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DMI兼容性测试规范分析

HDMI兼容性测试规范分析

HDMI兼容性测试规范分析
HDMI兼容性测试规范分析

HDMI兼容性测试规范分析

HDMI已经迅速成为全世界消费电子产品的标准数字接口。从DTV到DVD,各种具有HDMI接口的产品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为最终消费者带来更加干净、清晰的数字体验。最新版的HDMI标准(v1.3)可使DTV显示甚至比HDTV标准还要清晰的影像。但为了给消费者带来这种美妙的体验,音频/视频(A/V)设备制造商需要对设备进行适当程度的测试。

消费电子产品的重要特性是操作简单和立即工作。这类产品的消费者不习惯也不喜欢动不动就需要重新启动系统的PC形式的体验(设想在玩足球游戏的时候重启动DTV会是怎样的情形)。在开发HDMI标准的过程中,确保各种系统间的互操作性是HDMI工作组开发人员的一个关键目标。因此,HDMI标准开发了一套兼容测试规范(CTS)以及详细的测试方法。授权测试中心(ATC)也被建立起来,按照CTS规范对产品进行测试。测试价格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被提交设备的不同类型和待测端口数的不同,价格从2,500美元到10,000美元不等。

为什么需要测试?

那么设备制造商为什么一定要进行测试呢?毕竟,测试需要成本并且还需花费额外的时间。而如果产品未通过测试又会怎样呢?

音频/视频设备制造商的产品应进行测试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HDMI 许可协议中规定生产厂商的不同类别产品(源设备、接收器、转发器、线缆)的第一个系统应在某个授权的ATC 进行测试。但或许更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产品在客户购买后能与其它HDMI产品配合工作。HDMI推出早期发生在某个一级OEM身上的经历是任何生产厂商都不想碰到的。他们使用了一家芯片厂商的未经认证的器件,并且也未经后续保证系统通过适当的HDMI测试。当生产的DVD到达零售商的货架后很快就被许多客户买回了家。但在数周内就出现了不能与具有HDMI接口的DTV互操作的问题报告,在第一个月的月末,这些DVD就从商店被召回了。暂且不说对品牌造成的损失,其实只要进行了合适的测试,召回的成本是可以轻松避免的。

测试准备

由于进行HDMI测试可能消耗至关重要的开发时间和成本,一些公司在正式去ATC进行测试之前都在努力做工作,确保系统有更大通过测试的可能。很多公司,像Silicon Image 已经在遍布世界的办公室中建立了HDMI预测试中心。这些中心做的是实际CTS工作的子集,通常是对那些更难通过的方面进行测试。虽然这为制造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这些预测试中心都不是HDMI官方认可的。预测试的质量也因为公司不同而发生变化。无论如何都不能认为,成功通过HDMI预测试中心的测试就是通过正式的HDMI CTS的测试。

正式向ATC提交产品进行测试的过程非常简单。第一步是与希望在那里提交产品的ATC 取得联系。建议提前数月与他们进行联系,安排测试日程。ATC可能需要3-4个月的申请安排时间。然后ATC将会索要用来描述被测试设备能力的CDF(性能申报表)(包括在CTS 文档中)。最后,提交设备、使用说明和其它的测试所需辅助设备。完成测试工作预计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HDMI测试

在CTS文档中对在ATC进行的测试有清楚的说明。通常,测试是针对设备间的电气层兼容性进行的。然而尽管能够通过ATC测试,还是有可能出现不能互操作的HDMI系统。HDMI许可特别指出,确保与HDMI规范兼容是供应商的责任。需要了解的一项关键事项是,HDMI不仅仅是基于HDMI规范的。它还包括CEA-861x、VESA 和HDCP规范等多方面的内容。要建立一个完全互操作的系统必须符合所有这些规范的要求。

HDMI CTS要求对4种基本类型设备进行测试:源设备(DVD、STB)、接收器(DTV)、转发器(AV接收器)和线缆。设备类型不同,测试也是不同的。

源设备测试包括电气层测试(表1)和VESA增强型显示标识数据(E-EDID)的正确读取测试两个方面。EDID 储存在显示设备中,包含关于显示设备的音频和视频性能的信息。源设备负责读取这些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发送合适的音频或视频格式。例如,一台支持480p(这是所有HDMI设备的要求)和720p的DTV不应该从源设备接收1080i。

表1:HDMI 源设备电气(TMDS)测试说明

电气层测试包括TMDS、HPD、DDC 和CEC测试。涉及更多的是与TMDS相关的测试。TMDS(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是运送A/V数据的主数据线。这些线路是极高速度的数据线,需要严格符合HDMI规范的要求。对于一个720p/1080i的视频信号,数据以大约750Mbps 的速度在线缆中传送,几乎是USB 2.0的2倍。一般而言,只选择一个已经在ATC中通过测试的具有代表性的系统中的HDMI发送器IC。大多数的TMDS电气测试都是非常依赖于该IC的,虽然设计一块可能使一个好的IC失效(利用线上通孔、走线长度不匹配等手段)的系统板也是可能的。

测试TMDS所用到的设备有多种,从大多数公司实验室中的常规系统到像Tektronix、Agilent、Astro 和Quantum Data等制造商所生产的专门测试设备。举个例子,为了进行源设备眼图测试,需要有一台4GHz数字示波器、直流电源、差分SMA探头、EDID模拟器、测试夹具和运行测试的特别软件。这个测试的目标是要保证源设备向接收器发送了正确的眼开图。数据按照恢复的时钟计时并在尺寸为+1.0 TBIT(图1)的窗口中呈现。

图1. Tektronix眼开图测试软件

需要采集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对低分辨率信号至少需要400,000个单位时间(或TBIT),需要16M的示波器记录长度。如果眼开图与模板匹配,则源设备通过测试。

表2中所列是接收器的测试。

表2:HDMI接收设备电气(TMDS)测试说明

同样,TMDS 测试依然是难度较大的。其中的一项关键测试是抖动容限测试。如果某个接收设备对TMDS线路上的抖动敏感,HDMI接收器IC就可能捕获的是不正确的数据,从而出现不正确的操作。图2所示为抖动测试设置。

图2. HDMI接收器抖动测试装置

这个测试通过向时钟信号路径中输入已知数量的抖动进行。对每一个像素时钟或接收设备所支持的分辨率,都要进行数据抖动幅度、频率、最差数据抖动和最差时钟抖动的测量。

虽然TMDS测试是ATC 测试的最大一部分内容,但其它部分的测试是不应被忽略的。不注意DDC 或CEC线可能会导致问题。随着制造商们决定开始启用设备中的CEC功能,CEC线正变得更加重要。要想轻松讲述CEC电气规范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HDCP测试

既然本文重点讨论的是HDMI测试问题,那么另一套测试也是应当给予考虑的。那就是HDCP测试。几乎所有具有HDMI特性的系统也都是具有HDCP特性的。在实际情况中,当出现有关互操作的测试问题时,往往不是与HDMI有关,而是与HDCP有关。

HDCP规范(https://www.doczj.com/doc/4714599417.html,)提供了一种在HDMI连接上加密和解密AV数据的手段,以满足内容提供商保护他们的纯数字内容的需求。在家庭影院环境中,从HDCP的角度看,HDCP处理是由源设备控制的,而接收器处于从属地位。源设备管理验证接收设备,确保它不仅具有HDCP特性而且是经过许可的HDCP接收设备(不是被破解的)。通常,导致互操作问题的大多数错误都是在验证接收设备的过程中产生的。

数字内容保护有限公司是派发HDCP许可的实体,它是英特尔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目前,HDCP还不像HDMI那样有兼容标准。但人们正在讨论创建这样的规范,以减少市场中存

在的互操作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公司自己也在开发HDCP测试规范。SimplayHD测试就是Silicon Image公司开发的一个测试规范。

SimplayHD项目提供了一种按照HDCP v1.1规范测试HDMI源设备和接收设备的方式。它对源设备、接收设备和转发设备的测试分别进行了说明。HDCP存在3个主要部分,验证、转发设备支持和撤销。验证测试包括共享密钥(KSV)完整性检查、密钥交换正确排序和时序、热插拔事件处理(HPD)。这些类型的事件受源设备内部固件的控制,而大部分的错误正是出在这里。

例如,一个不能等待接收设备在接收最后一个字节的AKSV后准备BKSV所需要的100ms 暂停时间的系统可导致HDCP互操作问题。这是由SimplayHD来检查的。转发设备支持由在发现下游设备是转发设备(如AV接收器)时能正确决定和管理加密的源设备组成。不能正确响应HDCP转发设备的源设备是另一个主要的不兼容问题来源。HDCP加密/解密过程在转发系统和非转发系统之间存在轻微的不同。

因此,如果一个AV接收器期望被源设备当成转发设备来处理,而源设备又不支持转发设备时,显然它们之间不能协同工作。HDCP转发设备支持是根据SimplayHD进行测试的。最后,撤销是接收关于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接收设备更新信息的一种方式(通过检查接收设备的BKSV)。虽然目前在SimplayHD中还不包括对这一点的测试,但将来是可能添加进来的。

总之,不论是图像质量、易用性,还是增强的音频性能,HDMI都增强了AV设备所带来的用户体验。但为了确保最终用户能使用HDMI,正确进行HDMI和HDCP兼容测试都是必不可少的。很显然,相比没有经过测试的产品,那些确实执行了这些测试的产品一定会在客户那里具有更大的优势。

作者:Rob Frizzell

消费电子产品高级行销经理

Silicon Image公司

Rob.Frizzell@https://www.doczj.com/doc/4714599417.html,

什么是HDMI?

HDMI的英文全称是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中文的意思是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是由日立、松下、飞利浦、Silicon Image、索尼、汤姆逊、东芝共7家公司成立的HDMI组织制定的专用于数字视频/音频传输标准。HDMI接口可以在一根传输电缆内传送无压缩的音频信号及高分辨率视频信号。

HDMI 是首个也是业界唯一支持的不压缩全数字的音频/视频接口。HDMI通过在单线缆中传输高清晰、全数字的音频和视频内容,极大简化了布线,为消费者提供最高质量的家庭影院体验。HDMI 在单线缆中提供任何音频/视频源(如机顶盒、DVD播放机或A/V接收器)与音频和/或视频监视器(如数字电视DTV )之间的接口。

优点

?HDMI规格的接口在保持高品质的情况下能够以数码的形式传输未经压缩的高分辨率视频和多声道音频的数据。其卓越性能超越了以往所有的产品。

?HDMI规格的连接器采用单线连接,取代了产品背后的复杂的线缆。

?采用HDMI规格接口的线缆没有长度的限制。比如:CVI的线缆长度不能超过8米,否则将影响画面质量,而符合HDMI规格的产品则没有这个问题。

?HDMI规格可搭配宽带数字内容保护(HDCP),以防止具有著作权的影音内容遭到未经授权的复制。

历史

2002年的4月,日立、松下、飞利浦、Silicon Image、索尼、汤姆逊、东芝共7家公司成立了HDMI组织开始制定新的专用于数字视频/音频传输标准。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 LLC (Intel的子公司)为HDMI提供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HDCP). 另外, 主要的动态图像制造商比如Fox, Universal, Warner Bros., 和Disney,以及系统运营商DirecTV和EchoStar (Dish Network)以及CableLabs和Samsung等都支持HDMI.

2002年底,HDMI 1.0标准颁布。HDMI在针脚上和DVI兼容,只是采用了不同的封装。与DVI相比,HDMI可以传输数字音频信号,并增加了对HDCP的支持,同时提供了更好的DDC可选功能。HDMI支持5Gbps的数据传输率,最远可传输15米,足以应付一个1080p的视频和一个8声道的音频信号(一个1080p的视频和一个8声道的音频信号需求少于4GB/s)并有很大余量。这允许它可以用一根电缆分别连接DVD播放器,接收器和PVR。此外HDMI支持EDID,DDC2B,因此具有HDMI的设备具有“即插即用”的特点,信号源和显示设备之间会自动进行“协商”,自动选择最合适的视频/音频格式。在HDMI LLC公布的HDMI 的1.2版能更好地兼容PC系统,它增加了若干条非常重要的改进,以方便PC连接和数字音频流(SACD等)的传输。

于2006年6月公布的HDMI 1.3标准包括以下的新功能:

?更快的速度:HDMI 1.3 将其单链接带宽由165MHz(每秒4.95千兆比特)提高到340MHz(10.2 Gbps)以支持未来高清晰显示设备的需要,例如更高的分辨率、深色和高帧率。此外,建立HDMI 1.3 规范是让今后的HDMI

版本达到更高速度的技术基础。

?深色:HDMI 1.3 支持30 位、36 位和48 位(RGB 或YCbCr)的色深,之前HDMI 版本的色深最高为24 位。让HDTV 和其它显示设备由几百万种色彩发展到数亿种色彩。并消除屏幕上的色带,使音调转换更帄滑,色彩之间的渐变更细微;可以增加对比率,可以在黑色和白色之间展现更多倍的灰色阴影;在30位像素深度,最小可以提高四倍,正常情况下可

以提高八倍或更高。

?色空间更宽:HDMI 1.3 去除了所有色彩选择的限制:下一代“xvYCC”

色空间是现有HDTV信号色彩的1.8倍;让HDTV显示色彩更加精确;

使显示器达到电影质量的自然、逼真的色彩

?新型迷你接口:随着小型便携式设备,例如HD摄录一体机和数码相机需要HDTV的无缝连通性,HDMI 1.3提供新型、更小的波形因数接口选项。

?唇型同步:因为消费性电子设备正在使用不断提高复杂性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增强画面内容的清晰度及细致度,要使用户设备中的影音内容

同步成了一大挑战,潜在地需要复杂的终端用户调节。HDMI 1.3 加入了

自动视频/音频同步的功能,使设备能完全精确且自动地执行同步。

?新型无损音频格式:除HDMI 支持高带宽的未压缩数字音频和所有现有的压缩格式(例如Dolby? Digital 和DTS?)的现有性能外,HDMI 1.3 还新增了对新型、无损压缩数字音频格式Dolby TrueHD 和DTS-HD Master Audio? 的支持。

技术

HDMI视频格式:HDMI支持RGB信号、4:4:4采样的YcbCr信号及4:2:2采样的YCbCr.传输速率最高的24位/像素。对于640x480清晰度, R′G′B′通常的采用后数据范围为0-255. 对于YcbCr及所有其它RGB清晰度,采样后的数值范围为16-235。

HDMI音频数据格式:基于DVD音频标准,HDMI支持1-8组非压缩音频传输,音频支持48,96 or 192 kHz等多种采样率。根据视频格式,HDMI可以传输不同数量的采样率在192KHZ的压缩音频。支持最大8个音频通道

HDMI接口的特性:

?完全的数字信号接口,无压缩,从信号源直接输出的直接数字图象及音频

?一根线缆满足传输视音频信号的需要,所有的HD信号及音频信号在同一根线缆内传输,包括5个视频分量及多通道音频。

?HDMI接口还支持传输智能信息如宽高比及信号格式、控制信息等,为设备间的智能化控制提供可能。

?支持HDTV 1080P及更高清晰度信号的传输及显示,适应HDTV的应用TMDS通道

?承载音频、视频及辅助数据.

?信令方式: 按照DVI 1.0规范.单个连接(Type A HDMI)或双连接(Type B HDMI).

?视频像素速率: 25 MHz到165 MHz (Type A)或到330MHz(Type B). 对于速率低于25MHz(例如对于480i/NTSC来说是13.5MHz)的视频格式是采用一种pixel-repetition机制进行传输的. 可以传输最大到每个像素24bits.

?像素编码:RGB 4:4:4, YCbCr 4:2:2, YCbCr 4:4:4.

?音频取样率:32 kHz, 44.1 kHz, 48 kHz, 88.2 kHz, 96kHz, 176.4 kHz, 192 kHz.

?音频通道:最大到8个.

显示数据通道

?Allows source to interrogate capabilities of sink.

?I2C signalling with 100 kHz clock.

?E-EDID data structure according to EIA/CEA-861B and VESA Enhanced EDID. 消费电子控制(CEC)通道(可选)

?采用工业标准的AV连接协议

?用于遥控功能

?单线双向串行总线.

?HDMI规范1.0中定义.

?内容保护

?按照高清晰内容保护(HDCP)规范1.10.

连接器

HDMI连接器

HDMI连接器标准的Type A HDMI连接器有19个针脚,较高分辨率的版本称为Type B,已经被定义,虽然还没有被广泛采用. Type B有29个针脚,允许它去携带一个扩展的视频通道以支持高分辨率的显示. Type-B被设计支持高过1080p的分辨率。Type A HDMI向后兼容用在目前的计算机监视器和图像卡的单一连接的数字视频接口(DVI). 这意味着一个DVI源通过一个合适的接口卡或电缆可以驱动一个HDMI监视器,反之亦然,但是HDMI的音频信号和遥控特性就不能得到支持了. 另外,不支持HDCP, 视频质量以及分辨率可能由信号源处被人为地降低以阻止最终用户观看尤其是复制被法律保护的内容. Type B HDMI同样地向后兼容双连接的DVI.

连接器举例: Molex 500254-1907

Type A 连接器针脚分配

针脚信号分配针脚信号分配

1 TMDS Data2+

2 TMDS Data2 Shield

3 TMDS Data2–

4 TMDS Data1+

5 TMDS Data1 Shield

6 TMDS Data1–

7 TMDS Data0+ 8 TMDS Data0 Shield

9 TMDS Data0– 10 TMDS Clock+

11 TMDS Clock Shield 12 TMDS Clock–

13 CEC 14 保留(在设备上没有连接)

15 SCL 16 SDA

17 DDC/CEC Ground 18 +5V Power

19 Hot Plug Detect

HDMI的应用及在中国的发展

1.2004年,消费电子行业开始在DVD播放器、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机顶盒上

添加HDMI接口,此外,HDMI接口还开始逐渐出现在数字带那时及LCD/等离子显示器上,2004年底,HDMI被更大范围内采用在电视和显示器上。

2.根据提供HDMI技术授权的HDMI Licensing公司的数据,截至2006年6

月,全球超过400 家消费电子和PC 产品制造商已采用HDMI。市场调查机构In-Stat 预计2006 年会有6000 万采用HDMI 的设备上市,包括机顶盒、DVD播放机和A/V接收器等。从全球来看,DVD拷贝控制协会已经将具有防拷贝功能的HDMI指定用作CSS保护内容的授权数字输出接口;在北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数字有线“即插即用” 规定要求带有防拷贝功能的HDMI;在欧洲,EICTA指定具有防拷贝功能的HDMI作为“HD Ready”显示的安全数字输入接口;在日本,ARIB标准指定具防拷贝功能的HDMI作为授权数字接口。而在中国,国内主要的数字电视机已经装有HDMI接口。

3.尽管HDMI标准不断获得业界认可,但目前只是将其作为一项产业标准,

还没有计划将其向ITU或ISO等国际组织提交使其成为国际标准。采用HDMI接口的新型设备不断增多。除了DVD播放器、机顶盒、A/V接收器及音频/视频监视器,HDMI接口还将应用于个人电脑、蓝光驱动器、游戏控制器和便携电子设备等。以个人电脑为例,目前市面上已有带HDMI 接口的显卡,以及带有HDMI输出接口的PC。除了PC,日立和索尼等公司已有五款带HDMI接口的笔记本电脑面市面上。此外,带安全功能的HDMI被DVD论坛(DVD Forum)批准为高清内容数字输出接口,它在

24/50/60Hz情况下支持1080p输出。而在其它方面,索尼已经宣布其

PlayStation 3游戏机将带有2个HDMI输出接口,并支持1080p。此外,HDMI 接口也可用于高清可携式摄像机和数码照相机(DSC)等应用。

4.中国采用HDMI接口的消费电子厂商越来越多,康佳、长虹、创维、TTE、

厦华和海信等家电大厂都已经采用HDMI作为接口。

5.于2005年11月21日在深圳HDMI授权测试中心和PanelLink Cinema测试

中心,将为中国消费电子厂商提供本土化的测试服务,极大地简化并加速中国消费电子厂商HDMI产品投入市场的进程。深圳HDMI测试中心是全球第四家HDMI授权测试认证中心,其他三处分别位日本大阪(隶属于日本松下)、法国Caen(隶属于飞利浦)和美国加州(隶属于Silicon Image)。此外,Silicon Image将于2006年年中以前在上海新成立一家HDMI测试中心。

什么是兼容性测试

1、什么是兼容性测试?兼容性测试侧重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兼容测试主要是检查软件在不同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上是否可以正常的运行,即是通常说的软件的可移植性。 兼容的类型,如果细分的话,有平台的兼容,网络兼容,数据库兼容,以及数据格式的兼容。 兼容测试的重点是,对兼容环境的分析。通常,是在运行软件的环境不是很确定的情况下,才需要做兼容。根据软件运行的需要,或者根据需求文档,一般都能够得出用户会在什么环境下使用该软件,把这些环境整理成表单,就得出做兼容测试的兼容环境了。 兼容和配置测试的区别在于,做配置测试通常不是Clean OS下做测试,而兼容测试多是在Clean OS的环境下做的。 2、我现在有个程序,发现在Windows上运行得很慢,怎么判别是程序存在问题还是软硬件系统存在问题? 参考答案: 1、检查系统是否有中毒的特征; 2、检查软件/硬件的配置是否符合软件的推荐标准; 3、确认当前的系统是否是独立,即没有对外提供什么消耗CPU资源的服务; 4、如果是C/S或者B/S结构的软件,需要检查是不是因为与服务器的连接有问题,或者访问有问题造成的; 5、在系统没有任何负载的情况下,查看性能监视器,确认应用程序对CPU/内存的访问情况。

3、测试的策略有哪些? 参考答案: 黑盒/白盒,静态/动态,手工/自动,冒烟测试,回归测试,公测(Beta测试的策略) 4、正交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用最少的实验覆盖最多的操作,测试用例设计很少,效率高,但是很复杂; 对于基本的验证功能,以及二次集成引起的缺陷,一般都能找出来;但是更深的缺陷,更复杂的缺陷,还是无能为力的; 具体的环境下,正交表一般都很难做的。大多数,只在系统测试的时候使用此方法。 5、描述使用bugzilla缺陷管理工具对软件缺陷(BUG)跟踪的管理的流程? 参考答案: 就是Bugzilla的状态转换图。 6、你觉得bugzilla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界面不稳定; 根据需要配置它的不同的部分,过程很烦琐。 流程控制上,安全性不好界定,很容易对他人的Bug进行误操作; 没有综合的评分指标,不好确认修复的优先级别。

手机APP测试报告模板【完整版】

招标手机APP测试总结报告

目录 1.测试概述 (1) 1.1.编写目的 (1) 1.2.测试范围 (1) 2.测试计划执行情况 (1) 2.1.测试类型 (1) 2.2.测试环境与配置 (2) 2.3.测试人员 (3) 2.4.测试问题总结 (3) 3.测试总结 (3) 3.1.测试用例执行结果 (3) 3.2. 安全测试 (6) 3.2.1. 软件权限 (6) 3.2.2. 安装与卸载安全性 (7) 3.2.2. 数据安全性 (7) 3.2.3. 通讯安全性 (9) 3.2.4. 人机接口安全性 (9) 3.3. 安装、卸载测试 (10) 3.3.1. 安装 (10) 3.3.2. 卸载 (10) 3.4. UI测试 (11) 3.4.1. 导航测试 (11) 3.4.2. 图形测试 (11) 3.4.3. 内容测试 (12)

3.5. 功能测试 (12) 3.5.1. 运行 (12) 3.5.2. 注册 (12) 3.5.3. 登录 (13) 3.5.4. 注销 (13) 3.5.5. 应用的前后台切换 (14) 3.5.6. 免登入 (14) 3.5.7. 数据更新 (15) 3.5.8. 离线浏览 (15) 3.5.9. APP更新 (16) 3.5.10. 时间测试 (16) 3.5.11. 性能测试 (16) 3.5.12. 交叉性事件测试 (16) 3.6. 兼容测试 (17) 3.7. 用户体验测试 (18) 4.测试结果 (18)

1.测试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招标手机APP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情况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用户需求,是否已达到用户预期的功能目标,并对测试质量进行分析。 测试报告参考文档提供给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阅读。 1.2.测试范围 测试主要根据用户需求说明书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及相应的文档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用户界面测试以及兼容性测试等,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由开发人员来执行。 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登录、我的项目、推荐项目订阅、行业资讯、我的收藏、意见反馈、我的CA锁。 2.测试计划执行情况 2.1.测试类型

系统测试方案

校园招聘系统测试方案

目录 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2测试资源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硬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3测试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性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界面(UI)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性与访问控制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兼容性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回归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4测试通过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5测试需求及测试用例追溯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6测试用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7测试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磁兼容性测试报告

泉海科技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报告(电源电压:24V)机 型QH7101H2图 号 DZ93189781020状 态正常生产 失效模式等级的定义(依据ISO 7637-3附页A): A等级:在干扰照射期间和照射后,器件或系统所有功能符合设计要求。 B等级:在干扰照射期间,器件或系统所有功能符合设计要求,但部分指标超差,在照射移开后,超差的指标能自动恢复正常,记忆功能应保持A级。 C等级:在照射期间,器件或系统有一个功能不符合设计要求,但在照射移开后,能自动恢复正常操作。 D等级:在照射期间,器件或系统有一个功能不符合设计要求,在照射移开后,不能自动恢复正常操作,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器件或系统才能复位。 E等级:在照射期间和照射后,器件或系统有多个功能不能符合设计要求,需要修理或替换器件或系统才能恢复正常。 测试项目测试条件等级要求 测试结果备注 脉冲1Ua: 27 V Us: -600 V t1: 5 s t2: 200 ms t3: ≤100 μs td: 2ms tr: ≤(3+0/1.5)μs Ri: 50 Ω 脉冲数量: 5000 。 B级 符合要求B级 本报告由泉海公司实验室提供 脉冲2a Ua:27 V Us: +50 V t1: 5 s t2: 200 ms td: 0.05ms tr: ≤(3+0/1.5)μs Ri: 2 Ω 脉冲数量:5000个 B级 符合要求B级 脉冲2b Ua:27 V Us: +20 V td:0.2~2s tr: 1ms ±0.5ms Ri: 0.05Ω t12: 1ms ±0.5ms t6: 1ms ±0.5ms 脉冲数量:10个 B级符合要求B级 脉冲3a Ua:27 V Us: -200 V t1: 100 μs t4: 10 ms t5: 100 ms td: 0.1μs tr:≤5 ns±1.5ns Ri: 50 Ω 测试时间:1h。 A级 符合要求A级 脉冲3b Ua: 27 V Us:+200 V t1: 100 μs t4: 10 ms t5: 100 ms td: 0.1μs tr:≤5 ns±1.5ns Ri: 50 Ω 测试时间:1h A级 符合要求A级 脉冲4Ub: 27 V Us: -16V Ua: -5~12V V t7: 100 ms t8: ≤50 ms t9: 20s t10:10ms t11: 100 ms Ri: 0.02 Ω 脉冲数量:9000个(其中t8=100ms, 3000个t8=1s,3000个,t8=5s,3000个) B级符合要求B级 脉冲5a Ua: 27 V Us: +174 V td: 350 ms tr: 10 ms Ri: 2 Ω 周期:1min 脉冲数量:10个B级符合要求B级 测试员:何秀英 测试日期:2013.1.12 报告编号:qh-js-1201003

软件兼容性测试

软件兼容性测试 1软件兼容性与软件兼容性测试 兼容性问题,即应用程序在不同的环境中,是否会因接口、函数的不同而发生错误的问题。 1.1软件兼容性 软件兼容性是指某个软件能稳定地工作在某操作系统/平台之中,就说这个软件对这个操作系统/平台是兼容的,再就是在多任务操作系统中,几个同时运行的软件之间如果能稳定地工作,就说这几个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好,否则就是兼容性不好。 另一种情况是软件共享的数据,几个软件之间无需复杂的转换,即能方便地共享相互间的数据,也称为兼容。因此,软件兼容性是衡量软件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这个意义上看,软件兼容性不良就是软件推广的最大阻碍,例如在微软历史上花费人力财力最多的Vista系统,发布了半年之久依然是叫好不叫座,据说原因之一是软件兼容性最为用户所诟病。 1.2软件兼容性测试 软件兼容性测试是指测试软件在特定的硬件产台上、不同的应用软件之间、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不同的网络等环境中是否能很好地运行的测试。简单的说,兼容性测试是指测试某新开发的软件在某一特定环境下与各种软件的协调性,软件之间能否很好的运作。例如,会不会有相互不良的影响,还有软件和硬件之间能否发挥很好的效率工作,会不会影响或导致系统的崩溃等。 1.3配置测试与软件兼容性测试 配置测试是指验证在不同的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下,应用程序能否正常工作。配置测试的目的是保证软件在其相关的硬件上能够正常运行,而兼容性测试主要

是测试软件能否与不同的软件正确协作。 软件兼容性测试(Software Compatibility Testing)是指检查软件之间是否能够正确地进行交互和共享信息。其工作的目标是保证软件按照用户期望的方式进行交互。 2软件兼容性测试的内容 软件兼容性测试的主要内容: 1.操作系统/平台的兼容性 2.应用软件的兼容性,例如framework、flash等 3.浏览器之前的兼容性 4.数据库之间的兼容性 5.其他方面,例如操作系统语言、传输协议、代理服务器、防火墙、自身 产品集成 2.1操作系统/平台的兼容性 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的操作系统类型,最常见的有Windows、Unix、Macintosh、Linux等。应用软件的最终用户究竟使用哪一种操作系统,取决于用户系统的配置。这样,就可能会发生兼容性问题,同一个软件可能在某些操作系统下能正常运行,但在另外的操作系统下可能会运行失败。因此,理想的软件应该具有平台无关性。 当然,有些软件只是针对某一系列的操作系统平台来开发的,不存在跨平台的需求。但同一操作系统也有多个版本,例如Windows系统也有不同的系列版本号,如Windows 2000 /XP/Vista等,他们之间可能也有许多不同的组件属性。因此,有些软件可能需要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上重新编译才可运行,有些软件需要重新开发或改动较大才能在不同平台运行。因此,在软件发布之前,需要在各种操作系统下对应用软件进行兼容性测试。 自行安装多种平台和模拟应用环境进行测试,但缺点是难以覆盖所有平台。一个软件产品的开发成功,不仅仅是编写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功能的程序而已,

EMC电磁兼容性测试国标

1.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PDA 手机EMC电磁兼容性测试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发送和接收语音和/或数据的第一阶段和第二段GSM 900MHz和DCS 1800MHz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移动台(MS)及其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要求,包括测量方法、频率范围、限值和性能判据。 1.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113.1-1995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 ●GB 9254-199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 扰度试验 ●ISO 7637-1 (1990) 车辆传导和耦合的电气骚扰第一部分带有12V额定电压电 源的客车和小型商用交通工具公沿电源线的瞬态传导 ●ISO 7637-2 (1990) 车辆传导和耦合的电气骚扰第二部分带有24V额定电压电 源的客车和商用交通工具仅沿电源线的瞬态传导 ●ETS300 607-1(1997-1) 欧洲数字蜂窝通系统(第二阶段)移动台的一致性规范 (GSM11.10-1) 1. 3 定义和缩略语 1.3。1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辅助设备(Ancillary Equipment) 与MS收信机、发信机或收发信机相连的设备(装置),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i.与MS收信机、发信机或收发信机相连,以提供额外的操作和/或控制特性(例如,把控 制延伸到其它位置); ii.不能独立于收信机、发信机或收发信机使用,否则不能单独提供用户功能; iii.所连接的收信机、发信机或收发信机,在没有此辅助设备时,能执行诸如收发等预定的功能(即辅助设备不是主设备基本功能的子单元)。 ●固定台(Base Station Equipment) 在固定位置使用并由交流电源供电的MS。 ●空闲模式(Idle Mode) MS收信机或收发信机的一种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被测设备(EUT)已加电,可提 供服务,并能对建立呼叫的要求作出响应。 ●一体化天线设备(Integral Antenna Equipment) 该类设备的天线无需外部接头,是设备的一部分。一体化天线可以是内置的或外置的。 ●端口(Port) 指定设备与外部电磁环境的特定接口。

系统测试报告-

SAP PLM实施系统系统测试报告 北京华科众合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04月25日

目录 一概述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1.3术语和缩写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建设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PLM信息系统测试报告. (3) 三活动总结 (6) 3.1功能性 (6) 3.2易用性 (6) 3.3兼容性 (6) 3.4安全性 (6)

一概述 1.1 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PLM系统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专家及领导。 1.2 项目背景 产品研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近几年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是新时期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产品研发行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智能搜索、筛选、识别、跟踪、监测及有关服务行为经营主体及行为,具备数据库建立、巡查监管、信用分类、指挥调度、申诉举报、统计报送等功能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国家机关,承担着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任,如何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工商应用解决方案在十几个省、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推广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互联网媒体事业的不断发展,今年我公司推出了新一代的“网络市场监管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在监测互联网违法广告、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方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大大降低了各工商执法部门的监测工作难度和复杂度,同时“网上经营解决方案”通过公司过去十多年的经验总结和积累,形成了丰厚的以互联网信息监测及工商业务为核心的成熟解决方案: 一是将现代化的网络抓取技术和信息网络处理技术紧密结合,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将受理的业务分为网上经营主体管理、电子商务行为监管,不仅提高了规范网络市场、整顿网上经营企业的力度和规范,同时也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开辟有效的保障途径;

手机APP测试如何进行兼容性测试

手机APP测试如何进行兼容性测试 Android App兼容性测试是一个比较重要的App评价内容,实际上兼容性测试不仅仅和测试人员相关,在开发阶段就应当着重考虑,因为兼容性问题是除了实现App本身要求的功能后,必须要关注、而且至关重要的一个点。因此,App兼容性是否良好,首先要求App开发人员在开发阶段进行保障,有经验的Android工程师能够在开发过程中保证60%以上用户机型的兼容与适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几乎能够做到90%以上的兼容适配。当然,由于市场上Android机型出新速度快,系统升级快,一味的追求在开发阶段的兼容适配保障,一方面延误开发进度,另一方面需要较高的开发投入,因此需要做好权衡,这也是后续Android兼容性测试这一关键测试阶段必要存在的原因。 再说到测试阶段,兼容性测试主要是对App在各类机型上的兼容、适配等情况进行测试。搞清楚这一阶段的测试重点后,因此,Android App在进行兼容性测试前,一定要做好其前序测试内容,否则兼容性测试效果将会较差,甚至出现无效测试。 一个是兼容性测试如何展开,这是兼容性测试流程问题;另一个是为了兼容性测试,需要配置各类机型手机么,这是兼容性测试的设备基础问题。 先说下第二个问题,机型配置问题。 Android兼容测试一定要做到宽范围覆盖,如果做不到这个,那么就违背了兼容性测试的目标——测试App在各类机型、系统上的运行是否兼容、适配。 因此,兼容性测试必须要在各个机型、系统上对App进行运行、测试,查看相关UI 是否适配、功能是否正常。所以,必须要为兼容性测试配备尽可能多的机型。这是不是意味着,你的公司要去购置各类机型设备?当然不是。对于一般的公司或者开发者,这将会是一大笔开销,为了节约资金而造成进行覆盖率较低的话,则失去了兼容性测试的意义。另外,这也是没必要的,因为往往你就一个或两三个App,为了这少量App测试,而去购置如此

软件测试 测试用例实例(含: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兼容性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实例 (含: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兼容性测试用例) 目录 一、功能测试用例................................................................................. - 2 - 二、性能测试......................................................................................... - 9 - 2.1预期性能测试用例.................................................................... - 9 - 2.2 用户并发测试用例................................................................. - 10 - 2.3 大数据量测试用例................................................................. - 10 - 2.4 疲劳强度测试用例................................................................. - 11 - 2.5 负载测试测试用例................................................................. - 11 - 三、兼容性测试................................................................................... - 11 - 用例编号TestCase_LinkWorks_WorkEvaluate 项目名称LinkWorks 模块名称WorkEvaluate模块 项目承担部门研发中心-质量管理部 用例作者 完成日期2005-5-27 本文档使用部门质量管理部 评审负责人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注:本文档由测试组提交,审核由测试组负责人签字,由项目负责人批准。 历史版本: 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 V1.1

连接器可靠性测试项目及其测试标准

连接器检测一般涉及以下几个项目:插拔力测试、耐久性测试、绝缘电阻测试、振动测试、机械冲击测试、冷热冲击测试、混合气体腐蚀测试等。 连接器具体测试项目如下: (一)连接器插拔力测试 参考标准:EIA-364-13 目的:验证连接器的插拔力是否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原理:将连接器按规定速率进行完全插合或拔出,记录相应的力值。 (二)连接器耐久性测试 参考标准:EIA-364-09 目的:评估反复插拔对连接器的影响,模拟实际使用中连接器的插拔状况。 原理:按照规定速率连续插拔连接器直至达到规定次数。 (三)连接器绝缘电阻测试 参考标准:EIA-364-21 目的:验证连接器的绝缘性能是否符合电路设计的要求或经受高温,潮湿等环境应力时,其阻值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原理:在连接器的绝缘部分施加电压,从而使绝缘部分的表面或内部产生漏电流而呈现出来的电阻值。 (四)连接器耐电压测试 参考标准:EIA-364-20 目的:验证连接器在额定电压下是否能安全工作,能否耐受过电位的能力,从而评定连接器绝缘材料或绝缘间隙是否合适。 原理:在连接器接触件与接触件之间,接触件与外壳之间施加规定电压并保持规定时间,观察样品是否有击穿或放电现象。 (五)连接器接触电阻测试 参考标准:EIA-364-06/EIA-364-23 目的:验证电流流经接触件的接触表面时产生的电阻值。 原理:通过对连接器通规定电流,测量连接器两端电压降从而得出电阻值。 (六)连接器振动测试

参考标准:EIA-364-28 目的:验证振动对电连接器及其组件性能的影响。 振动类型:随机振动,正弦振动。 (七)连接器机械冲击测试 参考标准:EIA-364-27 目的:验证连接器及其组件耐冲击的能力或评定其结构是否牢固。 测试波形:半正弦波,方波。 (八)连接器冷热冲击测试 参考标准:EIA-364-32 目的:评估连接器在急速的大温差变化下,对于其功能品质的影响。 (九)连接器温湿度组合循环测试 参考标准:EIA-364-31 目的:评估连接器在经过高温高湿环境储存后对连接器性能的影响。 (十)连接器高温测试 参考标准:EIA-364-17 目的:评估连接器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于规定时间后端子和绝缘体性能是否发生变化。(十一)连接器盐雾测试 参考标准:EIA-364-26 目的:评估连接器,端子,镀层耐盐雾腐蚀能力。 (十二)连接器混合气体腐蚀测试 参考标准:EIA-364-65 目的:评估连接器暴露在不同浓度混合气体中的耐腐蚀能力及对其性能的影响。(十三)连接器线材摇摆测试

web测试_兼容性测试方案

网站兼容性测试方案 ——网站UI测试 用户常用操作系统及主流浏览器统计。 1.编写目的: 为项目界面测试及系统和浏览器兼容性测试提供依据。拟定测试平台具体方案。 2.操作系统 2.1 中国网民操作系统使用情况分析报告: 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4714599417.html,/中国互联网分析报告 据以上数据统计,用户常用的操作系统前2位分别是:WindowsXP(94.1260%)、WindowsVista(4.2414%) 2.2 WindowsXP 中国网民的操作系统使用情况趋势分析: 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4714599417.html,/中国互联网分析报告

2.3 Windows Vista 中国网民的操作系统使用情况趋势分析: 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4714599417.html,/中国互联网分析报告 3.浏览器 3.1中国网民的浏览器使用情况分析报告: 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4714599417.html,/中国互联网分析报告

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4714599417.html,/ 中国互联网分析报告 据以上数据分析,网民浏览器统计使用率份额比较高的依次为: 第1位:微软IE 82.9276% 第2位:傲游 Maxthon 4.7371% 第3位:腾讯 TT 4.4468% 第4位:360安全浏览器 3.9976% 第5位:世界之窗 Theworld 2.1002% 第6位:火狐 Firefox 1.2965% 第7位:谷歌 Chrome 0.2352% 第8位:Opera 0.1403% 第9位:苹果 Safari 0.1182% 3.2 IE6.0 IE7.0 IE8.0 的使用率及使用情况趋势分析图: MSIE 6.0 67.0528% MSIE 7.0 11.6141% MSIE 8.0 4.2268% MSIE 5.0 0.0229% MSIE 5.5 0.0110%

线材摇摆测试规范

制定部门制订人制定日期 1.适用恒瑞国电部分客户线材揺摆测试规范 线材揺摆测试机3.仪器设备样品带DC头的线材,线材电气性能良好,每组给测试样品为5PCS 2.试样 A、实验过程中,插头两端一直施加一定的电流,线材摇摆次数达到设定次数前,线材在摇摆过程中内部线芯断开,实验机将自动中止记数进程,摇摆测试不通过;线材摇摆次数达到设定的次数,导体未断开,视为实验通过。 B、测试机来回一次为一个周期。 2010-8-12 王勃品质部5.结果判定 C、调整揺摆的频率,揺摆的角度及测试要求的次数等参数。B、线材的SR尾部分别与线材揺摆测试机的试验极性相连接。A、将试样垂直放置,其上端由试样夹夹住PLUG头部,并在其下端距离PLUG头25CM处位置吊上砝码。 实验作业指导书 (线材摇摆测试规范) 4.实验程序

制定部门制订人制定日期 2010-8-12 王勃品质部实验作业指导书 (线材摇摆测试规范) 线型 线号摇摆频率摇摆角度吊重次数18AWG 45次/分钟120度300克250020AWG 45次/分钟120度250克200022AWG 45次/分钟120度200克150024AWG 45次/分钟120度150克150026AWG 45次/分钟120度100克150018AWG 45次/分钟120度250克150020AWG 45次/分钟120度200克150022AWG 45次/分钟120度150克150024AWG 45次/分钟120度150克100026AWG 45次/分钟120度100克100018AWG 45次/分钟120度200克150020AWG 45次/分钟120度150克150022AWG 45次/分钟120度150克100024AWG 45次/分钟120度100克150026AWG 45次/分钟 120度 50克 1000 2464 2468 1185 拟定:6、实验后试 摇摆实验后线材试样一律剪断,报废处理。附表:线材摇摆测试的一般要求: 批准王勃审核洪记琼

HDMI兼容性测试规范分析

HDMI兼容性测试规范分析 HDMI已经迅速成为全世界消费电子产品的标准数字接口。从DTV到DVD,各种具有HDMI接口的产品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为最终消费者带来更加干净、清晰的数字体验。最新版的HDMI标准(v1.3)可使DTV显示甚至比HDTV标准还要清晰的影像。但为了给消费者带来这种美妙的体验,音频/视频(A/V)设备制造商需要对设备进行适当程度的测试。 消费电子产品的重要特性是操作简单和立即工作。这类产品的消费者不习惯也不喜欢动不动就需要重新启动系统的PC形式的体验(设想在玩足球游戏的时候重启动DTV会是怎样的情形)。在开发HDMI标准的过程中,确保各种系统间的互操作性是HDMI工作组开发人员的一个关键目标。因此,HDMI标准开发了一套兼容测试规范(CTS)以及详细的测试方法。授权测试中心(ATC)也被建立起来,按照CTS规范对产品进行测试。测试价格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被提交设备的不同类型和待测端口数的不同,价格从2,500美元到10,000美元不等。 为什么需要测试? 那么设备制造商为什么一定要进行测试呢?毕竟,测试需要成本并且还需花费额外的时间。而如果产品未通过测试又会怎样呢? 音频/视频设备制造商的产品应进行测试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HDMI 许可协议中规定生产厂商的不同类别产品(源设备、接收器、转发器、线缆)的第一个系统应在某个授权的ATC 进行测试。但或许更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产品在客户购买后能与其它HDMI产品配合工作。HDMI推出早期发生在某个一级OEM身上的经历是任何生产厂商都不想碰到的。他们使用了一家芯片厂商的未经认证的器件,并且也未经后续保证系统通过适当的HDMI测试。当生产的DVD到达零售商的货架后很快就被许多客户买回了家。但在数周内就出现了不能与具有HDMI接口的DTV互操作的问题报告,在第一个月的月末,这些DVD就从商店被召回了。暂且不说对品牌造成的损失,其实只要进行了合适的测试,召回的成本是可以轻松避免的。 测试准备 由于进行HDMI测试可能消耗至关重要的开发时间和成本,一些公司在正式去ATC进行测试之前都在努力做工作,确保系统有更大通过测试的可能。很多公司,像Silicon Image 已经在遍布世界的办公室中建立了HDMI预测试中心。这些中心做的是实际CTS工作的子集,通常是对那些更难通过的方面进行测试。虽然这为制造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这些预测试中心都不是HDMI官方认可的。预测试的质量也因为公司不同而发生变化。无论如何都不能认为,成功通过HDMI预测试中心的测试就是通过正式的HDMI CTS的测试。

Web兼容性测试

1. 软件兼容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是指待测试项目在特定的硬件平台上,不同的应用软件之间,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在不同的网络等环境中能正常的运行的测试。 兼容性测试的目的:待测试项目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正常运行,包括待测试项目能在同一操作系统平台的不同版本上正常运行;待测试项目能与相关的其他软件或系统的“和平共处”;待测试项目能在指定的硬件环境中正常运行;待测试项目能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正常运行。 兼容性测试无法做到完全的质量保证,但对于一个项目来讲,兼容性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2. Web兼容性测试的主要类型 Web兼容性测试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浏览器,以及分辨率进行的测试。 2.1. 操作系统兼容性测试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Unix,Linux等,对于普通用户来讲,最常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 XP,windows 2003,vista,Win2000/NT,Windows9x等等。用户使用操作系统的类型,直接决定了我们操作系统平台兼容性测试的操作系统平台数量,进行操作系统平台的兼容性测试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我们的待测试项目在该操作系统平台下能正常运行。 对于一些特殊项目(比如定制项目),可以指定某一类型的操作系统版本,这些都应该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指明,针对这些指明的操作系统版本必须进行兼容性测试。 大部分的其他项目,是不指定操作系统版本的,针对这样的项目,我们应当针对当前的主流操作系统版本进行兼容性测试,在确保主流操作系统版本兼容性测试的前提下在对非主流操作系统版本进行测试,尽量保证项目的操作系统版本的兼容性测试的完整性。 2.2. 浏览器兼容性测试 浏览器是Web系统中对核心的组成构件,来自不同厂家的浏览器对Javascrīpt、ActiveX或不同的HTML 规格有不同的支持,即使是同一厂家的浏览器,也存在不同的版本的问题。不同的浏览器对安全性和JAVA 的设置也不一样。 目前最为常用的浏览器为:IE 6.0 IE 7.0.但由于操作习惯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喜欢使用腾讯的TT,以及firefox浏览器,这些浏览器同样也存在各个版本的问题。这个对于Web系统来讲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对于一些特殊项目(比如定制项目),可以指定某一类型的浏览器(包括版本),这些都必须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指明。针对这些指明的浏览器必须进行兼容性测试。但大部分的项目,是不能指定浏览器的,针对这样的项目,那么我们必须针对当前的主流浏览器(含版本),在确保主流浏览器的兼容性测试通过的前提下,再对非主流浏览器(含版本)进行测试,尽量保证项目的浏览器的兼容性测试的完整性。

软件测试报告三篇

软件测试报告三篇 篇一:软件测试报告 摘要:本文是CounterV1.0系统测试报告,对CounterV1.0的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Counter各特性质量进行总结 缩略语清单: 缩略语英文全名中文解释 第一章节:概述 CounterV1.0是TProject项目的开发和测试对象,CounterV1.0没有商用的需求,仅提供给培训学员,作为完成系统测试计划、策略和系统测试用例的依据。该工具用单线程实现,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分别统计源文件中的总代码行数、空行数、注释行数和非空非注释行数。

本报告是对CounterV1.0版本系统测试活动的总结,整个活动进行 了较全面的系统测试,测试内容包括: 文件合法性判断功能 统计代码行功能 统计空行功能 统计注释行功能 统计总行功能 综合统计功能 还针对Counter的1M文件统计的性能进行了性能测试,以及GUI界 面的测试。 整个系统测试过程及活动安排依据《CounterV1.0系统测试计划》、《CounterV1.0系统测试方案》、《CounterV1.0系统测试用例》。 第二章节:测试时间、地点及人员 版本名称测试时间测试人员测试地点起始时间结束时间 CounterV1.0

第三章节:环境描述 硬件环境软件环境 名称版本号名称型号大小个 数 CPU 操作 系统 内存应用 软件 硬盘数据 库

第四章节:总结和评价 4.1测试过程统计 4.1.1用例数统计 模块规模(KLOC) 用例数用例数/KLOC% 参数检查 统计代码 统计注释行 统计空行 统计总行 GUI界面 合计 4.1.2 用例对需求的覆盖度 需求id 用例数 SRS-COUNTER-001 SRS-COUNTER-002 SRS-COUNTER-003 SRS-COUNTER-004

软件兼容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 一、兼容性测试概述,包括:定义,目的和意义,配置测试和兼容性测试区别,兼容性测试环境 二、兼容性测试方法,包括:硬件兼容性测试,软件兼容性测试,数据兼容性测试 三、兼容性测试工具,包括:浏览器兼容性测试工具 一、兼容性测试概述 1,定义 兼容性测试将验证软件与其所依赖的环境的依赖程度,包括对硬件平台的依赖程度和对软件平台依赖程度,即是通常说的软件的可移植性。简单来说,待测试项目在同一操作系统平台的不同版本、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是否能很好地运行。待测试项目是否能与相关的其他软件和平共处,会不会有相互不良的影响。待测试项目是否能在指定的硬件环境中正常运行,软件和硬件之间能否发挥很好的效率工作,会不会影响或导致系统的崩溃。待测试项目是否能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正常运行。 2,目的和意义 兼容性测试主要目的是为了兼容第三方软件,确保第三方软件能正常运行,用户不受影响。由于各类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已经到了多如牛毛的地步,而且可以预见还将继续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软件之间的数据共享和系统资源分享变成为一个问题,这也是兼容性测试的意义所在。虽然兼容性测试无法做到完全的质量保证,但对于一个项目来讲,兼容性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3,配置测试和兼容性测试区别 配置测试和兼容性测试是软件测试中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他们对软件开发都比较重要,但他们测试和关注的核心内容是有区别的。配置测试的目的是保证软件在其相关的硬件上能够正常运行,而兼容性测试主要是测试软件能否与不同的软件正确协作。 配置测试的核心内容是使用各种硬件来测试软件的运行情况,测试对象是硬件,一般包括:一是软件在不同的主机平台上的运行情况;二是软件在不同的组件上的运行情况;三是不同的外设和不同的接口下的运行情况;最后还有某些可选择的不同软硬件。 兼容性测试是用于检查软件是否能够与其他软件正确协作,测试对象是软件,一般包括:一是测试软件是否能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兼容,或测试软件是否能在同一操作系统平台的不同版本上兼容;二是软件本身能否向后和向前兼容;三是测试软件能否与其它相关的软件兼容,包括一些用户常见软件;四是数据兼容性测试,主要是指数据能否共享。 总之,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配置测试的对象是硬件,兼容性测试的对象是软件。 4,兼容性测试环境 测试中的硬件环境指进行测试所必需的服务器、客户端、网络链接设备,以及打印机、扫描仪等辅助硬件设备所构成的环境。软件环境则指被测软件运行所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浏览器及与被测软件共存的其他应用软件等构成的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向硬件厂商

兼容性测试用例

编号:201 编制人赵斌审定人时间2006-4-7 软件名称*** 电子商务网站编号/版本 测试用例测试客户端的兼容性 用例编号C01 用例描述操作系统: 测试站点能否在windows 的各个版本上浏览? 有些字体在某个系统上可能不 存在,因此需要确认选择了备用字体。如果用户使用两种操作系统,请确认站 点未使用只能在其中一种操作系统上运行的插件。 浏览器: 测试站点能否使用Netscape 、Internet Explorer 进行浏览。有些HTML 命令 或脚本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浏览器上运行。请确认有图片的替代文字,因为可能 会有用户使用文本浏览器。如果您使用SSL 安全特性,则只需对 3.0 以上版 本的浏览器进行验证,但是对于老版本的用户应该有相关的消息提示。 视频设置: 页面版式在640x400 、600x800 或1024x768 的分辨率模式下是否显示正 常? 字体是否太小以至于无法浏览? 或者是太大? 文本和图片是否对齐? 输入说明Os IE 5.0 IE 5.5 IE6.0 IE7.0 TT Netscape4. Browser Windows95 Windows98

同时查看系统界面在各种分辨率模式下的显示情况 实际结果 Windows98se WindowsNT Windows me Windows 2000 p ** ** *** ** * * Windows 2000 s Windows XP p *** Windows XP h Windows * 2003

Os sw Word9 5 Word97 Word200 Word200 3 WPS IE PS Windows95 Windows98 Windows98se WindowsNT Windows me Windows 2000 p Windows 2000 s ** * Windows XP p *** ** * * * Windows XP h ** * Windows 2003 *

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

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 各式各样整合系统设备带给人类生活无限方便利益, 却也造成复杂电磁噪声环境。四十年前欧体IEC/CISPR等委员会之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研究小组有鉴于此电磁噪声环境趋势,发出 89/336/EEC EMC 指令(及后续修订版92/31/EEC,93/68/EEC),说明电子电机设备相关产品必须符合辐射干扰与传导干扰发射规格外,同时陆续增订辐射耐受性与传导耐受性规格,要求1996年元旦起强制实施,国内各类电子电机产品厂商为强化所生产产品符合内外销相关EMC指令,促使EMC测试场地快速成长,较大规模之信息厂都趋向自行筹建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除错场地,加速产品EMC设计达到外销各国相关EMC需求。然而为了验证电子电机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是否良好,就必须在研发之整个过程中,对各种电磁干扰源之发射噪声、传输特性及受干扰设备能否负荷耐受性测试,验证设备是否符合相关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找出设备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在电磁兼容性方面之盲点。在客户安装和使用设备时,提供了既真实又有效之数据,因此,电磁兼容性测试是电磁兼容性设计所不可或缺之重要环节。本文将针对EMC测试最新之军规、商规、车辆规范等作一比较分析测试方法差异及相关经验。 表一 . 常见美军军规, 欧美商规及车辆用电磁干扰(EMI)测试项目摘要比较

表二. 常见美军军规, 欧美商规及车辆用磁用耐受性(EMS)测试项目摘要比较

电磁兼容性测试范围与所采用之标准和规范 依据相应之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电磁干扰(EMI)及电磁耐受性测试(EMS)在不同频率范围内,采用不同之方式进行。基于任意电子电机设备既可能是一个干扰源,也可能是被干扰者。因而,电磁兼容性测试包含电磁干扰测试(EMI)及电磁耐受性测试(EMS)。由于电磁兼容性测试种类太多,实在无法逐一详细说明,本文就表1及表2摘要列举了几个典型EMC测试标准和规范(含常见美军军规、欧美商规及车辆用EMC标准),在不同频率范围中之测试项目,从军规EMC标准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