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与鉴别

浅谈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与鉴别

浅谈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与鉴别
浅谈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与鉴别

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与鉴别

一.染色红宝石的特征

①染色红宝石的品质不佳,以半透明至亚半透明为主。如果一批这种低质量的红宝石具有一致的颜色,染色的可能性极大。并且,染色红宝石的色调与天然的不一样,通常带橙色或黑灰色调。

②染色红宝石不具红宝石的荧光,有时可出现橙色的紫外荧光,如用分光镜观察,则不见通常非常明显的694nm的荧光线。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呈暗红色,与含Fe量很高的泰国红宝石的反应相似,而与常见的呈明亮红色的各种类型的红宝石不一样。

③染色红宝石通常有发育的平行裂隙,聚集在裂隙的染料在放大条件下易于观察,若采用油浸可加强观察效果。

④染色红宝石可使包装它的白纸染上红色。用适当的试剂,如醮有丙酮的棉签擦拭,可使棉签染上红色。一般地说,染色红宝石较易于识别。

二.注油的红、蓝宝石的鉴别

注油可以掩蔽出露宝石表面,对外观有极大影响的裂隙。当油具有颜色时,同时又起染色的作用,由于油的耐久性较差,所以这种处理是不稳定的。注油处理的红、蓝宝石可具有下列的特征:

①开放性裂隙中的干涉色

开放裂隙经注油之后,有时会出现光的干涉效应,在反射光下放大观察能看到这一现象。但是要注意,在某些产地的蓝宝石具有极薄的裂隙,也显示干涉色。区别两者的一个标志是:注油的裂隙是开放性的,即在宝石的表面上有裂隙的开口。

②气泡

注油的裂隙中可能封闭了气泡,或者裂隙未被油完全充满,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有可能识别出这一特征。

③带油污的包装纸

包宝石的包装纸上如果带有油迹,则可视为注油的一个指示。

④热针检验

用热针在接近宝石表面上有裂隙的地方进行加热,如果裂隙充满了油,由于油受热膨胀,就会有油珠从裂隙中溢出。

三.扩散处理的红、蓝宝石及其鉴别特征

(1)扩散处理蓝宝石的鉴别特征

扩散处理蓝宝石是各种扩散处理的刚玉宝石品种中最常见的商品,从外观上看与优质的蓝宝石无异,仔细观察可有下列的特征:

①蛛网状图案:

在显微镜下(低放大倍数)用柔和的透射光(如在光源上放一片白纸),把样品台面向下,从亭部方向观察,可见刻面面棱及附近颜色较深,构成网状的图案,这是因为扩散处理蓝宝石的颜色在棱角上更为浓集。

②深色裂隙

扩散蓝宝石常见沿表面裂隙浓集的颜色,熔化成球体的晶体包体带有深蓝色的“色边”等特征。

③油浸观察

油浸观察是对扩散处理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能更清楚地显示出仅仅分布在表面的着色层,把样品浸泡在二碘甲烷之中,扩散处理的蓝宝石显示深色且清晰的轮廓,而自然着色的蓝宝石则相反。

④紫外荧光

扩散处理的蓝宝石在短波紫外光下可以呈现弱的浅蓝白或浅绿白色荧光,偶尔呈暗红色荧光。

⑤吸收光谱

扩散处理的蓝宝石通常缺失450nm的吸收,不过许多天然成色的蓝宝石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2)扩散处理红宝石的鉴定特征

扩散处理红宝石的原理虽然与扩散蓝宝石相同,但其产品却远比扩散蓝宝石少见,特征也与扩散处理的蓝宝石有所不同:

①雾状外观

扩散处理红宝石透明度稍差,呈灰蒙蒙的雾状外观。

②特别高的折光率

扩散处理红宝石折光率可高达1.81以上(超过珠宝折光仪的测量上限),宝石表面Cr含量远高于红宝石内部。

③网状微细裂纹

显微镜高倍放大之下,扩散处理红宝石的表面着色层分布有网状裂纹和密集的微小气泡,当用强光从侧面照明时,可出现乳光效应,这是产生雾状外观的原因。

④蛛网状图案及相关现象

和扩散处理蓝宝石一样,在柔和的透射光或者浸泡在二碘甲烷浸油中可观察到颜色浓集于面棱及腰棱和裂隙中的现象。

⑤荧光及吸收光谱特征

在短波紫外光下,部分样品表面出现白垩色荧光。在可见光吸收光谱观察时,较难观察到694nm附近的荧光发射线,而天然红宝石的这一发射线易于看到。

(3)扩散处理星光蓝宝石的特征

①外观

扩散处理的星光蓝宝石在市场上不多见,其体色呈灰黑至深蓝色,星光完美,可与合成星光蓝宝石比美,但不象天然的星光蓝宝石。

②缺乏金红石针

在显微镜下可看出星光仅局限于样品的表层,表层内含有大量细小的白点,其成分不明,观察不到定向排列的金红石针。

③红色色斑

在样品的某些局部和裂隙中可观察到红色色斑,如浸入二碘甲烷中则还可观察到样品表面呈红色,成一轮廓清晰、反差明显的红色色圈。

④异常的化学成分

样品局部Cr含量异常高达。

⑤荧光

多数样品无荧光反应,但部分具有红色色斑的样品,其红色色斑可发红色荧光。因而不均匀的红色荧光也是其鉴别的一个特征。

四.淬裂处理的红宝石及其鉴别特征

焰熔法合成红宝石经淬裂处理鉴定较为困难,主要注意以下的特征:

(1)网格状交叉分布的弧形裂隙

淬裂形成的裂隙往往较短,成较简单的弧面状,而且分布也比较均匀,弧形裂隙互相穿插,形成网格状的分布方式。

(2)弯曲生长纹

焰熔法合成红宝石常具有弯曲生长纹,在淬裂处理之后仍然可以观察到。

(3)愈合裂隙及其中的气泡

经助溶剂再处理的淬火裂隙可被助溶剂愈合,形成含助溶剂残余的羽状体,而且有助溶剂法合成红宝石的愈合裂隙的一般特征。

如果在愈合裂隙中见到封闭在其中的大气泡,则该裂隙经过了人工的愈合处理,但只可作为与淬裂处理的相关证据。因为,同样的情况也可发生于弥合天然的开放裂隙的处理结果中。

(4)其它的可能性

虽然最典型,报导也较多的是“淬裂+焰熔法”的处理,但是,也可能存在淬裂之后,用其它材料弥合裂隙的情况。如在淬裂红宝石的裂隙中含有氧化铁,形成如同天然的“铁染”现象。

五.红、蓝宝石的热处理及其鉴别特征

(1)熔蚀的金红石针:

高温下热处理通常会使金红石针完全分解或者部分溶蚀。金红石针熔蚀的典型特征是长针状的晶体被熔断,形成点状线、断续线或者较粗大的晶体被熔蚀成线状溶滴。

(2)熔蚀的晶体包体:

如果加热的温度达到或接近晶体包体的熔点,晶体包体发生完全熔化或部分熔解。晶体包体的棱角被熔蚀,形成浑圆状的形态;晶体包体完全熔化后凝固成白色或灰色的球状体或似球状体,被称为“雪球”,是热处理的标志性特征。有些晶体熔融或部分熔融后会在与主晶的接触面上形成颜色浓集的区域,称为“色边”,也是热处理的典型标志。

(3)热处理应力晕

当晶体包体因加热发生熔融或分解作用时,还可能诱发应力裂隙或者改造原生已存在的应力裂隙,常见现象有:盘状、穗边、环礁裂隙以及锆石晕。

(4)热处理后的愈合裂隙

红、蓝宝石的指纹状愈合裂隙经热处理会形成连通的水管状包裹体和破裂的树枝状包裹体。

(5)表面凹坑

如果把已切磨好的红、蓝宝石进行高温热处理,宝石的抛光表面上会因高温的熔蚀作用而形成熔蚀的凹坑,以致于要进行重新抛光来恢复原有的洁度。假如重新抛光未能完全除去所有的凹坑,便可在反射光下观察到这种热处理留下的现象。

(6)色带和生长带

热处理的蓝宝石其颜色多由边界模糊的色带和边缘不清的色斑所组成,热处理使色带的边界扩散,界线模糊甚至变形。

(7)云雾体

缅甸孟素的红宝石经加热后常形成云雾体,云雾体由致密的白色、低反差的、定向排列的,并可形成三维网格的晶体包体所组成,其成分不明,可能是脱水的水铝矿。这种云雾体在天然、未经热处理的红、蓝宝石中很少见到。

(8)紫外荧光

某些热处理的蓝色蓝宝石在短波紫外光下发弱的蓝白色、绿白色荧光,注意与焰熔法合成的蓝色蓝宝石相似,但热处理蓝宝石的荧光往往有分带性,可在显微镜下区别。

某些热处理的红宝石在长波紫外光下发正常的红色荧光,但在短波下,在红色的荧光之上,迭加白垩色、绿白色或粉红色成分的荧光。

六.充填热处理红宝石的鉴定特征

(1)不一致的表面光泽

填充裂隙或孔洞的玻璃的光泽低于红宝石,在反射光下检查宝石表面可见玻璃充填的位置呈界线清晰的暗色斑纹,不一致的表面光泽,是充填处理最直接的标志之一。

(2)溶蚀边现象

充填玻璃的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侵蚀性,会出现红宝石经被侵蚀、溶解、再结晶等过程形成港湾状的溶蚀边现象。

(3)充填物的流动构造现象

充填在裂隙及孔洞中的玻璃可能会存在流纹、气泡、脱玻化的枝状微晶等现象,是证明其为玻璃而非天然包裹体的重要证据。

(4)愈合裂隙的特征

愈合裂隙在形态上多呈不规则的面纱状,在暗域下与助溶剂残余包裹体相似。反射光下有强烈的光泽,其上的分布包裹体呈玻璃态,而助溶剂残余多呈微晶集合体,形态上也很少显蝌蚪状。

(5)絮状的包裹体

愈合裂隙热处理的红宝石中,会出现影响透明度的絮状或云雾状的包裹体,在高倍(60倍以上)放大下,这些絮状物系由白色或浅色的,无光泽的,似乎由微粒集合而成的细针状体组成,针状体呈三维的定向排列,通常有二个方面最为发育,形成层网状的构造。助溶剂合成红宝石不具备这种特征。

(6)热处理的其它特征

天然矿物包体在处理时被熔蚀,低熔点的形成圆形,椭圆形由玻璃与气泡组成的二相包裹,高熔点的晶体包体则形成浑圆毛玻璃状或表面麻坑状的形态。

(7)白垩色的短波紫外荧光

充填热处理红宝石通常因硼酸质或磷酸质的愈合剂,在短波紫外光下红色荧光背景上表层显示白垩色荧光,成为其与天然及助溶剂合成红宝石的最重要的一种鉴别特征。

(8)充填物的化学成分

充填玻璃的化学成分较不一致,主要成分以SiO2为主,并可含有P、B等利于玻璃降低熔点的化学成分,与天然红宝石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区别。

七.黄色蓝宝石优化处理的鉴别特征

用于使无色或浅色蓝宝石产生黄色色心的处理方法有两大类:加热和辐照。

(1)加热处理的黄色蓝宝石

一些斯里兰卡的无色或浅色的蓝宝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加热处理成黄色至金黄色的蓝宝石。这种热处理的黄色蓝宝石有下列的特征:

①虽然分光光度计能记录到许多样品含有Fe3+的吸收峰,但其含量很低,吸收弱,用分光镜观察不到由Fe3+引起的450nm的吸收线。

②内含物可具有高温热处理造成的各种特征,如胀裂的应力裂隙、熔蚀的晶体包体、表面麻点等。

③微弱的紫外荧光。天然色心或辐照致色的黄色蓝宝石的紫光荧光则较强。

④加热到500℃不发生褪色。

(2)辐照处理的黄色蓝宝石

辐照处理的黄色蓝宝石与天然色心成色的黄色蓝宝石非常难以区别,只有褪色试验才能区分两者,其它方法或特征均无诊断性。辐照处理的黄色蓝宝石可具有一些特征,虽然这些特征也可见于天然的黄色蓝宝石:

①橙黄色的紫外荧光

辐照处理的黄色蓝宝石都具有较强的橙黄色紫外荧光。以Fe3+为主要致色作用于的蓝宝石,没有紫外荧光。Ni和Cr为致色剂的焰熔法合成黄色蓝宝石也不具有紫外荧光。

②不含或几乎不含Cr

含Cr而又具色心的蓝宝石带橙色调,当Cr的含量较高时呈橙红色。辐照处理的黄色蓝宝石的Cr含量一般很低,但如果用含Cr的蓝宝石,进行辐照处理,则可出现与天然非常相似的吸收曲线。

③红外吸收光谱

中子辐照的黄色蓝宝石具有3180和3278波数的吸收。

④吸收光谱特征

辐照处理与天然色心致色的黄色橙黄色蓝宝石的吸收光谱较为相似,均为从红端(700mm)向紫端(350mm)递增的吸收曲线,但中子辐照处理的黄色蓝宝石的吸收曲线除在450nm有微弱的Fe3+显示外,并从405开始曲线递减,即对紫光和紫外光的透明度增大,而与其它辐照处理和天然色心致色的黄色蓝宝石不同。

优化处理

优化处理笔记: 一、优化处理的概念 ?定义:优化处理(Enhancement and Treatment of Gemstone)是指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或特殊现象)、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 ?优化处理可进一步划分为优化(Enhancement)和处理(Treatment)两类。 ?优化是指“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市场上不予声明当做天然宝石出售。 ?常见:热处理、漂白、浸蜡(除绿松石)、浸无色油、染色(玉髓玛瑙) ?处理是指“非传统的,尚不被人们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如染色处理、辐照处理、表面扩散处理等。属于处理的宝石在市场出售时,必须声明其经过人工处理的真实性。 ?常见:染色、漂白(翡翠)、浸有色油、浸蜡(绿松石)、充填(玻璃、塑料或其它聚合物等硬质材料充填)、辐照、扩散、覆膜、高温高压处理等 一、热处理 ? 1.原理: ?热处理是通过高温条件下改变色素离子的含量和价态,调整晶体内部结构,消除部分内含物等内部缺陷,来改变宝石的颜色和透明度。 ?经常通过产生氧化或还原环境以增强稳定效果。 ? 2.作用: ①改色 ②产生星光 ③去除丝光,提高宝石的透明度和净度 ④诱发裂隙,产生晕彩 ⑤对辐照处理所产生的不必要色心加以去除 ⑥净化 鉴别: ①放大观察:内部包体熔化、晶体圆化,周围裂隙发育 ②颜色出现不均匀的扩散晕或色块。 ③光谱:热处理的蓝色蓝宝石在台式分光镜下观察,缺失450nm吸收带, ④荧光:某些热处理的蓝色蓝宝石在短波紫外光下显示弱的淡绿色或淡蓝色荧光。 ⑤已切磨好的样品表面会产生一些凹凸不平的麻坑。为了消除麻坑而进行的第二次抛 光时,常出现双腰棱、多面腰棱现象。 二、表面扩散处理 方法:在一定的温度下,将磨好的刻面或弧面宝石放入同种物质的粉末中,并加入致色元素,这些元素可向宝石内扩散,以改进宝石的颜色或增加光学效应。 ?用Cr做致色剂时可产生红色扩散层; ?用Fe、Ti做致色剂时可产生蓝色扩散层;用Cr、Ni做致色剂可产生橙黄色扩散层。 2、举例:红宝石、蓝宝石的表面扩散

翡翠的制作和鉴定方法

翡翠的制作和鉴定方法 翡翠称中国玉,因受中国、日本、东南亚一带人们的喜爱,又称“东洋宝石”。它颜色艳丽、种类繁多、韧度高不易碎,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珍爱。作为优质玉石,翡翠需求量极大,但天然即颜色鲜艳、透明度高的品种稀少,供求矛盾使翡翠价格上涨,质优者价格十分昂贵。为了增加其价值,常用人工处理的方法改善翡翠颜色和透明度。常见方法有:改色、染色法,这种方法处理过的翡翠为C 货;还有漂白填充法,即为B 货。天然翡翠称为A 货。C 货翡翠多以有机或无机染料着色,也有用激光改色的翡翠,C 货与天然翡翠从外观上看相差很大,颜色过艳、不自然、质地松散,时间一长就褪色,鉴别较容易;而B 货与天然翡翠从外观上看差别不大,所以购买时要警惕。

翡翠颜色和透明度是其质量优劣的标志。天然翡翠内有时含有铁、锰等金属离子,使翡翠种不同程度混有了黑、棕、灰等色,影响其鲜艳程度。底色若出现黑、褐、灰等瑕疵,则价值明显降低。为清除这些脏色,通常使用化学漂白法将其去掉,使翡翠颜色鲜艳、质地纯洁透明,这就是B货。相同外观的A货和B 货,其价值相差很多,因此购买翡翠时要特别注意B 货,以防经济损失。 那么,怎样鉴别翡翠B 货呢?首先要了解B 货的制作工艺。早期B 货做法简易,用酸浸掉翡翠上的杂色、污点,再在上面涂一层蜡,粗看与天然翡翠没什么区别,但时间久了或遇热蜡就会脱落,用酸腐蚀过的裂隙就会显露出来。近期B 货制法越来越高明,肉眼几乎找不到破绽,给鉴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货制作的新方法是:首先在选料上,要选择有原生绿色但基地泛黄、灰、褐等色的品

种,且要求其结构不太致密,翠件不宜太大,以强酸(如盐酸、稀硫酸等)浸泡,一般为2?3周,观察翡翠样品黄、灰、褐等杂色基本脱掉,脱色后的翡翠颜色鲜明、绿色突出、底色明显变白,但此种翡翠由于酸性腐蚀呈现干裂的外观。这时用弱酸性盐溶液浸泡1?2 天,将酸液中和掉,再用清水洗净。将清洗好的翡翠放入烘干箱烘干,烘干温度不超过200 C。尽管其整体结构没变,但微细结 构已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松散的丝网和窝状结构,降低了翡翠强度,为了恢复其强度,需使用粘结力较强的环氧树脂进行填充。填充方法是:先把样品加热到200C以 下,再浸入到环氧树脂中,然后取出烘干,使树脂均匀渗入到翡翠裂隙中,并且固化。 最后将固化好的翡翠按原形抛光,去掉肉眼可见的表面胶。 了解B 货的制作过程,有利于对其进行鉴定。通常

珠宝鉴赏第五章 宝石的合成与优化

第五章宝石的合成与优化 5.1 宝石的合成 一、概述 1、人工宝石、合成宝石与人造宝石 人工宝石: 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用作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等。 合成宝石: 完全或部分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有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所对应的天然珠宝玉石基本相同。 定名规则:必须在其所对应的天然宝石前面加“合成”二字。如合成红宝石、合成钻石 人造宝石: 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无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 定名规则:必须在材料名称前面加“人造”二字。如“人造钇铝榴石”,玻璃、塑料除外。 2、合成宝石的主要方法 1)从熔体中生长宝石的方法 特点:熔体的成分与宝石的成分相同宝石生长的基本条件是原料在的熔点以上熔化后,在熔点以下结晶。因此晶体生长的温度很高 方法:焰熔法、区熔法、冷坩埚法、提拉法 2)从溶液中生长宝石的方法 特点:液体的成分与宝石的成分不同,宝石生长的基本条件是溶液达到过饱和 方法:水热法、助熔剂法 3)高温高压法——钻石的合成 二、焰熔法(维尔纳叶法) 特点: 设备简单、晶体生长速度快,成本低。 由法国人维尔纳叶于1905年发明并用于红宝石的合成。它是目前合成宝石的最常用的方法。 1、装置与晶体生长过程 原料系统: 料筒、原料(Al2O3+Cr)、振动器 燃烧系统: 氧气、氢气、火焰、耐火砖、冷却套

生长系统:晶体(梨晶)、旋转杆 晶体的生长过程: 原料经过火焰产生的熔体落在籽晶上结晶成梨晶。梨晶随旋转杆而下降,同时一层一层地生长。其顶部始终保持厚度约20μm的熔融层。晶体生长速度约1cm/h 2、常用焰熔法合成的宝石 3、焰熔法合成宝石的特点 1)具有弯曲生长纹 2)可能含有大量的气泡而不是天然宝石中常见的气液两相的包裹体 三、冷坩埚法 特点:适合于熔点极高的宝石。 1、装置与晶体生长过程 原料:ZrO2+稳定剂 温度:2750℃ 2、合成的宝石:立方氧化锆 3、合成宝石的特点:含少量气泡 四、区熔法 1、装置与晶体生长过程 2、合成的宝石:红宝石、蓝宝石 3、合成宝石的特点:晶体细长 五、提拉法 特点:设备昂贵,晶体生长速度慢,成本高 1、装置与晶体生长过程 2、提拉法合成的宝石:红宝石、蓝宝石、尖晶石、变石、YAG 3、提拉法合成宝石的特点 宝石中的内含物较少。有时含有少量的气泡和及弯曲生长纹

银子的鉴别方法

银子的鉴别方法 作者:金投网 银饰品有很多种类别,如此多银饰到底有什么区别?怎么去鉴定银子的真伪呢?希望下文能为苦于银子鉴别的人提供帮助。 纯银又称纹银,目前现有的科学能够提炼的最高纯度为99.999%以上,纯银一般是作为国家金库的储备物,所以纯银的成色一般不应低于99.6%。而低于这个级别的,含量大于等于99%的白银,我们称作为足银。一般材质较软,不适合做成饰品。 色银又称普通首饰银或次银。在纯银或足银中加入少量的其他金属,一般是加入物理化学性质与银相近的铜元素,就可以形成质地比较坚硬的色银。色银富有韧性,并保持了纯银的延展性,同时可以减低空气对银的氧化作用,因此,色银首饰的表面色泽较之纯银与足银更不易改变。中国色银的成色规定以百分数表示,国外一般规定以千分数表示,如中国的“80银”与外国的“800S”(S为英文银Silver的缩写)都表示银的成色为80%。色银有以下几种的常见分类: 1、98银英文标识为980S,表示含银量98%、含铜2%的首饰银。这种色银较之纯银和足银质地稍硬,多用于于制作保值性首饰。 2、925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925银了) 英文标识为925S,表示含银量92.5%、含铜7.5%的首饰银。这种色银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韧性,比较适宜制作戒指、别针、发夹、项链等首饰,而且便于镶嵌宝石。现在通常把925银镀上白金(白铑),以防止银在氧化或硫化情况下变黄变黑。没有镀白金的925银,称为"素银"。 3、80银80银又称为潮银,英文标识为800S,表示含银量80%、含铜20%的首饰银。这种色银硬度大,弹性好,适宜制作手铃、领夹、帽花、餐具、茶具、烟具或首饰上的扣、弹簧或针等类。 泰银最早源自于泰国,所以通常叫泰国银,又称“乌银”。泰银是利用了银碰到硫而发黑的特性制成的。它是在银首饰上把银与硫的混合物加热融化,并以玻璃质状态形成覆盖层。泰银覆盖层疏松乌黑,与白银的光洁银白形成鲜明对比,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再经过了特殊的防旧处理,泰银首饰不仅长期不变色,而且表面硬度也比普通银大大增强。别具一格的质感和色泽,让人感受到这类首饰的粗犷和古朴。 藏银,按照历史定义是含银大约30以上的一种合金,但是现在市场上的藏银,几乎不含银,只是白铜合金的工艺品.藏银是我国西藏地区及临近国家尼泊尔生产出来的一种含银较少的合金,其主要成分是镍、铜等。藏族饰品中也有很多是用纯银制成,纯银饰品的做工看起来比藏银饰品要精致一些,亮度也比藏银强一些。在选购藏银饰品时,应从色泽、外观、镶嵌物、做工等多个角度细细甄别。真正的藏银,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用手拭擦时,手上会变黑,这是一种碳黑,非金属黑。另外,藏银的仿制品一般都是用废旧的铅、锡等合金制作而成,表面进行镀色,颜色看上去发白,没有金属光泽和金属质感,而真正的藏银虽光泽度不

如何看懂翡翠鉴定证书整理

如何看懂翡翠鉴定证书(整理) 1、查看检测机构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看是否齐全看检测机构是否权威。 翡翠的鉴定证书样板及证书上标志的具体含义: CMA-是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合格的标志,具有此标志的机构为合法的检验机构。(基本条件合格) CAL-是经国家质量审查认可的检测,检验机构的标志(质量管理合格) CNAL-国家级实验室的标志。有这一标志,表明该检验机构已经通过了中国国家实验室认证委员会的考核,检验能力已经达到了国家级实验室的水平(CMA,CAL仅表示通过了省级质量技术管理机构的考核,认可)。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协定,CNAL标志在国际上可以互认,比如说能得到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承认。 CNAB为原中国认证机构国家委员会后与CNAL合并成CNAS CNAS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2、查看证书是否有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标志,是否有国家计量认证标志。如果是省级或以下的检测机构的证书还要有国家级或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授权标志。 我们国家最有权威的鉴定证书,这个机构是我们国家三项珠宝检测用标准的起草单位,所有宝石证书的出具,都依据这三项国家标准,如

果有人感兴趣,可以到相关部门查阅,也可以从标准出版社购买,标准号是: GB/T16552-2003,GB/T16553-2003,GB/T16554-2003 在一些证书上可能还见到类似GB11887-2002或者GB/T18043-2000等标准号,这两个标准是关于贵金属的标准,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首饰上面有贵金属,就有可能看见这两个标准号。 3、查看样品照片与原物是否一致。 4、还要注意查看鉴定结果。如果是翡翠A货,有些证书会标明是A 货翡翠或翡翠xx,如若不是者通常会采用模糊处理结果中只注明翡翠但在荧光项会注明有荧光或放大检查中会另注表面有沟渠状结构等或者标明处理,优化等,不过现在北京的权威认证机构一般都拒绝出具B,C货证书,其它地方我就不清楚了。 5、因为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一般而言玉石的鉴定是不做分级评价的。 6、证书中几项基本的鉴定依据 证书上可能有的项目 证书编号 鉴定结论或者鉴定结果 1.外观描述:颜色、形状、光泽、解理等 2.总质量,或者说质量:这一项很能体现某个检测机构的资质问题。

玉的种类,鉴别方法

玉 玉是在世界(尤其是东亚)各地区受到广泛欢迎的一个宝石的分类,在矿物学上玉分为硬玉(也称翡翠,主要成分为NaAlSi2O6)和软玉(透闪石、阳起石一类,因化学成分的不同而呈现各种颜色,种类较多,但主要成份均为Ca2(Mg, Fe)5Si8O22(OH)2)。 二玉的种类 玉有软玉、硬玉之分软玉一般指产于我国新疆一带的白玉、青玉、碧玉与东北岫玉等,硬玉是指产于缅甸的翡翠。无论是软玉、硬玉,它们的质地都非常坚硬,颜色十分璀璨,故冠

以“石中之王”的美誉。玉石价值本已不菲,再经过巧匠的加工雕琢,就变成了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玉器随着时代发展,就逐渐形成了玉的文化。 三玉的鉴定 玉器可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种,硬玉又名翡翠。从化学成分来看,软玉是含钙、镁和铁的硅酸盐,而硬玉则是含钠和铝的硅酸盐。 下面介绍鉴别真假玉器的一些常用方法: (1)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

久不散者是真玉。 (2)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3)观察法 将玉对着光亮处观察,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的是真玉。 (4)舌尖鉴别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 此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主要看有无裂痕,有裂痕的其价值 玉石的品质鉴别 鉴定玉的品质,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 (1)色

玉以绿色为最佳,红、紫二色玉石的价值仅为绿色玉石的1/5。玉当中若含红、紫、绿、白四色,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为“福禄寿”。色泽暗淡、微黄色的为下品。如果是单色玉,以色泽均匀的为好。 (2)透 透明晶莹如玻璃,没有脏杂斑点,不发糠、不发涩的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则分别称为中级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玉才称为翡翠玉。到了现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并带绿色的

常见宝石的优化处理

宝石的优化处理 宝石的优化处理是通过改变宝石的颜色、光学效应或韧度改善宝石外观的过程,它不包括宝石的切磨和抛光 对于优化处理的宝石些已经被市场所接受,可以当作天然宝石出售。例如,斯里兰卡灰白色蓝宝石经加热处理变为蓝宝,坦桑尼亚褐色黝帘石经热处理变为蓝色黝帘石无色黄玉经辐射处理变为蓝色黄玉,以及玛瑙经过染色和熔烧呈现出各种颜色等些处理宝石需注明出售也能被市场接受。如,辐射处理的蓝色钻石,注油的红宝石和祖母绿,染色的翡翠和石英岩等。而一些经处理后带有有害物质的宝石,则不能被公众接受。如带有放射性残余的黄玉等 近年来,随着优质珍贵宝石资源的枯竭,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改善宝石品级、丰富宝石市场越来越重要,宝石优化处理工作成为宝石科研的重要课题 常用的宝石优化处理方法有表面处理、染色处理、热处理、辐射处理等 一、表面处理 在透明宝石底部涂上一层颜色或贴上一小块彩色箔,然后采用封闭式背面镶嵌以改善宝石的颜色。在不透明或半透明宝石表面涂上一层蜡,以增加宝石的光泽和色彩

这是一些古老的改色方法,现在有时仍在使用,将浅黄色钻石亭部涂以一弹层蓝色以消色彩:在玻璃仿制品背部涂以不透明涂料增加亮度,将绿松石表面进行蜡处理以改 鉴定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不难发理各种处理的痕迹,这些处理一旦被去除,将会使宝善光和颜色石的外观发生变化 二、染色处理 这种处理方法常用于多孔的材料或含相当多裂纹和裂隙的宝石,染料可以渗透进宝石被孔隙和裂缝中。 染料可以是有机染料或无机的化合物,前者通过溶剂的挥发而致色,后者经过化学反的孔或裂中应而沉淀,无机染色通常着色耐久,面有机染色颜色鲜艳但会退色 市场上大多数祖母绿都经过油浸染处理,有时是有色油注入其裂隙之中,改善了祖母绿的清晰度和颜色。石英岩、大理岩,玛瑙玉等常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染色大量出现常常以假乱真,灰玉翻和一些多孔的蛋白石在糖溶液中煮过,经浓硫酸处理后,除去糖中的氢和氧,所剩下的是均匀的黑色的碳,使宝石变为黑玉和黑蛋白石。也可用硝酸银将珍珠染成黑色。 染色处理的品种很多,仔细观察时可能会发现颜色的分布与裂隙和孔度有关,吸收酸银将珍珠染成黑色光谱和紫外荧光可能显示染色剂的存在,查尔斯滤色镜和热针等也可能会发现疑点三、加热处理和扩散处理 加热处理是在高温条件下改变色离子的含量和价态,调整晶

常见玉石的鉴定

第5章常见玉石的鉴定 5.1 翡翠(硬玉)(jade)的鉴定 5.1.1 翡翠原石的鉴定 1. 习性与产出状态 2. 矿物成分 3. 结构构造 4. 翠性 5. 比重 5.1.1 翡翠成品的鉴定 1.肉眼鉴别 颜色变化、变斑晶交织结构、纤维状交织结构等,若斑晶够大,尚能见“翠性”或“苍蝇翅”;玻璃到珍珠光泽;透明度变明大,一般关透明到不透明。 2.仪器测定 (1)折射率仪:折射率约为1.66。 (2)比重:3.34。 (3)分光镜:无色者能见到437nm的谱线;绿色者除此之外,在690、660、630nm 处可能分别见到一弱带。 (4)偏光镜:在正交偏光镜下旋转360度,为全亮。

3.和相似宝石的区别 和翡翠易相混的宝石有软玉,独山玉,澳玉、石英岩玉、符山石玉、岫玉、祖母绿、染色大理等,但通过肉眼观察和仪器测定很容易将它们区别开来,因为它们的物理特征有明显差别。 4. 优化处理翡翠B货、C货和B+C货的鉴定 在珠宝界,一般将除加工外,未经过任何物理、化学处理,颜色结构均匀天然的,没有外来物加入的翡翠称为A货;颜色为天然的,为了增加其净度而经强酸处理,并在处理后进行注胶或其他物充填的翡翠称为B货;天然无色,其颜色由人工染色而成的翡翠称C货;若既经强酸处理,胶充填,又进行过染色的翡翠称B+C 货。 (1)C货翡翠的鉴定:可从下列几方面去留意观察。 A. 对颜色; B. 查尔斯滤色镜; C. 用分光镜观察; D. 紫外光下的反应。 (2)B货翡翠的鉴定:可从下列几方面去留意观察。 A. 颜色方面; 2. 光泽方面; 3. 结构方面; 4. 比重方面; 5. 表面特征; 6. 紫外灯下的反应; 7. 用红外线吸收光谱仪鉴别; 5.2 软玉(nephrite)的鉴定 5.2.1 软玉原石的鉴定

翡翠营销策略

翡翠营销策略 一、翡翠市场营销要讲诚信 1、营销人员的引导 翡翠饰品有五种商品,天然的一种(民间俗称"A货”)、优化的二种(漂白、浸蜡民间俗称“A 货”)、处理的二种(漂白后聚合物充填处理民间俗称“B货”、染色处理民间俗称“C货”),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群体,要使每个购买者都具有专业水平是不可能的,这全靠营销人员的引导,要按国家的珠宝玉石标准介绍柜台中各种饰品特性。 2、营销中要讲诚信 在市场与营销中要讲诚信,每一店家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策划方案,五种商品中有的店家只选择天然的一种,民间俗称“A货”来经营,在上海这种情况多见,但所有经营者都应标明商品属性,因为五种商品价格高低相差十分悬殊。 3、一分钱一分货 这里要提到的是翡翠“A货”价格可达百万、千万元一件的高档极品,真是“价值连城”。“A货”也有几拾元及上百元的低档一般饰品。“B货” 不是“洪水猛兽”,“A货”也不是所有的饰品价格都高于“B货”,有的价格还高出某些“A货”饰品。“B十C货”、“C货”也并非“分文不值”。各种不同档次的翡翠都讲的是一分钱一分货。 4、明示“翡翠(处理)” 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在国家检测标准中,“B货”、“B十C货” “C货”的检测证书上检测结论,要明示“翡翠(处理)”,表示是经过改善的。 “处理”一词,往往与人们意识中的“处理品”的含义相混淆,其实不然,处理仅是对翡翠的一种改善,是对一种天然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家标准现已制定并以法规发布,翡翠业内人士对此普遍持不同意见,只有等待国家标准修订之时,集思广益,重新赋于一个中国人习惯的与“处理”一词更易接受的称呼。 二、翡翠营销技巧 1、东方、西方与翡翠 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家、地区的人民,是翡翠的主要消费者,他们十分钟爱以玉镯、玉佩式样的翡翠饰品,价格以中档为主。现在西方各国也开始收藏翡翠雕件,充实家庭的东方神韵,一法国客户在上海一次就买了百余件造型各异的翡翠雕件。西方大多奉信耶苏教,因此佩载形状多为“十字架”玉佩,对中国神秘的十二生肖玉佩也十分喜欢。 2、对买者的期盼与了解 了解买者的各种心理因素,对翡翠的销售十分重要。上海市珠宝商圈以豫园地区最密集,另外还有四川北路、徐家汇、浦东新区,对一位想买一件翡翠饰品的顾客来说,早己反覆经过数日深思熟虑的盘算才走进珠宝店,如想购买多少价位的饰品;选购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造形;是送给长辈还是朋友的;是作为保值还是一般装饰美化;女士不同的身段、服饰配以不同的饰品;是生日祝贺还是开业志庆祝贺等。

绿松石的鉴别和保养

绿松石的鉴别和保养 绿松石又称松石古称甸子是一种不透明的宝石呈蜡状光泽硬度在4.56度之间。以天蓝色、湖蓝色为上品蓝绿色或翠绿色次之。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齐家文化已采用绿松石制作装饰品。绿松石的主要产地有湖北古称荆玉、襄阳甸子天蓝、浇蓝黄褐及深绿色松石储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陕西质地与湖北近似、新疆草绿色、安徽天蓝色、铁褐色、河南天蓝、翠绿色烧后有荧光。我国所产松石属东方绿松石。 世界上绿松石的产出大国有伊朗、中国、智利、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另有一种西方绿松石产于美国西南部、埃及西南部和俄罗斯俄罗斯则以伊斯尼河沙普尔松石品质最优。由于古波斯松石多经土耳其销往欧洲各地因此现今欧洲、日本等地仍称绿松石为土耳其玉。 绿松石的英文名称为Turquoise源于法语Pierreturqoise意思是“土耳其石”又称“土耳其玉”。其实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之所以被冠以此名大概是因为古代波斯产的绿松石最初是途经土耳其运往欧洲的缘故。绿松石因形似松球色近松绿而得名。工艺名为松石。 绿松石是含水的铜、铝的磷酸盐矿物化学分子式为CuAl6PO44OH8·5H2O。属三斜晶系。晶体形态呈致密的隐晶质集合体有时呈皮壳状、结核状单个晶体极为罕见。颜色多呈天蓝色、淡蓝色、绿蓝色、绿色、带绿的苍白色。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条痕白色不透明。折光率1.62双折射率0.040多色性弱。硬度56密度 2.6-2.9g/cm3。无解理断口平坦状有时呈贝壳状。质地十分细腻韧性相对较差。 绿松石与相似玉石的区别。与其相似的玉石有硅孔雀石、人工处理绿松石、染色玉髓、合成绿松石。绿松石的鉴定特征特有的不透明天蓝色、淡蓝色、绿

宝玉石的优化和处理

第11章宝玉石优化 自然界产出的各种宝石中,优质品的数量都很少,其中大多数在颜色、透明度、净度、韧性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缺陷。因此,人类一直在不断尝试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对这些宝石进行优化处理,以改善它们的外观和耐久性,提高这一部分宝石的档次和品级;而且,一些质量较差、原本不能作为宝石的材料,经优化处理后,可以作为宝石材料。 9.1宝玉石优化的含义和分类 9.1.1优化的含义和目的 宝石优化就是通过改变宝玉石的颜色、净度、光学效应或韧性,以改善宝玉石的外观和耐久性的过程。 目的:使之更有商业价值。 9.1.2优化的分类 ⑴能为商业和公众所接受,在宝石交易中一般不需要特别指出。例如热处理、无色油处理、无色蜡处理等。 ⑵能为商业和公众所接受,但是在宝石交易中必须指出,如染色处理、辐照处理、表面扩散处理等。 ⑶优化被认为是不能接受的。如带有残余放射性的黄玉等。 近年来,随着优质珍贵宝石资源的日益短缺,改善宝石品级、丰富宝石市场越来越重要,宝石优化处理工作成为宝石科研的重要课题。 常用的宝石优化处理方法有表面处理、染色处理、热处理、辐射处理等。 9.2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 9.2.1热处理 热处理是利用加热的过程使宝石的颜色、透明度或光学效应得到改善。热处理可以看成是天然过程的继续,处理后的产品稳定性好,对单晶宝石和有机宝石使用广泛,其中对刚玉宝石的使用最多。据调查,目前国际市场的红、蓝宝石中,有90%以上经过热处理或表面扩散处理。但是对玉石使用较少。 9.2.1.1热处理的机理、效果和实例 ⑴氧化还原反应 在高温氧化或还原条件下,通过改变宝石中致色元素的氧化态来改善宝石的颜色。这种处理方法最常用于含有铁离子的宝石:因为 Fe2+在氧化条件下转变为Fe3+,可以产生或加强黄色,消除或减弱蓝色;Fe3+在还原条件下转变为Fe2+可以产生或加强蓝色,减弱或消除黄色。 在高温氧化环境下煅烧,含Fe2+的无色蓝宝石可以变为金黄色蓝宝石,深蓝色的蓝

天然刚玉宝石与优化合成刚玉宝石的内含物区别

天然红宝石与优化合成红宝石 的内含物区别 摘要:详细介绍了天然、合成以及优化处理红宝石中常见的包裹体类型以及相似包裹体的区别特征,表明包裹体在区分天然、合成与优化处理宝石中提供了有力依据,也为今后在对它们进行区分鉴别提供有效信息。 1 背景介绍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对优质天然宝石供不应求的情况之下,人造合成宝石和优化处理宝石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发展创新。它们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价格上,都占据了巨大的优势,引起珠宝市场上的广泛关注。合成刚玉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人造宝石,使众多学者对其各种特征展开了不同深度和层面的研究。 红宝石是最早合成并进行商业化生产的宝石,尤其是在1902年法国科学家维尔纳叶利用焰熔法成功合成红宝石[1]之后,经过多年来技术不断地改进以及人们对刚玉生长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模拟红宝石不同的生长环境,合成出了质量优良的红宝石。 由于合成、优化的红宝石晶体在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等方面与所对应的天然红宝石基本相同,即两者具有相近的硬度、比重,相同的双折射率和折射率范围等。常规的参数测定难以达到准确区分天然品与优化合成品的目的。因此,从能够反映生长环境的包裹体着手,找到两者包裹体的特征及差异。 2 天然红宝石的矿床类型 红宝石的矿床有原生矿床和次生矿床两种。原生矿床主要为两种成因:1、岩浆岩型矿床,即在地幔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并随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矿床。 2、变质岩型矿床,即在区域变质或接触变质作用的条件下,由一水硬铝石等变质而来。次生矿床主要是指经过风化、搬运等作用富集形成的矿床。我国的红原生矿床主要为玄武岩型,次生矿床主要是砂矿。 3 天然红宝石中常见的包裹体及其特征 根据1989年国际有色宝石协会(简称ICA)在曼谷召开的年会对红、蓝宝

宝石人工优化处理方法及检测

宝石人工优化处理方法及检测 一、高温热处理 高温热处理是把天然宝石置于高温环境中,并在一定的气氛 条件下进行处理,促使宝石的特征向人们所希望的方向转变。 如致色离子含量和价态的转变可以改善宝石的颜色,宝石内 部包裹体溶解可以提高透明度,固溶体的出溶以及某些物质 通过表面扩散进入宝石可以产生特殊的光学效应等。 经常用高温热处理的宝石主要是红宝石、蓝宝石、海蓝宝石、托帕石、水晶、玛瑙等。 热处理的宝石在其小面和腰棱处可见到麻点小凹坑;宝石中 的液态包裹体在热处理时发生膨胀,其周围有胀裂现象;固 态包裹体边缘有熔融现象。 二、漂白处理 有些宝石颜色不均匀,内部常见一些“脏点”,使用一 些强酸强碱及氧化剂还原剂等化学活性物质对宝石进 行浸泡处理,可去除某些不好的杂色和脏点,净化质地,改善颜色。 经常进行漂白处理的宝石有翡翠、珍珠、虎睛石等。 在漂白处理中,化学药剂对玉石的结构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在宝石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腐蚀痕迹。 三、灌注充填处理

灌注处理是把某些物质如油、蜡、塑料、玻璃等物质注入宝石的孔隙和裂纹中。 一方面提高宝石的透明度、改善颜色,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宝石的物理稳定性。 经常进行灌注处理的宝石有祖母绿、翡翠、红宝石、蓝宝石、钻石、绿松石、欧泊等。 灌注处理的宝石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由于孔隙没有被全部 充填所留下的空隙,充填物与宝石在颜色、光泽方面的差异。如果灌注的是油,包装纸上有油迹,用热针检测时有油从裂隙中渗出。 四、染色处理 染色处理是用化学药剂对宝石进行处理,使无色或颜色过淡的宝石染上鲜艳的颜色。 一般有孔隙和裂隙的宝石才能进行染色处理。石英岩、大理岩、翡翠、软玉、绿松石、玉髓、玛瑙、珍珠、珊瑚等玉石常进行染色处理。 染色处理的宝石有以下鉴别标志: 1、颜色过于浓艳,颜色分布不均,在裂隙和孔隙处颜色浓; 2、染色宝石的吸收光谱与天然品不同; 3、紫外光下,染色宝石与天然品可能有差别; 4、在查尔斯滤色镜下,染色宝石与天然品有时有差异; 5、大多数有机染色剂可使蘸有丙酮的棉球染色。 五、覆膜处理

宝石优化处理及方法

宝石优化处理及方法 摘要: 宝石由于其特殊的魅力,一直为人们所喜爱,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宝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自然界的资源有限,宝石新矿床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社会的需求量,完美无瑕的天然产出品极少。由于天然资源的局限,使供需发生矛盾,决定了人们必须要对那些质量不好的天然宝石进行改善,以满足社会对天然宝石的需求。因此,宝石优化处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常用的宝石优化处理方法有热处理法、扩散处理法、辐照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 关键字: 热处理扩散处理辐照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处理 一、宝石优化处理的概念 天然宝石的优化处理是指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或特殊现象)、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它是宝石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优化处理可进一步划分为优化(Enhancement)和处理(Treatment)两类。 优化是指“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如加热处理、漂白、浸无色油以及玉髓玛瑙的染色等。市场上不予声明当做天然宝石出售。处理是指“非传统的,尚不被人们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如染色处理、辐照处理、表面扩散处理等。属于处理的宝石在市场出售时,必须声明其经过人工处理的真实性。 二、宝石优化处理的意义 由于自然界的资源有限,宝石新矿床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社会的需求量,完美无瑕的天然产出品极少。由于天然资源的局限,使供需发生矛盾,决定了人们必须要对那些质量不好的天然宝石进行改善,以满足社会对天然宝石的需求。 三、宝石优化处理的方法 (一)、热处理 根据宝石在热处理过程中内部变化的机理将热处理的原理分成以下几类详加说明:(1)、使宝石中致色元素改变而产生颜色的变化。

如何看懂翡翠鉴定证书(整理)

如何看懂翡翠鉴定证书(整理)

如何看懂翡翠鉴定证书(整理) 1、查看检测机构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看是否齐全看检测机构是否权威。 翡翠的鉴定证书样板及证书上标志的具体含义: CMA-是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合格的标志,具有此标志的机构为合法的检验机构。(基本条件合格) CAL-是经国家质量审查认可的检测,检验机构的标志(质量管理合格)CNAL-国家级实验室的标志。有这一标志,表明该检验机构已经通过了中国国家实验室认证委员会的考核,检验能力已经达到了国家级实验室的水平(CMA,CAL仅表示通过了省级质量技术管理机构的考核,认可)。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协定,CNAL标志在国际上可以互认,比如说能得到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承认。 CNAB为原中国认证机构国家委员会后与CNAL合并成CNAS CNAS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2、查看证书是否有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标志,是否有国家计量认证标志。如果是省级或以下的检测机构的证书还要有国家级或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授权标志。 我们国家最有权威的鉴定证书,这个机构是我们国家三项珠宝检测用标准的起草单位,所有宝石证书的出具,都依据这三项国家标准,如果有人感兴趣,可以到相关部门查阅,也可以从标准出版社购买,标准号是:

GB/T16552-2003,GB/T16553-2003,GB/T16554-2003 在一些证书上可能还见到类似GB11887-2002或者GB/T18043-2000等标准号,这两个标准是关于贵金属的标准,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首饰上面有贵金属,就有可能看见这两个标准号。 3、查看样品照片与原物是否一致。 4、还要注意查看鉴定结果。如果是翡翠A货,有些证书会标明是A货翡翠或翡翠xx,如若不是者通常会采用模糊处理结果中只注明翡翠但在荧光项会注明有荧光或放大检查中会另注表面有沟渠状结构等或者标明处理,优化等,不过现在北京的权威认证机构一般都拒绝出具B,C货证书,其它地方我就不清楚了。 5、因为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一般而言玉石的鉴定是不做分级评价的。 6、证书中几项基本的鉴定依据 证书上可能有的项目 证书编号 鉴定结论或者鉴定结果 1.外观描述:颜色、形状、光泽、解理等 2.总质量,或者说质量:这一项很能体现某个检测机构的资质问题。 如果你检测的东西小于1克,而其给你报的数据仅仅报到0.01克的话,说明他报的数据不是很合乎要求,小于1克的东西应该用1/1000克的天平称量并报数,1~10克的东西天平至少能感应0.01克的。为什么说这个能显示资质呢?因为天平价格决定的,1/1000的天平要好几千元,

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与鉴别特征

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及其鉴别特征 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的方法很多,有传统的热处理、染色处理、注油处理等,新发展的处理方法有玻璃充填、加充填物的热处理、表面散处理和辐照处理等。 一、红、蓝宝石的热处理及其鉴别特征 红宝石和蓝宝石均可进行单纯的不添加其他化学物质的加热处理,用于改善红宝石和蓝宝石的颜色,如消除红宝石的紫色调和蓝色色斑,加深无色或浅色蓝宝石的颜色,或者改变蓝宝石的颜色。加热处理还可用于消除红宝石或蓝宝石的丝绢光泽或者增强星光红色、蓝宝石的星光现象。红、蓝宝石的热处理被认为是优化类型。热处理红、蓝宝石的特征有: (一)熔蚀的金红石针 (图10-2-38) 高温下热处理通常会使金红石针完全分解或者部分溶蚀。金红石针熔蚀的典型特征是长针状的晶体被熔断,形成点状线、断续线或者较粗大的晶体被熔蚀成线状溶滴。 (二)熔蚀的晶体包体 (图10-2-39);被称为“雪球”,是热处 理的标志性特征。有些晶体熔融或部分熔融 后会在与主晶的接触面上形成颜色浓集的 区域,称为“色边”,也是热处理的典型标志。 图10-2-38 熔蚀的金红石 针 图10-2-39 熔蚀的晶体包体

如果加热的温度达到或接近晶体包体的熔点,晶体包体发生完全熔化或部分熔解。晶体包体的棱角被熔蚀,形成浑圆状的形态;晶体包体完全熔化后凝固成白色或灰色的球状体或似球状体,被称为“雪球”,是热处理的标志性特征。有些晶体熔融或部分熔融后会在与主晶的接触面上形成颜色浓集的区域,称为“色边”,也是热处理的典型标志。 (三)穗边裂隙 (图10-2-40) 如果晶体包体完全或部分熔化后,部分熔体溢 入裂隙,形成环绕熔化的晶体分布的熔滴环,或者 充填到裂隙的其他位置,溢出的熔体还可能在熔化 的晶体周围形成强对比度的空穴,在应力裂隙的最 外环,通常形成非常特征的,呈白色或灰白色的边 沿,如同环礁的形态,故也称为环礁裂隙。 (四)热处理应力晕(锆石晕) 由于锆石具有很高的熔点,在热处理过程中锆石包体不受影响,但其所伴随的应力裂隙有可能会形成环边裂隙。 当晶体包体因加热发生熔融或分解作用时,还可能诱发应力裂隙或者改造原生已存在的应力裂隙,常见现象有:盘状、穗边、环礁裂隙以及锆石晕。 (五)热处理后的愈合裂隙(水管状的包裹体) (图10-2-41) 红、蓝宝石的指纹状愈合裂隙经热处理会形 成连通的水管状包裹体和破裂的树枝状包裹体。 原分布在裂隙面上孤立状态的指纹状包裹体,经 加热后形成连通的弯曲的、同心状的、象很长的 卷曲地散布在地上的水管状的包裹体。 (六)色带和生长带 热处理致色的蓝宝石其色带往往具有典型的 特征,例如斯里兰卡浅色或无色的刚玉加热后形成蓝色,其蓝色多集中在边界模糊色带和色斑中, 而这些色带和色斑又是由边缘不清的蓝色斑点所组成。热处理会使生长带和色带的边界扩散,使界线变模糊,甚至变形。 (七)云雾体 图10-2-40 穗边裂隙 图10-2-41 水管状的愈合裂隙

最全的天然水晶鉴别方法大全

最全的天然水晶鉴别方法大全 用手去触摸水晶,天然水晶通常温度要比人造水晶的要凉的多。福禄寿用眼观察,天然水晶通常有棉絮状的包裹体,这个是人造水晶所没有的对于紫水晶黄水晶这样的单色水晶,通常要观察它二色性,即使是最顶级的紫水晶黄水晶也是有色差的通过这个方法可以鉴别是否加色。这些是最简单的方法,简单易懂。 选购时辨识真伪的方法大致有下列几种: 1.眼观法:天然的水晶一般都会有絮状(绵绺)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瑕疵,这是液体水落石出和二氧化碳的小孔穴,而人工合成的水晶就不会有这样的特征。水晶是有成色等级之分,影响水晶价位的因素很多,不像钻石以4C就可以判定,所以大家要多听多看多比较才干真正区分进去。一般的规范是水晶石越大越好,越透越好,颜色越娇嫩越好,形状越典型越好。不过最重要还是自己喜欢,天然水晶在形成过程中,往往受环境影响总含有一些杂质,对着太阳观察时,可以看到淡淡的均匀细小的横纹或柳絮状物质。而假水晶多采用残次的水晶渣、玻璃渣熔炼,经过磨光加工、着色仿造而成,没有均匀的条纹、柳絮状物质。 2.舌舔:即使在炎热夏季的三伏天,用舌头舔天然水晶外表,也有冷而凉爽的感觉。假的水晶,则无凉爽的感觉。 3.光照:天然水晶竖放在太阳光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能放出美丽的光彩。假水晶则不能。 4.硬度:天然水晶硬度大,用碎石在饰品上轻轻划一下,不会留痕迹;若留有条痕,则是假水晶。 5.用偏光镜检查:偏光镜下转动360度有四明四暗变化的天然水晶,没有变化的假水晶。 6.用二色检查:天然紫水晶有二色性,假水晶没有二色性。 7.用放大镜检查:用十倍放大镜在透射光下检查,能找到气泡的基本上可以定为假水晶。 8.用头发丝检查:仅限于正圆形水晶球。将水晶球放在一根头发丝上,人眼透过水晶能看到头发丝双影的则为水晶球。主要是因为水晶具有双折射性。但是这样无法把天然晶,养晶和熔炼晶区分开来。只能区分玻璃等其他物质。 9.用热导仪检测:将热导仪调节到绿色4格测试宝石,天然水晶能上升至黄色2格,而假水晶不上升,当面积大时上升至黄色一格。 线鉴定 日前,十二福天然水晶购物网开通了在线鉴定功能,登录其官网,找到线鉴定频道,即有专家提供免费在线鉴定服务。一般流程是拍照片、写描述,然后发送到相关频道,三天内可以收到答复。 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玻璃含氧化铅的比例达到24%以上、折射度达到1.545话,就可以称之为水晶。品种晶形天然水晶六方柱、菱面体、聚光、锥面有横纹、有双晶以水滴其晶面呈坚持圆珠状。压电水晶棒状、晶面的特殊的鱼鳞生长纹、无双晶或扭曲、晶体中心有一平行柱面之晶芽。玻璃无规则形状,水滴其外表立即扩散。品种光泽硬度解理断口天然水晶明如清水摩氏7级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断口平行,脊面明显。压电水晶光泽发白6.8-7贝壳状断口不完全。玻璃烟色者色发红5.5-6断中平行,脊面不平行。品种包裹体特征比重天然水晶质次者有不规则包裹体、呈现棉花絮状气泡。2.56-2.66压电水晶规则的面包屑状包裹体、气泡呈规则的圆形、椭圆形或拉长形。2.6左右玻璃罕见规则气泡、包裹体。2-2.20左右,但铝玻璃较重品种手感光学性质天然水晶明显凉感一轴光正光性,折光率1.544-1.533压电水晶有凉感光性与天然水晶相仿、消光速较天然水晶缓慢。玻璃温感折光率1.40左右,

翡翠酸洗充胶处理及其鉴别

翡翠酸洗充胶处理及其鉴别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原来严加保密的B货翡翠的加工工艺逐渐暴露,对B 货翡翠的研究日益深人,对它的认识也日益全面,同时还发展了很多新的鉴定技术,如红外光谱仪,也因此在珠宝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应用。现在,对翡翠B货的鉴别技术已经相当成熟,B货翡翠的鉴别特征也被较彻底地了解,从理论上说,B货翡翠的鉴定已不存在问题。所以近几年来,对B货翡翠的讨论日渐减少。但是,优化处理的工艺技术也在改进和变化,目前相对平静的气氛后面,也许正在酝酿另一场风暴,对优化处理工艺的变化、改进和出现新的处理方法的动向和可能性不可失去警惕性。 1.酸洗充胶的工艺方法 翡翠进行B货处理的工艺是厂家秘密,具体的工艺过程和参数仍然知道不多,从工艺流程上看,第一步是选择适用于处理的翡翠原料,然后切割,酸洗漂白,碱洗增隙,清洗烘干,真空注胶和固结。主要工序的工艺要点是: (I)选料 合适于B货处理的翡翠原料是含有次生色,结构较为松散,晶粒较为粗大,质地较为低劣的翡翠品种。如有明显黄褐、黑灰次生色,并严重影响绿色表现的翡翠品种,质地粗劣不透明的翡翠品种,如八三玉等。质地致密,含黑癣的翡翠品种一般不适于处理,透明度好,无明显脏色的翡翠也不用作B货处理,原因有两个。其一是这种类型的翡翠不易被强酸或强碱漂白,黑癣是角闪石类矿物,也不易被酸碱溶蚀。其二是质地好、颜色尚好的翡翠,不处理的价值高于处理后的价值。 (2)切割 为了使酸洗和充胶更为充分和快速,要把大块的原料根据需要切割成一定厚度的玉片或玉环。最早的B货是直接对切磨好的成品进行处理,现在由于B货处理的规模扩大,工艺更为规范,用成品进行处理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 (3)酸洗漂白 酸洗漂白是制作B货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用各种酸(如盐酸、硝酸、硫酸、磷酸等)浸泡选好的原料,一般要泡2-3周,也可以略为加热以加快漂白的过程,加热以不超过溶液的沸点为准。在浸泡过程中还要时时更换溶液,酸洗的目的是除去黄褐色和灰黑色。 (4)碱洗增隙 经酸洗后的翡翠原料,虽然除去了氧化物类的杂质,但是孔隙度还不够大,不利于树脂胶的充填,为此把酸洗漂白过的原料清洗干燥后再用碱水溶液(烧碱NaOH溶液)加温浸泡,碱水对硅酸盐的腐蚀作用,可起到增大孔隙的效果。 碱洗漂白后的翡翠往往成渣状,甚至用手指就能把它捏碎。有些翡翠B货的处理不使用碱洗的工序,或者避免用碱洗的工序。有人称经过碱洗的工序的B货为“大B"。 (5)充胶 充胶是制作B货翡翠必然的一个环节,因为经过酸洗漂白及碱洗增隙之后,翡翠的裂隙和孔隙增多,致密度下降,抗机械力的能力下降,透明度变差,必须用树脂胶进行固结,以增加强度和透明度。常用的树脂胶的种类有聚苯乙稀类树脂、邻苯二甲酸类树脂和苯氧树脂等,要求树脂为无色透明,流动性好,.固结后有较大的强度。做法是把酸洗碱洗后的原料烘干,放在密封的容器中抽真空,达到一定的真空度后,在容器中灌人足够的胶使翡翠原料完全浸人胶中,然后还可以增加压力,使胶能够把翡翠原料中的所有空隙都充填到。(6)固结 在胶还未完全固结之前,把翡翠原料从半固结状态呈粘稠状的胶中取出,放在锡纸上放

钻石的主要优化处理方法

钻石的优化处理 钻石(Diamond)源自希腊语“Adamas”,意思是坚硬无比、不可征服。钻石号称“宝石之王”,是四月的诞辰石、也是结婚六十周年记念宝石。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在矿物学中属自然元素大类、非金属元素类、金刚石族。化学组要成分是C,质量分数可达99.95%;微量元素有N、B、H、Si、Ca、Mg、Mn、Ti、Cr、S、惰性气体及稀有元素等约50多种。这些微量元素决定了钻石的颜色、性质与类型。 通常以钻石中是否含氮元素将钻石分为两类,含氮的为Ⅰ型,不含氮的为Ⅱ型。其中Ⅰ型又分为Ⅰa型和Ⅰb型,Ⅱ型又分为Ⅱa型和Ⅱb型。 钻石的优化处理是指对品质欠佳的钻石进行颜色、净度或耐久性的优化处理。 颜色类型与成因 ⑴无色透明钻石 无色透明钻石不存在对可见光造成选择性吸收的色心、杂质元素和染色包体。它的成因是由于其禁带能隙过宽,超过了可见光能量上限,不能对可见光产生选择性吸收,故而使钻石呈无色透明。 ⑵黑色钻石 钻石的黑色成因有三个:其一是钻石由多晶集合体构成,颗粒间的暗色包体、大量界面与裂隙的存在造成了黑色;其二是单晶钻石中大量的石墨等黑色包体将钻石染成黑色。其三,辐照损伤也可以使钻石成黑色。 ⑶黄色 钻石的黄色由钻石中杂质元素N引起。 ⑷蓝色 Jib型钻石中含微量的B元素。B在晶格中替代C后形成空穴心,吸收了部分波长在500nm(绿光边缘)以上的可见光,使钻石呈现蓝色。

颜色较鲜艳的天然蓝色钻石就属于IIb型钻石,该型钻石具有半导电性。 ⑸粉色与棕-褐色 钻石的粉色和棕——褐色由塑形形变导致的晶格缺陷引起。 ⑹绿——蓝绿色 钻石的绿色和蓝绿色通常是由长期的天然辐射作用形成。在高能射线或粒子作用下,C原子进入晶格间隙,形成一些列空位——间隙原子对,这种结构缺陷引起的可见光选择性吸收是钻石呈现绿色-深绿色的主要原因。过量的辐照还可以使钻石呈黑色。 1.颜色的优化处理 ⑴传统方法 在钻石表面覆盖一层蓝色的高折射率涂层可以使钻石颜色提高1-2个级别;在钻石表面涂上蓝墨水、油彩、指甲油等都可以提高钻石的色级;在钻石底部附上金属薄膜也可以改进钻石色级。 ⑵辐照改色 这种方法是用高能粒子束照射,这样会在钻石晶体中产生色心,从而形成永久性色彩。K色级以下的棕、褐色钻石经过辐照可以获得各种彩色钻石,但该方法不能用于改善白色钻石的色级。 通常可用颜色分布判别法、吸收光谱判别法、导电性能判别法来进行鉴别。 首先,天然彩色钻石色带呈直线或三角形,并且与晶面平行;人工辐照改色钻石的颜色仅限于刻面宝石表面,其色带形状和位置与钻石琢形及辐照方向有关。其次,天然黄色钻石没有H4心或H4心不明显。含N的无色钻石经辐照和热处理后呈现的黄色起因于H3和H4心,尤其是H4心明显占优。第三,天然成因的蓝色钻石因含微量元素B而呈半导电性,辐照致色的蓝色钻石则不导电。 ⑶高温高压修复法 这种钻石的处理方法是,用与合成钻石相似的设备,控制样品所处的环境压强为6GPa(60亿帕斯卡),温度为2100℃左右,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甚至更短时间。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种高饱和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