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李定一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素质教育的潮流及学生思维发展的自身规律,提出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文中从”美术中创造力的重要性”、”创造力与美术教育的联系”以及”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三方面阐述自己对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的观点和见解。通过这一系列的观点的提出,来达到更好地完善美术教学,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自由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并提倡在教学中挖掘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

论文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力培

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改变,是世界的潮流,而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去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这是美术教育的目标。

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在我国美术教育中较普遍存在着将技能的掌握,看成创造的观念。或者口口声声说创造,但落实到对象身上,还是一板一眼的技能传授。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我的观点。

一、美术中创造力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外国教育者。以”快乐的节目”的命题让中国的学生去画。结果,她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画一个同一样的事物-圣诞树!她觉得很奇

怪;怎么大家都在画圣诞树?开始她想可能是中国孩子很友好,想她是美国人,就把”快乐的节目”画成圣诞树。接着她又发现不对:怎么大家画的圣诞树都是一模一样呢?再仔细观察,她发现孩子们的画的线条都朝一个方向去,她顺着看过去,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于是,她把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要求学生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快乐的节目”.令她感到吃惊的是,把那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以后,那群画画的学生们竟抓耳挠腮,咬笔头的咬笔头,你望我,我望你,无从下手……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中国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下,老师主宰了一切,学生已成为传统教学的牺牲品。由此更让我们不得不呼吁创造力的培养。其实,”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法。”

二、美术教育与创造力

美术学科所表现的创造力有两类:一为特殊创造力,表现为有一定审美价

值美术作品的创造,这些作品凝含的创造力往往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创造力一般表现在有一定天赋的特长的人身上。另一类创造力不形成惊世骇俗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与欣赏者产生共鸣。

创造性或创造力是指打破常规产生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东西,那么培养学生这种创造的特性和能力,法律论文首先要鼓励学生的”创”,如果我们事先把”创”扼杀在摇篮中,哪里还能有”造”呢?何况艺术的创造并不是一定要与现实中的事物相符合。它允许适当的夸张和变形。比如画蓝太阳、红月亮等等。

因为技校学生美术基础相对薄弱点或者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存在,在美术课堂课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训练模式:黑板(或范画挂图)—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这种拷贝或克隆的训练多了,技术提高了,但由于没有用心参与,只能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只能说是一个简单的”复

制”过程。长期如此。这种机械地”复制”始终由眼到手,于是眼里有画,心里却没有画。眼睛里的画只能是别人的画,只有心里的才是自己的画。正是这些学生心里只有别人的画,于是在他的心中就很难创造自己的画。也就是说在自己心中不能创造自己的画就只能重复别人的画。

那么怎样才能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三、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1、营造适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良好环境,放飞想象的翅膀

现代美术告诉我们:审美教育不象自然科学一样,用概念和逻辑论证来直接说明某个事物。而是用艺术的形象去再现现实生活,让人们通过感受、体验、想象来理解艺术形象。从而起到感染欣赏者的作用。只有当人们通过艺术形象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才能获得审美的愉快和精神的满足,自觉自愿接受艺术的陶冶。

开启学生内心的创造兴趣,只能从学生们内心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起丰富的联想。

我认为老师们在对待创造性思想的出现应当遵守以下原则:1、要尊重不同的提问:2、要遵守不同寻常的想法;3、要向学生表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

4、为勇于创新的学生提供机会并给予肯定;

5、给实践或学习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这最后一条原则需要做些解释,外界的评价可能会形成一种威胁,从而产生一种抵抗情绪。像我们技校的学生更是这样,有很多学生写生时无从下手,或者是怕画。这是因为他们美术功底差一点。老师过多的教导很容易使学产生一种不”自信”或”自卑”的心理,所以学生需要一段不受他人评价的时期。这样,自由的想法就不会受到阻碍。这样美术教学就会变成更加开放而自由的教学。伟大的艺术奇才”凡高”曾说:”想象确实是必须发展的才能。只有它能够使我们的创造能力得到一种升华”.”想象是创造

力的催化剂,丰富的想象力是产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2.培养创造力,迫切需要有特色的课题

在教学中,如形状的发散思维造型,中国画中”借形造型”和”接迹造型”,以及前卫的”反常规思维设计”的课题,对学生创造意识的树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德国20世纪初的包豪斯教学体制创始者”格罗佩斯”是创新教育的先驱,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至今对于我们仍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其基础训练,只给学生材料,不给任何工具,不讲解,不给方法,由每个人自由发挥,促使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引导探索新渠道,发挥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思想,是值得我们仿效的。而不论用什么材料制作任何东西,衡量作业的标准是花最少的人力物力,得到最大的效果的评价方式。

培养学生创造力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

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育内容。教学内容应力求新颖、趣味性,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力。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择内容,改革传统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和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3.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造能力的形成

学生阶段是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思想独立。这些都是突显创造力的明显标志。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大力扶植,促进其能力的形成。

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说:”一个想象力很强的画家,总是想尽力气把模特画得合乎自己要求,但是由于他自己被世俗之见所包围,而眼到所能及又都是这样的东西,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

为其所左右。”这种局限的思维方式,像一把锁一样,锁住了学生的思维。用于教学方面,就更难得行通了。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一样物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思考,打破常规,举一反三。比如我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命题的作业”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的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必定会有值得推崇的好作品。所以我在每次上课前都会把先前学生完成的作业讲解一遍,把一些好的作业给予充分肯定。所以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特点,给予培养及鼓励,推陈出新,因势利导,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能力。

绘画创作的重点是如何通过启发、联想等方式方法去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更主要的是在于形成发现的眼光,树立起”创造意识”.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要尊重学生的发现,哪怕是这种发现是错误的。所以应鼓励

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兼收并蓄,有容乃大。艺术和其他学科一样,只有创造才能发展,才有生命力。我认为美术教育者应抓住这一内容,融会贯通于课堂之上,努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让创造这棵大树在美术课堂傲然成长!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教育》教育部委托南京师范大学主办

《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常常与音乐、体育被当作调节学习情绪的“小三门”,学生们因为大量的课外作业也愿意将每周少得可怜的一两节美术课改为语数课。到临大考时,把美术课改成自习更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皆大欢喜。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连起码的一些美术教具,如几何体、石膏像等也没有;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有的学校只好让不懂美术的教师兼职上美术课。“赶鸭子上架”的教师,为了混过美术课只好在课前先请人在黑板上画个图案,然后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画,自己拿起语文或数学作业在改,有的干脆在上课时拿一个牙罐往讲台上一放,让学生自己写生;美术对学习其他学科的启蒙和铺路架桥的功能。下面试就小学美术的功能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1 美术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 儿童从小就喜欢画画,就想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从他会拿笔起,就在纸上、地面上或是墙壁上画出千奇百怪的形象,由于儿童缺乏明确的数和量的观念,不理解透视现象和空间关系,因此,在画画时常常忽略了物体的大小、高低、远近的比例关系。把人物、大树、房屋画成高低一样,有时把地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画在一条水平线上,把雨伞画成帽子那么小。但尽管儿童画得不象、画得使人发笑,可他要画一辆汽车或飞机,总要事先有个考虑,这样不间断的思考和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就是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首先要经过观察、感知客观事物的形象、结构、比例、色彩、空间位置等。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这

样就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及认识事物的能力。儿童作画,主观创造的成份较多,往往不着边际,异想天开,这就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思维特点是直观行动性,而画画和手工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也就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美术活动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这样儿童的手指肌肉也得到发展;使动作协调。要使画面效果好看,就要求儿童有正确的审美观,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就促使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实践表明,美术教学有如下主要优点: 1.1 用比较法指导少儿在观测对象时对物体各部分之间的长、宽、深的比例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大小与位置、物体与画面之间进反复比较,得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掌握物体之间的特征,可以培养少儿的观察能力。 1.2.用联系法指导少儿在组成物写生或景物写生中观察哪个是主体物,哪个是陪衬物,再观察被挡住物体的可见部分时,要联系到不可见的部分,使少儿对描绘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现象,从而找出形体的结构规律,可以培养少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 1.3 .用默化画法训练少儿的观察力,可以培养少儿的记忆力和默画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活动对发展儿童少年的智力和培养创造力是相当有意义的。能陶冶少儿美好的情操,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和才能,逐步养成积极、开朗、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对学及其他文化课和为将来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创造美好的生活能力打下

谈谈创造力的培养

谈谈创造力的培养 李育升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 摘要:创造力并不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它是智力、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及动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从教学模式、问题设计和人际关系三方面入手。“使学生面对问题或困惑、 集思广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判断选择出最佳方案”是培养创造力教学模式的共同特征。培养创造力的关键在于使学生面对蕴含创造力的问题,设计这类问题的技巧是教师必备的技能。创造力中非认知因素是培养创造力的瓶颈和突破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培养 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 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经成为了倍受关注的话题。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要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知道什么是创造力、有哪些因素影响学生 创造力的发挥、如何才能表现出创造力、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问题。 一、什么是创造力 就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角度导致了人们对创造力的不同理解和解释。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创造力即创造的能力,是指从事创造活动的个体生产出创新性产品的能力。这种产品既包括物质类产品,如复写纸、打印机、圆珠笔等等,也包括精神类产品,如思想、方案、 技巧等等。有些学者从自己研究角度出发,将创造力等同于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人甚至认为创造力就是发散思维的能力,包括敏锐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和精进力等等⑴。 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创造力,有些研究者认为我们只能在知识领域(domain)、学术圈(field)和个人(individual person)这三者的相互关系中观察到创造力。他们将创造力定义为“改变既有领域或是将既有领域转变成新领域的任何作为、理念或产品”,而创造性人物则是思想与行动上改变了 领域或建立新领域的人[2]。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创造力的研究者们强调,创造所造成的领域改变必须要得到相应学术圈的公认或默认。如果潜在的创造性人物所制造的物质或精神的产品不能被学术圈认可,那么这些潜在的创造性人物便未能表现出创造力,也就是说,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没有创造力。 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本文倾向于从个体角度解释创造力,即创造力是一种生产创新性产品的能力。但我们并不赞同将创造力等同于创造性思维甚至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观点。首先,发散性思维不等同于创造性思维。在人们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中,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都充当着不同 的角色,起着互不能替代的作用。其次,也不能说创造性思维能力就等同于创造力。尽管创造性思维能力被认为是创造力的核心内容,但个体要表现出创造力仅仅靠创造性思维是不够的,再现性思维的作用不可忽视。此外,如果只有思维活动,而没有思维成果,我们很难判断一个个体是否具有创造力。因此,思维成果是判断是否具有创造力的重要外在标志。要有思维成果,仅仅有思维能力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忽视动机、毅力等人格特征的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思维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客体,虽然联系紧密,但具有不同的结构⑶。 如果将创造力解释为生产出创新性产品的能力,那么就必须确定什么样的产品才算是创新性产品。创新意指“无中生有”和“首创”,这就意味着要有一个比较。根据比较的对象或范围不同, 我们将创造力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创造力。如果创造者所生产出的产品针对创造者个体而言是 一种创新,那么创造者便表现出个人的创造力。如果创造者所在的学术圈认可了创造者所生产产品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周慧萱 摘要:学龄前幼儿的教育问题日益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她们的美术教育也逐渐被提出备受社会瞩目,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学术界也有不少的成果,而对于过去与当前的比较研究当前是较少的。因此我以我园的美术教研课题研究为依托、经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问题的各方面资料,然后进行比较,希望能给社会提供有关学龄前幼儿美术教育问题的最新状况,从中探究更好的解决和开发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学龄前幼儿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各个领域和行业都和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她们是中国社会的未来也是以后社会竞争和国力竞争的掌舵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特别是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创造力的美术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就一直在上升发展,对于教育的关注度和投资也与年俱增,特别是近几年,幼儿教育更是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也解决了一些偏远地区的幼儿学前教育问题,但这个问题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相关的调查研究更是亟待深入。在这里,我希望经过对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然后经过问卷调查把握学龄前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从而分析她们的美术教育的问题哪些得到解决了,哪些仍需努力以及出现了哪些新问题。同时,尝

试提出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 一、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人口,据统计,中国有超过1亿的0-6岁的学龄前儿童,占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报告公布数字表明,全球幼儿园毛入园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七,其中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而中国仅为百分之四十点七五,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的学龄前儿童人口远远大于世界各国,而我们的幼儿教育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城镇幼儿教师专业率过低、农村幼儿教育普及较少;第二,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过低,无法留住固定的教师资源;第三,从业资格要求不严格,屡次出现虐童事件;第四,家长对与幼儿的学前教育问题不重视。 (二)、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授幼儿如何绘画,并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和知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完善其身心的健全发展,有利于幼儿精神文明的构建,然而在美术教授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当前中国幼儿美术教的现状:第一,把美术教育当做一种技艺来教授,模仿和再现能力是课堂的重点,忽略其在幼儿教育中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学习美术学科对小学生的意义 摘要: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对其进行早期人格培养的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的美育已不单纯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更注重学生的个性、思想、情态等方面的全面性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有利于学生责任心的建立,学生学习美术学科能陶冶人的感性,培养合作精神,减少自私自利的现象。更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优秀的人格品质并不是天生拥有的,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逐渐形成的。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使他们的人格得以成长。因此,通过教学活动,增进其人格健全及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和思绪得以表现,是小学生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对其进行早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是一个人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包括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两个方面,著名英国教育学家赫伯·里德则提出所谓完整人格指的是人所具有的一切潜质都得到全面而协调的发展。而美术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心、育格,这个“格”就是指人格。纵观中外美术教育的发展,最早被追求的是其品格教育的功能:着重人的性格的自然完美性,重视精神的熏陶,并使之获得品性高尚。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以正确的早期教育为起点,儿童时期正是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的胚芽时期。随着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的美育已不单纯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更注重学生的个性、思想、情态等方面的全面性培养。所以,在美术活动中重视早期的人格培养,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伯特·里特曾说:“艺术教育不是为了训练儿童的服从性,而是为了儿童生长的自然秩序的陶冶。”而美术教育正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及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乐学爱学。并在创作的过程中令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变得更有智慧,更有爱心,最后既能成就自己也能帮助他人。 在众多的学科中,无论是数学、语文、英语……都有它特定的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公式。正因如此,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担心自己达不到一定的标准而对学习有恐惧感,这里也反映了一个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我则通过一系列的美术学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鼓起勇气。美术学科最显著于其它学科的功能在于它的独特性,它没有唯一固定评价对与错的标准,允许具有不同风格,鼓励运用多种灵活的手法去表现。所以学生可以在一

论文幼儿绘画兴趣和欣赏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美术活动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但小班初期的幼儿由于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之中,他们的思想境界还处在涂鸦阶段,他们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绘画过程中体现愉悦感,初入园的幼儿还不习惯于有组织的活动,对绘画是怎样一回事也并不清楚,所以在幼儿美术方面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和帮助幼儿由不习惯过渡到习惯,由不清楚过渡到清楚,并使之对美术活动产生 兴趣,对于幼儿的美术活动应怎样指导呢?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 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小鸭游泳”等绘 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等。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 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 教师在选择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教材时一定要注意以上两点。 二、创造适应的美术环境、材料 创设具有可参与性的美术物质环境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必的发挥,而主动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 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 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 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车,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 子让幼儿滚画等。如在喷画活动放烟火”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幼儿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又如在印 章画小兔的新衣”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切成各种图形的蔬菜(胡萝卜、藕)等等, 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衣服形的纸上,一件件漂亮的新衣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为小兔做新衣,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 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 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以游戏的口吻导题,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 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屋顶”的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大风刮走了小兔家的屋顶,小兔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小兔的同情,纷纷表示要为小兔盖新房”。这时 教师就可以教幼儿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贴在小兔的屋子上,小兔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还有在纸画活动帮妈妈绕绒线”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圆圈线。教师利 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2、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717577800.html,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作者:卢芬芬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创新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标志。学生由于知识面较为狭窄,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越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心越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有利条件,并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 关键词:创造力;环境;机会;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6-0234-01 "惜时增效,轻负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培养出自已探究能力和创造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说到创造力,常人总会觉得它遥不可及,认为它是某些领域内天才们的专属,然而创造力虽不是与生俱来,但也不是天才们的专利,幼儿天马行空的想法,总是给人带来惊喜,然随着年龄对增长,他们中大部分人却变得越来越守规矩,思维慢慢形成定势,解决问题常常以不变应万变,创造力慢慢消逝。 那么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精神或物质产品的能力或特征,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它必须新且具有社会价值,例如精神病患者的一些奇异想法不具备社会价值便不能称之为创造。学生是明日的创建者,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是新时代教育的新需求,那么,教师要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本人拟结合本人平时的点滴体会,来谈谈在教学中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教师要尊重个性 爱因斯坦认为,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个性独立的条件是自由,个体天生是自由的。而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个体进行创造必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往往具有与他人不同的想法,他们个性独特,有些甚至偏离文化常模,偶尔还会扰乱课堂秩序,他们善于发现和提问,对于这样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尽量保护他们的个性,做到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不给他们贴上异常等标签,不强制要求他们从众,给他们高度容忍,让他们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相信学生,把自主权更多地放给学生,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地,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造、去经受生活的锻炼和考

中国美术教育现状

中国美术教育现状 我国的美术教育是沿着“艺”和“技”两条脉络发展的,对应着美术教育效能的两个侧重面,在当代中国,美术教育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有不少的问题出现,我想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教育的薄弱之处,也是眼下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过去的教育方式有的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的要求,如何借助于文化娱乐的丰富多采的活动来进行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美育必须担当起新的历史任务。”一九八四年全国美育座谈会上,著名教育家黄济先生就尖锐地提出了这一问题。 一、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 (一)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是中国义务教育的开始,给学生打好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中国美术教育初级阶段的教育理念。但当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语数轻美育、重技能轻创造、重考分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等现象,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接受美术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美术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其实直接影响着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2.全社会应重视美育教育,学校应尊重美术教师,安排好美术课程。教师应切实上好美术课,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建立学习的信心,最终让全体学生都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 3.鼓励优等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为小学阶段艺术素质能否得到发展,都直接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他们一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初高中阶段 现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美育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美术教育是美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受教育者在接受美的教育时,体验来自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真实情感的美的意味,从而导入纯洁、高尚、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因此,中学美术教育侧重于审美教育,即以美术欣赏为主要的教育手段。 为数众多的家长和教师片面的认为学生爱好美术及书法就是画画儿,学校开不开美术课和学生懂不懂艺术无关紧要,由此而产生的恶劣影响是十分严重的。由于来自社会的种种因素,导致大多数人对美术教学的误解和偏见,以至使中学美术教育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地位。由于学校在教学上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忽视及漠视非智力因素或形象思维的开发和培养,从某种程度上约制学生求知的视野。所以说,这是导致学生想象力渐次削弱的主要症结。 近几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虽然制定了美术欣赏课教材,但少有学校开设,只有为了考美术专业的学生开始考前美术培训。但学校没有给这些学生分配合理的训练时间,很多学校整个高中阶段的专业课和文化课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高中美术教育的一种畸形发展,给高中美术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农村美术教育 由于经济、观念、师资等诸方面的因素,农村美术教育与城市比较而言,存在着长期落后的状况。美术师资不足,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模式、内容、方法依然陈旧,很难适应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应该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变劣势为优势,

浅谈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7-01-10T15:52:35.52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0月上作者:魏艳玲 [导读] 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 摘要:当前美术教育现实与我们想象的差距还很大,尤其在乡村基础教育中整个美术教育是严重缺失的,美术教育在乡村中小学是十分薄弱的,农村学校美术学科还没引起真正的重视,可以这么说在农村,艺术学科的教育严重滞后。目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对策 农村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现令人堪忧,尤其在乡村基础教育中整个美术教育是严重缺失的,美术教育在乡村中小学是十分薄弱的,农村学校美术学科还没引起真正的重视,可以这么说在农村,艺术学科的教育严重滞后。中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文化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都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密不可分,它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 随着近几年教改的发展,新的课程如中小学美术雕塑、电脑绘画、摄影等在美术教材上的增加。农村中小学相对由于班级少,师资力量贫乏,因此,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条件状况令人担忧: 1.传统美术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教育体制的现状,导致家长、教师、学生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由于实际认识不足,美术课在实际工作中被随便缩减,课程随时被其他基础学科挤占,有些地方甚至不开设这科目。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美术课只是小课、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家长无所畏,学生不当回事的现象多达90%。学生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语数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限制。 2.美术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忽略了美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所以首先主观上不重视美术课堂教学。如有些教师走进课堂后叫学生把课本翻到第几页,说“同学们把书上的这些画挑喜欢的画起来,下课后交上来。画好了做作业。”有的备课不够重视,作业评价过于简单。因不用考试,美术教学没有任何压力,对于备课,部分教师为了应付检查抄写教参,不注重教学效果。作业的批改只见分数,少见评语,甚至不批,以致于到底哪些地方存不足,学生浑然不知。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很多学校很难拿出一套完整合理的美术教学质量考核的办法,因而对于美术教学工作无法评价,无从奖惩,也导致部分美术教师上课缺少压力,没有动力,教学行为不积极。 3.学生学习用具难以备齐 上课时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学习用具,教材内容无法实施。时间一长学生对上课的兴趣大大降低,教师索性安排学生上自习、做作业等,长此以往,学生、教师都把这些课当成游戏课。农村家长很关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却不把艺术特长当回事。当然,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该因地制宜作些调整,发挥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 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对策 1.转变美术教育的观念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不仅要提升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领导水平,更要提升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家长和学生是美术教育行动的主体,家长无所畏,学生不当回事,导致学习用具不带、上课不遵守纪律,是导致美术课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美术课只是点小课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转变家长和学生思想观念迫在眉睫。教育主管部门还要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合理的投入现状。应加强农村中小学的硬件、软件的设施配备,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资金的投入和配齐美术专业师资及专业师资的合理利用,这样才可以缩小城乡与偏远山区的教育差距。 2.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中小学生的绘画兴趣 我们要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如有效地运用智力玩具、七巧板拼图、石子摆图、玩橡皮泥、撕纸拼图……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如给儿童尝试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心就不会产生兴趣。如有尝试用蜡笔,水粉,国画颜料,水彩,等。尝试不同的画法和效果,学生的绘画越来越活,创造性也随着不断地发挥。 3.开展各学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防也试试,做好合理安排合作学习方式。这里不是单纯的学生之间的合作,还有各科的合作,如在美术欣赏课可将美术与音乐与历史与思想政治等科目合起来。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神与物游,洞幽发微的胜境。还可将美术与环境保护教育、美术与语、数、英、体及手工劳作有机结合起来上。把美术课堂变成学生的实验场,可多开展些工艺课(加强动手,增强创造力)如拼贴画,用非笔之“笔”画画。也就是用我们身边的任何材料——手指,头发,废布头,稻草,绳子,树叶等。可以创作出奇妙的作品。这能拓展我们的教学思路,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中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文化课程,它能提高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落入空头口号。美术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做好美术课这门学科,可很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我们教育的综合实力。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为美术教育者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美术教学。

幼教论文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幼儿期是幼儿想象力发展活跃的时期,他们的生活、游戏都离不开想象,特别是幼儿在进行艺术创造时,想象力更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实践活动中,如何以开展美术活动为契机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给予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使其头脑里充满各种事物的形象,这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因为婴幼儿时期想象的特点是由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所以,孩子生活内容越丰富,得到各类事物的形象越多,就越有助于想象力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营造美术活动环境。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也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而,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教师在进行教室内外的装饰、墙壁的美化时,一定要做到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比如:在墙面装饰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制做贴立体感较强,色彩鲜艳的墙面,如“海底世界”“梦幻宇宙”等。孩子对此类东西比较感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观察与共鸣。

此外,增设美术区,为幼儿提供白板、记号笔、五彩胶泥、卡纸等,方便幼儿随意涂抹,使他们的想象及所见所闻都能在这块园地里得到充分展示。有了这样的氛围,幼儿不仅能够随时发现美、观察美、感受美、欣赏美,而且能够及时表现美、创造美。这也可以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2.丰富美术活动内容。 通过主题画、想象画教学,促进幼儿思维活动的发展,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题画、想象画教学可以使想象的范围扩大,有利于发展幼儿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创造力。在进行主题画与想象画教学时,内容应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能引起无限联想的题目,通过幼儿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来。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画出“我的最爱”,小朋友兴趣浓厚,画面内容也极为丰富,色彩鲜艳,画完后我让幼儿分别讲一讲自己的画,幼儿往往会把实际不存在的现象创造性表现出来,有的滑稽可笑,有的离奇古怪。老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充分尊重幼儿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要过分强调绘画的比例、结构的正确性,也不要用老师的意图去代表幼儿想象,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体现幼儿个性的作品。 3.以游戏形式组织绘画教学。 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想象。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引起孩子想象的物质基础。要多为孩子提供各种不同游戏材料和玩具,可促使孩子去做相应的游戏,产生相应的想象。如,一副几何图形,可促进孩子自由想象,他能组成自己喜爱的各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发表时间:2019-05-09T10:52:43.6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作者:古丽坚乃提·阿塔伍拉[导读] 美术教育可以说是幼儿长大以后全面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美术教育能够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多变的形状,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中的美都展现出来 古丽坚乃提·阿塔伍拉(新疆墨玉县北京幼儿园新疆墨玉 848100)【摘要】美术教育可以说是幼儿长大以后全面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美术教育能够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多变的形状,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中的美都展现出来,用它把身边的一切事物介绍给幼儿认识,以此来激发出幼儿的审美能力。所以,美术教育是幼儿园重要的一门课程,要将它重视起来,不断的改善和提升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能力,这也是幼儿教师们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改善和提升 中图分类号:G663.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36(2019)05-110-01 一、绘画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孩子的画画和我们常人所理解得画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并不是要画一幅完整的画,而是要表达小小的自我。尤其是3岁以前的孩子,他们视觉发育非常快,事物在眼前呈现时,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他们需要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可是这时幼儿语言发展并不完备,所以绘画就成了他们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成人看到一件新鲜的东西时,会有一种感受,会有表达的欲望,孩子也是一样。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面对那么多的新鲜感受,孩子的表达欲望是极其强烈的。如果我们不让他们表达,他们就会感到压抑,会沉积在心里;如果我们给他们条件,让他们通过绘画,尽情的、充分的表达出来,那么他们就会很释放、很敞开,心理发育也会因此很健康。 二、释放孩子让其充分发挥自己 很多时候,老师或者家长都会拿来教孩子练习涂、描、填之类的图画书,让孩子们看着进行绘画,其实这对孩子美术才能的发展是不利的。孩子的思维本来是发散的、变化的,可是当我们给了他们一个框框,他们就只能在固定的范围里涂色,或者只能按照规定去画,比如:树干一定要涂成棕色,西瓜一定是圆的、绿色的等等。孩子以后一画西瓜就是绿色的,他们的思维已经固定了,就不会再去想,如果把西瓜切开,就会变成红色。 1.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如果没有地方画,孩子就会在被子、衣服、墙上画,此时,家长或者老师会因为怕脏、怕乱而限制孩子画画。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比较独立的空间,让他们感觉很自在,哪怕空间小一点也没关系,阳台、房间的角落都可以,同时要给孩子提供美术材料,例如:画笔、颜料等。 2.不要给孩子提供参照物。有时候孩子会对老师说:“老师,我画的不好。”他们这样说,是因为有一个所谓的“好”的参照物。这种参照物尽量不要有,不然孩子会觉得自己画不好这个物体,就不愿意表达了。 3.赞美孩子的作品。不要看到孩子画得不像,就觉得画的不好,其实我们成人也不可能画得很像的。画的像不像,是我们成人看世界的习惯,但绝对不是美术作品的衡量尺度,我们通常认为一副好的画应该把世界再现出来,其实更好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要表达画家的各种观念和创新。对孩子来说,在他们还不具备再现能力的时候,他们所要表达的完全是自己的感受,更具有想象和创造力。所以,对孩子的作品,我们应该多鼓励、多赞美,而不应该以成人所谓好坏的标准来评判它。 三、将色彩融入孩子的生活和情感 色彩是绘画里极大的奥秘,色彩的变化是无穷尽的。我们常说:“赤橙黄绿青蓝紫”,其实中间的颜色都被忽略了,但是孩子们的视觉感受和发育需要吸收非常丰富的色彩。如果在绘画的敏感期就练习调颜色,孩子就可以形成很独特的色彩感觉。可是,现在大部分老师、家长只会给孩子单一的笔,如:油画棒,画出来的颜色都是线条,孩子们要逼迫自己从线条里面去找色彩。要么就是让孩子涂色,其实涂色要涂成一片,才能看到颜色的效果,所以她并不是对孩子直接的色彩刺激。最好是给孩子提供干净、无毒的颜料,让他们调出颜色来。孩子们也可以去触摸、感受颜料的质感。 1.色彩和色彩交朋友。我给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通常会启发孩子:黄颜色喜欢交什么朋友?红颜色又喜欢交什么朋友?黄颜色交朋友以后,自己会怎么样呢?可以让一个孩子当红色,一个孩子当黄色,两个孩子互相拥抱一下吧!然后把这两种颜色一调和,就成了橘红或者橘黄,颜色就更加显眼了。这就是交朋友之后的结果,两个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孩子们就知道颜色是怎么回事。他们会感受到这个世界很美好。接着,孩子们就会一个个的去试,把很多颜色都调出来。比如:蓝色和黄色交朋友,就成了绿色。有的孩子还会说:“这个蓝色好孤独啊,所以就来找黄色玩了,然后绿色就变出来了。”这样,孩子的整个生活经验就都给调动起来。 2.妈妈是什么颜色的?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是充满色彩的。在孩子的眼里,妈妈也是有各种颜色的。我便教孩子们联想,比如妈妈是什么颜色的?妈妈漂亮的时候是什么颜色?有的孩子就会说,妈妈有好几种颜色,就像变色龙一样,因为她每天都换衣服。有的说,妈妈是黑色的,因为她生气、不高兴了。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个小朋友说,妈妈是蓝色的,因为她这两天很忧郁。我便问他:“妈妈为什么忧郁呢?”孩子说:“因为我爸爸出差了,很长时间没回来,妈妈很累。”我又问:“为什么妈妈会很累啊?”孩子说:“因为奶奶生病住院了。”我再问:“那你妈妈高兴的时候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就说:“她高兴的时候是粉色的。”通过这样的启发,孩子就能够去理解、去感受、去联想,而且还敢于表达了。孩子内心的很多东西,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变得很快乐。 总之,孩子的心灵纯洁,充满灵性,他们的感受敏锐,想象力丰富,富有创造力,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美术活动对孩子的兴趣、健康个性、审美与创造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让孩子的美术教育回到孩子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美术潜能,我们应在遵循孩子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评价孩子的作品,让美术活动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使孩子们真正成为美术世界的主人。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 义和作用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常常与音乐、体育被当作调节学习情绪的“小三门”,学生们因为大量的课外作业也愿意将每周少得可怜的一两节美术课改为语数课。到临大考时,把美术课改成自习更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皆大欢喜。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连起码的一些美术教具,如几何体、石膏像等也没有;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有的学校只好让不懂美术的教师兼职上美术课。“赶鸭子上架”的教师,为了混过美术课只好在课前先请人在黑板上画个图案,然后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画,自己拿起语文或数学作业在改,有的干脆在上课时拿一个牙罐往讲台上一放,让学生自己写生;美术对学习其他学科的启蒙和铺路架桥的功能。下面试就小学美术的功能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1 美术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 儿童从小就喜欢画画,就想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从他会拿笔起,就在纸上、地面上或是墙壁上画出千奇百怪的形象,由于儿童缺乏明确的数和量的观念,不理解透视现象和空间关系,因此,在画画时常常忽略了物体的大小、高低、远近的比例关系。把人物、大树、房屋画成高低一样,有时把地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画在一条水平线上,把雨伞画成帽子那么小。但尽管儿童画得不象、画得使人发笑,可他要画一辆汽车或飞机,总要事先有个考虑,这样不间断的思考和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就是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首先要经过观察、感知客观事物的形象、结构、比例、色彩、空间位置等。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这样就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及认识事物的能力。儿童作画,主观创造的成份较多,往往不着边际,异想天开,这就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思维特点是直观行动性,而画画和手工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也就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美术活动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这样儿童的手指肌肉也得到发展;使动作协调。要使画面效果好看,就要求儿童有正确的审美观,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就促使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实践表明,美术教学有如下主要优点: 用比较法指导少儿在观测对象时对物体各部分之间的长、宽、深的比例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大小与位置、物体与画面之间进反复比较,得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掌握物体之间的特征,可以培养少儿的观察能力。 .用联系法指导少儿在组成物写生或景物写生中观察哪个是主体物,哪个是陪衬物,再观察被挡住物体的可见部分时,要联系到不可见的部分,使少儿对描绘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现象,从而找出形体的结构规律,可以培养少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 .用默化画法训练少儿的观察力,可以培养少儿的记忆力和默画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活动对发展儿童少年的智力和培养创造力是相当有意义的。能陶冶少儿美好的情操,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和

浅谈中国美术教育现状

浅谈中国美术教育现状 自古以来,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人们发现美术作品及其构成因素均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作用。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了门户。” 在当代中国,美术教育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有不少的问题出现,我想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教育的薄弱之处,也是眼下全社会都关注的,让我们为了中国美术教育的进步一起来探讨吧! 小学阶段是中国义务教育的开始,从小给学生打好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初级阶段的教育理念。美术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其实直接影响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但我们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并不理想,有些学校甚至不开这门课程,很多人认为美术课可有也可无。存在着重语数轻美育、重技能轻创造、重考分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美术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培养智能、培养兴趣、重视美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此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应该做到: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接受美术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必须提高艺术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人的艺术素质入手,因为每一个人的艺术素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素质是每一个人素质的融合和升华。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第二,全社会应重视美育教育,学校应尊重美术课教师,安排好美术课程,教师应切实上好每美术课。上好小学美术课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差生问题,不能排斥他们,帮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能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坚强的自信心,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从而使他们不断进步,最终让全体同学的都对美术有浓厚兴趣,都来上好美术课。第三,鼓励优等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教师可通过对他们提出较高学习要求,来带动全班强烈的艺术兴趣,以此实现艺术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客观要求。小学阶段艺术素质能否得到发展,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他们的一生均有深远的影响。 在初高中阶段美术教育会因为其他课程的设立而产生不同的现象,初中三年绝大部分学校都开设美术课,总的现象和小学差不多,都不受重视。心喜的是许多学校开设美术兴趣小组进行专门辅导,遗憾的是这些兴趣小组多数是开始为日后竞争异常激烈的美术高考好准备,美术训练枯燥而乏味。近几年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虽然制定了美术欣赏课教材,但高中美术欣赏课很少有学校开设,绝大多数的高中不开美术欣赏课,高中课程基本上把美术课踢出了课程表,只有为了想考入美院的部分学生开始了他们漫长而枯燥的考前美术培训。几乎所有的高中都有美术高考生在上考前培训班,这种考前培训班分两校内的和校外的,而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五谷湾小学周泽汐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更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是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美和艺术美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在正确审美观念上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他再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它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不管这些学生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天赋好还是天赋差,每位学生都应该受到同等的教育。 关键字:美术教育素质审美 美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商品社会中,没又存在于交流的点点滴滴。美的设计在生活中越来越无处不在。在商品经济中可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促使销量增加。无论是在商业整体设计,还是一件商品的设计,城市的规划设计等等,各行各业都需要好的美术素质。然而,这种感觉和发散联系思维的优秀素质和创新能力都是从小积累的,灵活的思维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面对社会上对美术教育认识上的一些偏差,我觉得我们应该研究一下美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当起到哪些重要作用?我们做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认识到美术在教育中的作用,真正认识到美术对于人的成长的作用,才能思路清晰的对孩子们进行有意义的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纷纷感到竞争的激烈,全球一体化的步

伐在加速迈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将展开大较量。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为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积极采取措施,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对策,并积极进行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保持本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优势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认识,特别是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为此,1998年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来抓。教育部把美术课程改革归入基础教育改革任务之一,制定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并加以实施。 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从下面六个问题来加以认识: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当代的中国也在进行着经济模式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促进我国经济的告诉发展,但同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