 1、组织文化和员工素质 例如,企业员工结构改变;员工素质及理念的改变,如:学历、经验、技能、工作态度、作风、期望值、价值观等发生变化;人员数量、规模的增减等都会是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因 2、决策层的变化 如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的人事变动及企业股权结构的变更而导致的管理方式的改变,新的决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势必会对组织进行调整。 3、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使用和升级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使用和升级,企业就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业务处理流程。 4、战略需求 企业战略调整和新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和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正所谓战略决定结构。 5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创建后,由于外部及本身的原因,企业必然要争取成长壮大,企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企业生理周期的变迁过程,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需要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之相配套。 到了1974年在杜邦公司的董事会中,只有5个人和杜邦家族有血缘关系,而整个董事会有24名成员。家族成员也对公司将自己的财产集

组织变革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组织变革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现代企业组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对于企业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而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中,组织变革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许多在实践中对于组织变革存在着模糊认识,要么是缺乏组织变革的积极性,要么是盲目地进行组织变革。因而本文旨在通过对组织变革概念、原因及对策的分析,熟悉并且更好地学习组织变革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组织变革;企业;原因;对策 一、组织变革的相关概念 (一)组织变革的含义及原理 所谓组织,就是为达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集合体,是成员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框架。它满足以下几个特点:(1)是社会实体;(3)有确定的目标;(3)有一定的结构和协调模式的动态系统;(4)与外部环境相联系。 而组织变革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变动,都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关注组织变革。 组织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这种系统与其多重环境发生着动态的相互影响。多层次、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环境要求组织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功能和结构,提高在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即要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不断对组织进行变革。组织变革就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结构和功能,以提高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应变能力。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有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两大原因。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案例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案例 案例1 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组织结构的变革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原名为上海汽车工业供销公司),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属生产企业的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的专业公司,是国家计委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的全国小轿车经营单位,它主要承担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桑塔纳的国内总经销。 随着上海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已从原来的只从事单纯的供销专业公司,逐渐转向为一个集整车销售、配件经营、储运分流、材料供应、组织串换、采购协调、库存管理、财务核算以及汽车租赁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物资流通公司的方向发展。该公司在1992和1993年的销售额均居全国物资流通企业的百强之首。仅在1993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就达134.9亿元,实现利润6.25亿元,上交营业税1.03亿元。1994年,该公司以汽车大市场为活动舞台,发展桑塔纳小轿车大流通,在全国主要的中心城市中相继建立了20多个合资、独资的销售分公司,与全国400多家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在全国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和分布合理的销售大网络。与此同时,公司在储运分流上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逐渐建立了一个布局合理而高效的以滚装船、火车专列和公路大型驳运车等先进运输和中转分流机制;在管理上,公司致力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已采用美国著名的IBM公司的AS/400系列小型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与上级公司和全国各分销公司联网,实现了卓有成效的现代信息网络化的管理。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的高层领导已逐渐意识到,原来的组织机构暴露了许多弊端与不足,如不对原来的组织机构进行变革,则必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有效运转和进一步发展。为此,公司领导组织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根据公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研讨公司组织机构的变革与创新问题。 一、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 经过分析,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管理人员以及专家们一致认为,基于下面三个主要原因,必须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与创新。 (一) 公司的目标有了变化 上海汽车工业供销公司原是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所属生产企业的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的专业公司,性质比较单一,仅负责总公司系统内的材料采购和产

管理学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同步练习题范文

题步练习文化同八组织变革与组织项目 一.单项选择题 与工作再设计等其他结构)变革包括权力关系、协调机制、集权程度、职务1.对( 参数的变化。技术与任务结构 D.人员 B.目标 C.A.)2.组织在解冻期间的中心任务是(的观念和态度 B.改变员工原有A.运用一些策略和技巧减少对变革的抵制变革驱动力和约束力的平衡 D.C.使新的组织状态保持相对的稳定。)是导致团体内部或团体之间发生冲突的最直接因素3.(文化价值 D.竞争 C.利益A.变革 B..被称为“软文化”的是()4 D.组织文化 C.精神文化 A.侠义的文化 B.物质文化)5.组织文化的核心和主体是(精神层D.C.道德规范 A.物质层 B.制度层 ).组织文化中,最直观也是最易感知的部分是( 6价值观念 D. B.物质层C.精神层A.制度层)是一个组织的精神支柱。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7 D.组织素养 C.组织精神 A.组织的价值观B.伦理规范洪暴发,交通受阻,被困的几十辆汽车的司机们8.在某条交通流量很大的公路上,由于山有的去寻找清理工具,有的很快自愿地组合起来,有的拿起手机通知交通部门请求援助, 展工作。对于上述司机们的去安排食宿,大家在统一的指挥下,有条不紊、齐心协力地开)(行为和活动,你最倾向于以下哪一种评价? 的群体,与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没有什么不同A.他们只是一个临时性 效的分工。企业领导如果B.当紧急事件产生时,人们会自动地组合起来,并快速地进行有,一定会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经常营造出紧急事件 情况发生,因此在招聘员都具有奉献精神,否则就不可能有这样的C.受困的司机中大部分精神放在首位工时应把员工的奉献组合成了有机的整体形成了一个组织,他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这些司机事实上已经D. 年到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当时,这家企业刚创学员小王,1995 9.某大学毕业的一名 MBA年来,小王工作热情很高,全身心地投入,H 省担任销售主管。几建不久,小王被分配到 年小王再次被提升为大区主管,负责指长,小王也被连续提升。1998 销售业绩连年快速增离开公30 万元。但最近,小王却准备挥 7 个省的销售工作,工资收入也连续翻番达到年薪说缺少们询问原因时,小王总是解释说:现在我所在的这家公司可以司,另谋高就。同学 ,你能了。根据小王的说法谁都可以发展,我已经只是这部高速运转的机器中的一个部件)对他所在公司的发展情况作何判断? (,因为公司失去了创业初期的活力A.公司的发展潜力不大有了较健全的组织体系和制度规范B.公司已经步入正轨,机D.公司会面临人才危C.无法做出判断 )组织更多地进行集权而不是分权?( 10.下面哪一条促使培养后备管理人员 B. A.决策信息的广泛性 D.组织命令的统一性 C.企业规模的扩大 人们常提到“文化冲突”这个术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化冲突之列11.在跨国合作中,)(交往双方由于经济利益要求不同而产生的矛盾A.交往双方因价值观与信念的不同而引起的冲突B.活与工作习惯不同而导致的误解与摩擦C.交往双方因语言、生起的冲突D.交往双方因不同而引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2015年河南省专升本 管理学——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变革包括权力关系、协调机制、集权程度、职务与工作再设计等其他结构 参数的变化。 A.人员 B.目标 C.结构 D.技术与任务 2.组织变革按照()可以分为主动性变革和被动性变革。 A. 工作的对象不同 B.变革的程度与速度不同 C. 组织所处的经营环境状况不同 3.()指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对组织的结构进行变革,并重新在组织中进 行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使组织变得更为柔性灵活、易于合作。 A. 战略性变革 B.结构性变革 C. 流程主导性变革 D.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4.战略性变革是指()。 A.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对组织的结构进行的变革 B. 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所做的变革 C. 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 D.组织对员工的培训、教育等引导 5.对()的改变包括对作业流程与方法的重新设计、修正和组合,包括更换机器设 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等等。 A.人员 B. 结构 C.技术与任务 6.组织在解冻期间的中心任务是()。 A.运用一些策略和技巧减少对变革的抵制 B.改变员工原有的观念和态度 C.使新的组织状态保持相对的稳定 D.变革驱动力和约束力的平衡 7.()是导致团体内部或团体之间发生冲突的最直接因素。 A.变革 B.竞争 C.利益 D.文化价值 8.组织变革的第一步是()。 A.通过组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 B.分析变革因素,制定改革方案 C. 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 D. 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9.改变员工原有的观念和态度是组织在()的中心任务。 A.解冻期间 B. 变革阶段 C. 再冻结阶段 10.根据冰山理论,下面选项中()不是水面上的冰山。 A. 规章制度 B. 组织结构 C. 组织行为体系 D. 生产发展 E. 任务技术 11.组织变革中,团队的阻力包括()和();个人的阻力包括()和 ()。 A.利益上的影响 B. 心理上的影响 C. 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 D.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 12.关于组织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一般是在组织的发展历程中自发形成的

三星的组织变革

案例分析:三星的组织变革 三星公司的概况如下: 三星电子成立于1969年,初期业务主要以生产廉价产品为主,1980年代开始发展半导体业务,其后逐渐向高端产品业务发展。至21世纪,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半导体、数字媒体、通讯网络及数字应用业务。 以Intel为主要竞争对手的半导体是三星的核心业务,三星主要集中在内存市场发展。1980年代,三星以发展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为主要业务,现已扩展到静态随机存取内存(SRAM)、闪存、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及移动数码产品。三星于DRAM业务中的市场占有率过去10年有不俗成绩,稳占第一,而闪存的市场占有率亦达到全球首位。 在数字媒体业务方面,三星以发展电视、DVD 播放器为主,产品包括等离子及液晶显示屏,薄膜晶体管液晶(TFT-LCD)显示器等,主要竞争对手有夏普、索尼和LG。 三星亦发展通讯网络业务及数字应用业务,三星是手机第三大厂商,仅次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亦是CDMA手机全球第一大厂商。数字应用业务则以发展高端家庭电器为主,产品有冰箱、冷气机、洗衣机、微波炉。 三星的技术变革情况如下: 科技公司在发展初期,一切研发项目都只能从零做起(阶段0)。可是,因“阶段0”的研发需要不断尝试及不断从错误中改良,所需成本及研发时间亦因而大大提高。 三星电子的研发方向正相反。李健熙曾说:“如果付出1亿韩元,就能以一周的时间获得技术;硬要投入10亿、20亿韩元,还必须经过3-5年的开发,那是一种浪费。付5%的技术费用没关系,只要能获得Know-how,获得10%的利益就好了。” 作为一家迟来的科技公司,三星明白自己首要的工作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尽快缩短与同行先发企业在技术开发上的距离。因此,三星在研发技术中采取了一种与别人不同的研发方向--“反向工程”。通过支付专利金引入技术,然后以模仿的方式学习他人的技术,再改造成适合三星使用的研发方向,这正是“反向工程”的要点所在。三星就是以购入专利及模仿技术去取代所需成本及研发时间较长的“阶段0”研发,以最短的时间缩短与技术领先者的距离。 三星技术变革的成果如下: 半导体是三星最早获得世界领先称号的产品。在最初缺乏半导体核心技术的阶段,三星派出7名高级技术人员向美国美光科技公司先后两次要求授权技术,以支付专利金的代价引进美光的半导体技术,其后经过不断的技术钻研,三星半导体由推出64Kb动态内存技术(落后4年)到64Mb动态内存技术(与美、日同步)以至256Mb动态内存技术(世界领先),前后只用了6年的时间。 液晶显示器是三星第二个创造先进的产品。与半导体一样,三星在最初阶段都是以支付专利金的方式,取得美国国家半导体生产液晶体芯片的授权,解决缺乏核心技术的问题。在加入自己行业的低压差分信号(LVDS)及低振幅差动讯号传输(RSDS)互联技术后,元器件数量减少了一半,大大降低了成本。最后在主动拉低液晶显示器价格的策略下,三星成功取得全球第一的市场占有率。 三星的手机在短时间内成功进入三大手机生产商行列,除了三星手机在市场上花了不少功夫外,CDMA的发展亦十分重要。在与美国高通合作取得当时不

《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文化与组织变革》

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文化与组织变革1对1培训及咨询、百度文库官方认证机构、提供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管理思维提升之旅! (备注:具体案例,会根据客户行业和要求做调整) 知识改变命运、为明天事业腾飞蓄能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蓝草咨询的目标:为用户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用户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 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目前开班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苏州、香格里拉、荔波,行万里路,破万卷书! 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可以提供开具培训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让用户合理利用国家鼓励培训各种优惠的政策。报名学习蓝草咨询的培训等学员可以申请免费成为“蓝草club”会员,会员可以免费参加(某些活动只收取成本费用)蓝草club定期不定期举办活动,如联谊会、读书会、品鉴会等。报名学习蓝草咨询培训的学员可以自愿参加蓝草企业“蓝草朋友圈”,分享来自全国各地、多行业多领域的多方面资源,感受朋友们的成功快乐。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国内知名大学颁发的证书和国际培训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费用)。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

企业变革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612896492.html, 企业变革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作者:周丽霞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11期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复杂动态的经济社会环境,分析了企业变革的动力。从企业变革的类型着手,明确了企业变革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提出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变革的内容之一,而且企业文化是企业变革的先行者,也是企业变革过程的始终贯彻者,能有效地保障企业变革的顺利进行。由于企业变革是分阶段进行的,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工作重点,在每个阶段的企业 文化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变革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变革类型;企业文化 一、企业变革的原因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等日趋复杂和多变的环境和竞争。总体而言,企业面临的环境呈现出了如下特征: 1、信息爆炸。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以便更准确地过滤和有效利用各种信息。 2、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企业以及企业的员工都面临知识不断更新的要求,如何打造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营造学习的氛围都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考 验。同时,高新技术的出现和使用,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信息化的要求。 3、市场和劳务竞争全球化。企业在建立全球化市场的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造就了更多的竞争者。尽管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需要订单和产品,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坚持他们更需要最新技术,希望也能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供应商。商品市场国际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国际化的劳动力市场。 所以,企业组织的成败越来越决定于其对外在环境的适应性,当既有的制度在新环境中无 法保证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顺利进行时,企业组织本身就必需进行变革。

组织变革_企业文化与领导力的关系研究

第28卷 第9期2009年 9月 技 术 经 济Technology Economics Vol 128,No 19Sep.,2009 组织变革、企业文化与领导力的关系研究 赵 钊,王云峰,陈晓春 (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130) 摘 要:本文基于企业文化特征和领导力本质的深入分析,系统研究了组织变革与企业文化、领导力的关系,明确了“群领导力”的内涵,构建了群领导力作用模型,并剖析了组织变革导向和文化变革导向群领导力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组织变革;领导力;企业文化;群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C936;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80X (2009)09-0115-05 收稿日期:2009-08-04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 2007000122) 作者简介:赵钊(1979— ),男,河北辛集人,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助教,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组织变革与领导力;王云峰(1952—),女,河北赤城人,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集成化管理与领导力,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会员登记号:I030200047S ;陈晓春(1985— ),女,浙江苍南人,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化领导力。 实达是国内一家高科技企业,曾创造了10年间从16个人到16个亿的神话,凭终端、外设、PC 、网络等颇具竞争力的产品打拼出含金量不俗的“实达”品牌。后来,高速发展的实达面临很多管理层面的问题,于是斥资300万元从著名的麦肯锡公司买来了一个“洋药方”。麦肯锡的咨询报告打破了实达下属供、产、销等各个自成体系的子公司结构,将之重组为集团统一整合的事业部。但是,这个“洋处方”与实达的本土文化相遇之后并没有出现奇迹。1999年上半年,实达经营业绩大幅度滑坡,公司被迫宣布变革失败,组织结构恢复到麦肯锡介入以前的状态。实达管理层这样解释:管理变革实施之前考虑得过于理想了,但在实施过程当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变革步伐过快和内在文化冲突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两点启示:第一,实达组织变革没有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作用。麦肯锡是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为实达提供了一套代表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咨询方案。暂不考虑麦肯锡的国家文化背景,单就咨询方案本身而言,其中蕴涵的文化要素是否与实达的企业文化相一致并没有引起双方足够的重视。第二,在变革实施过程中,实达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力。实达领导层对组织变革的态度过于乐观,低估了变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虽然咨询方案水平先进,但没有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激进的变革方案最终归于失败。 本文从“麦肯锡兵败实达”的案例出发,深入研究了组织变革、文化变革和领导力的关系,澄清了群领导力的概念,剖析了以(群)领导力为推动力的组 织变革与文化变革的协同机制。 1 组织变革与企业文化 111 企业文化的层次 虽然企业文化研究的历史已有30余年,但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并不统一。在众多的定义中,埃德加?H ?沙因[1]提出的定义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被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引用和拓展。他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些基本假设构成的模式,这些假设是(企业)在探索解决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创造和形成的。这个模式运行良好,可以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新成员在认识、思考和感受问题时必须掌握的正确方法”。 沙因认为,企业文化具有层次性,包括人为事物、价值观和深层基本假设。人为事物指的是空间布局、组织结构和流程、言语行为等表面的、为人们感知的形式或行为;价值观指的是可在物质环境中或者通过社会舆论检验的意识的高级阶段,如战略、目标和哲学;深层基本假设代表了企业在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时所采用的心智模式。人为事物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表面层次,能反复和有效解决企业外部生存和内部整合问题的深层基本假设才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心智模式是深植于心中的,不仅决定我们如何认识周围的世界,还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2]。企业文化具有深层次性、广泛性和稳定性等特征[3]。112 成功企业的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对领导风格、员工行为和经营模式等具有深远的影响。成功企业的文化模式可概括 5 11

组织变革

?1、杜邦公司组织变革的内在是什么(结合组织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及变革实践),这个案例对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及其他企业的的组织变革有什么启示。 变革的原因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诸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产品和工艺的变革等。是实现企业的手段,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 (1)技术条件的变化,如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引进新的设备要求技术服务的加强以及技术、生产、营销等部门的调整。 (2)人员条件的变化,如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等。 (3)管理条件的变化,如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实行优化组合等。 企业本身成长的要求 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对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小为中型或大型企业,单一品种企业成长为多品种企业,单厂企业成为

企业集团等。 1、组织文化和员工素质 例如,企业员工结构改变;员工素质及理念的改变,如:学历、经验、技能、工作态度、作风、期望值、价值观等发生变化;人员数量、规模的增减等都会是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因 2、决策层的变化 如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的人事变动及企业股权结构的变更而导致的管理方式的改变,新的决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势必会对组织进行调整。 3、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和升级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升级,企业就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业务处理流程。 4、战略需求 企业战略调整和新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正所谓战略决定结构。 5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创建后,由于外部及本身的原因,企业必然要争取成长壮大,企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企业生理周期的变迁过程,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需要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配套。

杜邦公司案例分析

杜邦公司组织结构的变革? 1)杜邦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 答、伴随公司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大,以及环境变得日趋复杂,杜邦公司的组织结构由集权的刚性结构逐渐演变为分权的具有柔性和适应性的组织结构,并在分权基础上实施有效控制。 2)论述杜邦公司各发展阶段组织结构的模式及各种模式的优势和局限。 答、19世纪中期,采用直线制组织结构。优点:决策迅速、指挥统一;缺点:经验式管理缺乏专业性,经营效率取决于企业家的胆识、能力和精力。20世纪初,采用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优点:权力高度集中,实行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和专业分工原则,秩序井然、职责清楚、效率显著提高;缺点:不适合经营规模大、业务范围广的企业,部门之间横向联系弱。 3)简述杜邦公司20世纪60年代组织变革的意义和阻力。 答、杜邦公司20世纪60年代组织变革在于冲破传统家族制管理体制的束缚,采用社会化的股份公司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避免没有才能的家族成员进入管理层,并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有突出才能的人担任高层领导工作。阻力主要来自杜邦家族成员的抵制以至反抗。? 4)结合杜邦公司的实例谈谈我国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如何打破家族化或简单合伙制,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答:杜邦公司20世纪60年代的组织变革历程具有普遍意义,是我国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发展道路上必须经历的过程。我国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家族制企业或家族色彩很重的合伙制企业,这些企业在经历了一次创业获得成功之后,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面临着创业者需要蜕变为职业管理者、建立专业化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以及高管人员离职、财务监控的有效性、难以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等突出的控制问题。这实质上的这类企业二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和必须跨越的堑壕。我国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在二次创业过程中需要打破家族化或简单合伙制财产组织形式,建立规范的具有社会性的股份公司制即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股份公司制将为我国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制度基础,使其能够在规范的制度平台上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 杜邦公司案例分析 1.杜邦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 单人决策式经营 19世纪中叶时,由于公司规模不大,产品单一,产品质量优势突显,产品市场较为简单,公司采取经验化管理方式,加上亨利拥有的绝对旺盛的精力,一个人的决策管理足够维持整个公司的运作。 在亨利的时代,这种单人决策式的经营基本上是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1)公司规模不大,直到1902年合资时才2400万美元的资产;(2)经营产品比较单一,基本上是火药;(3)公司产品质量占据绝对优势,竞争对手难以超越;(4)市场变化不甚复杂。 优点是董事长一人决定公司的决策,权利集中统一,有利于对公司全方位的了解与统一管理,而且纪律严明,秩序井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