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试验段目的 (1)

4、施工组织安排 (1)

5、强夯施工机械选择 (2)

6、强夯施工过程 (2)

6.1 施工工艺流程 (2)

6.2 施工准备 (3)

6.3点夯 (4)

6.4 满夯 (8)

7、质量检测及结果 (9)

8、总结 (10)

9、强夯施工注意事项 (10)

10、质量控制措施 (11)

11、安全环保措施 (11)

附件一: (12)

附件二: (15)

强夯工艺性试验施工总结

为了顺利的进行本标段强夯地基处理施工,在试验的基础上完善施工组织、质量管理、施工工艺等各方面的内容。MHTJ-11标在DK541+400-DK541+440段进行强夯工艺性试验。利用本次试验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的组织实施,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改进方法,给后续强夯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1、编制依据

(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2)《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

(3)《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4)《蒙华浩三施路通-29》;

(5)《蒙华浩三施路-516》。

2、工程概况

根据设计图纸可看出,DK541+400~DK541+700段为为Ⅲ级(严重)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处理加固方式为强夯。

DK541+400~DK541+700段位于汾河三阶地,阶面平坦开阔,局部冲沟发育,

=130~170kPa,线路湿陷系数σs=0.022~0.061,湿陷厚度18.0m~21.5m,σ

以填方通过,中心最大填高10.70m,边坡最大高度为10.82m。

3、试验段目的

(1)确定强夯施工工艺参数;

(2)验证所选机械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3)确定强夯有效加固深度。

4、施工组织安排

(1)管理、技术、质检、检测人员分工见表4.1.1。

表4.1.1 工艺性试验领导小组人员分工表

序号姓名职务负责内容备注

1 胡军伟技术负责人技术指导

2 马明全安全总监施工安全

3 赵志华质量总监质量监控

4 任晓飞试验室主任试验检测

5 张金祥环保部长环境保护监控

6 邓能云测量队长控制点放样及标高测量

7 徐尚祥管区长施工过程协调、管理

(2)参加强夯工艺性试验施工的生产工人有工班长和机械操作手、汽车司机及普工配置见表4.1.2。

表4.1.2 生产工人配置表

序号操作人员数量备注

1 强夯机操作手 1

2 装载机司机 1

3 自卸车司机 2

4 推土机司机 1

5 挖机司机 3

6 普工 3

(3)强夯工艺性试验施工所需机械设备见表4.1.3。

表4.1.3 强夯试验段投入施工机械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数量备注

1 装载机ZL50 1

2 自卸汽车ND3250W282B 2

3 强夯机宇通400A 1 锤重20t

4 履带式推土机 T220A 1

5 挖机 1

5、强夯施工机械选择

DK541+400~DK541+700地基处理为强夯,根据设计要求,夯机锤径为2.60m,夯锤重150KN~300KN,落距大于15.0m,锤底静接地压力值:25~40Kpa,点夯夯击能为2000KN·m~4000KN·m,满夯采用1000KN·m。

本次试验段选用机械锤径 2.60m,锤重200KN,静压值:200KN/5.31㎡=37.66kpa,点夯夯锤提升高度15m,点夯夯击能:200KN×15m=3000KN·m;满夯提锤高度5m,满夯夯击能:200KN×5m=1000KN·m,满足设计要求。

6、强夯施工过程

6.1 施工工艺流程

强夯工艺流程图如图6.1所示

图6.1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

6.2 施工准备

强夯处理至两侧排水沟外侧,清除处理范围内地表0.3m 厚种植土,并以此确定夯前地面高程。如图6.2。

夯坑推平 第一遍满夯 场地整平 第二遍满夯 数据分析、夯击质量检测

碾压整平

夯能控制

击数控制

能量、击数、搭接控制

能量、击数、搭接控制

测量夯后地面标高

第三遍点夯

夯后场地标高测量 第一遍点夯

测量记录夯沉量

第二遍点夯 场地填土至夯前高程 夯坑推平 夯后场地标高测

测量夯后地面标高

测量记录夯沉量 测量记录夯沉量;夯后场地高程

图6.2 清除表层种植土

6.3点夯

(1)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布点

方式如图6.3。

①第一遍夯击点;②第二遍夯击点;③第三遍夯击点。

图6.3 点夯平面布置示意图

夯点间距2.5m,正方形布置,点夯时夯锤高度取15m,点夯第8击开始测沉

降量,并按实际情况填写施工记录表,直至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

停止夯击。点夯时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

困难。

①起重机就位后,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②测量夯前夯锤高程;

③将夯锤起吊至步骤②中测量高程以上15m,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夯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夯底整平。

④重复上述步骤③,达到设计规定的夯击数且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如图6.4。

图6.4 点夯

⑤换夯点,重复上述步骤①到④,直到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每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少于5天。

(2)第一遍点夯完成后推平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然后布置第二遍夯点,进行第二遍点夯。如图6.5。

图6.5 夯坑回填

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三遍点夯,并现场填写施工记录表。如图6.6。

图6.6 第1遍点夯记录表

根据点夯夯击次数和夯沉量绘制关系曲线以确定夯击次数。如图6.7、6.8、6.9。

图6.7 第1遍点夯

图6.8 第2遍点夯

图6.9 第3遍点夯

由上图可知,点夯每遍夯击10击满足设计要求。

6.4 满夯

根据设计要求,强夯分五遍夯,第一、二、三遍为点夯,第四、五遍为满夯。点夯完成后将场地填土至夯前地面高程再进行满夯,夯后测量地面高程。

满夯夯点布置形式如图6.10所示。

图6.10 满夯示意图(D=2.6m)

将场地填土至夯前地面高程后,按上图所示进行低能级满夯,满夯时夯锤提锤高度取5m,满夯后测量场地高程,最后用重型压路机将场地整平碾压至夯前地面高程。如图6.11。

图6.11 满夯

7、质量检测及结果

隔7~10d,试验段40m范围内等间距检查3个断面3个点,每个断面左、中、右交错选1点,自夯击终止时的夯面起至有效加固深度内,每隔1m取1~2个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干密度和湿陷系数。在有效加固深度内,土的湿陷系数均应小于0.015,土的干密度不小于15kN/m3。

检测结果见表7.1。

表7.1 强夯湿陷系数及干密度检测结果

序号里程桩号取样部位取样深度

干密度

(g/cm3)

湿陷性系数检测结果描述

1

DK541+400

DK541+440 左

0.5m 15.67 0.007 湿陷性已消除

2 1.0m 15.49 0.007 湿陷性已消除

3 1.5m 15.79 0.005 湿陷性已消除

4 2.0m 15.91 0.00

5 湿陷性已消除

5 2.5m 15.83 0.007 湿陷性已消除

6 3.0m 15.58 0.006 湿陷性已消除

7 3.5m 15.61 0.006 湿陷性已消除

8 4.0m 15.99 0.006 湿陷性已消除

9 4.5m 15.81 0.007 湿陷性已消除

10 5.0m 15.46 0.006 湿陷性已消除

11 5.5m 15.72 0.008 湿陷性已消除

12 6.0m 15.53 0.005 湿陷性已消除

13 6.5m 15.55 0.006 湿陷性已消除

14 7.0m 15.42 0.006 湿陷性已消除

15

中0.5m 15.77 0.006 湿陷性已消除

16 1.0m 15.61 0.004 湿陷性已消除

17 1.5m 15.39 0.007 湿陷性已消除

18 2.0m 15.62 0.007 湿陷性已消除

19 2.5m 15.47 0.006 湿陷性已消除

20 3.0m 15.83 0.006 湿陷性已消除

21 3.5m 15.52 0.009 湿陷性已消除

22 4.0m 15.94 0.008 湿陷性已消除

23 4.5m 15.76 0.007 湿陷性已消除

24

DK541+400

DK541+440 中

5.0m 15.64 0.007 湿陷性已消除

25 5.5m 15.43 0.006 湿陷性已消除

26 6.0m 15.86 0.008 湿陷性已消除

27 6.5m 15.72 0.007 湿陷性已消除

28 7.0m 15.77 0.005 湿陷性已消除

29

右0.5m 15.77 0.008 湿陷性已消除

30 1.0m 15.63 0.007 湿陷性已消除

31 1.5m 15.71 0.007 湿陷性已消除

32 2.0m 15.65 0.006 湿陷性已消除

33 2.5m 15.94 0.006 湿陷性已消除

34 3.0m 15.56 0.004 湿陷性已消除

35 3.5m 15.78 0.007 湿陷性已消除

36 4.0m 15.59 0.009 湿陷性已消除

37 4.5m 15.73 0.008 湿陷性已消除

38 5.0m 15.82 0.008 湿陷性已消除

39 5.5m 15.65 0.005 湿陷性已消除

40 6.0m 15.72 0.009 湿陷性已消除

41 6.5m 15.77 0.007 湿陷性已消除

42 7.0m 15.62 0.006 湿陷性已消除8、总结

(1)从检测结果可知,点夯时提锤高度取15m,每遍10击,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均小于50mm;满夯时提锤高度取5m,每遍夯3击,地基加固处理完成后,在有效加固深度内,土的湿陷系数均小于0.015,土的干密度不小于15kN/m3。

(2)本次试验段选用机械锤径 2.60m,锤重200KN,静压值:200KN/5.31㎡=37.66kpa,点夯夯锤提升高度15m,点夯夯击能:200KN×15m=3000KN·m;满夯提锤高度5m,满夯夯击能:200KN×5m=1000KN·m,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

(3)根据试验检测结果可知,通过强夯地基处理,地面以下7m范围内土的湿陷系数均小于0.015,满足设计要求。

9、强夯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将施工测量控制点引至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地点。夯点定位允许偏差应为±50mm,且夯点应有明显标记和编号。夯击时夯击点中心位移偏差

应小于150mm。

(2)施工使用的起重设备应选用起重能力大于锤重1.5~2.0倍的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但必须满足提升高度的要求,并设置安全装置。

(3)点夯时,边缘夯击点一般每一点应多夯2击。

(4)点夯及强夯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点,现场需及时填写施工记录表。

10、质量控制措施

(1)点夯时提锤高度不得小于15m,满夯时提锤高度不得小于5m。

(2)现场施工工序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夯点间距为2.5m,点夯每遍10击,满夯每遍3击。

(3)测量夯沉量时,应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夯坑整平,确保夯击效果不受影响。

(4)每两遍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少于5天,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竣工验收,若验收不合格应进行补夯,验收合格后再施工上部垫层及填土。

11、安全环保措施

(1)强夯时土块、石子等飞击,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做好安全措施,画出影响范围,严禁闲杂人员进入;

(2)施工中应经常性对夯锤、脱钩装置、吊车臂杆和起重索具等关键部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强夯施工前,应完成场地范围内的所有管线迁移,清除场地上空和地下障碍物,不得破坏和堵塞工程地点以外的排水通道,各类排水设施及时维修和清理,保持排水通畅、有效;

(4)强夯过程中应对施工场地内及时进行洒水,做好防尘降尘工作。

附件一:

附件二:

里程桩号DK541+400试验日期:2016.10.05

终止里程桩号:

DK541+440

取土深度: 0.5m

样品名称

强夯冲击碾压路基

未浸水试样

浸水后试样试样高度Hi

试样高度Hi (kPa)(mm)

(mm)

0.020.00020.00050.019.54719.4620.0040.004102.019.36219.2280.0070.005150.019.27919.1060.0090.006200.019.22819.036

0.0100.007

200.0

19.094

0.007

双线法

黄土压缩试验报告

压力Pi

湿陷变形系数δs 湿陷变形系数(修正)

δs

取样位置: 左试样高度与压力关系曲线

18.5

19.0

19.520.0

50

100

150200250P (kPa )

h (m m )

湿陷变形系数与压力关系曲线

0.02

0.04

0.06

0.08

0.1

050100

150200250

P (kPa )

δs (%)

里程桩号DK541+400试验日期:2016.10.05

终止里程桩号:

DK541+440

取土深度: 1m

样品名称

强夯冲击碾压路基

未浸水试样

浸水后试样试样高度Hi

试样高度Hi

(kPa)(mm)

(mm)

0.020.00020.00050.019.70719.6470.0030.003100.019.48619.3680.0060.004150.019.32719.1570.0090.006200.019.23819.033

0.0100.007

200.0

19.095

0.007

双线法

压力Pi

湿陷变形系数δs 湿陷变形系数(修正)

δs

取样位置: 左试样高度与压力关系曲线

18.5

19.0

19.5

20.0

50

100

150200250

P (kPa )

h (m m )

湿陷变形系数与压力关系曲线

0.02

0.04

0.06

0.08

0.1

050100

150200250

P (kPa )

δs (%)

里程桩号DK541+400试验日期:2016.10.05

终止里程桩号:

DK541+440

取土深度: 1.5m

样品名称

强夯冲击碾压路基

未浸水试样

浸水后试样试样高度Hi

试样高度Hi

(kPa)(mm)

(mm)

0.020.00020.00050.019.58219.5190.0030.003100.019.37319.2530.0060.004150.019.25919.1140.0070.005200.019.17719.013

0.0080.005

200.0

19.076

0.005

双线法

压力Pi

湿陷变形系数δs 湿陷变形系数(修正)

δs

取样位置: 左试样高度与压力关系曲线

18.5

19.0

19.5

20.0

50

100

150200250

P (kPa )

h (m m )

湿陷变形系数与压力关系曲线

0.02

0.04

0.06

0.08

0.1

050100

150200250

P (kPa )

δs (%)

沥青下面层试验段总结(精)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试验段 施工技术总结 中冶交通古冶外环路南线路面工区项目部 2009年6月23日 AC-25C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试验段施工技术总结 本合同段为古冶外环路南线路面工程,主线全长为18.5353公里,起讫里程: K0+750-K19+285.3。 本路段K0+750-K19+285.3下面层设计为AC-25C型沥青混凝土。6月22日在K6+390-K6+700段右幅进行了试验段施工。经检测其结果完全符合技术规要求,施工过程正常,达到试验段试铺目的,能够指导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的施工,现将此段施工作为试验段进行总结如下: 一、虚铺系数确定 开始正常铺筑后,按1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检3点,共检测了7个断面。铺筑前、铺筑后未压前、碾压合格后三项相对高程指标进行比较,经计算所得虚铺系数为1.23,各测点相对高程及虚铺系数计算详见附表。 二、生产配合比验证 热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马歇尔试验方法为标准。批复后的目标配合比集料掺配比例为:10-30mm:10-20mm:5-10mm:机制砂:矿粉=20:27:20:31:2,最佳油石比为4.0 %;生产配合比为: 5#仓:4#仓:3#仓:2#仓:1#仓:矿粉=10:36:17:7:27:3,最佳油石比为4.0%。 经过对批复后的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后我们取样进行了油 石比试验,并对热料仓料进行了筛分和取样进行了马歇尔试验。其各项指标均合格,如下表所示: 从试铺结果看,生产配比可满足生产要求,可用于指导大面积施工。 三、施工设备 1、拌和设备 沥青混合料拌合采用DMAP-3500(国大明)拌合设备,时产达240t以上,生产能力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干拌时间5秒,总拌时间控制在50秒。

强夯总结报告,推荐文档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桥头路基处理(强夯) 试验段总结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制:

山东枣菏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部一分部 二○一七年十月

目录 1 一、施工说明........................................................................................................ 1 二、设计要求及施工参数................................................................................... 三、投入的人员、机械 ....................................................................................... 1 2 四、施工过程........................................................................................................ 五、质量控制要点................................................................................................ 5 5 六、出现问题及处理措施................................................................................... 5 七、成果 ................................................................................................................

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 工总结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省道208线扎鲁特旗至阜新鲁北至开鲁段(扎旗境内)公路建设项目 (LKZQTJ-4) 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K71+000-K71+300) 陕西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208线扎旗境内 04标段项目部 二〇一七年四月二十三日 省道208线鲁北至开鲁段(扎旗境内)公路工程 总结报告报审表 承包单位:陕西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合同号:LKZQTJ-4 监理单位:山东平安路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管:61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 为确保省道208线扎鲁特旗至阜新公路鲁北至开鲁段(扎旗境内)公路工程第四标段的路基工程施工质量,以科学的数据指导生产,确保建造

优良工程,全面展开路基土方填筑施工,在总监办的正确领导和监督下进行了路基填筑试验段的施工。 路基试验段在路基填前地基处理及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遵守公路交通工程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根据路基填方试验段施工方案,我项目部在K71+000~K71+300段左侧进行了路基土方填筑试验,试验段长300m,平均填筑宽度8m左右,共进行2层试验层填筑,2层土方填筑全部在92区。我部成功完成了该段试验施工工作,并获得了宝贵的路基填筑试验数据,为大面积的土方填筑施工提供了依据。 本次试验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 一、试验段目的 1、确定最佳的机械组合和施工组织; 2、确定适宜的松铺系数; 3、确定合适的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 4、确定填料碾压时的最佳含水量; 5、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流程; 二、试验段工程概况 1、试验段里程位置: K71+000~K71+300段左侧。 2、填料来源:K69+950段右侧1.5km处取土场。 3、试验段工程概述:K71+000~K71+300段填高约3m,路基边坡采用拱形骨架植物防护。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施工)

目录 一、试验段概况 (1) 二、原材料检测 (1) 三、水稳基层配合比 (2) 四、人员组织和机械设备 (3) 五、水稳基层松铺系数 (5) 六、混合料的拌和 (7) 七、混合料的运输 (8) 八、混合料的摊铺 (9) 九、混合料的碾压 (10) 十、横向接缝的设置 (11) 十一、养生及交通管制 (12) 十二、试验路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查结果 (12) 十三、结论意见 (15) 十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6) 附表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检验标准 (18) 附表二试铺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测资料 (19)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一、试验段概况 1、试铺时间:xx年xx月x日12:38-5:43 2、施工单位:xxxx公司 3、监理单位:xxx公司 4、天气情况:晴,气温72~97℃,湿度1%,风力112~3级,具备施工条件。 5、试铺段桩号:施工桩号为Kxx+xxx–Kxx+xx左幅,长度为xx米,结构类型为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铺筑宽度为16.0m。下承层为水稳底基层,已通过监理组验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6、水稳拌和站开机时间为12:38,并以980t/h的速度生产水稳混合料。为确保拌和站混合料的稳定性,我部派有多年水稳拌和站施工经验的工人对混合料的稳定度进行把控,在第一车出料约20t时混合料已经稳定,此时将第一车的20吨废弃。第二车混合料出场时间为9:38,到达现场时间为9:50,开始摊铺时间为10:10,摊铺结束时间为10:20。摊铺起始桩号为Kxx+xxx,实际摊铺段落Kxx+xxx–Kxx+xx,长度xxm,摊铺机以1.7m/min的速度缓慢、均匀、连续不断摊铺,夯锤振级为3.2级。第一段碾压长度为30m,初压开始时间为10:41,初压结束时间为11:08,初压速度控制在1.6km/h;复压开始时间为10:50,复压结束时间为11:25,复压速度控制在2.2km/h;终压开始时间为11:25,终压结束时间为11:48,终压速度控制在2.2km/h。最后一车混合料出场时间为14:17,摊铺完成时间为14:39,最终碾压完成时间为15:34,此段落后续摊铺长度为30米。 二、原材料检测 水稳基层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碎石,我部对所用材料均按规定频率做了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 1、水泥 采用黄山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C32.5缓凝水泥,试验结果如下: 表一水泥试验检测结果表

沥青下面层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蓟汕高速公路(津滨高速~津晋高速)工程《路面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和路面施工图设计; 2、工地现场考察所获取的资料; 3、我公司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1环保体系文件; 4、我公司相似工程施工中成熟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及相关管理办法;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B50-2006) 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评定》(JTG F80/1-2004) 9、天津高速集团下发的《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JGS F2015-02) 10、天津高速集团标准化施工工法 二、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蓟汕高速公路(津滨高速~津晋高速)工程路面标,施工范围为K21+~K41+500,全长公里。本标段北起津滨高速公路,南至津晋高速公路,本标段包含蓟汕高速公路主线和立交的沥青路面工程,蓟汕高速两侧辅道、津塘二线加宽段的沥青路面拓宽、罩面工程及人行道恢复,蓟汕高速公路的中央带工程(含硬化铺装、侧石及超高段排水)、蓟汕高速公路路侧沥青拦水带(侧石)工程及边部泥结碎石。 三、分项工程计划 1、工程数量:510664m2。 2、计划工期:计划工期为2015年7月20日至10月10日。 《 3、试验段工期:计划2015年7月20日。 4、试验段地点:路基4标(主线左幅K32+238-K32+038,长200米、宽21-24米、共计1320吨沥青混合料) 四、试验段目的和任务

1、验证生产配合比; 2、根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3、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 4、通过试铺确定: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等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 5、提出生产用矿料配比和沥青用量。 > 6、确定施工作业段长度,制定施工进度计划。 7、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 8、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信联络及指挥方式。 在拌和站应按标准方法随机取样,进行马歇尔抽提试验,并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压实24小时后,按规范标准方法钻芯取样进行压实度、厚度的检验。试验路面完成后,写出书面总结报告,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试验段经检查合格,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 五、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

强夯施工总结.doc

兰新铁路甘青段LXS-10标段 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至红柳河段工程LXS-10标段,里程DK487+298.6-DK509+455,线路总长17862.205m,短链在(DK504+105.805=DK508+400),短链长度为4294.195m,本标段为位于张掖市内,地貌为河西走廊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地形较平坦、开阔,地层主要为上更新统洪积层,地层主要为砂质黄土、粗圆砾土及卵石土。 2010年6月2日~2010年6月28日,我工区在DK498+075~DK498+175段路基进行强夯试验段施工,试验段的目的是按照《路基通用参考图》、《路基个别设计图》的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0Kpa,加固深度内的压缩模量不小于15Mpa,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系数小于0.015的综合指标,确定强夯机具最佳夯击遍数及夯击方法,以确定最佳组合方案,指导路基大面积强夯施工。 二、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 ⑴机械设备

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台(套)用途备注1强夯机W10011路基强夯 2推土机SD-161平整场地 3平地机GR1651平整场地 4压路机YZ20C1表层碾压 5装载机LW500F1平整场地、夯坑填料 6重型触控仪63.5Kg1试验检测 7平板荷载仪1试验检测 8水准仪DZS3-11沉降观测 9全站仪GTS-3332N1点位放样 施工机械配置表 ⑵人员配置 序号姓名职务职责备注 1杨海军工区长施工生产总负责 2侯利军技术负责技术总负责 3侯 磊工程师现场技术负责人 4张新亮工程师现场测量、施工记录 5陈明慧技术员现场测量、施工记录 6李 斌试验员现场试验质监中字第3-06- 2006020 7祖广秋安全员现场安全 8周孟祥领工员现场领工、组织生产 9杨胜利强夯机手强夯作业14010312050306 10亢新华强夯机手强夯作业14010320000208 11其它人员杂工 安全防护、基坑填料、辅助强夯机作业 施工人员配置表 三、设计标准 强夯质量检验标准如下表 项目序 号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测方法及频率 主控1 夯点布置满足设计要求观察、尺量,全部检验 2 低能量满夯满足设计要求观察、尺量,全部检验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县道X689谢坑线谢家至龙洞段路面改造工程 (K0+000~K10+000) 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金光道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2017年02月20日

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经过我项目部精心组织安排,于2017年02月13日对K9+500~K10+000左幅按照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实施方案完成了试验段的施工,取得了5%水泥稳定碎石级配基层全面施工的数据,达到了试验段目的,为以后我标大面积施工基层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试验段取得的数据对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所用的材料、配合比、松铺系数、施工工艺及碾压遍数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标准的施工方法指导大面积施工,现将其施工过程及检测结果总结上报。 一、试验成果: 1、试验地点:K9+500~K10+000左幅,长500m;面积为2050m2。 2、原材料试验、规范指标及试验结果:同实施方案。 3、设计配合比,水泥:10~20mm碎石:10~30mm碎石:石屑=5%:12%:32%:56%。 4、最大干密度2.391g/cm3,最佳含水量6.4%。 5、松铺系数为1.35,松铺厚度为24.3cm,压实厚度为18cm。 6、确定了混合料拌和时水泥和碎石级配关系。 7、压实遍数和压实度关系(见附件)。 8、混合料的摊铺工艺。 9、主要施工人员、机械、检测设备。 二、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

1、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工艺: 1)下承层准备: 开工前进一步对路床顶标高进行自检并将其表面的浮杂物清理干净。摊铺前,洒适量的水以保持下承层表面的湿润。 2)施工放样 每隔10m测设一中线桩,然后在两侧距路中线外与土路肩边缘外40cm 对应处测设标线桩,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控制松铺厚度系数为1.35,进行逐点高程控制,并将钢丝线挂于铁杆桩上,拉紧,以此作为摊铺机摊铺基准线。 3)拌和 混合料用厂拌设备集中拌和,施工前,先调试拌和设备,测定其级配、含水量及水泥剂量是否准确,如有误差,则个别调整后再试拌,试拌一直进行到使混合料的各种指标均符合要求为止。 4)运输和摊铺 运输:采用8台自卸汽车运输,将拌好的混和料运送到摊铺现场。

下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LM-01标 总结报告(沥青下面层试验段) ××××××× 路面工程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一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LM-01标 下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一、试验段施工概况 1、本次沥青下面层试验段于2015年9月24日上午施工,施工桩号为 K4+435~K4+905.5左幅,施工长度为470.5m,设计铺筑压实厚度为8cm,松铺厚度为10.0cm,铺筑宽度为12.39m。试验段拌合从上午9:08开机,下午14:45结束,共拌和5h37min、1228.381T(运到现场1179.78T)混合料;现场施工从上午10:40开始摊铺,15:46结束摊铺,共摊铺5h6min。 2、试验段当天施工时上午天气为多云,下午天气转阴,风力3-4级,当日气温为20℃-28℃。 3、本合同段的沥青下面层采用AC-25C型沥青混合料,生产采用意大利产玛连尼MAP320型间歇式沥青拌和楼集中拌和,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两台volvo 8820摊铺机梯队摊铺,大吨位压路机碾压密实的机械化连续施工的方案。 二、下面层试验段施工准备工作 (一)机械设备、试验检测设备配置 施工前对各施工机械进行详细检查,提前更换已磨损配件,保证各施工机械、

试验仪器设备技术状况良好,并备用了常用的易损件,保证施工过程中设备性能的良好运转;对所有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和张贴设备标示卡,以便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相关检测仪器已按要求通过相关有资质计量检定部门的测试标定;拌和设备已完成静态和动态标定,能够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施工,保证配料准确;运输车辆全部做好车辆保温措施,能够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正常有序施工。 (二)材料准备 (1)沥青:采用浙江省公路物资有限公司提供的东海牌AH一70号道路 石油沥青。 性能指标相对密度(25℃)针入度(25℃)延度(15℃)软化点检测结果 1.031 70100未断48.0 质量要求实测60~80≥100 ≥46 (2)集料:粗集料采用宿松县繁松石料厂生产的石灰岩碎石,具体分为1# (19-31.5mm)、2#(13.2-19mm)、3#(4.75-13.2mm)、4#(2.36-4.75mm),细集料采用拌和场内自加工的0-2.36mm机制砂(母材采用宿松县繁松石料厂的5-10mm碎石)。

强夯试验段总结

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编制: 复核: 审核: 二0 一六年七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工程简介 (1) 1.2主要工程量 (1) 1.3强夯试验段范围 (1) 2、试验依据 (1) 3、试验目的 (1) 4、试验段施工准备工作 (1) 4.1组织准备 (1) 4.2机械、仪器准备 (2) 4.3技术准备 (2) 5、试验方案 (2) 5.3强夯试验段工艺流程 (3) 5.4拟定技术参数 (3) 5.5强夯施工 (4) 6、试验总结 (5) 6.1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组织 (5) 6.2施工参数的确定 (5) 6.3施工质量标准 (5) 6.4施工安全措施 (6)

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总结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出口路基为高填斜坡填石路堤,填方边坡高度≥20m,路基右侧为改沟及反压护道工程。为保证高填方路堤的压实,防止路基成型后沉降开裂。**两段高填方路基采用强夯分层补强进行处治。第一层高度以填方为12米范围开始,高度小于8米的填方段第一层不强夯,其上路堤每填高6-8米强夯一次。 1.2主要工程量 表1-1 强夯主要工程数量表 1.3强夯试验段范围 我部在已填筑路基达到强夯设计要求标高的段落,选取**范围为强夯试验段。 2、试验依据 ⑴《**施工图设计》第二册; 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版; 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PG B01-2003; ⑷《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⑸《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试验目的 ⑴总结路基强夯夯击次数与沉降量关系,确定最佳夯击能、间歇时间、夯间距以及最佳夯击次数。 ⑵确定强夯作业标准施工方法。 ⑶确定施工作业人员组成和分工,制定出相适应的施工和质量管理方法。 4、试验段施工准备工作 4.1组织准备 我部高度重视路基强夯试验段工作。试验段由项目总工负责,项目部各职能部门:

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百度文库(精)

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 土石混填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成果报告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3年7月·云浮 目录 1.试验概况 (3 1.1试验依据 (3 1.2试验概述 (3 2.工料机配置 (3 2.1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一览表 (3 2.2施工机械一览表 (3 2.3仪器配置一览表 (4 2.4填料 (4 3.具体施工方案 (4 3.1测量放线、布格 (5

3.2整平 (5 3.3含水量的调整 (5 3.4碾压 (5 3.5填筑要求 (5 3.6施工注意事项 (6 4.数据整理分析 (6 4.1机械设备组合 (6 4.2沉降量与碾压遍数关系 (6 4.4松铺系数 (6 5.安全环保措施 (7 6.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案 (7 7.施工总结 (7 8.附件 (8 8.1施工数据 (8 8.2施工资料表 (17 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成果报告1.试验概况 1.1试验依据

(一《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二《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补遗》 (三《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四《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详勘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五《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六《ZK66+790~ZK66+900段路基试验段施工组织》 1.2试验概述 根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在路基开工前,我部于2013年7月01日至2013年7月14日进行了路基试验路的填筑工作,试验路段为长110m的半幅路基。在施工过程中,我部严格按照试验路方案程序及施工工艺要求,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试验路于2013年7月15日通过监理工程师检测。现对试验路施工方案作以总结,按照试验路铺筑所取得的各种施工技术参数指导路基土石方的大面积施工,加快施工进度。2.工料机配置 2.1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一览表 2.2施工机械一览表 根据填料性质和铺填厚度采用以下组合方案:

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方案

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XX工程经理项目部 中国XXX有限公司 二○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试验成果: ------------------------------------------------------------------------------ 2

二、具体施工程序表: --------------------------------------------------------------------- 2 三、现场施工情况: ------------------------------------------------------------------------ 2 施工准备---------------------------------------------------------------------------------------------------------------------------- 3 1、机械配置 ----------------------------------------------------------------------------------------------------------------------- 3 2、施工人员配备----------------------------------------------------------------------------------------------------------------- 3 现场施工程序叙述 --------------------------------------------------------------------------------------------------------------- 4 1、施工工艺流程----------------------------------------------------------------------------------------------------------------- 5 2、施工工艺 ----------------------------------------------------------------------------------------------------------------------- 5 3、检查验收 ---------------------------------------------------------------------------------------------------------------------- 10 四、松铺系数的计算: ------------------------------------------------------------------- 11 五、试验段施工中的质量、安全、环保措施:-------------------------------------- 12 质量保证措施--------------------------------------------------------------------------------------------------------------------- 12安全保证措施--------------------------------------------------------------------------------------------------------------------- 12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 12 六、试验段施工结论: ------------------------------------------------------------------- 13 拌合机产量------------------------------------------------------------------------------------------------------------------------ 13混合料拌和、运输 -------------------------------------------------------------------------------------------------------------- 13摊铺机组合------------------------------------------------------------------------------------------------------------------------ 13碾压顺序及碾压遍数 ----------------------------------------------------------------------------------------------------------- 14松铺系数确定--------------------------------------------------------------------------------------------------------------------- 14正式施工中底基层的养生方法及采取措施的确定---------------------------------------------------------------------- 14铺筑中高程、平整度、横坡等技术指标的控制方式------------------------------------------------------------------- 14试验段的质量检测 -------------------------------------------------------------------------------------------------------------- 15规模化施工采取保证措施 ----------------------------------------------------------------------------------------------------- 15

下面层试验段总结

经过充分的准备, 6月8日, 我项目部在K117+757-K118+030段右幅进行了沥青砼下面层试验路段施工, 铺筑长度为252.5米; 试验路段铺筑于6月8日下午2:00 开始, 5:00结束. 在公司领导、中心试验室、监办及驻地办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试验路段取得了多项试验数据, 现将本次试验路段情况总结如下: 一、通过检测取得的各项结果 1、试铺段使用松铺系数为1.3,通过下承层高程、松铺高程、压实后高程,总结出压实度系数为1.25。 2、拌和站沥青加热温度控制为160℃,集料为180℃,混合料出场温度为160℃-170℃之间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拌和时间为干拌5秒,湿拌40秒,经现场外观检测,混合料均匀,无花白料,结团成块和严重离析现象。 3、压实机具组合 试验段方案确定碾压组合为:CC522静压一遍,振动一遍,两台双钢轮DD130共振压3遍;2台胶轮压路机XP261各碾压2遍,最后终压用1台双钢轮DD130静压2遍。成型后检测压实度能够

达到要求,但表面有少部分表面离析的现象,并出现渗水。故此要增加胶轮压路机的碾压遍数,并适当提前压路机紧跟碾压。 4、马歇尔试验汇总表 二、现场资源配备 1、现场人员 2、机械配备清单 3、材料准备

本标段沥青采用产自江苏江阴优质的道路石油沥青70#,集料产自西泉姚正开石厂, 粗集料为石质坚硬、清洁、无风化、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4.75mm。细集料采用有适当集配的机制砂。沥青及集料的具体技术指标见《施工技术指导意见汇编》。 4、检、试验仪器配备清单

三、沥青面层施工工艺及方法(施工工艺框图见附图1) 3.1 施工前准备工作 3.1.1 施工前对沥青下封层的完整性及与基层表面的粘结性进行 检查,达到要求.对下封层表面浮动矿料及杂物清扫干净, 对表面灰尘提前进行了冲洗,并用鼓风机吹干净. 3.1.2 对路面基层加密复测:每10米一个断面对中线、高程、宽 度、横坡、平整度等进行测量并作好详细记录. 3.1.3 原材料按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和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 术规范的频率、方法已进行严格检验,各种材料均符合要 求。 3.1.4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现场试拌确定生产配合比如 下:1#:2#:3#:4#:5#:矿粉= 24:17:19:11:25:4 油石 比:4.3%(配合比报告见附表1)。 3.1.5 在铺筑试验段前,相关的全部试验仪器和设备及足够数量 熟练技术人员名单,已经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3.2 施工放样: 6月8日上午开始对K117+757-K118+030段右幅进行施工

强夯总结

荣成-乌海高速公路 河北徐水至涞源(冀晋界)段第21标段 高填方路堤 强夯专项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荣乌高速公路徐水至涞源段第21标段项目经理部荣成-乌海高速公路河北徐水至涞源(冀晋界)段

施工技术方案申报批复单 承包单位: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合同号:LJSG-21 监理单位: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编号:监表07 致:总监办监理工程师 现报上高填方填石路堤强夯专项方案 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方案,方案详细说明和图表(见附件),请予审查和批准。 附件:高填方路堤强夯专项方案 承包人:年月日 [ ]审定[ ]转报[ ] 同意附言: [ ] 修改后再报 [ ] 不同意 专业监理工程师:年月日 [ ]审定[ ]转报[ ] 同意附言: [ ] 修改后再报 [ ] 不同意 驻地监理工程师:年月日 总监办意见: 签名:年月日注:重大施工技术方案须经总监办、业主审批,一般方案由驻地办审批。

目录 1编制依据 (4) 2工程概况 (4) 3 工程数量 (4) 4 施工总体规划 (5) 5 人员配置 (5) 6 机械配置 (5) 7路基强夯施工 (6) 7.1 作业准备 (6) 7.2 施工参数确定 (6) 7.3 工艺流程 (7) 7.4 施工方法 (7) 7.5 注意事项 (8) 8 雨季施工 (8) 9质量保证措施 (9) 10 安全文明施工 (10)

1编制依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荣乌高速设计变更图》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JG 79-2002 5)、《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标准化指南》路基部分 2工程概况 1)概况 k99+335-k99+523高填方路堤位于保定市涞源县银坊境内,设计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100公里/小时,分离式路基,路基宽度14.25m。填方高度大于15m的路堤清表后,先强夯处理再填筑路堤。填方路堤分成碾压后,每5m强夯一遍增强补压。 2)、地形地貌与水文 路线走廊带经过地区大的地貌单元为太行山山地,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从东至西地面高程呈逐渐上升趋势。地形地貌较复杂,河谷较发育,沟壑纵横,地形切割较强烈,路线走廊带跨越地貌单元位于来源县城周围,为山间盆地,四周高山环抱,盆地地形开阔,地面起伏不大。地貌为构造侵蚀、剥蚀低山重丘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表为2m-7m碎石,主要分布与山坡山脚等地带,下伏6m-12m 强风化花岗岩,未见地下水。 3 工程数量 本合同段路基强夯工程量见下表: 表2.1 路基强夯工程数量表 桩号耕地填前夯实(㎡)高填方路堤处置(㎡)K99+335-k99+520 21418.1 29700

沥青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国道303线通辽至凤凰岭公路工程土建施工第一合同段 沥青面层摊铺试验段总结报告 (K632+000 ~ K632+500) 编制: 审核: 通辽至凤凰岭公路工程土建施工第一合同段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

沥青下面层摊铺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第一合同段,起讫里程为K602+500~K632+500,全长30公里。本路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采用整体式断面路基宽26米,计算行车速度100km/h。 二、路面主要工程数量: 本合同段沥青混凝土面层分两层,下面层采用6cm厚Superpave19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其摊铺工程量为681763㎡,上面层采用4cm厚Superpave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其摊铺工程量为686341.1㎡。 三、施工组织 经协调最终选定邻近段的K632+000~K632+500,共500m,作为本合同段的沥青下面层的摊铺试验段。试验日期从2012年8月25日开始,于同月25日结束。历时1天。其人员、机械、设备组织如下: 1、人员组织(见下表) 我合同段投入1台产量J4000型的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进行混合料的集中拌合工作,沥青拌合设备已经调试完毕,各料斗流量已经标定,其他各

种机械业已经保养完毕能够满足施工需要。(主要施工设备见下表)

四、施工工艺 1、原材料准备及配合比 1)、沥青:采用辽宁盘锦北方沥青厂A级90#基质沥青,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各项指标均符合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2)、碎石:采用吉林双辽那木斯西山采石场生产的玄武岩碎石,石料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近立方体、有棱角,经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路面基层试验段总结.

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 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我标段起讫桩号为K69+000~K71+400,全长2.4k m,(未包括匝道)基层厚度为:39.5c m的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为5%(强度不小于 3.5M P a),为了保证基层的施工质量,基层分两层施工,下基层压实厚度为20c m,上基层压实厚度为19.5c m。为了顺利开展路面基层施工,确保底基层施工质量,我标段在基层大面积施工前,于2006年9月17日,选取K69+389.94~K69+600段左侧做试验段,现场获取重要的施工技术参数和数据依据。并总结出了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施工中各技术人员均能按既定的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坚守自己的岗位,分工协作,认真进行水稳底基层拌和记录、压实度记录、压实度与压实遍数关系记录、松铺系数测定记录等,数据真实,为水稳基层在铺筑过程中相关技术参数的总结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找到了用于水稳底基层施工的最佳设备及劳动力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松铺系数、工序衔接及最佳含水量等,并及时总结出试验段的施工成果、相关技术参数,用于指导底基层的连续施工。

二、施工技术依据 1、路面结构图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 T J B001-97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 T G F80/1-2004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标准》J T J034-2000 5、《长济高速公路新获段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 石基层与底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龙腾高速监 【2006】27号) 三、人员配置和选用的机械组合 1.人员配置 在项目经理部领导下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生产副经理为组长,负责整个试验段的施工安排和组织协调。作业队设队长一名,现场技术人员两名、专职安全员一名,管理人员两名。 基层作业施工组织机构

沥青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

成新蒲快速路(新津段)2标段 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K22+000~K22+180右幅) 试验总结报告 1、施工过程情况简介 根据施工现场准备及基层情况,报监理工程师同意,确定成新蒲快速路(新津段)2标项目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桩号为K22+000~K22+180右幅。施工技术组和监理工程师对该部位的路基标高、弯沉、压实度指标进行了全面的复测,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施工技术组积极对该试验段的下承层进行了充分准备,并于2012年6月22日具备试验段施工的全部条件,同时,施工技术组所报的该试验段的施工方案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施工的批复。 2012年6月21日下午完成试验段透层油施工,2012年6月22日上午8:00-9:00完成了下封层(稀浆封层)施工,2012年6月22日15:00-17:00进行了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的铺筑施工。本试验段为6cm厚(压实)中粒式密级配普通沥青混凝土(AC-20F),摊铺宽度为11.5m,摊铺长度为180m。 2、现场试验段施工 2.1沥青及碎石来源 本工程所用的乳化沥青和沥青混凝土所用的70#A级道路石油沥青全部采用新疆克炼石油沥青,经检验合格后发运至沥青拌合场现场。碎石均按照规范要求的现场试验室取样结果所得的配合比从新津当地碎石加工厂采购,满足施工要求。 2.2试验目的 通过铺筑试验路段,验证生产配合比,检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的适用性,确定本工程的施工方法,为沥青路面下面层6cm中粒式密级配普通沥青混凝土(AC-20F)的施工提供技术依据,总结中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各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 (2)掌握摊铺机作业中的施工技术。 (3)确定沥青面层的调平方法,掌握使用性能。

强夯试验总结报告

侯禹高速公路E4合同段 路 基 强 夯 试 验 段 总 结 报 告 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侯禹高速公路E4合同段项目部

我标全线均处于湿陷性黄土地段,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我标在大面积强夯施工前,选取一处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实验区已进行试验段施工工作。施工前后的试验数据及技术参数进行对比总结如下:以指导下一大面积施工。一.试验段桩号: K41+787~K41+825 夯击面积为38×52米共计1976m2 二.施工机具: 夯锤选用18T、20T两个圆形截面平底锤(直径分别为 2.35、2.45米),由履带式起重机起吊并配备相应的脱沟器. 三.施工工艺: 1.强夯前对现场地质进行土的土工试验及各种原位测试,测 定土层干容重、土的含水量、天然密度、液塑限、承载力等指标,见附表1-1 2.布点:试夯前用T180推土机对地面腐质土、附着物进行 清理并平整了场地。压路机稳压后进行了白灰布点桩及护桩。第地遍按照顺路基方向8米(圆锤中对中)、垂直路基方向4米进行布设。共计布设70个点;第二遍为跳夯,补充第一遍间隙,共计布设54个点;第三遍为低能级排夯,根据实际情况错压上次夯点1/3截面进 行施工共计夯点284个点。 3.夯击业施工 (1)吊车就位按设计夯击能确定锤落距:第一、二遍夯锤

落距为:18T h=2500×1000J/18×1000×9.8=14.17m 25T h=2500×1000J/18×1000×9.8=12.7 m 第三遍满夯为低能级排夯,落距为第一、二遍的一半稍多一点,18T、20T分别为7.2 m、6.5m. 4.夯击排序 从路基边缘线向内夯击,两台机具交叉作业,夯击边缘线以设计为准. 5.每单击夯点以最后一击平均夯距量小于50mm.夯坑周围 地面不发生过大隆起时停止夯击.实测最大沉降量.然后推平第一遍夯坑后进行第二遍夯击作业,第二遍夯击完成后推平进行第三遍满夯作业,各遍夯点沉降量及总沉降量见附表1-2。 6.满夯作业完成后,对段落内施工夯点作夯后试验采集相应 数据.并汇总进行对比见附表1-1。 四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强夯20米安全工作区内洒布白灰线并树立警告标志.派专 人负责协调,做到了无关人员、车辆没有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操作一线人员配戴安全帽,杜绝了夜间作业施工。 3.施工过程中每天开夯之前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施工 机械正常运转。清除安全隐患。 附件:1.夯击前后试验段数据对照表1—1 2.各击沉降量汇总表1—2

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20201129023631)

省道208线扎鲁特旗至阜新 鲁北至开鲁段(扎旗境内)公路建设项目 (LKZQTJ-4 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K71+000-K71+300 陕西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208线扎旗境内 04标段项目部 二O—七年四月二十三日 省道208线鲁北至开鲁段(扎旗境内)公路工程 总结报告报审表 承包单位:陕西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合同号:LKZQTJ-4 监理单位:山东平安路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管:61

承包人: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 为确保省道208线扎鲁特旗至阜新公路鲁北至开鲁段(扎旗境内)公路工程第 四标段的路基工程施工质量,以科学的数据指导生产,确保建造优良工程,全面展 开路基土方填筑施工,在总监办的正确领导和监督下进行了路基填筑试验段的施工。 路基试验段在路基填前地基处理及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遵守公路交通工程施 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根据路基填方试验段施工方案, 我项目部在K71+000- K71+300段左侧进 9、安全生产 日期:

行了路基土方填筑试验,试验段长300m平均填筑宽度8m左右,共进行2层试验层填筑,2层土方填筑全部在92区。我部成功完成了该段试验施工工作,并获得了宝贵的路基填筑试验数据,为大面积的土方填筑施工提供了依据。 本次试验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 一、试验段目的 1、确定最佳的机械组合和施工组织; 2、确定适宜的松铺系数; 3、确定合适的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 4、确定填料碾压时的最佳含水量; 5、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流程; 二、试验段工程概况 1、试验段里程位置:K71+000?K71+300段左侧。 2、填料来源:K69+950段右侧1.5km处取土场。 3、试验段工程概述:K71+00C?K71+300段填高约3m路基边坡采用拱形骨架植物防护。 4、试验段施工进度:K71+00C?K71+300段试验段于2017年5月19日开始至2017年5月21日结束。 K71+000?K71+300段路基填筑试验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