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科常用中药方

妇科常用中药方

妇科常用中药方
妇科常用中药方

银蒲四逆散:银花藤10克蒲公英10克柴胡30克枳壳10克

赤芍15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川牛膝10克

生蒲黄10克炒五灵脂15克延胡索15克炒川楝子15克

除湿化瘀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赤芍15克

白芍15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柴胡10克

枳实10克炙甘草6克玄胡12克川楝子12克

固胎汤:党参15克扁豆10克山茱萸10 克山药20克

续断15 克寄生15 克杜仲12克枸杞子15克

熟地15克焦白术30 克炙甘草6 克白芍15克

柴枳败酱:柴胡10克枳实1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

甘草6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丹参20克

制香附12克牛膝12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

酒大黄10克

益母胜金丹:当归12克川芎6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

丹参10克白术12克茺蔚子12克香附12克

益母草15克

益母生化汤:益母草15克川芎10克当归24克干姜炭6克

桃仁10克甘草6克

保阴煎:生地10克熟地10克白芍15克山药10克

续断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甘草6克

益五合方: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

丹参20克白术10克茺蔚子12克香附10克

益母草15克覆盆子10克菟丝子20克枸杞子20克

车前子10克五味子10克

调经一号:川芎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白芍15克

益母草15克赤芍15克郁金10克香附12克

白术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

止带汤:丹皮10 川牛膝10 栀子10 泽泻10 猪苓10 茵陈15 赤芍15 车前子10 黄柏10 茯苓10

促排卵方:刘寄奴10 覆盆子10 女贞子15 怀牛膝10枸杞15 柴胡10 泽兰10 白芍15 益母草15 苏木10 菟丝子15 蒲黄10 赤芍15 鸡血藤15

通任种子汤:丹参小茴香川芎桃仁甘草留行子白芍红花络石藤赤芍连翘香附当归

八珍汤:甘草6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党参20克

川芎10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

血府逐瘀汤:枳实10克川牛膝12克甘草6克桃仁10克

红花10克赤白芍各15克熟地15克桔梗10克

柴胡10克

活血化瘀方>

蒲黄炭10克赤芍10克泽兰10克川芎10克

桃仁10克红花10克莪术10克卷柏10克

续断10克炙甘草6克柴胡10克枳实10克

养血八珍汤:黄芪30克山药20克枸杞20克茯苓10克

甘草6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党参20克

川芎10克熟地15克制首乌20克白芍10克

非经期方:当归10克川芎10克地黄10克白芍10克

桃仁10克红花10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

三棱10克莪术10克土鳖虫10克丹参15克

刘寄奴15克鳖甲15克

十味消毒饮:蛇舌草30克茯苓10克苍术15克海藻15克

金银花20克昆布12克茅根30克三棱10克

夏枯草15克公英30克地丁15克天葵子15克

补中益气汤:升麻15 党参30克炙甘草10克炒白术15克、

柴胡10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黄芪30克

经期方:当归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

茜草10克丹参15克阿胶12克刘寄奴15克

益母草15克蒲黄炭10克紫草10克

桂己合方:丹皮10克熟大黄10克桂枝10克桃仁10克

椒目10克葶苈子10克赤芍15克防己15克

茯苓10克

完带汤:柴胡10克陈皮10克白芍15克炒荆芥9克

党参15克甘草6克白术30克苍术9克

山药30克车前子9克

辅检:血液分析:WBC6.42×10^9/L,RBC4.42×10^12/↓L,Hb119g/L,PLT

195×10^9/L,L31.6%,N65.3%;ABO血型:A型,RH阳性;尿液分析:隐血+3;粪便常规正常;肝功能:总蛋白83.3g/L↑,白蛋白55.7g/L↑,余正常范围;空腹血糖、肾功能、血脂4项、凝血4项均正常范围;CA125、AFP、CEA、CA199、CA153、甲功三项: TSH:7.207μIU/ml ↑,FT3、FT4均正常;性激素6项:E2:13.9pg/mL,FSH:11.9mIU/mL,LH:2.6mIU/mL,PRL:25.0ng/mL,PROG:0.52ng/mL, TES:59.9ng/dL;乙肝三系、输血前全套示全阴性。孕酮:67.44ng/mL,血清β-HCG:18290miu/ml

HPV6、HPV11、HPV42、HPV43、HPV81、HPV16、HPV18、HPV31、HPV33、HPV35、HPV39、HPV45、HPV51、HPV52、HPV53、HPV56、HPV58、HPV59、HPV66、HPV68、HPV73、HPV83、HPV82筛查全部阴性。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内分泌专科 调经祛痰汤 白术15g 苍术15g 当归12g 法半夏12g 茯苓10g 香附10g 川芎10g 海藻8g 陈皮8g 炮姜8g 附片6g 肉桂6g 丹参25g 莪术10g 闭经方Ⅰ号: (补气血) 熟地30g 白术30g 当归15g 白芍9g 生枣仁9g 沙参9g 丹皮6g 山药15g 人参6g 杜仲3g 柴胡3g 菟丝子12g 龙眼肉9g 紫河车粉12g 鹿角粉6g 闭经Ⅱ号 党参15g 黄芪15g 金银花12g 黄柏15g 黄岑15g 玄参15g 天花粉15g 益母草15g 红花12g 桃仁15g 香附12g 陈皮12g 旱莲草15g 柏子仁12g 甘草6g 杜仲12g 子宫内膜炎致月经过多症 消炎止血1方 白术15g 仙鹤草12g 阿胶10g 血余炭10g 白芨12g 党参15g 三七粉5g 炒蒲黄10g 茜草12g 甘草9g 消炎止血2方 党参20g 白术15g 阿胶18g 荆芥花10g 益母草15g 旱莲草15g 仙鹤草15g 三七粉30g 血余炭15g 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生地榆30g 芡实12g 调经1方: (主治月经不调) 当归10g 赤芍10g 川芎6g 丹参10g 泽兰叶10g 益母草30g 香附10g 小荷香10g 茯苓10g 调经2方: ( 主治痛经) 当归10g 赤芍10g 香附10g 广木香10g 乌药10g 元胡10g 刘寄奴10g 王不留行10g 怀牛夕10g 功血方1号 熟地20g 山萸肉15g 桑寄生12g 杜仲12g 海螵蛸25g 白芍25g 生牡蛎25g (另) 怀牛膝12g 地榆炭30g 侧柏叶30g 地骨皮15g 仙鹤草15g 旱莲草15g 甘草10g 功血方Ⅱ号

中医妇科常用方歌 方解

血府逐瘀汤 【方剂歌诀】: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方解】: 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之 愈。 【配方组成】: 当归9克、生地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川芎5克、柴胡3克、桔梗 5克、牛膝9克、甘草3克。 【使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和作用】: 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临床应用】: 1.以胸痛、舌暗红、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 2.血瘀经闭、痛经,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茺蔚子、泽兰等;胁下痞块属血瘀者,本方加郁 金、丹参等;兼有气虚见症加党参。 四物汤 【方剂歌诀】: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方解】: 方中以熟地黄滋肾补血,以养胞宫,用为主药;肝肾同源,肾虚则肝血亦虚,故辅以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再以白芍养血和阴、川芎活血行气,畅通之血,使补而不滞,营血调和,均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具有补血调血的作用,故用于血虚血滞之证,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尤为多用。 【配方组成】: 熟地黄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 【使用方法】: 为粗未,每服三钱,水煎,空腹热服。功效:补血调血。 【功效和作用】: 血虚血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以及一切血虚证而见舌淡、脉细者。 【临床应用】: 1.本方证兼见气虚者,可加党参、黄芪以补血生气,可加桃仁、红花、白芍易赤芍、以活血祛瘀;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以湿养血脉;血虚有热加黄苓、丹皮、熟地易生地,以清热凉血;欲其行血,则以白芍易赤芍;欲其止血,则去川芎加入阿胶、棕榈炭等。? 2.血虚血滞痛经,而见月经血淡,经行不畅,少腹作痛,可加香附,延胡索以行气解郁调经止

传染科最齐全的各种上墙制度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一、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三、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一、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三、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上报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四、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病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五、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六、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七、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转诊到规定医院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一、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二、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妇科常用中成药

妇科常用中成药 龙血竭胶囊 血竭性平,味甘咸,无毒,入血分,归心、肝二经,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养血生血、消肿定痛、止血敛疮等功效,被誉为“活血圣药”。 【成份】龙血竭。辅料为硬脂酸镁、白炭黑。 【作用类别】本品为骨伤科软组织扭挫伤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粒,一日三次;外用,取内容物适量,敷患处或用酒调敷患处。 艾附暖宫丸 【成份】艾叶(炭),香附(醋制),吴茱萸(制),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黄,黄芪(蜜炙),续断。 【性状】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甘而后苦,辛。【功能主治】理气补血,暖宫调经。用于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腰酸带下。 【适应症状】痛经。 【作用说明】主要有调节子宫平滑肌,抑菌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一日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八珍益母丸

【处方组成】益母草,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熟地黄。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微有香气,味甜而微苦。 【功能主治】补气血,调月经。用于妇女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不调。 【适应症状】月经不调。 【作用说明】主要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兴奋子宫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田七痛经胶囊 通则不痛寒则温调虚则补之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浅灰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甘。【成份】三七、延胡索、小茴香、五灵脂、川芎、冰片、蒲黄、木香,辅料为二氧化硅。 【作用类别】本品为痛经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主治】通调气血,止痛调经。用于经期腹痛及因寒所致的月经失调。 【用法用量】口服,经期或经前5天一次3~5粒,一日2~3次。【规格】每粒装0.4克 大黄庶虫丸 Dahuang Zhechong Wan

中医妇科方剂歌诀(修改稿)

附篇 妇科常用方剂歌诀 作为一名中医妇科医师,基本上要掌握妇科常用方剂50首。为了帮助学者掌握妇科方面的方剂,我们选编了50首较常用的方剂,其中不乏夏桂成验方。凡在妇科进修或学习者,均需背熟,以资考核,并为临床应用。为此把它编成歌诀,以备背诵,并增功用、主治、方义、简释,以供背诵时参考。 目录 1. 先期汤 27. 血府逐瘀汤 2. 奇效四物汤 28. 逐瘀止崩汤 3. 清经散 29. 加味失笑散 4. 清热固经汤 30. 琥珀散(附:脱膜散) > 5. 保阴煎 31. 折冲饮 6. 倒经汤 32. 脱花煎 7. 益肾通经汤 33. 红藤败酱散 8. 抑肝和胃饮 34. 苍附导痰丸 9. 橘皮竹茹汤35. 启宫丸 10. 羚羊角散36. 全生白术散 11. 清魂散37. 千金鲤鱼汤 12. 侧柏樗皮丸38. 完带汤 【 13. 易黄汤39. 健固汤 14. 清心滋肾汤40. 两地汤 15. 温经汤41. 胶艾汤 16. 温经摄血汤42. 滋肾生肝饮 17. 过期饮43. 滋水清肝饮 18. 补肾促排卵汤44. 二仙汤 19. 开郁种玉汤45. 定经汤 20. 加味乌药汤46. 调肝汤 ! 21. 紫苏饮47. 毓麟珠 22. 天仙藤散48. 泰山磐石散 23. 泽兰汤49. 保产无忧散

24. 免怀汤50. 通乳丹 25. 佛手散51. 下乳涌泉散 26. 生化汤 1. 先期汤《女科证治准绳》 先期汤中用胶艾,三黄香附知母良; ! 先期量多血热尝,凉血固经效力强。 功用:清热凉血固经。 主治:血热之月经先期量多。 方解:黄芩、黄柏、黄连、生地、知母清热凉营,当归、芍药、阿胶、甘草养血止血,香附调气,川芎调血,更加艾叶反佐,以免苦寒留瘀。 2. 奇效四物汤《校注妇人良方》 奇效方中用四物,胶艾黄芩共加入; 妇人崩中属血热,清热止血有奇功。 功用:清热养阴止血。 { 主治:治肝经虚热,血沸腾而崩久不止。 方解:四物汤养血,黄芩、阿胶清热养阴止血,艾叶反佐,用量宜小,以此配合,主要是清血中之火而达到止血之目的。 3. 清经散《傅青主女科》 清经散中黄柏用,青蒿茯苓与白芍; 熟地丹皮地骨皮,先期量多服之宜。 功用:滋水清火。 主治:水火俱旺经行先期量多。 方解:丹皮、青蒿、黄柏清热凉血泻火,地骨皮、熟地清虚热而生水,白芍敛阴,茯苓渗水宁心,总使火泻而水不伤。 @ 4. 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清经固经用栀芩,二地龟胶甘草需; 地榆棕藕及牡蛎,清热滋阴止血进。 功用:清热凉血,固经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之崩症。 方解:该方系以李氏固经丸发展而来,方中生地、生藕节、生甘草、黄芩、焦山栀、地骨皮清热凉血,炙龟板、牡蛎、阿胶滋阴固经,陈棕炭、地榆固经止血。

妇科常用中成药解析——艾附暖宫丸(OTC)

艾附暖宫丸(OTC)解析 药物成份: 艾叶(炭)120g、香附(醋炙)240g、吴茱萸(制)80g、肉桂20g、当归120g、川芎80g、白芍(酒炒)80g、地黄40g、黄芪(蜜炙)80、续断60g。 功能主治: 理气养血,暖宫调经。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行经后错、经量少、有血块、小腹疼痛、经行小腹冷痛喜热、腰膝痠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克,一日2~3次。 阳性药:艾叶、吴茱萸、肉桂、当归、川芎、黄芪、续断。 平性药:香附 阴性药:白芍、地黄。 君药:艾叶 解析:

艾叶: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降逆。 肉桂: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续断:苦、甘、辛,微温。归肝、肾经。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三焦经。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阳性药物为主,首先确定对治的是寒证。其次,药物功效以温为主,对治主要为虚证。方剂中,艾叶、吴茱萸、肉桂,散寒止痛;川芎、黄芪、香附,理气行气;白芍、地黄、当归,养血活血;续断温补肝肾。整个方剂以散寒止痛为主,理气行气为辅,兼顾养血活血。

身体热性偏盛者慎用。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内分泌专科 调经祛痰汤 白术 15g 苍术 15g 当归 陈皮 8g 炮姜 8g 附片 6g 12g 法半夏 12g 茯苓 10g 香附 10g 川芎 肉桂 6g 丹参 25g 莪术 10g 10g 海藻 8g 闭经方I 号:(补气血) 熟地 30g 山药 15g 紫河车粉 15g 白芍 9g 生枣仁 9g 沙参 9g 人参 6g 杜仲 3g 柴胡 3g 菟丝子 12g 12g 鹿角粉 白术 30g 当归 龙眼肉 9g 6g 丹皮 6g 闭经n 号 党参 15g 天花粉 15g 益母草 旱莲草 15g 柏子仁 黄芪 15g 金银花 12g 黄柏 15g 红花 12g 桃仁 12g 甘草 6g 杜仲 15g 15g 12g 黄岑 香附 15g 玄参 12g 陈皮 15g 12g 子宫内膜炎致月经过多症 消炎止血 1 方 白术 15g 仙鹤草 12g 阿胶 10g 血余炭 党参 15g 三七粉 5g 炒蒲黄 10g 茜草 10g 12g 甘草 9g 白芨 12g 消炎止血 2 方 党参 20g 白术 15g 阿胶 18g 三七粉 生地榆 30g 血余炭 15g 煅龙骨 30g 芡实 12g 荆芥花 30g 煅牡蛎 30g 10g 益母草 15g 旱莲草 15g 仙鹤草 15g 方: (主治月经不调 ) 10g 赤芍 10g 荷香 10g 茯苓 10g 调经 1 当归 川芎 6g 丹参 10g 泽兰叶 10g 益母草 30g 香附 10g 小 调经 2 方: ( 主治痛经 ) 当归 10g 赤芍 10g 王不留行 10g 怀牛夕 香附 10g 10g 广木香 10g 乌药 10g 元胡 10g 刘寄奴 10g 功血方 1 号 熟地 (另) 15g 甘草 10g 20g 山萸肉 15g 桑寄生 怀牛膝 12g 地榆炭 12g 杜仲 30g 侧柏叶 12g 30g 海螵蛸 25g 白芍 25g 地骨皮 15g 仙鹤草 生牡蛎 15g 旱莲草 25g 功血方n 号

妇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调经剂 (一)活血行气调经剂 (1)大黄蛰虫丸:活血破瘀,通径消癥。瘀血内停所致癥瘕,闭经。 (2)益母草颗粒:活血通径。血瘀所致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 (3)妇科十味片:养血疏肝,调经止痛。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痛经,月经前后诸证(4)七制香附丸:舒肝理气,养血调经。气滞血虚所致调经,月经量少,闭经 (二)补虚扶正调经剂 (1)安坤颗粒:滋阴清热,养血调经。阴虚血热所致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2)八珍益母丸:益气养血,活血调经。气血两虚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 (3)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调经止带。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4)女金丸:益气养血,理气活血,止痛。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所致月经不调。(三)温经活血调经剂 (1)少腹逐瘀丸:温经活血,散寒止痛。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痛经,产后腹痛。(2)艾附暖宫丸:理气养血,暖宫调经。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月经不调,痛经。(四)固崩止血剂 (1)固经丸:滋阴清热,固经止带。阴虚血热所致月经先期。 (2)宫血宁胶囊:凉血止血,清热除湿,化瘀止痛。血热所致的崩漏下血,月经过多,产后或流产后宫缩不良及子宫功能性出血,以及慢性盆腔炎属湿热瘀结所致。(五)安坤除烦剂 (1)更年安片:滋阴清热,除烦安神。肾阴虚所致绝经前后诸证。 (2)坤宝丸:滋补肝肾,养血安神。肝肾阴虚所致绝经前后诸症。 第二节:止带剂 (一)健脾祛湿止带剂 (1)千金止带丸:健脾补肾,调经止带。脾肾两虚所致月经不调,带下病。 (二)清热祛湿止带剂 (1)白带丸:清热、除湿、止带。湿热下注所致带下病。 (2)妇科千金片:清热除湿,益气化瘀。湿热瘀阻所致带下病、腹痛。 (3)妇炎平胶囊: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杀虫止痒。湿热下注所致带下病,阴痒。(4)花红颗粒: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祛瘀止痛。湿热瘀滞所致带下病、月经不调(5)消糜栓: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祛腐生肌。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病。 (6)保妇康栓:行气破瘀,生肌止痛。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 第三节:产后康复剂 (一)化瘀生新剂 (1)生化丸:养血祛瘀。产后受寒,寒凝血瘀所致的产后病。 (2)产妇康颗粒:补气养血,祛瘀生新。气虚血瘀所致的产后耳聋不绝。 (二)调理通乳剂 (1)下乳涌泉散:舒肝养血,通乳。肝郁气滞所致产后乳汁不行,乳房胀硬作通、胸闷胁痛。 (2)通乳颗粒:益气养血,通络下乳。产后气血亏损,乳少,无乳,乳汁不通。 第四节:疗杂病剂 (一)活血消癥剂 (1)桂枝茯苓胶囊:活血化瘀消癥,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以及产后恶露不尽。

中医妇科学证型和常用方剂

中医妇科学方剂 一.月经病 1.月经先期 1.1.气虚证 1.1.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斟。 1.1.2肾气虚证:固阴煎 景岳书中固阴煎,三补人参远志兼; 炙草菟丝五味子,益肾固冲调经先。 1.2血热证 1.2.1阳盛血热症:清经散 水火太旺清经散,地骨白芍茯苓丹; 熟地青蒿黄柏并,先期量多服之安。 1.2.2阴虚血热证:两地汤(两地胶芍麦玄参)火旺水亏两地汤,芍药元参生地黄; 地骨阿胶麦冬肉,先期量少效非常。 1.2.3肝郁血热证:丹栀逍遥散 逍遥散中归苓芍,柴胡白术加甘草; 薄荷生姜加少许,丹栀解郁疗效好。 2.月经后期 2.1肾虚证:当归地黄饮 景岳当归地黄饮,山萸山药杜仲引; 再加牛膝炙甘草,滋肾养血通经灵。 2.2血虚证:大补元煎 大补元煎用山药,山萸熟地加枸杞; 当归杜仲人参草,滋补肝肾益血气。 2.3血寒症 2.3.1虚寒证:温经汤《金匮要略》 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 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2.3.2实寒症: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良方温经汤,川芎牛膝人参当; 桂芍莪术丹皮草,温经行滞效力彰。 2.4气滞证:乌药汤 乌药汤中当归草,香附木香五药找。 3月经先后无定期 3.1肝郁证:逍遥散 3.2肾虚证:固阴煎 3.3肝郁肾虚:定经汤 定经汤用归地芍,菟丝茯苓及山药; 柴胡芥穗疏肝气,月经无定期之好。 4月经过多 4.1气虚证:举元煎 景岳书中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 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4.2血热证: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 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芍药续断行; 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4.3血瘀证: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失效蒲黄五灵同,祛瘀止痛建奇功。 5.月经过少 5.1肾虚证:归肾丸 景岳书中归肾丸,杜仲枸杞菟丝含; 三补茯苓当归合,调经益肾治同源。 5.2血虚证:滋血汤 滋血汤中含四物,参芪茯苓山药入。 5.3血瘀证:桃红四物汤 5.4痰湿证:苍附导痰汤 仓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 川芎神曲枳壳当,痰浊经闭此方商。 6.经期延长 6.1气虚证: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 6.2血热证 6.2.1虚热证:两地汤 6.2.2湿热证:固经丸 固经丸用椿根皮,芩柏归芍香附依; 滋阴清热起沉疴,崩中漏下此方宜。 6.3血瘀证: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7经间期出血 7.1肾阴虚证:两地汤 7.2湿热证:清肝止琳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清肝止淋当归芍,生地丹柏大红枣; 黑豆牛膝香附配,亦可方中加阿胶。 7.3血瘀证:逐瘀止血汤 逐瘀止血生地黄,桃仁赤芍生大黄; 枳壳丹皮当归尾,龟板醋制共合方。 8崩漏 8.1脾虚证:固本止崩汤 固本止崩熟地归,参术黑姜与黄芪; 血崩昏暗晕在地,急服此方解虚危。 8.2肾虚证 8.2.1肾气虚证: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加减苁蓉菟丝子,熟地当归覆盆子; 艾叶寄生枸杞子,固冲止血益肾气。

妇科常用经典方

中医药大学妇科内部协定方院密级 排卵不孕1号 当归12g 白芍10g 熟地15g 山萸肉10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0g 女贞子15g 排卵不孕2号 茯苓15g 半夏10g 陈皮10g 甘草10g 苍术12g 香附10g 胆南星10g 枳壳15g 生姜3片神曲15g 输卵管疏通1号 当归9g 川芎9g 白术9g 生地9g 熟地9g 桃红9g 红花9g 石菖蒲9g 路路通10g 败酱草30g 皂角刺10g 生茜草9g 海螵蛸10g 红藤15g 输卵管疏通2号 当归9g 川芎9g 生地9g 熟地9g 桃红9g 红花9g 石菖蒲9g 路路通10g 败酱草30g 生茜草9g 海螵蛸10g 肉丛蓉9g 菟丝子12g 输卵管疏通3号 柴胡9g 当归9g 白术9g 白芍9g 黄岑9g 制香12g 生茜草9g 败酱草15g 石菖蒲9g 路路通9g 输卵管疏通4号(外用) 透骨草30g 丹参30g 肉桂10g 红花10g 川芎10g 威灵仙20g 乳香20g 没药20g 当归20g 赤芍15g 不孕1号(促卵泡汤) 熟地15g 当归10g 炒白芍10g 枸杞子15g 兔丝子30g 制首乌15g 山芋肉10g 太子参15g 山药15g 鹿角胶10g 砂仁6g 不孕2号(促排卵汤) 仙灵牌15g 仙茅10g 兔丝子30g 肉苁蓉15g 枸杞子15g 熟地15g 当归10g 山药15g 丹参30g 鸡血藤15g 川断10g 泽兰叶10g 桂枝10g 不孕3号(促黄体汤) 仙灵牌15g 巴吉肉10g 兔丝子30g 枸杞子15g 杜仲10g 女贞子10g 旱莲草10g 莲子10g 当归10g 党参15g 山药15g 注: 不孕1~3号用法.月经来第5天开始. 1号6付. 2号4付. 3号10付. 子宫发育不全1号(幼稚子宫)促子宫发育1号 当归15g 玄参15g 白芍15g 白术15g 川芎15g 茯苓12g 熟地15g 黄芪20g 肉桂12g 党参15g 太子参15g 菟丝子12g 杜仲9g 紫不英12g 山茱萸12g 甘草6g 紫河车粉15g 鹿角胶12g 子宫发育不全2号 菟丝子20g 巴戟天10g 仙茅10g 淫羊霍10g 熟地30g 何首乌20g 阿胶10g 鹿角霜10g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第六章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一、.环境护理: 1.病房环境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2.不同类型传染病要分开收治,并按疾病的传染特点作好消毒隔离 3.病房配置血压计,听诊器,严禁不同病房交换或混用,定期消毒 4.病房配置快速手消,每次护理操作前后和离开病房进行手消毒 5.患者分泌物呕吐物等用含氯消毒液按比例配制浸泡消毒后及时处 理 6.医疗废物分类放置 7.根据传染病病原体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要求,正确采集和送检标本 二、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消失后逐步恢复活动 三、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营养饮食 四、心理护理:开展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 五、健康宣教:详细介绍病房环境,探视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专科护理】 加强巡视,密切病情变化,根据疾病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颜色皮疹黏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脱水和呼衰的临床表现

【高热护理】 1.卧床休息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鼓励多引水,出汗多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4.降温,向患者解释发热原因和降温的措施 【皮疹护理】 1.卧床休息 2.饮食,避免辛辣食物 3.观察皮疹性质数量部位的变化几伴随症状 4.皮肤护理,衣服宽松,床单位整洁,保持皮肤的清洁,用温水擦浴,进碱性肥皂,修剪指甲,皮肤瘙痒避免抓挠,结痂让起自行脱落,不可强行撕脱 【腹泻护理】 1.观察腹泻次数,量,,性状,评估脱水状况 2.注意血压,脉搏变化,记录出入量,纠正水电解质失横 3.卧床休息 4.肛周皮肤护理,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擦凡士林油膏 5.标本采集,选取脓血,黏液部分,及时送检. 【意识障碍护理】 1.病情观察,判断意识障碍程度,躁动者作好安全防范,昏迷者进行脑 科观察瞳孔,角膜反射,匡上压痛反应 2.床头抬高,15_30,头偏向一侧

Removed_中医执考妇科常用方剂方歌

中医执考妇科常用方剂方歌 妇科常用方剂方歌: 1、一阴煎(《景岳全书》) 一阴煎是景岳方麦冬芍药二地黄丹参膝草或杜仲滋阴清热保安康 由麦冬、芍药、生地、熟地、丹参、牛膝(一方有杜仲,无牛膝)、甘草七味药组成。滋阴清热。治肾水真阴虚损所致烦渴咽干,潮热不退, 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2、二黄三白散(《妇科玉尺》) 二黄三白香附芍黄连黄柏侧柏酌白术椿白白石脂清热利湿治带卓 由黄连、黄柏、香附、芍药、侧柏叶、白术、椿白皮、白石脂八味药组成。清热利湿。治带下赤白,甚或黄赤相兼,量多质粘稠、气臭秽、少 腹坠胀,**瘙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等症。 3、人参麦冬散(《妇人秘科》) 人参麦冬散知芩生地竹茹草茯苓清热养阴安心神妊娠烦闷效验灵 由人参、麦冬、知母、黄芩、生地、竹茹、甘草、茯苓八味药组成。清热养阴,安神除烦。 治妊娠心中烦闷,坐卧不宁,午后潮热,手足心烦 热,口干咽燥,干咳无痰,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而滑等症。 4、八物汤(《济阴纲目》) 八物沁扣四物匡延胡川楝木香榔疏肝理气调经血经行肢肿服之康 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延胡索、木香、川楝子、槟榔八味药组成。疏肝理气。治经行肢体肿胀,脘闷胁胀,善叹息,苔薄白,脉弦细等 症。 5、大营煎(《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大营煎当归熟地桂草添杜仲牛膝枸杞子扶阳散寒有效验 由当归、熟地、肉桂、甘草、杜仲、牛膝、枸杞子七味药组成。养血温经、扶阳散寒。治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所致的经行延后,色淡量少,质 清稀,小腹作痛,腰酸无力,舌淡苔薄,脉沉延无力等症。

6、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下乳涌泉四物草山甲留行芷通草木通花粉漏芦桔柴胡青皮解郁好 由四物汤(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加山甲、王不留行、白芷、通草、木通、花粉、漏芦、柴胡、青皮、甘草共十四味药组成。疏肝解郁, 通络下乳。治产后乳汁分泌少。胸胁胀闷、情志抑郁,饮食不振、苔薄黄,脉弦细带数等。 7、内补丸(《女科切要》) 鹿茸菟丝内补丸芪桂苁蓉附紫菀潼白蒺藜桑螵蛸温肾培元止带专 由鹿茸、菟丝子、潼蒺藜、黄芪、肉桂、肉苁蓉、制附子、白蒺藜、紫菀、桑螵蛸十味药组成。温肾培元、固涩止带。治肾阳不足,带脉失约 ,妇女带下清冷,量多质稀,小腹冷,夜尿多,腰酸便溏,舌淡脉沉细等症。 8、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 止带泽泻猪茯苓茵陈赤芍丹皮寻车前黄柏牛膝栀清热利湿止带灵 由泽泻、猪苓、茯苓、茵陈、赤芍、丹皮、车前子、黄柏、栀子、牛膝十味药组成。清热利湿止带。治湿热滞下焦,带下色黄如茶汁,或黄绿 如脓、臭秽难闻、阴痒或肿痛,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症。 9、天仙藤散(《妇人良方大全》) 天仙藤散用木瓜香附乌药柴苏加再加陈皮草生姜妊娠水肿气滞佳 由天仙藤、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木瓜、紫苏叶八味药组成。理气行滞。治妊 娠气滞满及水肿等症。 10、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 开郁种玉傅氏方归芍茯苓丹皮藏白术香附天花粉疏肝解郁功效彰 由当归、白芍、茯苓、丹皮、白术、香附、天花粉七味药组成。疏肝解郁,养血解脾。治多年不孕、月经不调、经来腹痛或经行不畅,乳房胀 痛、精神抑郁、舌红苔薄、脉弦等症。 11、牛膝散(《济阴纲目》) 牛膝散用归芍桃桂心玄胡丹皮要再入木香行气滞逐下胞衣效能高

2020《妇科常见疾病的中成药合理选用—月经病》答案

妇科常见疾病的中成药合理选用—月经病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妇科常见疾病的中成药合理选用—月经病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月经不调是指妇女月经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发生改变,月经期、量发生异常的一类疾病,其诊断要点是() A .月经周期异常,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但经期基本正常 B .月经经期异常,月经周期正常而月经持续出血时间超过7天以上;或月经间期异常,两次正常月经中间少量出血,持续时间超过1-3天 C .月经经量异常,月经期间的出血量明显多于以往正常经量一半以上,或月经量较往常减少一半以上,或经期不足2天甚至点滴即净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月经后期或先后无定期,量少,经色暗淡质稀;面色晦暗或有暗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尿频甚或失禁;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弱。其治疗原则应为() A .健脾益气,摄血调经

B .补肾填精,养血调经 C .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D .温经散寒,行血调经 3 . (单选题)月经先期,量多,或先后无定期,或经期延长,经色红或深红;口渴饮冷,尿黄便干;或颧赤潮热,手足心热,或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胸胁胀痛;舌红,苔黄,脉数。治疗不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 .乌鸡白凤丸 B .宫血宁胶囊 C .四红丹 D .固经丸 4 . (单选题)月经周期逐渐延长,经血量少,色淡,渐至经闭不行;伴见面色萎黄,神疲肢倦,食欲不振,心悸气短,毛发不泽或早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疗不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 .驴胶补血颗粒 B .乌鸡白凤丸 C .妇科通经丸

D .鹿胎胶囊 5 . (单选题)经闭不行,小腹冷痛,得热则痛减,四肢欠温,舌紫黯,苔白,脉沉紧。其治疗原则应为() A .补中益气,养血调经 B .温肾益精,养血调经 C .活血行气,祛瘀通经 D .温经散寒,活血通经 6 . (单选题)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黑或有血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脉细,或沉紧。治疗不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 .宫血宁胶囊 B .温经丸 C .少腹逐瘀丸 D .妇科万应膏

妇科病最常用的7种养生中药

妇科病最常用的7种养生中药 女人天生爱美,然而受妇科病的困扰,严重了影响了美丽与健康。这是因为妇科病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容颜,使脸上长痘痘、肌肤暗淡无光等。人们往往采用中药治疗方法。下面介绍治妇科病最常用的7种养生中药。 一、当归 李时珍认为,当归是女人调血的要药。从我国南北朝开始,当归就被视为补血活血珍品。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极其重要。 当归的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二、枸杞子

是我国最早记载的一味妇科用药,可滋阴养血,益肝补肾,能明目润肤,乌发养颜。《重庆堂随笔》评价它:“专补心血,非他药所能及。”《中药大辞典》认为它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枸杞子的功效: 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三、黄芪 能够增强皮肤营养和皮肤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肤老化,促进毛发生长,防止脱发。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和叶酸等,具有全面营养作用。中医认为,它能够补中益气,对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有疗效。 黄芪的功效: 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四、白芍 《日华子本草》评价它:“治风补涝,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后诸疾。”《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对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有效果。 白芍的功效:

感染疾病科常用药物分类汇总表

感染疾病科常用药物分类汇总表 抗病毒(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 1 替比夫定片600mg/片 2 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片或1 mg/片 3 恩替卡韦片(T)0.5 mg/片 4 恩替卡韦胶囊0. 5 mg/片 5 阿德福韦酯胶囊10 m g/粒 6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a1b 10/20/30/40/50/60 ug/支 7 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注射液135ug/支或180ug/支 抗肝纤维化类 8 复方鳖甲软肝片0.5g/片 9 鳖甲煎丸 3 g/次3g/次,50g/瓶 10 扶正化瘀片0.4g/片 11 强肝胶囊0.4 g/粒 12 贞芪扶正胶囊 2.1 g/粒 保肝、降酶、退黄类 13 盐酸精氨酸注射液20ml/支 14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0 ml/支 15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0.6g/支 16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20mg/支或80mg/支 17 注射用肝水解肽50mg/支 18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 ml/支 19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5ml/支 20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28 mg/粒 21 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2.5 g/支 22 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3g/袋 23 注射用丁二磺算腺苷蛋氨酸0.5 g/支 24 茵栀黄颗粒 3 g/袋 25 茵栀黄胶囊0.33 g/粒 26 熊去氧胆酸胶囊250m g/粒 27 双环醇片25mg/片或50mg/片 28 六味五灵片0.5g/片 29 草仙乙肝胶囊0.4 g/粒 30 乙肝健片0.26 g/片 31 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40mg/片 32 促肝细胞生长素肠溶胶囊50m g/粒 33 大豆磷脂散7 g/袋

中医妇科学临床常用方剂

中医妇科学临床常用方剂 1、胶艾汤《金匮要略》: 胶艾汤中四物先,更加炙草一同煎;暖宫养血血行缓,胎漏崩中自可痊。 2、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下乳涌泉四物草,山甲留行芷通草,木通花粉漏芦桔,柴胡青皮解郁好。 3、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 4、通乳丹《傅青主女科》 产后乳汁点滴无,原因气血两虚乎。气血充足乳汁旺,衰弱乳汁必干枯。生乳丹中参芪通,当归麦冬苦桔梗。七孔猪蹄用两个,二剂乳汁如泉涌。 5、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山药萸,茯苓泽泻牡丹皮。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枸杞。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 6、一贯煎《柳州医话》: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次方良。 7、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龙胆栀芩酒伴炒,木桶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8、玉女煎 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9、桂枝茯苓丸 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与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癥块胎可安。 10、橘皮竹茹汤《金匮》 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益,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 11、济生肾气丸 肾气丸+车前子、牛膝。 肤膨腹肿痰如壅,气化水自行。 12、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 固本止崩熟地黄,参芪归术炮姜匡,益气固本并养血,脾虚崩漏服此方。 13、补肾固冲丸《中医学新编》 鹿角戟断菟丝仲,当归熟地杞胶从,参术枣气砂仁理,补肾固冲安胎中。 14、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15、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16、少腹逐瘀汤 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17、丹栀逍遥散《女科辑要》: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18、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 艾附暖宫四物配,吴萸续断芪肉桂,温经养血暖胞宫,止带调经腹痛退。 19、左归丸《景岳全书》: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20、右归丸《景岳全书》: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21、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22、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寿胎丸中用菟丝,寄生续断阿胶施,妊娠中期小腹痛,固肾安胎此方咨。 23、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柴芍山药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 24、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陈,炙草升柴当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25、固阴煎《景岳全书》: 固阴煎为补肾剂,熟地参萸菟丝系;远志五味通心肾,甘药协调经乱齐。 26、保阴煎(《景岳全书》): 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山药续断行,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27、清经散《傅青主女科》: 傅氏女科清经散,芍药丹皮茯苓掺,蒿地黄柏地骨皮,血热经多功效赞。 28、温经汤

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二考点试题:妇科常用中成药

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二考点试题: 妇科常用中成药 更新。 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二考点试题:妇科常用中成药 2017.某女,40岁,少腹有包块2年,逐渐增大,3个月前闭经至今未行,伴见面色黯黑,潮热羸瘦,肌肤甲错,证属瘀血内停所致的癥瘕,经闭,治当活血破瘀,通经消癥,宜选用的成药是 A.女金丸 B.乌鸡白凤丸 C.大黄虫丸 D.七制香附丸 E.少腹逐瘀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大黄虫丸【功能】活血破瘀、通经消癓2015 A 益母草颗粒的功能是 A.活血止血 B.活血调经 C.活血行气 D.活血散寒 E.破血消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益母草颗粒【功能】活血调经。 补虚扶正调经安坤颗粒 滋阴清热、养血调经阴虚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症见月经期提前、经量较多、行经天数延长、经色红质稀、腰膝痠软、五心烦热;放节育环后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八珍益母丸益气养血、活血调经2011B,2010B气血两虚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周期错后、行经量少、淋漓不净、精神不振、肢体乏力。 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调经止带2011B,2010B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痠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女金丸益气养血、理气活血、止痛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提前、月经错后、月经量多、神疲乏力、经水淋漓不净、行经腹痛。 温经活血调经少腹逐瘀丸温经活血、散寒止痛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痛经、产后腹痛、症见行经后错、经行小腹冷痛、经血紫黯、有血块、产后小腹喜热、拒按。 艾附暖宫丸理气养血、暖宫调经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行经后错、经量少、有血块、小腹疼痛、经行小腹冷痛喜按、腰膝酸痛。 固崩止血固经丸滋阴清热、固经止带阴虚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症见经血量多、色紫黑;以及赤白带下。

感染科常见疾病出院指导

感染科常见疾病出院健康教育 一病毒性肝炎 1. 急性肝炎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因此指导其出院后1 个月~ 3 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 但仍应避免过劳及重体力劳动, 饮食方面防止营养过剩, 戒除一些不良嗜好, 尤其不能饮酒,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慢性肝炎由于病程长, 不能彻底治愈, 病人出院后往往还需服用药物, 因此要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 不得随意停服或自行加、减药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平时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心情开朗, 注意饮食营养, 多进食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重型肝炎及出现肝性脑病症状的病人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禁烟酒。并且定期复查肝功能。 3. 指导病人及家属日常消毒方法, 常用消毒液配制, 病人餐具要单独使用并经常消毒, 被褥要常晒, 每日通风2次,家人可注射疫苗预防感染。同时设立咨询电话, 回答病人的问题并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指导。 二.流行性出血热 1. 出院后继续休息2-3月,避免过早进行体育活动或重体力工作,逐渐增加活动量,加强锻炼,但不宜过度劳累。 2. 出院后仍需逐渐增加营养,少量多餐,促进机体恢复。 3. 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灭鼠,防鼠,防螨,灭螨。 4. 在疫区应反复深入地开展灭鼠活动,同时做好防螨灭螨工作,禁

止直接捕鼠、玩鼠、不吃疑为鼠类污染或咬过的食品

,流行疫区进行出血热疫苗注射。 5. 建立随访记录,出院后任何不适及时与医生进行联系。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 1. 向家属及患者进行卫生宣教, 讲解乙脑预防知识, 告诉他们在乙脑流行季节应进行疫苗接种, 开展防蚊、灭蚊工作,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出现有发热、头痛、意识障碍者, 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降低发病率。 2. 对病人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早期隔离,一般需隔离至体温正常。 3. 肢体瘫痪的患者应持续进行康复锻炼,向家属宣教将肢体放于功能位, 并进行肢体按摩及被动运动, 防止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 帮其尽早康复。 4. 指导家长做好基础护理和饮食护理。保持皮肤、外阴清洁、干燥,注意口腔护理,鼓励患儿多饮水,少量多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和和半流质饮食。从少量开始 以后逐渐增加。 四麻疹 1.保持愉悦心情,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 卧室多通风换气,充分利用阳光和紫外线照射。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 3. 宜吃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和维生素的饮食,如稀粥、豆浆、牛奶、鱼汤、菜泥、冬瓜、西瓜、西红柿、荸荠、荠菜等。

妇科常见疾病的中成药合理选用—月经病答案

妇科常见疾病的中成药合理选用—月经病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月经不调是指妇女月经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发生改变,月经期、量发生异常的一类疾病,其诊断要点是() A .月经周期异常,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但经期基本正常 B .月经经期异常,月经周期正常而月经持续出血时间超过7天以上;或月经间期异常,两次正常月经中间少量出血,持续时间超过1-3天 C .月经经量异常,月经期间的出血量明显多于以往正常经量一半以上,或月经量较往常减少一半以上,或经期不足2天甚至点滴即净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月经后期或先后无定期,量少,经色暗淡质稀;面色晦暗或有暗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尿频甚或失禁;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弱。其治疗原则应为() A .健脾益气,摄血调经 B .补肾填精,养血调经 C .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D .温经散寒,行血调经

3 . (单选题)月经先期,量多,或先后无定期,或经期延长,经色红或深红;口渴饮冷,尿黄便干;或颧赤潮热,手足心热,或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胸胁胀痛;舌红,苔黄,脉数。治疗不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 .乌鸡白凤丸 B .宫血宁胶囊 C .四红丹 D .固经丸 4 . (单选题)月经周期逐渐延长,经血量少,色淡,渐至经闭不行;伴见面色萎黄,神疲肢倦,食欲不振,心悸气短,毛发不泽或早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疗不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 .驴胶补血颗粒 B .乌鸡白凤丸 C .妇科通经丸 D .鹿胎胶囊 5 . (单选题)经闭不行,小腹冷痛,得热则痛减,四肢欠温,舌紫黯,苔白,脉沉紧。其治疗原则应为() A .补中益气,养血调经

感染性疾病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 感染性疾病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脓毒症最根本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的复杂性,至今尚无理想的诊断、分层、预后工具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脓毒症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功能性的、可逆的。因此,早期准确地诊断脓毒症并监测是改善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感染和脓毒症的相关性很好,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被推荐用于细菌感染性脓毒症的诊断、分层、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1 PCT简介 1.1 PCT主要的生物学效应 PCT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主要的生物学效应有:次级炎症因子的作用、趋化因子的作用、抗炎和保护作用。 1.2 PCT的检测方法和稳定性 目前PCT可通过半定量和定量方法检测。半定量方法有胶体金标志检验,定量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荧光法、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酶免法等。 PCT在血样中非常稳定,采血后在室温下放置24h,PCT质量浓度仅下降12%左右,如果在4℃保存仅下降6%。冰冻、抗凝剂、血清或者血浆、动脉血或者静脉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均微乎其微。如果需要长时问存放后检测,则需要低温或者冰冻保存血样。 1.3 PCT的正常值及参考范围 健康人的血浆PCT质量浓度低于0.05ng/ml。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以及不足10%的健康人血浆PCT质量浓度高于0.05ng/ml,最高可达0.1ng/ml,但一般不超过0.3ng/ml。脓毒症患者PCT的诊断界值为超过0.5ng/ml,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PCT质量浓度波动在5~500ng/ml之间。极少数严重感染患者血浆PCT水平超过1000ng/ml。 PCT质量浓度的临床意义和处置建议见表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