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zfs文件系统架构解读(二)-接口之探究

zfs文件系统架构解读(二)-接口之探究

zfs文件系统架构解读(二)-接口之探究
zfs文件系统架构解读(二)-接口之探究

综合前置系统架构分析

综合前置系统架构分析 摘要: 银行综合前置系统介于外围各业务子系统与银行业务核心系统之间,是银行各种交易渠道的汇总和整合。它通过集中实现不同业务子系统间的协议转换、报文转换、交易路由、安全管理等功能,取代银行种类繁多的前置系统,以达到整合银行IT投资的软硬件资源,简化应用开发与维护目的。 一、系统综述 综合前置系统平台担负着与一系列终端渠道、各种主机系统和第三方系统间的信息处理工作。 主机:指部署在总行数据核心生产系统主机,如账务系统主机,借记卡系统主机等。 渠道:指银行客户在银行使用的各类交易手里终端系统,如柜台终端、自助取款机、电话银行等终端系统。 第三方:指与银行业务有联系的外单位的信息系统,如人行、移动、券商等信息系统。 二、背景介绍 页:1 银行业务可以简单地划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目前银行之间的竞争焦点是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近年来在银行盈利的重心。 现代商业银行要扩张中间业务空间,开拓新兴服务手段,需要业务与技术密切结合。随着服务品种的增多,服务范围的扩大,用以提供支持的技术系统也日益庞杂,银行技术人员的维护工作量也随之急剧上升。由于竞争剧烈,导致商业银行的很多业务系统在缺乏统一规划的情形下匆匆上马,虽然能够满足一时之需,却使得整个系统架构日渐混乱,导致系统的可靠程度下降,维护和开发新业务的越来越复杂。在银行的机房,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前置系统(POS、ATM、金卡、呼叫中心、网上银行、银证通、各种代理业务)充斥其间,除了设备需要重复投入,还需要占用技术开发人员大量的精力进行维护和排除故障甚至需要进行辅助的业务,对新业务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在这种情况下,综合应用前置系统(GAPS即General Application Preposed System,简称大前置系统)就应运而生了。大前置系统是各种交易发起渠道集中、统一的中间接入系统,把各种终端设备的前置系统和外围系统与银行业务主机系统分离,在大前置上集中实现到相关的不同业务子系统的交易路由,是银行开展一般业务是交易发起终端和后台帐务主机间的枢纽控制主机。 以各类外围、外部系统的接入和业务交易(尤其是中间业务交易)处理为重点,建构一个稳定、安全、高性能的业务控制系统。为实现业务发展需要,系统

MFS分布式文件系统安装配置

MFS分布式文件系统安装配置 拓扑 上述拓扑简单工作原理; 管理控制是MFS分布式文件系统核心,负责处理client与chunkserver之间的联系。Chunkserver提供存储数据的空间,通常是分区,磁盘,RAID等设备。 服务器功能描述:

管理服务器(master):负责各个数据存储服务器(chunkserver)的管理,文件读写调度, 文件空间回收以及恢复,多点拷贝 元数据日志服务器(metalogger):负责备份master服务器的变化日志文件,文件类型为 changelog_ml.*.mfs,以便master出故障时接替其工作 数据存储服务器(chunkserver):提供存储空间,听从master调度,为客户提供数据传 输 客户机:挂载目录,挂载点是master服务器的VIP,而非数据存储服务器的IP。 MFS启动顺序 1.启动管理服务器 2.启动所有的数据存储服务器 3.启动元数据服务器(如果有的话) 4.当所有数据存储服务器连接到管理服务器,用户就可以挂载目录。(要了解数据存储服 务器是否连接到了管理服务器,可通过查看管理服务器的日志或是查看WEB管理界面得知) MFS安全关闭顺序 1.客户机卸载所有已挂在目录 2.关闭数据存储服务器 3.关闭元数据服务器(如果有的话) 4.最后,关闭管理服务器 元数据服务器的备份 1. 主要的元数据文件有metadata.mfs和metadata.mfs.back,在管理服务器运行期间,元舒服服务器默认每隔24小时与其做同步 2. 元数据变更日志会存储在硬盘上几个小时,这个存储时间由BACK_LOGS设置定义The main metadata file needs regular backups with the frequency depending on how many hourly changelogs are stored. Metadata changelogs should be automatically replicated in real time. Since MooseFS 1.6.5, both tasks are done by mfsmetalogger daemon. 管理服务器灾难恢复操作: 一旦崩溃,元数据变更日志需要整合进主元数据文件中(metadata.mfs)。可以用mfsmetarestore工具完成整合工作。 最简单的操作: /usr/local/mfs/bin/mfsmetarestore -a 如果元数据是存放在其他目录,而非编译时指定的目录。那么需要指定目录的具体位置 /usr/local/mfs/bin/mfsmetarestore -a -d /storage/mfsmaster 测试环境概述: 数据存储服务器:新增2GB硬盘用于数据存储 副本概述:一个数据存储服务器可理解为一个副本,有多少存储服务器就有多少个副本 客户机:每个文件保留2个副本(2个数据存储服务器)

ZFS文件系统ARC缓存

减少ZFS文件系统ARC缓存的方法减少ZFS文件系统ARC缓存的方法 1. ARC缓存简介 ZFS文件系统是Solaris 11系统的默认文件系统,ZFS文件系统简介可见附录。 ZFS使用在内存中建立缓存的方式来提升性能,这种做法在海量数据时尤为有效。ZFS的缓存使用ARC(Adjustable Replacement Cache)算法,它是基于IBM的Megiddo和Modha提出的ARC 淘汰算法演化而来的。所以这个缓存通常被称为ARC缓存。 Solaris系统中有两个内核参数来限制ARC缓存的大小: zfs_arc_min:确定ARC缓存的最小大小,设置单位为字节。默认64MB。 zfs_arc_max:确定ARC缓存的最大大小,设置单位为字节。默认在内存少于4 GB的系统上为物理内存的75%,在内存大于4 GB的系统上为物理内存减去1 GB。 这两个内核参数都是使用容量单位来设定的,并不能根据物理内存的大小来自动调节,所以在Solaris 11.2系统上增加了一个内核参数,使用百分比来设定: user_reserve_hint_pct:设置留给应用程序的物理内存百分比。查阅Oracle官方文档,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说明,经试验,默认值应为0,且zfs_arc_min、zfs_arc_max参数依然有效,即user_reserve_hint_pct参数确定的ARC缓存占用量低于zfs_arc_min时,取zfs_arc_min的容量;高于zfs_arc_max时,取zfs_arc_max的容量。该参数在Solaris 11.2之前的系统中不存在。 2. 内存占用情况及产生的问题 使用以下命令可以查看内存使用明细: echo “::memstat” | mdb -k 在一台16GB的机器上,进行大量IO操作后(充分建立缓存),运行以上命令,如下图:

系统架构分析

论系统功能架构设计院系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摘要 当今,以信息科学技术为先导的社会变革,全面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当代社会进入了以网络信息为中心的信息时代。建立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多层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建立现代化企业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文章从J2EE技术出发,对Struts、Spring和Hibemate框架进行了分析。Struts是一个MVC模式的框它将业务代码与视图代码分离开,有效的优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Spring是一种轻量级的容器,依赖注入动态的使系统各组件间达到松散结合,同时能够很好的兼容各种框架。Hibemate是一个对象/关系数据库映射工具,提供了Java类到数据表之间的映射,实现了对象与数据库关系之间的交互,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移植性。 关键词:架构、多层分级、struts、Spring、Hibemate

系统功能架构分析与设计 1.系统分层结构应用及MVC框架开发简介 我们在做着表面上看似是对于各种不同应用的开发,其实背后所对应的架 构设计都是相对稳定的。在一个好的架构下编程,不仅对于开发人员是一件赏 心悦目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软件能够表现出一个健康的姿态;而架构设计的不 合理,不仅让系统开发人员受苦受难,软件本身的生命周期更是受到严重威胁。 信息系统功能部分一般采用多层架构,是在MVC框架概念上发展而来的, 最适合B/S及C/S程序的模板。而B/S是随着Internet技巧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良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 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三层结构,即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其中,表现层:包含代码、用户交互GUI、数据验证,这层用于向客户端用户提供GUI交互,它允许用 户在显示系统中输入和编辑数据,同时,系统提供数据验证功能。这样就大大简 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保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 总体成本。同时也被广泛地应用到工具软件中,成为应用程序的构成基础。MVC把系统的组成分解成模型、视图、控制三个核心组成,三者的分离使得一 个模型可以具有多个显示视图。MVC具有设计清晰,易于扩展,运用可分布的 特点,使得前台后台的数据控制和表现能力彼此分离,加快开发进程及产品推 向市场的时间。 2.SSH开发框架的引入 SSH为Struts+Spring+Hibemate的一个集成框架,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Web应用程序开源框架。集成SSH框架的系统从职责上分为四层:表示层、业 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以帮助开发人员在短期内搭建结构清晰、 可复用性好、维护方便的Web应用程序。其中使用Struts作为系统的整体基础框架,充当MVC里的Controller层,在Struts框架的模型部分,利用Hibemate框架对持久层提供支持,业务层用Spring支持。具体做法是:用面 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根据需求提出一些模型,将这些模型实现为基本的Java对象,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考点突破、案例分析、试题实战一本通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考点突破、案例分析、试题实战一本通 本书介绍:本书由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组织编写,作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系统架构设计师级别的考试辅导指定教材。内容紧扣考试大纲,通过对历年试题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总结、提炼而成。每章内容分为考点突破、典型试题分析、实战练习题、练习题解析四个部分。基于历年试题,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科学做出结论并预测以后的出题动向,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可以保证既不漏掉考试必需的知识点,又不加重考生备考负担,使考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并领悟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的真谛。本书适合参加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系统架构设计师级别的考生参考学习,也可作为相关培训班的教材。 目录: 第1章操作系统 ? 1.1考点突破 ? 1.1.1历年考试情况分析 ? 1.1.2操作系统概论 ? 1.1.3进程管理 ? 1.1.4存储管理 ? 1.1.5文件管理 ? 1.2典型试题分析 ? 1.2.1试题1 ? 1.2.2试题2 ? 1.2.3试题3 ? 1.2.4试题4 ? 1.2.5试题5 ? 1.2.6试题6 ? 1.2.7试题7 ? 1.2.8试题8

? 1.2.9试题9 ? 1.2.10试题10 ? 1.2.11试题11 ? 1.2.12试题12 ? 1.2.13试题13 ? 1.2.14试题14 ? 1.2.15试题15 ? 1.3实战练习题 ? 1.4练习题解析 第2章数据库系统 ? 2.1考点突破 ? 2.1.1历年考试情况分析? 2.1.2数据库模式 ? 2.1.3E-R模型 ? 2.1.4关系代数 ? 2.1.5完整性约束 ? 2.1.6规范化理论 ? 2.1.7SQL语言 ? 2.1.8分布式数据库 ? 2.1.9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2.2典型试题分析 ? 2.2.1试题1 ? 2.2.2试题2 ? 2.2.3试题3 ? 2.2.4试题4 ? 2.2.5试题5 ? 2.2.6试题6 ? 2.2.7试题7 ? 2.2.8试题8 ? 2.2.9试题9 ? 2.2.10试题10 ? 2.2.11试题11 ? 2.2.12试题12

【大数据软件】Gcluster集群的文件系统

1 理论知识 1.1 概念 1.1.1 全局统一命名空间的定义 全局统一命名空间将磁盘和内存资源集成一个单一的虚拟存储池,对上层用户屏蔽了底层的物理硬件。 1.1.2 GlusterFS的定义 GlusterFS是一套可扩展的开源群集文件系统,并能够轻松地为客户提供全局命名空间、分布式前端以及高达数百PB级别的扩展性。 1.1.3 元数据的定义 元数据,是用来描述一个给定的文件或是区块在分布式文件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注:元数据时网络附加存储解决方案在规模化方面的致命弱点,因其所有节点都必须不断与服务器(或集群组)保持联系以延续真个群集的元数据,故增加了额外的开销,致使硬件在等待响应元数据请求过程中而效率低下。 1.2 数据定位技术 Gluster通过其自有的弹性Hash算法可计算出文件在群集中每个节点的位置, 而无需联系群集内的其他节点,从而降低了追踪元数据的变化而带来额外的开销。 1.2.1 数据访问流程 - 根据输入的文件路径和文件名计算hash值 - 根据hash值在群集中选择子卷(存储服务器),进行文件定位 - 对所选择的子卷进行数据访问 1.2.2 Davies-Meyer算法 Gluster使用Davies-Meyer算法计算文件名的hash值,获得一个32位整数,算法特点如下: - 非常好的hash分布性

- 高效率的计算 1.3 Gluster的架构 1.3.1 存储服务器(Brick Server) - 存储服务器主要提供基本的数据存储功能 - 最终通过统一调度策略分布在不同的存储服务器上(通过Glusterfsd来处理数据服务请求) - 数据以原始格式直接存储于服务器本地文件系统(EXT3/EXT4/XFS/ZFS 等) 1.3.2 客户端和存储网关(NFS/Samba)

各种系统架构图与详细说明

各种系统架构图与详细说明 2012.07.30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UML系统分析与架构设计实战

UML系统分析与架构设计实战 课程简介: 目前,在软件开发领域,各种框架、模型以及设计模式充斥着整个IT行业,纵观现在的各种软件开发技术 培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培训中都会出现UML知识的培训。毋庸置疑,UML已经成为了现在的软件开 发技术的基础。但是如何透彻理解UML,迅速掌握UML的精髓却是所有技术人员一直以来困惑的地方。 本次培训,特别邀请了长期从事软件开发的国内著名架构师,以实战训练方式让大家迅速理解和掌握如何 利用UML贯穿于整个软件的OO设计与分析。课程没有枯燥的理论,在课程实战练习中,从UML疑难辨 析开始一直到软件体系的架构模式与设计模式,透彻了解UML的精髓。鉴于此,本中心联合国内知名IT 厂商,总结了几十个项目案例的经验与教训,推出了“UML系统分析与架构设计实战”培训课程,旨在为IT 行业培养高质量的软件分析、设计人员,打造软件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具体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本课程是一个UML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高端课程,主要面向开发团队中的设计人员、系统分析人员、开发经 理、或项目经理,以及有望或有志成长为高级软件设计者的技术人员。 本课程通过一些大量的实际项目案例,揉合讲师的大型项目实际工作经验,以项目过程中的问题带动原理 的描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重点讲清问题。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标准协会【协办单位】深圳市威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培训目标: 1、了解UML的正确应用方法与原理; 2、学员将了解如何把UML应用到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乃至整个软件过程中,包括使用UML建立业务模 型、需求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实现模型等; 3、重点讲解UML在具体的真实项目中的使用和应用过程指南,如何应用UML处理需求的变更,分析、 设计出强壮的架构,建立充分的实现模型。强调具体项目的过程。 4、运用系统分析模式进行本质分析; 5、了解如何设计稳健并易于扩展的架构; 6、通过实际的案例,掌握需求、分析设计的关键技巧; 7、看到好的和差的实际案例,反思自我,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8、深入了解如何解决实际开发问题; 9、理解UML贯穿于迭代化、用例驱动和以构架为中心的过程; 10、掌握如何基于UML设计的可扩展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和程序结构。 课题内容 第一单元: UML概念(一般介绍) UML的构成 视图、模型元素、图(用例、类、对象、序列、协作、状态、活动、构件、部署) 公共机制(规约、修饰符、扩展机制) 结构模型视图 数据类型、多重性、类、类与对象;关联(自关联、关联的多重性、角色名、关联的具体 化);属性和操作。

比较Unix操作系统的各个版本:AIX、HP-UX和Solaris

在我上一篇文章中,我编了一份使用频率位居前50位的Unix命令清单。我提到的所有命令都适用于Unix最为流行的三个版本:Solaris、AIX和HP-UX操作系统。在本文中,我将引导您回顾Unix这些版本的发展史,讨论他们一些根本的区别,在文章最后部分还将以表格的形式对其常用命令进行对比。 Sun的Solaris操作系统 Solaris操作系统是Sun的Unix版本,它实际上是承袭于SunOS,而SunOS的历史则可追溯至1992年。起初SunOS是基于BSD Unix的,而SunOS的5.0及其之后的更高版本都是基于Unix SVR4的(更名为Solaris操作系统)。 其中究竟有什么奥妙?让我们进一步往前追溯。SunOS的1.0版本发布于1983年,支持Sun-1和Sun-2系统。1985年推出了2.0版本——让其声名卓著的是虚拟文件系统(VFS)和网络文件系统(NFS)。到了1987年,AT&T公司和Sun公司共同宣布,他们将基于SVR4合作开发一个旨在合并System V和BSD的项目,并对外发布。2.4版本的Solaris是Sun SparcX86操作系统的第一个版本。而SunOS的最后一次发布则是在1994年9月的4.1.4版本。Solaris 7则是第一个64位Ultra Sparc的版本,它能为Solaris的文件系统元数据记录提供本地支持。2002年推出的Solaris 9增添了对Solaris 卷标管理器和Linux的支持。2005年首次推出的Solaris 10有许多创新之处,其中包括了对其新ZFS文件系统、Solaris容器和逻辑域的支持。 目前Solaris的最高版本为10,其最新一次发布是在2008年10月。创新之一就是支持半虚拟化,在Solaris 10中基于Xen环境客户可以只用半虚拟化技术。 基本区别和特征 Solaris免费、开源,并通过OpenSolaris操作系统进行分布。Solaris基于Unix操作系统,相对于HP-UX或AIX而言,它的命令行更多。坦率地讲,相对于HP-UX中的系统管理器(SAM)或AIX中的系统管理界面工具(SMIT)Solaris都没有任何可比性。Solaris 操作系统能在Sparc和X86环境下运行。也配有最新的文件系统ZFS,近年来在这方面已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包括目前将其作为ROOT文件系统的能力。ZFS具有成为最佳全方位Unix文件系统的潜质。Solaris操作系统有许多方法来执行虚拟化,包括容器区、xVM服务器、逻辑域和硬件分区。 惠普的HP-UX HP-UX操作系统最初是在System V第三版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它最初完全用于PA-RISC HP 9000平台。HP-UX的第一版发布于1984年。第九版采用了基于字符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和SAM管理系统。发布于1995年的第十版改变了系统文件和目录结构的布局,而这一点与AT&T公司的SVR4极为相似。第十一版发布于1997年,同时也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 --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1.2.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3.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4.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

软件架构-案例分析

票务系统架构案例分析?10.1 ATAM方法表述

?10.2 商业动机的表述 ?10.3 构架的表述 ?10.4 质量属性效用树 ?10.5 质量场景的构架分析 ?10.6 对系统构架的再分析 ?10.7 评审结论 10.1 ATAM方法表述 (1) 概述 ATAM(Architecture Tradeoff Analysis Method): SEI提出的一种软件构架评估方法。ATAM评估方法的主 要目的: 1) 提炼出软件质量属性需求的精确描述;

2) 提炼出构架设计决策的精确描述; 3) 评估这些构架设计决策,并判定其是否令人满意的实现了这些质量需求。 ATAM评估方法: 并非把每个可以量化的质量属性都进行详尽的分析,而是使众多的风险承担者(包括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用户、客户等等)都参与进来,由此而达到上述目标的。 ATAM是一种挖掘潜在风险,降低或者缓和现有风险的软件构架评估方法。因此,以下三点是评估中要特别注重的:风险、敏感点和权衡点。 (2) 构架涉众 ·普通用户 ·用户管理员

·票务管理员 ·开发人员 ·测试人员 (3) 评估步骤 ATAM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 1)ATAM描述; 2)商业动机表述; 3)软件构架表述;4) 确定构架方式; 5)生成效用树; 6)分析构架方式; 7)确定场景及其优先级; 8)进一步分析构架方式; 9)得出结论。

10.2 商业动机的描述 项目经理从开发组织和客户角度,来表述票务系统的商业目标,综合如下: ?从开发组织角度:开发一个模块性强、实时高效、界面良好、与外部其他系统兼容良好的系统,这使得开发组织能够把整个产品或某个模块卖给其他客户,同时由于良好的界面和业务处理效率而受市场欢迎。 ?从客户角度:系统容易操作,可维护性好、系统稳定、可以及时准确的处理用户的在线订票或查询业务。根据上述目标,质量属性可以划分为两类:高优先级质量属性: 1)性能 2)安全性 3)易用性

大型网站高并发架构与自动化运维实战

大型网站高并发架构与自动化运维实战 运维工程师解决的问题? 1、1000台服务器规模,JAVA和PHP混合环境,如何构建一套高效的从测试环境代码测试到正式环境的代码发布、回滚以及软件更新、配置变更的可实施的解决方案及规范流程制度? 2、电商秒杀:前10秒100万并发抢购,请设计个方案解决之? 3、6个机房,近1000台服务器如何设计一套所有账号统一管理的解决方案? 4、不考虑硬件资源及带宽,请设计一套可行的网站架构,解决大流量DDOS攻击问题,请分层逐一详细说明? 5、500台服务器规模,如何实现跨机房容灾,即一个机房宕机,其他机房可以最快接管提供服务 什么是运维工程师? 一个互联网产品的上线流程 1、首先公司管理层给出指导思想,PM定位市场需求(或copy成熟应用)进行调研、分析、最终给出详细设计。 2、架构师根据产品设计的需求,如pv大小预估、服务器规模、应用架构等因素完成网络规划,架构设计等(基本上对网络变动不大,除非大项目) 3、开发工程师将设计code实现出来、测试工程师对应用进行测试。 4、好,到运维工程师出马了,首先明确一点不是说前三步就与运维工作无关了,恰恰相反,前三步与运维关系很大:应用的前期架构设计、软/硬件资源评估申请采购、应用设计性能隐患及评估、IDC、服务性能\安全调优、服务器系统级优化(与特定应用有关)等都需运维全程参与,并主导整个应用上线项目;运维工程师负责产品服务器上架准备工作,服务器系统安装、网络、IP、通用工具集安装。运维工程师还需要对上线的应用系统架构是否合理、是否具备可扩展性、及安全隐患等因素负责,并负责最后将产品(程序)、网络、系统三者进行拼接并最优化的组合在一起,最终完成产品上线提供用户使用,并周而复使:需求->开发(升级)->测试->上线(性能、安全问题等之前预估外的问题随之慢慢就全出来了)在这里提一点:网站开发模式与传统软件开发完全不一样,网站一天开发上线1~5个升级版本是家常便饭,用户体验为王嘛,如果某个线上问题像M$ 需要1年解决,用户早跑光了;应用上线后,运维工作才刚开始,具体工作可能包括:升级版本上线工作、服务监控、应用状态统计、日常服务状态巡检、突发故障处理、服务日常变更调整、集群管理、服务性能评估优化、数据库管理优化、随着应用PV增减进行应用架构的伸缩、安全、运维开发。

分布式文件系统MFS(moosefs)实现存储共享

由于用户数量的不断攀升,我对访问量大的应用实现了可扩展、高可靠的集群部署(即lvs+keepalived的方式),但仍然有用户反馈访问慢的问题。通过排查个服务器的情况,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共享存储服务器NFS。在我这个网络环境里,N个服务器通过nfs方式共享一个服务器的存储空间,使得 NFS服务器不堪重负。察看系统日志,全是nfs服务超时之类的报错。一般情况下,当nfs客户端数目较小的时候,NFS性能不会出现问题;一旦NFS服务器数目过多,并且是那种读写都比较频繁的操作,所得到的结果就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下面是某个集群使用nfs共享的示意图: 这种架构除了性能问题而外,还存在单点故障,一旦这个NFS服务器发生故障,所有靠共享提供数据的应用就不再可用,尽管用rsync方式同步数据到另外一个服务器上做nfs服务的备份,但这对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毫无帮助。基于这样一种需求,我们需要对nfs服务器进行优化或采取别的解决方案,然而优化并不能对应对日益增多的客户端的性能要求,因此唯一的选择只能是采取别的解决方案了;通过调研,分布式文件系统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访问不再是一对多的关系(1个NFS服务器,多个NFS 客户端),而是多对多的关系,这样一来,性能大幅提升毫无问题。 到目前为止,有数十种以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统解决方案可供选择,如 lustre,hadoop,Pnfs等等。我尝试了 PVFS,hadoop,moosefs这三种应用,参看了lustre、KFS等诸多技术实施方法,最后我选择了moosefs(以下简称MFS)

这种分布式文件系统来作为我的共享存储服务器。为什么要选它呢?我来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1、实施起来简单。MFS的安装、部署、配置相对于其他几种工具来说,要简单和容易得多。看看lustre 700多页的pdf文档,让人头昏吧。 2、不停服务扩容。MFS框架做好后,随时增加服务器扩充容量;扩充和减少容量皆不会影响现有的服务。注:hadoop也实现了这个功能。 3、恢复服务容易。除了MFS本身具备高可用特性外,手动恢复服务也是非常快捷的,原因参照第1条。 4、我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作者的帮助,这让我很是感激。 MFS文件系统的组成 1、元数据服务器。在整个体系中负责管理管理文件系统,目前MFS只支持一个元数据服务器master,这是一个单点故障,需要一个性能稳定的服务器来充当。希望今后MFS能支持多个master服务器,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数据存储服务器chunkserver。真正存储用户数据的服务器。存储文件时,首先把文件分成块,然后这些块在数据服务器chunkserver之间复制(复制份数可以手工指定,建议设置副本数为3)。数据服务器可以是多个,并且数量越多,可使用的“磁盘空间”越大,可靠性也越高。 3、客户端。使用MFS文件系统来存储和访问的主机称为MFS的客户端,成功挂接MFS文件系统以后,就可以像以前使用NFS一样共享这个虚拟性的存储了。 元数据服务器安装和配置

了解Linux默认文件系统的发展历史

了解Linux默认文件系统的发展历史 目前的大部分Linux 文件系统都默认采用ext4 文件系统,正如以前的Linux 发行版默认使用ext3、ext2 以及更久前的ext。 对于不熟悉Linux 或文件系统的朋友而言,你可能不清楚ext4 相对于上一版本ext3 带来了什么变化。你可能还想知道在一连串关于替代的文件系统例如Btrfs、XFS 和ZFS 不断被发布的情况下,ext4 是否仍然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一篇文章中,我们不可能讲述文件系统的所有方面,但我们尝试让你尽快了解Linux 默认文件系统的发展历史,包括它的诞生以及未来发展。 我仔细研究了维基百科里的各种关于ext 文件系统文章、kernel 的wiki 中关于ext4 的条目以及结合自己的经验写下这篇文章。 ext 简史 MINIX 文件系统 在有ext 之前,使用的是MINIX 文件系统。如果你不熟悉Linux 历史,那么可以理解为MINIX 是用于IBM PC/AT 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非常小的类Unix 系统。Andrew Tannenbaum 为了教学的目的而开发了它,并于1987 年发布了源代码(以印刷版的格式!)。 IBM 1980 中期的PC/AT,MBlairMartin,CC BY-SA 4.0 虽然你可以细读MINIX 的源代码,但实际上它并不是自由开源软件(FOSS)。出版Tannebaum 著作的出版商要求你花69 美元的许可费来运行MINIX,而这笔费用包含在书籍的费用中。尽管如此,在那时来说非常便宜,并且MINIX 的使用得到迅速发展,很快超过了Tannebaum 当初使用它来教授操作系统编码的意图。在整个20 世纪90 年代,你可以发现MINIX 的安装在世界各个大学里面非常流行。而此时,年轻的Linus Torvalds 使用MINIX 来开发原始Linux 内核,并于1991 年首次公布,而后在1992 年12 月在GPL 开源协议下发布。

(完整版)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 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ZFS 学习笔记

ZFS 学习笔记 第一章zpool的管理 (2) 1.1 创建zpool (3) 1.1.1 创建单边zpool (3) 1.1.2 创建mirror pool (4) 1.1.3 创建raidz zpool (6) 1.2 删除zpool (7) 1.3 对zpool进行管理 (8) 1.3.1 镜像和拆镜像 (8) 1.3.2 添加zpool空间 (9) 1.3.3 spare盘的添加和删除 (10) 1.4 zpool的维护/故障盘的更换 (12) 1.5 zpool的迁移 (15) 1.6 恢复销毁的zpool (16) 1.7 zpool的I/O统计 (18) 1.8 迁移ZFS 存储池 (19) 1.9 zpool的版本升级 (20) 第二章ZFS文件系统的建立和设置 (22) 2.1 ZFS文件系统的创建和删除 (22) 2.1.1 ZFS文件系统的创建 (22) 2.1.2 ZFS文件系统重命名 (23) 2.1.3 删除ZFS文件系统 (23) 2.2 ZFS属性介绍 (24) 2.3 查询ZFS文件系统信息 (25) 2.4 管理ZFS属性 (25) 2.4.1 设置set (26) 2.4.2 继承inherit (27) 2.4.3 查询get (27) 2.4.4 ZFS文件系统的mount和umount (34) 2.4.5 ZFS文件系统的share和unshare (36) 2.4.6 ZFS文件系统的配额和预留空间 (37) 第三章使用ZFS进行快照或者克隆 (40) 3.1 快照snapshot (40) 3.1.1 创建和销毁快照 (40) 3.1.2 快照的显示和重命名 (41) 3.1.3 使用快照回滚 (41) 3.2 克隆 (43) 3.2.1 创建clone (43) 3.2.2 删除clone (44)

几种典型的商业智能(BI)系统架构分析

几种典型的商业智能(BI)系统架构分析 1、简单的BI架构这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商务智能架构,所有的数据集中管理,集中分析,最大的优点是容易管理和部署,系统结构简单,容易维护,适用于小型商务智能系统。缺点是对于跨地域部署比较困难,数据实时性差,可扩展性差。 2、联合的BI架构(Federated BI Architecture)这种架构比较符合实际的需求,能够集成自定义的数据仓库,外包的数据仓库,架构化的数据仓库,非架构化的数据仓库,分析系统等。应用于多数据仓库的集成和管理。特点是适用于加速time-to-market ,需要高层力量的驱动。成功关键因素:共享一致的的重要的Metrics度量和维度;需要提供统一的标准,拥有企业级的ETL工具和集成的元数据;需要贯穿于整个团队的沟通。联合的BI架构包括:集中逆向商务智能架构,分布逆向商务智能架构,集中顺序商务智能架构,分布顺序商务智能架构及混合架构等。 2、1 集中逆向BI架构(Centralized Upstream BI Architecture)·通常用于中小组织·需要良好的保管者的沟通·需要高级执行者买进·受限于逆向成功惯例(成功的变化是与任何单一实体的进行尝试是成反比的) 2、2 分布式逆向BI架构(Distributed Upstream BI Architecture)·中小组织和大型组织都适用·是大多数从下

至上注重实效表现的逼近系统·更多的考虑多数人意见·更多的限制于大多数人意见·实施团队需要良好的沟通 2、3 集中式的顺序BI架构(Centralized Downstream BI Architecture)·适用于长期数据仓库项目·用于紧密配合多管道的在巨大组织中到处存在的DW/DM系统·经常目标设定为特殊功能组织或行政中心·需要高层在所有的拥有者进行决策·需要为已有系统在实施团队和支持团队建进行良好的沟通 2、4 分布式顺序BI架构(Distributed Downstream BI Architecture)·适用于大型多元化组织·容易适应各种不同的冲突·容易转换到不同的环境·需要为已有系统在实施团队和支持团队间进行良好的沟通 2、5 混合型BI架构(Hybrid BI Architecture)·比任何理想化模型更接近现实情况·更适应自然的联盟·元数据集成更具有挑战性

银行综合前置解决方案

银行综合前置解决方案 概述 在银行的业务系统中,前置层负责差异转换、服务整合和控制、业务流程化组装等处理。由于前置系统的建设,一般是伴随具体业务开展,逐步完成,引发了没有整体规划、运行维护复杂、各种资源不易共享、变化频繁等问题;而外系统的各种接口、安全要求不同,使接口调试工作风险大;对于业务流程组合创新的需求,涉及多项目组,沟通、协调较困难。 近年来,随着客户服务渠道不断增加,业务上要求集中、节约化和精细化管理,各行开始建设综合前置,希望形成统一、集中的服务整合点,为客户提供一致、全面的体验流程。

综合前置系统的实现,应以功能组合为体,渠道控制为用,统筹行内系统和外部系统的功能和信息,智能化识别客户,形成银行独特的组合服务能力。 我公司推出的综合前置解决方案,使用总线技术,完成渠道、服务集成;遵循SOA理念,规范服务和发布服务;具备产品定义和组合功能,按渠道、功能、价格、客户、外部系统等角度,多维组装,形成可营销的业务产品。 方案具备功能完善、管理便捷、模型化复用、扩展快速、7x24小时不间断服务等特点,开发人员可以借鉴和复用成熟业务模型,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并快速排除故障,业务人员可以方便的设计出针对不同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并获得需要的分析报表。

方案篇 应用模式 与渠道系统、核心系统一起,形成粗粒度的MVC结构业务系统;构筑行内系统的信息总线,行外系统的统一接入点;专注于控制层的集中管理和分配调度功能;快速实现业务要求的,渠道、客户、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各种个性化控制处理。

业务功能 渠道整合系统,实现柜台、呼叫中心、网银、手机银行、短信银行、自助终端、外系统直联等渠道接入。 支付结算业务系统,实现银联、大小额、财税库行、同城交换、现金管理、电子票据、国际结算、SWIFT报文处理。 中间业务系统,实现联机和脱机代理业务、银保、银税、财政非税、社保、银期转账、资金托管、代保管等业务处理。 控制管理业务系统,实现客户签约、客户理财、客户营销、客户财务管理、业务管理、业务监控、票据影像、反洗钱、身份联网核查等管理业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