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周瑾周一峰

【摘要】【摘要】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顺序,与西方发达国家推崇的优序融资理论相悖。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完善证券市场建设、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等建议。

【期刊名称】时代金融(下旬)

【年(卷),期】2012(000)001

【总页数】1

【关键词】【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融资结构优序融资理论

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认为,因内源融资不需要与投资者签订契约,也无需支付各种费用,所以是首选的融资方式,其次是低风险债券,其信息不对称的成本可以忽略,再次是高风险债券,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发行股票。该理论支持者认为,发行股票会传递企业经营的负面信息。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

(一)内源融资不足

内源融资是利用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融资,主要包括留存收益和折旧。内源融资对企业资本金的形成具有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的特点,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源融资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例如,美国、加拿大、德国等主要经济体的内源融资比例均超过50%,最低的日本也有34%。而我国内源融资比例却明显偏低,近几年来维持在20%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内源融资不足源于整体业绩水平较低,最近五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只有12.7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