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探讨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探讨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探讨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探讨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探讨

发表时间:2018-11-26T14:52:46.4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下第12期作者:邱淑玲

[导读] 近年来,支气管结核病人比较多见,所谓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指的就是在支气管和气管黏膜下层或是黏膜部位的结核病变。

黑龙江省甘南县查哈阳农场医院 162116

【摘要】目的:分析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2例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胸部CT影像表现。结果:事先通过相关医学专业仪器检查出42例病患中总共存在50处病变。之后CT观察中找到50处中的32处病变,其中,肺不张或合并性的阻塞炎症8例;合并性的肺内活动肺结核是11例;合并性的局限肺气肿是10例;合并性的纵隔或是周围淋巴结肿大3例;通过纤维性的支气管镜做详细检查共发现了23处气管、支气管病变,与CT技术相比少发现了9处新的病变部位。相对于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结果而言,CT技术检查出的支气管病变率是6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可以在检查气管结核中提供一些重要的诊断依据,而且做到全程掌握和了解,与此同时,发生病变的具体位置也能够得到明确,CT技术对临床早期确诊气管、支气管结核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气管;支气管结核;CT诊断分析

CT imaging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tracheal bronchial tuberculosis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T finding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tracheobronchial tuberculosis. Methods:The chest CT images of 42 patients with tracheobronchial tubercul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A total of 50 lesions were detected in 42 patients in advance through related medical professional instruments. Thirty-two out of 50 cases were found after CT observation,including 8 cases of atelectasis or combined obstructive inflammation;11 cases of combin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10 cases of combined confined emphysema;There were 3 cases of mediastinal or peripheral lymphadenopathy;23 cases of tracheal and bronchial lesions were found through detailed bronchoscopic examinations,and 9 new lesions were found less than CT technique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fiberoptic bronchoscopy,the bronchial lesions detected by CT were 64%(P<0.05),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CT can provide some important diagnostic evidences in the examination of tracheal tuberculosis,and it can be mastered and understood throughout the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the specific location of the lesions can be clearly identified. CT technology is important for early diagnosis of tracheal and bronchial tuberculosis in early clinical stages. effect.

Key words:trachea;bronchial tuberculosis;CT diagnosis analysis

前言

近年来,支气管结核病人比较多见,所谓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指的就是在支气管和气管黏膜下层或是黏膜部位的结核病变。发病相对来说较慢,临床症状不具备特异性,由于症状相对较轻,且痰菌检查的特异性不高,往往不能引起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重视,容易导致病情延误和误诊,诊断过程的困难程度相对来说就会加大。CT检查对支气管结核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发现常规平片检查不易发现的病灶,有利于病人的及时发现和治疗。而现实是气管支气管结核的影像学诊断研究报道较少,就文献资料分析目前对该病的影像学尤其是CT诊断研究不够深入。对单独发生在气管或支气管内膜的结核报道尤少,将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42例病患的资料做仔细分析,并且将病理结果、纤维性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与所得结论比较,以此探究CT在诊断和治疗EBTB病症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抽检的42例气管支气管结核病患者当中,女性是26例,男性是16例,年龄的平均值是33岁。临床的主要症状包括:气促胸闷15例,咳痰12例,咳嗽5例,咯血或是血丝痰的是2例,肺部听诊时有湿啰音的5例,肺部呼吸音量减低的3例。全身的普遍症状无力疲乏、午后低热。

1.2基本方法

CT扫描应用GEHiSpeedNX/I,GELight-Speed16。采用常规螺0旋扫描,螺距0.75-1.50,自肺尖扫描至肺底,全部进行1.25-5.00mm 薄层重建,其中10例行冠状位和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增强扫描12例,采用优维显100mL团注。重点评价内容:支气管病变发生部位,支气管形态改变(管壁、管腔和累及范围),病变支气管远端肺组织及肺内其他部位改变,肺门纵隔淋巴结改变。

2.结果

表1 CT扫描影像显示的结果与支气管镜检查出的结果比较

3.讨论

支气管结核起病缓慢,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常见临床症状有:咳嗽、咯痰,多为阵发性剧烈咳嗽;咯少量血或痰中带血;阵发性呼吸困难,有时为气管内异物感;哮鸣,常见持续性;胸痛、声嘶,及全身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等。由于支气管结核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且胸部X线后前位片检查不能显示支气管本身病变情况,特别是无临床症状者或胸片检查无异常发现时容易漏诊和误诊。在诊断中要结合临床症状、常规检查结果,结核菌素试验、综合纤支镜和CT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常规的X线平片表现主要有肺部斑片状浸润影,肺不张,肺门阴影增大等。CT检查的主要征象为支气管扩张和狭窄相间,且支气管外径一般不增大。管壁钙化及支气管壁内钙化,是诊断支气管结核的特征性征象。同时,由于CT检查无创伤,可提供支气管镜检的方向,能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程度,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要注意鉴别诊断,由于支气管结核起病缓慢,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特别是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少见,易误诊为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等,中老年人常误诊为肺部肿瘤,胸片阴性时更易误诊,应注意鉴别诊断。支气管结核与肺癌鉴别中,肺癌也可以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管腔阻断等征象。但肺癌支气管壁增厚常伴有肿块形成,且管腔狭窄累及范围较局限。对于形成类似肺门块影的

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诊疗方案

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2012版)。 (1)症状:咳嗽为本病常见症,多伴有咳痰,痰液为黏液性、黏液脓性、脓性或黄绿色脓痰。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也是较为常见的症状。 (2)体征:可闻及湿啰音,以肺底最为多见,多自吸气早期开始,吸气中期最响亮,持续至吸气末。 (3)影像学检查: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可确诊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应根据既往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定义:当患者出现下列9项中的4项可诊断:痰量增多或痰的性质恶化;气促加重;咳嗽增加;发热(T>38℃);疲倦、乏力或运动耐量下降;喘息增加;FEV1或FVC较既往记录下降10%;肺部啰音改变;影像学提示肺部病变进展。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喉痒咳嗽,咯黄痰,不易咳出,常伴有恶寒发热,全身酸痛,口渴等表热证,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2.痰热壅肺证:咳嗽气粗,咯大量黄脓痰,或伴咯血或痰带血丝,胸闷气短,或胸痛,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或滑数。 3.痰浊阻肺证:咳嗽,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或带灰色,晨起或饭后尤多,伴胸闷脘痞,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白腻,脉濡滑。 4.肝火犯肺证:咳嗽气逆,痰量少色黄,质粘难咯,或咯血鲜红,胸胁胀痛,伴性急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5.阴虚火旺证:咳嗽反复发作,或伴咯血,血色鲜红,或痰中带血,痰少,或干咳无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颧发红,口燥咽干,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6.肺脾气虚证:咳嗽咳痰,痰白而稀,不易咯出,胸闷气短,自汗出,易感冒,体倦乏力,腹胀纳少,大便或溏,自汗,易感冒,舌

支气管扩张症的CT表现(一)

支气管扩张症的CT表现(一)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症)的CT及HRCT表现,评价其在诊断支扩中的价值。方法:56例临床及胸片疑支扩行CT检查,15例CT发现可疑区域加行HRCT检查。其余6例CT或HRCT未发现支扩者行支气管造影。结果:56例可疑患者发现53例支扩,普通CT 诊断38例,HRCT诊断12例,支气管造影诊断3例。常见CT表现为环状影、轨道征、印戒征、曲张征、粘液嵌塞征。结论:CT结合HRCT对支扩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可替代大部分支气管造影。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CT;价值 支气管扩张症(以下简称支扩症)的传统诊断方法依赖于支气管造影,它能很好地显示支扩的存在、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然而,支气管造影是一种有创痛苦的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CT的逐渐普及,特别是高分辨率CT(HRCT)的运用,给支扩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无创实用的诊断方法。现将我院56例可疑为支扩患者的CT及HRCT的表现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56例临床症状及胸片怀疑支扩,有53例诊断为支扩。男30例,女24例,年龄范围18岁~60岁,平均43岁,临床症状慢性咳嗽咳痰者35例,反复咯血者50例,发热10例。CT检查:56例均行常规CT检查,使用SiemensSomatomEsprit+CT机,患者取仰卧位,于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扫描,从肺尖到膈顶,常规扫描层厚、层距各10mm。15例CT发现可疑病变区加行HRCT,层厚2mm,层距2mm,连续扫描。 支气管造影:6例CT或HRCT未发现异常的患者行支气管造影检查,造影剂用76%泛影葡胺、羧甲基纤维素纳和磺胺嘧啶混合乳剂。每例分别行左右两侧支气管造影,摄正斜位片。 2结果 56例可疑患者发现53例支扩,普通CT发现38例。15例CT仅见局部肺纹理增多和或局限性肺气肿,于该区域加扫薄层HRCT,又发现12例支扩。另6例CT或HRCT未发现异常者行支气管造影,发现3例支扩,其中2例为轻微柱状支扩,1例为轻度曲张型支扩。 支扩的常见CT表现为环状影、轨道征、印戒征、曲张征;少见的CT表现为粘液嵌塞征。本组病例中囊状支扩20例,伴液平面18例。柱状支扩12例,静脉曲张型6例,混合型支扩12例。 3结论 支扩是肺部常见的慢性感染,常侵犯中等大小的支气管。因主、叶及段支气管软骨较硬较厚,对扩张的抵抗力较大,而在严重支扩的患者中,远端小支气管常有闭塞,数量减少,故仅有中等大小的支气管才能明显的扩张。支扩的部位常与病因有关,化脓菌和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两下肺;继发于结核或其它肉芽肿,多见于上叶和下叶背段;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可引起肺中央部的支扩。其病理学表现为支气管管壁有单核细胞浸润,在严重病例中,纤毛上皮变性退化,代之以鳞状或柱状上皮,最后支气管壁的弹性层丧失,支气管肌肉和软骨破坏导致局部或广泛的支气管不可逆的异常扩张。传统的诊断方法依靠碘油造影,患者痛苦且副作用大,CT尤其是HRCT作为无创性诊断方法,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 支扩的常见CT表现,主要取决于支扩的程度、走行方向扫描平面的关系。印戒征和轨道征见于柱状支扩。正常支气管管径稍小于伴行的肺动脉,在排除肺血管疾病的前提下,若支气管管径大于伴行的肺动脉直径,且此时的走行方向与CT扫描平面垂直,即构成特征性的印戒征;当扩大的支气管走行与CT扫描平行时,表现为轨道征,此时扩大的支气管失去了正常时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变细的表现。环状影见于囊状支扩,含气支气管呈囊球状扩大,囊腔常从肺门到肺周排成一行,或多个囊腔集成一簇。曲张征表现为扩张的支气管粗细不一,狭窄与扩张交替出现,呈串珠状排列,形似曲张静脉。

支气管扩张药历{zx}

支气管扩张药历 建立日期:年月日建立人: 姓名巴某某性别女出生日期年月日住院号 住院进度年月日出院进度年月日籍贯河南省郸城民族汉工作单位:农民 电话联系地址:邮编: 身高() 体重() 体重指数 不良嗜好(烟、酒、 否认烟、酒、药物依赖等不良嗜好史 药物依赖) 主诉和现病史: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年,加重伴胸闷、气喘余天 现病史: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咳痰,伴有胸闷,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具体用药不详,病情缓解,之后反复出现上述症状,受凉后明显。自诉三年来加重,年前加重伴发热,就诊于我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型呼吸衰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口腔真菌感染”,给予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及改善心功能等药物后,好转出院。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加重,黄色黏痰,伴有胸闷、气喘、头晕、头痛,不能平卧,无发热、胸痛、心悸,当地诊所给予”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具体用量不详),效差,遂到当地县医院诊治,给予“左氧氟沙星、多索茶碱”等药物(具体用量不详)治疗后,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今来我院进一步诊治。 查体:℃次分次分。患者健康良好,正常面容,全身皮肤无黄染,无皮疹,全身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扣痛,双肺叩诊音清,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浊音界扩大,心率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平软,无包块,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肾脏无叩击痛,双下肢未见水肿。 辅助检查: ()胸部:.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炎症。.心影增大。.双侧胸腔积液(少量)。.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 头颅平扫()示:左侧顶叶脑沟局限性增宽并小钙斑。 型钠尿肽前体()():↑。 既往病史: 既往用药史:多索茶碱片、桉柠蒎胶囊、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具体用量不详)

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和鉴别

支气管扩张 指近端中等大小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成分的破坏,导致其管腔形成异常的、不可逆性扩张、变形。本病多数为获得性,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患者多有童年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近年来随着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的恰当治疗,其发病率有减少趋势。 病理生理 早期病变轻而且局限时,肺功能测定可在正常范围。病变范围较大时,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当病变严重而广泛,且累及胸膜时,则表现为以阻塞性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内动-静脉样分流,以及弥散功能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少数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肺动脉高压、并发肺源性心脏病。 实验室检查 一、X线检查 ①胸部平片:平片对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较差。早期轻症患者常无特殊发现,以后可显示一侧或双侧下肺纹理局部增多及增粗,而典型的X线表现为粗乱肺纹理中有多个不规则的蜂窝状透亮阴影或沿支气管的卷发状阴影,感染时阴影内出现液平面;

②CT扫描:普通CT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66%和92%,而高分辨CT (HRCT)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到90%以上,现已成为支气管扩张的主要诊断方法。特征性表现为管壁增厚的柱状扩张或成串成簇的囊样改变; ③支气管碘油造影:是确诊支气管扩张的主要依据。可确定支气管扩张的部位、性质、范围和病变的程度,为外科决定手术指征和切除范围提供依据。但由于这一技术为创伤性检查,现已被CT取代。 二、其它检查有助于支气管扩张的直观或病因诊断。纤维支气管镜可发现出血、扩张或阻塞部位,还可进行局部灌洗作涂片、细菌学、细胞学检查,也可经纤维支气管镜作选择性支气管造影。肺功能测定可以证实由弥漫性支气管扩张或相关的阻塞性肺病导致的气流受限。痰液检查常显示含有丰富的中性粒细胞以及定植或感染的多种微生物。痰涂片染色以及痰细菌培养结果可指导抗生素治疗。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一般在正常范围,急性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诊断鉴别 一、诊断:根据反复咯脓痰、和/或咯血等临床表现,结合幼年有诱发支气管扩张的呼吸道感染病史,一般临床可作出初步诊断。HRCT显示支气管扩张的异常影像学改变,即可明确诊断为支气管扩张。 二、鉴别诊断:支气管扩张是一种不可逆性的肺损害,需与其鉴别的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肺脓肿、肺结核、先天性肺囊肿、支气管肺癌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仔细研究病史和临床表现,以及参考胸片、HRCT、纤维支气管镜和支气管造影的特征常可做出明确的鉴别诊断。 一、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生于中老年吸烟患者,多为白色粘液痰,一般在感染急性发作时才出现脓性痰,且多在冬、春季多发,反复咯血少见,两肺底可闻及部位不固定的干湿性啰音。 二、肺脓肿起病急,有高热、咳嗽、大量脓臭痰,X线检查可见团片状阴影,其中有空腔伴液平面。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炎症可完全吸收消散。 三、肺结核常有低热、盗汗等结核性中毒症状,干湿啰音多位于上肺局部,X线胸片和痰结核菌检查可作出诊断。 四、先天性肺囊肿多在体检、或合并急性感染时发现,X线检查肺部可见多个边界纤细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壁较薄,周围组织无炎症浸润,胸部CT检查和支气管造影可助诊断。五、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有慢性性咳嗽、咳痰、活动时呼吸困难,一般无大量脓痰,常伴有慢性鼻窦炎,胸片和胸部CT显示弥漫分布的小结节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诊疗方案

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8 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2012 版)。 (1)症状:咳嗽为本病常见症,多伴有咳痰,痰液为黏液性、黏液脓性、脓性或黄绿色脓痰。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也是较为常见的症状。 (2)体征:可闻及湿啰音,以肺底最为多见,多自吸气早期开始,吸气中期最响亮,持续至吸气末。 (3)影像学检查: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可确诊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应根据既往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定义:当患者出现下列9项中的4 项可诊断:痰量增多或痰的性质恶化;气促加重;咳嗽增加;发热(T>38C);疲倦、乏力或运动耐量下降;喘息增加;FEV1或FVC较既往记录下降10% ;肺部啰音改变;影像学提示肺部病变进展。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喉痒咳嗽,咯黄痰,不易咳出,常伴有恶寒发热,全身酸痛,口渴等表热证,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2.痰热壅肺证:咳嗽气粗,咯大量黄脓痰,或伴咯血或痰带血丝,胸闷气短,或胸痛,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或滑数。 3.痰浊阻肺证:咳嗽,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或带灰色,晨起或饭后尤多,伴胸闷脘痞,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白腻,脉濡滑。 4.肝火犯肺证:咳嗽气逆,痰量少色黄,质粘难咯,或咯血鲜红,胸胁胀痛,伴性急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5.阴虚火旺证:咳嗽反复发作,或伴咯血,血色鲜红,或痰中带血,痰少,或干咳无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颧发红,口燥咽干,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6.肺脾气虚证:咳嗽咳痰,痰白而稀,不易咯出,胸闷气短,自汗出,易感冒,体倦乏力,腹胀纳少,大便或溏,自汗,易感冒,舌淡,苔白或腻,脉滑。 7.肺肾气阴两虚证:干咳或少痰,痰白粘或黄白,痰中带血或反复咯血,气短,乏力,动则加重,口干甚至口渴,盗汗或自汗,手足心热,舌体瘦小,舌质淡或红,舌苔薄

探讨CT影像诊断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作用

探讨CT影像诊断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8-02-02T15:44:25.1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作者:廖学民 [导读] 同时反映小叶中央型改变情况,并且多层螺旋CT的扫描效果更好,诊断更具有优势,临床价值显著。 昆明市晋宁区人民医院云南晋宁 650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支气管扩张症采用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150例开展研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了常规双层CT扫描与16层螺旋CT扫描,对比两种诊断方式下的支气管扩张症检出情况,包括肺段数与扩张形态。结果:150例患者经常规CT检测出肺段数262个,多层螺旋CT检出肺段数438个;其中多层螺旋CT检出柱状、囊状、静脉曲张型、混合型的数量与常规CT检查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可将扩张部位、程度和范围显示出来,同时反映小叶中央型改变情况,并且16层螺旋CT的扫描效果更好,诊断更具有优势,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CT影像诊断;螺旋CT;肺段数;扩张形态 支气管扩张症属于常见的一种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是由于支气管与周围肺组织慢性炎症管壁导致支气管腔扩张而引起变形[1]。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吐浓痰、慢性咳嗽、反复咳血等,多发于呼吸道感染、呼吸道阻塞等疾病后。通过影像学定位分析可以判断疾病的情况并实施合理的治疗,以往临床上多根据临床诊断、X线片与支气管碘油造影进行诊断,但应用价值较低,而随着CT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现了气管与支气管在CT影像横断面上的扫描,清楚地将气管壁与气管腔显示出来[2]。为了进一步探讨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价值开展了此次研究,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150例开展研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了常规CT扫描与16层螺旋CT扫描,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86例,年龄23~70岁,年龄平均为(51.6±2.8)岁,病程2~16年,病程平均为(6.9±1.2)年,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咯血等。 1.2诊断方法 患者在入后分别实施常规双层CT扫描与16层螺旋CT扫描。①常规CT扫描:患者平静呼吸状态屏气情况下在X线准直宽度8mm,螺距1.5,床进速度12mm,重建层厚10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mA下行全肺扫描。②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前患者进行呼气与屏气训练,取仰卧位,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扫描范围为气管隆突上2-3cm到膈肌上2-3cm,在X线准直宽度2mm,螺距1.5,床进速度3mm/s,重建层厚2mm下扫描,管电压与管电流分别为120kV,400mA,根据患者情况实施分段扫描重建,每段间重叠1cm。完成诊断后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对扫描结果进行阅片,观察支气管扩张数目与类型。 1.3判定标准[3] 支气管扩张可以分为柱状、囊状、静脉曲张型与混合型4种类型。诊断标准:支气管层次消失,管腔变细;支气管内经大于伴行肺动脉直径,相同肺段支气管远端内经超过近端内经;胸膜下1cm位置肺视野可见支气管;支气管管壁增厚,呈树枝状,图像显示有黏液嵌塞。出现上述2种或者2种以上可判定为支气管扩张。 1.4统计学分析 对获得的计数资料均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算X2值与P值,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150例患者经常规CT检测出肺段数262个,多层螺旋CT检出肺段数438个;其中多层螺旋CT检出柱状、囊状、静脉曲张型、混合型的数量与常规CT检查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统计结果具体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法下的诊断结果比较 2.2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 囊状型支气管扩张患者中34例有气-液平面,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患者中107例影像学特征表现为印戒征,53例表现为轨道征;静脉曲张型患者均可见念珠状改变。150例患者支气管扩张所在肺段、肺叶与支气管扩张征象都清晰地显示。 3讨论 支气管扩张指的是支气管内经不同程度的异常增宽,在儿童与青少年人群中多发,大部分都属于继发性扩张。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因素有很多,如支气管淤积造成支气管内压力增加、慢性感染引起支气管壁组织破坏、肺纤维化、肺膨胀不全、肺不张等对支气管壁形成牵拉、牵引,在时间的推移下加剧支气管扩张病变产生和发展[3]。在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中主要诊断方法有X线平片检查、普通CT与造影检查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对病灶定位并定性分析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但X线检查缺乏特征性征象,因此有较高的漏诊率,造影检查则属于创伤性检查,对患者造成痛苦更多,易引起相关并发症。 在CT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下,普通CT、高分辨CT与多层螺旋CT成为了支气管扩张症诊断的有效手段,具有方便、快捷、无创等优点,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与高分辨率CT相比,多层螺旋CT弥补了前者只对轴位图像显示的局限,用于支气管扩张症的诊

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及表单

(2009年版) 一、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ICD-10:J4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反复咳嗽、咳脓痰、咯血。 2.影像学检查显示支气管扩张的异常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保持气道通畅,积极排出痰液。 2.积极控制感染。 3.咯血时给予止血治疗。 4.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7支气管扩张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痰病原学检查;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CT、超声心动图。(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抗菌治疗: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首选覆盖革兰阴性杆菌的广谱抗菌药物,有铜绿假单孢菌感染史或危险因素者,需选择可覆盖铜绿假单孢菌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可同时联合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

2.祛痰药物及辅助排痰治疗:体位引流、支气管舒张剂、必要时可用支气管镜吸痰。 3.咯血的处理:休息,并根据病情选用止血药。 (八)出院标准 1.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需复查病原学检查并调整抗菌药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 3.伴有大量咯血者,按照大咯血的临床路径处理。 4.有手术治疗指征需外科治疗者,转入外科治疗路径。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 简介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是指支气管树的异常扩张,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化脓性炎症。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和纤维沉积或纤维化修复使支气管壁毁损,导致支气管持久扩张、变形。病变主要累及中等大小支气管,病变可以广泛,也可以局限; 左肺下叶最为常见。支气管扩张症,可伴有支气管大量萎陷,支气管萎陷部位远端的所有气道及肺泡均出现不张,使肺叶呈现无气状态。 引起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分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以继发性支气管扩张为多见。引起继发性支气管扩张的基本因素是支气管一肺脏反复感染和阻塞,两者相互影响,使支气管壁的炎症和破坏进一步加重,逐渐发展为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感染灶,可触发局部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异常将造成局部组织的进行性损害,支扩的管壁组织内有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发生,同时亦有体液免疫异常。 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支气管一肺感染百日咳、麻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毒性支气管炎或结核等多种感染性疾病。 2. 支气管阻塞吸入异物、肿瘤、黏液填塞、肺门淋巴结肿大、获得性支气管疾病。 3. 遗传性缺陷纤毛缺陷(如纤毛不动综合征、Katagener综合征等) α1-抗胰蛋白酶缺陷症,囊性纤维化。 4. 免疫缺陷状态如先天性获得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慢性肉芽肿病。 5. 先天性解剖学缺陷如支气管软化、软骨缺陷、支气管囊肿等。 6. 其他反复吸入性肺炎、Yasung综合征、吸入有害物质等。 流行病学 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新西兰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为3.7/10万,而美国成人总体患病率为52/10万,英国的患病率约为100/10万,美国18~ 3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4.2/10万,但7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272/10万。这些研究均为多年前的文献,与时尚未采用胸部高分辨率

支气管扩张症医诊治规范

支气管扩张症诊疗规范 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大多数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本病多发生于青年和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麻疹、百日咳后的支气管肺炎,由于破坏支气管管壁,形成管腔扩张和变形。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麻疹、百日咳疫苗的预防接种,以及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已使本病的发病率大为减少。 一、诊断标准 按照第十一版《西医内科学》对支气管扩张的定义、分类与诊断标准。 1.多有童年患肺炎、百日咳等肺部严重感染病史。 2.慢性反复发作,病程长,主要症状是咳嗽、咳脓痰和咯血。 3.体征:病变局部可听到局限性粗、中湿啰音,咳嗽后可暂时减少或消失,部分患者有杵状指(趾)。 4.影像学检查(详见附录) 胸部x线检查:胸部平片见肺纹理增粗,或粗乱肺纹理中见环状或条状透亮阴影,或呈卷发状阴影(纵切面可显示为“铁轨征”,横切面显示“环形阴影”、 “印戒征”)。 扩张,扩张的支气管与其相伴的血管形成钻戒样。 支气管碘油造影可确诊,并能明确病变部位、范围、性质及严重程度。但由于这一技术为创伤性检查,现已被CT取代,后者可在横断面上清楚地显示扩张的支气管。 二、鉴别诊断 (一). 慢性支气管炎 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患者,在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咳嗽、咳,痰明显久多为白色粘液痰,很少脓性痰。,两肺底有散在细的干湿啰音。 (二).肺脓肿. 起病急,有高热、咳嗽、大量脓臭痰;X线检查可见局部浓密炎症阴影,中有空腔液平,急性肺脓肿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炎症可完全消退吸收。若为慢性

肺脓肿则以往有急性肺脓肿的病史。 (三).肺结核 常有低热、盗汗等结核性全身中毒症状,干湿啰音多,位于上肺部,X线胸片和痰结核菌检查可作出诊断 (四)先天性肺囊肿 X线检查可见多个边界纤细的圆形或椭圆阴影。壁较薄,周围组织无浸润。支气管造影诃助诊断。 (三)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和排痰,必要时手术治疗。内科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 1.内科治疗 (1)控制感染控制感染是支气管扩张急性期的主要治疗措施,由于反复细菌感染,患者多有经常使用抗菌素的情况,其耐药致病菌感染率较高,对急性感染者,应尽可能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在结果未回时应尽可能根据症状、体征、痰液性状选择药物。轻症患者一般可选择口服药物,如阿莫西林、一、二代头孢,喹诺酮类等。感染严重者应考虑静脉用药,若痰培养出致病菌,可根据药敏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其中,如是假单胞绿脓杆菌感染及其他耐药菌难治菌感染者,需选用抗假单胞菌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等。如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可加用甲硝唑、替硝唑、或克林霉素等。定期吸入庆大霉素可明显降低痰中致病菌的浓度,疗效优于静脉用药。 (2)药物祛痰祛痰药物可使痰液稀薄,便于排出,常用药物有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氦溴索等,可口服或雾化吸入,病情较重时静脉用药。 (3)扩张支气管部分患者存在可逆性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不利于痰液引流,可考虑用支气管扩张剂进行治疗,可吸入f3:受体激动剂、异丙托溴胺等,或口服氨茶碱及其缓释剂。 (4)物理治疗首先是体位引流,原则上是患侧抬高,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使痰液流入大气道而排出,一般饭前进行15 ---30分钟,每日2-3次,并可辅以祛痰药物及叩击胸部。另外可采用支气管—肺物理卫生治疗的其他方法,如胸腔叩击、胸腔振荡、胸腔摇动,辅助性咳嗽和用力呼气咳嗽等。

支气管扩张药历

支气管扩张药历 建立日期:2015年10 月26 日建立人:lwkzx 姓名巴某某性别女出生日期1958年7月15日住院号 住院时间2015年10月20日出院时间 2015年11月7日 籍贯河南省郸城民族汉工作单位:农民 电话联系地址:邮编: 身高(cm) 158cm 体重(kg) 50kg 体重指数 20.03 kg/m2不良嗜好(烟、酒、 否认烟、酒、药物依赖等不良嗜好史 药物依赖) 主诉和现病史: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11年,加重伴胸闷、气喘20余天 现病史:1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咳痰,伴有胸闷,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具体用药不详,病情缓解,之后反复出现上述症状,受凉后明显。自诉三年来加重,1年前加重伴发热,就诊于我院,诊断为“1.支气管扩张症2.II型呼吸衰竭3.冠心病心功能不全4.口腔真菌感染”,给予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及改善心功能等药物后,好转出院。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加重,黄色黏痰,伴有胸闷、气喘、头晕、头痛,不能平卧,无发热、胸痛、心悸,当地诊所给予”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具体用量不详),效差,遂到当地县医院诊治,给予“左氧氟沙星、多索茶碱”等药物(具体用量不详)治疗后,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今来我院进一步诊治。 查体:T:.36.5℃P:100次/分R:25次/分BP:109/71mmHg。患者营养良好,正常面容,全身皮肤无黄染,无皮疹,全身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扣痛,双肺叩诊音清,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浊音界扩大,心率10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平软,无包块,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肾脏无叩击痛,双下肢未见水肿。 辅助检查: (2015.10.8)胸部CT:1.支气管炎、肺气肿;2.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炎症; 3.心影增大;4.双侧胸腔积液(少量);5.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 头颅平扫(2015.10.8)示:左侧顶叶脑沟局限性增宽并小钙斑。 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2015.10.20):8940ng/L↑。 既往病史: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 简介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是指支气管树的异常扩张,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化脓性炎症。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和纤维沉积或纤维化修复使支气管壁毁损,导致支气管持久扩张、变形。病变主要累及中等大小支气管,病变可以广泛,也可以局限; 左肺下叶最为常见。支气管扩张症,可伴有支气管大量萎陷,支气管萎陷部位远端的所有气道及肺泡均出现不张,使肺叶呈现无气状态。 引起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分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以继发性支气管扩张为多见。引起继发性支气管扩张的基本因素是支气管一肺脏反复感染和阻塞,两者相互影响,使支气管壁的炎症和破坏进一步加重,逐渐发展为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感染灶,可触发局部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异常将造成局部组织的进行性损害,支扩的管壁组织内有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发生,同时亦有体液免疫异常。 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支气管一肺感染百日咳、麻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毒性支气管炎或结核等多种感染性疾病。 2. 支气管阻塞吸入异物、肿瘤、黏液填塞、肺门淋巴结肿大、获得性支气管疾病。 3. 遗传性缺陷纤毛缺陷(如纤毛不动综合征、Katagener综合征等) α1-抗胰蛋白酶缺陷症,囊性纤维化。 4. 免疫缺陷状态如先天性获得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慢性肉芽肿病。 5. 先天性解剖学缺陷如支气管软化、软骨缺陷、支气管囊肿等。 6. 其他反复吸入性肺炎、Yasung综合征、吸入有害物质等。 流行病学 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新西兰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为3.7/10万,而美国成人总体患病率为52/10万,英国的患病率约为100/10万,美国18~ 3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4.2/10万,但7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272/10万。这些研究均为多年前的文献,与时尚未采用胸部高分辨率CT等检查手段。过去曾认为近50年来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逐年下降,但这一观点并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证据。在我国支气管扩张症并非少见病,长期以来对这一疾病缺乏重视,同前尚无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支气管扩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方法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方法 什么叫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是指支气管壁组织结构损伤、破坏、正常弹性丧失,在周围组织炎症、纤维组织收缩及胸腔负压牵拉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形、扭曲、直至不可逆扩张。支气管及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壁的损坏而形成的扩张和变形,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多数为获得性,多有童年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 确定治疗方案需考虑的因素: 1.有无症状、症状轻重、有无反复肺部感染的历史、发作的次数及治疗的效果如症状轻,感染容易控制,可以内科治疗,否则要考虑手术。 2.有无咯血史要重点考虑,有些所谓“干性支气管扩张”,平常并无多少肺部感染症状,但可能突然咯血。支扩是良性疾病,在有多种抗生素的今天,大部分感染可以控制,患病后能存活多年,但大咯血威胁生命,虽然现在有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可以急求,从长远看,有大咯血或反复咯血的最好手术治疗。

3.病变的范围这是决定内外科治疗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病变局限的可以切除,病变较广泛,但有的部位轻,有的重,症状又很明显的,可以切除较重病变取得姑息疗效,但如双侧都有病变,轻重相关不多,就不能考虑手术了。 4.年龄有些病例分析,见40岁以后病人病情常能缓解,进展的不多,而50岁以上的病人体力多已较差,有其他疾病,忍受手术差,因此对40~50岁以上的患者手术保守一点。 5.合并其他病变的情况如为良性肿瘤堵塞引起的支扩,切除主要为治疗肿瘤;肺结核所致支扩(多为上叶),此时结核病变多已稳定,不必手术。 6.全身情况及有无其他疾病如有心、肝、肾等系统严重病变,或心肺功能差,无法承受手术的,只能内科治疗。 7.生活、工作及医疗条件如生活及医疗条件好,工作也不太劳累,保守治疗后病变多能保持稳定。如为野外作业,体力劳动,学生在学习中,医疗条件又不太好,病变恶化治疗有困难的,最好切除病变。 8.病人本人及家属是否同意手术支扩一般在儿童期发病,支气管及肺实质病变都是不可逆的,肺部病变反复恶化,明显影响了生活质量及劳动力,如有条件最好切除病变。但近年来新抗生素不断出现,能有力控制肺部感染,有相当一部分支扩病变可保持在“稳定状态”,病人身体健康,继续工作,需要手术的明显减少,但认为手术从此不再需要也不正确。由于胸外科已为相当安全的手术,手术效果好,因此在治疗上,对每个病人应个别考虑权衡利弊。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方法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包括几部分:①抗生素治疗感染。②治疗引起支扩的合并症如鼻窦炎。③对症治疗如咯血、大量脓痰。④手术切除或肺移植。⑤呼吸训练及理疗,以改善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临床医师常易忽略这点。⑥特殊原因,如免疫缺陷、先天性遗传病所致支扩,如原来病因无法纠正,只有用胸内科治疗。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原,促进痰液排出,控制感染等内科保守治疗,必要时行外科手术。 支气管扩张的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是基础,即使有明确的手术适应证也要先经过一段时间内科治疗,有人认为最少治疗半年以上,因一些支扩在肺感染控制后可能恢复正常,而且手

(完整版)支气管扩张临床路径

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费用5150.00)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ICD-10:J4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反复咳嗽、咳脓痰、咯血。 2.影像学检查显示支气管扩张的异常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编写组) 1.保持气道通畅,积极排出痰液。 2.积极控制感染。 3.咯血时给予止血治疗。 4.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7支气管扩张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液分析、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痰病原学检查; (4)胸部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图。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抗菌治疗: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首选覆盖革兰阴性杆菌的广谱抗菌药物,有铜绿假单孢菌感染史或危险因素者,需选择可覆盖铜绿假单孢菌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可同时联合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美洛西林、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左氧、丁卡。 2.祛痰药物及辅助排痰治疗:体位引流、支气管舒张剂、必要时可用支气管镜吸痰:氨溴索、羧甲司坦、沙丁胺醇气雾剂、特布他林等,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 3.咯血的处理:休息,并根据病情选用止血药。 (八)出院标准。 1.症状缓解。

支气管扩张教案(内科学五年制第七版大学授课教案呼吸内科)

山东大学教案编号:课程呼吸内科学教师职称副主任医师学时2学时 专业年级临床医学2009级教材版本《内科学》第七版教学日期2012-9 授课题目支气管扩张授课方式理论讲授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肺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二、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 主要内容学时分配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病理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治疗 六、预后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20分钟10分钟 重点难点 支气管扩张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具准备 (挂图、幻 灯、投影 片、录像、 多媒体课 件等) 多媒体课件 本课题方面新进展抗生素抗生素在支扩缓解期的作用不如急性加重期那样明确,新近的一篇系统综述根据6个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的结果,认为长期应用抗生素有益于减少痰量与脓性,但对于急性发作频率与自然病程作用有限,且易于引起耐药菌的产生、其他耐药菌在气道内寄植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外语词汇 支气管扩张 bronchiectasis 复习思考题、课堂测试题、课外作业?哪些疾病可以引起支扩? ?试述支扩的治疗原则? 集体备课及教研室试讲意见教研室意见: 重点讲支扩的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参考资料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1. 2]黄治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 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9):2884. 备注

山东大学教案纸第1 页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近年来随着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的恰当治疗,其发病率有减少趋势。容易致细菌定植与气道重构。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惟一症状,平时无咳嗽、咳脓痰等症状,临床上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 【病因和发病机制】 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病因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两者相互影响,促使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和发展。支气管扩张也可能是先天发育障碍及遗传因素引起,但较少见。另有约30%支气管扩张患者病因未明,但通常弥漫性的支气管扩张发生于存在遗传、免疫或解剖缺陷的患者,如囊性纤维化、纤毛运动障碍和严重的a l-抗胰蛋白酶缺乏。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和免疫缺陷和罕见的气道结构异常也可引起弥漫性疾病,如气管支气管扩张(Mounier-Kuhn综合征),软骨缺陷(Williams-Campbell综合征),以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常见疾病的少见并发症。局灶性支气管扩张可源自未进行治疗的肺炎或阻塞,例如异物或肿瘤,外源性压迫或肺叶切除后解剖移位。支气管扩张诱发因素见表。

支气管扩张的防治

支气管扩张的防治 ---健康教育处方 一般知识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壁受损坏而形成不可逆性的管腔扩张和变形,大多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 支气管—肺组织的感染和支气管阻塞是引起支气管扩张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感染引起管腔狭小,分泌物易阻塞管腔,导致引流不畅而加重感染;支气管阻塞引流不畅会诱发肺部感染。故两者互相影响,促使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和发展。先天发育缺损及遗传因素引起的支气管扩张较少见。还可因免疫缺陷、异物吸入引起或继发支气管扩张。 有以下特征症状和疾病危险因素疾病史的任何人,应考虑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或伴有以下危险因素:患有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纤毛异常、免疫缺陷;幼年时患麻疹、百日咳或流感后肺炎病史,或有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肺纤维化、腺病毒肺炎等病史可继发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多发于儿童和青年。 胸部CT能确诊是否患支气管扩张,纤支镜可以明确出血、扩张或阻塞部位,对诊断和治疗也有帮助。 支气管扩张的表现 患者可有慢性咳嗽,伴大量浓痰和反复间断咯血。咳痰在晨起、傍晚和就寝时最多。咳痰通畅时患者自感轻松;痰液引流不畅,则感胸闷、全身症状亦明显加重。痰液多呈黄绿色脓样。若继发感染,患者时有发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当支气管扩张并发肺气肿时,患者可有呼吸困难、气急或发绀等。 需要鉴别的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脓肿、肺结核、先天性肺囊肿、泛细支气管炎和肺癌等。 就医须知 一旦出现支气管扩张的症状,或其他危险因素接触史者,应及时寻医生的帮助,做胸部CT,以确定是否患支气管扩张。 急性感染期的治疗:主要治疗措施是控制感染,根据症状表现和痰培养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抗感染药物可改善气道分泌和炎症。 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是指患者的咳嗽、咳痰、咯血在基线水平上有急性加重。如果病人有大咯血、窒息现象,大咯血(24h咯血量在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100ml以上);中度咯血(24h咯血量在100~500ml);少量咯血(24h咯血100ml以下)。治疗措施包括体位引流、应用血管收缩药物、镇静、迅速补充血容量、糖皮质激素(短期少量应用)、抗生素、氧疗和进行胸部CT及支气管镜、血管造影检查等治疗。 预后取决于支气管扩张的范围和有无并发症。支气管扩张范围局限者,积极治疗可很少影响生命质量和寿命。支气管扩张范围广泛者易损害肺功能,甚至发展至呼吸衰竭,引起死亡。大咯血也可严重影响预后。 自我保健 要了解疾病发生、发展与治疗、护理过程,制定长期防治计划,学会自我检测病情,一旦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 要主动摄取必须的营养素,以增加机体抗病能力。坚持适宜的体育运动,如快步、太极拳、呼吸操等。锻炼的时间、方法及运动场所因人而异。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劳役结合,以维护心、肺功能状态。 积极防治百日咳、麻疹、支气管肺炎、肺结核等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上呼吸道病灶;避

支扩诊疗方案

支气管扩张(咳嗽病)诊疗方案 西医病名:支气管扩张 中医病名:咳嗽病 支气管扩张(简称支扩)是指直径大于2mm 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力支撑组织破坏所导致的一支或多支支气管不可逆性扩张。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或反复咯血,易于反复发作急性感染,严重者后期可发展至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与呼吸衰竭,其病因与支气管肺组织感染,支气管阻塞,全身性疾病,以及支气管先天性发育障碍和遗传因素有关,部分患者早年有麻疹、百日咳、肺炎、或肺结核等病史。西医诊断依据参照《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制定。中医诊断依据参照上海市卫生局制定《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基础上制定。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1)病史及发病特点:起病急,传变快,病程短,四季发病,以冬春多见。 (2)临床表现:发病症见咳嗽、吐脓痰、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高热烦渴、咯血或痰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3)主要体征:肺部局部叩诊可有浊音,听诊有湿罗音,或有哮鸣音。 (4)主要辅助检查:肺部X线可有炎性改变;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或中性增多。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成人2012年发布《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 (1)多有长期咳嗽、咳脓痰病史,部分患者可无咳嗽、咳痰,而仅表现为反复咯血。 (2)咳嗽,咳大量脓痰,咯血,伴有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常伴有焦虑、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及

生活质量下降。 在双肺可闻及湿性罗音,以肺底部最为多见,可闻及哮鸣音或粗大干啰音,可合并杵状指(趾)。 (3)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ESR、CRP升高。 (4)X线胸片或高分辨率CT提示支气管扩张和管壁增厚。 (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咳痰、气急、咳嗽和咯血等症状。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支扩属于中医学“咳嗽” 、“咯血” 、“肺痈”等范畴,支扩的病机重点是痰,热,瘀,虚,病位在肺,与脾,肾,肝,胃有关,病情为本虚标实。支扩乃经年宿疾,痰湿深伏不去,久郁必化热。痰,热,瘀是三个病理环节,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兼杂,互为因果的,起着主次不同的作用。 1.痰热蕴肺证:咳嗽气急,汗出烦躁,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胸闷 脘痞,呕呃食少,舌苔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2.火热伤肺证:高热不退,咳声短促,痰多色黄,或痰中带血、或 咯血,口干咽燥,胸闷胁痛,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细数。 3 阴虚火旺证:呛咳气急,咳嗽,时时咯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口渴欲饮,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4 肺气不足证: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恶风怕冷,动则气促,神倦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而数。 二、治疗方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2.1.西医治疗方法: (1)抗菌治疗: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首选覆盖格兰阴性杆菌的广谱抗菌药物,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史者或危险因素者,需选择可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可同时联合用氨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