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首清纯温馨自然的音乐(纯音专辑)

14首清纯温馨自然的音乐(纯音专辑)

14首清纯温馨自然的音乐(纯音专辑)
14首清纯温馨自然的音乐(纯音专辑)

14首清纯、温馨、自然的音乐(纯音专辑)

介绍:

来自钢琴、吉他和大提琴的原创音乐作品。一张清纯、温馨、自然的专辑,找到重新令人精神振奋的感觉。专辑曲目:

01.In The Open Air 在野外

02.A Time For Reflection 一时的反思

03.Wildflower 野花

04.At Home 在家

05.Panoramic Peace 一片宁静

06.Blue Sky Peeking Through 仰望蓝天

07.Breathing Space 呼吸空间

08.Swaying In The Breeze 在微风中摇曳

09.Awakenings 无语问苍天

10.To Share With You 与大家分享

11.Clarity 透明

12.A Sense Of Freedom 自由的感觉

13.Renewal 更新

14.In The Open Air (Reprise) 在野外(重奏)

论中国古代音乐与文学二者之关系

姓名:万石正学号:1002405015 班级:汉语言文学五班 论中国古代音乐与文学之关系 自古,中国音乐与文学便有密切联系。在中国上古文学的文艺实践中,诗、乐、舞三者,乐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是三者的核心。所以,我国古代所讲的“乐”,常常不是单指音乐,而是包括了诗、乐、舞在内的。 中国古代诗歌最早也是从音乐中脱胎出来,如《诗经》中就有很多的诗歌是直接采自民间的歌谣,而我国南方楚国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楚辞”,亦是发轫于巫术,而巫术直接通过音乐与舞蹈来表演。 在《尚书·尧典》中曾记载着舜的话:“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里的“典乐”,即是包括了诗歌在内的,实际上也还有舞蹈。后来《礼记·乐记》中曾对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状况作了一个理论性的总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而在我国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封建社会里,“音乐”与“文学”更是不可分割的,统治者们在强调音乐的娱乐功能的同时,更强调其教化作用。毛诗大序中曾讲到:“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

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从这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可以起到补察时政,教化人心的巨大功用。并且,我们也可以了解到,那时的乐并不只是简单的艺术,不止是一种美的享受,它要求人们从内心很自觉的去服从礼的规定,控制好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心悦诚服的按照礼的规定来实行应该有的行为举止。 到了魏晋时期,音乐与文学无论是在演奏形式上,还是在创作的技巧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魏晋是我国历史上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的时代,但恰恰是这样特殊的环境,使得任宦失意的文人寄情于音乐,产生了一批文人音乐家——蔡邕、蔡琰父女、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等等,他们在中国的学化和音乐史上都写下了不同凡响的一页。 所谓文人音乐家,就既是文人,又是音乐家。他们并不以音乐为业,但恰恰又是这些文人音乐家,打破了音乐困于某种技艺的局限,把深的哲理、丰富的想像、创新的技巧注入音乐创作与演奏之中。他们具备博古通今的知识,流畅犀利的文笔,又善于从理论的角度去探索和研究音乐技术的作用规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赋予了音乐更加深沉的美魂,把音乐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生活在魏、晋之际的,便是这一时期文人音乐家的杰出代表。 阮籍(210—263)是三国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曾任步兵校尉,后世称阮步兵。他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杯诗、散文《大人先生传》、音乐《乐论》等,是他在音乐、文学方面的代表作。阮籍

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它给人高雅纯洁的感觉,尤其是中国古典音乐。当中国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体悟到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正是中国古典音乐特有之美。像阳春白雪,高山流水都是典型的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 一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这国的文化的影响的。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和谐思想,像"天人合一"、"和而不同"、"贵和尚中"等思想和理念都是中国和谐思想的体现。中国古人以阴阳五行揭示宇宙万物的形成与繁衍的原理,这样一种哲学观必然以自然与人、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作为前提,力求从这种统一之“和”中去寻求生存之道、社会发展之道。“和”即是美,这种观念便是从上古时期就形成的审美意识特征,从此影响中华文明几千年。在此基础上,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古代的“和”的思想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体现。 首先,我们来看看其审美之“和”。 人类在音乐听觉审美上形成音韵协调和畅的音声之“和”的观念,并非偶然。古人认为音律的产生来自于自然之阴阳五行,对音律的了解有利于掌握农事等自然规律。所以古时人们的音乐活动并不是纯艺术的意义,而是感悟自然寻求与天合一的途径。古人还发现十二律可以通过数字运算而求得。从我国先秦时期出土的乐器实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很早便在管乐器上发现了这一音数规律。在对乐器进行观

察和演奏后,可以很容易从直观的角度,发现音高与数字的关系,即音高与管长度成反比。十二律之间就凭借着“三分损益”数量关系能够辗转相生,一阴一阳,一浊一清,周而复始,循环无穷。所谓“三分损益”,即“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 在人的音乐听觉尺度的谐和感建立之后,人对音乐谐和感性认识的进一步发展,便是音阶的谐和感。根据文献记载,古时就出现了以“徵、羽、宫、商、角”排列为序的五声音阶形态,即为现在的“56123”。表达古人的音阶谐和审美观念。同时在弦管乐器的乐学实践中也产生的以简单整数比为谐和的音乐听觉审美观念,这意味着音乐审美谐和观念的确立。这里的“和”,虽是以律调节音高的行为而言,但由此“律和声”的行为所建立起来的音阶,无疑具有“和”的意义。虽然,我们的耳朵有趋向谐和音程、旋律的一面,但是,声音如果只有一种,就不会有动听的音乐,所以要把高低快慢、长短、清浊不同的各种声音统一起来才能悦耳。这些看法都说明美只能存在于事物的多样性的统一之中,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就叫做“和”。 接下来我们在看一看我国古典音乐在情感意志方面的“和”。 除了强调多样性的统一之“和”,我们更要知道“和”的另一层含义即是李泽厚先生所说的恰到好处,也就。是“度”。艺术或任何成功的创造都有赖于掌握这个“度”,这是中国辩证思维的要点。《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也记述了伶州鸠反对周景王铸大钟的事,他认为钟的声音要大小适度,小不至于听不见,大不至于为耳所受不了,这样才能达到“和”,给人以美的感受。否则,不但不能给人美感,听久了反

初中音乐《音乐与绘画》教案

初中音乐《音乐与绘画》教案 初中音乐《音乐与绘画》教案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与绘画作品,找出音乐与绘画的要素,体会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2、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表现音乐,用音乐表现绘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上过很多门课,下面我就说 两门课,你们根据我说的这两门课的特征来猜一猜我说 的是哪两门课? 师:第一门课每周都只上一节课,你们在课上可以 用五颜六色的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生:美术课 师:第二门课也是每周只上一节,你们都会到一个 特殊的教室上课,在课上可以欣赏到很多不同国家、不 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还可以学唱很多好听的歌曲。 生:音乐课 师:大家都猜出是音乐课和美术课,你们觉得音乐 与绘画有没有联系呢? 生:有,没有…… 师:我们有了两种答案,那么你们能说说原因吗?

生:讨论 师:那么,音乐与绘画究竟有没有联系呢?今天我 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新、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来描绘音乐 师:我们在美术课上都会画一些静物或风景,这些 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下面我们就试试用绘画来表现一 下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首先,我先放几段音乐片段, 你们想一想能用一种什么样的线条来描绘,为什么? 播放《梁祝》、《大海呀,故乡》 生:《梁祝》这段旋律比较舒缓,优美,速度慢,用平滑的曲线来描绘。 《大海呀,故乡》速度时而缓慢,时而急速,旋律是上下波动的,体现大海的波浪起伏,用波浪线来描绘。 2、用绘画中的要素——色彩来描绘音乐 师:你会用什么色彩来描绘这个音乐片段?播放《命运》生:黑色、灰色…… 师:好,那我们看看这里用了什么色彩?播放DVD 《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德国的封建势力,贝多芬号召人们起来和命运抗争,激发人们同封建势力搏斗。 我们可以看到乐曲一开始那种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用了 黑色来表现,到后面有了一段比较抒情的旋律,仿佛人 们战胜了命运,从黑暗走向了光明,色彩也变的明亮起

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当文学遇上音乐 有人说音乐与文学是缪斯女神神殿里最为璀璨的明珠。自人类文明起始,它们就相依相存,推动人类从低级走向高级,从蒙昧走向文明。我们知道无论是中国文化中“琴棋书画”的和韵,还是西方代表艺术高峰的悲剧作品,无不融合着音乐与文学的冲撞与力量。可以说音乐不能传达语言的意念,但却能比语言更有力地传达语言音调的音,文学不能表达音乐所富有的音韵,但却能够给予它更神奇的色彩,音乐让文学跳跃起来,文学让音乐有那种跃然纸上的感觉。 要谈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我们就必须明白它们所包含的意义,什么是文学?文学就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什么是音乐?音乐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去描述的艺术。它拥有变幻莫测的节奏,绚丽多彩的旋律,由无数个音符组成了音乐。天地间所有的声音都是音乐,有些没有深度,没有精髓,却富有感情。音乐可以改变人的心情,或喜或哀。真正懂得音乐的人,乐歌就在他的心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宋代郑樵说——“夫乐之本在诗,诗之本在声……而声之本在兴,鸟兽草木乃发兴之本。”又曰:“诗为声也,不为文也……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诗者乐章也。”又曰:“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又曰:“诗三百篇皆可歌可诵可舞可弦,大师世守其业以教国子,自成童至既冠皆往习焉,诵之则习其文,歌之则识其声,舞之则见其容,弦之则寓其意……后之弦歌与舞者皆废,直诵其文而已,且不能言其义,故论者多失诗之意。” 明代章潢说——“乐可易言乎?诵之歌之弦之舞之,皆足以成节奏,而要之声诗其本乎!仲尼闻韶,闻此者也;季札观乐,观此者也。……尝考之古之达乐有三,曰风,曰雅,曰颂,而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皆主此以成乐均者也,信乎乐非外乎声诗也。虞帝命夔典乐教胄,不过曰:汝闻音律出纳五官,而《周官·大司乐》所掌歌奏,征诸《虞谟》《商颂》,较若画一,然则乐以诗为本,诗以乐为用,自古迄今,其义未有改矣。”又说:“自诗官不采言,乐官不被律,而声诗之学称贱业焉。故杜氏有曰:汉制氏世业,但能纪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言知声诗而不知义也。齐、鲁、毛、韩诸家,以序说相雄长,以义理相授受,而经生学者始不识诗,言知义而不知声诗也。夫德为乐心,声为乐体,义为乐精,得诗则声有所依,得声则诗有所被,知声诗而不知义,尚可备登歌充庭舞;彼知义而不知诗者,穷极物情,工则工矣,而丝簧弗协,将焉用之?甚矣声诗不可不讲也!” 由上可见在中国古代对于文学与音乐的界限其实并不明显,几千年的诗歌史其实也就是一部音乐史而到了中国的近现代,音乐则更紧密的和文学连在了一起,而内容也发生了急剧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学号:20135014245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法学 年级2013级 姓名陈华悦 论文题目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指导教师邵良柱职称讲师 2014年 12 月 28 日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学生姓名:陈华悦学号20135014245 政法学院法学专业 指导老师:邵良柱职称:讲师 摘要:中国的音乐有着很长的文化历史,但是中国真正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人却不多。本文首先就中国古典音乐的大体情况展开分析,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古典音乐的关系,重点探讨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特点及其蕴含的意境和感情,由此向世人展示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音乐赏析中国古典音乐特点影响 Abstract: China music has a long cultural history, but Chinese appreciate classical music Chinese person but not much. Firstly, the general situation China classical music to analyze,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and classical music, focusing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and its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feelings contained, thus to show the world the charm of art and appreciation of classical music China method. Keywords: music appreciation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Characteristic Influence 中国古典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国古典音乐犹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以其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反映中国古典音乐难以欣赏,不如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那么直感。当然,热衷于中国古典音乐者也大有人在,其关键在于是否懂得欣赏。 一、中国古典音乐的大体情况 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中国《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篇》记载:“黄帝令伶伦作音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仑之阴,取竹之懈谷……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但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音乐的历史远不止于此。1986年—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的至少16支骨笛。据碳14测定,这些骨笛距今已有8000—9000年之久。至于在8000—9000年之前何时开始出现音乐,是千年还是以万年计,难以定论。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国古典音乐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并以其浓郁的民

大自然的乐曲

大自然的乐曲 太阳公公喝多了好酒,带着红扑扑的醉意,咕咚咕咚跌进了黑山坳天色渐 渐暗了下来。世界宁静了,就像天堂一样。 夜,来了。是谁在聆听秋虫的演奏,是谁在留心风儿的低吟,是谁在感受 泉水的哭泣,是班得瑞着名的轻音乐乐团。 听班得瑞的音乐,有一种身体和心灵双重沐浴的感觉。拨动着吉他,好像 顽皮的风儿挠动着心弦;轻点着钢琴,好像是纯净的雨滴飞落到心头;小提琴 的琴弦颤动,似乎是淙淙的泉水直冲入心底,心中所有的喧嚣、浮躁和烦恼全 都被冲得一干二净。 打开音响,随便躺在哪里,只需将眼镜闭上,便进入了班得瑞为我们所营 造的自然世界。音乐开始了,在班得瑞的世界里,不用担心都市中吵闹的噪音 和繁杂的事务,只需环顾四周。竹林里,山的泪缓缓流淌着。泉水静极了,似 乎是不忍揉碎那一轮倒映在水中的梨花月,不愿打扰迎面扑来的带着清香的月光。而风却耐不住性子,在竹林里舞蹈、穿梭着,任性地搅乱了竹林的空气, 搅乱了我的头发,调皮地钻进我的衣领,袖口。我真恨自己为何没能生得一头 长发,在这竹叶清香充斥着的空气中飘散。 乐曲渐渐进入了高潮,竹林中也热闹了起来,雨点也来凑个热闹。雨滴忐 忑地窥视着大地,最后还是忍不住滴溜儿一下从天上滑了下来,飞落到我沾满 青苔的鞋尖,飘到那泉水上,泉水似乎也乐了,水渐渐急了,雨点在水面点出 一圈圈涟漪,揉碎了月光,月亮便假装恼怒地躲进了云层,水也涨起来了,没 过了我的鞋,我一点也没感到寒意,干脆脱了鞋,赤着脚站着,任凭流水淌过 脚背,透凉的感觉从脚至头又到了心底,全身爽极了。雨下得恰到好处,不太 大也不小,雨点又细又密,在天地间撑起了无比宽大的白纱,就像农家多情的 炊烟依恋地缭绕着整个山谷,似乎能闻到阵阵小米清香,真是勾人食欲,呵! 看来我还是脱不了俗啊!雨帘下,竹叶,竹节都显得更娇嫩了,即使是躲在竹 叶下,密集的雨点还是找个空子钻进我脖子里,使人打了个激灵,真是对这雨 又恨又爱! 雨渐渐小了,云儿们玩够了,月亮便重新蹦了出来。乐曲也渐渐地要结束了。便不禁躺在泉水边的那块大岩石上,仰望深沉的天穹。星星不多,但每一 颗都互相顽皮地眨着眼镜。周围便又恢复了平静,一切一切都进入了梦想,泉 水睡了,水流渐渐小了,秋虫睡了,星星们也昏昏欲睡地眨着眼睛也快要睡了,整个世界一片寂静,只剩下我和月亮还没睡,我俩相互对视着,心有灵犀地笑了,这时,我似乎才真正地完全融浸在自然中了,一曲终了,余音未绝,好像 仍能看到月亮的笑脸,闻到竹叶的清香,听到泉水的低泣 班得瑞的曲子如天堂的眼泪般宁静、自然、一尘不染、灵动,然而在今天 嘈杂的生活中又鲜有人能真正听懂班得瑞的曲子,这是一种悲哀。此曲只应天 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音乐与绘画

《音乐与绘画》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与绘画作品,找出音乐与绘画的要素,体会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2、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表现音乐,用音乐表现绘画。 重点难点: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表现音乐,用音乐表现绘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上过很多门课,下面我就说两门课,你们根据我说的这两门课的特征来猜一猜我说的是哪两门课? 师:第一门课每周都只上一节课,你们在课上可以用五颜六色的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生:美术课 师:第二门课也是每周只上一节,你们都会到一个特殊的教室上课,在课上可以欣赏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还可以学唱很多好听的歌曲。生:音乐课 师:大家都猜出是音乐课和美术课,你们觉得音乐与绘画有没有联系呢? 生:有,没有…… 师:我们有了两种答案,那么你们能说说原因吗? 生:讨论 师:那么,音乐与绘画究竟有没有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 1、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来描绘音乐 师:我们在美术课上都会画一些静物或风景,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下面我们就试试用绘画来表现一下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首先,我先放几段音乐片段,你们想一想能用一种什么样的线条来描绘,为什么? 播放《梁祝》、《大海呀,故乡》 生:《梁祝》这段旋律比较舒缓,优美,速度慢,用平滑的曲线来描绘。 《大海呀,故乡》速度时而缓慢,时而急速,旋律是上下波动的,体现大海的波浪起伏,用波浪线来描绘。 2、用绘画中的要素——色彩来描绘音乐 师:你会用什么色彩来描绘这个音乐片段?播放《命运》 生:黑色、灰色…… 师:好,那我们看看这里用了什么色彩?播放DVD 《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德国的封建势力,贝多芬号召人们起来和命运抗争,激发人们同封建势力搏斗。我们可以看到乐曲一开始那种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用了黑色来表现,到后面有了一段比较抒情的旋律,仿佛人们战胜了命运,从黑暗走向了光明,色彩也变的明亮起来。 3、听音乐联想画面 师:我们刚刚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和色彩来描绘音乐,下面我们把这两个要素结合起来,我们欣赏一段音乐,你来联想一幅画面,大家可以动笔画一画。 播放《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组曲》中的《日出》,同学边听边作画。 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贝多芬音乐中的标题音乐元素

贝多芬音乐中的标题音乐元素 贝多芬是跨越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巨匠。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充分反映了前辈的成就,诸如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因素与巴赫深邃的哲理性和宏伟的气魄。如果从音乐风格的历史演变来看,他的创作从形式、体裁到风格都承袭了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风格,具有音乐逻辑感、均衡感和以动机为基础材料构建“宏伟大厦”的方法。由于社会变革和自身的才能,贝多芬极大的发展和改变了古典音乐的风格。他一共写了七部器乐协奏曲,其中有五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协奏曲。在这些作品中除了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属于他早期的作品外,其余都是他在创作成熟时期所写的作品。他的这些协奏曲无论在形象的生动丰富、规模的宏伟,以及构思的严谨集中方面都可以和他的交响乐相媲美。协奏曲为贝多芬提供了一种大众喜爱的形式。最流行的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他的第三、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本文将重点介绍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在西欧古典派前期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给曲调标示题目,它们直接叫作《第×号奏鸣曲》、《第×号弦乐四重奏》、《第×交响乐》等。这种音乐,称“无标题音乐”或称“绝对音乐”,这种音乐并不因为没加“标题”就没有它内在的艺术内容。相反,它们的音乐感情不是用语言(文字)来直接表达的,它是以美的音响组合来使人们得到感受的;它不借助于文字提示,完全由音乐本身来抒发情感。正如诗人哥德所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指这种“绝对音乐”而言。 西欧音乐作品使用标题来提示、说明曲调内容的,首先是贝多芬。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便是著名典型,它标明《田园》,而且五个乐章又各有文字说明。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被唤起的愉快的心情”;第二乐章:“溪边景色”;第三乐章:“农民快乐的聚会”;第四乐章:“雷电、暴风雨”;第五乐章:“牧歌,暴风雨过后欢乐、感恩的心情”。这部交响乐的艺术内容就与它的标题相符合。但我们不能把它看成是自然主义的模仿或者是简单的音画。1809年3月贝多芬给出版商的信里说:“F大调交响曲的标题是:田园交响曲或乡村生活回忆,感受的表现多于绘画。”可见,标题音乐和图画不同,它着重表现人的精神世界,抒发人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感受,从而反对了庸俗的自然主义手法;它是高级的音乐文学化。 总之,音乐的标题有其深刻的、重要的艺术意义,我们对这种音乐的理解,正如贝多芬所说的那样:“各种情景应由听众自己去聆听。”

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

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近年来似乎已成了“显学”,在诗、词、曲,以至《诗》、赋的学术会上,每每要提到这个问题,作为专题的学术会,也许今天是第一次吧。参加者这么多,而且有许多中青年学者,是很使人兴奋的。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这句话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但是,“诗歌”这个词语中本身就包含了“音乐”,所以这个提法是不是可以修正一下?或者可以说:“诗歌中诗与乐的关系”,或者直接说:“诗与乐的关系”。我个人则习惯于分为两句来说,一句是:“歌唱中‘文’与‘乐’的关系”——歌唱,就是“文”与“乐”的结合;再一句是:“韵文与音乐的关系”——虽然任何韵文(甚至散文)都可以付诸歌唱,但是在现实中,是有一些韵文体裁及作品并不为歌唱而写作。 我读过一些有关的文著,参加过多次有关的学术会,可以说,都是这个内容即 探讨“韵文与音乐的关系”;相应地,所有这些文著的作者、这些学术会的发起者主持者和几乎全部的参加者都是“文界”的学者。譬如关于所谓“声诗”、关于“词与音乐的关系”等,都是文界人士提出并予以研究的。这个课题,当然不只对于文界,同样地也应对于乐界。音乐界,也有研究“乐”与“文”的关系的,但主要是在今天创作歌曲时“音乐形象”与“歌词意境”或“旋律”与“语音”的关系之类;很少进入到像文界研究“文、乐关系”的广度和深度,至少没有充分展开我国民族音乐与传统韵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出现这个现象也是自然的。我国是“诗文之邦”,几千年来,民族传统韵文发展的高度和深度,远胜于音乐——这是我国与外国譬如欧洲诸国很不同的历史实际。也许只消看一个现象就可明白大概:歌唱是“文、乐”的结合,在我国是把其中的“乐”遗(忘、舍)弃了而成为留传千古的“(韵)文”——“诗”、骚、赋、乐府、诗、词、(南北)曲等;而欧洲诸国呢?则可以将歌唱中的“文(词)”丢在一边而把其中的“乐”独立出来成为器乐曲(这种情形只出现于我国的“琴”,但是,琴恰恰不在我们研究范围之内)。在我国,韵文形成有如上所述 的众多文体的篇章构成和句式、格律结构;音乐呢?似乎从未产生过“乐体”、“乐式”的观念(古代没有);而欧洲恰相反,乐体、乐式,从乐句、乐段、和声、对位到乐章、乐曲、交响曲、歌剧等,规范而且完整,而其“文(词)”呢?除所谓“十四行诗”之外,他们的韵文是没有(形成)确定、规范的”文体”的。是不是这样呢?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学号: 20135014245 《音乐鉴赏》论文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法学 年级2013级 姓名陈华悦 论文题目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指导教师邵良柱职称讲师 2014年12 月28 日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学生姓名:陈华悦学号20135014245 政法学院法学专业 指导老师:邵良柱职称:讲师 摘要:中国的音乐有着很长的文化历史,但是中国真正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人却不多。本文首先就中国古典音乐的大体情况展开分析,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古典音乐的关系,重点探讨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特点及其蕴含的意境和感情,由此向世人展示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音乐赏析中国古典音乐特点影响 Abstract: China music has a long cultural history, but Chinese appreciate classical music Chinese person but not much. Firstly, the general situation China classical music to analyze,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and classical music, focusing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and its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feelings contained, thus to show the world the charm of art and appreciation of classical music China method. Keywords: music appreciation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Characteristic Influence 中国古典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国古典音乐犹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以其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反映中国古典音乐难以欣赏,不如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那么直感。当然,热衷于中国古典音乐者也大有人在,其关键在于是否懂得欣赏。

大自然的音乐作文

大自然的音乐作文 我们生活在一个音响的世界中,声音随处可以听见,可是,你认真听过大自然的交响乐吗? 你听过风儿抚弄草叶的声音吗?草叶安静地立在地上,突然一阵风,“沙沙沙”。调皮的风儿挠着小草和叶片的痒痒,小草笑得前仰后合,叶片则笑着跑得远远的,向风儿讨饶。 你听过小鸟跑过彩虹桥的声音吗?雷雨过后,天边架起了一道彩虹桥。小鸟高呼一声:“彩虹桥出来了!”率先跑了上去。“扑哧扑哧”,那是小鸟在拍动翅膀;“叮咚叮咚”,那是小水珠欢叫的声音;“嗡嗡嗡嗡”,那是蜜蜂的笑声。 你听过铃兰花开的声音吗?迎着暖和的阳光,铃兰花摇动着它那串小铃铛,“丁零零”,铃兰花开了!像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像动物们的起床铃,催促着动物们早起劳作。 你听过雨点打鼓的声音吗?黑压压的乌云落下了雨点,顿时,世界成了一架架子鼓,鼓乐开始了!“淅淅沥沥”,那是温柔的前奏;“噼啪噼啪”,那是激烈的高潮;“叮咚叮咚”,那是悠长的余韵。“哗啦啦”,溪水鼓起了掌。 这神奇的交响乐!只要你细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美妙的大自然的交响乐,这神奇的音响的世界!

你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声音吗?说起来还挺有趣呢! 在大自然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听,大树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哗哗”作响;再加上其他大树发出的声音,就像在大合唱似的。苹果树、梨树等果树上的水果“咚咚咚”地掉下来,像一个个“鼓手”在为他们伴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动物们也来唱歌了。黄鹂鸟和百灵鸟是主唱,它们领着小鸟们齐唱,歌声柔和又抒情,让大家陶醉其中。接着,小熊跳起了霹雳舞,伴着他那低沉浑厚的嗓音,唱着HipHop,大家也为之疯狂起来。 过了一会儿,雨下起来了,“沙沙沙”先是前奏,“哗啦啦”达到了高潮。这时,雷公公敲起了大鼓,“轰隆隆”惊天动地,震耳欲聋。 你看,大自然的音乐会,是不是很有趣? 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不光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去观察,还有一对灵敏耳朵去聆听,去感受大自然奇特的美——声音。声音是我们的朋友。 我喜欢自然的声音,它如一个百音盒,可以变化出许多音符,大自然犹如一个音乐俱乐部,大自然的一切,不都是它的会员? 夏天到了,大自然焕发出别样的美丽,小河流淌的那么快,它如一位流浪者,唱着欢快动听的小曲,前往自己下一个目的地。风孩子到处跑,它打扰了一直入梦的雷公公,雷

浅论音乐与绘画的关联

浅论音乐与绘画的关联 论文关键词:音乐;绘画;关联;印象主义;表现主义 论文摘要:音乐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两者存在着许多关联之处,涉及到艺术家身份的关联、观念上的继承、理念上的认同等等。既然它们同属于艺术就一定存在着共同之处。 音乐既是听觉艺术,又是时间艺术,还是动态艺术,它在一定的时间里,以乐音和噪音的持续运动来表现自己,它以音响在持续或间断的运动中体现着“以声表情”、“声情并茂”的艺术形象。音乐可以说是心灵的艺术,它通过音响来表达感情或形象,使欣赏者的心灵产生或震撼、或愉悦、或平静、或心潮澎湃等等各种各样的感受,并以引出欣赏者在情绪上的共鸣为己任。 绘画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也是静态艺术。画家将线条、色调及其他形式勾勒出一定的具象或抽象的图形,从视觉上给观赏者以强烈印象,并引起各种情绪的反映,产生审美刺激。 音乐与绘画各自通过不同的媒介物、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向人们传达着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音乐与绘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果论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得不先论及艺术家身份的关联。 一、艺术家身份的关联 许多艺术家本身既是音乐家又是画家,如康定斯基、勋伯格、达芬奇等等。 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1866-1944)是俄国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同时又是一位精通音乐的人,他与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勋伯格(A.Schoenberg,1874-1951)交好,并特别喜爱听勋伯格的作品,在听其管弦乐时常会感到“眼前有如乱发一样的无数的线条在狂舞”。由于康定斯基本人也可说是音乐家,故而其绘画作品接近音乐的性格,他以暴风一样的激情的情感、火焰般的强烈色彩、表现内心的感动,并赋予色彩、画面以音乐性,如他的《浪漫的风景》,描绘了几匹从山坡奔驰而下的马,骑者被弹的很高,那激烈运动的色点、具有动感的大色块、以及横穿画面的斜线,如同被演奏着的一首奔放的交响曲;在其《连锁》中,二十多个相似而又独立的生命体,色彩鲜艳、整齐规律地排列在一齐,有如音乐作品的结构,其整个作品体现

最新-浅析艺术歌曲的民族性音乐元素 精品

浅析艺术歌曲的民族性音乐元素 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至今,以独特的表现内容、结构形式以及抒情手法,成为我国声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艺术歌曲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发扬,正是由于这些民族性音乐元素的运用,使中国艺术歌曲拥有了民族音乐艺术魅力。 文章分析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从音乐创作的角度,对中国艺术歌曲中民族性音乐元素的运用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发掘优秀民族音乐艺术的精华。 中国艺术歌曲;民族性音乐元素;民族曲调;调式与和声;伴奏艺术歌曲作为一种从欧洲传入中国的外来音乐体裁,以丰富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艺术形态以及高雅的音乐内容,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艺术歌曲在借鉴和吸收外国艺术歌曲精华的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元素,对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发扬。 一、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从由青主创作的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到萧友梅创作的《问》《南飞之雁语》以及黄自的《花非花》《玫瑰三愿》等,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中国艺术歌曲不断发展,出现了一批以反帝反封建,要求民主科学、个性解放为主要内容的优秀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发展,许多优秀的作曲理论与音乐书籍被引入国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 与此同时,作曲家在创作中积极运用中国民族性音乐元素,从而创作出许多民族风格鲜明的艺术佳作。 如由施光南创作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尚德义的《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等。 改革开放后,随着新的艺术思想与艺术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进入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富有才华的作曲家与优秀的歌曲作品,如改革开放初期,由罗忠镕创作的《涉江采芙蓉》《黄昏》,进入21世纪后由印青创作的《江山》《走进新时代》等。 作曲家将多样化的作曲理论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使艺术歌曲的作曲技法和题材内容等在表现手段上更加多元化。 中国艺术歌曲永恒的民族魅力与作曲家对民族性音乐元素的运用有着必然

文学与音乐相互影响探析

文学与音乐相互影响探析 摘要:文学与音乐关系密切,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发展。本文从文学与音乐内外两方面相互影响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文学;音乐;相互影响 在艺术领域中,普遍存在着各门类之间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伴随着自身的发展,不同门类之间互相吸收、互相利用,互相促进,甚至重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门新的艺术。罗曼·罗兰就曾在《音乐在通史上的地位》一文中指出:“事实上,各种艺术经常互相影响,彼此交流,或者由于自然演化而越出自己的范畴,侵入相近的艺术领域。”“各种艺术之间并非像许多理论家所声称的那样壁垒森严,经常有一种艺术在向另一种艺术开放门户,各种艺术都会蔓延,在别的艺术中得到高超的造诣。”[1] 一、文学与音乐的外在的影响 (一)内容方面 第一,音乐作品中的文学。在音乐史上,有不少音乐作品直接取材于文学作品。世界名曲往往是由文学作品启发灵感,得到素材,或者干脆直接取名诗为歌词,为它谱曲。莎士比亚的许多戏剧作品都被作曲家们纷纷搬上歌剧舞台和交响乐坛。如李斯特的交响诗《哈姆雷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赛罗》等等。文艺复兴最重要的作曲家若斯坎经常从歌词的声调和节奏中提炼出音乐作品的动机。歌德《野玫瑰》、《五月之歌》、《欢会与离别》等被同时代的德国音乐家舒伯特、贝多芬谱上曲子,广为流传。柏辽兹根据歌德叙事诗创作的交响乐《浮士德的沉沦》,李姆斯基.萨科夫根据《天方夜谭》创作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席勒《欢乐颂》被贝多芬用在《第九交响曲》中,传唱世界:“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特别是在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的音乐中,这类作品的数量相当多。在我国比较熟悉的有我国50年代由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近年来屡次在国内外获奖的青年作曲家谭盾创作的交响曲《离骚》、弦乐四重奏《风雅颂》等等都取材于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这类音乐作品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以音乐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为出发点,从文学原作中提炼必要的过程和冲突作为音乐构思的基本线索,或者从文学原著中提炼它的精神实质作为音乐构思的基础[2]。 克列姆辽夫指出:我们在声乐的全部广泛的领域中(歌剧清唱剧大合唱歌曲浪漫曲)看到音乐和语言的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有了歌词,声乐作品就有了特殊的可能,不仅用形象(音乐的和文学的)而且用言词的概念去影响听众。当然,也如他所认为的,这还仅仅是外在的关系。 第二、文学作品中的音乐。在文学作品中,经常把音乐当作描写对象,以音乐作为塑造人物的工具,用音乐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为数甚多“以文述乐”的作品,白居易是一典型。据初步统计,白居易描写同音乐有关的诗歌有100多首,大量的诗篇以优美传神的文字表达了他爱乐、奏乐、赏乐、品乐、评乐的丰富思想和情感。他有着丰富的音乐实践,会弹琴弹筝。歌舞评论《霓裳羽衣舞歌》、声乐评论《杨柳枝二十韵))、器乐评论《琵琶行》等等,所涉及的乐器及其演奏有琵琶、筝、琴、笛、草巢、五弦、芦管、磐。李硕的《琴歌》、《听董大弹胡茄》都是中国描写音乐的名作。而世界文坛上可举的例子就更多。德国狂飘突进时代的小说家汉因斯在他的《贺亨塔尔的希尔德加德》里专谈音乐,以整部门艺术以及其完美的作品作为特定的题材。托尔斯泰的作品中,《克罗采奏鸣曲》中有贝多芬的音乐,《童年》中有《热情》,《家庭幸福》中有《月光》,《复活》中男主人公听《命运》。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有两部小说是关于音乐的:《马西弥拉·道尼》、《冈巴拉)),后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一、《高山流水》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 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 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 《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 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 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管平 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 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 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 寻找新的“知音”。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 同。 二、《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 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 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 调但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 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 容弹奏此曲以寄托。据《神奇 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

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 首展景抒怀的琴 曲,又名《雁落平 沙》、《平沙》, 作者传有唐代陈子 昂、宋代毛逊、明 代朱权等,众说不 一。曲谱最早载于 公元1634年(明 末崇祯七年)刊印 的藩王朱常淓纂集 《古音正宗》。此 曲原为四段,在流 传的过程中发展成 六段、七段、八段 等不一。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颂与热爱。

【六年级作文】我喜欢大自然的音乐

【六年级作文】我喜欢大自然的音乐 我喜欢大自然,原因是因为它就像一位音乐家,不信你听…… “春天来啦,春天来啦!”小燕子在树上报着信。小溪迫不及待的“跳”出来:叮咚,叮咚。春雨也在轻轻的哼着歌:沙沙沙,沙沙沙。许多鸟儿也放开了歌喉,谈着自己冬天 的见闻:叽叽喳喳,叽叽喳喳。 春姑娘很快就回家了,夏哥哥带着扇子来了。你听,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知了、知了。好像在说:“热死我了,热死我了,谁能给我买根冰棍啊?”听到知了说话,雷阵雨 哥哥便火急火燎的赶过来了,一直“轰隆——轰隆——”地响着,好像在说:“抱歉,抱歉,我来晚了。”或许是因为雨声太大,把夏雨从睡梦中惊醒,“哗——哗——哗——” 的下了起来。雨停了,夏天自然就成了小朋友的乐园。只听一阵“扑通”一声,水花四溅。小朋友呢?早钻到水里去了,只是水面上还不时传来一阵阵嘻嘻哈哈声。至于吃什么嘛……“咔擦”一声便是答案。只见小朋友拿着刚做好的刨冰,一蹦一跳的回家去了。 夏哥哥感觉天气太热,想回家吹空调去。夏哥哥后脚刚出,秋妹妹就淘气的来了。 “扑通”,一个又大又红的果子便掉到了地上。一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只见辛苦了一年的 农民伯伯、婶婶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落叶看见果实宝宝都掉了,也急忙往下跑: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的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这时,秋风来了,把 落叶吹向天空,就像在为秋天伴舞。有了伴舞哪里还少得了伴奏,只见大雁们在天空中摆 成人字形,“嘎——嘎——嘎”的为《秋之歌》伴奏。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秋妹妹可不想在这呆了,她要回家和春姑娘、夏哥哥吃果子去了。这时,冬爷爷迈着 沉重的脚步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雪“刷刷”地下着,大地像披上了一层银白色的 冬装。梅花就像给大自然穿衣服似的,接着冬爷爷的北风,让自己飘起来,就像装饰品一 般落到地上。 大自然就像一位音乐家,每时每刻都在歌唱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谈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谈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摘要:音乐与绘画作为艺术门类的“连理”学科,它们能够视听相通,音画互感,但又有不同,音乐与绘画从理论上来说是两种不相干文艺形态,前者通过音响诉诸于人的听觉器官,后者通过线条和色彩诉诸人的视觉器官,它们之间的通感主要表现为:听声类形,以而为目,耳中见色,眼里闻声,画形无象,造响无声。本文通过阐述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来体现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绘画;艺术;色彩;线条;造型音乐既是听觉艺术又是时间艺术,还是动态艺术,它在一定的时间里以乐音和噪音的持续运动来表现自己,它以音响在持续或间断的 运动中体现着“以声表情”、“声情并茂”的艺术形象。音乐可以说是心灵的艺术,它通过音响来表达感情或形象,使欣赏者的心灵产生或震撼、或愉悦、或平静、或心潮澎湃等等各种各样的感受,并以引出欣赏者在情绪上的共鸣为己任。而绘画则是一种视觉意象,通过视感官,呈现为一种静态的和空间的形式,是一种静态艺术、空间艺术。音乐与绘画也有相通之处,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使艺术表现更臻完美。

1 音乐中的绘画因素 1.1 线条 有人说音乐中的旋律是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上勾画出来的线条。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音乐中的旋律一方面体现在纵向的音程关系上,一方面体现在横向的时间关系上,两者不可缺一假如只有音程关系就体现不出线性的关系,只有时间过程则又体现不出起伏的状态。线条可以说是音乐中最主要的绘画性因素。但是,所谓音乐中的线条与绘画艺术中的线条有本质的区别,绘画中的线条是绘画的构图基础,它线条的方向最终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而音乐中的线条体现的仅仅是一种抽象的运动方向,除了二者都能象征某些实际的运动状态以外,别无其它对应性的关系。音乐中的线条是一种抽象的线条,人们不可能从音乐的线条中感受到某种具体形象。正因为如此,抽象派的绘画比其他流派的绘画更接近于音乐。 1.2 色彩从物理学的角度上说,音乐中的音色和绘画中的颜色都是一种波动,著名科学家牛顿曾将阳光分为七种颜色,证实了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他认为红、橙、黄、绿、青、兰、紫七种颜色正好与C、D、E、F、G、A 、B 七个音相对应,虽然科学家与音乐家都力图在声音与颜色之间寻找联系,但两者之间毕竟存在着一定的距

文学与音乐的关系

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音乐是文学思想的拓展和延伸,文学又是对音乐艺术的解读和诠释。作为两种不同却又十分相近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常常能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音韵美,又能在音乐的律动中,通过听觉感受对文学形式加以解读和诠释,感受文学的哲理性思想。不仅如此,音乐和文学有很多时候还是被结合在一起,统一在某一个新的艺术作品之中,例如歌曲、电影、广播影视作品等等。“词曲联袂亦为歌”。音乐和文学水乳交融、完美结合,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恐怕非歌曲莫属。 以《小河淌水》歌曲为例来具体分析一下。 《小河淌水》是黎英海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它的歌词和旋律基本是按照民歌原来的风貌保留了下来,而钢琴伴奏部分则是作曲家后来编配的。其歌词借月光,流水和清风,表达出妹妹在月夜的深山里,盼望阿哥前来相会的无限柔情。歌词描写的画面和意境十分优美。如果尝试着把歌词作为一个诗歌小段来朗诵也相当不错,我们可以从它文字的节律中,从它的平仄四声中,从它的抑扬起伏

间感受到一种音韵的律动,再加上其中“阿妹”的那种情感表达,可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种音乐性的诉说。可以说,这首歌的歌词本身就已经是具备较强音乐性的文学作品了。 《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民歌,是音乐工作者到云南采风的时候发现、记录并改编的。因此,这首歌的旋律和音调极具云南地方特色。 《小河淌水》运用了中国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这也是作曲家在整理编配的时候进行的适当调整。歌曲的旋律紧紧契合了地方语言文字的声腔音调和语句的抑扬顿挫,因此极具云南地方特色,且清丽流畅、婉转动人、十分柔美。由于采取的是中国民族调式,符合民歌的特色,当然也在最大程度上赋予了这首经过重新编配的云南民歌以原始民歌的独特魅力。由于旋律和歌词的完美结合,使这首歌的旋律十分贴切地符合了歌词中蕴含的音律,升华了原来那种简单的吆喝和呼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首歌的旋律是具有文学审美性的。当然,表达情感是每一首歌曲的必然,正是因为有了旋律的牵引,“阿妹思念阿哥”的情感在这首歌曲中才得以更好的表现和升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