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语文

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绿叶的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词意理解,展开丰富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她的童年,其实,生活中很多人童年时的快乐,都来源于身边的大自然。今天,我们就追随着作家葛翠林的足迹,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绿色童年。

揭题:1、绿叶的梦(板书)

二、品析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师:文中的“我” 的童年是快乐的。那么给“我” 带来最大快乐的是什么

预设:绿叶

师:那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快乐呢孩子们快读读课文吧!看看文中的“我” 是怎样讲述绿叶带给她的快乐的(生自读。要求:边读边思考边勾画。)师:绿叶带给“我”怎样的快乐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预设

1.说到第三段:(理解的重点与难点)哪些词最能表现出快乐呢

你玩过这个游戏吗当时什么心情,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评价学生)谁和他有相同的感觉,你愿意来读一读吗(评价学生)

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在这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孩子们放飞心情,放飞自己,绿叶和鲜花装扮成了童年的“乐谱”(板书:丰富多彩)。

预设 2.第四段:想一想还会遇到什么发现什么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预设生答:即使受伤了,但还是快乐的。

师:争强、探险带来的快乐。(板书:争强、探险)带着你的感觉读一读。(评价学生)

预设 3.第五段:哪些词最能表现出快乐呢你采集过树叶吗谁和文中小朋友做过一样的事,说说给大家听。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吧,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他读,边听边想象当时的场面。感受到了吗自己再读一读,把自己融入进去,去享受作者带给我们的快乐。

预设 4.第六段绿叶的用途你还知道那些绿叶有一些特殊功效(菊花叶功效治疗头风、目眩、生疮。柿子叶功效降血压、软化血管。银杏叶功效降血压、降胆固醇。梨树叶功效治蛇咬伤、清热解毒。枇杷叶功效化痰止咳。梧桐叶功效祛风降温。冬青功效抗菌消炎。)

板书:(五六段合并:快乐中增长知识。五段:丰收六段:增长知识、)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说一说绿叶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出示小黑板)生答。(你从那感受到的。)

四、总结:

绿叶是大自然的符号。绿叶带给了作者快乐的童年,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同学们,会创造快乐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我真心地希望你们有自己的快乐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难以忘怀的童年。

五、布置作业:写一写你自己美好的回忆

四年级语文上1绿叶的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1绿叶的梦教案 教学 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绿叶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重点 难点1.体会绿叶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感受“绿叶的梦”就是作者童年的梦,是作者童年的快乐。 教学 课时两课时 绿叶的梦 􀀋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高粱秆儿剥开来,做成马车、灯笼;河边抓把泥,捏成碾磨[q、盆碗;柳条儿、苇叶儿做笛子,葫芦瓢做船,荷叶当伞……[句导读: 排比句及省略号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令人神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句导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情。][①课文中为什么提到这些儿时的玩具?]然而,最使我着[zh d o]迷的还是绿叶。[②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部分:绿叶是“我”童年时最着迷的玩具。 􀀌我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③“永远”用得好不好?为什么?]除了教我们读书以外,老师还教我们搜集标本,采来各种绿叶汇拢在一起,并讲述它们的知识和趣闻。[④、二句话有什么关系?]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⑤ 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句导读:这句话不但列举了“我们”活动的范围,还呈现给读者一片广阔的天地,令人心驰神往。][⑥从“跑遍” 一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爬大树, 钻丛林,嬉笑,打闹,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⑦这两句话点明了什么?]我们用元宝树叶串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⑧这句话又点明了什么?]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⑨怎样理解“绿叶和野花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段导读:绿叶编织着“我们”快乐、悠闲、美好,甚至疯狂的梦。 􀀎我们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 因 此少不了争强和探险。我们常常有意外的发现,但也少不了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 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实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升什么水平?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有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个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能够做什么用?等 ②梦:能够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上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2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3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情感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绿叶的梦》这篇优美的散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快乐的童年生活画卷,揭示了人类置身于大自然的愉悦和欢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情怀,乐于像作家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感情朗读,反复朗读,使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相通,从而读懂“绿叶的梦”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悟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冀教版四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第四单元以“生命离不开绿色”为主题,学习本单元,一是在于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关爱绿色生命、爱护绿色家园、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这一切,要让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在自读自悟中,自己去领略、去感受、去回味。《绿叶的梦》这篇散文,作者用诗意的题目、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读着它,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淡淡的回忆与美好的向往之中。 三、学生分析: 《绿叶的梦》作者用诗意的题目、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这篇课文会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沉浸在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中。从学情调研的结果来看,怎样引导学生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的情感

是学习的重难点。首先介绍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孩子们走进作者,从作者的角度去想,去体会。再让学生去身边的环境中搜集树叶并制作树叶作品,绿叶随处可见,但现在的孩子却往往不去关注。通过让学生搜集树叶并制作树叶作品,使学生体验到置身大自然的快乐,缩小学生生活与作家生活时代之间的差异,引发学生的共鸣。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主学习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生会学的开心,学的主动。大自然是孩子的乐园,想象力是孩子的翅膀,让孩子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在大自然的乐园里,尽情地玩耍,在玩中学、学中玩,会使学生乐于像作家一样关爱生活,关爱大自然。 四、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祛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顿号的用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4.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文的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则具体描写了孩子们快乐的“绿叶之梦”。这三段是课文理解的重点与难点。教学中,要赋予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说出各自的感受。可结合课后的习题“绿叶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来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策略: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绿叶的梦》教案

文本细读: 这篇散文,作者用诗意的题目、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读着它,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淡淡的回忆与美好的向往之中。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在第一自然段里,作者起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卷大自然的美丽童话,并开门见山地直点主旨:“我”对绿叶最着迷。 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简要介绍了老师教我们搜集绿叶,讲述它们的知识和趣闻。对作者来说,那是一种愉快的感受。 课文的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则具体描写了孩子们快乐的“绿叶之梦”。这三段是课文理解的重点与难点。教学中,要赋予学生想像的空间,鼓励学生说出各自的感受。可结合课后的习题“绿叶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来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此外,本课在如何生动、具体、形象地进行场面描写上也体现的比较突出。如:第三自然段、第五自然段。 第六自然段写绿叶使我们增长了许多生活知识。笔锋至此,使得全文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孩子们从这些绿叶中不仅收获了知识、快乐,更收获了美丽的“梦”……童心就从那里一天天走向成熟: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顿号的用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doczj.com/doc/468059185.html,]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家一样热爱生活,关爱自然。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课前去搜集树叶,去制作树叶作品。2、带来自己童年生活的照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展示童年生活的照片,谈自己照片的来历。 2、教师展示童年生活照片。 3、师:其实,生活中很多人童年时的快乐,都来源于身边的大自然。今天,我们就追随着作家葛翠林的足迹,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绿色童年。 揭题:绿叶的梦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初读时,学生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鼓励学生自己解决。要做到读准字音,了解生词意思。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采用多种方式去理解词语。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彩色的梦》教学设计

彩色的梦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盒、聊”等9个汉字,会写“彩、梦”等9个字,会写“彩色、脚尖”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3.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汉字,会认会写9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文导入: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花儿爱做梦,梦是红红的;云儿爱做梦,梦是白白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五颜六色的。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一首儿童诗——《彩色的梦》 2.板书课题,生书空。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顺势指导“彩和梦”的书写。 3.齐读课题《彩色的梦》。 4.你们想不想知道彩色的梦境是什么样的?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1. 检查巩固生字。 师:孩子们,课文的生字你们还认识吗? 带拼音读, 去拼音读 游戏——“放飞气球” 指导书写投影展示精,发现写字的注意事项,重点提醒“精”的书写。 师过渡:孩子们对生字新词掌握得不错,相信课文读得更棒。 2.整体感知内容。 ⑴师过渡:孩子们读得真棒!那么我的彩色的梦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⑵指名汇报。 3.我们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彩色的梦是什么样子的? 三、品词析句,朗读感悟 孩子们,彩色的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梦里吧! (一)(出示课件) 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 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 他们躺在铅笔盒(hé)里聊(liáo)天, 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1.彩色铅笔躺在铅笔盒里会聊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通过“聊天、蹦跳”等词语感受彩色铅笔的调皮可爱,快乐。轻读“聊天”重读“蹦跳”师生合作读(老师读一三句,生读二四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正确的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学会了寻找自然段的中心句,但是观察的顺序,会说,不会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3、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4、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训练重点:能从作者的生动描写中,想象画面。 课时安排: 1观潮2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3鸟的天堂2课时 4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1 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1.绿叶的梦 教学设计

1.绿叶的梦 执教者:周娜 教材分析: 《绿叶的梦》中作者通过会议儿时收集树叶、制作树叶标本等童年生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童年的眷恋之情。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是文章重点部分,将儿童的天性表露无遗,画面感比较强烈,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词语,积累多音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第五自然段。(重点)(突破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图文结合,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从而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 3.抓住重点语句,感受作者童年时的快乐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难点) (突破方法:针对课文第3至5自然段,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的快乐。) 教具准备:ppt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展示: 1、主持人上台,学生展示。 2、2分钟限时记忆,出示“描写春天的诗句”。 3、主持人总结,正式上课。 导入新课 1.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进行交流。 2.教师归纳导入:很多人童年的快乐都来自大自然,作者的童年也是如此。今天我们走进作者葛翠林的童年,走进她魂牵梦萦的童年里那绿色的梦。(板书课题:绿叶的梦) 活动一积累 1.认字识词

高粱葫芦瓢启蒙搜集汇拢土岗戒指旷野乐章 刺伤酸枣洋溢陈列酒毒记忆祛痰止咳 2.字形:汇戒章枣陈刺 3.多音字:着磨薄搂 4.词语搭配:()的玩具()的活动()的密林()的河边()的快乐()的笑声()的课堂()的发现()的叶子 5.解词:旷野乐章洋溢启蒙标本觅食 活动二概括各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作者回忆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列举了几种玩具,指出绿叶最令“我”着迷。 第2自然段:启蒙老师教“我们”搜集标本,讲述相关知识和趣闻。第3自然段:采集绿叶的乐趣。 第4自然段:“我们”为了寻找新奇的绿叶,争强和探险。 第5自然段:采集秋叶的快乐。 第6自然段:讲述关于叶子的知识。 小结: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生活的趣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童年的与众不同和乐趣,而这些都是绿叶带来的。下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充满希望和欢乐的梦一般的童年。 第二课时 活动一绿叶之乐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我”的童年是怎样的。 (1)“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 (2)小时候的玩具很多,来自大自然,都是用自己的双手做出来的。(3)“我”的童年是快乐的,最令“我”着迷的是绿叶。 2.思考:绿叶为什么使“我”着迷?它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1)学生默读第三至六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件出示重点句子,进行品读指导。 ①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爬大树,钻丛林,嬉笑,打闹,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孩子们玩耍的场所无处不在,回归大自然的孩子们是多么的无忧无虑。)

《绿叶的梦》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绿叶的梦》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 逐步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 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形,激发兴趣 出示绿叶图片

引导学生说出在图片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看 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指明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述:是的,绿色给一种舒服和清新的感觉,绿色还代表着环 保,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积极向上,代表着童年的梦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 (板书课题) ,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这些美好的回忆跟绿叶有什么联系? 二、初读课文,学习识字 1. 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生字、词标出来。 (出示 课件,学习生词) 2.提出问题:你对课文的哪部分内容感兴趣?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内容呢?(出示课件,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 3.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喜欢课文的哪部分,并说明理由。 三、重点朗读,部分感 1.

分自然段出示课件或播放动画重点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小组的 回答先后出示第一、三、五自然段的课件和动画) 2 .从第一自然段我们能够看出作者童年做的事情很多,剥高粱 秆做马车,抓泥做碾磨、盆碗,做笛子、做船。但这些事情还不是作者最着迷的,那最使作者着迷的是什么呢?(板书:着迷) 3 .绿叶都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呢?(重点分析 三、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感受童年的快乐 师述:作者葛翠琳用她的爱之心、美之眼,为我们体现了她的童 年生活, 她那绿色的梦, 那魂牵梦绕我们的又是什么呢?就让音乐唤 醒我们童年的梦吧! (播放动画: 《童年》 ) 五、作业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抓住课文的主要部分,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3.熟练掌握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者一样热爱生活,关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2.教学难点:体会“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以读代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导入,设疑、激趣。 我们大家每个人都做过梦,谁来说一说你都梦到过些什么内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葛翠琳的 文章《绿叶的梦》(教师板书课题:绿叶的梦),看一看作者的梦里都有些什么?跟我们的梦有什么异同? 那么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呢?(悬疑) 二、教师指导自渎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勾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 2.学生利用字典把不会读的字注上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正音。 4.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生字,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字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结构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 字形,练习生字的结构和书写。 5.教师提示生字、新词中易错的笔画,指导学生书写。 6.多音字的教学。 7.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作者什么时候的事?(童年的记忆) 8.指明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抓住“我”对绿叶最着迷的重点句子。 9、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自身生活经验,体会“着迷”一词。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特别着迷的东西或者事情吗?当你对它入迷、入神的时候是怎样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作者重点回忆了童年的哪些事?哪些段落写了这个重点内容?(默 读时要结合提示来思考。) 2.把课文中没有读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余同学边听边作补充。 4.在课文中找出“我”对绿叶着迷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体会“我”为什么对绿叶那样着迷。 (1)从哪些地方看出“我”对绿叶非常着迷? (2)为什么“我”那么着迷? 根据学生反馈,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第四段,感受绿叶带给“我们”的快乐,让我们忘记了伤痛。

绿叶梦备课教案

绿叶梦备课教案Lesson plan of green leaf dream

绿叶梦备课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地把要求会写的生字写下来。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去理解感;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各种树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文中插图:请看这两幅画面,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导学生说出童年的乐趣。 2.师述:是的,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相信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 2.教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楚生字词的读音。 3.自由朗读课文,亲自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并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4.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自主识字。 (2)四人小组自学字音,给生字组词。 (3)利用字典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4)让学生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如:搜、汇。

三.表情朗读,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文中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事?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练习,看谁读得好。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如:绿叶最使我着迷)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 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 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 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 (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1.绿叶的梦

1.绿叶的梦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葛翠琳对自己丰富有趣的童年生活的回忆。重点记叙了她和同学们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采集绿叶,制作标本,并讲述这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快乐生活和有益活动的留恋之情。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启蒙、汇拢、旷野、洋溢”等词语。 2、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背诵本课的目的。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说说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样着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你童年有趣的故事,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和1、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老师在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让学生去搜集各种树叶。) 1、学生出示搜集的各种树叶。 2、你知道这些树叶的名称吗?(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进行讲解。) 3、板书:(1)《绿叶的梦》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4学习本课生字词: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语文 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绿叶的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词意理解,展开丰富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她的童年,其实,生活中很多人童年时的快乐,都来源于身边的大自然。今天,我们就追随着作家葛翠林的足迹,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绿色童年。 揭题:1、绿叶的梦(板书) 二、品析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师:文中的“我” 的童年是快乐的。那么给“我” 带来最大快乐的是什么 预设:绿叶 师:那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快乐呢孩子们快读读课文吧!看看文中的“我” 是怎样讲述绿叶带给她的快乐的(生自读。要求:边读边思考边勾画。)师:绿叶带给“我”怎样的快乐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预设 1.说到第三段:(理解的重点与难点)哪些词最能表现出快乐呢 你玩过这个游戏吗当时什么心情,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评价学生)谁和他有相同的感觉,你愿意来读一读吗(评价学生) 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在这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孩子们放飞心情,放飞自己,绿叶和鲜花装扮成了童年的“乐谱”(板书:丰富多彩)。 预设 2.第四段:想一想还会遇到什么发现什么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预设生答:即使受伤了,但还是快乐的。

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精心的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地把要求会写的生字写下来。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抓住关键语句去理解感;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字卡片、各种树叶。 2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文中插图:请看这两幅画面,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导学生说出童年的乐趣。 2、师述:是的,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相信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 2、教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楚生字词的读音。 3、自由朗读课文,亲自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并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4、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自主识字。 (2)四人小组自学字音,给生字组词。 (3)利用字典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4)让学生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如:搜、汇。 三、表情朗读,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文中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事?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练习,看谁读得好。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语。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上《绿叶的梦》教学设计(精品)

语文S版四年级上《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以下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汇拢、土岗、戒指、乐章、酸枣树、刺伤、陈列、解毒、记忆”词语。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2、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美妙的梦境。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初步进行《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 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 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想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