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

本标准参照采用ISO 1716-1973《建筑材料热值的测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总燃烧热值的定义、测定方法和燃烧热值的定义、计

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材料燃烧热值的测定。

2 术语和符号

某种材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仅与该材料的质量、燃烧产物的状态有关,而且还与燃烧时在恒容下还是恒压下进行有关。本标准确认的热值为在氧弹中测得的恒容燃烧热。

2.1 术语

a. 总燃烧热值(以下简称总热值)

单位质量的材料完全燃烧,并当其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包括材料中所含水

分生成的水蒸汽和材料组成中所含的氢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汽)均凝结为液态时放出的热量,被定义为该材料的总燃烧热值。

b. 燃烧热值(以下简称热值)

单位质量的材料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包括材料中所含水分生

成的水蒸汽和材料组成中所含的氢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仍以气态形式存在时所放出的热量,被定义为该材料的燃烧热值。它在数值上等于总热值减去材料燃烧后所生成的水蒸气在氧弹内凝结为水时所释放出的汽化潜热的差值。

c. 量热计热容量

量热系统在试验条件下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被定义为该量热计的热

容量。其值通过量热基准物质苯甲酸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校正试验而得到。量热系统包括量热计内筒中的水及测定过程中温度发生变化的所有部分。

d. 量热基准物质

用于标定量热计热容量的基准物质。本标准指一等量热标准苯甲酸。

2.2 符号

Q zr 总热值,kJ/kg;

Q jr 热值,kJ/kg;

E 用苯甲酸作为基准物,并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规定所测得的量热计热容

量,KJ/℃;

t i 主期开始时量热计内筒的水温,℃;

t m 主期中量热计内筒的最高水温,℃;

c 量热计内筒与恒温室外筒之间的热交换正值,℃;

C 附加热量校正值,kJ;

m 试样质量,kg;

n 主期持续时间,s;

n′从主期开始到温度增加等于0.6(t m-t i)这一时刻所经历的时间,s;

V′试验初期的平均温度变化率,℃/s;

V″试验期末的平均温度变化率,℃/s;

m a 附加物质的质量,kg;

m f 点火丝的质量,kg;

H oa 附加物质的热值,kJ/kg;

H of 点火丝的热值,kJ/kg;

H on 试样在氧弹中燃烧时氧弹内生成HNO3 的生成热,kJ;

F 试样中的氢含量,﹪;

q 试样燃烧后在氧弹内所凝结的水放出的汽化潜热,kJ/kg。

3 试验环境条件

a. 试验室应设在一单独房间,并且不得在同一房间内同时进行其他试验项目的测定。

b. 实验室室温应保持在15~35℃范围内,并且每次测定时室温变化不得超过1℃。

c. 实验室内应无强烈的空气对流,不应有强烈的热源和风扇,试验过程中应避免开启门窗。

d. 试验室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量热计应放在不受阳光直射的位置。

4 仪器设备

4.1 氧弹式量热计(见图1)

图1 氧弹式量热计

1-内筒;2-搅拌器;3-外筒;4-搅拌电机;5-外筒温度计;

6-内筒盖;7-电极;8-测温装置;9-氧弹;10-绝热支柱

a. 高压氧弹:要求附件配套、齐全(见图2)。

图2 氧弹

1-进气管;2-进气阀;3-电极;4-排气阀;

5-燃烧挡板;6-坩埚架;7-坩埚;

b. 供氧弹使用的量热计内筒:内外表面抛光,带全套配件。

c. 量热计外筒(水夹套):配件齐全。

d. 恒速搅拌器:配件齐全。

e. 温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量热计内筒水温,其精度要求为0.002℃。

f. 点火装置:其电压不超过20V。

4.2 天平

a. 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g,分度值:0.1mg。

b. 工业天平:最大称量5kg,分度值:25mg。

4.3 附属设备

a. 氧气钢瓶。

b. 氧气减压器和氧气导管。

c. 铂坩埚,镍-铬坩埚或二氧化硅坩埚及其他耐热耐腐蚀和耐氧化材料制

成、并能放置试样的器皿。

d. 普通水银温度计:测试范围0~50℃,分度值0.2~0.5℃。

5 试剂和材料

a. 氧气:含量>99.0﹪,并且不应含有可燃成分,因此不允许使用电解氧。

b. 苯甲酸:经计量机关鉴定并标明热值的苯甲酸。在40~50℃烘箱中放置3~4h 并冷却后在压片机上压成0.9~1.1g 的苯甲酸片,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mol/L。

d. 酚酞指示剂,0.1﹪。

e. 点火丝:直径0.1mm 左右的铂、铜、镍铬丝或其他已知热值的金属丝,

将其剪成长度为80~100mm 的小段,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量(精确到0.1mg)并计算出相应的热值。

f. 擦镜纸:使用前先测出其热值。方法如下:取约1g 擦镜纸,在分析天平

上称量(精确至0.1mg)后,用手团紧,放入坩埚中,然后按本标准第7.1.2~7.1.7 条所规定的步骤测定其热值。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为标定值。

6 试样准备。

6.1 制样

a. 用手用钢锯在受检材料的不同位置上沿着与材料表面垂直的方向锯开

若干长短不一的小口,锯材料时应使锯条运动方向尽可能与材料表面垂直,以保证所取试样的代表性。收集锯下的粉末,将其充分和匀,再经2~3 次缩样后,留取10g 左右试样。

b. 其他可制取有代表性试样的方法也可采用。

6.2 状态调节

将制好的试样放入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中状态调节

20h 后再移入不放干燥剂的干燥器(或其他密闭容器)中存放备用。

7 总热值的测定

7.1 测定步骤

7.1.1 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取已经状态调节的建材试样1.0~1.2g(精确至

0.1mg)。用已精确称量至0.1mg 并已知热值的擦镜纸包裹称好的试样,包裹试样时应注意尽量包紧,使试样与擦镜纸紧密接触,以保证试样完全燃烧。将包好的试样放入坩埚内,并用手压紧待用。擦镜纸的用量视试样中含可燃成分多少而定,一般为0.5~1.5g,总的原则是使所取式样和擦镜纸在氧弹中完全燃烧后引起的内筒温升在1.5~3.0℃左右。

7.1.2 取一段已知质量和热值的点火丝,将其两端分别接在氧弹得两个电极柱上,注意保持良好接触,再把放有试样的坩埚放在坩埚支架上。调节下垂的点火丝与试样良好接触,并注意切勿使点火丝与坩埚相碰,以免形成短路,烧毁坩埚支架,同时还应注意防止两电极间以及坩埚同另一电极之间的短路。

7.1.3 向氧弹内加入10mL 蒸馏水,将已装好试样和点火丝的弹头轻轻放入弹内,小心拧紧弹盖,注意避免坩埚和点火丝的位置因受震动改变而使点火丝和试样脱开。接上氧气导管,先以一股缓慢的氧气流驱尽弹内空气后,关闭排气阀,再往氧弹内缓缓充入氧气,直至弹内压力达2.5Mpa。对于难燃材料,弹内压力应充至3.0~3.2Mpa。

7.1.4 向内筒中加入一定量蒸馏水,蒸馏水的量以放入氧弹后氧弹盖的顶面(不包括突出的氧气阀和电极)淹没在水面下10~20mm 为准。每次试验时的内筒水量都必须与标定热容量时的内筒水量一致(相差1g 以内)。

水量用称量法测定,在工业天平上精确称量至1g。

调节内筒水温,使其比外筒水温低0.7~1.0℃。外筒水温应与室温尽量接近,相差不得超过1℃。

7.1.5 将装好水的内筒放入量热计的外筒(水夹套)内再放进已充好氧的氧弹,装好搅拌器及其传动机构,把氧弹的点火电极与点火电路接好,盖上筒盖,通过盖上的小孔把温度测量装置插入内筒中。

7.1.6 开启搅拌器,搅拌速度与标定热容量时相同。3min 后开始计时,并读取纪录内筒水温。每分钟进行1 次,连续读取5min,这一阶段为热值试验初期。带有微电脑的氧弹式量热计则按其操作说明书启动测温程序。

初期结束后立即闭合点火电路进行点火,热值试验随即进入主期,记录此时

内筒水温t i,以后每30s 纪录1 次。

注意观察内筒温度,如30s 内温度急剧上升,则表明点火成功,试验可继续

进行,否则应立即停止试验。

内筒水温达到最高值t m 时,试验自动进入末期,内筒水温逐渐开始下降。

此时水温变化应每分钟纪录1 次,共纪录5min。5min 后关闭搅拌器并记录此时室温和外筒水温。

7.1.7 取出氧弹,开启排气阀,缓慢排出燃烧废气后卸下弹盖,仔细观察弹筒和坩埚内部。如有试样燃烧不完全的迹象,试验应作废。找出未燃烧完的点火丝,称量(精确至0.1mg),计算已燃烧点火丝在氧弹中放出的热量。

用蒸馏水冲洗弹内各部分、排气阀、坩埚内外和燃烧残渣。将全部洗涤液共

约100mL 收集在一只烧杯中,并用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以测定所生成的硝酸。

消耗1mL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硝酸的生成热为5.987J。

7.2 结果计算

a. 普通氧弹式量热计

试验的总热值由下式计算:

m

E t t c C

Q kJ kg m i

zr

? + ?

= ( )

( / ) ????????????(1)

式中:c=(n-n′)V″-n′V′

C=maHoa+mfHof+Hon

b. 带微电脑的氧弹式量热计

按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通过键盘向电脑输入热容量、试样质量和附加热量

等有关数据,电脑根据这些数据和试验过程中自行纪录的温升数据,即可自动进行温度校正和总热值Q zr 的计算,并自动显示计算结果。

7.3 试样数目和重复试验差值

热值试验共需3 个平均试样。每两个平行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值不得大于

167kJ/kg,否则整个试验应予重做。

7.4 测定结果表达

当某材料的3 个平均试样的3 次热值试验结果的重复试验差值符合7.3 条的

规定时,则以这3 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材料的总热值。

8 热值的计算

8.1 材料在氧弹中燃烧后凝结水的汽化潜热的计算

8.1.1 氢含量的测定

按6.1 条规定制成有代表性的粉末状试样并按6.2 条规定进行状态调解,再

用微量分析来测定材料组成中氢的含量F。

氢含量的测量共进行两次,两次测定结果的允许误差应不超过0.15﹪。

8.1.2 凝结水汽化潜热的计算

q(kJ/kg)=218.13F ????????????(2)

8.2 热值计算

Q jr(kJ/kg)=Q zr-q ????????????(3)

9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试验依据的标准;

b. 材料名称、商标和生产厂家;

c. 材料外观、组分和密度;

d. 试验结果:

总热值(kJ/kg)

试验1

试验2

试验3

平均值

凝结水的汽化潜热(kJ/kg)

热值(kJ/kg)

e. 试验现象;

f. 委托试验单位;

g. 试验单位;

h. 试验人员及试验日期。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供。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建设部中国建筑科学院防火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郁文、丁敏、孙玉虎、马道贞。

__

GB 14402-1993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4402-93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of heat of combustion For building materials 本标准参照采用ISO 1716-1973《建筑材料热值的测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总燃烧热值的定义、测定方法和燃烧热值的定义、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材料燃烧热值的测定。 2术语和符号 某种材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仅与该材料的质量、燃烧产物的状态有关,而且还与燃烧时在恒容下还是恒压下进行有关。本标准确认的热值为在氧弹中测得的恒容燃烧热。 2.1 术语 a. 总燃烧热值(以下简称总热值) 单位质量的材料完全燃烧,并当其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包括材料中所含水分生成的水蒸汽和材料组成中所含的氢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汽)均凝结为液态时放出的热量,被定义为该材料的总燃烧热值。 b. 燃烧热值(以下简称热值) 单位质量的材料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包括材料中所含水分生成的水蒸汽和材料组成中所含的氢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仍以气态形式存在时所放出的热量,被定义为该材料的燃烧热值。它在数值上等于总热值减去材料燃烧后所生成的水蒸气在氧弹内凝结为水时所释放出的汽化潜热的差值。 c. 量热计热容量 量热系统在试验条件下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被定义为该量热计的热容量。其值通过量热基准物质苯甲酸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校正试验而得到。量热系统包括量热计内筒中的水及测定过程中温度发生变化的所有部分。 d. 量热基准物质 用于标定量热计热容量的基准物质。本标准指一等量热标准苯甲酸。 2.2 符号 Q zr总热值,kJ/kg; Q jr热值,kJ/kg; E 用苯甲酸作为基准物,并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规定所测得的量热计热容量,KJ/℃; t i主期开始时量热计内筒的水温,℃;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4-29批准1994-02-01实施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水平法和垂直法 Plastics-Deterination of the burning behaviour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ecimens in Contact with a small-flame ignition source

1996-06-14发布1997-04-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水平法和垂直法GB/T2408-1996 Plastics-Deterination of the burning behaviour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ecimens in代替GB2408-80

Contact with a small-flame ignition source GB4609-84 本标准等效采用ISO 1210、1992《塑料—水平和垂直试样与小火焰点火源接触时燃烧性能的测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实验室内,对水平和垂直方向放置的试样用小火焰点火源点燃后的燃烧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材料和按照GB6343测定的表现密度不低于250kg/m3的泡沫材料,而不适用于接触火焰后没有点燃就强烈收缩材料的测定。 本方法给出的试验结果可用于产品质量控制及材料预选,但不能用来评价实际使用条件下的着火危险性。 2引用标准 GB 2547 塑料树脂取样方法 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 5471 热固性塑料压塑试样制备方法 GB 6343 泡沫塑料和橡胶表现密度的测定 GB 9352 热塑性塑料压塑试样的制备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有焰燃烧afterflam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火焰持续的燃烧。 3.2 有焰燃烧时间afterflame tim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 3.3 无焰燃烧afterglow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当有焰燃烧终止或无火焰产生时,材料保持辉光的燃烧。 3.4 无焰燃烧时间afterglow time

常用光学塑料性能

常用光学塑料-聚甲基丙烯甲酯PMMA 密度(kg/m3):(1.17~1.20)×10E3 nD ν:1.49 57.2~57.8 透过率(%):90~92 吸水率(%):0.3~0.4 玻璃化温度:10E5 熔点(或粘流温度):160~200 马丁耐热:68 热变形温度:74~109(4.6 ×10Pa) 68~99(18.5×10Pa) 线膨胀系数:(5~9)×10E-5 计算收缩率(%):1.5~1.8 比热J/kgK:1465 导热系数W/m K:0.167~0.251 燃烧性m/min:慢 耐酸性及对盐溶液的稳定性:出强氧化酸外,对弱碱较稳定 耐碱性:对强碱有侵蚀对弱碱较稳定 耐油性:对动植物油,矿物油稳定 耐有机溶剂性:对芳香族,氯化烃等能溶解,醇类脂肪族无影响日光及耐气候性:紫外透过滤73.5%

常用光学塑料-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密度(kg/m3):(1.12~1.16)×10E3 nD ν:1.533 42.4 透过率(%):90 吸水率(%):0.2 玻璃化温度: 熔点(或粘流温度): 马丁耐热:<60 热变形温度:85~99 (18.5×105Pa) 线膨胀系数:(6~8)×10E-5 计算收缩率(%): 比热J/kgK: 导热系数W/m K:0.125~0.167 燃烧性m/min:慢 耐酸性及对盐溶液的稳定性:除强氧化酸外,对酸盐水均稳定耐碱性:对强碱有侵蚀,对弱碱较稳定 耐油性:对动植物油,矿物油稳定 耐有机溶剂性:对芳香族,氯化烃等能溶解,醇类脂肪族无影响

日光及耐气候性:紫外透过滤73.5% 常用光学塑料-聚碳酸酯PC 密度(kg/m3):1.2 ×10E3 nD ν:1.586(25) 29.9 透过率(%):80~90 吸水率(%):23CRH50% 0.15 水中0.35 玻璃化温度:149 熔点(或粘流温度):225~250(267) 马丁耐热:116~129 热变形温度:132~141(4.6×105Pa) 132138(18.5×105Pa) 线膨胀系数:6×10-5 计算收缩率(%):0.5~0.7 比热J/kgK:1256 导热系数W/m K:0.193 燃烧性m/min:自熄 耐酸性及对盐溶液的稳定性:强氧化剂有破坏作用,在高于60水中水解,对稀酸,盐,水稳定耐碱性:强碱溶液,氨和胺类能腐蚀和分解,弱碱影响较轻 耐油性:对动物油和多数烃油及其酯类稳定

建筑材料防火等级分类

GB 8624——1997 本标准是GB 8624—88的修订版。在技术内容上非等效采用德国标准DIN 4102—81第一部分。本修订版与GB 8624—88相比,增设了A级复合(夹芯)材料,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增加了对特定用途的铺地材料、窗帘幕布类纺织物、电线电缆套管类塑料材料和管道隔热保温用泡沫塑料的具体规定。上述特定用途的材料若作为墙面或吊顶材料使用时,仍必须按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的规定进行检验和分级。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原GB 8624—88即为失效。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建民、马祥林、卢国建。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2月。标准全文GB 8624—1997 目录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引用标准……………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级别和名称………………… 不燃类材料(A级)………………… 可燃类材料(B级)……………… 对某些特定用途材料的特别规定……………… 对复合材料、表面涂层材料等的特别规定……………… 燃烧,性能分级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代替GB 8624——88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评定和分级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结构材料和各种装饰装修材料。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2406—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GB/T 2408—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GB/T 4609—84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GB/T 5454—85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GB/T 5455—85 纺织织物阻燃性能测定垂直法GB/T 5464—85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 8332—87 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GB/T 8333—87 硬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GB/T 8625—88 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方法GB/T 8626—88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GB/T 8627—88 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GB/T 8629—88 纺织品试验时采用的家庭洗涤及干燥程序GB/T 11785—89 铺地材料临界辐射通量的测定辐射热源法GB/T 14402—93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GB/T 14403—93 建筑材料燃烧释放热量试验方法 3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级别和名称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级别和名称见表1。表 1 燃烧性能的级别和名称表 1 燃烧性能的级别和名称┌————┬——————┐ │ 级别│ 名称│├————┼——————┤ │ A │ 不燃材料│ ├————┼——————┤ │ B1 │ 难燃材料│ ├————┼——————┤ │ B2 │ 可燃材料│ ├————┼——————┤ │ B3 │ 易燃材料│ └————┴——————┘ 4 不然类材料(A级)4.1 A级匀质材料按GB/T 5464进行测试,其燃烧性能应达到a)炉内平均温升不超过50℃;b)试样平均持续燃烧时间不超过20s;c)试样平均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0%。4.2 A级复合(夹芯)材料达到下述各项要求的材料,其燃烧性能定为A缎。a)按GB/T 8625进行测试,每组试件的平均剩余长度≥35 cm(其中任一试件的剩余长度>20cm),且每次测试的平均烟气温度峰值≤125℃,试件背面无任何燃烧现象,b)按GB /T 8627进行测试,其烟密度等级(SDR)≤15,c)按GB/T 14402和GB/T 14403进行测试.其材料热值≤4.2 MJ/kg,且试件单位面积的热释放量≤16.8MJ/m^2; d)材料燃烧烟气毒性的全不致死浓度LCo≥25mg/L.5 可燃类材料(B级) 5.1 Bl级材料达到下述各项要求的材料,其燃烧性能定为B1级.a)按GB/T 8626进行测试,其燃烧性能应达到GB/T 8626所规定的指标且不允许有燃烧滴落物引燃滤纸的现象;b)按GB/T 8625进行测试,每组试件的平均剩余长度≥15cm(其中任一试件的剩余长度>0cm),且每次测试的平均烟气温度峰值≤200℃。c)按GB/T 8627进行测试,其烟密度等级(SDR)≤75.5.2 B2级材料按GB/T 8626进行测试燃滤纸的现象。其燃烧性能应达到GB/T 8626所规定的指标,且不允许有燃烧滴落物引燃滤纸的现象。5.3 B3级材料不属于B1和B2级的可燃类建筑材料,

塑胶件阻燃测试方法和标准

塑胶件阻燃测试方法和 标准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等级代表 HB 水平燃烧 (Horizontal Burn) ,仅有一个等级可能。 V 垂直燃烧 (Vertical Burn) ,有 3 个等级: V-0 是最高, V-1 较低,然后是 V-2 。 5V 垂直燃烧 (Vertical Burn) ,使用大型 125mm 火焰,有 1 个或 2 个等级 5V-A 或5V-B 。 VTM 垂直薄材料 (Vertical Thin Material) ,和 V 等级之可能性类型相同,但在 V 后面加 TM 。 测试有 3 个主要的层级: 1. 20mm 火焰,判定结果 HB 、 V-0 、 V-1 或 V-2 的等级 2. 125mm 火焰,判定结果 5V-A 或 5V-B 的等级 3. 20mm 火焰针对薄材料,判定结果 VTM-0 、 VTM-1 或 VTM-2 的等级 任何材料针对 V-0 、 V-1 或 V-2 等级的可能性之起始点都是开始于 20mm 火焰的测试。所有的三个等级基于该单一个测试。等级是视测试结果而定;针对这些等级的各别并没有独立的测试。 V 等级需要 5 个样品, HB 只需要 3 个。当开始以 V 测试但若材料在前 2 个样品显示出不良特性时可以使用所剩下的第 3 个样品转换测试到 HB 。 当材料测试成为 V-0 时,该材料可以接着用 125mm 火焰测试看看 5V-A 或 5V-B等级之可能性。但是仅有在该材料通过 V-0 等级时才可以施行该 VTM 测试。 若材料很薄,则不能依任何 V 等级测试之,因为材料在火焰的热度中会 " 飘动 " 该材料应该被当成一个薄材料以 VTM 测试程序来测试。同样地,仅有在该材料没通过或无法依据 V 测试程序适当地测试时才可以施行该 VTM 测试。 耐燃等级— UL 颁布

塑料试验方法

塑料试验方法相关标准 1.GB/T 840-1988塑料滚花头螺钉 2.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3.GB/T 1034-1998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4.GB/T 1035-1970 塑料耐热性(马丁)试验方法 5.GB/T 1036-1989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6.GB/T 1037-1988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 (杯式法) 7.GB/T 1038-2000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 8.GB/T 1039-1992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9.GB/T 1040-1992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10.GB/T 1041-1992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11.GB/T 1043-1993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12.GB/T 1303.2-2002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规范第3部分: 单项材料规范第3篇: 对三聚氰胺树脂硬质层压板的要求 13.GB/T 1446-1983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14.GB/T 1447-198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 15.GB/T 1448-198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 16.GB/T 1449-198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17.GB/T 1450.2-198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冲压式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18.GB/T 1451-1983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19.GB/T 1458-1988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拉伸试验方法 20.GB/T 1461-1988纤维缠绕增强塑料环形试样剪切试验方法 21.GB/T 1462-1988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22.GB/T 1463-1988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23.GB/T 1633-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24.GB/T 1634-1979塑料弯曲负载热变形温度(简称热变形温度)试验方法 25.GB/T 1636-1979模塑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26.GB/T 1841-1980聚烯烃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27.GB/T 1843-1996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 28.GB/T 1844.1-1995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一部分:基础聚合物及其特征性能 29.GB/T 1844.2-1995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二部分:填充及增强材料 30.GB/T 1844.3-1995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第三部分:增塑剂 31.GB/T 1846-1980聚氯醚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32.GB/T 1847-1980聚甲醛树脂稀溶液粘度试验方法 33.GB/T 2035-1996塑料术语及其定义

各种塑料燃烧特性

各种塑胶燃烧特性: 序号非透明塑料比重(G/CM)软化温度燃烧性自熄性火焰颜色燃烧味燃烧时特性 1.ABS 104 很容易非黄火带烟橡胶甜味软化变黑,起泡" 2.HDPE 120 容易非黄顶蓝火腊味溶时有着火漏滴 3.HIPS 75 容易非黄火带黑烟花香味溶化,起泡" 4.LOPE 容易非黄顶蓝火腊味溶时有着火漏滴 5.PA6 220 容易是黄边蓝火烧头发味溶时泡沫 6.PBT 225 容易大都是白光带烟有气味溶时有着火漏滴 7.PTEPC 260 容易是黄火有气味溶时有着火漏滴 8.POM 不容易非淡蓝火刺鼻,引起泪水溶时有着火漏滴" 9.PP 79-113 容易非黄顶蓝火腊昧溶时有着火漏滴 10.PPO 容易非黄火带烟甜花香乌黑残余物 11.PPS 282 因难是无火硫磺味烧黑起泡 12.UPVC 66-92 不很容易是黄火酸味软化变黑 序号透明塑料比重软化温度烧烧性自熄性火焰颜色燃烧味燃烧时特性 "13 GPPS 78-86 容易非黄火带黑烟花香味熔化,起泡" "14 PC 不很容易是黄火带烟电木味软化起泡,炭化" 15 PETPA 230 容易是光黄火甜酸味变黑有着火漏滴 16 PMMA 60-88 容易非黄顶蓝火带烟水果味溶化起泡 17 SAN 66-96 容易非黄火带烟花甜味变黑有泡 其它特性; 序号料名烘料温度(0C)烘料时间(hr)适当模温(0C)可塑化料温(0C)密度(g/cm3)收缩率(%)热变形温度(0C) 1.PVC(S) 60~70 1~2 50~70 140~180 / (~) N-A 2.PVC(H) 60~70 1~2 50~70 150~180 ()() N-A 3.LDPE 70~80 1~2 20~50 160~240 ()(~) 35-50 4.HDPE 70~100 1~2 20~70 200~280 ()(~) 40-75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73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 级(正式版)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多次修订,目前,《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以下简称GB 8624)已发布实施。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以及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GB 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 表2-3-2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燃烧性能等级名称 A 不燃材料(制品)

各种塑料材料及特性 全(建议收藏)

1、什么是塑料 塑料是在一定条件下,一类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材料的通称,一般按照它的热熔性把它们分成: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它是世界三大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三大高分子材料是塑料,橡胶,纤维)。 塑料的英文名是plastic,俗称:塑胶。 a)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是指加热后会熔化,可流动至模具,冷却后成型,在加热后又会 熔化的塑料。即可运用加热及冷却,使其产生可逆变化(液态?固态),即物理变化。通用的热塑性其连续使用温度在100℃以下,PP除外。 b)热固性塑料。热固性塑料是指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下固化后不溶于任何溶剂,且不会用加热的方法使其再次软化的塑料。热固性塑料加热温度过高就会分解。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环氧塑料等。 1)为什么有人称塑料为树脂? 人类最早认识的高分子材料都是树皮割破后流出的液体的提取物,呈粘稠状,也就是说它是树中提取的脂。因此,目前仍然有很多人把这种高分子材料叫树脂。但随着现代化工工业的发展,现在所用的高分子材料都是石油化工产品或石油化工的副产品或石油合成产品。现代的塑料已经不是树中提取物了,而是石化产品。 2)塑料的本色和牌号 一般的塑料合成以后,从合成塔出来,都是面粉状的粉末,不能用来直接生产产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树汁中提取出脂的成份是一样的,也称为树脂,也叫粉料,这是一种纯净的塑料,它流动性差,热稳定性低,易老化分解,不耐环境老化;因此,人们为了改善以上缺陷,在树脂粉中加入热稳定剂,抗老化剂,抗紫外光剂,加入增塑剂增加它的流动性,生产出适应各种加工工艺的,有特殊性能的,不同牌号的塑料品种。所以,同一种塑料品种有很多牌号,如:ABS就有注塑级的,有挤出级的,有电镀级的,有高刚性的,有很大柔韧性的等,这才是目 前人们普遍所使用的塑料,它们都经过造粒,都是颗粒料。每一种牌号的塑料,适应每一种工艺,或注塑,或挤出,或压延,或吸塑等。 3)塑料的分子结构 一般塑料的分子结构,都是线性的高分子链或带支链的高分子链段,有结晶和非结晶两种,塑料材料的性能与其结晶性能有很大的关系,与其分子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其组成的元素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塑料的结晶率越大,其透光性就越差; 带脂基的,带氨基的,带醇基的,比较易吸水,比较容易因水的作用分解,加工时,也比较难烘干;(PA(聚酰胺),PC(聚碳酸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带烯烃基的,塑料的柔性较好。(PE(聚乙烯),PP(聚丙烯)) 带苯环的,塑料比较刚硬。(PS(聚苯乙烯)) 由于塑料的分子结构千差万别,形成了不同品种的,性能差异很大,不同牌号的上万种产品。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GB 8624—1997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4—04批准 1997—10—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GB 8624—88的修订版。在技术内容上非等效采用德国标准DIN 4102—81第一部分。 本修订版与GB 8624—88相比,增设了A级复合(夹芯)材料,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增加了对特定用途的铺地材料、窗帘幕布类纺织物、电线电缆套管类塑料材料和管道隔热保温用泡沫塑料的具体规定。上述特定用途的材料若作为墙面或吊顶材料使用时,仍必须按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的规定进行检验和分级。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原GB 8624—88即为失效。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建民、马祥林、卢国建。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2月。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评定和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结构材料和各种装饰装修材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406—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GB/T 2408—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GB/T 4609—84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 GB/T 5454—85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 GB/T 5455—85 纺织织物阻燃性能测定垂直法 GB/T 5464—85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T 8332—87 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编号:SM-ZD-12054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多次修订,目前,《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以下简称GB 8624)已发布实施。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以及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

(整理)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校准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GB/T 2406-93 氧指数法代替GB 2406-80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4589-1981《塑料—氧指数法测定燃烧性》。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流中,测定刚好维持试样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亦称氧指数)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定均质固体材料,层压材料,泡沫材料,软片和薄膜材料等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的燃烧性能,其结果不能用于评定受热后呈高收缩率的材料。 2.引用标准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 3863 工业用气态氧。 GB 3864 工业用气态氮。 GB 5471 热固性模塑料压塑试样的制备方法。 GB 6379 测定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间试验确定标准测试立 法和重复性和再现性。 GB 9352 热塑性塑料压缩试样的制备。 GB 11997 塑料多用途试样的制备和使用。 3.方法提要 将试样垂直固定在燃烧筒中,使氧,氮混合气流由下向上流过,

点燃试样顶端,同时记时和观察试样燃烧长度,与所规定的判据相比较。在不同的氧浓度中试验一组试样,测定塑料刚好维持平稳燃烧时的最低氧浓度,用混合气中氧含量的体积百分数表示。 4.试验设备 4.1 氧指数仪 氧指数仪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 图1氧指数测定仪示意图 1.点火器; 2.玻璃燃烧筒; 3.燃烧着的试样; 4.试样夹; 5.燃烧筒支架; 6.金属网; 7.测温装置; 8.装有玻璃珠的支座 9.基座架;10.气体预混合结点;11.虐待截止阀;12.接头; 13.压力表;14.精密压力控制器;15.过滤器;16.针阀; 17.气体流量计;18.玻璃燃烧筒;19.限流盖 4.1.1 燃烧筒 最小内径75㎜,高450㎜,顶部出口的内径为40㎜的耐热玻璃管,垂直固定在可通过氧.氮混合气流的基座上.底部用直径为3~5㎜的玻璃珠充填,充填高度为80~100㎜.在玻璃珠的上方装在金属网,以防下落的燃烧碎片阻塞气体入口和配气通路. 4.1.2 试样夹 4.1.2.1 自撑材料的试样夹 能固定在燃烧筒轴心位置上,并能垂直夹住试样的构件. 4.1.2.2 非自撑材料的试样夹 采用图2所示的框架,将试样的两个垂直边同时固定在框架上.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

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 本标准参照采用ISO 1716-1973《建筑材料热值的测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总燃烧热值的定义、测定方法和燃烧热值的定义、计 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材料燃烧热值的测定。 2 术语和符号 某种材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仅与该材料的质量、燃烧产物的状态有关,而且还与燃烧时在恒容下还是恒压下进行有关。本标准确认的热值为在氧弹中测得的恒容燃烧热。 2.1 术语 a. 总燃烧热值(以下简称总热值) 单位质量的材料完全燃烧,并当其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包括材料中所含水 分生成的水蒸汽和材料组成中所含的氢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汽)均凝结为液态时放出的热量,被定义为该材料的总燃烧热值。 b. 燃烧热值(以下简称热值) 单位质量的材料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包括材料中所含水分生 成的水蒸汽和材料组成中所含的氢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仍以气态形式存在时所放出的热量,被定义为该材料的燃烧热值。它在数值上等于总热值减去材料燃烧后所生成的水蒸气在氧弹内凝结为水时所释放出的汽化潜热的差值。 c. 量热计热容量 量热系统在试验条件下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被定义为该量热计的热 容量。其值通过量热基准物质苯甲酸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校正试验而得到。量热系统包括量热计内筒中的水及测定过程中温度发生变化的所有部分。 d. 量热基准物质 用于标定量热计热容量的基准物质。本标准指一等量热标准苯甲酸。 2.2 符号 Q zr 总热值,kJ/kg; Q jr 热值,kJ/kg; E 用苯甲酸作为基准物,并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规定所测得的量热计热容 量,KJ/℃; t i 主期开始时量热计内筒的水温,℃; t m 主期中量热计内筒的最高水温,℃; c 量热计内筒与恒温室外筒之间的热交换正值,℃; C 附加热量校正值,kJ; m 试样质量,kg; n 主期持续时间,s; n′从主期开始到温度增加等于0.6(t m-t i)这一时刻所经历的时间,s; V′试验初期的平均温度变化率,℃/s; V″试验期末的平均温度变化率,℃/s; m a 附加物质的质量,kg; m f 点火丝的质量,kg; H oa 附加物质的热值,kJ/kg;

各种塑料的材质性能参数

序 类型 项目PA6 P A6+15% GF P A6+20% GF PA6+30% GF PA66 PA66+10% GF PA66+15% GF PA66+20% GF PA66+25% GF PA66+30% GF 1 密度g/cm3 1.12-1.16 1.3-1.4 1.24-1.28 1.34-1.4 1.12-1.16 1.16-1.2 2 1.22-1.26 1.3-1.4 1.32±0.05 1.32-1.4 2 燃烧残余% ――—28-32 ―8-12 14-1620±2 25±327-35 3 融化温度℃210-220 ―—210-220 250-260 250-260 250-260≥255 ―≥255 4 *熔融指数g/10min ――—4-10 30-60 ――――― 5 *抗拉强度N/mm2―≥80>115 >155 ≥70≥90≥110―≥130― 6 *屈服极限N/mm2――—――――――― 7 *断裂伸长率% ――—―――≥2―>2.5 ― 8 球压硬度N/mm270-90 ―≥ 180 >205 >140 ≥160≥160≥180 ≥180≥195 9 *冲击强度KJ/ m2―>20≥ 30 ≥46 >80 ―――≥25≥35 10 *缺口冲击强度KJ/ m2―>5≥ 7 ≥9.5 >2.5 ≥4―≥6 ―≥6 11 无缺口冲击强度KJ/ m2――—――≥25 ―――― 12 *弯曲强度N/mm2――>195>220 >85 ≥140≥170≥170 ≥65≥160 13 *维卡耐热℃――—――――――― 14 *热变形℃――—―――――≥210 ―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标准版)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多次修订,目前,《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以下简称GB8624)已发布实施。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以及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

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GB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 表2-3-2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燃烧性能等级名称 A不燃材料(制品) B1难燃材料(制品) B2可燃材料(制品) B3易燃材料(制品)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 (1)材料。指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如金属、石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 (2)燃烧滴落物/微粒。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分离的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B/T 6011—1985炽热棒法 1986-0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纤维增强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炽热棒法 本方法用于评定纤维增强塑料在本标准规定条件下的燃烧性能,但不能评定实际使用 条件下的着火危险性。 1 试样 1.1 尺寸 试样长度为120±0.5mm;宽度为10±0.2mm;厚度为4±0.5mm。 注:厚度为2~10mm的试样也可进行试验,但试验结果只能在同样厚度下进行比较。 1.2 制备 应符合GB 1446—83《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第一章规定。 1.3 数量及外观检查 每组试样10根。将取样板两面分别标明A表面和B表面。加工后每个试样A表面和B表面 必须与取样板A、B表面一致。 外观检查应符合GB 1446—83的2.1条规定。 1.4 树脂含量偏差和固化度 树脂含量偏差和热固性增强塑料树脂固化度按产品标准或技术规范规定。如果没有规 定时,树脂含量偏差应小于2%,固化度大于80%。 1.5 状态调节

按GB 1446—83的3.2条规定执行。 2 试验设备及仪器 2.1 通风橱 试验在设有观察窗的通风橱内进行。 2.2 炽热棒试验仪 炽热棒试验仪见下图。包括下列主要部件: 2.2.1 试样夹:安装在一个垂直的、可移动的立柱上,以便固定试样。 2.2.2 炽热棒:由碳化硅制成,直径为8mm,有效长度为100mm。炽热棒可用交流或直流电 加热,使其稳定性在955±15℃。此温度可用纯度为99.8%、厚度为0.06mm的银箔(熔点955℃ )来校准。 2.2.3 绝缘支架:用陶瓷、石棉或其它耐热绝缘材料制成,以固定炽热棒。此支架安装在 底板上,可围绕固定在两个轴承上的水平轴旋转,以便使炽热棒可以离开或接触试样。 2.2.4 平衡重锤和止动螺钉:平衡重锤应能使炽热棒与试样端面约有0.3N的接触力。止动 螺钉和垫片可使炽热棒在试验期间试样烧掉5mm后即止动。 2.2.5 定位棒:直径8mm的金属棒。在试验前代替炽热棒调整试样位置。 2.3 秒表。 2.4 游标卡尺。 2.5 分析天平。

(完整版)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 8624-2012: Classification for burning behavior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products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标准概述: GB8624在实施的十多年中,作为我国建筑材料及建筑物内部使用的部分特定用途材料燃烧性能分级的准则,对进行材料防火性能评价、指导防火安全设计、实施消防安全监督、执行防火设计规范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标准解析: 适用于两类建筑制品: 铺地材料; 除铺地材料以外的建筑制品;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标准等级分类: GB 8624-2012建筑材料-非地面材料阻燃性能等级如下: GB 8624-2012建筑材料-地面材料阻燃性能等级如下:

GB 8624-2012建筑材料-窗帘幕布、家具制品装饰织布阻燃性能等级如下: GB 8624-2012建筑材料-电线电缆、电器设备外壳阻燃性能等级如下: GB 8624-2012建筑材料-软质家具、硬质家具阻燃性能等级如下: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具体材料应用范围 隔音隔热材料(矿棉板,玻璃棉,塑料件等) 纺织品(窗帘等) 地面铺装材料(竹地板,木地板,塑料地板,地毯,橡胶地板等等) 管件(空调管等) 等等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相关参考标准 GB/T 5464:建筑制品燃烧性能试验—不燃性试验(idt ISO 1182) GB/T 5907:消防安全词汇第二部分:火灾试验术语(mod ISO 13943) GB/T 8626: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11785:铺地材料燃烧性能测定-辐射热源法(idt ISO 9239-1) GB/T 14402: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neq ISO 1716) GB/T 20284: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SBI) (idt EN 13823) EN 13238:建筑制品燃烧性能试验—状态调节程序和选取基材的一般规定 EN 13501-1: 建筑制品和构件的火灾分级第一部分:用对火反应试验数据的分级DIN 4102-1: 建筑材料和构件的防火性能第一部分:建筑材料要求和测试的分类等级NF P 92-501: 法国材料阻燃防火测试M等级测定-刚性材料(M0,M1,M2,M3,M4)NF P 92-503: 法国材料阻燃防火测试M等级测定-柔性材料(M0,M1,M2,M3,M4)BS 476: 建筑材料阻燃测试,防火测试

各种塑料的特性

一 ABS塑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比重:1.05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0.4-0.7% 成型温度:200-240℃干燥条件:80-90℃2小时物料性能1、综合性能较好,冲击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电性能良好. 2、与372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制成双色塑件,且可表面镀铬,喷漆处理. 3、有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级别。4、流动性比HIPS差一点,比PMMA、PC等好,柔韧性好。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传动零件和电讯零件. 成型性能 1.无定形料,流动性中等,吸湿大,必须充分干燥,表面要求光泽的塑件须长时间预热干燥80-90度,3小时. 2.宜取高料温,高模温,但料温过高易分解(分解温度为>270度). 对精度较高的塑件,模温宜取50-60度,对高光泽.耐热塑件,模温宜取60-80度. 3、如需解决夹水纹,需提高材料的流动性,采取高料温、高模温,或者改变入水位等方法。4、如成形耐热级或阻燃级材料,生产3-7天后模具表面会残存塑料分解物,导致模具表面发亮,需对模具及时进行清理,同时模具表面需增加排气位置。 二 PS塑料(聚苯乙烯) 英文名称:Polystyrene 比重:1.05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0.6-0.8% 成型温度:170-250℃干燥条件:--- 物料性能电绝缘性(尤其高频绝缘性)优良,无色透明,透光率仅次于有机玻璃,着色性耐水性,化学稳定性良好,.强度一般,但质脆,易产生应力脆裂,不耐苯.汽油等有机溶剂. 适于制作绝缘透明件.装饰件及化学仪器.光学仪器等零件. 成型性能 1.无定形料,吸湿小,不须充分干燥,不易分解,但热膨胀系数大,易产生内应力.流动性较好,可用螺杆或柱塞式注射机成型. 2.宜用高料温 ,高模温,低注射压力,延长注射时间有利于降低内应力,防止缩孔.变形. 3.可用各种形式浇口,浇口与塑件圆弧连接,以免去处浇口时损坏塑件.脱模斜度大,顶出均匀.塑件壁厚均匀,最好不带镶件,如有镶件应预热. 三 PMMA塑料(有机玻璃)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英文名称:Polymethyl Methacrylate 比重:1.18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0.5-0.7% 成型温度:160-230℃干燥条件:70-90℃4小时物料性能透明性极好,强度较高,有一定的耐热耐寒性,耐腐蚀,绝缘性良好,综合性能超过聚苯乙烯,但质脆,易熔于有机溶剂,如作透光材料,其表面硬度稍低,容易擦花. 适于制作透明绝缘零件和强度一般的零件. 成型性能 1.无定形料,吸湿大,需干燥,不易分解,流动性中等,易发生填充不良,粘模,收缩,熔接痕等. 2.宜高压注射,在不出现缺陷的条件下取高料温,高模温,以增加流动性,降低内应力,改善透明性及强度. 模具浇注系统表面应光洁,脱模斜度大,顶出均匀.同时设排气口,以防出现起泡. 四 POM塑料(聚甲醛) 英文名称:Polyoxymethylene(Polyformaldehyde) 比重:1.41-1.43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1.2-3.0% 成型温度:170-200℃干燥条件:80-90℃2小时 物料性能综合性能较好,强度、刚度高,减磨耐磨性好,吸水小,尺寸稳定性好,但热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