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料库话语分析综述

语料库话语分析综述

语料库话语分析综述
语料库话语分析综述

近十年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Ten - year Research

on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in China

摘要:文章从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领域出发,通过对2002年至2011年发表在国内八种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涉及到话语各个方向,对于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Abstract: From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thesis finds this fiel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lates to many directions of discourse and has a significant guiding role for the practice, but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 worthy our attention. All of these are derived from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sises published in 8 kinds of core journals from 2002 to 2011 in China.

关键词: 语料库话语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

0. 引言

现代语料库语言学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门语言研究科学。语料库是指按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即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在20 世纪后半叶的西方语言学界, Chomsky的观点大行其道,秉承该学说的语言研究者唯直觉语料独尊。他们躲在书斋,满足于依靠自己的直觉语料从事语言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识到光靠直觉语料来研究语言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必须借助语料库语料以及其他各种语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克服直觉语料的局限与不足。这样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越发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成果仍然颇丰。

1. 研究样本

由于近几年运用语料库来做话语研究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检索主题与关键词,将文献定在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期间,研究样本来源为发表在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22篇文章。这是因为这8种外语类期刊有一定的权

威性,所刊登的文章质量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研究的趋势。表一为近十年发表在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基于语料库研究的文章。

首先看下这22篇文章在近十年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在这五年期间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的文章大体呈递增的趋势,特别是至2009年以后的三年,研究数量有较显著的增长。由于我国语料库建设工作起步较晚,所以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研究也比国外晚。但是由于学者们近些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还是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尤其2009年至今,研究数量迅速增加,研究方法的运用也比以往更加完善和科学,研究领域也在拓展。

2.关于语料库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总是以语料库的建设为基础的。在大型的语料库建立之后,我国有不少的学者开始了基于语料库的语言调查和语言学研究。中国语

年 份 刊 物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总计

解放军外语学院报

1 1 1

2

3 8 外语教学与研究

1 2 3 现代外语 2 1 3 外语电化教学 1 1 外国语 1 1 1 3 当代外语研究 1 1 外语教育教学 1 1 外语与 外语教学

1 1 语言研究

1 1

总计

1

1

3

1

3

6

7

22

料库语言学的研究在最近十年发展迅速,为了进一步解读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笔者统计了自2002 年至2011 年十年间所有发表的关于语料库研究的文章。此统计主要涉及现代外语(广东)、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河南)、外国语(上海)、外语与外语教学(辽宁)等全国二十个家外语语言学类期刊核心期刊。统计发现,有关语料库研究的文章从2002 年至2011 共有316 篇。其中2002—2006 年发表的语料库语言学的文章主要是主要在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得到了一些重要发现。1) 词汇研究:此类研究有熊建国(2002),杨贝(2002),张淑静(2002),张立飞(2003);2) 句法研究对语料库进行高准确率的语法标注和句法分析目前还无法实现,对语料库的句法分析还很困难,中国一些学者还是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李(1995,1998),阎丽莉(2003),刘礼进(2003),王克非(2003);3) 语篇研究:此类研究有文秋芳(2003),马广惠(2002),王立非(2005,2006)。2007—2010 发表的有关语料库的研究文章有143 篇,在这期间中国学者在口语、文学、翻译和语料库的理论研究方面有进一步的拓展:1)语料库的理论与方法,这方面研究有卫乃兴,刘文忠(2007);2)口语语料库的研究,在这方面的研究有王立菲,文秋芳(2007),徐曼莉(2007);3) 语料库在文学研究的运用,这方面研究有刘泽权,刘超明等(2008);4) 语料库与翻译的研究,这方面研究有谢家成,刘洪泉(2011)。

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从最初的外国语料库的引介到自建中国特色语料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有些已经在国际上居于领先水平。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范围与国外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范围相比还比较窄,现已建成语料库的语种单一;2)语料库的研发主要是由各个大学、研究所和出版社独立或者联合完成,语料库的建设还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

3) 在语料库的开发工具研究还落后于欧美国家,国内的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还是运用国外现有的语料库开发软件;4) 目前基于语料库的实证性研究的数量仍然很少,而语料库作为实证研究的有力工具,没有发挥其语言实证研究应有的作用。因此而言,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虽然在中国近年来有所发展,但仍处于萌芽时期,在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实证研究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2关于话语分析

3.1话语分析成果

我国学者20 多年来在话语分析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国内外影响较大的专著有: 王佐良和丁往道的《英语文体学引论》、秦秀白的《文体学概论》、程雨民的《英语语体学》、胡壮麟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张德禄的《功能文体学》、申丹的《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王得杏的《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刘辰诞的《教学篇章语言学》、朱永生和严世清合著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黄国文的《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钱敏汝的《篇章语用学概论》以及李悦蛾和范宏雅的《话语分析》等。论文集影响较大的有朱永生主编的《语言·语篇·语境》、《世纪之交论功能》等。从我国话语分析的研究成果来看, 主要还是以评介为主, 研究性的文章较少。“现在的研究成果显示: 篇章对句法结构的形成有制约关系,篇章对句式变体的使用也有制约关系, 句中也有篇章现象。对话语和篇章的研究, 可以促进句法分析。”(徐赳赳 1997)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很多话语分析者都是Halliday 理论的支持者和应用者。其创立的系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话语分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一书中,Halliday 明确指出, 他建构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话语分析提供一个框架, 这个框架可以用来分析英语中任何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他有关语言性质、语言系统、语言功能、语言结构、语言与语境相互关系、衔接与连贯相互关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的看法对话语分析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Halliday 1985)但令人遗憾的是还没有很多人用系统功能语法作为语篇分析的理论指导。黄国文的《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全面地运用系统功能语法来分析语篇。国内把系统功能语法作为探照灯, 照亮整个语篇领域的, 黄国文是第一人。

3.2我国话语分析的不足

3.21对“discourse analysis“这个术语的理解有不少学者把discourse analysis 译为“话语分析”, 但也有不少学者将其译为“语篇分析”。与discourse 有关的另一术语是text , 有人将其译为“篇章”, 也有译成“语篇”或“话语”

的。一般说来,英美国家的学者好用discourse, 而欧洲大陆的学者则多用text。有些学者认为这两个术语在意义上有区别, 而另一些学者则不对它们作严格区分。王福祥把discourse analysis 译为“语篇分析”; 胡壮麟用“语篇”统称“篇章”和“话语”。我国语言学家的著作中普遍使用这些概念, 但对它们的界定却时常模棱两可。目前, 国内对discourse 和text 的译名仍然比较混乱, 对该领域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读者的理解也带来很大的不便。当然,国外学者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也有将两者混为一谈的, 迄今没有统一。本文对“话语”与“语篇”不作严格区分。

3.22研究力量相对薄弱

据国际刊物《语篇》( Text ) 杂志主编Van Dijk所提供的信息, Text 杂志的稿源主要来自美国, 西欧各国要加在一起才能与美国拉平, 再其次为, 澳大利亚、日本和以色列。我国话语分析语言学的发展仍处在引进介绍阶段, 理论研究多, 实际分析少, 尤其缺乏对真实状态下收集的语料的分析, 难以揭示日常会话模式和运行规律, 更难以谈到用引进的话语分析理论来进行汉语的研究。

3.23对口语研究不足

语言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是口头的( spoken) ,也可以是书面的( written) 。人类在交际过程中,既可采用口头形式, 也可采用书面形式。交际中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问题都属于话语分析的内容。在话语分析中, 书面语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较好操作, 而口语研究由于受到环境、设备、技术、人力、资金等种种条件的限制, 不易进行。(李悦蛾,范宏雅 2002)国内的话语分析就语料而言, 书面语料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了口头语料。这个倾向有待改变。

3.24引进多, 创新少

阅读和钻研引进的原版书需要一定的英语基础; 对于英语水平不太高的语言工作者和语言学习者来说, 有必要用汉语引进一些新的东西, 但引进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不仅需要评介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著作, 同时也需要与我国社会、语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话语分析方面的专著和文章。因此, 我们需要创新。

4.语料库与话语分析

4.1 语料库与话语分析的结合点

通过研究这22篇论文,可以发现语料库语言学与话语分析的结合点: 两者分

析的都是真实语料, 都注重实证性研究。前者能从大规模的真实语料中快速提取批量性语言特征并显示统计学的结果; 后者则提供理论分析框架, 包括功能语言学、文体学及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参照。两者的互动带来几点启示:

4.11 对语言形式的研究最终要走到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层面。历史上, 语言学曾经历过以词汇为中心到形式句法为中心的变化, 如今语料库语言学再次将中心转向了词汇, 并且从其早期的词频调查发展到今天基于词汇和词块的对语义和语篇的研究。正如Sinclair ( 2005) 所说, 语料库使我们树立了“意义”是研究语言的核心这种概念。意义就存在话语的表层( 词和词块) , 越是把话语抽象化就越远离意义, 语言研究一旦完全形式化, 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4.12 对语言应用的实证研究应走量化的、定性的和解释性三者结合的途径( 何安平2004: 385) 。运用计算机手段对大规模真实语料的词汇、句法、语义乃至语篇结构的信息提取使我们获得批量性的、带倾向性的语言使用结果; 而典型个案的剖析使我们深入观察和了解这些语言特征运作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影响, 两者相结合能使研

究结果更有说服力。

4.13 对学术话语的语料库研究展现了语言实际使用的多变性。以往的外语教学往往只教一种语体( 书面语) , 如今的教学如何应对这种多变性? 外语教材和考试应该如何反映这种多样性? 我们的师生将如何面对这样一种现实: 对语言的问题再也不能简单地说yes /no 或者correct /incorrect, 而是It depends?

4.2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尽管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相对于借助传统话语分析方法所获得的成果而言仍显单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有语料库的局限性,二是话语分析的传统。

从话语研究的角度来看,现有通用语料库的局限性可归纳为三点: ( 1)主要由截取的语篇样本构成; ( 2)大多数未标注进行话语分析所需的信息; (3)口语语料太少。上述(2) 、( 3)两点对话语分析的影响显而易见。有关第1点, Sinclair (1991)指出:“在语言研究的广度上,由完整语篇构成的语料库要比由短小语篇样本构成的语料库广”。随后谈到Brown语料库时, Sinclair(1991)说:“由于

语篇样本的长度只有二千个单词,这一限制使得就大的语篇模式所作的任何研究可能显得不合时宜”。

就话语分析的传统而言, Stubbs(1993)指出,英国话语分析传统所遵循的原则之一是:研究单位必须是完整语篇。原因在于一份语篇的语言特征很少在整个语篇中均匀分布。换句话说,在语篇的不同部分,语言特征的体现有所不同。Hasan(1985), Swales(1990)等的研究佐证了这一点。此外,大多数从事话语分析的学者习惯于分析少量的单个语篇,而通用语料库提供的语篇数量庞大,不易操作。

3结束语

语料库可以提供真实的、鲜活的语料。( 吴军2010) 语料库收集了大量现实生活中自然发生的真实语言材料,体现出语言的时代性与动态性。当初语料库的设计研究人员认为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学研究仅限于词汇层面,难以超越小句进入话语语篇层面,如今,随着学科发展逐渐成熟,在语料库语言学中很多研究已经涉及到了话语层面的问题。诸多研究表明,如果不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一些搭配模式、变量的交互问题就很难探讨清楚。当然,为了让分析有更多的语境知识,针对语料库语篇分析所反应出的不足与局限,可以采用访谈、语篇类型使用者的特定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确立语境,以更好地体现语篇的语境因素。同时,把与语料库相关的一些元语言信息也纳入到分析中来。总之,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模式为语篇分析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有着较为明显的实用价值,但是其具体应用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做大规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 , & Hasan, R. Language, Contex 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2Sem iotic Perspective [M ]. Vic. : Deakin University, 1985. [2]Sinclair, J.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 [M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3] Stubbs. M. British Traditions in Text Analysis: from Firth to Sinclair[A ]. Baker et al. Tex t and Technology [ C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3.

[4] Swales, J. Genre Analysis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5]李悦蛾, 范宏雅. 话语分析[ 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6]黄国文.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7]吴军.英语语料库研究综述: 回顾、现状与展望[ J]. 外语教学, 2011( 1)

[8]徐赳赳. 话语分析二十年[ J]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1).

[9]徐赳赳. 话语分析在中国[ J]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 (4).

[10]朱永生. 话语分析五十年: 回顾与展望[ J ] . 外国语, 2003,(3).

语料库语言学综述

语料库语言学综述 作者:刘美良 作者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1 刊名: 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10,""(21)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9条) 1.Chomsky,N Syntactic Structure 1957 2.Sinclair.John Corpus.Concordance Collocation 3.Susan Hunstom 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 2006 4.Aijmer,K.Altenberg,B English Corpus Linguistics:Studies in Honour of Jan Svartvik 1991 5.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 2002 6.何安平语料库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 2004 7.何安平谈语料岸研究 1997(5) 8.丁信善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998(1) 9.李文中2003上海语科库语言学国际会议述评 2004(1) 10.粱旭红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综述 2001(1) 11.粱燕近十年我国语料库实证研究综述 2004(6) 12.刘满堂近40年英语语料库及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回顾与出展望 2004(1) 13.潘永本梁语料库语言学的目的和方法 2001(3) 14.王建新语料库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阶段 1998(4) 15.许家金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解析 2003(6) 16.卫乃兴专业性搭配初探--语料库语言学方法 2001(4) 17.卫乃兴语料库语言学的弗斯学说基础 2008(3) 18.甄风超.张霞语料库语言学发展趋势瞻望--2003语料库语言学国际会议综述 2004(4) 19.吴菲国内外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和发展述评 2007(6) 相似文献(4条) 1.期刊论文王虹.岳俊发.Wang Hong.Yue Jun Fa书面言语鉴定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3) 书面言语鉴定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电子打印技术的普及,涉案的不留笔迹的打印文件显著增加,书面言语鉴定技术倍受关注.近年来,运用统计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机词频检索与统计等新技术获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并应用于鉴定实践.书面言语鉴定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文件检验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必将在司法鉴定领域发挥更大的功效. 2.期刊论文孙丰果话语分析整合研究-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近60年来.话语分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话语分析要取得长足发展,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需要人们对其以前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和评述.对话语分析研究的评述不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多角度进行.今后,话语分析研究可以从话语分析的哲学转向、心理学转向及整合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等方面展开. 3.期刊论文杨连瑞.Yang Lianrui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定位和进展-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 第二语言习得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发展中应重视其学科性质的科学定位和学科体系的科学建构.本文在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定位、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进行讨论后,回顾和评述了国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中介语理论、普遍语法研究、语言类型学研究到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问题,分析了目前我国开展这一学科研究的现状,并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际对目前开展这一学科的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4.学位论文魏琳中国英译旅游宣传材料的语料库分析2006 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变成了一种需要。在我国,旅游英语特别是网上的旅游英译材料是外国游客接触和了解我国的媒介。因此,旅游材料的翻译质量举足轻重。而目前旅游文本的翻译研究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近年来主要是结合最新语言学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 摘要:话语是社会和文化的构成要素,与其相互影响,相互包含。话语分析,既是其三者相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本文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批评性话语分析,既概念、理论渊源、分析原则及主要方法。其中主要方法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分析原则;方法 1.引言 1.1什么是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也叫做批评语言学( critical linguist ics),旨在通过分析语言特征及其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挖掘隐含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 进而揭露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批评性话语分析诞生于20世纪70 年代,英国语言学家Fowler 等在《语言和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首次提出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 揭开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序幕。 批评性话语分析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它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不同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诠释不尽相同。Van Dijk认为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动力和兴趣来自于紧迫的社会问题,他希望通过分析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批评话语分析不仅关注社会不公正、不平等、权势,更意在揭露在这些不公正、不平等和权势的构建和维护过程中话语所起的微妙作用。Fairclough 认为“批评”的意思就是要揭示人们所不清楚的某些关系,比如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Lazar 把批评话语分析理解为对已经“自然化”的事物“去神秘化”的过程。Cameron指出这种自然化往往是服务于特定利益而违背了他人的利益。批评性话语分析家认为话语是影响人们思想和实践的强有力方式, 因而有必要通过详细分析揭示其中的权势关系。 在语言学上,批评性话语分析吸收了美国人类学家Sapir & Whorf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假说(语言相对论和语言决定论)以及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的理论, 主张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选择的语言形式是由其实现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选择即意义),而CDA正是主张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 试图使人们意识到以前所没意识到的语言和社会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Fairclough提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大论点:(1)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它是社会秩序的一种永恒的介入力量,从各个角度反映现实,通过再现意识形态来操作、影响社会过程。(2) 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语言与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权力关系之间是一种互为影响的关系。(3) 语言的使用可以促使话语的改变和社会的变革。Fairclough 承认批评性话语分析并非“毫无激情而纯客观的”社会科学,批评性话语分析家都是带着激情和强烈的责任感而投入工作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独特之处就是它帮助被统治和被压迫群体反对统治者。它公开表明自己的动机是为被压迫群体谋求解放。这并不意味着批评性话语分析缺少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不意味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学术标准低或方法不严谨。

语料库话语分析综述

近十年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Ten - year Research on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in China 摘要:文章从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领域出发,通过对2002年至2011年发表在国内八种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涉及到话语各个方向,对于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Abstract: From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thesis finds this fiel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lates to many directions of discourse and has a significant guiding role for the practice, but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 worthy our attention. All of these are derived from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sises published in 8 kinds of core journals from 2002 to 2011 in China. 关键词: 语料库话语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 0. 引言 现代语料库语言学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门语言研究科学。语料库是指按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即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在20 世纪后半叶的西方语言学界, Chomsky的观点大行其道,秉承该学说的语言研究者唯直觉语料独尊。他们躲在书斋,满足于依靠自己的直觉语料从事语言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识到光靠直觉语料来研究语言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必须借助语料库语料以及其他各种语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克服直觉语料的局限与不足。这样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越发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成果仍然颇丰。 1. 研究样本 由于近几年运用语料库来做话语研究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检索主题与关键词,将文献定在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期间,研究样本来源为发表在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22篇文章。这是因为这8种外语类期刊有一定的权

机器翻译研究综述

机器翻译综述 1.引言 1.1机器翻译的历史 现代机器翻译的研究应该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但是早在这以前很多人已经提出了相应的想法,甚至是远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人提出要用机器来进行语言翻译的想法。 在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位科学家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与此同时,英国工程师同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副总裁韦弗在讨论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时,就提出了利用计算机实现语言的自动翻译的想法。在1949年,韦弗发表了一份名为《翻译》的备忘录,正式提出了机器翻译问题。他提出了两个主要观点: 第一,他认为翻译类似于解读密码的过程。 第二,他认为原文与译文“说的是同样的事情”,因此,当把语言A翻译为语言B时,就意味着从语言A出发,经过某一“通用语言”或“中 间语言”,可以假定是全人类共同的。 在这一段时间由于学者的热心倡导,实业界的大力支持,美国的机器翻译研究一时兴盛起来。 1964年,美国科学院成立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调查机器翻译的研究情况,给出了“在目前给机器翻译以大力支持还没有多少理由”的结论,随后机器翻译的研究就陷入了低潮期。直到70年代以后机器翻译的研究才重新进入了一个复苏期,随后机器翻译的发展又迎来了繁荣期 1.2机器翻译的主要内容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机器翻译领域中出现了很多的研究方法,总结如下:●直接翻译方法 ●句法转换方法 ●中间语言方法 ●基于规则的方法 ●基于语料库的方法 基于实例的方法(含模板、翻译记忆方法) 基于统计的方法 在当前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基于统计的方法进行的,因为基于统计的方法可以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并且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学知识作为支撑,可以让更多的计算机科学家投入到实用系统的研究中,极大的促进了统计机器翻译的发展。 下面对各个方法逐一的进行介绍。

语料库研究与综述.

语料库研究与应用综述 一概述 语料库通常指为语言研究收集的、用电子形式保存的语言材料,由自然出现的书面语或口语的样本汇集而成,用来代表特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经过科学选材和标注、具有适当规模的语料库能够反映和记录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人们通过语料库观察和把握语言事实,分析和研究语言系统的规律。语料库已经成为语言学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语言工程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源。 语料库有多种类型,确定类型的主要依据是它的研究目的和用途,这一点往往能够体现在语料采集的原则和方式上。有人曾经把语料库分成四种类型:(1)异质的(Heterogeneous):没有特定的语料收集原则,广泛收集并原样存储各种语料;(2)同质的(Homogeneous):只收集同一类内容的语料;(3)系统的(Systematic):根据预先确定的原则和比例收集语料,使语料具有平衡性和系统性,能够代表某一范围内的语言事实;(4)专用的(Specialized):只收集用于某一特定用途的语料。除此之外,按照语料的语种,语料库也可以分成单语的(Monolingual)、双语的(Bilingual)和多语的(Multilingual)。按照语料的采集单位,语料库又可以分为语篇的、语句的、短语的。双语和多语语料库按照语料的组织形式,还可以分为平行(对齐)语料库和比较语料库,前者的语料构成译文关系,多用于机器翻译、双语词典编撰等应用领域,后者将表述同样内容的不同语言文本收集到一起,多用于语言对比研究。 语料库建设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 (1)设计和规划:主要考虑语料库的用途、类型、规模、实现手段、质量保证、可扩展性等。 (2)语料的采集:主要考虑语料获取、数据格式、字符编码、语料分类、文本描述,以及各类语料的比例以保持平衡性等。 (3)语料的加工:包括标注项目(词语单位、词性、句法、语义、语体、篇章结构等)标记集、标注规范和加工方式。 (4)语料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数据维护(语料录入、校对、存储、修改、删除及语料描述信息项目管理)、语料自动加工(分词、标注、文本分割、合并、标记处理等)、用户功能(查询、检索、统计、打印等)。 (5)语料库的应用:针对语言学理论和应用领域中的各种问题,研究和开发处理语料的算法和软件工具。 我国语料库的建设始于80年代,当时的主要目标是汉语词汇统计研究。进入90年代以后,语料库方法在自然语言信息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语料库,研究的内容涉及语料库建设中的各个问题。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这几年是语料库开发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时期,除了语言信息处理和言语工程领域以外,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词典编纂、现代汉语和汉语史研究等方面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语料库与语言信息处理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当人们还不了解语料库方法的时候,在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机器翻译等研究中,分析语言的主要方法是基于规则的(Rule-based)。对于用规则无法表达或不能涵盖的语言事实,计算机就很难处理。语料库出现以后,人们利用它对大规模的自然语言进行调查和统计,建立统计语言模型,研究和应用基于统计的(Statistical-based)语言处理技术,在信息检索、文本分类、文本过滤、信息抽取等应用方向取得了进展。另一方面,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也为语料库的建设提供了支持。从字符

媒介话语研究的新视野_一种基于语料库的批判话语分析

第32卷 第3期V ol 32 N o 3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 ur nal of G uang xi U niversit y(Philosophy and Socia l Science)2010年6月June,2010 收稿日期:2010 02 26 作者简介:钱毓芳(1965 ),女,浙江金华人。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媒介话语、 语料库语言学。 媒介话语研究的新视野:一种基于 语料库的批判话语分析 钱毓芳 (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 要] 语料库技术与话语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是当今社会科学领域前沿的研究方法,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运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媒介是文化、政治、社会生活的呈现者,报纸、电视、网络中的媒介话语都蕴含着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构成一种特殊的话语类型。近年来在西方兴起的语料库和批判话语,给中国大众媒介的研究予新的视角和方法。[关键词] 媒介话语;批判话语分析;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8182(2010)03 0080 05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语言学家开始将媒介话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和语篇结构以及特殊的社会文化实践加以研究。用于媒介语篇分析中的批判话语分析框架不仅在欧洲语言学与话语研究领域中得到应用,而且也被世界其它地方所采纳。近年来西方尤其是英国许多学者开始将语料库技巧和批判话语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到媒介话语研究中,两者相得益彰,成果层出不穷。 一、话语与媒介话语的内涵 媒介的新闻报道具有社会性,它是一种社会实践,具有一些复杂的、人为的选择标准,而远非中立 地反映社会现实或经验事实。[1]2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作为隐含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媒介话语越来越被社会科学领域所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媒介话语?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讨论什么叫做话语。 按照Foucault 的话语概念,Stubbs 将之做了如下定义:话语是指自然出现在使用中的语言实情。它还指经常性出现的措辞和说话的惯用方式,这些经常出现的措辞和说话的惯用方式在社会中广泛传 播并形成了意义的定式。 [2]158 这些使用中的语言实情包含人类社会活动中各种有意义的符号,它并非是指单纯的语言形式,而是社会和文化相应的历史的话语实践。话语意义的定式是人文力量和社会力量互相作用的结果,具有历史 性和开放性。话语是在话语实践中形成并深刻地影响着话语实践。话语又是意义形成的语用过程,Wid dowson 曾举过一个经典例子,如:首相(the Prime Minster)、布莱尔先生(Mr Blair)、我们的托尼(our Tony )、布什的哈巴狗(Bush s poodle)。[3]13 这些不同的称谓所指同一主体,表明了说话者的态度和身份,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并作用于社会实践。 话语并非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作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话语能够通过反映在说话或文字中那些具有特征语言痕迹的现象来加以识别。比如Sunder land(2004:34-40)在分析一则关于一座古老房子获得举办婚礼许可证的报道时发现这则报道包含了不同类型的话语,比如 促销话语!,因为这则报道就像是一则广告向人们通告了这件事。这篇报道中同时还包含着 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一天话语!,文章所使用的语言围绕着新娘在婚礼这一天的感受(以新郎为陪衬)。文中还隐含了 法定异性婚姻!的话语。这些话语反映和描述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同时也有助于构成或传递一种看世界的方式。为此,我们可以看到,法定异性婚姻话语将服务于那 些认为异性婚姻是唯一合法的人群。 [4]34-40 然而,对话语的命名在很大程度上是阐释性的,也是主观的。例如,Qian 在对媒介中的恐怖主义话语分析时,将围绕着恐怖主义的其它话语类别也归于其中。比如 二战话语!、 合作话语!、 反恐之战 ? 80?

CDA批评话语分析简介

Outline Definition The aims of CDA The principle of CDA The sets of CDA Methodology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 analytic method springing up in late 1970s and early 1980s, mainly studies public discourses and non-literature discourses.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nalyzing produc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iscourse under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It aims to disclose relations among language, power and ideology. It methodology is built on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Definiti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discourse that views language as a form of social practice and focuses on the ways social and political domination are reproduced in text and talk. CDA is a type of discourse analytical research that primarily studies the way social power abuse, dominance and inequality are enacted, reproduced and resisted by text and talk in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text. With such dissident research,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ts take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 语料库顾名思义就是放语言材料的仓库。现在人们谈起语料库,不言而喻是指存放在计算机里的原始文本或经过加工后带有语言学信息标注的语料文本。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不少规模较大的语料库,有些是国家级的,有些由大学和词典出版商联合建设。另外,由于个人微机的迅猛发展和存贮数据的硬盘造价持续下降,研究者个人也开始建立适合于自己研究的小型语料库。 语料库语言学(英文corpus linguistics)这个术语有两层主要含义。一是利用语料库对语言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即“语料库语言学”不是一个新学科的名称,而仅仅反映了一个新的研究手段。二是依据语料库所反映出来的语言事实对现行语言学理论进行批判,提出新的观点或理论。只有在这个意义上“语料库语言学”才是一个新学科的名称。从现有文献来看,属于后一类的研究还是极个别的。所以,严格地说,现在不能把语料库语言学跟语言学的分支, 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等相提并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研经费的增加,汉语语料库的建设得到了开展。1999 年我院把建立汉语语料库列为院重大课题。目前语言所正在构建三个大规模的语料库: 现场即席话语语料库,主要方言口语库和现代汉语文本语料库。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语料库建设在规模上还赶不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然而,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上,以及语料库的实际运用上,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前沿的行列。 20 世纪语言研究的总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高度抽象。最近几十年来,语言研究的高度抽象倾向已经失去主导地位。这主要缘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基于计算机处理的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二是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会话分析、人类语言学、计算语言学、人机对话研究、语音识别与合成等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前难以抓住并进行有效处理的五花八门的实际语料,现在可以对其进行大规模地的、自动的或人机配合的处理。比如个人发音特征,先前认为这跟语言学毫无关系,现在成了侦破语音学的重要内容。侦破语音学家首先建立个人发音特征语料库,这个语料库可以用来鉴别嫌疑犯。概言之,当今的语言研究由先前的高度抽象逐步走向最具体的语言的实际活动,其中

批评话语分析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话语制衡的批评话语分析 汤红娟 (乐山师范学院,乐山614000) 提要:话语制衡在话语交际中有惠人利己的语用功能。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来看,话语制衡是话语交际者在社会权力、社会阶层、年龄、认知能力等语境因素的制约下,为保全面子和均衡面子采用的话语策略。本文以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话语制衡为例,通过对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及语境因素的分析,探讨话语制衡的语用功能和语用原则;阐明话语制衡在发挥惠人利己语用功能的前提下,有利于促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交流机制。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话语制衡;语用原则;电影《金陵十三钗》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100(2013)02-0036-5 On 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 in the Flowers of War from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Perspective Tang Hong-juan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Leshan614000,China) 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 have both self-favored and other-interested pragmatic functions in discourse communication.From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perspective,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 purport to be the corresponding discourse strategies the interlocutors apply in order to save face and balance face under the restrictions of contextual elements like social power,class,age,and cognitive abilit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its contextual elements and delves into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and principles.Based on the exemplification of 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 in the movie,the Flowers of War,this paper elaborates how 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 help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human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 on the condition of executing both self-favored and other-interested pragmatic functions.Key word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pragmatic principle;the Flowers of War 1批评话语分析和语境因素 批评话语分析是1979年由R.Fowler等人在《语言与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话语分析方法,是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社会分析。批评话语分析关注社会现实中的权力失衡现象在话语中的反映,主要探讨话语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权力关系,揭示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与社会结构和权力建构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效能(Fairclough2003,Gee1999,Mar-tin2000,Wodak2001,廖益清1999,刘立华2008)。批评话语不仅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因而批评话语分析关注语言的社会实践性、话语呈现权力和意识形态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 批评话语分析有3种研究方法。第一,批评话语分析运用历史研究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和解释语言的变化,特别是那些由于受到社会权力的影响而发生的言语变化。第二,批评话语分析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为本,话语与社会的关系通过话语和语境媒介发生间接联系,这种联系是批评话语分析所描述和解释的对象。第三,批评话语分析是解释性的,对不同的受众来说,由于情感态度、阶级地位、种族、性别、年龄、认知能力以及意识形态的不同,尤其是由于涉及的语境因素的不同,相同话语可以有不同的诠释(王占斌苑春鸣2007)。 语境因素是指话语或言语行为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语言上下文或非语言的主客观环境因素(武瑷华2006)。van Dijk曾说,“我们可以将语境分为全局语境(global context)和局 2013年第2期总第171期 外语学刊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2013,No.2 Serial No.171

语料库和知识库的研究现状

语料库和知识库研究现状 2015-12-9

摘要:语料库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资源,也是经验主义语言研究方法的主要资源,它与自然语言处理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用统计语言模型的方法处理自然语言的基础资源。知识库广泛应用于信息检索、机器问答系统、自动文摘、文本分类等领域,为进行大规模的真实性文本的语义分析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它也成为自然语言处理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由于语料库和知识库的广泛应用,如今国内外对语料库和知识库的研究给与高度的重视,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各国在语料库和知识库的建设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通过对语料库与知识库相关文献资料的搜索整理,重点介绍目前国内外在语料库和知识库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语料库;知识库;研究现状 1前言 语料库是指按照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文本或者说话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规模电子文本库[1]。而知识库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使用,全面有组织的知识集群,是针对某一(或某些)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或若干)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片集合。语料库和知识库在传统语言研究、词典编纂、语言教学、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重要作用,所以自从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语料库——美国布朗语料库(Brown Corpus)诞生开始,大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致力于语料库和知识库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语料库知识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形成了规模不一的各种语料库和知识库,并且涌现了众多有关语料库和知识库的专着、论文等。对于语料库和知识库发展现状的总结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清楚的了解语料库和知识库当前发展的形势,对今后语料库知识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应用语料库知识库发展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批评性话语分析_理论与方法

2001年第3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 o.32001 (总第147期) JOURNA L OF XI AME N UNI VERSITY(Arts&S ocial Sciences) G eneral N o.147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Ξ 纪玉华 (厦门大学英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批评性话语分析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其基本理论渊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旨是揭露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其主要方法有: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 分析。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 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1)03-0149-07 一、引 言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Hall等人[1]于1980年出版了《文化、媒体与语言》,该书收集的所有论文都是1972-1979年间撰写的,其中有不少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文章。Fairclough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说,该书收集的所有论文都是他在1983-1992年间写的。[2](P1)有些学者认为,Fairclough于1989年出版的专著《语言与权力》才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奠基石,[3]这样似乎把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诞生时间推迟了许多年,但我们认为70年代是它的雏形期,而80-90年代则是它的成熟期。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在我国常被译为“批评性语篇分析”(如陈中竺[4]、辛斌[5]和萧莉、徐立新[6]等)或“批判性语篇分析”(如戴炜华[7]等)。王宗炎先生倾向于将text译为“语篇”,而将discourse译为“话语”。[8]国外虽然有人把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限于对口语的研究,而用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来指对书面语的研究,但也常把对书面语和口语的研究都归入话语分析。Fairclough和W odak给discourse的定义是:“口头和书面形式的语言运用。”(language use in speech and writing)[9](P258)但如果将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译为“批评性语言运用分析”,则欠简洁,所以笔者认为将其译为“批评性话语分析”更合适。 Fairclough[2][10][11]提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大论点:(1)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s ocial practice),它是社会秩序的一种永恒的介入力量,从各个角度反映现实,通过再现意识形态来操作、影响社会过程。[4](P22)(2)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语言与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权力关系之 Ξ收稿日期:2001-01-18 作者简介:纪玉华(1959-),男,山东青岛人,厦门大学英文系副教授。

机器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

机器翻译是建立在语言学、数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上的多边缘学科。现代理论语言学的发展、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以及概率统计学的引入, 对机器翻译的理论和方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Weaver机器翻译思想的提出, 开始了机器翻译的研究热潮。Chomsky在50年代后期提出的短语结构语法, 给出了“从规则生成句子”的原则。由于短语结构语法采用单一标记的短语结构来描述句子的构成, 描述粒度过粗, 因此存在约束能力弱、生成能力过强问题, 人们逐渐意识到仅依靠单一的短语结构信息, 不能充分判别短语类型和确认短语边界, 于是, 复杂特征集和词汇主义被引入自然语言语法系统, 广义短语结构语法、词汇功能语法、中心语驱动的短语结构语法等语言学理论也相应地产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基于规则方法一直是机器翻译研究的主流。 在基于规则的方法中, 语言规则的产生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大量的语言规则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另外,规则方法在保证规则的完备性和适应性方面也存在着不足。而此时, 统计学方法在自然语言处理的语音识别领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于是, 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应运而生。随着双语语料的大量增加、计算机性能的提高, 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方法被提出,并由此泛化产生了基于模板的机器翻译方法。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几种典型的机器翻译方法: (1)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方法

从Chomsky提出转换生成文法后,基于规则的方法一直是机器翻译研究的主流,Chomsky认为一种语言无限的句子可以由有限的规则推导出来。 早期的机器翻译系统, 从体系结构上可以分为直译式、转换式和中间语言式,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源语言分析的深度, 它们的相同点是都需要大规模的双语词典、大量的源语言推导规则、语言转换规则和目标语言生成规则。其中, 转换式的基于规则方法对源语言分析得比较深, 它涉及到词汇结构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 并完成词汇、语法、语义三层结构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转换, 而且转换式的方法又充分考虑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特征联系, 它比中间语言方法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翻译结果。因此, 转换式的方法更多地被应用在早期的机器翻译系统中, 整个翻译过程被分为, 源语言分析部分, 转换部分和目标语生成部分。而早期的系统, 如德国西门子的METAL系统、美国的SYSTRAN系统、日本日立公司的ATHENE系统以及中国中软公司的HY-1汉英系统, 都是基于转换的机器翻译系统。 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的优点在于, 规则可以很准确地描述出一种语言的语法构成, 并且可以很直观地表示出来。机器可以按照一组规则来理解它面对的自然语言, 这组规则包含了不同语言层次的规则, 包括用以对源语言进行描述的源语言分析规则、用以对源语言/目标语言之间的转换规则以及用于生成目标语的生成规则。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语言文本不再是交际的唯一手段,图像、手势、动作、颜色、声音等其他非语言符号也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多种符号资源构成的社会中,意义的构建不再单纯依靠语言文本,而是越来越依赖各种符号资源的整合。人类交流所依赖的媒介和渠道被称之为“模态”(modality),例如:语言、声音、颜色、图像、手势等符号系统。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交际行为,话语自然具有多模态性。传统的话语分析以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对实际使用中的语言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语言的组织结构、使用特点、语法规律、语言中的制约因素等内容,忽略了能够传递大量重要信息的其他非语言符号。可见,传统的话语分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交际需要,多模态话语分析符合当下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多模态话语分析为人类理解丰富多彩的符号系统提供了新视角,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话语分析方式。像语言一样,视觉符号和声音符号貌似正常或中立(平淡无奇),实则隐含着个人或社会团体的不公正、偏见和歧视。因此,在多模态话语分析中,我们应坚持批评的立场,给予非语言模态符号足够的重视,关注其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尤其是那些被人们习以为常的思想和观点。在多模态话语和批评话语分析互相影响

和借鉴的基础上,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西方开始兴起,引起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关注。传统意义上的话语分析注重分析语言符号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忽略了对其他符号系统(例如:图像、声音、颜色、手势等)的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交际开始依靠多种模态共同完成,包括图像、音乐、声音、颜色等。而这种运用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就是“多模态话语”(multimod aldis-course)。学界对交际中出现的图像、手势、姿态以及空间的运用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学者们认识到,对于意义理解不仅需要对话语语言的分析,更要对独立或相互依赖的其他符号资源进行研究。法国语言学家BarthesRlando是最早从事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在1977年发表的论文《形象的修辞》中探讨了图像在表达意义上与语言的相互作用[1]。Kress和VanLeuwene[2][3][4](P343-368)[5](P35-50)作为社会符号学的代表研究了模态与媒体的关系,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构建了视频话语的分析模式和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探讨了多模态符号表达意义的现象,包括视觉图像、颜色语法以及报纸的版面设计和不同媒介的作用等方面。2007年,朱永生[6](P82-86)提出了两种多模态话语的识别标准:(1)同时使用两种模态的话语叫做“多模态话语”;(2)只涉及一种模态,但包含两个或更多符号系统的话语也是“多模态话语”,比如:视觉

语料库语言学术语汇编Aglossaryofcorpuslinguistics.docx

语料库语言学术语汇编 ( V2.0 ) Last updated 2012-10-08 by许家金 Aboutness所言之事 Absolute frequency绝对频数 Alignment (of parallel texts)(平行或对应)语料的对齐Alphanumeric字母数字构成的 Annotate标注(动词) Annotated text/corpus标注文本 /语料库、赋码文本/语料库Annotation标注(名词) Annotation scheme标注方案 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Exchange Associates (of keywords)(主题词的)联想词 AWL/academic word list学术词表 Balanced corpus平衡语料库 Base list/baselist底表、基础词表 Bigram二元组、二元序列、二元结构 Bi-text/bitext双语合并文本、双语分行对齐文本 (一句源语一句目标语对齐后的文 本) Bi-hapax两次词 Bilingual corpus双语语料库 Bootcamp debate/discourse/discussion(新手)训练营大辩论 /话语 /大探讨CA/Contrastive Analysis对比分析 Case-sensitive/case sensitivity大小写敏感、区分大小写 Category-based approach基于类(范畴)的方法 Chi-square test/ 2χ卡方检验 Chunk词块 CIA/Contrastive Interlanguage Analysis中介语对比分析 CLAWS/Constituent Likelihood Automatic Word-CLAWS 词性赋码系统 tagging System Clean text policy干净文本原则 Cluster词簇、词丛 Colligation类联接、类连接、类联结 Collocate n./v.搭配词;搭配 Collocability搭配强度、搭配力 Collocation搭配、词语搭配 Collocational strength搭配强度 Collocational framework/frame搭配框架 Collocational profile搭配概貌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从Halliday (1978)关于潜言是一种社会符号系统的观点出发,认为意义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语言的使用孕含于社会潜境之中。Fairclough (1995)认为任何话语都可以同时视为一种三维的概念:(a)语篇(text),日语或书面语。(b)话语实践(discourse practice),包括语篇的生成与解释。(c)社会文化实践。话语的这一性质要求话语分析也必须是三维的,一般应包括:(a)对语篇的语言学描述。(b)对语篇与话语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c)对话语过程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Fairclough将这种三维话语和话语分析观图示如下: 图1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将语占描述与社会语境的描述结合起来的方法。这一方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a)它向我们展示了语篇与创造语篇的话语实践(包括语篇的生成与解释过程)紧密相连,而这些过程又与局部的、社会伪史的条件密不可分。(b)Fairclough对图示中最外围的一层的解释是,它区别于其它许多语言学流派。他认为“社会语境”不仅仅包括局部的交际环境,还包括交际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和政治环境。而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权势关系以及维持这些权势关系的价值观念。而且,在大多数历史时期,价值观念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而权势关系也常常处于竞争、变化之中。 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应分成三个步骤: (1)“描写”(describe)语篇的形式结构特征; (2)“阐释”( interpret)语篇与生成、传播和消费它的交际过程的关系; (3)“解释”(explain)交际过程和其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Fairclough认为,话语本身构成并建构社会结构,而不仅仅受其制约;人们须要区分三种建构效果:一是建构社会自我或社会身份,二是建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三是建构知识和信仰体系。在此基础上,Fairclough提出了一个分析语篇的框架。“语篇分析可以按照四个主要方面来组织:‘词汇’、‘语法’、‘衔接’和‘语篇结构’。词汇主要处理单个词语,语法处理构成小句和句子的词的结合,衔接处理小句和句子的相互结合,语篇结构则处理大规模的语篇组织特征。 Fairclough本人曾反复强调区分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的重要性。“关于意义的另一个重要区分 是语篇的意义潜势和对它的解读。语篇由形式构成,这些语言形式由以往的已经惯例化的话语实践赋予了一种意义潜势。一个形式的意义潜势往往是异质的,是各种重叠有时是相互冲突的意义的复合体,语篇通常是模棱两可有多种解读的。解读者通常从这种模棱两可中选择某一特定的意义,或者一组可供选择的意义。只要我们记住意义有赖于解读,我们就可以用‘意义’既指形式的意义潜势又指解读出的意义。”(Fairclough 1992:7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