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47.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钠与CuSO 4溶液反应:2Na +Cu 2+=Cu ↓+2Na +

B. Na 2O 2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 O 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C. 足量Na 2O 2加到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最终变成蓝色

D. 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 2CO 3和NaHCO 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2. “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可用于消毒和漂白,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

现象 混合后溶液的pH =9.9,短时间内未褪色,一段时间后蓝色褪去 混合后溶液pH =5.0,蓝色迅速褪去,无气体产生

混合后溶液pH =3.2,

蓝色迅速褪去,并产生大量气体,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①②②B. 实验③中产生的气体是Cl 2,由HClO 分解得到:2HClO =Cl 2↑+H 2O C. 对比实验②和③,溶液的pH 可能会影响ClO ?的氧化性或Cl ?的还原性 D. 加酸可以提高“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但需要调控合适的pH 才能安全使用

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无色透明溶液中:K +,SO 42?,Na +

,MnO 4? B. c (H +)c (OH ?)

=1×10?12的溶液中:NO 2?,Na +,[Al (OH )4]?,K +

C. c (NO 3?)=1mol ?L ?1的溶液中:H +,NH 4+,Fe 2+,Cl ?

D. 水电离的c (H +)=1×10?12mol ?L ?1的溶液中:HCO 3?,SO 42?,K +,Cl ?

4.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1mol 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B. 25 ℃,1.01×105Pa ,64 g SO 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

C. 1 mol/L 的Na 2SO 4溶液含Na +数为2N A

D. 标准状况下,11.2 L H 2O 含有的分子数为9g

5. 将5mol ·L ?1的Mg(NO 3)2溶液a mL 稀释至b mL ,稀释后溶液中N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5a

b mol?L?1 B. 10a

b

mol?L?1 C. b

5a

mol?L?1 D. a

b

mol?L?1

6.已知某有机物9.2g与足量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

碱石灰.浓硫酸增重10.8g,碱石灰增重17.6g,该有机物的化学式是()

A. CH4O

B. C2H4O

C. C2H6O

D. C2H6O2

7.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SiO2不能和水反应,所以它不是酸性氧化物

B.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必然是纯净物

C. 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石墨均为电解质

D. 海水、氯水、氨水均为混合物

8.实验中需0.5mol/L的NaOH溶液240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OH的质量分别

A. 240ml,4.8g

B. 250ml,5.0g

C. 250ml,4.8g

D. 任意规格,4.8g

9.下列气体中可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及处理尾气的气体是()

①H2 ②HCl③NH3 ④Cl2 ⑤SO2 ⑥H2S⑦NO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⑤

D. ⑥⑦

10.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胶体和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静置不易产生沉淀

B. 胶体与纳米级微粒在直径上具有相同数量级

C. 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

D. 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无明显现象

11.若实验室根据“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制备少量的NaHCO3,实验包括制取氨气→制取NaHCO3→

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实验选用的主要仪器不正确的是()

A. 制取氨气,可选用②③

B. 制取NaHCO3,可选用⑨

C. 分离NaHCO3,可选用④⑤⑦

D. 干燥NaHCO3,可选用①⑦⑧

12.已知35%的NaOH溶液的密度是1.38g?cm?3,5%的NaOH溶液的密度为1.05g?cm?3,若将上

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20%

B. =20%

C. <20%

D. 无法确定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

B. 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

C. 可用精密pH试纸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氯化铵溶液

D. 在反应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4

14.如图所示,室温下分别向密闭容器内可移动活塞的两边充入空气(已知空气体积占整个容器容积

的1

4

)、H2和O2的混合气体,若将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恢复室温后,活塞右滑停留于容器的中央.则原来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①4:5 ②2:5 ③3:8 ④7:2()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相对分子质量为M r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 g,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g?mL?1,

则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 r

10Sρmol?L?1 B. 1000Sρ

M r(100+S)

mol?L?1

C. 10Sρ

M r mol?L?1 D. Mr(100+S)?

1000Sρ

mol?L?1

16.已知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O2>I?>H2O2>Fe2+>Cl?,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

的是()

A. 2I?+2Fe3+=I2+2Fe2+

B. 2Fe3++SO2+2H2O=2Fe2++SO42?+4H+

C. SO2+2H2O+I2=H2SO4+2HI

D. H2O2+H2SO4=SO2↑+O2↑+2H2O

17.把V L含有MgSO4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五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

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b?a)/V mol·L?1

B. (2b?a)/V mol·L?1

C. (10b?10a)/V mol·L?1

D. (10b?5a)/V mol·L?1

18.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A. ×

B. √

19.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

ClO3?的浓度之比为1:1,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2:1

B. 1:2

C. 3:1

D. 4:1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0.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Cu(OH)2+2HCl=CuCl2+2H2O

B. KOH+KHSO4=H2O+K2SO4

C. Ba(OH)2+H2SO4=BaSO4↓+2H2O

D. NaOH+HNO3=NaNO3+H2O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21.用KMnO4氧化密度为1.19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反应方程式为:2KMnO4+

16HCl=2KCl+2MnCl2+5Cl2↑+8H2O

(1)密度为1.19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 ;

(2)若15.8g KMnO4发生上述反应,有______ mol HCl 被氧化;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 ,

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 .

22.写出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

(1)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酸与Mg(OH)2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FeCl2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23.把18.0mol?L?1的浓硫酸稀释成2.00mol?L?1的稀硫酸100mL,实验操作如下,请排出正确的操

作顺序,并填写有关的空格:

A 将配好的稀硫酸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B 盖好容量瓶塞,反复颠倒摇匀;

C 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蒸馏水,至______

D 将______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少量______的烧杯中;

E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F 将已冷却至室温的硫酸溶液沿玻璃棒注入______;

G 用量筒量取______mL的18.0mol?L?1的浓硫酸;

H 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则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用字母表示)

24.如图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液体的装置.已知:四氯化硅熔点为?70℃,沸点57.6℃,遇水极易

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

(3)g管的作用是______

(4)装置E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

(5)干燥管F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和______

(6)若要用装置B、C代替装置F,则装置B、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25.有下列6种物质:Na2SO4、Na2SO3、K2SO4、I2、H2SO4、KIO3组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请回

答下列问题

(1)将这6种物质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________+Na2S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

(3)反应中1mol氧化剂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mol电子;

(4)生应物中还原产物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6. 3.2g Cu与过量硝酸(a mol?L?1,30mL)充分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2、NO.反应后溶液中

含H+为0.1mol.

(1)此时溶液中所含NO3?为______ mol.

(2)求生成的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

(3)用NaOH溶液吸收产生的气体,原理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 NO+2NaOH=2NaNO2+H2O.

若生成的混合气体能被NaOH完全吸收,试讨论a的取值范围.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金属钠以及化合物的性质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A.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先是钠和溶液中的水反应,不会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Cu,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生成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则生成

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故B正确;

C.Na2O2加到紫色石蕊溶液中,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石蕊溶液变蓝,但是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溶液,最终蓝色褪去,故C错误;

D.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稳定,但是NaHCO3固体能发生分解,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84”消毒液的成分分析、次氯酸钠水解和氧化性的分析判断、主要是实验现象分析和结论归纳总结,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水解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加入硫酸使得次氯酸浓度增大,漂白效果快,②中蓝色迅速褪去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ClO?+ H+=HClO,故A正确;

B.“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溶液中加入浓度较大的稀硫酸反应,混合后溶液pH=3.2,蓝色迅速褪去,并产生大量气体,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氯气,是氯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生成了氯气,故B错误;

C.对比实验②和③,酸溶液浓度大小会影响反应过程,溶液的pH可能会影响ClO?的氧化性或Cl?的还原性,故C正确;

D.加酸可以提高“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但酸的浓度大时会生成污染气体氯气,需要调控合适的pH才能安全使用,故D正确。

故选B。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及分析、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溶液无色,MnO4?溶液中显紫色,不能存在,故A错误;

B.?c(H+)

=1×10?12的溶液,显碱性,各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共存,故B正确;

c(OH?)

C.c(NO3?)=1mol?L?1,H+、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C错误;

D.由水电离的c(H+)=1×10?12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一定不能大量存在HCO3?,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较低,注意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解答】

A.含有1mol氢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是0.5mol,体积约为11.2L,故A错误;

B.64g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3mol原子,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故B正确;

C.没有给出溶液体积,无法计算Na+数,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无法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

原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O3?)=5mol/L×2=10mol/L,稀释过程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设稀释后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浓度为c,则:10mol/L×a×10?3L=b×10?3L×c,解得c=10a

b

mol/L,故B正确。

故选B。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最简式法在确定有机物分子式中的应用方法,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解答】

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10.8g为水的质量,碱石灰增重17.6g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10.8g

18g/mol

=0.6mol,9.2g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2= 1.2mol,

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17.6g

44g/mol

=0.4mol,9.2g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

9.2g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9.2g?12g/mol×0.4mol?1g/mol×1.2mol

16g/mol

=0.2mol,

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H、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4mol:1.2mol:0.2mol=2:6:1,

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2H6O,由于H原子已经饱和,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H6O,

故选C。

7.答案:D

解析:解:A、Si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iO2+2NaOH=Na2SiO3+H2O,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B错误;

C、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电解质、冰醋酸是电解质、四氯化碳是非电解质、石墨是单质不是电解质,故C错误;

D、海水中含水和各种盐、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氨水为氨气的水溶液,均为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题目较为简单,掌握相关概念即可解答,学习中注意对概念的理解要准确。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明确实验室中常见容量瓶的规格及选用容量瓶的方法.

【解答】

实验中需0.5mol/L的NaOH溶液240ml,实验室中没有240mL容量瓶,所以需要使用规格为250mL 的容量瓶;实际配制的溶液为250mL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L×0.25L=0.125mol,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mol×0.125mol=5.0g,

所以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OH的质量分别是:250mL、5.0g,

故选B.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干燥、吸收、尾气处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干燥气体选择干燥剂的方法、收集气体需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化学性质进行选择、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尾气处理时需要采用防止倒吸的装置。

【解答】

干燥剂是浓硫酸,不能干燥具有较强还原性和碱性气体,故③NH3、⑥H2S不能用浓H2SO4干燥;

由于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减小,且不能够与水完全反应,所以④氯气不能用水吸收;

气体收集采用的是向上排空气法,①H2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⑦NO与氧气反应,也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HCl、SO2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应该用防倒吸装置进行尾气处理;二者不与浓硫酸反应、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可用图中所示装置干燥、收集及尾气处理,故C.②⑤正确。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胶体是介稳体系,均比较稳定,静置不易产生沉淀,故A正确;

B、纳米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和胶体的胶粒的直径相同,故B正确;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溶液没有,故C正确;

D、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产生聚沉,故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稀硫酸溶液,会发生聚沉,故D错误.故选D.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胶体是介稳体系;

B、纳米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

D、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产生聚沉.

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应注意的是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难度不大.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及实验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仪器的使用、制备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备氨气,则选用②③即可,故A正确;

B.发生NH3+CO2+H2O+NaCl=NaHCO3↓+NH4Cl可制备NaHCO3,则选用⑨向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气体即可,故B正确;

C.析出碳酸氢钠后,过滤分离,则选用④⑤⑦进行过滤操作,故C正确;

D.NaHCO3受热易分解,不能用坩埚加热,所以不能选用①⑦⑧干燥NaHCO3,故D错误;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同学们答题时注意:密度大于水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其平均值,密度小于水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其平均值.

【解答】

设两种溶液的体积均为VmL ,

则35%的NaOH 溶液的密度是1.38g ?cm ?3的溶液的质量为1.38Vg ,溶质的质量为1.38Vg ×35%, 5%的NaOH 溶液的密度为1.05g ?cm ?3的溶液的质量为1.05Vg ,溶质的质量为1.05Vg ×5%, 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为1.38Vg ×35%+1.05Vg ×5%=0.5355Vg , 溶液的质量为1.38Vg +1.05Vg =2.43Vg , 所以所得NaOH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故选:A 。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分离以及仪器的洗涤等知识,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故A 正确;

B.苯与四氯化碳相互溶解,不能分液法分离,故B 错误;

C.可用精密pH 试纸区分pH =5.1和pH =5.6的两种NH 4Cl 溶液,故C 正确;

D.5NaClO 2+4HCl =5NaCl +4ClO 2↑+2H 2O 反应中,NaClO 2→ClO 2,+3价的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到+4价,所以NaClO 2是还原剂;NaClO 2→NaCl ,+3价的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到?1价,所以部分NaClO 2作氧化剂,由电子守恒可知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故D 正确; 故选:B 。

14.答案:B

解析:解:令空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反应前,左右两室的体积之比为1:3,反应前右室的物质的量为3mol ,反应后,活塞处于中央,两室体积相等,则两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反应后右室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 ,发生反应2H 2+O

2

??点燃?

?

2H 2O ,

设H 2、O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 、ymol , 若氢气过量,则:{x ?2y =1

x +y =3,解得x :y =7:2,

若氧气过量,则:{y ?0.5x =1

x +y =3,解得x :y =4:5,

故选:B 。

反应前,左右两室的体积之比为1:3,则左右两室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3,反应后,活塞处于中央,两室体积相等,则两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令空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设H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讨论氢气或氧气过量计算解答.

本题考查混合物计算,注意左室中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根据体积变化判断右室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再利用赋值法与讨论法计算,难度中等.

15.答案:B

解析:解:相对分子质量为M r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 g,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g?mL?1,则:

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s

s+100

故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000×ρ×s

s+100 M r mol/L=1000Sρ

M r(S+100)

mol/L,

故选B.

根据溶解度计算该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再根据c=1000ρω

M

计算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注意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关系,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1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已知的还原性强弱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应学会利用化合价来分析反应中的还原剂,并利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来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解答】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利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的顺序是SO2>I?>H2O2>Fe2+>Cl?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A.碘离子的还原性大于亚铁离子,所以碘离子能和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故A不选;

B.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大于亚铁离子,所以二氧化硫能还原铁离子生成亚铁离子,能发生,故B不选;

C.因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SO2>I?,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一致,能发生,故C不选;

D.若该反应发生,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2O2为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H2O2> SO2,与已知的还原性强弱矛盾,不可能发生,故D选;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离子反应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解答】

由离子方程式:2OH?+Mg2+=Mg(OH)2↓可知,OH?为amol,则Mg2+为a/2mol,MgSO4为a/2mol;由离子方程式:?SO42??+Ba2+=BaSO4↓可知,Ba2+为bmol,?SO42??为bmol,MgSO4和Na2SO4共bmol,则Na2SO4为(b?a/2)mol,其含有的Na+为(b?a/2)mol×2=(2b?a)mol;原混合溶液中

的Na+为5×(2b?a)mol,所以原混合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2b?a)?mol

VL =10b?5a

V

mol/L,选

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8.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只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只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而CO不能和碱反应,故不是酸性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A。

19.答案:C

解析:解:Cl2生成ClO?与ClO3?是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1价和+5价,

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则可设ClO?为1mol,ClO3?为1mol,被氧化的Cl共为2mol,

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1?0)+1mol×(5?0)=6mol,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

Cl2生成KCl是被还原的过程,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

则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也应为6mol,

则被还原的Cl的物质的量为6mol,

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mol:2mol=3:1,

故选C。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从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

失电子数目相等的角度计算,注意守恒法的利用。

20.答案:B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解答】

A.氢氧化铜是难溶物,应写化学式,故A错误;

B.离子方程式应为H++OH?=H2O,故B正确;

C.因为有硫酸钡生成,所以要写硫酸钡的化学式,故C错误;

D.离子方程式应为H++OH?=H2O,故D正确。

故选BD。

21.答案:11.9mol/L;0.5;0.5N A;5.6L

解析:解:(1)密度为1.19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000×1.19×36.5%

mol/L=11.9mol/L,

36.5

故答案为:11.9mol/L;

(2)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2×158g16mol 5×22.4L

15.8g n(HCl)V(Cl2)

n(HCl)=16mol×15.8g

=0.8mol,根据Cl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16molHCl参加反应时,有10molHCl 2×158g

=0.5mol,转移电子数目=0.5mol×[0?

被氧化,故被氧化HCl的物质的量=0.8mol×10mol

16mol

(?1)]×N A mol?1=0.5N A,

=5.6L,

V(Cl2)=5×22.4L×15.8g

2×158g

故答案为:0.5;0.5N A;5.6L.

(1)根据c=1000ρw

计算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M

(2)根据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HCl的物质的量,生成氯气的体积,根据Cl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16molHCl参加反应时,有10molHCl被氧化,据此计算被氧化HCl物质的量,结合Cl元素化合价变化计算转移电子数目.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等,难度不大,(1)中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与

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22.答案:(1)OH?+HCO3?=CO32?+H2O;

(2)Cl2+H2O?H++Cl?+HClO;

(3)2H++Mg(OH)2=Mg2++2H2O;

(4)2Fe2++H2O+2H+=2H2O+2Fe3+。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拆分规律是其中的难点,易溶的强电解质拆,其它的不拆。

【解答】

(1)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化学方程式为:NaHCO3+NaOH=Na2CO3+H2O,其中氢氧化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均为易溶的强电解质,都拆,其中碳酸氢钠应拆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方程式为:OH?+HCO3?=CO32?+H2O,故答案为:OH?+HCO3?=CO32?+H2O;(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次氯酸,其中只有盐酸是易溶的强电解质,水和次氯酸均为弱电解质,故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

(3)盐酸与Mg(OH)2的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盐酸和氯化镁为易溶的强电解质,氢氧化镁为难溶物,水为弱电解质,故离子方程式为:2H++

Mg(OH)2=Mg2++2H2O,故答案为:2H++Mg(OH)2=Mg2++2H2O;

(4)酸性条件下,双氧水可以把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双氧水被还原为水,故H?2O2与Fe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H+=2H2O+2Fe3+,故答案为:2Fe2++H2O+2H+=2H2O+2Fe3+。

D.

23.答案: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浓硫酸;盛水;100mL容量瓶;11.1;GDFEHCBA

解析:解:C、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故答案为: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由于浓硫酸的稀释放热,故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注入水中,故答案为:浓硫酸;盛水;

F、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故只能配制出与其规格相对应的体积的溶液,故配制100mL溶液应选择1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100;

G、设需要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mL,根据溶液的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可知:18mol/L×VmL=

2mol/L×100mL解得V=11.1mL,故答案为:11.1;

根据操作过程是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GDFEHCBA,故答案为:GDFEHCBA.

C、根据定容的操作来分析;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放热来分析;

F、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故只能配制出与其规格相对应的体积的溶液,据此来选择容量瓶的规格;

G、根据溶液的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来计算;

根据操作过程是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步骤.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及误差分析,难度不大,注意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4.答案: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饱和食盐水干燥氯气使液体顺利流出并

?

防止漏气快速冷却SiCl4气体吸收多余氯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h装置与四氯化硅反

应浓硫酸NaOH溶液

解析:解:(1)A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氯气的装置,反应为: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

?

故答案为: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

(2)制得的氯气中混合HCl和水蒸气,B中用饱和食盐水吸收HCl气体,C中用浓硫酸干燥氯气;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干燥氯气;

(3)浓盐酸有挥发性,故分液漏斗要加盖,加盖后如没有g管,则盐酸就不易流下去,g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流出并防止漏气;

故答案为:使液体顺利流出并防止漏气;

(4)四氯化硅的沸点低,则E装置冷却可收集四氯化硅;

故答案为:快速冷却SiCl4气体;

(5)四氯化硅与水反应,故装置应为无水环境,反应中的氯气污染环境,应吸收,故F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多余氯气和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h装置与四氯化硅反应;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氯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h装置与四氯化硅反应;

(6)浓硫酸吸水,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氯气,故要用装置B、C代替装置F,则装置B、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浓硫酸和NaOH溶液;

故答案为:浓硫酸;NaOH溶液.

由制备四氯化硅的实验流程可知,A中发生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生成氯气,B中饱和实验水除去HCl,C装置中浓硫酸干燥氯气,D中发生Si与氯气的反应生成四氯化硅,由信息可知,四氯化硅的沸点低,则E装置冷却可收集四氯化硅,F可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和吸收多余的氯气,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原理及实验流程中的反应、物质的性质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评价,题目难度不大.

25.答案:(1)2KIO3+5Na2SO3+H2SO4=5Na2SO4+I2+K2SO4+H2O;

(2)Na2SO3;I;

(3)得到;5;

(4)I2。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

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基本概念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1)Na2SO3是反应物,H2O是生成物,根据原子守恒,知硫酸是反应物,硫酸钠是生成物,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亚硫酸钠是还原剂;另一种反应物是氧化剂,化合价的变化是由高变低,所以KIO3是

氧化剂,还原产物是I2;

故答案为:2KIO3+5Na2SO3+H2SO4=5Na2SO4+I2+K2SO4+H2O;

(2)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还原剂是Na2SO3,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故答案为:Na2SO3;I;

(3)由I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中1mol氧化剂得到电子为1mol×(5?0)=5mol,

故答案为:得到;5;

(4)I得到电子被还原,则对应还原产物为I2,

故答案为:I2。

26.答案:0.2

解析:解:(1)将3.2g即0.05mol铜粉与过量硝酸(amol/L,30mL),充分反应,根据Cu元素守恒,生成硝酸铜是0.05mol,显示酸性的硝酸的量0.1mol,硝酸根离子为0.1mol,反应后溶液中含H+为0.1mol,所以剩余硝酸是0.1mol,此部分硝酸根离子是0.1mol,所以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是

0.1mol+0.1mol=0.2mol,

故答案为:0.2;

(2)3.2g即0.05mol铜粉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0.05mol(2?0)=0.1mol,反应后溶液中含H+为0.1mol,所以剩余硝酸是0.1mol,消耗的硝酸是(0.03a?0.1)mol,设生成的NO2和NO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根据Cu元素守恒,生成硝酸铜是0.05mol,此部分硝酸根离子是0.1mol,剩余硝酸是0.1mol,根据N元素守恒:x+y+0.1=(0.03a?0.1)mol,根据电子守恒:0.1mol=x+3y,联立方程式,解得x=(0.045a?0.35)mol,y=0.015(10?a)mol,

答:生成的NO2和NO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045a?0.35)mol,0.015(10?a)mol;

(3)如硝酸全部被还原为NO2,由转移电子数目相等可知,生成的NO2物质的量为n(NO2)=2n(Cu)= 2×0.05mol=0.1mol,则0.045a?0.35=0.1,解得a=10,由于为混合气体,故a<10,如生成NO和NO2,气体完全被吸收,则由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

2NaOH=2NaNO2+H2O可知,应满足n(NO2)≥n(NO),即:(0.045a?0.35)mol≥0.015(10?a)mol,解得a≥8.3,所以得到a的取值范围:8.3≤a<10,

答:取值范围为8.3≤a<10.

(1)将3.2g即0.05mol铜粉与过量硝酸(amol/L,30mL),充分反应,根据Cu元素守恒,生成硝酸铜是0.05mol,显示酸性的硝酸的量0.1mol,硝酸根离子为0.1mol,反应后溶液中含H+为0.1mol,所以剩余硝酸是0.1mol,此部分硝酸根离子是0.1mol;

(2)结合电子守恒和N元素守恒计算生成的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

(3)由方程式可知,只有NO2,气体能完全被吸收,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此时a的值最大,气体为NO和NO2,二者按1:1可以被完全吸收,故气体完全被吸收,应满足n(NO2)≥n(NO),结合(2)中的表达式计算.

本题考查混合物计算、根据方程式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判断气体完全

吸收满足的条件是关键,属于字母型计算,增大计算难度,为易错题目,难度中等.

高中化学 高一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半期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Mn -55 N -14 O -16 Na -23 S -32 Mg -24 Ba -137 Cl -35.5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 共48分) 1、离子方程式:CO 32-+2H +=CO 2↑+H 2O 中的CO 32-代表的物质可以是( ) A 、CaCO 3 B 、NaHCO 3 C 、BaCO 3 D 、Na 2CO 3 2、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但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2Na+2H 2O =2NaOH+H 2↑ B 、C+H 2O ?CO+H 2 C 、Cl 2+H 2O =HCl+HClO D 、2F 2+2H 2O =4HF+O 2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气体所含有的原子数相同 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单质作反应物时定做还原剂 C 、发生离子反应,生成物要同时具备有难溶物、难电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 D 、盐酸中逐滴加入Na 2CO 3溶液和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现象完全一样 4、己知在标准状况下6.72L 某气体质量为8.4g ,则该气体可能为( ) A 、NH 3 B 、N02 C 、CO 2 D 、CO 5、在下列指定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加入H +有气体产生的溶液中:2233SO Ba K NO -++-、、、 B 、使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中:23Cl NO K Ba --++、、、 C 、加铁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Na +、H +、CH 3COO -、Cl - D 、呈酸性的无色溶液中:K +、Fe 2+、NO 32-、SO 42- 6、关于下列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中试题2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常用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S:32 K:39 Fe:56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 1.将30 mL 0.5mol/L 的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 ,稀释后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3 mol/L B .0.03 mol/L C .0.05 mol/L D .0.04 mol/L 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铜 B .食盐水 C .烧碱 D .蔗糖 3.下列对“摩尔”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 .摩尔是一个单位,可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 B .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 C .1mol 任何气体所含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 D .用“摩尔”(而不用“个”)计量微观粒子与用“纳米”(而不用“米”)计量原子直径,计量思路都是扩大单位。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 离子方程式Ba 2+ + SO 4 2— = BaSO 4↓表示的是( ) A .Ba(NO 3)2 +H 2SO 4= BaSO 4↓+2HNO 3 B .BaCl 2+ Na 2SO 4= BaSO 4↓+2 NaCl C .BaCO 3 + H 2SO 4= BaSO 4↓+ H 2O+CO 2↑ D .BaCl 2+ H 2SO 4= BaSO 4↓+2HCl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电离出H + 的化合物叫做酸 B .实验测得1mol 某气体体积为22.4L ,测定条件一定是标准状况 C .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D .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是用树状分类法分类的 6.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17:14。若乙气体是CO ,则甲气体是( ) A .H 2S B .HCl C .NH 3 D .Cl 2 7.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烧碱、液态氧、碘酒 B .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 .干冰、铁、氯化氢 D .空气、氮气、胆矾 8.下列四种物质的溶液,其中一种与其它三种能发生离子反应,这种物质是( ) A .H 2SO 4 B .KOH C .BaCl 2 D .Na 2CO 3 9.下列溶液与20mL 1 mol·L —1 NaNO 3溶液中NO 3—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 A .10 mL 1 mol·L —1 Mg(NO 3)2溶液 B .5 mL 0.8 mol·L —1 Al(NO 3)3溶液 C .10 mL 2 mol·L —1 AgNO 3溶液 D .10 mL 0.5 mol·L —1 Cu(NO 3)2溶液 10.1g N 2中含有x 个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是( ) A . 28x mol —1 B .14 x mol —1 C .14x mol —1 D .28x mol —1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部分得分1分,共30分。) 11.实验室用固态不纯氯化钠(含少量NH 4HCO 3和Na 2SO 4杂质)制取纯净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 可供选用:①逐滴加入稀盐酸,调节pH 值为5;②煮沸;③加蒸馏水溶解;④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⑤加入稍过量的Na 2CO 3溶液;⑥加入稍过量的BaCl 2溶液;⑦过滤。上述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应是( ) A .①②⑤⑥⑦③④ B .③④⑥⑤⑦①② C .④③⑥⑤⑦①② D .④③⑤⑥⑦②① 12.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K +、H +、SO 42—、OH — B .Na +、Ca 2+、CO 32—、NO 3— C .Na +、H +、Cl —、CO 32— D .Na +、Cu 2+、SO 42—、Cl — 13.设N 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对于0.3mol/L 的硫酸钾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L 溶液中含有0.6N A 个钾离子 B .1L 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总数为0.9N A C .2L 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1.2mol/L D .2L 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0.6N A 个 14.下列操作中不正确... 的是( ) A .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 B .过滤时,漏斗下方紧贴烧杯内壁。 C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 D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 + 2H + = Cu 2+ + H 2↑ B .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MgO + 2H + = Mg 2++ H 2O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 Cu 2+ + Ag D .铁与稀硫酸反应 2 Fe + 6H + = 2Fe 3+ + 3H 2↑ 16.200 ml Fe 2(SO 4)3溶液中含Fe 3+ 56g ,溶液中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如选择题第8、9题,填空题最后一道和综合应用第一题,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3.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6.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学反应中有关量的计算。 三、教学建议 1.增强质量意识

【高中教育】最新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等级)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等级)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有关有机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熔点高 B.都含有碳元素 C.大多数属于非电解质 D.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的气体是 A.氢气 B.水煤气 C.天然气 D.液化气 3.石油主要成分不包括 A.烷烃 B.卤代烃 C.环烷烃 D.芳香烃4.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B.便于分馏 C.获得短链不饱和气态烃 D.提高汽油的质量 5.对乙烯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合成塑料 B.合成橡胶 C.果实催熟 D.气体燃料6.键线式是所表示的物质是 A.丙烯 B.丙烷 C.丁烯 D.丁烷 7.常温常压下密度小于水的液体是 A.溴苯 B.四氯化碳 C.硝基苯 D.乙酸乙酯8.含有两种官能团的有机物是 A.CH3CH3 B.CH2=CHCH2OH C.CH2OHCH2OH D.CH≡CH 9.甲醇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A.消除反应 B.酯化反应 C.取代反应 D.氧化反应

1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可用的试剂是 A.金属钠 B.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 D.胆矾11.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还能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的物质是 A.CH3=CH-CHO B.CH3CH2COOH C.CH2=CH-COOCH3 D.CH2OHCHO 12.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以下溶液中,放置片刻后,与加热前相比,铜片质量不变的是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13.苯的同系物C8H10,在铁作催化剂条件下与液溴反应,只能生成一种一溴代物的是 A.乙苯 B.邻二甲苯 C.间二甲苯 D.对二甲苯14.与氢氧化铜、金属钠、碳酸钠都能反应的物质是 A.乙二醇 B.乙醛 C.苯甲酸 D.乙酸乙酯15.在1。013×105Pa下,某些烷烃的沸点见下表。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沸点/℃ 正丁烷[CH3CH2CH2CH3] -0。5 正戊烷[CH3(CH2)3CH3] 36。1 异戊烷[CH3CH2CH(CH3)CH3] 27。8 新戊烷[CH3C(CH3)2CH3] 9。5 正己烷[CH3(CH2)4CH3] 69。0 A.在标准状况时,新戊烷是气体 B.在1。013×105Pa、20℃时,C5H12是液体 C.烷烃随碳原子数增加,沸点降低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9-201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Al 27S 32Cu 64 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A.B.C.D. 2.下列关于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碱都含氢元素B.酸都含氧元素 C.盐都含金属元素D.漂粉精、液氯、干冰均为混合物 3.下列是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和HCl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A.新制氯水中只含Cl 2 C.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为Cl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值将增大 2

4.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是 A.还原剂 B.氧化剂 C.氧化产物 D.还原产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 L B.1mol H 2 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 C.1 L0.5 mol·L-1的 MgCl 2 溶液中,含有Cl-的个数为0.5N A(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D.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 g的N 2 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 L 6.0.8 g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A.8 B.16 C.64 D.160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B.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通常大于100 nm 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mol·L—1FeCl 3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得Fe(OH) 3 胶体 8.现有NaOH、 Na 2CO 3 、 Ba(OH) 2 三种溶液,选用一种试剂把它们一次鉴别出来,可选用() A.稀盐酸 B.稀硫酸 C.BaCl 2溶液 D.Na 2 SO 4 溶液 9.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离子 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SO 4 2-离子C.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u2+离子 D.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O 3 2-离子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 H 2SO 4 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 2 ↑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 2SO 4 反应:Ba2++SO 4 2-=BaSO 4 ↓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 32-+2H+=H 2 O+CO 2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江西省2021版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I)卷

江西省2021版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3分) 1. (2分) (2019高一上·上海期末) 下列书写错误的是() A . 硫酸的分子式H2SO4 B . 甲烷的结构式 C . Mg原子结构示意图 D . 溴化氢的电子式 2. (2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海水晒盐属于化学变化 B . 电动车充电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C . 不锈钢属于复合材料 D . 燃油以雾状喷出有利于完全燃烧 3. (2分) (2016高一下·长沙期中) 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 B . 该元素位于ⅢA 族 C .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Pb相似 D . 该同位家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 4. (2分)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 . 氯化氢的电子式: B . 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C . 8个中子的碳原子:12C D .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5. (2分) (2016高一下·三门峡期中) 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的事实有() ①常温下S为固体,而Cl2为气体 ②Cl2与H2混合,强光照射剧烈反应,而S与H2反应需较高温度 ③与Fe反应,Cl2生成FeCl3 ,而S生成FeS ④盐酸是强酸,而氢硫酸是弱酸 ⑤将Cl2通入氢硫酸中可置换出S. A . ①③⑤ B . ②③⑤ C . ②③④ D . ②③④⑤ 6. (2分) (2018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将N2、H2的混合气体分别充入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经过相同的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速率分别为:甲:v(H2)=3 mol·L-1·min-1;乙:v(N2)=2 mol·L -1·min-1;丙:v(NH3)= 1 mol·L-1·min-1。则三个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A . v(甲)>v(乙)>v(丙) B . v(乙)>v(丙)>v(甲) C . v(丙)>v(甲)>v(乙)

(word完整版)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武陟一中2011-2012学年上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8题为选择题,分值54分,Ⅱ卷19、20、21为填空题,22、23题为推断题,24题为计算题,分值46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题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大,基本上覆盖了期中考试前所学的所有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要求有一定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试卷分析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12题和第1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7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很基本的要求,也是命题时常考的题型之一,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并能熟练比较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但是不能找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导致出错。 相应措施:引导学生从两条线的变化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第20题

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 化学试卷 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1 2 O2(g) SO3(g) △H = ―98.32kJ/mol,在容器中 充入2molSO2 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A.196.64kJ B.196.64kJ/mol C.<196.64kJ D.>196.64kJ 8.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O(g)=H2(g) + 1 2 O2(g) △H = +241.8kJ/mol H2(g)+ 1 2 O2(g) = H2O(1) △H = -285.8kJ/mol 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吸热88kJ B.吸热 2.44kJ C.放热44kJ D.吸热44kJ 10.已知4NH3 + 5O 2 = 4NO + 6H2O,若反应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A.4 v(NH3)=5v(O2) B.5 v(O2)=6 v(H2O) C.2 v(NH3)=3v(H2O) D.4 v(O2)=5v(NO) 11.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A.增大反应物的质量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D.使用催化剂 12.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 xA(g) + yB(g)zC(g) 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x + y < 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B的转化率提高 D.C的体积分数下降

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太原市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下午4:15-5:15 )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答卷,做题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题号一二三总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Cu 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入答案栏中) 1.在天然气运输车上应张贴的标志是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Fe B.BaSO 4 C.C 2 H 5 OH D.NaOH 溶液 3.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下列事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醋的酿造 B.金属生锈 C.动植物呼吸 D.石膏点豆腐 4.夜晚常能观察到车灯形成的“光柱”,此现象属于胶体的 A.电泳现象 B.丁达尔效应 C.布朗运动 D.聚沉现象 5.《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描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 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次之。”文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发 B.萃取 C.升华 D.分液 6.生活中有关金属的下列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A.铝箔包装食品 B.铜丝作导线 C.银的粉末刷暖气片 D.铁粉作食品脱氧剂 7.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H + 、Na + 、Cl -、SO 4 2- B.H + 、Fe 3+ 、NO 3 -、Cl - C.H + 、K + 、CO 3 2-、Cl - D.K + 、Ca 2+ 、OH -、CO 3 2- 8.右图是蒸馏实验的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仪器a 是圆底烧瓶 B.冷却水从b 口通入 C.操作时先加热,后通入冷却水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灵璧一中高一化学学科组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6题为选择题,分值48分,Ⅱ卷17、18为填空题,19题为推断题,20题为实验题,21题为计算题,分值52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卷有一定的区分度,试卷总体难度稍偏难,抽样分析难度系数在0.6左右。试卷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体现在新课标的三维能力考查的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但试卷中基础偏易题相对较少,试卷适合对将来选修化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不太适合将来不选修化学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二、试卷分析 1、整体分析

满分有3人,90-99有92人,80-89有187人,70-79有260人,60-69有320人,不及格有1249人,从及格以上来看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合理。 从考试情况来看,第4、9、11、12、13和20题得分率较低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知道溶液、胶体和浊液的 区别和联系,知道肢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还要了解胶体中胶粒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很好,主要是学生不了解胶粒 的概念,误以为1molNaCl中有1mol胶粒。 第9题和第11题: 命题意图:考查物质的量相关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审题不清,误把原子数看成分子数做题导致 错误较多。对于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 很好掌握标准状况和气体与22.4的关系。 第12题和第13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电解质的概念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溶液中的离子共存,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判断离子方程式,以及运用离子共存条件判断溶液中的离子 共存情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 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8题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溶液配制的填空题。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为载体,涉及具体考点有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误差的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的判断、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等。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回答言语不够严谨,如在第(2)小题中很多学生都回答出了量筒,但没有指明量筒的规格,导致失分;2、第(4)小题得分情况很不好,不理解溶液配制的具体顺序;3、误差分析中仰视与俯视导致的误差容易颠倒。 相应措施:训练学生严谨的解题习惯,化学用语要规范,不丢三拉四。 第19题 命题意图:本题为离子推断题。重点考察通过物质之间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 推断离子,特别突出常见反应的考察。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氢氧化镁不知道写沉 淀符号。2、离子共存条件不熟练,不会根据现象判断何种离子在反应。3、离子 检验不熟悉,检验氯离子时只知道加入硝酸银而不知道加入硝酸来检验。 相应措施:离子共存和离子检验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应进行专题讲练,使学 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20题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探究的过程与实验顺序。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对物质探究不熟悉,心生胆怯。对化学反应 实验装置看不懂,不知道各种装置的作用,不会从对比实验中得出结论,还有审 题不清,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

最新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化学试卷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 —19,Na—23,Mg—2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1-12题每题2分,13-20题每题3分):1.“三鹿奶粉”事件波及很广,一些不法分子向鲜牛奶中混入了有机化工 原料三聚氰胺,以提升牛奶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尿素CO(NH2)2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三聚氰胺C3H6N6,制作成本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尿素是第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物B.尿素是人身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 C.三聚氰胺属于烃D.饮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会导致肾结石 2.下列有机化学名词正确的是 A.三溴笨酚B.聚乙炔C.乙稀D.甲笨 3.冬季所用的护肤品的有效成分为保湿因子,其主要作用是使皮肤上附着一层吸水和保水的物质,因而感觉舒适而不干燥,下列物质中可能被采用的是 A.乙醇B.丙三醇C.甲醇D.聚氯乙烯 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A.乙苯和间二甲苯B.苯和甲苯 C.一氯甲烷和二氯乙烷D.苯酚和苯 5.某同学在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的时,取0.5mol/L CuSO4溶液和1mol/L NaOH溶液各1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mL 40%的乙醛,然后加热,结果无红色沉淀出现,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A.加入乙醛太多B.加入乙醛太少 C.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够D.加入CuSO4溶液的量不够6.“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一定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水解反应⑤酯化反应⑥加聚反应 A.②B.①④C.②⑥D.③⑤

高一化学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人教版

高一化学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 【模拟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Na 23 K 39 C 12 H 1 O 16 S 32 Cu 64 Cl 35.5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关于碱金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都是大于其离子半径 B. 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C.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因此都应保存在煤油中 D. 熔、沸点很低,导电、导热性良好 2. 试管中装有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放入一小块碱金属,可观察到金属块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碱金属可能为钾或钠 B. 反应一段时间煤油可能燃烧 C. 上下运动是由于该金属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D. 若是金属铷,则上下运动的幅度比钠大 3. 进行Na2SO4溶液的蒸发实验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其正确操作顺序是() ①固定铁圈位置②停止加热、余热蒸干③放置酒精灯④放上蒸发皿⑤加热搅拌 A. ①③④⑤② B. ③①④⑤② C. ①④③⑤② D. ③④①⑤② 4. 将1 5.6g金属钾投入到100g不同浓度的下列盐酸溶液中:(1)0.365%(2)3.65%(3) 36.5%,则放出的H2() A.(1)最少 B.(3)最多 C.(1)(2)一样多 D. 都一样多 5. 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 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 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6. 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两只烧杯,在烧杯中分别加入同组成、同体积的过量稀硫酸,此时天平呈平衡状态。然后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终止后,天平两端的情况是() A. 放Na2CO3的一端重 B. 同样重 C. 放NaHCO3的一端重 D. 无法判断 7. 往醋酸溶液中滴加稀氨水时,溶液的导电能力发生变化,其电流强度I随加入稀氨水的体积V变化曲线图为()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在反思中 -----高一化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矿务局中学刘花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与难度: 1、试题的结构: 试题范围包括了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与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内容。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的虽然都就是基本知识与实验,但就是比较灵活。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能注重基础与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了新高考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与激励作用。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第一大题选择题1—15题共45分。第二大题填空及简答题16—19题共31分。第三题实验及探究性题20题共12分。第四题计算及分析题21题共8分。卷面分4分。本次试题总分为100分。 2.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①试卷的结构及各知识块的赋分及试题难度比例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试卷长度适中,题量恰当,答案的书写量也较为合适,给学生留有较多分析与思考的时间。 ②化学能量与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 (2)提高了对化学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 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就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3.试题分析 1、单项选择题1、 2、 3、5、8做得相对好些。 4、7、10、12、14做得较好。 5、9、11、13、15做得较差。第5小题考查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学生算错的较多。第9题考察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的多少。11题考察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映的影响。13题同11题考察内容一样形式不同。15题图像的方式考察外界条件的改变可逆反应的影响。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比较差。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化学 时间90分钟满分100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①C(s)+O2(g)===CO2(g) △H1 C(s)+1 2 O2(g)===CO(g) △H2 ②S(s)+O2(g)===SO2(g) △H1 S(g)+O2(g)===SO2(g) △H2 ③H2(g)+1 2 O2(g)===H2O(l) △H1 2H2(g)+O2(g)===2H2O(l) △H2 ④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s) △H2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现有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其中放出的热量为 57.3 kJ的是( ) 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②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③HCl(aq)+NH3·H2O (aq)=NH4Cl(aq)+H2O(l)④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 A.①和② B.③ C.④ D.以上都不对 3.已知:P4(g)+6Cl2(g)=4PCl3(g) ΔH=a kJ·mol-1,P4(g)+10Cl2(g)=4PCl5(g) ΔH=b kJ·mol-1,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 c 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 1.2c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 B.可求Cl2(g)+PCl3(g)=PCl5(s)的反应热ΔH C.Cl—Cl键的键能为kJ·mol-1 D.P—P键的键能为kJ·mol-1 4.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 标准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5.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A.反应前 2 min的平均速率v(Z)=2.0×10-3mol·(L·min)-1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一化学试卷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一化学试卷

即墨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化学模块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2017.11 1.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使用答题纸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字迹工整,笔迹清晰.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Ba:137 N:14 一、选择题(1-16每题3分,共48分) 1.关于下列诗句或谚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B.“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是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包含化学变化 D.“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盐 化学试卷第2页共8页

A NaOH溶液盐酸石墨食盐 B 澄清石灰水KNO3晶体O3纯碱(Na2CO3) C 空气石灰石铁消石灰 D CuSO4·5H2O CaCl2水银CaO 3 A.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B.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 C.少量的钠可保存在煤油中 D.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 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 ..的是( ) A.配制稀硫酸时,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 B.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先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OH溶液 C.电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无毒的药品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用嘴尝药品 5.下列有关氯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不溶于水,易溶入有机溶剂。B.将氯气持续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化学试卷第3页共8页

高一下化学期中模拟试题一

高一下化学期中模拟试题一 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F、HCl、HBr、HI的酸性逐渐增强,说明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元素R最高正价为+7价,表明R元素属于ⅦA族元素 C.若M+ 和R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半径:M<R D.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断,硅和锗都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2.依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酸性:H2SiO3>H2CO3B.热稳定性:H2Se>H2S>H2O C.碱性:CsOH>Ca(OH)2D.若离子半径:R2->M+,则原子序数:R >M 3.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起全世界关注,中国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4月1曰发布,内地除西藏外都检测到,还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已知铯(Cs)是钠的同族元素,据此,下列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位素 B.放出射线是一个自发的化学变化过程,射线对人危害很大 C.与的中子数相同 D.单质铯的金属性比单质钠弱 4.下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F > HCl > HBr > HI B.微粒的半径:Cl-> Na+ > Mg2+ > Al3+ C.电离程度(同温度同浓度溶液中):HCl > CH3COOH > NaHCO3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 Fe(OH)3胶体> FeCl3溶液 5.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注△H小于0是放热反应,△H大于0是吸热反应) ①I2(g) + H2(g) 2HI(g)△H =-9.48 kJ?mol-1 ②I2(s) + H2(g) 2HI(g)△H = +26.48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产物比②的产物稳定 B.I2(s) = I2(g)△H= +17.00 kJ?mol-1 C.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1mol I2(g)中通入1 mol H2(g),发生反应时放热9.48 kJ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氧化钙溶于水B.铁粉溶于稀硫酸C.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D.碳酸钙分解 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周期元素最高价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B.Na的原子半径比Cl的大,但Na+的半径比Cl一的小 C.Li、Na、K、Rb、Cs都属于碱金属元素,它们单质的还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D.Cl与I同属于ⅦA族元素,则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IO4 8.(2012浙江高考)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Z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 C.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只作氧化剂 D.CaX2、CaY2和Ca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针对我校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及学生答题情况,本组教师进行了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得分率及通过率 符合哈尔滨市试题题型和难度要求,试题既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又能发挥考试的选拔功能,具备较好的层次与区分度。 二、答题中体现出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的成就 1、基础知识扎实,知识掌握准确 从统计结果看第1、2、6、10题得分率和高超过了90%,第3、4、5、7、8、9、13、14题得分率比较高,超过了80%。这些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情况,学生的成绩较为理想,反映出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双基”的掌握情况达到了课标的要求,试题将双基的考察置于问题情境中。试题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和新闻报道的社会热点问题中提取素材,生成问题,图文并茂使学生感到亲切,增强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学生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化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课程改革目标之一。例如:第34题B到C 过程中气球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图示信息提炼出镁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这个信息的获取,再结合理化知识来解释A到B过程中现象产生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注意审题、思路清晰,体现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第31题第(1)增大煤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供给燃烧充足的氧气,使煤粉充分燃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在烟囱上安装净化过滤装置,建议有的同学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脱硫没技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第35提连接成一个五角星,体现了公平、公正和希望,实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结合。体现了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第29题从微观的角度解释魔术中的奥秘,体现了学生具有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的思维的结合能力,并能用较准确的化学语言来表达一个化学变化发生的实质过程。 4、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逐渐提高 第36题:表格部分 5、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 试卷中的第15题和37为计算题,第15题的难度不大,通过率为57%,第37题最后一问有一定的区分性,通过率为25.7%,体现了平时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基本计算能力的培养,达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学生的过程计算、综合司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答卷中发现的问题与今后的对策 在成绩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育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