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北重六小史静

教案背景:

班上同学都是健全的人,学生大部分没有接触过残疾人,因此不太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痛苦,而现在的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中存在着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况,孩子们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七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这一主题由两课时完成,《走近残疾人》是第一课时。本课的立足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理解残疾人的内心,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尊重和关爱,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怀他们,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

教学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走近残疾人》这一课投射出育人的光芒,本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习经验出发。教学中,创设能让学生体验的情境,营造浓浓的情感交流氛围,通过换位体验、资料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感悟、体验,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

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诸多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敬佩那些付出比正常人更多努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参与自己所创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2、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四、过程与方法

通过换位体验、资料搜集、讨论分享、讲故事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社会给予残疾人许多关怀,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和自我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了解残疾人

教师打一个哑语。

师:猜一猜,老师做的动作是什么意思?(学生猜手势的意思)说一说老师现在的心情如何?

师:在我们的社会中就生活着这一种类型的人,他们是——残疾人,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吧?

二、体验感悟,理解残疾人

师:当我们欣赏那蓝天白云的时候,当我们聆听美妙动听的音乐的时候,当我们坐在这宽敞与整洁的教室学习的时候,大家可曾想过我们身边还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咱们开展一个模拟体验活动,亲身

感受一下。

(一)模拟活动,体验残疾人生活

模拟活动一:体验肢体残缺人的生活——单手穿衣。

师:我们来尝试一下单手穿衣。请把你外套脱下,然后把你的左手放在背后,请用你们的右手把外套穿好,在活动中,左手始终不能离开你的后背。

学生在模拟活动时,教师应随机采访:

师:一只手穿衣,你有什么感受?

师:看来同学们都体验到了,正常人容易做到的事情,对残疾人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

模拟活动二:体验盲人的生活——盲人走路。

师:请一位同学戴上眼罩从座位上走到讲台拿书,再回到自己的位置。

师:采访“盲人”:蒙着眼走路,有什么感觉?

模拟活动三:体验聋哑人活动——问路。

师: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来,表演聋哑人问路情景。(到北海小学的路怎么走?)

师:请大家细心体会,假如自己成了聋哑人,心情怎样?

(二)交流体验活动的感受

师:说说你体验了这几个活动,有什么感受?

师:是呀,身体的残疾给他们的生活蒙上了重重的阴影,他们不仅要面对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极大困难和不便,还要忍受着周围一些人蔑视的话语和冰冷的眼神,此时此刻,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理解、鼓励、支持……

(三)行为辨析,明理导行

师:但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是这样做的(出示图片),(他们这样做对吗?

师:遇上这样的情况,残疾朋友肯定很伤心。他们最怕的就是别人的歧视、嘲笑、侮辱。残疾朋友心里最需要的是我们能理解、尊重他们。

三、资料搜集,尊重残疾人

师:是啊,残疾朋友是应该得到我们的理解、尊重和支持的。你看,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朋友很了不起,他们自立自强,顽强地克服了内心的痛苦和行动的不便,去完成常人能做到的甚至做不到的,成为了生活中的强者。

(一)出示画面,牵动学生情绪

出示一:“里约残奥会”精彩画面

师:让我们一起再次回味一下那些生活中的强者吧?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哪幅画面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出示二:内蒙古美德少年---王金海,在逆境中毫不屈服,身边的强者,站起来读一读吧!

(二)交流资料,深化内心感受

师:读完这些感人的事迹,你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生:他们虽然在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残疾而不残废,同样具有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残疾人自立自强的事例?现在你们对残疾人有没有新的看法、新的感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生:小组汇报交流的感想。

四、联系实际,关爱残疾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目前有6000多万残疾人。国家为了让大家都来关注残疾人,专门设有全国助残日,你知道是哪一天吗?同时,我国还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和设施(请看——出示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的资料。)

师:我们准备怎样去帮助身边的残疾人呢?

师:大家把自己表达对残疾人关爱的方式写到“爱心卡”上吧。

师:读给大家听,再投进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爱心箱”中。

五、总结

箱子能装下孩子们手中的小卡片,却装不下大家对残疾人浓浓的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快乐!让世界变成爱的乐园!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心里想着他们》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驻香港部队秭归希望小学郑燕平 教学内容 湖北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中第二板块“走近残疾人”。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中的第二板块。本课的立足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理解残疾人的内心,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尊重和人格上的平等对待,并学习优秀残疾人自强自立,勇敢坚强的精神。 教学理念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教学中,我创设

了能让学生体验的情境,营造浓浓的情感交流气氛,通过换位体验、观看残疾人真实生活的视频等活动,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尊重残疾人,渗透残疾人和正常人是一样的观点。 教学目标 1.在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残疾人生活的诸多不便,激起学生关爱之情。 2.走进残疾人的生活,感受他们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渗透他们和正常人是一样的思想。 3.通过了解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激起学生对残疾人的敬佩之情。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懂得在情感上关爱残疾人,在人格上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残疾人。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眼罩、纸条、书本、红领巾 学生准备:身边认识的残疾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书,走近残疾人

品德与社会《走进残疾人》

品德与社会《走进残疾人》教学设计 凌家镇中心学校:廖正鸿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残疾人理解应是聋哑人、盲人、四肢不健全的人等等,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没有残疾人,做为农村生活的孩子们生活空间也很小、交际能力也很有限,所以对残疾人的认识只是可怜、好奇、还有害怕的心理。不能体会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对待残疾人不够尊重,有的甚至瞧不起残疾人。为些,在课前我收集了大量关于残疾人的故事,希望让学生理解残疾人既有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更好的了解残疾人的心理,从而建立起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心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展开。范围由家庭、学校拓展了社会生活领域。包括邻里和不同群体的人。《走进残疾人》一课是通过模拟、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尊重和爱心,并在更大的范围,关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自己的同龄人,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一些特殊需要。 过程与方法: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与态度: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验产生理解,体验产生情感,体验残疾人的活动。 教学难点: 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模拟活动所需要的简单材料:如蒙眼的深色布、拐杖、简单的手语说明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椐统计,我国目前有6000万残疾人。那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呢? 生:盲人、聋哑人…… 教师通过用简单的手语和同学们沟通;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去拿某一个物品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残疾人。 教师小结:残疾人就是身体的某个部分有残疾的人。 师:你见过残疾人吗?你认识某个残疾人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引出课题《走近残疾人》 [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 二、亲身体验,感受残疾人

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

《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 火车站小学鲍泉泉 《走近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话题,现在的孩子由于受到人们不正确的价值观的影响,对残疾人有一种鄙视感。要让他们扭转这种观念,并走近残疾人是困难的,如何让孩子们的情感自然生成?甚至为之落泪?情到深处泪自流,孩子们的情感是真实的,没有深刻的亲身体会,无论老师用多么忧伤的语言,他们的泪水是出不来的,毕竟他们不是演员,生活是他们真正的教材! 一、将“体验”进行到底 通过再次钻研教材,我揣摩出了编者的意图,只要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有感受,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并知道去帮助他们,干吗非得要他们哭呢!没有流泪并不等于他们的心没有被震撼,没有眼泪并不等于他们不会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更不等于以后他们不去帮助残疾人。于是,我们设计了体验活动,并放慢了节奏,抓住学生瞬间的感悟,来体会残疾人生活的困难。我们设计的“把衣服的拉链拉开,把右手伸到背后,用左手把衣服重新穿上”“蒙眼写字”的游戏,在学生无意识的状态下体验了失去一只手的残疾和盲人的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真切的感受!起初,学生中有的觉得好玩,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感受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

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从而深深地体会到了残疾人生活的困难。体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把自己的感受同大家一起分享,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残疾人,都是可亲可敬的。 二、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首好听的乐曲,只要前奏一响,就能拨动起听众的心弦,可谓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既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整个课堂的和谐发展做好铺垫,犹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心随我动”,创设不同的情景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设计,让学生如饮甘泉、如品香茗,流连忘返。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使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1、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在理解残疾人这一环节,通过倾听残疾人的心声,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嘲笑,我们的讥讽就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这种痛苦比身体上的残疾还要可怕,这相当于让学生承诺,今后应该怎样对待残疾人,这是对本节课要落实的思想教育的一个检验,学生知道怎样做了,就说明他们的确是受到了思想上的一次洗礼。 2、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为了使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在

关爱残疾人教案讲解学习

椒园乡优质课竞赛品德学科教学设计 上课时间:2015.09.25 上课教师:袁晓琴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关爱残疾人》 知识目标: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能力目标:了解社会各种助残设施,体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增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进学生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友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不同方式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友爱的情感。 教学难点:由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体验活动的道具。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收集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欣赏春晚中有名的节目《千手观音》,一边看一边思考给你的感受。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角色模拟,走近残疾人

残疾人为了适应现实生活,需要付出比常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亲身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活动一:体验盲人——用红领巾蒙住眼睛,从门口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东西,体验盲人对阳光、世界的渴望。 活动二:体验聋哑人——老师讲一件事情,让扮演者用手语或肢体语言传达,体验聋哑人渴望说话的感受。 活动三:体验肢残者——让学生单手穿衣,单腿走路,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 三、感悟顽强,激发情感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残疾人事迹的资料,都带来了吗?把你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说说你知道的残疾人。 1.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愤学习,自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2.我国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但她却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与伤残作斗争,成为2008年北京申奥大使之一,又于2008年北京奥运官方网站担当特约记者。

走近残疾人教学教案

走近残疾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体会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法、欣赏法、谈话法、实践性活动、讲授等多种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验活动的道具、学生搜集残疾人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孩子们!老师看到我们班每个小朋友都十分活泼可爱,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还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你们知道吗?你们真的非常幸运!因为,同在一片蓝天下,还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而困难的群体:他们或者在漫漫长夜里摸索,或者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或者是靠轮椅、拐杖走着自己的人生。

(课件1:出示不同类型的一组残疾人的图片)像他们这种在身体结构上丧失某种功能或者心理上存在某种不正常的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残疾人。就让我们一起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板书课题(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和学习愿望,把残疾人图片在课堂上播放,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寻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 二、了解残疾人 这些人因为先天或后天原因不能拥有健全的身体,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适应生活,即使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也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到过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资源,加深对残疾人的了解,为体验残疾人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尊重残疾人的意识 三、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残疾人,但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不方便呢,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好,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吧。(多媒体出示活动题目) 活动一:单手穿衣。我们再来模仿肢残人,体验一下“单手穿衣”吧!请一组学生,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穿。(其他同学观察他们是

《走进残疾人》教案精编版

《心里想着他们》教案 教学内容:湖北教育出版社《思品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心里想着他们》的第一个板块《走近残疾人》。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同情、理解、关注残疾人,在必要时愿意努力,并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 行为与习惯:在生活中帮助残疾人。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残疾人的身体缺陷,用真诚的心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和他们为克服自身缺陷而付出的努力。 教学重点: 体验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了解他们的自立、自强,并为之敬佩。 教学难点: 体会残疾人对“理解、尊重、平等“的渴望。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了解关爱残疾人的组织和设施。 2、多媒体课件:(1)部分残疾名人故事;(2)残奥会片段;(3)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走进残疾人。游戏引入,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一)游戏一:贴鼻子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贴鼻子,谁知道这个游戏有什么规则?(必须把眼睛蒙起来。要把鼻子贴正确才为胜利。) 1、请三名学生上台玩游戏。 2、提问: ①鼻子为什么会被贴歪呢? ②假如你的眼睛看不见东西了,你有什么感觉? ③要是让你闭着眼睛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你觉得怎样?想试试吗?学生闭上眼睛回到座位,体验盲人生活。 ④现在这几位同学因眼睛看不见而遇到困难,你们说该怎么办呢?请同桌上前帮助他们。 (二)游戏二:穿衣服 这次游戏的内容是————穿衣服比赛。本游戏的规则是:请按老师的口令进行游戏,请听口令! (1)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脱下你们的上衣,谈谈双手脱外套的感受。 (2)请女同学用一只手将外套穿上,再谈谈感受。 (3)男同学在不用手的条件下,试穿外套。请女生上前帮助他们。请男生谈谈这次穿衣的感受。 (三)认识各种残疾人 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吗?(体会残疾人的艰难。)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部分残疾人,他们由于身体的某一部分有了残疾,生活起来很不方便,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什么样的残疾人?你能想像他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学生发言……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北重六小史静 教案背景: 班上同学都是健全的人,学生大部分没有接触过残疾人,因此不太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痛苦,而现在的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中存在着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况,孩子们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七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这一主题由两课时完成,《走近残疾人》是第一课时。本课的立足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理解残疾人的内心,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尊重和关爱,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怀他们,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 教学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走近残疾人》这一课投射出育人的光芒,本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习经验出发。教学中,创设能让学生体验的情境,营造浓浓的情感交流氛围,通过换位体验、资料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感悟、体验,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 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诸多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敬佩那些付出比正常人更多努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参与自己所创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2、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四、过程与方法 通过换位体验、资料搜集、讨论分享、讲故事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社会给予残疾人许多关怀,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和自我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了解残疾人 教师打一个哑语。 师:猜一猜,老师做的动作是什么意思?(学生猜手势的意思)说一说老师现在的心情如何? 师:在我们的社会中就生活着这一种类型的人,他们是——残疾人,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吧? 二、体验感悟,理解残疾人 师:当我们欣赏那蓝天白云的时候,当我们聆听美妙动听的音乐的时候,当我们坐在这宽敞与整洁的教室学习的时候,大家可曾想过我们身边

品德与社会《走进残疾人》

品德与社会《走进残疾人》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残疾人理解应是聋哑人、盲人、四肢不健全的人等等,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没有残疾人,做为农村生活的孩子们生活空间也很小、交际能力也很有限,所以对残疾人的认识只是可怜、好奇、还有害怕的心理。不能体会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对待残疾人不够尊重,有的甚至瞧不起残疾人。为些,在课前我收集了大量关于残疾人的故事,希望让学生理解残疾人既有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更好的了解残疾人的心理,从而建立起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心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展开。范围由家庭、学校拓展了社会生活领域。包括邻里和不同群体的人。《走进残疾人》一课是通过模拟、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尊重和爱心,并在更大的范围,关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自己的同龄人,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一些特殊需要。 过程与方法: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与态度: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验产生理解,体验产生情感,体验残疾人的活动。 教学难点: 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模拟活动所需要的简单材料:如蒙眼的深色布、拐杖、简单的手语说明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椐统计,我国目前有6000万残疾人。那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呢? 生:盲人、聋哑人…… 教师通过用简单的手语和同学们沟通;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去拿某一个物品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残疾人。 教师小结:残疾人就是身体的某个部分有残疾的人。 师:你见过残疾人吗?你认识某个残疾人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引出课题《走近残疾人》 [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 二、亲身体验,感受残疾人

走进残疾人世界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残疾人把爱献给你我他》少先队活动课设计方案 活动实施年级:三四年级全体学生 一、活动背景: 199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开始实施,该法规定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专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和机构。如马路上黄颜色的盲道,厕所里残疾人专用坐便器等,但是许多设施不是被占用就是被损坏,给广大残疾人带来了许多不便。更有许多人嘲笑、歧视残疾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这些现象,许多正常人却熟视无睹。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一再受到损害。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广大少年儿童要从小树立关注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丑美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残疾人的日常生活状态,懂得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 2.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残疾人身上的可贵品质,使他们产生帮助和平等对待残疾人的情感。 3.行为目标:帮助和平等对待残疾人,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 三、活动重点: 帮助和公平对待残疾人,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树立克服与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一)活动仪式: 中队长(彩色童年):各小队整理队伍,报告人数: 1.(异彩纷呈)(天真烂漫)(欢歌笑语)小队长:第一小队——欢歌笑语小队全体起立,立正。(跑步向中队长,互相敬礼)“报告中队长,欢歌笑语小队应到7人,实到7人,报告完毕”(敬礼) 中队长:接受你的报告 小队长:原路返回,对队员们说:“稍息”。 2.中队长:“全体立正。(跑步向中队长,互相敬礼)报告辅导员老师,彩色童年中队,应到21人,实到21人,《把爱献给残疾人》主题活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现在我们邀请您您参加我们的肢主题活动,并给予指导,报告完毕,请指示。” 3.辅导员:“接受你们的报告,我愿意参加你们的主题活动,并预祝你们的主题活动圆满成功。” 4.中队辅导员敬礼,中队长还礼。 5.中队长:我宣布:彩色童年中队《把爱献给残疾人》主题活动现在开始。第一项出队旗。

最新关爱残疾人主题班会教案

最新关爱残疾人主题班会教案 我们应该懂得关心残疾人.不歧视他们,要关心和帮助他们,从小事做起。残疾人是身残志不残,我们应该敬佩他们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不能取笑他们,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生命。下面是带来的三篇关爱残疾人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爱残疾人主题班会教案1 教学目标 1、首先让孩子通过学习,活动,观摩,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种种不便。 2、培养孩子们的爱心,懂得关心残疾人.不歧视他们,要关心和帮助他们,从小事做起。 3、明白健康对每个人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们的爱心,懂得关心残疾人.不歧视他们,要关心和帮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学难点 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应丛哪些从小事做起。具体过程: 1、让事先对残疾人进行了解的同学谈谈残疾人有哪些生活上的不便和他们的心理痛苦。(问题****于真实生活)

2、放音乐背景,让一个学生表演盲人走路,单手系红领巾,老师随着音乐解说学生动作的艰难,其余学生观摩。(让学生亲身体念,去感受不便和痛苦。) 3、之后让表演者说感受,另外让其余学生在仔细看的基础上再谈体会。(达成共同认识) 4、多媒体展示:残疾人的心声。让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懂得他们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升华情感和体念) 5、让学生谈谈你该如何去关心周围的残疾人。(小组讨论,请学生畅谈) 6、讲张海迪姐姐顽强与病魔抗争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更多了解他们的好品质激励作用) 7、小结: 教育孩子们残疾人是身残志不残,我们应该敬佩他们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不能取笑他们,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生命。 关爱残疾人主题班会教案2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关爱残疾人》知识目标: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走进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体会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体验法、小组学习等多种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验活动的道具、学生搜集残疾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新朋友,导入新课堂 1、教师介绍课堂学习的新朋友,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他是谁呢? 2、豆博士:小朋友们好,我是豆博士。我看到你们都非常健康、聪明,可是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八千多万的残疾人,我想考考你们,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呢? 3、学生说,教师趁机板书:盲人、聋哑人、肢残人、智障人 课件出示一组关于残疾人的照片(盲人、聋哑人、智障人、肢残人) 4、豆博士:今天,豆博士就和你们一起《走近残疾人》 (板书课题《走近残疾人》) 二、了解残疾人,尊重残疾人

1、豆博士:你见过残疾人吗?你认识某个残疾人吗?能讲讲你对他们的了解吗? 2、学生说 3、认识一些有名的残疾人,并观看视频《2010年广州亚残会》,学生谈感受 师:接下来我们把目光移到“2010年残疾人亚运会”,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为我国体育事业争得了荣誉,他们这种身残志坚,不向命运认输、不向自身残疾低头,顽强生活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健全人敬仰、学习。咱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哪幅画面最让你感动?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4、豆博士小结:他们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有着美好幸福的人生。人生与残疾毫无关系。有一位残疾朋友就曾对着整个世界大声宣告:“我是残疾人,但我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三、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友爱残疾人 1、豆博士:虽然同学们都见过残疾人,但是对他们不一定有很多了解。我们一起来进行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2、了解活动的构想,课件出示: 1、你想体验哪一类残疾人的生活? 2、你想给这个体验活动取个什么名? 3、这个体验活动怎样做,有什么规则? 4、体验活动后,谈谈你有什么感想? 3、教师示范,带领学生体验活动《单手戴红领巾》 ①首先请四个孩子用双手在10秒内把红领巾戴好。 ②师:现在脱下红领巾,请把右手捍成拳头放在背后,记住:活动中右手始终不能帮忙,也不能离开你的后背。请用你的左手把红领巾戴好。 ③学生体验单手戴红领巾 ④现场采访:和刚才双手戴红领巾相比,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小组交流

残疾日教案

残疾预防日 一年(6)班 一、活动背景: 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把同情、帮助、关心、尊重残疾人这一社会公德,做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教育学生做一个遵守公德的文明人。 二、活动目的: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3.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4.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5.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三、活动准备: 每人准备一块大方布相关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走近残疾人 1、课件出示我国的残疾人口数量。 2、出示残疾人图片。 在我们的生活的周围,有些人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不能像绝大多数人一个,拥有健康的身体。这给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许多的不便。为了适应生活,他们需要会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生活、学习的吗? a、出示图片:残疾人买东西。盲人靠触摸盲点来辨别钱币的面值。 b、出示图片:聋哑人交流,聋哑人之间主要靠手语交流。 c、出示图片:残疾人走路,双腿瘫痪的人出行得靠轮椅帮忙。 d、出示图片断手臂人写字,没有手,用脚写字。 3、你觉得残疾人这样的生活容易吗?苦吗?累吗?为什么?说一说你的想法。 4、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5、小结: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二)体验残疾人 我们来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然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a、蒙眼睛找座位 1、同学们,请闭上眼睛,你感受到了什么? 2、如果在黑暗中做事情,又会有什么感受呢? 游戏过程:蒙上眼睛找自己的座位 3、采访学生:与平日里找座位相比,感觉有什么不同? 4、启发:是啊,因为什么也看不到,一件平日里最简单不过的事情现在变得如此艰难。从这个游戏中,你还想到了什么? 5、学生发言。

《走近残疾人》教案分析

小学思品课《走近残疾人》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一一伸出爱的手,这一主题由两课时完成,《走近残疾人》是第一课时。本单元旨在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本课的立足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尊重、关爱和帮助,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体会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法、欣赏法、谈话法、实践性活动、讲授等多种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验活动的道具、学生搜集残疾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孩子们!老师看到我们班每个小朋友都十分活泼可爱,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还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你们知道吗?你们真的非常幸运!因为,同在一片蓝天下,还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而困难的群体:他们或者在漫漫长夜里摸索,或者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或者是靠轮椅、拐杖走着自己的人生。 (课件1:出示不同类型的一组残疾人的图片)像他们这种在身体结构上丧失某种功能或者心理上存在某种不正常的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一一残疾人。就让我们一起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板书课题 (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和学习愿望,把残疾人图片在课堂上播放,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寻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 二、了解残疾人 这些人因为先天或后天原因不能拥有健全的身体,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适应生活,即使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也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到过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走进残疾人教学反思

《走进残疾人》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感受残疾人面对困难时的那种顽强不屈的意志,激发学生尊重残疾人、理解残疾人,从而能够愿意主动帮助残疾人的意识。因此对本课进行如下反思: 一)教学来源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才是有效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在做好学生学情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只有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有目的地把学生引进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中。在本课题的教学中,我以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情感为教学基点,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浓浓的情感交流的氛围,教师则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体现了课程的发展观。(二)教学立足于课堂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将生活与课堂打通,课内与课外有机融合,相互支撑和补充,就扩大了课堂的教学空间,使教学向社会延伸。这样的教学是向学生的生活开放的。在课堂上,通过种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学生的体验,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和整合,凸显教育意义,变得更加清晰,学生带着这样的收获走向生活,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的终点不是下课铃响的那一刹那,而是真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生命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中,在源于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实现对教材本身的超越。本课题的教学,我不仅引导学生关注教科书提供的文本资源,而且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社会生活,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了解残疾人,真正走进残疾人的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形成对残疾人的正确认识和情感。 (三)教学中关注学生 从学生的视角观察生活,用他们的方式探究生活,帮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认识生活,辅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教学自始至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贴近他们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避免课堂教学中出现说教和灌输,同时教师也会不断得到课程的启示,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成长和提高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一名参与者,和学生一起走向社会,走进残疾人社会生活,体验他们生活的艰辛,和学生一样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并从学生的角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观察、感受,表达对残疾人生活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学生和生活中的残疾人在对话中共同成长的过程,从而体现了全新的课程观。 缺点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笑场的现象,由于孩子们对残疾人的生活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很艰难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这方面的教育。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教材简析】 本活动“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是“关心你,爱护他”单元中的主题内容。教材通过典型范例,精心创设探究情境,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残疾人,让他们在体验、感受、交流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到残疾人虽然因为身体上的残疾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困难,但他们更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生活中的不便,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表现出的智慧、才能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甚至是正常人难以达到的,要理解、欣赏和尊重他们。 【活动策略】 以学生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学生对“残疾人”的最初感知为基点,采用“点面结合、体验感悟、小组合作、信息交流”等策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残疾人,并在情感与认知的双重推进中,帮助学生获得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与提升。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到残疾人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 2、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与帮助,并具有初步的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不便。 2、认识到他们都是可亲可敬的;他们克服困难向人们证明了,他们是自信、自强、自立、自尊的。

3、尊重残疾人,关注他们,并在必要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 能力目标: 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间接,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2、能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 3、能通过看书刊、查阅网络,收集有关残疾人的信息; 4、能辨别残疾人专用设施,并主动维护残疾人“无障碍”生活环境。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重难点】 1.在体验中感受并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发现并敬佩残疾人比正常人更强之处; 活动一: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 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完成任务 试着不用手写出自己的名子。 用布蒙上自己的眼睛,摸一摸信封里的东西是什么形状及颜色的。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 《走进残疾人》教学案例 淄博市沂源县历山街道鲁山路小学刘希华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本单元旨在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本单元内容的内在逻辑是从尊重、关爱自己身边的人开始,把爱推及社会;从个人之间的关爱推及社会对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的爱心与努力。通过引导学生去调查、访问有关残疾人的事例,并让他们去亲身体验等活动方式,让学生首先了解残疾人,进而去理解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诸多不方便及通过典型的中外残疾人事例,说明常人能做到的或做不到的,残疾人也能做到。他们身上体现的身残志坚的品质和精神力量,值得大家学习。通过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残疾人不容易、不方便,但是,他们也有生存的尊严和权利,进而让学生自觉地去关爱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本课主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全课以“体验──理解──帮助”残疾人为主线,以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为目的。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中突出存在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况,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设计思路: 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需要人们去了解、理解他们,更需要全社会的人去关爱他们。所以,我在把握本课题“走近残疾人”题意时,重点抓住“走近”二字,课程目标 锁定在:“体验残疾人、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这三个环节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身边各种各样的残疾人,知道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我们常人不同。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中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与艰难,在相互讨论交流中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 1)用自己的行动去理解、尊重、关心、帮助身边的残疾人。

《走进残疾人》教案培训资料

《走进残疾人》教案

精品资料 《心里想着他们》教案 教学内容:湖北教育出版社《思品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心里想着他们》的第一个板块《走近残疾人》。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同情、理解、关注残疾人,在必要时愿意努力,并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 行为与习惯:在生活中帮助残疾人。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残疾人的身体缺陷,用真诚的心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和他们为克服自身缺陷而付出的努力。 教学重点: 体验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了解他们的自立、自强,并为之敬佩。 教学难点: 体会残疾人对“理解、尊重、平等“的渴望。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了解关爱残疾人的组织和设施。 2、多媒体课件:(1)部分残疾名人故事;(2)残奥会片段;(3)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走进残疾人。游戏引入,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一)游戏一:贴鼻子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贴鼻子,谁知道这个游戏有什么规则?(必须把眼睛蒙起来。要把鼻子贴正确才为胜利。) 1、请三名学生上台玩游戏。 2、提问: ①鼻子为什么会被贴歪呢? ②假如你的眼睛看不见东西了,你有什么感觉? ③要是让你闭着眼睛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你觉得怎样?想试试吗?学生闭上眼睛回到座位,体验盲人生活。 ④现在这几位同学因眼睛看不见而遇到困难,你们说该怎么办呢?请同桌上前帮助他们。 (二)游戏二:穿衣服 这次游戏的内容是————穿衣服比赛。本游戏的规则是:请按老师的口令进行游戏,请听口令! (1)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脱下你们的上衣,谈谈双手脱外套的感受。 (2)请女同学用一只手将外套穿上,再谈谈感受。 (3)男同学在不用手的条件下,试穿外套。请女生上前帮助他们。请男生谈谈这次穿衣的感受。 (三)认识各种残疾人 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吗?(体会残疾人的艰难。)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部分残疾人,他们由于身体的某一部分有了残疾,生活起来很不方便,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什么样的残疾人?你能想像他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学生发言……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走近残疾人》品德教学案例

《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 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 伦教北海小学廖碧娴 教案背景: 班上同学都是健全的人,学生大部分没有接触过残疾人,因此不太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痛苦,而现在的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中存在着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况,孩子们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七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这一主题由两课时完成,《走近残疾人》是第一课时。本课的立足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理解残疾人的内心,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尊重和关爱,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怀他们,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 教学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走近残疾人》这一课投射出育人的光芒,本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习经验出发。教学中,创设能让学生体验的情境,营造浓浓的情感交流氛围,通过换位体验、资料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感悟、体验,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 教学方法: 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需要人们去了解、理解他们,更需要全

社会的人去关爱他们。所以,本课安排了“走近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学习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这四个环节,通过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并让学生去亲身体验,进而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诸多不方便;通过典型的中外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例,去发现常人能做到的甚至做不到的,残疾人也能做到;他们身上体现的坚忍不拔的品质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值得大家学习;引导学生在尊重残疾人的同时,自觉地去关爱残疾人。本课通过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以“了解——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为主线,以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为目的,体现了“真”与“善”,达到了德育目标。 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诸多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敬佩那些付出比正常人更多努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参与自己所创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2、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四)过程与方法: 通过换位体验、资料搜集、讨论分享、讲故事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社会给予残疾人许多关怀,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和自我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K12学习】关爱残疾人教案

关爱残疾人教案 为营造一个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学校将认真贯彻关爱残疾人工作,把残疾人事业越做越好,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关爱残疾人教案》的文章,欢迎借鉴参考! 篇一:关爱残疾人教案 一、活动背景: 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把同情、帮助、关心、尊重残疾人这一社会公德,做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教育学生做一个遵守公德的文明人。 二、活动目的: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3.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4.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5.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三、活动准备: 每人准备一块大方布相关课件 四、活动过程:

1、课件出示我国的残疾人口数量。 2、出示残疾人图片。 在我们的生活的周围,有些人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不能像绝大多数人一个,拥有健康的身体。这给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许多的不便。为了适应生活,他们需要会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生活、学习的吗? a、出示图片:残疾人买东西。盲人靠触摸盲点来辨别钱币的面值。 b、出示图片:聋哑人交流,聋哑人之间主要靠手语交流。 c、出示图片:残疾人走路,双腿瘫痪的人出行得靠轮椅帮忙。 d、出示图片断手臂人写字,没有手,用脚写字。 3、你觉得残疾人这样的生活容易吗?苦吗?累吗?为什么?说一说你的想法。 4、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5、小结: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走近残疾人的世界教案

《同在一片蓝天下之走近残疾人的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现场模拟体验活动,体会残疾人生活的不便。 2、通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家对残疾人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 3、能在日常生活中为残疾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教学重点:体会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增强对残疾人的理解、关爱之情,树立尊重、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残疾人的节日以及社会生活中各种助残设施 课前互动小游戏: 颠倒做 同学们,你们好,初次见面,我们互相打个招呼吧!趁着还没上课,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吧。这个游戏名称叫做颠倒做,老师给大家一个口令,你们要做出相反的动作。(口令:起立,坐下,双手举起来,双手放下,全体起立,自由的哭吧!)相机照出学生大笑的图片 一、观看视频导入,认识残疾人 1、师:刚才的课前小游戏玩得开心吗?(出示图片)看得出来你们都很开心,老师还发现了我们班的同学都有灵敏的耳朵,能清楚地听到老师的口令,有聪明的脑袋,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还有明亮的眼睛,灵敏的身手,真好!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老师也从你们的笑声中,我感受到你们童年的天真浪漫、快乐与幸福。 2、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生活呢? (课件播放残疾人视频) 3、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群什么人? 是啊,这些与我们正常人不大一样的人,就是我们要关注的社会中的一个特殊弱势

群体——残疾人,让我们一起走进残疾人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生活吧!(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在你的身边,你还看到哪些类型的残疾人?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等。(出示图片师板书:盲人、聋哑人、肢残人、智障人) 四、角色换位,体验求真 (一)残疾人的生活中到底是是怎样的?接下来,咱们就来进行几个小活动,亲自感受一下,好吗? 活动一:系红领巾或穿衣物 提出要求 1、根据要求学生活动。 2、交流感受(采访速度特别慢的同学)a、你觉得容易吗?b、在整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活动二 无声的世界 1、引入:同学们,再次让我们来到一个无声的世界,这就是聋哑人的世界。他们的世界没有声音,那他们在生活中如何与人交流呢?(情景剧表演)或者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扮演聋哑人,他遇到了一个困难急需大家的帮助,但他说不出话,只能用手势来比划,你们来猜猜他想要说的是什么。大家能不能帮上忙。 2、学生活动 3、交流感受 a、询问表演的同学(或班上同学)当你不明白意思时,你的心情怎样? b、询问“聋哑人”:你呢,当你发现别人不理解你的意思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4、小结:是啊,说不出,听不见,即使想与人沟通,可能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误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