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下册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1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1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1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1 沪粤版

沪粤八下《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娇人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容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场景。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情景。让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运动快慢,引入课题“速度”

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学生取出两张16开纸A和B ,将A双折一次,将B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

猜一猜:哪张纸片下落得较快?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纸片下落快,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

那你们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

物体运动快慢如何比较呢?

凭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是不科学的

我们再做一次实验:让这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如何来比较他们下落的

快慢呢?

这和我们在体育比赛中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呢

请同学举例

那么在体育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吗?

如果回答相同,则提问:“观众也记时间吗?”

如果回答不同,则提问:“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很好,有谁能用简短的语言归纳一下这两种方法呢?

我们将这个过程用物理的语言叙述出来就是:

观众的方法是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谁运动得就快。

裁判的方法是谁在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短,谁运动得就快。

好,我们用裁判的办法在来比较一下纸片下落的快慢。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及步骤的优劣作出评价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纸片下落的快慢,现在我们就引入一个新名词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速度”。大家将书打开到P97,

速度(velocity )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一般用字母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提问单位时间的相关问题: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单位时间很多,比如:一年、一月、一星期、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等等,但是在物理学中,单位时间只有一个国际单位,那就是一秒,符号为s (second)

有了速度这个物理量,我们怎么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很好,可是怎么知道速度大还是小呢?这里我们引入速度的计算公式。同学们应该数学上早就学过这个公式,就是 :

t s

v

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 ”.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厘米/秒(cm/s )

单位换算:

1km/h=1000m/3600s=1/3.6 m/s..

1m/s=(1/1000km)/(1/3600h)= 3.6km/h

刚才我们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包括它的计算公式,现在就运用它来做“活动5.6”你认为应测量哪些量?用哪些实验仪器?设计表格并算出纸片的下落的速度。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速度 ?

在学生回答如何设计表格的基础上,总结常见的几种表格形式:

实验次数高度/m 时间/s 速度/m/s

1

2

3

实验次数 1 2 3

高度/m

时间/s

速度/m/s

教师也可将下一堂课要用到的封闭一小气泡的细长玻璃管作为测速度的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来进行速度的测量,这样学生对下一堂课《匀速直线运动》可有一点了解。但是要求要低,只要求测速度,至于做什么运动不要介绍。

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可以由它的速度表直接读出。见书上P98。

书上例题,讲解解题格式

这是一条知道速度,路程,求时间的题。

速度在体育运动中是重要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了解我国运动员在各项大赛夺取金牌的成绩和速度,

小结:物体运动有快慢

如何比较快慢;

速度的定义:

物体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单位及换算:

单位:米

1km/h=1000m/3600s=1/3.6 m/s;

1m/s=(1/1000km)/(1/3600h) =3.6km/ h

速度公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新人教版

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教具准备 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感受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而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机械运动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八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探究点二参照物 1.概念 问题探究: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总结: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规范化的解题习惯。 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定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学习参照物这个知识点,学生能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正确的认识并会做出说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并会根据参照物的选定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能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烟花、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布朗运动。解释说明:无论从宏观世界还是到微观世界,宇宙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着,而如何正确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引出今天的课程——运动的描述(板书)环节二:生成新知 (一)机械运动 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 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教师总结:这样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运动叫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 给出一个说法: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这样的说法严谨吗?引出——参照物这个知识点。(板书) 给出一个图片: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你的列车开始缓缓的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的列车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里,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走了。这是怎么回事? 由此引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提问:同学们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1:有。比如老师站在讲台上,如果以教室的墙壁作标准,老师就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太阳作标准,老师就是运动的,因为老师站在地球上不动,但地球在绕着太阳转动。 生2:我们大家都一样,如果以坐在教室中的.椅子作标准是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作标准都是运动的。 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可见,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视频播放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3、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4、知道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在缓慢运动。 5、会使用秒表。 教学重点: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教学难点: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图片,体温图中的伙伴们在干什么? 2、猜一猜水水移动的快。(引导学生说出,不知道他们行进的距离和时间,因此无法判断出他们移动的快慢) 3、提问,按摸有什么办法能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了?(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 二、新授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学生已有经验的再现,能够说出如何比较谁快谁慢。)(一)同距离,比时间 1、师:还有没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呢?瞧,老师准备了。(课件2009柏林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决赛成绩。) 2.快速读一读,在百米决赛中,第一名是?他的成绩?看看比赛是用什么方法比出运动快慢的? 3.对。同距离比时间的多少。(板书—同距离比时间) 4、还有那些体育赛事也是采用同距离比时间多少的方法进行运动快慢比较的? 设计意图:同距离比时间的多少。通过数据引导学生判断距离相同情况下,可以比较时间的多少来判断运动的快慢。 (二)同时间,比距离

(1)引入:平时,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2)你们能给下的运动速度排序吗?在教材第30页上完成。 (3)提问,你们是怎么比出快慢的? (4)那么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还可能和什么情况有关? (三)这算运动的快慢与距离时间的关系。 (1)讲述: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是怎样的?你想测算一下吗?那么你想设计这样的活动吗?(小组讨论) (2)出示表格,你能读懂这张表格?(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3)讨论测量要求: ①从表格中知道,用不同的速度的步伐走,同样的距离5米。 ②学生吃算正常步伐与慢行的步伐。 ③测量时间时,我们可以用秒表。(出示教学秒表的用法,学生试用) ④知道怎样计算速度,用距离除以时间,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借助计算器,结果保留整数。 ⑤除了这样子测算行走速度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这样做(出示表格2)在这张表里,有哪些情况与第一张表相同?哪些不同? ⑥测量距离时,我们可以使用卷尺,如果尺子不够长怎么办?(分两次测量)提醒大家,测量时要注意将尺子拉直,沿直线测量。 ⑦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大组,左边这几个小组进行测量活动,1,右边的几个小组进行测量活动2。在室外,老师已经事先画好了一段五米的距离,做测量活动一的同学可以直接到哪个场地测量。做测量活动2的小组,老师已经标好起点位置了。这样的活动你们会做吗?在小组内讲讲应该怎么做,以及如何分工。(学生讨论) ⑧完成测量和记录后,请各小组根据表中的数据,交流一家,正常步伐的速度与慢一些步伐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4)分小组开始开始测量。 (5)回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在时间相同的情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三维) 1.知识与技能:(1)理解 ..质点的概念,并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2)知道实际选取参考系时的原则;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 同;能在具体问题中分辨出参考系是何物体;没特别说明时,参考系就是指地球或大地 (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知道并能够运用坐标系定量、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和位置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 (2)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3)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探究体验,使之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3)体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中突出主要矛盾 ....的哲学价值观,并渗透德育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后续)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理想化模型的建立、判断及相应的思想方法;运动相对性题目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拓宽,达到攻克难点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创设情景(大量贴近实际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总结归纳”为教学结构,采用“交流—互动”的探究模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资源1.演示器材:模型小汽车、乒乓球 2.图片资料:“神舟”5号发射、返回过程、GPS定位器、飞机空投、火车五、板书设计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没有大小、形状但有质量的点) (2)实物简化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3)质点是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不存在(理想模型: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2、参考系: (1)定义: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3)选择的原则: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3、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二维坐标系(平面坐标系)、三维坐标系(立体坐标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2节 运动的描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运动的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 重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 难点:利用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如图所示,图中的小明和小丽同司机有不同的看法。 请你思考:小明和小丽与司机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机械运动 自主阅读教材P16~1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例:甲:正在飞奔追赶猎物的猎豹;乙:天空中下落的流星;丙:小明骑车上学;丁:月亮每天都在绕地球转动。总结这四个实例,它们共同的规律:位置发生(选填“发生”或“没有”)改变,都是机械运动。 知识板块二参照物 自主阅读教材P17~1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2.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小强连续拍了两张照片,如下图甲、乙所示,黑蜗牛相对于水杯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白蜗牛相对于水杯的位置不变。以水杯为参照物,黑蜗牛是运动的,白蜗牛是静止的。 4.如图所示是特技跳伞运动员在离地面3 000 m的高空表演时形成的一定造型。以A运动员为参照物,B运动员是静止(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知识板块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主阅读教材P1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我国已全面掌握大型加油机的空中加油技术。如图所示,位于上面的是加油机,位于底下的是受油机。要实现空中加油,两架飞机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1: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静止。 问题2:受油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运动。 对学:分享独学1~5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 方案做一做:把课本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问题1:选择桌子作为标准,尺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答:运动的。 问题2:选择课本作为标准,尺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答:静止的。 问题3: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问题4: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为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教学用具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10min) [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

1.3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 ·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 ·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 [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 [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 [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 [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1)概念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 决赛的盛况. [放录像] ·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 决赛 [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 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 m 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 [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 [放录像] ·24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 [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 [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 [投影] 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 s ,24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 ,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 s 内运动的路程. [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 内的路程. 一名同学板演 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百米冠军: s m 12100=8.33 m /s 万米冠军:s m 168010000=5.95 m /s [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 [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生]刚才计算的是1 s 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 s 内的路程. [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 min 内、1 h 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可以. [师]“1s 、1 min 、1 h ”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8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内容包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1~6课);设计制作(第7课);综合应用(第8课)。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6课,继续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聚焦板块,回顾了第5课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提出本节课的重点——在相同时间内,根据物体运动的距离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探索板块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告知相同运动时间里不同交通工具通过的具体距离,比较快慢;第二个活动是两名同学从不同起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比较快慢;第三个活动是两名同学从不同起点不同时出发,比较快慢。三个探索活动都指向“运动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长,运动得快”,但具体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的维度是层层深入的:激活已有的经验——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软尺测距离,进一步到不同起点、不同时出发、秒表计时、软尺测距离。研讨板块,“怎样比较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物体运动相同时间时,比较运动的距离,距离长的运动快,距离短的运动慢”。拓展板块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追及跑”游戏,是对本课研究结果的应用;第二个活动是“比较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旨在让学生知道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运动的快慢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能准确说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第5课,学生学习了“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也学习了如何使用秒表、如何分工合作等,为本课“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的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的描述教案

基础夯实 1.(北京市重点中学12~ 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一定是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将火车视为质点 C .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被视为质点 D .地球虽大,且有自转和公转,但有时可被视为质点 答案:D 2.(江苏苏北教育联合体12~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国庆长 假期间,小马和同学乘火车旅行,他乘坐的火车在某火车站停靠时,另一列货车正好也停靠在车站,小马正好奇地看着货车时,发现自己乘坐的火车在“后退”。疑惑间他看到了车站的站牌,发现自己乘坐的火车并没有运动,而是货车向前方开动了。小马和同学就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马发现自己乘坐的火车在“后退”是以向前开动的货车为参考系 B.发现自己乘坐的火车并没有运动,是以车站的站牌为参考系 C .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往往是不同的 D .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 答案:ABC 3.研究下列现象,涉及的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是( ) A .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时 B.研究撬棒用力大小与支点位置关系 C .研究旋转的乒乓球旋转方向 D .研究旋转的电扇扇叶所受阻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答案:A 解析: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时,由于地球的半径远小于日 地之间距离,所以地球可看做质点,支点位置影响撬棒用力大小,撬棒不可以看做质点,研究乒乓球如何旋转,不能看做质点,扇叶所受阻力与扇叶形状大小有关,不能看做质点,选A。 4.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电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为大家带来了快捷和便利。而观光电梯是适应人们的进一步需求而产生的,乘坐人员可以观看电梯外面的景色,享受现代设备带来的视觉感受。正在乘坐电梯下楼的一位同学看到身旁的大楼拔地而起,大声惊叫:“楼不是静止的吗?怎么动起来了?”对于大楼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楼只能是静止的,不可能运动 B.楼实际在运动,不可能真的静止 C .看到楼在运动是以乘坐的电梯为参考系 D .看到楼静止是以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 答案:CD 解析:电梯向下运动过程中,距离地面越来越近,以电梯为参考系,感觉大楼是上升的,我们平时所说大楼是静止的,通常是以地面为参考系,A、 B 错,C、D 对。 5.(河北正定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欢迎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启动仪式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把在中国的土地上点燃的第一支“祥云”火炬交给中国著名田径运动员刘翔。观察下图中的旗帜和甲、乙两火炬手所传递的圣火火焰,关于甲、乙两火炬手相对于静止旗杆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旗杆和甲、乙两火炬手在同一地区)()

初中物理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 速度------米每秒(m/s或m.s-1)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做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 1m/s=3.6km/h 1km/h=1/3.6m/s=0.28m/s 3、阅读课文第23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

教案: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探究感受直线运动,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粗略探究感受直线运动,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一定的科学探究意识,形成通过科学实验建立科学概念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规范化的物理计算 【教学难点】 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用具】 接力棒计算机、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2张图片,回顾上节课运动快慢的知识,让学生明确物体的运动是有快慢之分。 接着,继续展示2张田径运动的照片,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运动的快慢? 老师组织活动参与“接力棒”比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播放PPT,让学生回答:下列运动员,哪个跑得更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当路程与时间都不一样时,怎么比较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讲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公式:v=s/t 单位:m/s 、km/h 给出例题:人骑车的速度约为5m/s,武汉昨夜风速约为5km/h,计算哪一个比较快? 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掌握m/s与km/h的换算关系:1m/s=3.6km/h。 列出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给出一道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单位换算的掌握。 2.匀速直线运动 展示游乐场的图片,讲解按照运动路线,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针对直线运动中的小车,对其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的变化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特点:沿直线运动、速度不变 讲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展示行驶列车图片,让学生了解平稳运行的列车近似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物体和质点(subject and mass point) 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 2 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理想化模型:指抓住问题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近似的一种思想) 活动与交流 1.研究火车的各种运动情况时,哪些情况下需要考虑火车的长度?哪些情况不需要? 2.研究地球自转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是否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 讨论交流 1.同一物体有时看做质点,有时又不能看做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时,可把火车看做质点,不考虑火车的长度,而研究火车通过某一座桥时,这时就不能把火车看做质点 2.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所以在研究地球自转时,不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地球不能当做质点来处理. 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但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时,由于地球的直径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小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当做质点来处理 3 物体看成质点条件 a)当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成质点 b)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看成质点 c)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当做质点,有时不能当做质的质点 实例分析 在下列运动中,研究对象可当做质点的有 A 远洋航行的巨轮 B 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浆的转动情况

初二物理运动的快慢练习题及答案

1.3 运动的快慢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速度是40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 A 行人 B 卡车 C 飞机 D 人造卫星 2、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3、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 间之比是( ) A 2:9 B 2:1 C 9:2 D 1:2 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 A一定都不相等 B 不一定都相等 C 一定都相等 D 三种情况都不正确 5、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比乙大,而乙所用的时间比甲短,那么甲乙两物 体的运动快慢是( ) A 甲较快 B 乙较快 C 一样快 D 无法比较 6、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道( )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火车速度为72km/h,汽车速度为18m/s,则( ) A 火车速度大 B 汽车速度大 C 两者速度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8、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 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 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 两同学速度相等 9、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运动了10km ,乙车运动了15km , 则运动快的是( ) 第8小题图 A.甲车 B.乙车 C.一样快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0、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 A. 甲车快 B. 乙车快 C. 甲走的路程比乙车大 D. 甲走的路程比乙车小 11、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物体运动的速度大于乙物体运动 的速度,比较两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A.甲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短 C.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一样长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2、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 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A.3∶2 B.3∶1 C.3∶4 D.4∶3 13、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 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第2节运动的描述 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知道机械运动,能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新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文本、图片或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为什么飞行员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可能吗?让学生在惊奇中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激起学习的兴趣。 情景导入 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感受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而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推进新课 一、机械运动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八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其中B、C、D三个选项中的物体位置都发生了变化,而A选项不是。 答案:A 二、参照物 现象探究当你在路边站立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感觉路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讨论交流:人通常是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树木没有位置的变化,认为是静止的;而当人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不自觉地选择汽车为“标准”,树木相对于汽车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感觉树木在运动、向后退。 探究归纳: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强调关于参照物问题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初中物理 初二物理上 运动的快慢

【学习活动一】分小组想想议议 1.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你如何判断谁跑的快? 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 3.小聪同学跑100米的成绩为17秒,小明同学跑50米的成绩为8秒,要知道他们谁跑的快,应该怎么办?小结: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____ _____来比较快慢; (2)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_______________比较快慢。 【学习活动二】学生自学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然后交流 (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_,速度越大。 (2)速度定义:,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_________, s=____________, t=_________________。 (3)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____做单位,符号是________。 1m/s=________km/h 1km/h=_________m/s (4)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54m/s=____________km/h 5km/h=________m/s 【学习活动三】阅读课本第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例如人步行的速度_____________、骑自行车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等) 【学习活动四】观察课本21页想想议议的两辆汽车回答问题。 (1)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________ 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________和_________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____比,与t成______比。) (2)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变速运动可以用___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学习活动五】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第21页的例题及解题步骤,独立思考后完成下列计算: 练习1:一汽车,以15m/s的速度通过长为1.6km的铁路桥,求汽车过桥所用的时间? 练习2:已经测出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从家到学校要走15min,那么上学路程大约是多少?【学习活动六】图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