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汤因比与《历史研究》

汤因比与《历史研究》

汤因比与《历史研究》
汤因比与《历史研究》

汤因比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这部风靡全球、脍炙人口的历史哲学巨著,卷帙浩繁涵盖广泛,最初六册出版时,一般人对它整个体大思精的研究系统,很难把握住主要的脉络所在,直到索麦维尔将这套巨著缩写为节本后,才成为畅销不衰的人文著作。在欧西以外的各地区,产生了爆炸性的震撼,成为知识分子手边必备的参考读物。到后来,《历史研究》第七至十卷出版.再由索麦威尔缩编,在美国学术界引起长久的激荡。1961年,《历史研究》第十二卷出版。该卷为汤氏对读者批评的答复和对原书的修正。他为此曾作过这样的说明:这一本书,与出版于1934至1954年的十册《历史研究》原著,已有相当的不同。当然,目前这一版本,由于事件不断流动、知识不断增加,其本身也必定会有过时的一天。只要人类继续存在,则人类历史、或任何其他的人类活动,使都不可能获得确定。故而,只要本书能够促使它的读者,对于艰苦万状,但又极端迷人的人类历史沧桑流衍,采取一种广大包容的看法,本书的目标也就算已达成了。这样,汤因比的《历史研究》,由原来十卷本,六千三百九十页,三百一十五万字,变为配有史图和地名,以及“再商榷”—

—答复批评和修正已说的十二卷本,洋洋五百万言以上的历史巨著。1972年,牛津大学出版部又与泰姆斯及赫德逊公司联合出版了汤氏自行缩节的《图解修订本》,此节本图文并茂形式新颖,包容了汤因比晚年的定见。

在十二卷本的《历史研究》中,《历史研究》一书的开头,汤因比就尖锐指出,以往历史研究的一大缺陷,就是把民族国家作为历史研究的一般范围,这大大限制了历史学家的眼界。事实上,欧洲没有一个民族国家能够独立地说明自身的历史问题。因此,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这种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文明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时包括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文明自身又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其中文化构成一个文明社会的精髓。文明具有两个特点:第一,都经历起源、生长、衰落、解体和死亡5个发展阶段。第二,文明和文明之间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或称“亲属关系”,就像几代人生命的延续,每一个文明或者是“母体”,或者是“子体”,或者既是母体又是子体。但这种文明之间的历史继承性并不排斥它们之间的可比性。首先,从时间上看,文明社会最多只不过三代,历史进入文明阶段也不过刚刚超

过6000年,而人类历史至少已有30万年。两者相比,文明的历史长度只占整个人类历史长度的2%,因此,在哲学意义上,所有文明社会都是同时代的;其次,从价值上看,如果与原始社会相比,所有文明社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如果同理想的标准相比,这些成就又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所有文明社会在哲学上又是等价的。从这些界定出发,汤因比把6000年的人类历史划分为21个成熟的文明:埃及、苏美尔、米诺斯、古代中国、安第斯、玛雅、赫梯、巴比伦、古代印度、希腊、伊朗、叙利亚、阿拉伯、中国、印度、朝鲜、西方、拜占庭。俄罗斯、墨西哥、育加丹。其中前6个是直接从原始社会产生的第一代文明,后15个是从第一代文明派生出来的亲属文明。另外还有5个中途夭折停滞的文明:玻里尼西亚、爱斯基摩、游牧、斯巴达和奥斯曼。

汤因比把六千年的世界史分为二十六种文明。他的理论核心是所谓“文化形态史观”,或称为“历史形态学”。其主要论点是,(1)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2)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3)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撤回了他们的支持与模

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4)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和灵魂的分裂。由于汤因比创立了独特的历史哲学思想以及《历史研究》在世界范围的发行,西方学者称他为当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国际性智者,与爱因斯坦、史怀哲、索罗金、罗素等通哲相并列。并把《历史研究》称为“二十世纪精神史上最重要事件之一”。一位英国学者说:“美国已经被汤因比震昏了头。”的确,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阿尔温·托夫勒、库马博士,无不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及到汤氏理论。美国《组约先驱论坛报》评价:“汤因比在对于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时代了解方面,给了我们以二十世纪历史学家所作的最有意义的贡献”。亨利·格鲁尔德在《二十世纪代表性人物》中评价:“不论世人对汤因比的理论反应如何,可是我们得承认,这个思想照亮了庞大的历史。而且以若干理论、事实以及同代中伟大诗人的直觉,把历史支撑了起来。”在台湾,中文版《历史研究》(节录本)间世后,不到四个月就再版。译者陈晓林在《再版的话》中指出,“《历史研究》居然能在一般认为读书风气低落的今天,于不到四个月内即告再版,且为《出版与研究》半月刊票选为‘年度好书’的第一本,实不啻是个人莫大的安慰与鼓励了。”

也应当指出,这部著作同样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著名学者沃尔夫曾在《新政治家与民族》周刊对《历史研究》作出这样的批评:“一个人越读他的书,就越怀疑作者的一般方法是否正当和一般结论和一般结论是否健康。”苏联学者认为,汤因比“对人类历史的理解,基本上是重弹斯宾格勒的反科学的旧调,否认历史的继承性和进步性。。。。。。他的著作和理论证明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对牡会的发展不能作出科学的说明,在解释历史事实时脱离不开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总的说,在学术上,主要的指责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汤因比虽长于希腊罗马史,但对其他多一知半解,而且由于假设太强;旁证博引时削足适履之言很多,于是大为各类专家所讪笑。其二,汤因比固然是博学的历史学家,但他的学问却是上个世纪的,新一代心理学、社会学、考古人类。。。。。。等等,他全未涉猎,所以,有人说,汤因比的逝世“结束了一个时代”,一个古代历史学家的通史著作的时代。事实上,在当今信息爆炸,知识分化的激变时代,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写一本个人著成的世界史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