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行天桥静载方案

人行天桥静载方案

人行天桥静载方案
人行天桥静载方案

车公庙人行天桥静载试验

检测方案

委托单位:XXXXXX

工程名称:车公庙人行天桥静载试验

工程地点:XXXXXX

深圳市太科检验有限公司

2013年01月31日

车公庙人行天桥静载试验

检测方案

编写:

审核:

日期:

深圳市太科检验有限公司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检测所依据的标准 (1)

三.静载试验 (1)

3.1确定试验荷载 (1)

3.2试验截面的选取 (3)

3.3试验加载的布置 (4)

3.4试验应变和挠度测点的布置与观测 (6)

3.4.1挠度测点的布置与观测 (6)

3.4.2应变测点的布置与观测 (7)

3.5试验程序 (8)

3.6试验加载终止条件 (8)

3.7静载试验理论值 (8)

四.主要仪器设备 (9)

五.试验人员 (10)

六.注意事项 (10)

深圳市太科检验有限公司 一. 工程概况

车公庙人行天桥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南香蜜湖立交附近,横跨深南大道,上部结构采用连续钢箱梁,主桥宽3.5m ,箱梁高1.4m ,跨度组合为(40+39.5+17)m ,主梁部分的钢箱梁采用Q345c 钢板,下部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墩,采用C30混凝土。

设计荷载:人群荷载按5kPa 考虑,栏杆设计荷载:水平力2.5kN/m ,竖向力按1.5kN/m ,使用年限5年。

车公庙人行天桥的立面图见图1.1。

二. 检测所依据的标准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3.《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

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

5.《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三. 静载试验

3.1确定试验荷载

根据上述检测标准,桥梁的静力试验按荷载效率η来确定试验的最大荷载。静力荷载效率η的计算公式为:

s

S S ημ=

?(1+)

式中:s S -- 静力试验荷载作用下,某一加载试验项目对应的加载控制截面的最大计算效应值;

S -- 设计标准荷载作用下,检测部位变形或内力的计算值(或设计单

位推荐的设计内力值);

μ-- 按规范取用的冲击系数值;

η—静力试验荷载的效率,应介于0.95~1.05之间。

深圳市太科检验有限公司

图1.1 车公庙人行天桥立面图

图3.2 控制截面示意图

2

3.2试验截面的选取

车公庙人行天桥为三跨连续梁桥,跨中截面尺寸见图3.1。根据桥梁设计文件,采用桥梁分析计算软件Midas2010计算出车公庙人行天桥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最大弯矩值,并把最大弯矩处的截面作为控制截面,控制截面示意图见图3.2,计算图见下图3.3,控制截面的设计最大弯矩值见表3.1。

图3.1 车公庙人行天桥跨中截面图(单位:mm)

图3.3车公庙人行天桥整体模型图

考虑现场条件限制,采用弯矩等效原则,A-A截面试验应选用6个尺寸为 1m ×1m×2m的混凝土试块(每块重约5吨)进行加载,B-B截面试验应选用5个尺寸为 1m×1m×2m的混凝土试块(每块重约5吨)进行加载,并计算出在该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产生的弯矩,计算图见下图3.4和图3.5,获得的弯矩如表3.1所示。

图3.4 A-A截面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

图3.5 B-B截面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

表3.1 试验弯矩和荷载效率系数

3.3试验加载的布置

本次试验加载采用混凝土试块加载,如图3.6~图3.11所示,A-A截面和B-B截面均分为三级加载,加载顺序如下图所示。

1

#

#

1

图3.6 A-A 截面一级加载工况布置图(单位:m )

1

#

#

2

1

2

图3.7 A-A 截面二级加载工况布置图(单位:m )

1

1

#

#

2

2

3

3

图3.8 A-A 截面三级加载工况布置图(单位:m )

B-B 截面的加载示意图如下:

#

#

1

图3.9 B-B 截面一级加载工况布置图(单位:m )

1

#

#

2

2

图3.10 B-B 截面二级加载工况布置图(单位:m )

1

#

#

2

2

3

3

图3.11 B-B 截面三级加载工况布置图(单位:m )

3.4试验应变和挠度测点的布置与观测 3.

4.1挠度测点的布置与观测

对于连续梁桥,根据《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挠度测点一般布置在最大弯矩的位置处。本次试验的挠度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试验中采用布设百分表对每测点进行观测,并记录读数。

图3.12 A-A 截面处的挠度测点布置图(单位:mm )

图3.13 B-B截面挠度测点布置的平面图(单位:mm)

3.4.2应变测点的布置与观测

对于连续梁桥,根据《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应变测点一般布置在最大正弯矩的位置处。本次试验的应变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试验应变观测采用静态应变检测系统对每测点进行观测,并记录读数。

图3.14 A-A截面处的应变测点布置图(单位:mm)

图3.15 B-B截面处的应变测点布置图(单位:mm)

3.5试验程序

静载试验的加载试验的程序如下:

(1)加载前,用两块混凝土试块对试验跨进行预压,并密切注意观察各种变形;然后非工作人员退场,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各测量人员读取加载前的仪器读数,并记录温度;

(2)正式实行试验加载,每一级加载就位后,稳定10分钟,读取各位置相应的数值,并记录温度;

(3)加载工况完成后一次性卸载,稳定10分钟后应变观测数据,稳定后测量残余挠度,并记录温度;

(4)静载试验测量完成。

3.6试验加载终止条件

1.控制测点应力已达到或超过用弹性理论按规范安全条件反算的控制应力值时;

2.控制测点变位(或挠度)超过规范允许值时;

3.发生其他破坏,如螺栓崩断、焊缝开裂等影响桥梁承载能力或正常使用时。

3.7静载试验理论值

表3.3 理论应变(με)

四.主要仪器设备

表4.1 静载试验仪器设备

五.试验人员

表5.1 拟投入的检测人员一览表

六.注意事项

①检测工作开展之前要求对检测现场、仪器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及劳动保护用具等,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场。

②场地的用电拉线、架线和搭设脚手架等准备工作必须由持有特殊工种操作证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现场用电要执行《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定》,以免造成用电伤害事故。

③脚手架搭建要稳固,按规定设斜支撑和剪刀撑,以保证不发生架子坍塌伤害事故,并且检测人员应对脚手架的稳定情况进行监控,运行不正常时立即停止检测工作,待安全隐患排除后方可继续工作。

④禁止在有安全隐患的边坡、墩柱、系梁或盖梁等位置架设仪器,应找到安全的、合理的、干燥的、适当远离被试验桥梁的地点架设仪器,以避免检测中发生仪器倾覆和意外人身伤害。

⑤工作时应注意安全,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避免发生被毒蛇盯咬或从桥上滑落等人身安全事故。

⑥所有检测人员必须按规定要求,配戴安全防护工具,并遵守以下规定。

A 在正常通行的桥上作业时,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穿交通专用反光警示背心、戴安全帽;随时注意过往车辆,严禁横穿马路(高速公路)。

B 所有桥下作业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并尽量行走在梁体正下方。

C 所有高空作业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带和防滑鞋。

D 所有水上作业人员必须穿救生衣、戴安全帽,且应随时与桥上人员保持联系,必须精神高度集中,以避免出现失足落水等伤害事故。

⑦夜间作业时,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穿救生衣、戴安全帽,检测作业时还要保证封道的支架、封道提示牌、警带、交通警示灯等设施正常工作。

⑧检测过程中,在动用加载车、吊车或者桥梁专用检查车等机械时,除指挥人员外,所有作业人员必须远离机械,并严禁在机械下站人。指挥人员必须密切注意机械运行情况,以避免机械设备带来的意外伤害。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检测报告 检测内容:单桩静载荷试验 目录 一、前言 (4) 二、项目概况 (4) 三、地质概况 (4) 四、检测依据 (5) 五、现场检测 (5) 六、检测结果 (6) 七、检测结论 (7) 八、附图表 (7)

一、前言 受湖南金沙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梧贵高速公路第二施工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委托,我公司对其在建的梧州至贵港高速公路K76+940~K77+025段的复合地基进行抗压静载荷试验,用来检验复合地基承载力。该工程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按合同约定此次共试验了三个试验点,试验采用单桩复合压板试验,承压板尺寸为1.0×1.0m。所试点位由甲方、监理选取,试点编号由甲方提供。外业试验于2010年12月02日至2010年12月20日进行。 二、项目概况 表1

三、地质概况 根据甲方提供的《不良地质地段表》,K76+940~K77+025属水田地段,为冲积灰色淤泥质粘土和褐黄色软塑状饱和粉质粘土,软土平均厚度6.0m,其下为可~硬塑状粉质粘土。 四、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2、广西梧州至贵港高速公路有关设计及变更文件。 五、现场检测 1、加载方式 现场试验最大加载量按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2倍即300kPa进行,分为10级,每级加载量为30kPa,总堆载量360kN。 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承压板1.00m×1.00m,板底铺设50mm中粗砂找平层,试坑底开挖至基底标高,坑底面积为 6.00m×6.00m。采用电动油压千斤顶加载、工字钢搭设堆载平台、沙袋堆积提供反力,最大压重量360kN。 2、荷载及沉降测量 荷载值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试桩沉降则通过承压板四边对称架设的位移传感器,测试仪自动记录测量,所有位移传感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由脚手架钢管构成的基准梁上,基准梁在独立的基准桩上安装,基准桩中心与承压板中心

某人行天桥跳跃荷载下振动分析与测试

Hans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 2018, 7(3), 303-312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487286692.html,/journal/hjce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487286692.html,/10.12677/hjce.2018.73035 Vibration Analysis and Field Test of a Footbridge under Human Jumping Load Changhui Cui1, Zhiqiang Zhang1,2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Key Laboratory of Concrete an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Mar. 15th, 2018; accepted: Mar. 28th, 2018; published: Apr. 4th, 2018 Abstract By combining the methods of field test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vibration under human jump-ing load of a footbridge in Nanjing was studied, and tuned mass dampers (TMD) were used to con-trol vibration and carry out comfort design.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structure was developed by ANSYS software for modal analysis and dynamic time-history analyses with different human jumping load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TMD. Ambient vibr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get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actual acceleration responses of the structure under single person and multiple people jumping with and without TMD were compared.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first vertical frequency of the original struc-ture is less than 3 Hz, and the vertical maximum acceleration exceeds the threshold value of the code;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TMD, the acceleration is reduced obviously, and TM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human induced vertical vibration of the bridge. Keywords Footbridge, Dynamic Properties, Dynamic Response Test, Vibration Serviceability, TMD 某人行天桥跳跃荷载下振动分析与测试 崔常慧1,张志强1,2 1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东南大学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收稿日期:2018年3月15日;录用日期:2018年3月28日;发布日期:2018年4月4日

人行天桥钢箱梁-加工方案

淮南市陈洞路-朝阳路人行天桥 主梁钢结构制造工艺 编制: 审核: 批准: 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心实验室 2010.4.28

1、工程概况 淮南市陈洞路与朝阳路交口周围学校、单位密集,交通隐患一直存在,伤亡事故频发。虽然市交通部门加大了此处的出行管理,安排售货员定点疏通车流、人流,但高峰时期,交通堵塞依然严重。学生、购物人群、公交车、出租车等相互交杂在一起,使此路段交通经常瘫痪。 为保障机动车辆畅通,增加行人过街安全性,改善该路段的交通条件,需要在陈洞路与朝阳路交口设置人行天桥。 本方案是为人行天桥主梁分段制造(工厂)而编制。 2、工程特点、难点分析 2.1 工程特点 根据两路交口形式,天桥主梁采用八角形结构,过街部分为直线形,其它部分采用圆弧形式连接。天桥主梁高度为0.7mm,在工厂分段加工预制,现场拼装成箱梁整体。两端梯道均用槽钢、踏步钢板等组合拼装焊接成整体结构。钢梁主梁制作接口处设置施工临时支架,在主梁所有梁段连接成为整体后方可拆除。 主梁所用材料主要为Q345B(t16、t14、t12、t10四种厚度钢板)和Q235B(L140×10角钢);梯道主要材料为Q345B(t10mm钢板)、Q235B(L140×10角钢、[36c槽钢、I36c 工字钢)。 2.2 难点分析 2.2.1焊缝质量要求高 钢板对接及拼接焊缝质量应达到RT-Ⅰ级的要求,腹板与顶、底板间开坡口角焊缝须全焊透,经UT探伤应达到Ⅰ级,主梁其余焊缝质量均须达到Ⅱ级。 2.2.2 外形尺寸控制难度大 直梁长度较长,系由上板、底板、腹板、筋板等组成的箱式结构,焊缝数量较多。箱形梁结构在焊接生产时因纵、横向焊缝较多,尤其是纵向焊缝的收缩因在顺序上的不同,极易出现扭曲和弯曲变形。 2.2.3 结构重量大,随着制造过程的进行,翻身难度越来越大。 针对以上所述特点和难点,我们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工艺技术措施来保证钢结构加工制作的质量。 3、原材料 3.1 钢材采购标准 严格按照图纸要求GB/T700《碳素结构钢》、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等国家标准进行钢材采购工作,并按规定做好原材料的入厂复验。

人行天桥施工方案.doc

第1 页共1 页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 人行过街设施施工方案 编制:校对: 审核: 广东龙大建设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十一月 第2 页共2 页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珠海市唐家湾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学校正门前,需建天桥跨越华夏路,连通两侧的教学区和运动场。天桥

桥面宽4.3m,净宽4.0m,两侧0.15m范围内设置栏杆。主桥中心线与华夏路正交,华夏路规划为城市支路,横断面布置为4m(人行道)+16m(车行道)+4m(人行道)=24m。桥主跨布置为 (4.55+26.3+2.55)m,跨越现状车行道,桥下净空不小于5m。根据现阶段主要的学生人流的过街方向,同时考虑公共过街需求,在天桥两侧各布设一个1:2.5的坡度的公共人行梯道,另外在 西侧设一个专用人行梯道接入学校内部。 二、施工方案及工艺 1、总体方案 1.1、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 建设理念,遵循系统、均衡、有序、安全、高效的原则,坚持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科学管理,统筹安排,做好资源调配和各专业衔接;坚持以安全生产为保证,严格控制重大风险;坚持以工程质量为基础,抓好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加大质量控制及检测、试验工作;坚持以控制工程为重点,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坚持以网络控制为手段,优化施工组织。并按照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环水保控制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要求,统筹协调,有序组织,优质高效地均衡生产。 第3 页共3 页2、建设管理目标 2.1、质量目标 (1)杜绝施工重大质量事故;

(2)按照验收标准,工程验收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确保争创优质工程; (3)建成使用条件达到设计要求; 2.2、安全生产目标 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珠海市相关政策关于施工安全的规定,确保达到以下安全目标: (1)无重大施工安全事(2)无重大道路交通责任事(3)杜绝重伤及死亡事故; (4)减少一般事故。 2.3、环境保护目标 (1)无集体投诉事(2)环境监控达标; (3)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施工用电 根据《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用电采用就近达到要求的供电网引入。 第4 页共4 页4、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采用就近水源,用水均需取样化验合格后方能采用5、施工过程检验 工程所有进场材料(商品混凝土、钢材、水泥、外加剂、成品及半成品构件)均要有出厂合格证和质保证书,材料鉴定资料,确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工程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报告编号:07地基(J)02 检 测 报 告 ××检测中心 ×年×月×日

注意事项 1、报告无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无报告编写、报告校对、报告审核人签字无效; 3、报告涂改无效; 4、非经同意,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6、对于委托检验,样品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建设单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公室设计单位:×××设计院 监理单位:×××工程监理公司 施工单位:×××公司 检测单位:××检测中心 项目参与人员: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审核:

××工程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检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工程地上2层。地基基础采用深层搅拌桩。桩径为ф700,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单桩设计承载力为200kN,经深层搅拌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得小于180KPa,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我中心于历时3日完成对该工程地基的静载荷试验检测工作,试验点(桩)总数为6个。(具体情况见下表1,平面布置示意图见下图1)。现依据试验原始数据提交本次试验检测报告。 表1 各试验点具体情况一览表 二、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5、《江西省桩基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试行) 6、《江西省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方法及取样数量》 ---赣力基础【2005】第001号 7 、设计图纸及相关说明文件 三、载荷试验 ㈠、复合地基土载荷试验检测 1、试验设备 试验采用砂袋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千斤顶施压,主梁由4根18号工字钢组成,副梁由5根18号工字钢组成。采用1只QYL50型千斤顶加载,承压板顶面沉降变形分别采用对角的2个百分表(精度为0.01mm)测读。加载量由千斤顶上的精密压力表控制(承载板试验装置见图3-1-1)。 图3-1-1 承压板载荷试验装置 2、试验方法 采用分级对试点进行加载。试验标准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进行。 ①加载与卸载分级:分8级进行加载。 ②沉降观测时间:每级加载前后测读一次,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沉降。当1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施加下一级荷载。 3、终止加载条件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沉降量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②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③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4、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①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②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水泥土搅拌桩

双洞路人行天桥工程勘察报告

1 勘察工作概况 1.1任务由来 我院受内江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的委托,对其拟建的内江市邱家嘴双洞路人行天桥场地进行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提供设计、施工等所需的岩土资料。 1.2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内江市市中区邱家嘴转盘,拟建人行天桥呈“工”字形,由北向南横跨双洞路。拟建人行天桥主桥跨度43.05米,宽4.50米,主桥、梯道、缓梯道均采用钢箱梁。 1.3 勘察目的与任务 1.3.1 目的 根据拟建场地的地质条件和拟建物的性质,本次勘察工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对场地进行详细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主要目的查明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对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做出评价,为施工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和岩土技术参数及预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 1.3.2 任务 本次岩土勘察的主要任务是: 1、查明场地及临近地带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及地层结构,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其类型,分布范围及对建(构)筑物的影响。 2、测试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设计提供所需的物理力学参数。 3、查明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动态变化规律,判定地下水对砼结构、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 4、对地基的稳定性及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推荐持力层,对基础类型及埋置深度,采用的物理力学参数提出建议;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提出工程措施意见;对勘察工作进行质量评述。 1.4 勘察依据 1.4.1 依据

1勘察合同 2委托方提供的《内江市邱家嘴双洞路人行天桥规划图》(1:500)电子版 1.4.2 规程规范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064-98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7《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9-92) 8《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9 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内江市人行天桥工程勘察技术任务书(详勘)》 1.5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 经勘察和资料收集,拟建场地原位于冲沟及其斜坡地带,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1.1条、3.1.2条和3.1.3条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的划分标准,拟建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本工程岩土勘察等级定为乙级。此次勘察为直接详细勘察。 1.6 勘察工作的布置、完成及质量评述 1.6.1 勘察工作的布置 我院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赴实地踏勘,根据有关规范和设计桩位,沿拟建人行天桥梯道共布勘探点7个,在钻孔中取样10件进行现场点荷载试验,勘探点的深度以进入中风化基岩5米左右终孔。 1.6.2 完成情况及质量评述 1、工程测量 钻孔孔位、高程和勘探剖面均由我队技术人员采用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

人行天桥钢箱梁吊装专项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准备和施工部署 第四章下部结构占道施工交通组织方案第五章钢箱梁及钢梯道吊装方案 第六章梁体运输及吊装交通组织方案 第七章装饰工程占道施工交通组织方案;第八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 第九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障措施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依据 1.1.1陕西省安康市城区巴山路西提南头人行天桥工程施工合同文件及施工图设计;1.1.2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的建设法规、规章、施工规范、检验标准; 1.1.3同类工程的施工管理、施工组织、施工技术经验、施工工艺方法; 1.1.4《陕西省安康市城区巴山路西提南头人行天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1.5工程现场实际勘察的施工环境等。 1.2编制原则 1.2.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建设法规、规章、现行的施工规范、规程、强制性标准及工程检验标准。 1.2.2本着“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的原则,尽量采用科学合理、经济实效的施工组织、施工技术、施工手段及施工工艺、均衡高效、持续快速的组织施工,确保本工程按时投入使用。 1.2.3严格履行工程施工总承包、总协议、总控制的职责,认真组织协调好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协调关系。 1.2.4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合理安排工厂制作及现场安装施工,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避免扰民及保证交通畅通的措施。 1.3执行标准 1.3.1本工程施工执行的标准一览表 1.《陕西省安康市城区巴山路西提南头人行天桥工程施工图》 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3.《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2010);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5.《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 6.《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筑[2003]82号); 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人行天桥施工.

K11+640人行天桥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6、《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1-2011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FTG/T F50-2011) 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 9、《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0、《K11+640人行天桥一般构造图》。 11、现行国家及贵州省省有关施工验收规范 二、工程概况: 1、本项目为贵安大道(贵黄路)-安顺西秀区段(K11+296-K28+690)方便道路两侧人行过街而设。该天桥位于贵安大道K11+640处,桥面全宽4.0m=0.2m(栏杆)+3.6m(人行道)+0.2(栏杆),梯道宽度2.5m,无障障碍坡道宽2.5m,主桥纵向设0.3%排水纵坡,横向设双向1.5%横坡,主梁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箱梁,吊装采用兜底起吊方式,主桥下净空:≥5.0m;人行天桥桥墩荷载为3000KN/柱,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或独立基础;其中梯道坡度为1:2,无障碍坡道

坡度为1:10,设计荷栽等级为人群荷栽5.0kpa,抗震标准为基本地震烈度6度,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7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 2、该桥为上跨主线天桥,总体施工时考虑天桥和路基的相互制约关系。总体施工方案为:首先将基础部分开挖到一定标高,利用贵安大道(贵黄路)的辅道作施工便道先行施工基础部分孔桩及桥台开挖,在贵安大道K4+615桥下的钢筋加工场地进行各部位的钢筋加工并运至施工现场;利用辅道作箱梁预制场地对箱梁进行预制,同时合理安排基础部分、台身、墩柱和支座以下的台帽部分的施工;待箱梁混凝土龄期达到要求后,进行预应力张拉和封锚等工作,然后在下部施工完成进行箱梁安装;最后施工桥面及附属工程。 三、天桥结构特点 1、上部结构 本人行天桥为两跨简支结构,跨径31.23m,主梁均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梁高1.4m,主梁混凝土等级为C55。梁体截面采用腹板箱梁,梁体全宽4.0m,底板厚度0.2m,腹板厚度0.5m,梁体采用定型钢模预制,以保证梁体外观光滑,接缝平顺。梯道采用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板高0.4m,在休息平台处板高0.4m,板顶宽2.5m,无障碍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板高0.5m,板顶宽2.5m,梯道及坡道均设置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宽2.0m。 2、下部结构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一般要求

(1)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一般要求 1)一般情况下应加载至复合地基或桩体(竖向增强体)出现破坏或达到终止加载条件,也可按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加载。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复合地基或单桩(竖向增强体)承载力设计值的2倍。 2)承压板边缘(或试桩)与基准桩之间的距离,以及承压板(或试桩)与基准桩、压重平台支墩之间的距离均不得小于2m,基准梁应有足够的刚度,基准桩打入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m。 3)加荷装置宜采用压重平台装置,量测仪器应有遮挡设备,严禁日光直射基准梁。每个单体建筑在同一设计参数和施工条件下的测试数量不宜少于3组,并不小于总桩数的0.5%~1%;试验间歇时间不应少于28d;所有荷载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加荷计量装置均应每年送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进行率定,并出具合格证。 (2)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如下: 1)本试验要点适用于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2)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采用方形(矩形)或圆形的刚性承压板,其压板面积应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通常取一根桩或多根桩所承担的处理面积,其计算方法见复合地基参数计算。承压板的中心位置应与一根桩或多根桩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的中心位置(形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重合。当同一工程的面积置换率为多种时,对于重要工程,应分别对几种置换率取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检测,对于一般工程可选择面积置换率相对较低,作用荷载相对较大的位置进行测试。 3)承压板底面高程应与基础底面设计高程相同。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载荷板相应尺寸的3倍。基准梁支点应设在试坑之外。载荷板底面下宜铺设中、粗砂或砂石、碎石垫层,垫层厚度取5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承压板安装前后都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应防止试验基

(renx)九龙坡团结路人行天桥荷载试验实施方案

人行天桥 荷载试验检测实施方案方案编写: 方案审核: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2011年04月12日

一、工程概况 人行天桥位于团结路口。团结路口西邻杨家坪步行街,东靠直港大道,南接杨家坪横街。该天桥平面呈环形布置,在四个近桥墩处通过人行梯道及自动扶梯下至地面。 主线天桥跨径布置为:4×28.431m(呈“环形”布置,其中轴线半径为18.1m),全长113.724m,1号钢梯道全长17.554m,2号钢梯道全长19.827m,3号钢梯道全长19.814m,4号钢梯道全长17.785m。自动扶梯平行于1~4号钢梯道设置。 人行天桥桥面宽3.8m,1~4号钢梯道宽2m,自动扶梯宽1.54m。主线天桥上部结构均为等截面直腹板钢箱梁,箱梁梁高1.1m,底宽1.8m,顶宽3.8m。下部结构采用墩柱+独桩的结构形式,墩柱横桥向宽度为1.0m,纵桥向宽度为0.8m。标准墩为T形墩,异型墩为倒L形墩(墩轴线和箱梁轴线偏心距为0.4m),墩顶的横桥向宽度均为1.8m,与钢箱梁底缘宽度保持一致,其上布置两个板式橡胶支座。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桩径为1.5m。 钢箱梁和钢梯道采用Q235qC和Q345qC钢焊接,其中天桥箱梁除顶板、底板、腹板和墩顶横隔板采用Q345qC钢外,其余均采用Q235qC钢。预制梯踏步上与栏杆焊接的预埋钢板采用Q235qC钢。桥墩及梯柱采用C40混凝土,桩基、预制梯踏步板采用C30混凝土,梯脚处梯踏步采用C25混凝土,桩基护壁采用C20混凝土。 设计人群荷载:4.33kN/m2 天桥桥下净空:桥下行车道净高大于5m,桥面净高大于2.5m 最大纵坡:1.50%;横坡:双向排水,坡度1% 桥面宽:3.8m;梯道宽:2m;自动扶梯宽:1.54m 抗震设计要求:抗震烈度6度,按7度构造设防 图1 团结路口人行天桥平面图(单位:mm)

人行天桥静载方案教材

车公庙人行天桥静载试验 检测方案 委托单位:XXXXXX 工程名称:车公庙人行天桥静载试验 工程地点:XXXXXX 深圳市太科检验有限公司 2013年01月31日

车公庙人行天桥静载试验 检测方案 编写: 审核: 日期: 深圳市太科检验有限公司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检测所依据的标准 (1) 三.静载试验 (1) 3.1确定试验荷载 (1) 3.2试验截面的选取 (3) 3.3试验加载的布置 (4) 3.4试验应变和挠度测点的布置与观测 (6) 3.4.1挠度测点的布置与观测 (6) 3.4.2应变测点的布置与观测 (7) 3.5试验程序 (8) 3.6试验加载终止条件 (8) 3.7静载试验理论值 (8) 四.主要仪器设备 (9) 五.试验人员 (10) 六.注意事项 (10)

深圳市太科检验有限公司 Shen Zhen Taike Test Co.,Ltd. 一. 工程概况 车公庙人行天桥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南香蜜湖立交附近,横跨深南大道,上部结构采用连续钢箱梁,主桥宽3.5m ,箱梁高1.4m ,跨度组合为(40+39.5+17)m ,主梁部分的钢箱梁采用Q345c 钢板,下部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墩,采用C30混凝土。 设计荷载:人群荷载按5kPa 考虑,栏杆设计荷载:水平力2.5kN/m ,竖向力按1.5kN/m ,使用年限5年。 车公庙人行天桥的立面图见图1.1。 二. 检测所依据的标准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3.《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 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 5.《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三. 静载试验 3.1确定试验荷载 根据上述检测标准,桥梁的静力试验按荷载效率η来确定试验的最大荷载。静力荷载效率η的计算公式为: s S S ημ= ?(1+) 式中:s S -- 静力试验荷载作用下,某一加载试验项目对应的加载控制截面的最大计算效应值; S -- 设计标准荷载作用下,检测部位变形或内力的计算值(或设计单 位推荐的设计内力值); μ-- 按规范取用的冲击系数值; η—静力试验荷载的效率,应介于0.95~1.05之间。

人行天桥吊装方案

. 阳城县第五中学人行过街天桥 钢 结 构 施 工 方 案

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一、施工依据: 1、根据工地实际情况、土建基础处理及勘探报告; 2、钢桥设计图纸; 3、钢桥桩基础施工的相关资料;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5、依据国家与行业现行有关施工规范、规程: (1)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T50202-2009 (2)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2 (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4)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 (5)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82-91 (6)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00 (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D60-2004 (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 80-91 (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46-2005 (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6、本公司施工装备、技术力量和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7、本公司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标准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程序 文件; 8、本公司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9、本公司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11、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二、编制原则 1、本工程吊装方案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严格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范围和甲方施工要求进 行策划后编制的,在人员机械施工方案、质量要求、进度安排、文明施工等统一部署原则下由吊装、焊接二大专业组成。 2、我公司对此方案的编制高度重视,多次召集了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管理及施工经验 的人员,在仔细研究图纸,明确工程特点、难点,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准确把握生产要求的前提下,成立编制小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力求思路先进,可行性强,操作性强,保证质量安全性强。 三、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 1、《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_GB50205-2001 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_JGJ81—2002 3、《工程测量规范》_GB50026—2002 4、《建筑施工设计组织规范》_GB/T50202—2001 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_JGJ59—99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_JGJ46—2005 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_JGJ33—2001 8、《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_JGJ69—95 9、《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10、《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11 11、《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86-2008 四、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阳城县第五中学人行过街天桥工程 建筑地址:阳城县惠泽路与省道S322交叉口 设计单位:太原市精益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钢桥概况:此桥为人行天桥,道路中线与天桥中线夹角为90度,天桥形状为“口”字形,沿道路交叉口四周设置,天桥上部采用钢箱梁,顶板宽 3.5米,底板宽 2.9

人行天桥施工方案模板

精品文档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 人行过街设施施工方案 编制: 校对: 审核: 广东龙大建设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十一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珠海市唐家湾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学校正门前,需建天桥跨越华夏路,连通两侧的教学区和运动场。天桥桥面宽4.3m,净宽4.0m,两侧0.15m范围内设置栏杆。主桥中心线与华夏路正交,华夏路规划为城市支路,横断面布置为4m(人行道)+16m(车行道)+4m(人行道)=24m。桥主跨布置为(4.55+26.3+2.55)m,跨越现状车行道,桥下净空不小于5m。根据现阶段主要的学生人流的过街方向,同时考虑公共过街需求,在天桥两侧各布设一个1:2.5的坡度的公共人行梯道,另外在西侧设一个专用人行梯道接入学校内部。 二、施工方案及工艺 1、总体方案 1.1、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遵循系统、均衡、有序、安全、高效的原则,坚持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科学管理,统筹安排,做好资源调配和各专业衔接;坚持以安全生产为保证,严格控制重大风险;坚持以工程质量为基础,抓好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加大质量控制及检测、试验工作;坚持以控制工程为重点,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坚持以网络控制为手段,优化施工组织。并按照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环水保控制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要求,统筹协调,有序组织,优质高效地均衡生产。

2、建设管理目标 2.1、质量目标 (1)杜绝施工重大质量事故; (2)按照验收标准,工程验收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确保争创优质工程; (3)建成使用条件达到设计要求; 2.2、安全生产目标 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珠海市相关政策关于施工安全的规定,确保达到以下安全目标: (1)无重大施工安全事故; (2)无重大道路交通责任事故; (3)杜绝重伤及死亡事故; (4)减少一般事故。 2.3、环境保护目标 (1)无集体投诉事件; (2)环境监控达标; (3)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施工用电 根据《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用电采用就近达到要求的供电网引入。

搅拌桩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

××工程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 检 测 报 告 ××检测中心 ×年×月×日

注意事项 1、报告无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无效; 2、报告无报告编写、报告校对、报告审核人签字无效; 3、报告涂改无效; 4、非经同意,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6、对于委托检验,样品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建设单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公室设计单位:×××设计院 监理单位:×××工程监理公司 施工单位:×××公司 检测单位:××检测中心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审核:

××工程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检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工程地上2层。地基基础采用深层搅拌桩。桩径为ф700,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单桩设计承载力为200kN,经深层搅拌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得小于180KPa,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我中心于历时3日完成对该工程地基的静载荷试验检测工作,试验点(桩)总数为6个。(具体情况见下表1,平面布置示意图见下图1)。现依据试验原始数据提交本次试验检测报告。 表1 各试验点具体情况一览表

图1 各试验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二、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5、《江西省桩基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试行) 6、《江西省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方法及取样数量》 ---赣力基础【2005】第001号 7 、设计图纸及相关说明文件 三、载荷试验 ㈠、复合地基土载荷试验检测 1、试验设备 试验采用砂袋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千斤顶施压,主梁由4根18号工字钢组成,副梁由5根18号工字钢组成。采用1只QYL50型千斤顶加载,承压板顶面沉降变形分别采用对角的2个百分表(精度为0.01mm)测读。加载量由千斤顶上的精密压力表控制(承载板试验装置见图3-1-1)。 图3-1-1 承压板载荷试验装置

跨河人行天桥

跨河人行天桥 摘要:通过荷载试验检测桥梁整体受力性能和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文 件和规范要求,评定桥梁运营状况,为实施桥梁管制、日常监测及维 修加固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桥梁荷载检测分析 1桥梁静载试验简叙 桥梁静载试验主要测试桥梁控制截面的应变、挠度和裂缝开展情况。 将静力计算结果与荷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原施工控制时所获 得的成桥状态恒载应力以确定桥梁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与设计期望值 是否相符,可判定结构的施工质量、运营安全度,并评估桥梁结构的 承载能力。 1.1应变观测。首先由计算确定桥梁的控制截面,然后在主梁控制截 面处粘贴振弦式应变计或电阻应变片测量其应变。因为混凝土材料自 身的离散性及裂缝的影响,混凝土桥梁的应变测试结果可能不太理想。通过实测的应变值和理论建模分析计算值的对比,可得到桥梁结构的 强度校验系数,该系数反映了桥梁结构实际强度与设计预计值的偏差 水准。 1.2挠度观测。用百分表、精密水准仪或全站仪观测桥梁结构在荷载 作用下的变形情况。通过实测变形和理论建模分析的对比,可得到桥 梁的结构刚度校验系数,它反映了桥梁结构实际刚度与设计预计值的 偏差水准。 1.3裂缝观测。加载试验中裂缝观测重点应放在结构承受拉力较大部 位及原有裂缝较长、较宽的部位。 2工程实体概况 浙江湖州南浔长申线航道上一座人行天桥为跨河跨度62m的系杆拱桥,该桥建于1982年,是某公司员工的人行及自行车通道,因为年代较久,

需要对该桥进行静载试验分析,才能继续使用。该桥全长62m,桥面板宽3.3m,通航净空为38×5m,主孔跨径计算跨径为60米,矢高为12m。拱肋采用高1.0m、宽0.5m的工字型断面,为C40钢筋混凝土,拱肋轴线为二次抛物线Y=4fX(L-X)/L2;系梁采用高度为1.05m、宽0.5m的 矩形梁,为C50预应力砼构件;桥面系分为端横梁和中横梁;全桥11 根吊杆采用φj15.24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为1860MPa;共设置3 道风撑,风撑采用高0.8m、宽0.4m的工字型断面;桥面采用水泥混凝土铺装,中心厚度为15cm,横坡通过铺装层调整,下部采用桩基接盖 梁的结构。该桥设计荷载为5kN/m2人群荷载。 3荷载试验目的、依据及内容 通过荷载试验检测桥梁整体受力性能及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文件和规 范要求,评定桥梁运营状况,为实施桥梁管制、日常监测及维修加固 提供基础资料。本次静载试验方案是根据《大跨径混凝土桥梁试验方法》(以下简称《方法》)和我国现行的《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以及 相关的竣工文件和理论分析计算制定的。 4静载试验方法、内容与结果 为检验该桥的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根据该桥主要试验目的, 我中心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人行天桥进行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测试 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拱肋控制截面在试验荷载下的应力及 挠度;②系梁控制截面在试验荷载下的应力及挠度;③试验前后梁体 的开裂情况调查。 4.1截面选择利用桥梁结构分析专用程序Midas/Civil对该桥进行结 构静力和动力分析。根据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挠度包络图,确定 测试截面,各测试截面的具体位置如图所示。 4.2测点布置 4.2.1应力测点混凝土拱肋、系杆截面应力采用混凝土表面应变计进 行测试,主要测试各控制截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受力性能。

公路桥梁静载试验

公路桥梁静载试验 摘要:我国是一个桥梁大国,新建和已建桥梁众多。精确有效地评估桥梁状态以确定其承载能力和可靠度水平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桥梁静载试验可以直接测量桥梁结构特性,为桥梁结构的维护提供基础评价指标。 关键词:桥梁;静载实验;位移;应变;裂缝;承载能力 Abstract: China is a big country Bridges, new and has built many Bridges. Accurate effectively evaluate bridge state to ascertain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reliability of great social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 Bridge static test can be directly measured bridg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bridge structure provides a basis for evaluation index. Keywords: bridge; The static load experiment; Displacement; Strain; Crack; Carrying capacity 1. 前言 在桥梁结构的生命周期内发生的结构缺陷和损伤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桥梁的使用性能。为此,在桥梁的寿命周期内需对桥梁的使用状况、缺陷及损伤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缺陷和损伤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以便分析、评价缺陷及损伤对桥梁性能和承载力的影响。精确有效地评估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价值:一方面它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加固、维修费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交通 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能。 2. 桥梁静载试验 2.1概述 桥梁的静载试验是指按照预定的试验目的与试验方案,将静止的荷载作用在桥梁的指定位置上,观测桥梁结构的应变、静力位移、裂缝等参量,然后根据有关规范和规程指标,判断桥梁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工作性能及承载能力。 (1)应变观测。首先由计算确定桥梁的控制截面,然后在主梁截面处粘贴振弦式应变计或电阻应变片测量其应变。由于混凝土材料自身的离散性及裂缝的影响,混凝土桥梁的应变测试结果可能不太理想。通过实测的应变值和理论建模分析计算值的对比,可得到桥梁结构的强度校验系数,该系数反映了桥梁结构实际

深圳人行天桥施工组织设计

B-8-1表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一总说明 1 工程概况及特点 1.1 人行天桥位于路出入口附近,横跨笋岗路,全桥总长50m,由二跨主梁组成,桥面宽5.0m,上铺15mm橡胶板,桥面设1%纵坡,整座桥钢结构总重约117t。1.2 主梁截面为单室斜腹板箱形梁,梁两端带伸臂,梁高0.75m,每跨主梁长25m,净重约26t,分三段梁通过高强螺栓连接成整体,二跨梁直接搁置在墩柱上,下设橡胶支座,梁间设伸缩缝。 1.3 墩柱:墩柱采用两种形式,主梁采用双墩柱,梯道梁采用独立墩柱。墩柱截面尺寸均为φ400×12钢管,墩柱最长为5.7m,最大单重约1.7t。 1.4 梯道:本桥共设四部梯道,其中二部为人行梯道,坡度为1∶2;二部为人自行车梯道,坡度为1∶4;梯道宽均为3.0m,梯道梁均为钢板焊接而成的箱形截面梁,截面尺寸为0.3m×1.03m,每侧梯道梁均分为几段,由高强螺栓连接成整体,最长一段梯道长度约8.8m,最大单重约4.8t。 1.5 基础:设计上采用浅埋式扩大基础,预埋地脚螺栓,待砼施工完后,将墩柱吊装到基础上通过预埋地脚螺栓与基础连接起来。 1.6 栏杆及铺装层:天桥主桥面及梯道栏杆均为不锈钢栏杆,主桥面铺装1.5cm 厚的橡胶板,梯道蹬步为花纹钢板不设铺装层。 1.7 工程特点 1.7.1 由于吊装要求,主梁必须在工厂分两跨整体制作,整体吊装,而主梁尺寸较大,焊接量大,在制作时要考虑焊接变形及吊装、翻转等施工操作时的变形,在主梁成型过程中要采取必要措施,来保证主梁各尺寸的精度要求及主梁竖曲线、起拱度的设计要求。 1.7.2 本桥主梁及梯道均采用高强螺栓连接,高强螺栓的施工较复杂,施工安装精度要求高,特别是摩擦面的处理一定要达到设计要求的规定。 1.7.3 由于主梁吊装影响道路交通,故主梁吊装必须在夜晚23∶00至凌晨6∶00之间一次性完成,因此应做好各项吊装准备工作,编制详细的吊装作业设计,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