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旅游审美自然美

浅谈旅游审美自然美

浅谈旅游审美自然美
浅谈旅游审美自然美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美学专题

题目:浅谈旅游美学和自然美

系(院)旅游外语学院

专业班级 12旅管(3)班

学号 1225050328

学生姓名周烨雯

2013年 6 月 20 日

目录

引言 (1)

一、审美的含义,意义和特点 (2)

(一)审美的含义 (3)

(二)旅游审美的现实意义 (3)

(三) 旅游审美的特点 (4)

1、旅游审美主体审美观的差异性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二、自然美的含义和具体类型 (4)

(一)自然美的含义 (5)

(二)自然美的具体类型 (5)

1、形态美

2、色彩美

3、声音美

4、嗅觉美

5、动态美

6、结构美

7、质感美

8、综合美

三、旅游审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6)

(一)做好观赏前的准备 (6)

(二)把握好观赏时机 (7)

(三)选择好观赏位置 (7)

(四)安排好观赏节奏 (8)

(五)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9)

浅谈旅游审美与自然美

引言

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所谓的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因此,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为了更好地理解旅游与审美的关系,在此先对审美的内涵作简要阐述。

一、审美的含义,意义和特点

(一)、审美的含义

审美是指人(审美主体)对美的事物(审美客体)的观照、感悟、享受和再造,是主体的审美需要和客体的审美属性之间构成的一种关系。

在审美关系构成体系中,必须包括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动机和审美场。首先,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基本要素。审美客体即具有审美特征的客观事物;审美主体即具有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人。两者缺一不可,但两者的关系并非同等重要,其中审美主体起着主导作用。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而言不是对象。”这就是说,对于无审美素质的人,即使是具有审美特征的客观事物,也不能与其形成审美关系,发生审美现象。其次,审美动机是构成审美关系的现实条件,只有当审美主体产生了一定的审美需求,对审美客体产生审美注意,并形成一定的审美态度时,才能形成现实的审美关系。再次,要构成良好的现实审美关系,还需要有审美场,即良好的审美环境和审美氛围,这一要素对审美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审美属意识范畴,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前进的步伐和审美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自己的特征。中华民族在自身特定的文化系统中,孕育了耐人寻味的儒家、道家与禅宗审美风范。按照现今的理解,儒家主要倡导“中和为美”,道家崇尚“自然为美”,而禅宗则追求“空灵之美”,这在宏观上便构成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三部曲”,另外,我们认为中国美学的总体精神,主要融贯于“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之中,所有这些或多或少地积淀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乃至整个旅游的全过程。

(二)、旅游审美的现实意义

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娱乐活动,人们的旅游的动机多种多样,有的向往异地闻名遐迩的高山大川或者阳光灿烂的海滨,有的向往他乡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或者异彩纷呈的风情习俗,但不管·人们的旅游动机如何,在一切旅游活动中都无不包含着对美的追求。人们通过旅游活动,在变换地域、开阔视野、观察接触和认识环境中寻求娱乐和消遣,增知益智、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获得美的享受,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旅游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游览、观赏性的审美活动,其

核心是对美的享受。

在现今旅游实践活动中,风景名胜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一定时间背景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所构成的旅游吸引物,例如,山水草木、风花雪月、云霞鸟兽等属于自然景观,而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园林建筑、民俗风情等属于人文景观。但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它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吸引游客,这是旅游资源的重要属性,否则就不属于旅游资

源。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主要决定于它给人们的美感,因此,在旅游实践活动中,旅游业经营者和一切旅游从业者,仅仅考虑一时的接待数量和经济效益是不够的,还要考虑能否将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即旅游资源所蕴涵的美充分表现出来,能否发现美、创造美,这才是衡量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经营成败的关键。由此看出,研究旅游资源的美感便是研究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旅游审美的特点

1、旅游审美主体审美观的差异性

旅游审美主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的承担者,具体地讲,是指有着内在审美需要,具有审美结构和功能,并与旅游资源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旅游者。

从旅游主体而言,对同一旅游景观,不同旅游者的理解与感受往往大相径庭,形成不同的审美观。比如,同样置身于偏远乡间,有人会激动得手舞足蹈,发出“村舍茅屋万岁”的感慨。有的人则兴趣索然,无动于衷。同时登临五岳独尊的泰山,不同的游客产生的感受也不同。人们这种旅游审美观所存在的差异性,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差异。在旅游活动中,美感并不是对审美客体简单地复写和被动反映,而是随着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不同而产生千变万化、因人而异的特定情绪和情感状态。二是文化差异。无论是哪一地区、哪一民族的旅游者,对于风景的审美都是有特定文化背景的。由于旅游者的种族、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文化素养等各不相同,所以对美的要求与欣赏水平大有差异。

旅游者作为旅游审美主体,由于相当数量的人受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兴趣爱好等限制,其审美能力并不很高;与此同时,旅游者都有积极主动获取美感的愿望,在旅游活动中,最易直接、生动、形象地接受教育,所以旅游过程又最易提高审美能力。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旅游审美客体,具体来说就是指旅游景观,即地理环境中具有美感的各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旅游审美客体,即旅游景观美学价值的复杂性,具体表现为:第一,旅游审美客体往往具有一定规模。它一般包括一个区域的风光,其本身的规模有时达几千米,几十千米,甚至上百上千公里。旅游者要欣赏它,不能从外部进行观赏,而必须从内部进行持续的审美体验过程。当旅游者置身于风景之中来欣赏风景,景随步移,步移景换,由此产生的审美快感各不相同。第二,旅游审美客体广泛多样。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如山岳、江河、湖海、花木、鸟兽、虫鱼等,还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如文物古迹、园林建筑、城乡村落、民俗风情等等都可能成为旅游者审美的对象。旅游审美客体的广泛多样还表现在即使是同一景观,其往往由多种因素组成,每一种因素都可以构成多种美学价值的景观类型,如以地貌为基础的风景资源就可使人产生多种美感:山地和沟谷可呈雄伟、壮观和奇险的动人景色。

而平原给人的美感又不一样,它使人产生平远的意境。此外,还有多种引人注目的造型地貌景观,如果再加上奇异的传说、神话,那么这种地貌景观观赏价值就更加丰富多彩,如桂林的象鼻山、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昆明的“睡美人”等等。第三,旅游

审美客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不同的变化。不同的季节、气候会给旅游景观带来不同的特征,旅游景观因时而异,使旅游审美客体不是单纯的画面,而是一个风景的系列。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可以亲临现场,直接面对审美客体,获得切身的感受,这是优点。然而由于旅游时间的限制,旅游者经常只能走马观花,没有机会反复观察和深入思考,加之旅游者对所处的旅游环境一般都比较陌生,并且重复前往某地旅游的可能性较少,所以对旅游对象的印象难

二、自然美的含义和具体类型

(一)、自然美的含义

自然美即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美。例如蓝天白云、湖光山色、花鸟虫鱼等等的美。自然美常分为两大类:天然形态的美和“人化自然”的美。天然形态的美是未经人工改造的原始的自然美,如珠穆朗玛峰雪地、原始森林、野生的植物等;“人化自然”的美,则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的自然美,如园林建筑美以及人工驯服的观赏性飞禽走兽等。

自然美贵在自然,即不带任何人为的迹象,例如浩瀚的海洋、鲜艳的红梅、苍劲的青松等,皆是自然天成,依其固有的规律而发展,因而自然美就不带有任何人为的自然性。例如梅花冰肌玉骨的风韵、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品质,都是以其自然品性和风姿而展现出自然美。这就是自然美独具的客观自然性特征。

自然美贵在多姿多态,自然物的无限多样决定着自然美的无限多样性,例如江河之美不同于山泉之美,蓝天之美不同于绿地之美等等。宇宙之内有多少自然物,就有多少自然美,这是自然美的可贵特征。另外,同一自然事物,其美也是多样的,如月有阴晴圆缺,云气有四时不同,“春融洽,夏葱郁,秋疏薄,冬黯淡”。多姿、多态、多样性,正是自然美的绝妙特征。

自然美还贵在有启发性、寓意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以松柏喻示人的高风亮节,比喻革命志士坚忍不拔的精神;以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勉励自己养成洁身自好、一尘不染的品格等等。

(二)、自然美的具体类型

在地理环境中,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所构成的旅游景观,都以某种美的形象吸引着旅游者,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旅游景观所蕴涵的美难以胜数,下面就择其重要方面进行旅游审美方面的简要分析。

1、形态美

无论是自然界赋予的或是人工建造的各类景观,都是以某种形态存在着,这也是人们能够感知的首要条件。其形态及其数量的范围和某些特征,可以形成不同

的美感,如山势起伏蜿蜒、山体线条柔和、植被茂密、水色净美者,则产生秀美的感觉;如平畴无垠,水面坦荡,视野开阔,可极目无际者,则产生旷、远等美感。千姿百态的形态,通过人们的感知,形成各种美感,使旅游者得以享受。

按照我国传统美学的分析,形态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雄

即雄伟、雄浑,意味着形象高大、气势磅礴。泰山为“五岳”之尊,素以“天下雄”著称。从绝对高度上看,其主峰海拔1 545 m,在地貌分类上只属于中等山体,但因为它位于海拔仅三、五十米的辽阔坦荡的华北平原东侧,以磅礴之势凌驾于齐鲁大地上,具有通天拔地之势,给人以高大、雄浑之感。当登上泰山极目远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之感油然而生。雄伟之美可使游人产生仰慕,甚至敬畏之情,增加人们的豪情壮志,催人奋进。

(2)、奇

即奇特,指少见的、独具一格的外部形态。在我国诸多名胜中,以“奇”为美的景观首推黄山。黄山奇美,主要源于峰奇、石奇、松奇、云奇。黄山72峰,各有自己特殊的山石形象,有的势若天柱,有的形态古怪———似人,似兽,似物,丰富多彩,惟妙惟肖;黄山的松树更是奇特,有“迎客松”、“送客松”、“凤凰松”、“连理松”……奇松怪石共同构成了黄山独特的松石之美。我国以“奇”为美的景观甚多。如“奇秀东南”的武夷山、“天下奇秀”的雁荡山,人文旅游资源中也不乏此种奇特之物,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月牙湖”、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汉代“天马”等,这些景观或体现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或表现出人类的奇思巧构。奇特之美能给人以特殊的愉悦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它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激励人们勇于追求和探索。

(3)、险

即险峻、陡峭、岌岌可危等。西岳华山,素有“天下险”之称,华岳险峻,“耸峙关中,临照西土”,加之“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的形象,堪称以“险”取胜的典型景观。当然,以“险”为美的景观不限于华山,黄山的“鲤鱼背”、杭州钱塘潮以及武陵源的“天生桥”等也堪称“险”的代表。险峻之美可以激励人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奋力前进。

(4)、秀

即秀丽、优美。这类景观一般有良好的植被覆盖地表,山石土壤很少裸露,山水交融,草木葱茏,生机盎然。此外,其形态丰满别致,轮廓线条柔和优美。如峨眉之雄秀,西湖之娇秀,富春江之锦绣,张家界之奇秀等。秀美给人一种自然柔和、恬情顺性的情趣,能使人悠悠自在,心绪平和,利于愉情养神。

(5)、幽

即幽深、幽静,多指以丛山深谷为基础,并有茂密的植被和寂静的环境所构成的意境。凡是能够产生“幽”的事物,其势必曲、必深、必静,也大多光线较暗,使游人的视野受到局限,即“曲径通幽”。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曲径、曲桥及假山、树篱等造成的障景,分割不同的景区,目的之一就是要形成幽境。“青城天下幽”,是因为青城山竹树繁茂,山路曲折而静谧,人行山中,瞻前顾后皆疑无路,竟难辨身处何地。幽境能使人超然世外,助人潜心静思,最宜养性怡情。

(6)、旷

即畅旷、辽阔。多指以宽阔的水域、高原、平原为主体所构成的风景,其特点是视野开阔,水面坦荡,可极目无际。典型的“旷”美景观首推“八百里洞庭”,登岳阳楼远眺,方可体验“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的非凡景象。而登泰山岱顶能“一览众山小”,登香炉峰见眼前“江水细如绳”,大都形象地描绘了高旷景致所给人的那种高拔雄伟的审美感受,同时也反映出人们自古以来就有登高览胜的旅游审美习惯。旷景给人奔腾豪放,心旷神怡,心胸开阔之美感。

(7)、野

即天然未凿,富有野趣、古朴等。野也是一种美,具有妙境天成,绝少为人干扰的特点,现代文明的负面影响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重返大自然”的渴望,所以野趣更成了当今人们追求的目标。天然野趣可给人一种自在之情,苍凉之慨,悲壮之叹,能够使人坦率、真诚、光明磊落。

2、色彩美

色彩美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对人的感官最富有刺激性,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绚丽斑驳的鸟兽虫鱼,光彩夺目的朝晖夕阴,晶莹光洁的冰雪雾凇,七彩纯正的霓虹佛光,幻化迷离的极光以及色彩缤纷的建筑服饰等等,莫不以其特有的色彩引人注目。五颜六色的色彩及其变化,给人以激励。云雾缥缈虚幻,是造成朦胧景观的重要因素,同时增加了景色的纵深感,能够激发人们去驰骋自己的想像力。黑暗并非总是具有消极作用,它可以掩饰某些不足,尤其是它能够有力地衬托出亮色的美,例如夜空的皎月和星光,城市的灯火,建筑物的轮廓灯、霓虹灯,车船在夜间行驶的轨迹等。一切无关的因素都被黑色遮掩了,从而使明亮的色彩更为突出醒目。心理学家和医学家都证明,不同的色彩能够使人产生不同的特定的心理反应:绿色使人感到安详、快乐,利于养目;蓝色使人感到宁静和满足;黄色代表时尚与进取,使人振作;红色则使人兴奋,让人联想到权力。按照色彩对人的情绪和生理影响的差异,一般常将颜色分为冷色调、中间色调和暖色调。夏天看到冷色则使人感到凉爽,冬天看到暖色则感到温馨。

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颜色还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如绿色代表和平与安全,红色代表热情和喜庆,白色代表着纯洁和高尚,黑色代表悲伤和死亡,黄色代表尊贵等,色彩的这种社会意义在建筑、服饰和艺术上被广泛地应用。

3、声音美

听觉和视觉同样是人的主要感觉器官,声音悦于耳与色彩悦于目一样给人以美的享受,故有“悦人耳目”之说。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许多美妙悦耳的声音,可以给人带来乐趣,例如,泉水丁冬,溪流潺潺,莺啼婉转,雨打蕉荷,林海松涛,浪涛澎湃,瀑落深潭,空谷足音,暮鼓晨钟等,各有其情,清浊徐疾各有节奏。现在国外已经有专门录制了大自然的流水、鸟鸣、兽啸、风声、雨声等声音的录音磁带销售,足见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说明声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且它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在特定的环境中,山谷溪流,夏日蝉鸣等自然声响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音乐般的美感享受,正因为如此,大凡名山名园,均设有诸如“听泉亭”、“松涛阁”之类的景点,为游人获得欣赏自然界的“音乐”之便。据说,峨眉山万年寺旁有一蛙池,栖息着一种特殊的“弹琴蛙”,每到傍晚时分,山蛙和鸣,声如琴瑟,高低有致,饶有情趣。声音美对人的情绪能产生很大影响,各景区都应重视对固有音源的开发,满足游人的听觉需要,给久居烦躁城市生活中的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4、嗅觉美

嗅觉和味觉可以使人感受外界的气味和滋味,芬芳的鲜花,甘甜的泉水,诱人的山果,甘醇的佳酿,丰盛的菜肴,草原和森林的气息等都会给人以舒心的嗅觉美,从而调节人的精神,其中某些气味还对人的健康有利。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很注意制造嗅觉美,番禺余荫山房的主要建筑之一即为“闻木樨香”。而且嗅觉美不同于其他美感,它诱使人们去亲自品尝体验,所以美食、佳酿、名茶、鲜果等都成为旅游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其中有解渴果腹的实用价值,但绝不可无视其审美意义。如武夷山流香涧峭壁上的兰花,涧边的石蒲,清香阵阵,令人陶醉;九寨沟原始森林中特异的芳香,令游人精神一振,流连忘返。

5、动态美

世间万物都无不在运动,但一些相对处于运动中的景象,常给人们以动态之美感,例如奔腾的江河,跌落的瀑布,飞溅的浪花,水中的游鱼,空中的飞鸟等,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可以增加气势,增加活力,能使人精神振奋,给人以美好的象征。由于运动,在特定情况下使某些本来静止的物体也似乎呈现出动态。例如,由桂林到阳朔的山水风景,最好是乘船或乘车沿江观赏,随着车船的运动,造成原来相对静止的山景、水景的相对位置呈现多层次、多角度的变换,这样,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光线和不同的范围内看到许多绝妙的美景,仿佛山、水都在为到来的游人翩翩起舞,舒展丰姿,这样,游人不但享受了山景、水景的静态美,而且还享受了自然景观的动态美,还可以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空间美和游人自身产生的想象美。

6、结构美

人工创作,无论是实用品、艺术品,还是建筑和园林等,都讲求结构完美。在自然景观中,不乏有许多结构美的表现,例如岩石的结构与构造,植物的花、叶形态组合,动物的躯体与花纹,或排列有序,或对称均衡,显得非常和谐。正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这种结构美,才使人们产生了结构美的审美观念,进而把这种结构美的观念运用到人们的创作中去,又产生了新的结构美。结构美能使事物各部分紧密联系,互相陪衬、对比,又突出了主体,形成一定的韵律。“气韵生动”的评价,往往得益于其结构的完美、协调。

7、质感美

质感是物质的各种物理或化学属性,如硬度、温度、比重、韧性、稳定性、气味等,对人的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刺激所形成的综合印象。人们对于某一景观要素质感美的评价,往往要与其他风景区的同类要素进行对比之后,才能对它们的属性相对优劣加以评价,或者确立一定的评价标准,分别进行比较、评价,进而得出优劣等级评价。可见,景观的质感美是以同类物质的比较为基础的,人们一旦建立了质感美,对此景观的价值就会产生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人们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为了求得与环境的统一和谐,人们常常利用质感效果,增强对游人的吸引力,如用水泥模仿竹木的物品,用硅橡胶模仿人的皮肤等。

8、综合美

上述各种美虽有单一存在的,但更多的是几个方面综合在一起。因为任何物体总有一定的形态、颜色、气质、运动形式等,而景观又往往是由多种物质组合而成,游人通过各种感官,便可获得多种美感,如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等,这些美

感的结合,又可产生综合美。当然,对于某一具体的观赏对象而言,各种美感所占的比重不会相同,一般而言,景观的形态美和色彩美起着支配的作用,因为这些美感直观、最普遍、最易被人接受,它们是景区美学价值和环境质量的决定性

三、旅游审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在旅游审美活动中,绚丽多彩的自然观经常使人得到层次不同的审美体验,为了充分地领略旅游资源的美感,获得最佳的旅游效果,在组织旅游观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一)做好观赏前的准备

旅游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书籍等各种途径尽量了解旅游对象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如对景观的内容、特点、分布、成因等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旅游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经济条件,健康状况和时间长短来更有目的地选择旅游路线及方式,以防止中途发生本可以避免的问题,从而保证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只有对旅游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赏,在观赏中深化自己的认识,获得最佳效果,以免在纷繁的景观面前眼花缭乱,使最有价值的观赏对象失之交臂,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 二)把握好观赏时机

有的景观并不随着时间而变化,但也有许多景象只有在特定时间出现之后才表现得最为典型,甚至有的数年、数十年才出现一次,这就要求观赏活动要确切地把握好观赏时机,届时前往。如杭州钱塘江的“钱塘观潮”的最佳观赏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到十八,云南大理“蝴蝶会”在农历每年四月底至五月初,北京的香山红叶则在每年的秋季,而与气候有关的哈尔滨冰雕却在冬季等。另外,有一些景观惟有在当地某些条件具备之时才会出现,如峨眉佛光,泰山观日出等;而有些景象则只可巧遇,不可奢求,如海市蜃楼、铁树开花、日月同辉等。人文景观中也有类似现象,一些节庆活动常有固定日期,如傣族的泼水节、郑州的少林武术节等。有一些景观,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如天高气爽游漓江,山水如画。然而云遮雾绕更有“雾中仙人”之美。雁荡山有二峰,白昼看为两掌相合,故称“合掌峰”,而夜晚观看则犹如夫妻相会,故又称“夫妻峰”。

( 三)选择好观赏位置

即便是同一景象,因观赏位置和角度的不同,会造成距离、视野范围、透视关系、纵深层次的差异,其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苏轼《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很好地说明了观赏位置的作用,一般全景须远看,俯仰则视对象而定,仰视可显示其雄伟、高峻,平视则可观其开阔、辽远,俯视最见其纵深、层次。注重选择观赏位置,在造型地貌和园林观赏中尤为重要,某种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上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否则,或不太相似,或面目全非,如昆明西山“睡美人”,虽然因其形体高大,在不同的地点都能得到此印象,但最佳观赏点却在昆明南郊,如果距离太近,则只见杂树乱石,丝毫寻觅不到“睡美人”的踪迹。在中国园林构景中更是有意识地利用观赏位置变化以制造特殊效果,如抑景、借景、框景、透景、对景、夹景、漏景和障景等多种造景手法都包含着对观赏位置的要求,最典型的例子也许要数扬州瘦西湖的钓鱼台了,此亭四面各有一圆洞,其妙在一洞含莲性寺白塔于内,一洞含五亭桥于内,如站在

特定位置即可二景兼收。

( 四)安排好观赏节奏

在一定时段内,人的感官对外界的信息量有一定的承受限度,刺激强度过大会使人疲劳和麻木,而刺激程度不足则难以引起足够的兴趣和兴奋。人的体力也有一定的承受限度,因此在旅游观赏中,对于旅游线路,参观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应使其具有一定的节奏,有张有弛,有的一般性浏览,有的仔细鉴赏,形成序幕、高潮、结束等韵律,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

( 五)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观赏景物大多对人没有姿态要求,然而有时采用特殊的姿态,可以获得出人意料的美学效果。画家常眯眼睛来洞察自然风光,这是为了增加透视感。雁荡山原本就以“奇”著称,有所谓的“形奇”、“声奇”、“物奇”等,而更奇的是雄鹰峰(又叫合掌峰),从通常姿态观看形似雄鹰,如果采用仰面向后的姿态,则不仅形似,而且那雄鹰更有展翅欲飞之态,极其生动。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学习过程: 导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让我们共同来发现美,欣赏美。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哪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板书) (十分钟完成讲学稿的自主学习部分) 学生展示: 一、自然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学生结合自身体会来吾讲四“美”) A.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学生总结特征及举例) (1)概念: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2)地貌的形态美: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图3.1华山之险图3.2峨眉之秀) 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险、秀体现在哪里: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B.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自然景观四季的色彩美表现: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图3.3北京香山秋色)图片展现了秋天丰富的色彩。这种植物因季节而呈现的色彩,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说课

精心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1 (2 2 (1 (2) 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 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 典型的秀美形象。) 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塑艺术美等。 1.古典园林美: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补充: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人工美与自然美合为一体。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 古建筑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 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案(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2.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______________。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知识点二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⑪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⑫____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⑬____________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 古建筑城池、⑭____、陵墓、⑮____、楼阁、桥、塔、民居等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 ⑯________、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⑰________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⑱____、寺庙等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 ⑲__________,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名人轶事 民间传说给风景区增添了⑳________,丰富了________ 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 2.举例说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3.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 一、旅游景观中自然美的表现及形成 美感特征美感形成举例

旅游景观美学

前言: “旅游美学”是以旅游审美活动为其特定研究对象的一门泛学科。“旅游景观美学”作为旅游美学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以自然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人文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为研究对象,从中总结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作为主要从事开发旅游资源、塑造旅游景观的从业人员,掌握一些基础的旅游景观美学理论知识,学习一些旅游审美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修养,陶冶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旅游美学”观,将对更好地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工作大有裨益。 我们尝试着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旅游景观的案例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够起到一点抛砖引玉、举一反三的作用,对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所启发和帮助。 “旅游景观美学”专题之一 巴厘岛度假村特色建筑及景观设计 1、“巴厘岛”特色的形成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它邻近赤道南端,无暴风侵扰,气温常年保持在日均27℃左右。岛上的地形变化极大,因而形成多样的风景特色:美丽的梯田、苍翠的山林、平静的湖泊、壮丽的火山、宽阔的海岸及悬崖等。巴厘岛的优美环境和独一无二的文化象磁铁一样吸引着海外的艺术家、建筑师和旅游者纷至沓来,从自己已知的文化中提取素材并与本岛或亚洲的风格相结合,建造自己的住宅。尽管他们设计的建筑各有特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乐于接受巴厘岛的传统材料和手工艺术,并热衷于使用当地的茅草屋顶。 1977年,政府当局规定:岛上所有新的城市建筑必须具有“巴厘岛特征”。在本岛建筑师和重视地域特征的西方建筑师的共同努力下,一种现代的“巴厘岛”风格的建筑出现了:他们巧妙地运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材料,如茅草、原木、竹子、陶瓷、石头、玻璃和钢等,使传统建筑被一种更具想象力的空间代替。 2、“巴厘岛”风格的建筑设计 建筑师们对建造具有巴厘岛特色的建筑进行了多方位的尝试,重新诠释了热带生活艺术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为: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1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学案

第一节旅游景观得审美特征 1.理解自然美与人工美得内涵。 2.掌握自然美与人工美得表现形式。(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自然美 阅读教材P32~P34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大自然中得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得条件下,呈现出得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内涵 形象美自然景观得总体形态与空间形式得美,旅游景观最显著得特征 色彩美颜色不同得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得色彩图案 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动感,以及风吹林动、流水飘烟等 朦胧美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使自然景观呈现出得美有朦胧感 正误判断: (1)地貌就是构成自然景观美得基础。( )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就是银河落九天,描绘旅游景观得形象美。( ) 【提示】(1)√ (2)×古诗描绘了瀑布得动态美。 教材整理2人工美 阅读教材P34剩余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得事物所呈现出得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 素组合而成得综合艺术品 把大自然得美景浓缩到有限得空间内

古建筑 城池、宫殿、陵墓、寺院、 楼阁、 桥、塔、民居等 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 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 饰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 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得整体,构 成绚丽多姿得风景美 正误判断: (1)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楼阁、桥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 )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工美破坏了自然景观得自然美。( ) (3)峨眉山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且两者有机结合,体现了与谐美。( ) 【提示】(1)×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使之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得整体,构成绚丽多姿得风景美。 (3)√作为我国得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中有许多庙宇等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了与谐美。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您得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旅游景观得自然美 [合作探讨] 自然美就是指大自然中得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得条件下,呈现出得审美状态。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就是自然景观美得主要表现,就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得审美特征。 探讨1: 旅游景观得自然美就是如何形成得?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导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规划和饭店管理等专业(方向)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意义、旅游审美发展历程和提高审美能力途径等基本理论;掌握旅游景观审美的基本原理;掌握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的主要类型和美学特征;掌握旅游环境审美、旅游审美心理和旅游接待艺术审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本课程教学总课时安排54--72课时,结合野外实习,组织学生到风景名胜区进行审美实践活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理解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掌握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教学重点 1. 旅游美学的研究意义 2. 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 3. 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三、教学内容 1.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美学的概念、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2. 旅游美学研究的意义 3. 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 审美意识产生时期、自然崇拜时期、古典审美时期、崇尚山水时期、旅游审美发展时期、大众旅游审美时期 4. 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四、教学时数 6~8课时 第二章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介绍了公共关系在西方产生、发展的历史,将公共关系历史分成古代自发时期,近代萌芽时期,现代开端时期,现代成熟时期,当代普及发展时期。介绍每个时期的典型事件、代表人物和公关观念,分析了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具体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理论的、传播的。最后,介绍了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公关事业所面临的历史机遇,概述了当前中国公关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公关事业的构想。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掌握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重点 1. 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 2. 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 3. 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 4. 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内容 1.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文本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刘旭光 内容提要:人文旅游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由此出发来考察甘肃的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陇东、陇中、甘南、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旅游甘肃资源当代价值 一、关于“人文旅游”的构成 如果我们把“人文”两个字,理解为“人类文化”,那么从旅游源源学的角度来说,人文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去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本身构成了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艺术等等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 这就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这种多层次性使得以下一些因素必然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一、自然。这个自然并不因为其美而成为旅游资源,而是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痕迹与文化的成果,它可以不美,但它必须饱含意蕴;二、风土人情。这是生活在文化中的人的形态,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说到底,必须是独特的;三、宗教生活、艺术、历史遗迹、奇特建筑等体现着审美趣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与民族性格的物质形态。

以上因素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让我们从这种基础出发,对甘肃省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宏观的分析,从而揭示其人文历史价值及当代旅游价值,并从当代人观游需求的角度对它的资源进行提炼。 二、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与历史根基 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讲,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东西狭长,南北较广,是我国南北跨度最长的一个省,从而也是跨气候带最多的一个省。其东部(通常称为陇东地区)的天水、庆阳与平凉地区,处黄土高原之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渭河与泾河穿过该地区,气候较为温润。南部为陇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是秦岭与岷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地带,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因此多山而险峻,也是连接四川与陕甘的必经之路,在文化也是也是连接藏汉的中间地带。陇中地区是以兰州为中心,由渭河、洮河、黄河三河谷地为主体的地区,干旱少雨,但却处于中心,北接河西走廊,东连陇东,西通青海。甘肃西南部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藏、回、土、东乡、保安等民族聚居于此,此地以高原风光胜,以民族文化胜,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地区有深厚的根基。陇中往北为河西地区,该地区延河西走廊展开,地貌丰富,高原、大山、冰川、草场、大漠、戈壁、绿洲相间而布,此地区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自古是汉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结处,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地段。再向北是酒泉与敦煌地区,地处温带荒漠,地貌以沙漠与戈壁,还有绿洲为主。从地理上讲,甘肃省是一个从南向北,从亚热带向温带荒漠逐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doc 10页)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doc 10页)

(1)旅游审美主题审美观的差异性;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3. 审美与旅游的关系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是主观物; 旅游资源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物。 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的过程,比如说,对旅游资源进行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对客观进行审美的过程。在这个审美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如果产生了和谐,旅游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者说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旅游者会感到旅游支出物有所值。否则,旅游者就会感到心情不愉快,并有可能造成投诉,进而影响旅游经营者的后续经营。因此,开发旅游市场,改善旅游经营,离不开对旅游与审美关系的研究。 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审美对象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审美对象本身体现着人类文化审美观的积淀;审美主体反作用于审美对象,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审美倾向也是在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着的审美倾向最终要影响着审美对象去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二者的关系决定了旅游资源必须是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存在形态。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资源就是经济资源。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中,旅游经营者除了采用各种经济手段如投资、管理等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正确认清旅游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辩证关系,运用美学原理,付诸实践,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这样才有可能使旅游业立足于不败之地。 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二、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 丽多姿. 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 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 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 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 的基础上,论述黄山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以便使旅游者更能领略黄山的风貌. 1 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 1 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

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 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 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 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 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 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 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 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黄山 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1. 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

旅游资源审美与赏析论文

九华山旅游资源审美赏析 九华山,在汉代称陵阳山,南朝梁时又称九子山,只因诗仙李白的到访而改为今名。李白的更名正突出了九华山“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山水审美特征,从此以后“何人不道九华奇”。这“奇”既不同于黄山的山水文化,也有别于齐云山的道教文化,而是具有独特的佛教文化。由于九华山的奇山秀水、藏奇僧,造就了九华山奇特的佛教旅游文化,这就是九华山的魂、九华山的精髓。 一、教圣迹的神奇显现 九华山素有“佛国圣境”的美称,自晋代天竺僧人杯渡入山立茅庵以来,几经兴衰。特别是唐代地藏菩萨道场创立后,形成了“顶礼膜拜,不绝于道”的空前盛况。千百年来,出现了许多让人着迷、人称绝的僧尼圣迹。 1、藏菩萨转世之奇。中国佛教名山所形成的四大佛教道场,惟独九华山道场奇特。五台山为文殊大慧菩萨道场,因唐太宗登基前在华阴曾遇文殊菩萨的帮助,称帝后在五台山诏修文殊殿,遂成供奉文殊菩萨的道场;峨嵋山为普贤大行菩萨道场,传说普贤菩萨骑白象、用船运佛经来到此山,显灵说法,遂成道场;普陀山为观音大悲菩萨道场,也是出于观音显灵于此。 2、人肉身不腐之奇。肉身菩萨是九华山佛教文化的一大奇观。自金地藏圆寂后 1000,多年来,肉身不腐的和尚不断地出现,至今共有 6尊。九华山地处江南,雨量充足,气候潮湿,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如此之多的肉身不腐,确是千古奇迹。这既留给人们解不开、不透的谜团,又有令人神往的传说故事,为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3、佛僧塑像特征之奇。九华山的佛像有 6000余尊,从构造的材料来看,有铜佛像、佛像、佛像、佛像、佛像、佛像、苎合塑佛像、木雕佛像、画像及肉体真身像。最突出的有三大奇像。一是祗园寺大雄宝殿中释迦牟尼的“肉髻”佛像,其头饰并非僧帽,而是“发髻”,额头一块光滑的红色装饰,是释迦在雪山苦修以至毛发粘结的样子。“肉髻”是大鹏啄食不尽的疙瘩。二是金地藏别致独特的塑像,十王殿内和肉身殿正面的金地藏塑像的骑坐是四不象的“谛听”,名为独角闪电兽,金乔觉当年就是骑着这只怪物渡海来九华山开辟道场,这与其他地藏像截然不同,是纪念金地藏在九华山苦修生活而建造的。 佛教圣迹的四大奇观,是九华山佛教旅游文化的精华。肉身不腐之奇,给人一种神秘感,令人向往,这既增强了佛教旅游文资源的吸引力,更给人一种精神修炼的不尽启迪。血写佛经之奇,体现了僧人对佛教的虔诚至极,不惜将一生的

旅游景观审美方法与要求_doc 10页

一、旅游审美概述: 1.含义:旅游审美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在精神上追求享受的需求。 旅游审美文化包括自然审美文化、社会审美文化和艺术审美文化三种类型。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旅游审美文化的差异,旅游审美主体的差异决定了旅游审美实质和旅游审美价值的差异。些潜在高中语文,语文试卷,计算机用户会源 源不断高中语文,语文试卷,计算 2.旅游审美的特点: (1)旅游审美主题审美观的差异性;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3.审美与旅游的关系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是主观物; 旅游资源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物。 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的过程,比如说,对旅游资源进行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对客观进行审美的过程。在这个审美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如果产生了和谐,旅游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者说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旅游者会感到旅游支出物有所值。否则,旅游者就会感到心情不愉快,并有可能造成投诉,进而影响旅游经营者的后续经营。因此,开发旅游市场,改善旅游经营,离不开对旅游与审美关系的研究。 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审美对象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审美对象本身体现着人类文化审美观的积淀;审美主体反作用于审美对象,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审美倾向也是在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着的审美倾向最终要影响着审美对象去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二者的关系决定了旅游资源必须是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存在形态。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资源就是经济资源。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中,旅游经营者除了采用各种经济手段如投资、管理等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正确认清旅游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辩证关系,运用美学原理,付诸实践,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这样才有可能使旅游业立足于不败之地。 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二、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一)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围绕导课环节录像,带领学生分析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美感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word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一、自然美 1.概念和类型 (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完整版)《旅游美学》课程标准

《旅游美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旅游美学》 课号:091D74D 所属学院:旅游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类型:选修 1.前言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功能是通过对实际旅游景观、文化艺术、饮食文化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际景点景区的景观的美学分析能力,最终提高学生旅游审美素质。 前修课程为:无,后续课程是“景观设计与鉴赏” 1.2设计思路 课程开设依据: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导游、景区助理管理员、酒店服务管理员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岗位,也是学生在专业能力得益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严格来讲,在旅游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美,对游客来讲外出旅游就是来寻找美和感受美,因此作为工作人员应首先懂得感悟美,因此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内容选择标准:导游和景区助理管理员工作涉及审美分析及审美能力发挥,通过对这些岗位进一步调研,并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地分析,根据学生实际在岗位中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五大块: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旅游餐饮住宿美、导游服务美、景区建设美,因此,本课程主要围绕这五块内容开展教学和训练。 项目载体设计思路: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打破了传统的纯理论的教学方式,而是整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审美技能,以真实的审美对象为项目载体来开展教学与训练,彻底改变了学与教的行为,同时通过实际工作岗位模拟,让学生在具体岗位上,感受到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内容编排顺序: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递进与并列相互结合展现教学内容,例如:在景区审美分析时候,先从单一的景观开始,然后是复杂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规划审美。由此顺序渐近,所选分析对象具有典型性和覆盖型,通过这些审美对象分析,使学生具备一般的审美能力,并学会对典型景观鉴赏,为使学生具有更广的审美能力,课外展开审美能力训练,以实现能力的灵活应用。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熟练”、“准确”、“基本”。“熟练”指能在所规定的

浅谈旅游审美自然美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美学专题 题目:浅谈旅游美学和自然美 系(院)旅游外语学院 专业班级 12旅管(3)班 学号 1225050328 学生姓名周烨雯 2013年 6 月 20 日

目录 引言 (1) 一、审美的含义,意义和特点 (2) (一)审美的含义 (3) (二)旅游审美的现实意义 (3) (三) 旅游审美的特点 (4) 1、旅游审美主体审美观的差异性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二、自然美的含义和具体类型 (4) (一)自然美的含义 (5) (二)自然美的具体类型 (5) 1、形态美 2、色彩美 3、声音美 4、嗅觉美 5、动态美 6、结构美 7、质感美 8、综合美 三、旅游审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6) (一)做好观赏前的准备 (6) (二)把握好观赏时机 (7) (三)选择好观赏位置 (7) (四)安排好观赏节奏 (8) (五)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9)

浅谈旅游审美与自然美 引言 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所谓的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因此,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为了更好地理解旅游与审美的关系,在此先对审美的内涵作简要阐述。 一、审美的含义,意义和特点 (一)、审美的含义 审美是指人(审美主体)对美的事物(审美客体)的观照、感悟、享受和再造,是主体的审美需要和客体的审美属性之间构成的一种关系。 在审美关系构成体系中,必须包括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动机和审美场。首先,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基本要素。审美客体即具有审美特征的客观事物;审美主体即具有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人。两者缺一不可,但两者的关系并非同等重要,其中审美主体起着主导作用。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而言不是对象。”这就是说,对于无审美素质的人,即使是具有审美特征的客观事物,也不能与其形成审美关系,发生审美现象。其次,审美动机是构成审美关系的现实条件,只有当审美主体产生了一定的审美需求,对审美客体产生审美注意,并形成一定的审美态度时,才能形成现实的审美关系。再次,要构成良好的现实审美关系,还需要有审美场,即良好的审美环境和审美氛围,这一要素对审美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审美属意识范畴,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前进的步伐和审美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自己的特征。中华民族在自身特定的文化系统中,孕育了耐人寻味的儒家、道家与禅宗审美风范。按照现今的理解,儒家主要倡导“中和为美”,道家崇尚“自然为美”,而禅宗则追求“空灵之美”,这在宏观上便构成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三部曲”,另外,我们认为中国美学的总体精神,主要融贯于“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之中,所有这些或多或少地积淀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乃至整个旅游的全过程。 (二)、旅游审美的现实意义 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娱乐活动,人们的旅游的动机多种多样,有的向往异地闻名遐迩的高山大川或者阳光灿烂的海滨,有的向往他乡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或者异彩纷呈的风情习俗,但不管·人们的旅游动机如何,在一切旅游活动中都无不包含着对美的追求。人们通过旅游活动,在变换地域、开阔视野、观察接触和认识环境中寻求娱乐和消遣,增知益智、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获得美的享受,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旅游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游览、观赏性的审美活动,其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doc

(1)旅游审美主题审美观的差异性;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3.审美与旅游的关系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是主观物; 旅游资源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物。 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的过程,比如说,对旅游资源进行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对客观进行审美的过程。在这个审美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如果产生了和谐,旅游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者说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旅游者会感到旅游支出物有所值。否则,旅游者就会感到心情不愉快,并有可能造成投诉,进而影响旅游经营者的后续经营。因此,开发旅游市场,改善旅游经营,离不开对旅游与审美关系的研究。 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审美对象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审美对象本身体现着人类文化审美观的积淀;审美主体反作用于审美对象,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审美倾向也是在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着的审美倾向最终要影响着审美对象去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二者的关系决定了旅游资源必须是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存在形态。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资源就是经济资源。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中,旅游经营者除了采用各种经济手段如投资、管理等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正确认清旅游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辩证关系,运用美学原理,付诸实践,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这样才有可能使旅游业立足于不败之地。 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二、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一)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围绕导课环节录像,带领学生分析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美感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种。 1、自然美 (1)即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美。波光粼粼的湖面、清澈的河水、苍劲的大山、(2)自然美常分为两大类:天然形态的美和“人化自然”的美。 (3)自然美的特点: 自然美贵在自然——客观自然性特征。 自然美贵在多姿多态——可贵特征。 自然美还贵在有启发性、寓意性——绝妙特征。 2、社会美 (1)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反映人类社会文化和智慧的种种精品。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三3.1【教学设计】《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分析出某地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及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教学难点】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多媒体课件 【讲授新课】 一、自然美 提问:让学生读课本P32第一自然段明确:什么是自然美? 师生答疑: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1)形象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形象美”这一部分明确:①什么是形象美?②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是什么?③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哪几类?形成了哪些习惯说法?

师生答疑:①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②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③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形成了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说法。 展示图片资料:华山之险与峨眉之秀 师:两幅照片怎么看出名山“险”与“秀”? 学生回答 师: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点拨: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 (2)色彩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色彩美”这一部分明确:①什么是色彩美?②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什么变化? 师生答疑:①自然景观中的色彩美是极富变化的。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被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②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变化。 展示图片资料:花、水、霞、叶 (3)动态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动态美”这一部分明确:动态美有哪些? 师生答疑: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动感。此外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动态美。 展示视频资料:庐山三叠泉瀑布 师:展示庐山三叠泉瀑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瀑布经过三级台阶,上下三折而落,一叠如云如絮,喷薄吞吐;二叠萦回作态,珠进玉碎;三叠双管齐下,直下龙潭,总落差达600米。 (4)朦胧美

论旅游美的审美对象

论旅游美的审美对象

论旅游美的审美对象 陈昌茂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景观”是与视觉美感意义相关的事物。旅游景观是与旅游美创生活动相联系的质料,是旅游美形成意向性结构的审美对象。由于一次旅游活动过程表现为五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憇游----忆游组成的逻辑结构,因此,旅游景观便作品性地形成五种类型:拟态环境景观、风景景观、环境景观、场所景观、旅游纪念品景观。 关键词拟态环境景观;风景景观;环境景观;场所景观;旅游纪念品景观 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它有自己特有的审美对象。艺术美的审美对象是艺术作品,自然美的审美对象是原真自然——旅游美的审美对象是什么呢?从理论上来说,与旅游审美态度形成意向性结构的事物构成旅游审美对象。所以,我们把旅游美创生中的质料界定为旅游审美对象。从实践上来看,旅游美创生中的质料表现为旅游景观。所以,我们把作为旅游审美对象的旅游景观界定为旅游美创生中的可感物像的总称,它是旅游美及美感发生的质料基础。 一、与旅游审美意识形成意向性结构的旅游景观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审美对象很像是一个受优待的形象,因为它总会从背景当中凸显出来”①,使自生得以体现。这种体现就是旅游审美意识意向性结构的形成。 1、拟态环境景观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旅游拟态环境,就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旅游地形象,它并不是旅游地的的镜子式反映,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旅游地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的环境形象——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1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一、自然美 1.概念和类型 (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 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选修3教案 3. 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案<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2.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 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 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 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 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 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 美。 知识点二 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 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 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 2.举例说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3.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

1.图表法记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 2.图表法记忆色彩美 3.图表法记忆动态美 典例剖析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朦胧美等,图中既有形象美又具有朦胧美 的是________。 (2>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幅景观图中,从形成原因上看属于断层一侧抬升形成断块山体的是________。 答案(1>②(2>③(3>① 思路剖析该题通过四幅景观图反映了旅游景观的自然美,“华山天下险”主要展示的 是形象美,“峨眉天下秀”体现的主要是色彩美,“黄山天下奇”既有奇松、怪石的形象 美,又有云海滚滚的朦胧美,而瀑布景观给人以动态美的感受。变式训练1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 态。读以下四幅景观图,完成(1>~(4>题。 (1>古人赞峨眉山“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这主要描绘出峨眉山的(>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2>上述四地景观中,旅游景观的色彩美最为突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写诗赞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描 绘了旅游景观的(>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4>雨中游西湖,别有一番风味,旅游者能深切体会“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奇”的意境,这正是旅游景观的(> A.模糊美 B.朦胧美 C.声音美 D.动态美 二、人工美的类型与形成 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类型美感形成举例 古典园林美园林是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它追求 的是诗情画意的美感 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古建筑美通过立体和平面结构图,运用线、 面、体在时空间展开运动过程,给 人以视觉的影响从而获得美感 故宫、大小雁塔 民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条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