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第六章练习

统计学第六章练习

统计学第六章练习

1、为了检验不同品牌电池的质量,质监部门抽检了3家生产商生产的五号电池,在每个厂

(1)将方差分析表中所缺数值补充完整。

(2)分析三个生产商生产的电池的平均寿命之间有无显著差异(取显著性水平0.05)。(3)如果有差异,到底哪些厂商之间有差异。

2、5种不同品牌的鲜牛奶在不同的超市出售。为研究不同品牌的牛奶销售量是否存在差异,随机抽取了8家超市,记录了一周内各品牌牛奶的销售量数据(单位:箱。每箱30袋,每

显著性水平为0.05,用Excel分析表如下:

(2)分析品牌和商场对牛奶销售量是否有影响。

统计学原理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抽样调查 1.当研究目的一旦确定,全及总体也就相应确定,而从全及总体中抽取的抽样 总体则是不确定的。(V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 本。( X )3.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X )4.我们可以任取某一次抽样所得的抽样误差,来作为衡量抽样指标对于全及指 标的代表性程度。(X ) 5.由于没有遵守随机原则而造成的误差,通常称为随机误差。(X ) 6.抽样平均误差是表明抽样估计的准确度,抽样极限误差则是表明抽样估计准 确程度的范围;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V ) 7.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 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V ) 8.所有可能的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V ) 9.按有关标志排队,随机起点的等距抽样可能产生系统性误差。( V ) 10.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X )11.重复抽样时,其他条件不变,允许误差扩大一倍,则抽样数目为原来的2倍。 (X) 12.扩大或缩小抽样误差范围的倍数叫概率度,其代表符号是V。(V) 13.重复抽样时若其它条件一定,而抽样单位数目增加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为 原来的2倍。(X) 14.由于抽样调查存在抽样误差,所以抽样调查资料的准确性要比全面调查资料 的准确性差。(X) 15.在保证概率度和总体方差一定的条件下允许误差大小与抽样数目多少成正 比。(X) 16.扩大或缩小了以后的抽样误差范围叫抽样极限误差。(X) 17.如果总体平均数落在区间(960,1040)内的概率为0.9545,则抽样平均误 差等于30。(X) 18.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 率保证程度。(V )19.扩大抽样误差的范围,会降低推断的把握程度,但会提高推断的准确度。(X)

统计学第五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目的在于() A.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B.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C.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D.推断总体指标 2.在重复抽样条件下纯随机抽样的平均误差取决于() A.样本单位数 B.总体方差 C.抽样比例 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3.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若抽样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 B.二年级较大 C.误差相同 D.无法判断 4.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公式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结果将()A.高估误差 B.低估误差 C.恰好相等 D.高估或低估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A.扩大到原来的2倍 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缩小到原来的1/4 D.缩小到原来的1/2 6.当总体单位不很多且差异较小时宜采用() A.整群抽样 B.纯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等距抽样 7.在分层抽样中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方差是() A.层间方差 B.层内方差 C.总方差 D.允许误差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特点有() A.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上 B.深入研究复杂的专门问题 C.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标 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 E.抽样误差可以事先控制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样本容量的大小 B.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C.总体单位的标志变动度 D.抽样方法 E.抽样组织方式 3.抽样方法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 A.重复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不重复抽样 4.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是() A.无偏性 B.同质性 C.一致性 D.随机性 E.有效性 5.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A.总体方差的大小 B.抽样方法

统计学第一章练习题19785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 1.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A只有有限总体具有 B只有无限总体具有 C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都具有 D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都不具有 2.”统计”的基本含义是()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分析、统计推断、统计描述 C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D统计分组、统计指标、统计分析 3.研究生招生目录中,201为英语、202为俄语、203为日语。这里语种属于()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4.电视观众对收费频道是否应该插入广告的态度为不应该、应该、无所谓。这里“不应该、应该、无所谓”是()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5.学生的智商等级是()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定序数据包含定类数据和定距数据的全部数据 B定类数据包含定序数据的全部信息 C定序数据与定类数据是平行的 D定比数据包含了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和定距数据的全部信息 7.用部分数据去估计总体数据的理论和方法,属于() A理论统计学 B应用统计学 C描述统计学 D推断统计学 8.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调查足够多的学生,这个方法称为()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相关分析法 9.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则() A所有居民的消费支出额是总体单位 B所有居民是总体 C某个居民的消费支出额是总体

D所有居民是总体单位 10.统计学的数量性特点表现在它是() A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利用大量的数字资料建立数学模型 C在质与量的联系中来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D以数学公式为基础的定量研究 11.统计学的总体性特点是指() A研究现象各个个体的数量特征 B研究由大量个别事物构成的现象整体的数量特征 C从认识总体入手开始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 D从现象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现象的性质和规律 12.统计研究中的大量观察法是指() A一种具体的调查研究方法 B对总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C收集大量总体资料的方法 D要认识总体的数量特征就必须对全部或足够多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13.对全市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职工 C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D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业 14.某年全国汽车总产量是() A随机变量 B连续变量 C离散变量 D任意变量 15.要反映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业绩水平,总体单位是() A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 B我国所有工业企业 C我国工业企业总数 D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16.统计总体的特点是() A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 B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C数量性、总体性、差异性 D数量性、综合性、同质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

统计学(贾俊平,第四版)第五章习题答案

《统计原理》第五章练习题答案 5.1 (1)平均分数是范围在0-100之间的连续变量,Ω=[0,100] (2)已经遇到的绿灯次数是从0开始的任意自然数,Ω=N (3)之前生产的产品中可能无次品也可能有任意多个次品,Ω=[10,11,12,13…….] 5.2 设订日报的集合为A ,订晚报的集合为B ,至少订一种报的集合为A ∪B ,同时订两种报的集合为A ∩B 。 P(A ∩B)=P(A)+ P(B)-P(A ∪B)=0.5+0.65-0.85=0.3 5.3 P(A ∪B)=1/3,P(A ∩B )=1/9, P(B)= P(A ∪B)- P(A ∩B )=2/9 5.4 P(AB)= P(B)P(A ∣B)=1/3*1/6=1/18 P(A ∪B )=P(B A )=1- P(AB)=17/18 P(B )=1- P(B)=2/3 P(A B )=P(A )+ P(B )- P(A ∪B )=7/18 P(A ∣B )= P(B A )/P(B )=7/12 5.5 设甲发芽为事件A ,乙发芽为事件B 。 (1)由于是两批种子,所以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所以有:P(AB)= P(B)P(B)=0.56 (2)P(A ∪B)=P(A)+P(B)-P(A ∩B)=0.94 (3)P(A B )+ P(B A )= P(A)P(B )+P(B)P(A )=0.38 5.6 设合格为事件A ,合格品中一级品为事件B P(AB)= P(A)P(B ∣A)=0.96*0.75=0.72 5.7 设前5000小时未坏为事件A ,后5000小时未坏为事件B 。 P(A)=1/3,P(AB)=1/2, P(B ∣A)= P(AB)/ P(A)=2/3 5.8 设职工文化程度小学为事件A ,职工文化程度初中为事件B ,职工文化程度高中为事件C ,职工年龄25岁以下为事件D 。 P(A)=0.1 P(B)=0.5, P(C)=0.4 P(D ∣A)=0.2, P(D ∣B)=0.5, P(D ∣C)=0.7 P(A ∣D)=2/55)C P(C)P(D )B P(B)P(D )A P(A)P(D ) A P(A)P(D =++ 同理P(B ∣D)=5/11, P(C ∣D)=28/55 5.9 设次品为D ,由贝叶斯公式有: P(A ∣D)=)C P(C)P(D )B P(B)P(D )A P(A)P(D ) A P(A)P(D ++=0.249 同理P(B ∣D)=0.112 5.10 由二项式分布可得:P (x=0)=0.25, P (x=1)=0.5, P (x=2)=0.25 5.11 (1) P (x=100)=0.001, P (x=10)=0.01, P (x=1)=0.2, P (x=0)=0.789

统计学第六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的函数关系是( ) A现代化水平与劳动生产率 B圆周的长度决定于它的半径 C家庭的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D亩产量与施肥量 2.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 A -∞< r <+∞ B -1≤r≤+1 C -1< r < +1 D 0≤r≤+1 3.年劳动生产率x(干元)和工人工资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 A增加70元 B减少70元 C增加80元 D减少80元 4.若要证明两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高,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应接近于( ) A +1 B -1 C 0.5 D 1 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用来判断现象( ) A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 B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C完全相关还是不完全相关 D单相关还是复相关 6.某校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x)与考试成绩(y)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方程?=a+bx。经计算,方程为?=200—0.8x,该方程参数的计算( ) A a值是明显不对的 B b值是明显不对的 C a值和b值都是不对的 D a值和b值都是正确的 7.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自变量的均方差为2,因变量均方差为5,而相关系数为0.8时,则其回归系数为:( ) A 8 B 0.32 C 2 D 12.5 8.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的 C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 D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 9.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 ) A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单产量之间的关系 B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C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

统计学基础_第五章_动态数列分析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教学目的】 1.区分不同种类的动态数列 2.熟练掌握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各种方法 3.掌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的种类,运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动态指标的相互推算 4.理解趋势的意义,运用长期趋势测定方法对长期趋势进行测定 5.计算季节比率,并且深刻理解季节比率的经济含义 【教学重点】 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种类和特点 2.动态比较指标和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 3.动态数列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1.绝对数时间数列中的时点数列平均指标的计算 2.相对数、平均数时间数列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 3.动态数列分析方法中的季节变动分析方法 【教学时数】 教学学时为12课时 【教学容参考】 第一节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 一、动态数列的概念 将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各个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了一个动态数列,也叫做时间数列。动态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二是反映该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 通过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首先可以从现象的量变过程中反映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程度和趋势,研究其质量变化的规律性。 其次,通过对动态数列资料的研究,可以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 第三,利用动态数列,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已成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案例】 下面图表列举了我国2004~2007年若干经济指标的动态数列。 表5-1 我国2004-2007年若干经济指标 二、动态数列的种类 按照构成动态数列的基本要素———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动态数列可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种类型。其中绝对数动态数列是基本的数列,相对数和平均数动态数列是派生数列。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指数

第五章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的指数是指反映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各种动态相对数 2.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哪一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简单总体 D.复杂总体 3.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4.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5.按指数对比基期不同,指数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6.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商品价格指数 B.单位成本指数 C.劳动生产率指数 D.职工人数指数 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量指数 B.销售额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8.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平均指数 9.综合指数包括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0.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1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指数编制的方法不同 12.编制综合指数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 B.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 C.指数体系 D.个体指数和权数 1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同度量因素 A.基期的质量指标 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基期的数量指标 14.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r语言与统计分析第五章课后答案

第五章 5.1 设总体x 是用无线电测距仪测量距离的误差,它服从( α,β)上的均匀分布,在200次测量中,误差为xi 的次数有ni次: Xi: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Ni:21 16 15 26 22 14 21 22 18 25 求α,β的矩法估计值 α=u- 3s β=u+ 3s 程序代码: x=seq(3,21,by=2) y=c(21,16,15,26,22,14,21,22,18,25) u=rep(x,y) u1=mean(u) s=var(u) s1=sqrt(s) a=u1-sqrt(3)*s1 b=u1+sqrt(3)*s1b=u1+sqrt(3)*s1 得出结果: a= 2.217379 b= 22.40262 5.2 为检验某自来水消毒设备的效果,现从消毒后的水中随机抽取

50L,化验每升水中大肠杆菌的个数(假设1L 水中大肠杆菌的个数服从泊松分布),其化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试问平均每升水中大肠杆菌 个数为多少时,才能使上述情况的概率达到最大 大肠杆菌数/L:0 1 2 3 4 5 6 水的升数:17 20 10 2 1 0 0 γ=u 是最大似然估计 程序代码: a=seq(0,6,by=1) b=c(17,20,10,2,1,0,0) c=a*b d=mean(c) 得出结果: d= 7.142857 5.3 已知某种木材的横纹抗压力服从正态分布,现对十个试件做横纹抗压力试验,得数据如下:482 493 457 471 510 446 435 418 394 469 ( 1)求u 的置信水平为0.95 的置信区间程序代码: x=c(482 493 457 471 510 446 435 418 394 469 ) t.test(x) 得出结果: data: x t = 6.2668, df = 9, p-value = 0.0001467 alternative hypothesis: true

统计学基础 第一章 统计概述

第一章统计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统计的含义、方法及职能 2.能够灵活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难点为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时数】 教学学时为4课时 【教学内容参考】 第一节统计的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含义 【引言】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已经对这个时代的特征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这就是信息时代。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信息,我们只有利用统计这一工具,才能理解世界的精彩,了解世界宏微观的经济运行状况。为了管理好国家,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和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统计机构,或专门成立企业营销组织、营销策划等机构,由专门的统计人员或营销策划人员负责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为国家和企业进行各项决策提供可靠、及时的统计信息。 【案例】 据统计,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这些都是统计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 因此,我们将统计的含义概括为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情况和特征的数字及文字材料,称为统计资料; 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总称,称为统计工作(或统计活动)。 统计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 系统论述统计工作的学科,称为统计学。 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做好统计工作、取得有效统计资料的基础。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即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具体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统计资料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案例】

统计学第五章 练习

第五章 一、填空题: 1、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包括 和 。 2、绝对数时间序列可以分为 和 两种,序列中不同时间数值相加有实际的意义的是 。 3、设i=1,2,…n , i a 为第i 期发展水平,则1a 称为 ,n a 称为 ,/i a 1 i a 是 , /i a 1a 是 。 4、计算间断时点序列平均发展水平,一般有两个假设条件:假设上期末水平 本期初水平,其二是假设现象在间断期内数量 变化。 5、时间序列的波动可以分解为 、 、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6、报告期粮食总产量增加12%,粮食播种面积增加9%,则粮食每亩产量提高 。 二、单项选择题 1、时间序列与变量数列( )。 A 、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B 、都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 C 、前者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后者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 D 、前者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后者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2、时间序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时点序列 B 、时期序列 C 、平均数时间序列 D 、相对数序列 3.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和动态平均分析的基础指标是( )。 A 、发展水平 B 、发展速度 C 、平均发展水平 D 、平均发展速度 4、发展速度属于( )。 A 、比例相对数 B 、动态相对数 C 、比较相对数 D 、强度相对数 5、一个动态数列的多个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6%、9%,该数列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 A 、4%×6%×9% B 、 104%×106%×109% C 、(4%×6%×9%)-1 D 、(104%×106%×109%)-1 6、 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的增长量( )。 A 、逐年增加 B 、逐年减少 C 、保持不变 D 、无法判断

统计学原理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抽样调查 1.当研究目的一旦确定,全及总体也就相应确定,而从全及总体中抽取的抽样总 体则就是不确定的。( V )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 本。 ( X ) 3.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与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就是确定的、唯一 的。(X ) 4.我们可以任取某一次抽样所得的抽样误差,来作为衡量抽样指标对于全及指 标的代表性程度。( X ) 5.由于没有遵守随机原则而造成的误差,通常称为随机误差。( X ) 6.抽样平均误差就是表明抽样估计的准确度,抽样极限误差则就是表明抽样估 计准确程度的范围;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V ) 7.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 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V ) 8.所有可能的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V ) 9.按有关标志排队,随机起点的等距抽样可能产生系统性误差。 ( V ) 10.抽样推断就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 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就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X ) 11.重复抽样时,其她条件不变,允许误差扩大一倍,则抽样数目为原来的2倍。(X) 12.扩大或缩小抽样误差范围的倍数叫概率度,其代表符号就是V。(V) 13.重复抽样时若其它条件一定,而抽样单位数目增加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为原 来的2倍。(X) 14.由于抽样调查存在抽样误差,所以抽样调查资料的准确性要比全面调查资料 的准确性差。(X) 15.在保证概率度与总体方差一定的条件下允许误差大小与抽样数目多少成正 比。(X) 16.扩大或缩小了以后的抽样误差范围叫抽样极限误差。(X) 17.如果总体平均数落在区间(960,1040)内的概率为0、9545,则抽样平均误差等 于30。(X) 18.抽样估计置信度就就是表明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 概率保证程度。(V ) 19.扩大抽样误差的范围,会降低推断的把握程度,但会提高推断的准确度。(X)

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其中的基础是() A.统计学B.统计方法 C.统计工作D.统计资料 2.对3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30名职工B.3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每一名职工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某人的年龄B.某人的性别 C.某人的体重D.某人的收入 4.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 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B.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A.数量性B.同质性 C.总体性D.具体性 E.社会性 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B.归纳推断法 C.统计模型法D.综合分析法 E.直接观察法 3.下列标志哪些属于品质标志() A.学生年龄B教师职称C企业规模D企业产值 4.下列哪些属于离散型变量 A年龄B机器台数C人口数D学生成绩 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6.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对调 B.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统计学习题答案 第5章 参数估计

第5章 参数估计 ●1. 从一个标准差为5的总体中抽出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样本均值为25。 (1)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x σ等于多少? (2) 在95%的置信水平下,允许误差是多少? 解:已知总体标准差σ=5,样本容量n =40,为大样本,样本均值x =25, (1)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x σ=0.7906 (2)已知置信水平1-α=95%,得 α/2Z =1.96, 于是,允许误差是E = α/2 Z 6×0.7906=1.5496。 ●2.某快餐店想要估计每位顾客午餐的平均花费金额,在为期3周的时间里选取49名顾客组成了一个简单随机样本。 (3) 假定总体标准差为15元,求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差; (4) 在95%的置信水平下,求允许误差; (5) 如果样本均值为120元,求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解:(1)已假定总体标准差为σ=15元, 则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差为 x σ15=2.1429 (2)已知置信水平1-α=95%,得 α/2Z =1.96, 于是,允许误差是E = α/2 Z 6×2.1429=4.2000。 (3)已知样本均值为x =120元,置信水平1-α=95%,得 α/2Z =1.96, 这时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α/2 x Z 0±4.2=124.2115.8 可知,如果样本均值为120元,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为(115.8,124.2)元。 ●3.某大学为了解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全校7500名学生中采取不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6人,调查他们每天上网的时间,得到下面的数据(单位:小时): 3.3 3.1 6.2 5.8 2.3 4.1 5.4 4.5 3.2 4.4 2.0 5.4 2.6 6.4 1.8 3.5 5.7 2.3 2.1 1.9 1.2 5.1 4.3 4.2 3.6 0.8 1.5 4.7 1.4 1.2 2.9 3.5 2.4 0.5 3.6 2.5

统计学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中的指数是指< )。 ①总指数②广义的指数 ③狭义的指数④广义和狭义指数 2、根据指数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把它分为< )。 ①个体指数和总指数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③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④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3、编制综合指数时对资料的要求是须掌握< )。 ①总体的全面调查资料②总体的非全面调查资料 ③代表产品的资料④同度量因素的资料 4、设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销售量,说明了< )。 ①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②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③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④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5、根据指数所反映现象的数量特征不同,可把它分为< )。 ①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③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④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6、拉氏指数所选取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 ①报告期②基期③假定期④任意时期

7、帕氏指数所选取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 )。 ①报告期②基期③假定期④任意时期 8、设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销售量,帕氏价格指数的公式 是< )。 ①②③④ 9、设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销售量,拉氏销售量指数的公 式是< )。 ①②③④ 10、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一般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 ①报告期数量指标②基期数量指标 ③报告期质量指标④基期质量指标 11、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是采用< )作同度量因素。 ①报告期数量指标②基期数量指标 ③报告期质量指标④基期质量指标 12、某地区职工工资水平本年比上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 则工资总额增加了< )。 ①7% ②7.1% ③10% ④11%b5E2RGbCAP 13、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5%,产量增加5%,则生产费用 < )。 ①增加②降低③不变④难以判断

统计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在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 公司设备调查 B. 农村耕地调查 C.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D. 汽车养护情况调查 2. 3.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 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 C. 填报单位 D. 调查表 4. 5.填报单位( )。 A. 是调查标志的承担者 B. 是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C. 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单位 D. 即是总体单位 6. 7.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之和是( )。 A. 不等于l B. 大于1 C. 小于1 D. 等于l

8. 9. 统计表的结构,从其外形看,是由( )。 A. 标题和数字资料两部分构成 B. 标题、横行、纵栏标目三部分构成 C. 横行和纵栏数字资料构成 D. 标题、横纵、纵栏、数字资料等部分构成 10. 11.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 4、3、4、6、3、4、 5、2、4,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 A. 单项式分组 B. 等距分组 C. 不等距分组 D. 以上几种分组均可 12. 13.某厂劳动生产率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执行结果仅比去年提高4%, 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相对数算式为( )。 A. 4%÷8% B. 8%÷4% C. (100%+4%)÷(100%+8%) D. (1+8%÷1+4%) 14. 15. (错误) 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 )。

A. 招生录取率 B. 人均钢产量 C. 轻重工业比例 D. 人均国民收入 16.对全市科技人员进行调查,每位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科技人员的职称是 ( )。 A. 品质标志 B. 变量 C. 变量值 D. 标志值 17. 18.某学生某门课成绩为80分,则该成绩是( )。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变量 D. 指标 1.设2000~2004年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6%、7%、8%、9%和10%,则平均增长速度为 ( )。 A. B. C.

统计学习题集5

第五章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编制数量指数时,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期。编制质量指数时,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指标固定在期。 2.由加权算术平均式形式计算数量指数时,其权数是。 3.由加权调和平均式形式计算质量指数时,其权数是。 4.平均指标指数由可变构成指数、指数、指数构成。 5.某企业今年比去年产品产量增长12%,出厂价格平均下降了12%,则产品产值指数为。 6.某地区两年中,每年都用100元购买某商品,而第二年购回的该商品数量却比第一年少了10%,该商品的价格第二年比第一年。 二、判断题 1.某商店今年比去年销售量增长12%,价格下降了12%,则销售额指数为100%。() 2.某居民两年中,每年都用100元购买某商品,而第二年购回的该商品数量却比第一年少了20%,该商品的价格第二年比第一年上涨了20%。() 3.编制价格指数时,一般用报告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4.编制销售量指数时,一般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5.职工平均工资下降了15%,固定构成指数为115%,则职工人数指数为100%。() 6.某居民两年中,每年都用100元购买某商品,而第二年购回的该商品数量却比第一年多了20%,该商品的价格第二年比第一年下降了20%。() 7.把构成固定下来,单纯反映各组水平变动的指数是结构影响指数。() 8.个体指数是反映个别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三、单项选择题 1.按照个体单位成本指数和报告期总成本资料计算的单位成本总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2.下列指数中的质量指标指数是( )。 A.劳动生产率指数 B.总产值指数 C.总成本指数 D.产量指数 3.某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实际与计划相比,其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为98%,则说明平均来说该企业( )。 A.未完成成本降低的计划 B.超额完成成本降低的计划 C.产品单位成本上升2% D.总成本下降2% 4.设q 为产品产量,m 为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p 为单位产品原材料价格,则公式110100q m p q m p -∑∑的意义是( )。 A.反映费用总额变动的绝对额 B.反映由于单耗的变动使费用总额变动的绝对额 C.反映由于产品产量的变动使费用总额变动的绝对额 D.反映由于单位产品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使费用总额变动的绝对额 5.设q 为产品产量,m 为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p 为单位产品原材料价格,则 公式 11 1 1 10 q m p q m p ∑∑的意义是( )。 A.反映费用总额变动的程度 B.反映产品产量变动的程度 C.反映单耗变动的程度 D.反映单位产品原材料价格变动的程度 6.设q 为产品产量,z 为单位产品成本,则公式1111 1 z q z q z k ∑∑的意义是( )。 A.反映总成本变动的程度 B.反映产品产量变动的程度 C.反映单位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D.反映单位产品成本变动的程度 7. 设q 为产品产量,p 为单位产品价格,则公式00 00 q k q p q p -∑∑的意义是 ( )。 A.反映由于产品产量的变动使费用总产值变动的绝对额 B.反映由于单位产品价格的变动使总产值变动的绝对额 C.反映总产值变动的绝对额 D.反映由于产品产量的变动使费用总产值变动的程度

统计学第6章客观题

第6章客观题 1、设是从总体X中抽取的一个样本,下面哪一个不是统计量() A. B. C. D. 2、下列不是次序统计量的是() A.中位数 B.均值 C.十分位数 D.极差 3、抽样分布是指() A.一个样本各观测值的分布 B.总体中各观测值的分布 C.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D.样本数量的分布 4、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均值为() A. B. C. D. 5、从均值为,方差为(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大小为n的样本,则() A.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B.只有n<30时,样本均值的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C.样本均值的分布与n无关 D.无论n多大,样本均值的分布都为非正态分布 6、从一个均值,标准差的总体中随机选取容量n=36的样本。假定该总体并不是很偏的,则样本均值小于9.9的近似概率为() A.0.1587 B. 0.1268 C.0.2735 D.0.6324 7、假设总体服从均匀分布,从此总体中抽取样本容量为36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A.服从非正态分布 B.近似正态分布 C.服从均匀分布 D.服从分布 8、从服从正态分布的无限总体中分别抽取容量为4,16,36的样本,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均值的标准差() A.保持不变 B.增加 C.减小 D.无法确定 9、总体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此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的均值和标准误差分别为() A.50,8 ; B.50,1; C.50,4 D.8,8

10、某大学的一家快餐店记录了过去5年每天的营业额,每天营业额的均值为2500元,标准差为400元。由于在某些节日的营业额偏高,所以每日营业额的分布是右偏的,假设从这5年中随机抽取100天,并计算这100天的平均营业额,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是() A.正态分布,均值为250元,标准差为40元; B.正态分布,均值为2500元,标准差为40元; C.右偏,均值为2500元,标准差为400元; D.正态分布,均值为2500元,标准差为400元。 11、某班学生的年龄分布是右偏的,均值为22,标准差为4.45。如果采取重复抽样的方法从该班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是() A.正态分布,均值为22,标准差为0.445; B.分布形状未知,均值为22,标准差为4.45; C.正态分布,均值为22,标准差为4.45; D.分布形状未知,均值为22,标准差为0.445。 12、在一个饭店门口等待出租车的时间是左偏的,均值为12分钟,标准差为3分钟。如果从饭店门口随机抽取100名顾客并记录他们等待出租车的时间,则样本均值的分布服从() A.正态分布,均值为12分钟,标准差为0.3分钟; B.正态分布,均值为12分钟,标准差为3分钟; C.左偏分布,均值为12分钟,标准差为3分钟; D.左偏分布,均值为12分钟,标准差为0.3分钟。 13、某厂家生产的灯泡寿命的均值为60小时,标准差为4小时。如果从中随机抽取30只灯泡进行检测,则样本均值() A.抽样分布的标准差为4小时; B.抽样分布近似等同于总体分布; C.抽样分布的中位数为60小时; D.抽样分布近似等同于正态分布,均值为60小时。 14、假设某学校学生的年龄分布是右偏的,均值为23岁,标准差为3岁。如果随机抽取100名学生,下列关于样本均值抽样分布不正确的是() A.抽样分布的标准差等于3; B.抽样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C.抽样分布的均值近似为23; D.抽样分布为非正态分布。 15、从均值为200,标准差为50的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100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是()

统计学第五章测试题

第五章测试题 一、简答题 1、简述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抽样调查的定义:抽样调查时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它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的特点:经济性、时效性、适应性、准确性 2、什么是随机原则?在抽样法中为什么要遵守随机原则? 在抽选样本时排除主观上有意识的抽选调查单位 使总体每个单位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 3、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造成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的误差,这种误差是抽样调查所固有的、不可避免的,也叫随机误差。 样本容量、抽样方法、抽样组织形式、总体指标变动度 4、简单随机抽样中,必要样本单位数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二、单选题 1.在抽样推断中,必须遵循(B)原则抽取样本。 A.随意原则B.随机原则C.可比原则D.对等原则 2.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B)。 A.可能误差范围 B.平均误差程度 C.实际误差 D.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3.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B)。 A.前者是确定值,后者是随机变量 B.前者是随机变量,后者是确定值 C.两者均是确定值 D.两者均是随机变量 4.抽样调查的目的主要在于(C)。 A.计算和控制误差B.了解个体情况 C.从数量上用样本来推断总体D.对调查单位做深入研究 5.如果样本单位数减少到原来的一半,在简单随机抽样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σ/根号n)将会(D)。 A.减少一半B.扩大1倍C.扩大2倍D 6.从纯理论出发,在直观上最符合随机原则的抽样方式是(A)。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统计学第六章测试题

第六章 测试题 A.参数估计 B.统计推断 C.区间估计 D.假设检验 2.假设检验的概率依据是( )。 A.小概率原理 B.最大似然原理 C.大数定理 D.中心极限定理 3.下面有关小概率原则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概率原则事件就是不可能事件 B 它是指当一个事件的概率不大于充分小的界限α(0<α<1)时,可认为该事件为不可能事件 C 基于”小概率原则”完全可以对某一事件发生与否作出正确判断 D 总体推断中可以不予考虑的事件 4.通常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称为( ) A.原假设 B.备择假设 C.合理假设 D.正常假设 5.当原假设为 0μμ≥时,此时的假设检验称为( ) A.双侧检验 B.右侧检验 C. 左侧检验 D.显著性检验 6.研究表明,司机驾车时因接打手机而发生事故的比例超过20%,用来检验这一结论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是( ) A.%20:0≥μH %20:1<μH B. %20:0≤μH %20:1>μH C. % 20:0≤P H %20:1>P H D. % 20:0≥P H %20:1

C . 0:5 H μ≤, 1:5 H μ> D . 0:5 H μ≥, 1:5 H μ< 10.若检验的假设为00H μμ≥:, 10 H μμ<:,则拒绝域为( ) A .z z α <- B .z z α> C . /2z z α<-或 /2 z z α<- D .z z α >或 z z α <- 二、简答题 1.假设检验的理论依据及推理的思想方法 判断的理论依据:假设检验的理论依据是小概率事件原理。所谓小概率事件原理是:小概率事件(即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推理的思想方法:当对总体所做的某一假设成立时,事件A 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则按小概率事件原理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 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现在进行一次试验,如果在这一试验中事件A 竟然发生了,则按小概率事件原理这是

统计学第五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五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目的在于() A.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B.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C.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D.推断总体指标 2.在重复抽样条件下纯随机抽样的平均误差取决于() A.样本单位数 B.总体方差 C.抽样比例 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3.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若抽样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 B.二年级较大 C.误差相同 D.无法判断 4.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公式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结果将()A.高估误差 B.低估误差 C.恰好相等 D.高估或低估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A.扩大到原来的2倍 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缩小到原来的1/4 D.缩小到原来的1/2 6.当总体单位不很多且差异较小时宜采用() A.整群抽样 B.纯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等距抽样 7.在分层抽样中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方差是() A.层间方差 B.层内方差 C.总方差 D.允许误差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特点有() A.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上 B.深入研究复杂的专门问题 C.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标 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 E.抽样误差可以事先控制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样本容量的大小 B.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C.总体单位的标志变动度 D.抽样方法 E.抽样组织方式 3.抽样方法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 A.重复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不重复抽样 4.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是() A.无偏性 B.同质性 C.一致性 D.随机性 E.有效性 5.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A.总体方差的大小 B.抽样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